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姚茹, 王晋飞, 林巧, 孔令博, 聂迎利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4): 21-35.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274
    [目的/意义]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一种知识创新的共识,其核心是知识融合。深入理解跨学科知识融合的研究内容对推动跨学科创新至关重要。[方法/过程]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调研了跨学科知识融合相关文献,在厘清跨学科知识融合内涵的基础上,从知识融合程度、知识融合内容、知识融合过程3个层面归纳国内外跨学科知识融合研究成果,总结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思考。[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现有成果广泛探讨了跨学科知识融合的内涵、测度方法、内容和过程等方面,但存在方法适用性受限、语义揭示不足、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未来应进一步提升方法适用性、加强知识增量视角下的知识融合研究,拓展知识融合的应用范围与应用价值。
  • 陈巧妃, 周昊旻, 许鑫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6): 62-78.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368

    [目的/意义]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进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有效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方法/过程] 本研究以YouTube平台上的中国茶文化视频为研究对象,构建“认知-情感-行为”理论框架,通过对视频评论的主题聚类分析用户的认知特征,进一步探讨用户的情感反应,并构建国际传播力测量模型,以分析认知、情感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过程中,还分析了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对茶文化国际传播效果的影响。 [结果/结论] 茶具与茶宠的视频主题、4~20分钟的适中视频时长以及传播主体的可信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了茶文化视频的国际传播效果。而背景音乐、用户对茶艺的认知赞同度则对传播效果产生负向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数智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相关建议。

  • 刘琼, 刘星, 刘桂锋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8): 43-55.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72

    [目的/意义] AI技术已经全面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中,AI素养决定了“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对教学工作中各角色的AI素养进行细分和明晰,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和智慧化。 [方法/过程] 以“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案例为研究基础,总结“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征,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对教师、学生、管理者和教辅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并进一步归纳AI素养核心要素,构建4种角色的AI素养框架。 [结果/结论]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场景下其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创新教学、技术融合,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主动学习、技能多元,对管理者的能力要求是前瞻引领、数据决策,对教辅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是智慧服务、资源集成;AI素养的核心要素可以归纳为思维、知识、技能和态度四大核心要素,在具体教学场景中,教师、学生、管理者和教辅人员的AI素养既有相同项,也有差异。

  • 罗国锋, 刘清生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4): 91-101.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269
    [目的/意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数智技术驱动高等教育创新已逐渐深入人心,ChatGPT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和教育生态重构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旨在将ChatGPT工具应用到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打造基于ChatGPT应用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人机协同教学范式,推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创新改革并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为数智时代人工智能工具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和高校高质量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综述ChatGPT全球教育应用现状并揭示ChatGPT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问题,综合分析ChatGPT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场景。同时开展实践教学对比,并通过“访谈+问卷”形式调查师生的教学满意度,以检验ChatGPT教学应用效果、总结教学问题、提出教学改进策略。[结果/结论]ChatGPT能有效促进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创新、提升教学效果,师生对ChatGPT的教学应用也反馈良好。ChatGPT应用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管理,并能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提升学习能动性,催生高阶思维和科研创新力。同时,ChatGPT应用也会引发工具滥用、知识误导、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要辩证看待ChatGPT的教学应用,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和应用ChatGPT;另一方面,也要关注ChatGPT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并制定前瞻性的教学管理政策和准则来规范ChatGPT应用,以充分发挥ChatGPT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推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改革。
  • 杨瑞仙, 李航毅, 孙倬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4): 4-20.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242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同时保护数据隐私安全成为学界热点。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局限性,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首先,采用文献调研法,从不同领域和时代视角归纳社交网络数据隐私保护发展历程;其次,通过内容分析法,从隐私泄露、隐私保护手段和隐私度量3个维度进行主题内容挖掘;最后,基于信息生态框架,探究如何使保护体系可持续健康发展。[结果/结论]社交网络数据隐私保护研究涉及多学科领域和多数据生命周期,根据研究内容,可分为隐私泄露、隐私保护技术、隐私保护管理和隐私度量4部分。为适应日渐复杂的现实环境和数智化的时代趋势,势必要在技术优化、法律完善、平台监管和用户参与的基础上,构建四位一体的社交网络数据隐私保护生态。
  • 陈璟浩, 贾枫, 刘乾玺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6): 16-33.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08

