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嬬, 唐玉劼, 张丽霞, 周宇飞, 于淼, 石贵山, 王新鼎, 李扬, 高士杰, 陆晓春, 王鼐, 刁现民
高粱是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粮食安全、边际土地利用和膳食结构调整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1958年第一代粒用杂交高粱问世至今,为适应机械化收获、降低人工成本,培育的粒用杂交高粱株高经历了高秆、中秆、中矮秆及矮秆的变化过程,在近20年完成了中国粒用杂交高粱的绿色革命。本文总结了中国粒用高粱矮化育种发起的原因、历程与现状,展示出我国近60年高粱品种株高不断降低与产量不断提升的变化趋势。汇总了我国粒用高粱绿色革命过程中所创制的重要种质,通过亲缘关系分析得知我国恢复系矮源来自中国地方品种三尺三,不育系因利用国外种质Tx3197A、Tx3197B较多,其矮源可追溯至Tx3197B。综述了在高粱绿色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粱矮化基因dw1、dw2和dw3的克隆、变异位点、矮化机理,以及前人在发掘新的株高QTL方面作出的贡献。高粱矮化机理不同于水稻、小麦的赤霉素(GA)调控系统。dw1通过调控油菜素内酯系统(BR)缩短节间的长度从而降低株高,dw2和dw3分别编码KIPK蛋白激酶和生长素外排转运蛋白(ABCB1),调节生长素(IAA)的运输,从而缩短节间的长度进而降低株高。dw1、dw2和dw3矮化基因在降低株高的同时对成熟期、穗长、穗粒重、叶面积等其他性状产生多效影响。利用分子标记和测序技术分析dw1、dw2和dw3矮化基因在骨干不育系、恢复系中的分布和应用情况,发现我国高粱恢复系中应用较多的矮化基因只有dw3,dw1、dw2与dw3所形成的dw1dw3、dw2dw3组合在不育系中应用较多。探讨了我国高粱绿色革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期望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粒用杂交高粱绿色革命进程,培育产量和抗逆性有重大突破的新种质、新品种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