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肖鹏, 赵庆香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1, 33(12): 6-15.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1-0973
    [目的/意义]提升大学生数字素养对建设数字人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梳理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发布前后的相关政策,分析了《行动纲要》在当前背景下出台的独特作用,认为该文件确定了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数字素养概念;关注了创造力提升、特殊群体服务等前沿要求;拓展出生活、工作、学习、创新四大数字场景;围绕重点任务和工程部署了全面行动。[结果/结论]作者认为,对图情档各个理论与实践领域而言,《行动纲要》的影响将是广泛的,但按照信息素养的研究格局和传统,其对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影响或许最为直接和深远,应当尽快针对围绕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展开布局和行动。
  • 惠晓萌, 陈宇晴, 惠良虹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3): 37-51.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031
    [目的/意义]数字公民是信息化时代赋予现实世界公民的独特身份。作为数字社会的重要参与者,考察数字原住民群体在网络世界中展现出的公民素养对推进科学数字社会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995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研究资料,分别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大学生数字原住民特征对数字公民素养的影响机制和引致高数字公民素养的组态路径。[结果/结论]SEM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数字原住民特征和数字公民素养水平较高;大学生的数字原住民特征对于数字公民素养有显著的预测力;父亲收入和父亲学历在数字原住民特征与数字公民素养之间起调节作用。QCA研究发现两类引发高数字公民素养的等效路径:数字原住民特征主导型和个体特征协同型;其中,数字原住民的多任务处理和即时满足与奖励特征对提升数字公民素养最为有效。
  • 肖耘, 许欢欢, 肖雅元, 赵又霖, 庞航远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2): 45-60.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084
    [目的/意义]数字社区已经成为企业高效管理用户的一种方式,用户行为信息以及用户的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对数字社区的用户偏好挖掘具有重要意义。且现有的数字社区研究缺乏对用户价值和未来偏好挖掘的研究。[方法/过程]针对数字社区的用户群体,本文提出基于客户生命周期价值CLV(Customer Lifetime Value,CLV)的偏好挖掘模型CLV-PM(CLV-Preference Mining,CLV-PM)。首先,为反映用户真实偏好,基于用户行为信息,借助RFM模型和K-Means++算法挖掘用户群体特征,生成用户价值类别标签;其次,为考虑用户时序性和差异性以及增强模型对偏好的认知,利用用户CLV构建用户-评分矩阵,并借助协同过滤算法挖掘用户预测偏好;最后,绘制数字社区目标用户的用户偏好画像。[结果/结论]“微信社群”管理平台的用户数据集中,可划分为重要价值用户、低价值用户、回流用户和重要挽留用户4种用户价值类别;目标用户16254为重要价值用户,采取“留存和维持”为主的运营策略;历史偏好为欢乐跳一跳、秒杀等活动,预测偏好为飞行棋大作战、猜码图等活动,目标用户偏好画像为数字社区运营和维护用户提供依据。
  • 刘如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8, 30(1): 27-34.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8.01.004
    介绍了目前国内情报机构向智库转型的趋势,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智能生态的知识服务新范式,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中,构建了面向智库转型的科技情报机构知识服务体系。提出了基于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知识流动、知识服务4个维度展开,由网络层、数据层、团队层、产品层、服务层和用户层6个层级相连,由技术职称人员、情报分析人员、行业专家、客户4种主体参加的知识服务复杂组织结构。最终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具有前瞻性、时效性和专业化的情报服务。
  • 侯祥英, 崔运鹏, 刘娟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8): 4-18.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2-0101
    [目的/意义]随着单细胞测序、高通量技术的突破,植物基因组学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可以低成本获取多维全基因组分子表型的海量数据。深度学习技术可以作为强大的数据挖掘工具对获取的分子表型进行进一步预测和解释。当前研究表明,深度学习在植物基因组学与作物育种研究任务中取得显著效果。但目前尚缺乏对于深度学习在植物基因组学中应用的完整综述。[方法/过程]本文首先概述了深度学习方法背景,包括最新的图神经网络;随后着重从基因特性、蛋白质特性方面综述了基因组学和深度学习交叉领域的两个突出问题:1)如何对从植物基因组DNA序列到分子表型的信息流进行建模?2)如何使用深度学习模型识别自然种群中的功能变异?[结果/结论]本文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如何应用传统深度学习算法、图深度学习、生成对抗网络以及可解释性AI等方法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最后分析了深度学习在未来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和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发展前景。
  • 李杰, 魏瑞斌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6): 61-71.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1-0843
    [目的/意义]通过对VOSviewer论文的定量分析及其知识基础结构的分析,为用户使用该工具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Web of Science收集相关文献,在对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文献共被引网络获取部分文献,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文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该领域论文数量经过较为缓慢增长的阶段后已经进入了一个应用的爆发期;从学科和期刊看,它已经被很多国家和很多学科的学者大量使用;从研究主题看,涉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可持续性、社交媒体、可持续发展以及供应链等;文献计量理论与方法、软件原理、数据库和网络分析等领域的成果形成了该领域较为坚实的研究基础。
  • 董盼盼, 李永明, 朱彦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7): 39-51.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510