    [目的/意义] 政务数字人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效果与公众接纳意愿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公众对于政务数字人接纳意愿的因素及路径,为改善政务数字人服务和提升用户体验提供参考。 [方法/过程] 整合期望一致理论(ECT)和技术接受模型(TAM),在ECT的基础上扩展用户感知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从整体上解释公众接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机制。 [结果/结论] 公众期望一致能够提升公众对政务数字人的满意度,公众满意度正向影响接纳意愿。感知信息质量、感知智能、感知便利、感知吸引力、感知有用性、人工智能信任在公众期望一致、满意度以及接纳意愿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

  • 黄信毅, 刘文昌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4): 72-90.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319
    [目的/意义]旨在揭示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复杂关联,深化媒介在乡村发展中角色的理解,为推动中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多维度理论视角和科学依据的边际贡献。[方法/过程]训练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对政府工作报告文本进行分类研究并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层面数据,建构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双向固定和空间杜宾模型,深入探索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及时空演进。[结果/结论]1)媒介因素与多个乡村振兴影响因素建立了显著的互补性联系;2)以信息支持、社区共建和消费升级作为三大核心机制的媒介实践,通过数据生成和信息传播、社交互动与合作以及消费行为的转变,深刻改变了乡村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3)于时间维度,新质生产力水平和乡村振兴发展都保持高速增长,且其增长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于空间维度,中部和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地区,在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力方面表现更为显著;4)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对本地乡村振兴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同时对周边地区产生更为强烈的间接效应,形成了区域联动发展的态势。
  • 姚丽琴, 张海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5): 79-92.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314

    [目的/意义] 为了厘清AIGC情境下用户心理韧性的驱动因素以及AIGC用户中辍行为的特征规律,有效缓解AIGC用户在初始采纳阶段后流失和中辍等消极行为造成的潜在风险,刺激AIGC用户持续使用,促进AIGC产业由技术驱动向用户驱动的高质量转变。 [方法/过程] 研究以韧性理论和S-O-R理论为基础,构建了AIGC用户中辍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搜集了328份原始数据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实证和检验。 [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韧性是有效缓解AIGC用户中辍行为的重要因素,技术韧性和信息质量是提升用户心理韧性的重要驱动因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提升用户心理韧性、防止用户中辍,促进用户持续使用的对策与建议。

  • 寇蕾蕾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7): 76-87.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16

    [目的/意义] 开放科学环境下协同化知识生产和多样化科学产出趋势明显,有效识别承认开放研究中多元化贡献主体、多样化贡献内容,对提升贡献数据的开放透明揭示及有效利用至关重要。 [方法/过程] 本研究在系统调研国内外学术贡献相关理论及实践基础上,提出面向开放科学的学术贡献分析体系。从成果创建过程角度出发,围绕贡献要素识别、贡献度计算、贡献表示3方面展开学术贡献归因研究,并通过实证案例进行了概念验证和应用场景分析。 [结果/结论] 学术贡献是开放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各类科研成果学术贡献的开放性和透明性是必然趋势,但现有贡献归因方法存在适用性受限、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未来可从扩展贡献应用对象、建立通用贡献要素体系、优化贡献度量化计算等方面提升方法的适用性,拓展贡献数据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场景。

  • 彭丽徽, 张琼, 李天一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5): 23-31.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353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在政府数据治理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算法歧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政府的公信力。[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归纳法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在政府数据治理中的具体应用,识别出算法歧视的成因,包括数据片面性、设计者的观念以及社会偏见等,进一步探讨算法歧视的潜在风险并给出相应的防控措施。[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嵌入政府数据治理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算法歧视风险。据此,本研究提出明确算法公平、制定行业规范、完善问责机制、优化数据环境等防控措施,以确保人工智能在政府数据治理中有效造福人民。
  • 姜鹏, 任龑, 朱蓓琳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5): 32-42.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346
    [目的/意义]文献分类标引是图书馆等信息机构基础工作之一,目前有限的人工难以类分数量庞大的文献。大语言模型以优异的自然语言理解和处理能力,被用于完成诸如文本生成、自动摘要、文本分类等相关自然语言任务,能够与文献标引全过程相结合,有助于缓解分类标引压力。[方法/过程]结合《全国报刊索引》长期工作实践,从减轻标引人员阅读压力、大语言模型直接用于分类以及和自动标引模型相结合为切口,探索如何将大语言模型引入分类标引工作环节,以提高标引效率。[结果/结论]通过一系列对比测试和分析,设计Prompt辅助主题分类模型以及ACBKSY自动标引模型。Prompt辅助主题分类模型标引人员快速了解文献重点,减少阅读压力。ACBKSY模型整体分类准确率提高了2.16%,非拒绝准确率提高了3.77%。在此基础上优化实际标引工作流程,目前此流程已在R、F大类文献标引中投入使用,经优化后的工作流程可以提高标引效率1.1~1.4倍。
  • 高春玲, 姜莉媛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5): 65-78.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254

    [目的/意义] 分析老年人在线健康信息搜寻现状,掌握其热点主题及演化趋势,对满足和提高老年人健康信息需求与健康素养水平,推动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 本研究采用DTM模型对2016—2023年间新浪微博发文内容进行动态主题挖掘与分析,分别从主题演化、主题语义演化和主题信息熵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 [结果/结论] “老年病症”“科技养老”“食疗保健”“心理健康”及“社会关怀”等方面主题演化显著,老年人对老年常见病、身体医疗养护、社会助老爱老关怀和衣食住行等健康信息类型关注颇多,用于满足需求和获取信息。“老年病症”“运动保健”“高危风险”及“医疗诈骗”等主题语义稳定。“运动保健”“起居安全”及“病毒传播”等信息熵趋势较为稳定,“医疗素养”“疫情管控”“文体旅游”及“饮食均衡”等信息熵呈现扩散趋势,“高危风险”“食疗保健”“经济陷阱”及“医疗诈骗”等信息熵呈现收敛趋势。

  • 肖可以, 陈盈盈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7): 88-99.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43

    [目的/意义] 科研范式正向数据密集型模式发展,科研数据在科研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研法,以24所美国高校机构知识库为调研对象,根据数据生命周期,对其科研数据管理的计划、组织、存储、质量控制、共享及培训等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归纳总结美国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特点和经验。 [结果/结论] 针对中国国情,提炼出对国内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在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有效启示:搭建本土化科研数据管理平台、提高科研数据管理质量构建受信任的机构知识库、应用FAIR及TRUST原则促进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打造专业的科研数据管理团队等方面的建议。

  • 韩龙, 郭晋成, 鲁羿廷, 周群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8): 82-95.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44

    [目的/意义] 虚拟兴趣社区资源聚合、深度交流、互动性强等特点使其成为用户利用信息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探究虚拟兴趣社区用户信息采纳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有助于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优化社区管理与服务。 [方法/过程] 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分析框架,构建虚拟兴趣社区用户信息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影响路径和前因构型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结论] SEM结果表明,信息质量、情感支持、社区认同、社区意见领袖参与、社区内容互动对用户信息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源可信度和平台易用性对用户信息采纳意愿无显著影响。fsQCA分析发现,用户信息采纳意愿的前因构型有两种模式,信任驱动型与体验促进型,共6条组态路径,结果与SEM分析存在差异,显示其能够揭示复杂的决策环境中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价值。

  • 李默, 杨彬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6): 50-61.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64

    [目的/意义] AI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机遇。研究基于通用人工智能的知识服务理论基础、体系框架和应用前景,可以为知识服务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实践参考。 [方法/过程] 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演进的动态视角分析AI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现状,构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基座的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框架,探讨基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趋势。 [结果/结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必将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取得广泛应用,有助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准确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深化图书馆知识服务价值和能力,推动知识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进入快速发展时代。

  • 马晨, 李瑾, 李泽欣, 范贝贝, 冯献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7): 19-33.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17

    [目的/意义] 农民数字素养是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何量化评价农民数字素养、精准识别其影响因素,进而有的放矢地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水平,激发农民建设数字乡村的活力,已成为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方法/过程] 文章在对农民数字素养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基于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构建了北京农民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合理性检验,评价分析了现阶段北京市农民数字素养水平,并分析探讨了北京农民数字素养的影响因素。 [结果/结论] 北京农民数字素养综合水平为68.15,在不同区域间、不同维度间、不同群体间存在较大差异。农民数字素养受年龄的负向影响,受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数字化培训、数字化服务、数字科普宣传、数字生活氛围、数字网络的正向影响。建议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营造良好氛围、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保障机制等方式来有效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激发其数字乡村参与活力。

  • 马海婷, 程川生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6): 34-49.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390

    [目的/意义] 探究用户持续使用图书馆AI聊天机器人意愿的影响因素,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持续性思维,并为未来学习生态下图书馆AI聊天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启示。 [方法/过程]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刺激-机体-反应”框架,建立图书馆AI聊天机器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概念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再结合PLS-SEM和fsQCA混合研究方法对模型中所含变量与假设进行验证。 [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享乐性(娱乐和逃避)、社会性(社交存在)和功利性(便利性和信息咨询)3种类型的满足对情感体验(敬畏体验和情感参与)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逃避对敬畏体验影响最大,社交存在对情感参与影响最大;情感体验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敬畏体验对持续使用意愿影响最大;情感体验作为作用机制影响了用户满足感和使用意愿。

  • 张晓林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6): 4-15.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559

    [目的/意义] AI技术为知识服务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要求我们从技术、组织机制、服务模式等多个层面进行知识服务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新兴知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仅从技术角度推进AI对知识服务的赋能,难以实现知识服务机构的转型升级。 [方法/过程] 本文从AI技术对新兴知识生产力的多层次变革性影响出发,探讨AI环境下传统知识服务与用户知识过程和用户生产体系的对齐挑战,提出对知识服务传统组织机制进行改造创新,并介绍了Library-Inside模式、Inside-Out+Outside-In模型、知识服务与用户生产体系的新对接架构、机构内部组织模式改革等可能的新型知识服务生产关系方向。 [结果/结论] 通过知识服务生产关系改革创新,实现在提高用户知识生产力和促进用户生产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可持续推进知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 白芳睿, 梁少博, 吴丹, 任昱衡, 杨帆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7): 4-18.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50

    [目的/意义] 本研究深入研究数字孪生中的人智协作,为数字孪生进一步赋能社会数智化发展提供建议,使人机交互和协作进一步深化、向人机共融迈进。 [方法/过程] 本研究使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聚焦人与数字孪生系统的协作,从价值定位、关键技术和实践应用等层面梳理了国内外45篇重点文献。 [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人与数字孪生系统在整个生态中具备不同的独特价值、人工智能技术发挥着基座作用;数据孪生、模型孪生和过程孪生等孪生模块中支撑人智协作的关键技术类型不完全一致但相互协同;国内外数字孪生人智协作在工业、医疗保健、智慧城市和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应用;研究最后提出了孪生共智协作方式与整体框架,总结了当前阻碍与发展策略。

  • 李白杨, 孙榕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8): 34-42.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70

    [目的/意义]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需兼顾知识普及和技能培养,满足不同背景学习者的多元化需求,以弥合“认知鸿沟”和“使用鸿沟”。 [方法/过程] 以南京大学“生成式人工智能前沿应用探索”课程为例,提出“知识-技能”导航的课程框架,设计基础认知、核心理解、工具应用到创新开发4个层次,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结合在线资源与实验设备,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 [结果/结论] 基于“知识-技能”导航的课程框架能够系统提升学习者的人工智能素养,通过循序渐进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实现普适性与个性化并重,为高校开展人工智能素养通识课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案例。

  • 王树义, 曾雯, 张为师, 李俊洁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8): 20-33.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532

    [目的/意义]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知识工作者对AI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评估能力,即AI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知识工作者AI素养存在着差距的现状,探讨如何利用AI技术本身来弥补这一缺口,缩短AI素养差距。 [方法/过程] 从认知、实践和评估3个维度,探讨了AI技术如何辅助提升AI素养。认知层研究AI代理如何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实践层分析AI工具如何简化数据分析等任务;评估层讨论AI工具在验证信息真伪和“人在环中”模式的重要性。 [结果/结论] AI技术在缩短AI素养差距方面具有明显优势,AI代理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知识讲解,AI工具能够自动化执行专业任务,提供事实性依据。这些应用不仅弥补了传统教育手段的不足,还为教育领域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AI素养提升方面的作用将更加显著,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和高效的信息环境。

  • 杨行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5): 93-101.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187
    [目的/意义]图书馆员的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是开展高质量数字学术服务的重要保障。深入剖析国外高校图书馆提升馆员数字学术服务能力的实践项目,可以为国内高校图书馆提升馆员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文章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数字人文图书馆小组实施的“发展中的图书馆员”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的方法,从实施背景、实施特点和成效评估3个方面调研了该项目的实施经验。[结果/结论]“发展中的图书馆员”项目利用有限的人力、经费和空间资源有效提高了图书馆员开展数字学术服务的技能和信心、激发了更多图书馆员参与数字学术服务的意愿和兴趣。建议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从4个方面着力提升图书馆员的数字学术服务能力:自上而下倡导数字学术服务理念、由浅入深设计馆员能力培训方案、由表及里开展项目成效评估工作、由内而外建立数字学术实践社区。
  • 冷伏海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5): 4-13.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32
    [目的/意义]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对国家发展与安全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科技创新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凸显,科技政策议程也面临着变革转型,以应对国际上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为感知科技发展的态势,各国普遍开展数据智能驱动的科技战略情报实践。[方法/过程]通过调研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标准《创新管理-战略情报管理的工具与方法-指南》、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公开的《科学、技术、创新政策议程》、美国近期开展的国家关键技术评估后发布的《保障美国的未来:关键技术评估框架》、欧盟委员会的联合研究中心的《欧洲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日本《研发俯瞰报告》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的《科学结构图谱》等报告研制过程中如何开发利用科技战略情报支持“证据决策”的议程。[结果/结论]科技战略情报的要义是为决策提供数据、知识与证据,战略情报运作周期模型是DIKI,面向科技政策问题的战略情报数据基础设施及其分析模型、指标和工具,在组织中建立专门的战略情报机构,理解并利用科技战略情报数据并自觉地将其纳入“证据决策”议程,以及把不同类型的战略情报结合起来使用已经成为科技政策制定者应具备的技能,科技创新政策制定者应承担起与监测科技创新系统和政策有关的大量行政数据的生成、维护、完整性和可获取性的责任。
  • 项芮, 孙巍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4): 45-62.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158
    [目的/意义]旨在利用PhraseLDA-SNA和机器学习方法准确测度技术主题的影响力,以期为制定科技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技术主题影响力的显性及隐性决定因素,据此构建了技术主题影响力测度指标体系。其次,基于PhraseLDA-SNA与机器学习方法分析测度指标,实现对技术主题影响力的测度。最后,以纤维素生物降解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PhraseLDA-SNA和机器学习的技术主题影响力测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显著降低了受专利数据授权及引用时滞问题的影响。
  • 吴丹, 孙昕玦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8): 4-19.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44

    [目的/意义] 人工智能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全球教育的重要议题,通过解读UNESCO教师和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能力,可以为教育者、政策制定者等主体提供具体的参考依据,以支持中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落地实施,帮助学生和教师在智能时代中提升人工智能素养。 [方法/过程] 拆解UNESCO能力框架出台的前期相关政策积累以及相关制定背景,分析《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与《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文本内容,以关键原则与框架主体两部分内容为核心对能力框架的内容进行解读。 [结果/结论] 基于能力框架所提供的经验,结合当下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实际情况,从主体价值、政策修葺、履践致远和未来应用4个方面为中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发展提供启示与建议参考。

  • 姜晔, 刘琼, 刘桂锋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4): 36-44.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311
    [目的/意义]研究AIGC影响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文化的内在逻辑和发展思路,为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效率,加强高校师生信息素养,促进知识创新提供依据。[方法/过程]从图书馆信息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入手,剖析AIGC对信息文化的影响和融合,从图书馆内部和高校两方面构建信息文化培育框架。[结果/结论]研究表明,AIGC影响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文化培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学校更好的实现教育信息化,应通过构建信息制度规范、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丰富信息资源、提升信息服务能力等手段主动应对,同时还应通过整合高校教育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素养体系、协同开展信息技术开发、参与信息治理体系建设等方式,推进信息文化培育。
  • 张智雄, 王玉菊, 赵旸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5): 14-22.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99
    [目的/意义]梳理分析国际开放同行评审平台的基本模式与发展趋势,探讨国际开放同行评审平台对中国学术交流和科研治理的启示。[方法/过程]文章首先概述了国际开放同行评审平台的3种基本运营模式,之后通过对这些平台和社区发展动态的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了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与中国科研环境的具体特点,提出了针对中国开放开放同行评审(平台)建设的建议。[结果/结论]国际开放同行评审平台和社区正逐步成为推动科研创新、提升科研质量的重要力量。针对中国现状,文章提出加快建设国际开放同行评审平台和社区的6条建议,包括加强政策引导与制度支持,更新科技出版理念,鼓励案例示范,建设国家开放同行评审基础设施等,以抢占国际学术交流的新阵地。
  • 刘春艳, 周彤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6): 88-101.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560

    [目的/意义] 分析协同知识管理能力对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的作用机理,明晰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的内在动力来源及主要驱动方式,从协同知识管理的角度揭开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内部作用“黑箱”,提升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实践。 [方法/过程] 基于知识生态理论辨析新型智库协同知识管理能力构成要素,厘清这些要素如何驱动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构建协同知识管理能力对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的作用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仿真分析和灵敏度分析。 [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协同知识能力、协同支持能力、协同管理能力对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效果,其中协同知识能力是影响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水平的关键因素。

  • 武茹, 张茹涵, 戴晨星, 鲁程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6): 79-87.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225

    [目的/意义] 高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中国实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背景下,知识产权素养已成为高校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必备的基本素质。研究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产权素养教育,以期共同探讨高校图书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知识产权素养教育模式。 [方法/过程] 将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产权素养教育分为4个阶段:创新创业认知阶段、综合素养教育阶段、创新能力提升阶段和专业技能应用阶段,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对知识产权素养需求特点,制定了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目标。 [结果/结论] 高校创新人才知识产权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图书馆不断地实践与改革,才能为创新人才培养注入活力。

  • 王小雨, 张素罗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5): 52-64.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395
    [目的/意义]农民数字素养的概念界定与框架构建是开展农民数字素养水平评估的重要基础,对于进行农民数字素养教育培训,推动农民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基于“能力+素质”的视角,对农民数字素养概念进行界定,并通过比较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数字素养框架,从“维度-层级”视角下,构建了农民数字素养框架。[结果/结论]该框架包括农民数字意识、数字操作、数字信息、数字社交、数字创新、数字安全、数字应用、职业相关技能8个核心维度,内含基础、中级、高级3个数字素养层级。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可为相关政策和评估量表的制定、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的更新,以及农民自身数字素养的提升提供指导。
  • 胡安琪, 吉顺权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7): 50-62.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572

    [目的/意义]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政策工具视角下深入探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驱动路径,对中国各省级区域人工智能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和政府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制定及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 人工智能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机制较为复杂,以政策工具理论为基础,将42份政策文本作为分析对象,采用NVivo软件对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索政策工具要素的组合驱动路径。 [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受多个政策工具要素的共同影响,共存在3种组合路径。政府应当通过完善基础支撑体系,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环境影响机制,营造健康有利政策环境,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加强需求拉动下的公共服务力度等措施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李华明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8): 96-105.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565

    [目的/意义]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正逐步展现出在图书馆的巨大应用潜力,所表现出的技术优势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需求不谋而合,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用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方法/过程] 从介绍ChatGPT的发展历程、技术优势以及业界学术研究成果着手,阐述该技术在跨模态信息组织、文本生成以及用户行为深度挖掘等人工智能方面赋能图书馆参考咨询、信息检索、学科导引以及智慧推荐等知识服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前景,同时,围绕技术局限、用户隐私、不良信息、数据来源、学术诚信等方面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展开分析思辨。 [结果/结论] 未来图书馆应持续强化业务平台与资源整合、加强内部系统安全防范以及完善风险监督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来充分应对危机,从而为不断推动图书馆知识服务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

  • 高国伟, 张珊珊, 于佳岚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7): 34-49.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38

    [目的/意义] 老年人健康信息行为研究是信息行为研究的一个特定领域,自身具有特定的研究现象和机理。健康信息深刻地影响老年人的健康行为,尤其老年人的潜在不适当用药和过度用药都与健康信息行为相关。 [方法/过程] 采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对老年人健康信息行为发生的机制、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环境的相关领域主题进行分类梳理,以研究热点问题、成果与挑战进行展开。 [结果/结论] 老年人健康信息行为与中青年人健康信息行为关注点存在着较大差异;城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属性、不同个体特征和不同场景下老年人健康信息行为也存在较大差异。老年人健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总体解释模型研究,健康信息需求、动机与体验,决策模型,数智社会环境下老年人健康信息行为,老年人健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个性化健康监管,健康信息系统和健康信息平台等在未来可以成为老年人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热点领域。

  • 周志安, 王杰伟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5): 43-51.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381
    [目的/意义]为贯彻国家数据要素、数字乡村、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探讨“数据要素×”现代农业创新发展路径,总结提炼数据要素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经验、新模式,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传统产业突破发展瓶颈。[方法/过程]在梳理近年来数据要素、数字乡村、涉农数据资源政策体系及融合发展趋势基础上,采用政策研究、对比分析、模型分析、案例探讨等方法,首次创新提出以数据要素增值为导向的数字乡村建运一体模式(DOD)。[结果/结论]通过分析DOD模式内涵与意义、运营与收益模型,并以阜南数字乡村项目、广西生猪数据授权运营项目为例,深度剖析DOD模式在数字乡村数据资产专项债、农业产业数据授权运营方面的实践应用,最后基于案例实践与面临问题,针对性提出工作建议,为各地政府灵活运用DOD模式,探索实践以数据要素价值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开展涉农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提供参考,以数据要素赋能农业产业创新发展。
  • 刘佳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7): 63-75.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47

    [目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服务迎来了深刻的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崛起为智能图书馆提供了全新的服务创新机遇,但也伴随着风险。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方式及其带来的潜在风险,有助于推进智能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方法/过程] 本研究通过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能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智能问答、自动摘要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其技术在提升用户体验、服务效率中的优势及应用方式。同时,本研究也深入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图书馆服务中的技术风险、伦理风险和管理风险,并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提出多维度的风险规避策略。 [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同时面临数据安全、模型偏差、伦理道德等多重挑战。为此,本研究提出了风险规避措施,包括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提升模型透明度、确保系统稳定性及制定并遵守伦理准则等,以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安全、可靠应用。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其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和升级。

  • 郑德铭, 李思佳, 郑健龙, 王兆鑫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8): 69-81.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506

    [目的/意义]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社交媒体平台迅速发展,用户跨社交平台的信息交流增强了舆情传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理解跨平台信息传播载体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其上的舆情传播机理,对于网络舆情传播趋势预测及引导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方法/过程] 在传染病SEI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跨社交平台耦合网络上的舆情传播模型,采用蒙特卡洛仿真实验法探究平台间用户耦合程度及耦合模式对舆情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的影响,揭示跨社交平台耦合网络上的舆情传播规律。 [结果/结论] 仿真结果表明,与单层网络相比,通过跨平台用户形成的耦合网络的层间连边显著促进了舆情传播;随着网络层间耦合程度的增大,舆情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扩大;对于层间耦合模式,同配连接相较于异配连接更有利于舆情信息的传播。研究结果为舆情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刘洋, 田慧溢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4): 63-71.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262
    [目的/意义]揭示脑电技术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中的应用现状,拓展学科边界,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方法/过程]本研究系统梳理了Information Science & Library Science建库至今,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中应用脑电技术相关的65篇实证研究,分析、整理其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应用现状,并揭示其领域发展的作用。[结果/结论]本研究从65篇文献的搜索关键词发现,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中,与脑电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近年来显著增加,主要有3个研究重点,一是探讨界面信息布局对用户认知负荷和搜索效率的影响;二是信息安全领域的认知行为研究;三是对人机决策过程中的从众机制研究。研究展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中脑电技术的应用前景,并探讨该领域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工具未来的发展方向及面临的挑战,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中脑电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翁迎港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8): 56-68.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561

    [目的/意义] 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极大增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然而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数字技术的异化。揭示“技术异化”的底层逻辑并寻找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方法/过程] 从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研究现状出发,构建“价值-制度-行为”的三维分析框架,将扩展个案法应用于浙江省Y乡的案例上,探讨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因价值割裂、制度失衡、行为失范而产生的“技术异化”现象。 [结果/结论] 对标三维分析框架的具体要素,结合扩展个案法对宏观微观互动的聚焦,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引导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目标、以更加完备的制度体系保障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以更加规范的主体行为共享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成果等具体路径,全面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紧密均衡地结合,发挥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应有的效用。

  • 常志军, 钱力, 吴垚葶, 曲云鹏, 巩玥, 张智雄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9): 4-17.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755

    [目的/意义] 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已成为推动科学发现的重要驱动力。面向主题场景的高质量数据资源是训练高性能AI模型的关键,鉴于科技文献数据的复杂性及其直接用于大模型训练的局限性,亟须构建一套系统化的数据建设技术框架,通过对科技文献资源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提炼和整合,最终构建面向AI应用的高质量训练语料。 [方法/过程] 本研究提出了科技文献AI数据体系建设的“3+5 技术框架”,围绕AI数据体系建设全流程,提炼设计了3个层次的数据内容,以及5个阶段的数据治理过程,基于大数据技术、智能挖掘技术作为数据治理的关键要素,详细阐述了数据治理工具链的体系架构与功能。 [结果/结论] 为验证所提出的技术框架的有效性,本研究将其应用于水稻育种领域的AI数据体系构建实践中。结果表明,该框架能够有效地处理科技文献数据,构建出了高质量的领域数据集,为AI模型在水稻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验证了该技术框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袁帆, 李佳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9): 44-57.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14

    [目的/意义]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与机遇,引发学界广泛关注。研究聚焦GenAI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及其挑战,不仅关注技术应用层面,更着重探讨GenAI对信息素养教育范式转型的深层影响,为推动人工智能背景下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过程] 基于范围综述方法,从SSCI、A&HCI和CSSCI数据库筛选出51篇核心文献,采用PRISMA-ScR框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多维度梳理文献,辨析GenAI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场景、挑战及其对学习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GenAI在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和提升数字化教学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面临数据准确性、偏见问题、学术不端、虚假信息传播以及过度依赖GenAI可能削弱独立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关键挑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GenAI在信息素养教育情境中的应对策略。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应着力于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框架,推动AI技术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