    [目的/意义]用户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利益相关主体,参与构建价值共创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式。[方法/过程]引入价值共创理论整合已有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组成要素,探索高校图书馆与用户共同创造服务价值的知识服务模式架构设计与实现过程。[结果/结论]构建了由参与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场景和服务手段4部分组成的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并基于服务内容主线分准备阶段、价值行动实施阶段、价值评估与创新阶段探索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实现过程。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在现阶段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可更好地适应知识服务情景、表达用户知识服务需求、提升知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为用户高质量参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价值创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 赵生辉, 胡莹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0, 32(9): 39-49.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20.09.20-0387
    [目的/意义]顺应全球范围内的数字人文浪潮,推进藏学领域多来源、多形态、多语言知识的深度融合,促进中国藏学事业的现代化。[方法/过程]基于数字人文理念和方法,分析了藏学领域多语言知识融合的实现机理和实践路径,参照数字人文顶层本体框架DHTO构建了藏学领域知识本体框架,并基于OWLProtégé平台进行了藏、汉、英3种语言知识实例的融合与检索实验。[结果/结论]数字人文顶层本体框架DHTO由时间、地点、组织、个人、事物和事件共计6大类型实体构成,藏学领域知识本体可以基于DHTO框架进行逐层拓展,并通过创建多语言命名属性的方式实现跨语言语义关联。
  • 范一文,倪睿,冯天宇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7, 29(5): 125-126.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7.5.030
    概述了信息素养内涵和信息素养教育背景,探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几种途径。
  • 夏冬, 徐英祺, 王超, 任波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7): 88-97.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1-0589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科技查新精准化的挑战并针对性提出对策,以期契合不同主体的科技情报需求,提升科技查新的质量。[方法/过程]介绍科技查新精准化的内涵,梳理科技查新精准化的方法,分析科技查新精准化的挑战,并提出对策。[结果/结论]科技查新精准化的挑战包括查新内容趋于精深、学科知识广泛交叉、查新过程注重数值与数据、其他语种文献检索、兼顾质量与效率,科技查新精准化需要针对性建设文献资源、构建团队协作服务、加强查新人员岗位胜任力、制定精准化指南及评价标准。
  • 陈雪飞, 黄金霞, 王昉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9): 5-14.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2-0481
    [目的/意义]开放科学正成为创新的动力系统。本文旨在分析开放科学和开放创新的内涵一致性,研究开放科学对于创新生态的动力作用机制,为开放科学创新生态研究,以及开展面向科技创新的开放科学治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建立开放科学“资源-过程-主体-行为”内涵分析框架,并以此为理论框架分析开放科学的开放创新内涵,从创新过程的角度分析开放科学对于创新生态的作用机制。[结果/结论]开放科学创新生态已形成,开放科学和开放创新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开放科学在创新的不同阶段都发挥作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不同创新阶段开放流动,加速开放科学创新、开放式创新、公众创新和负责任创新。
  • 杨倩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1, 33(5): 93-99.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0545
    [目的/意义]智能机器人在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中的应用,拓展了参考咨询的知识库储备、提升了参考咨询的用户分析能力,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与行为规律提供准确、个性化的咨询服务,提高了参考咨询服务的实效性、质量和满意度。[方法/过程]探讨了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不足之处,将智能咨询机器人的知识库构建和用户需求分析能力应用于参考咨询服务中,可以有效拓展参考咨询服务边界、提高了参考咨询服务的用户分析能力、完善参考咨询服务的自我学习水平。[结果/结论]未来智能咨询机器人需要与新兴的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融合用户画像、大小数据分析、本体和智能硬件等技术,不断提高智能咨询机器人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与信息服务水平。
  • 郭春霞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6, 28(3): 29-32.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6.03.007
    网络时代,大数据的特征更加显现出来,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地被稀释。如何在众多繁杂无序的大数据中,保护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建立一个有效的传承体系,显得十分迫切。图书馆与古代的藏书的机构一脉相承,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一直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在保护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更具有一定的优势。高校图书馆利用科研、地理优势,创建一个数字化传承体系,适应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传统文化在大数据环境下的稀释,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的主要建成者和保护主体。
  • 牟丽君, 许鑫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6): 14-23.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2-0453
    [目的/意义]当前非遗数字资源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开发主体难以形成协同效应,开发方式难以兼顾用户需求和活态化发展,投入成本与产出难以平衡,影响后续开发成果。将NFT技术应用于非遗数字资源的开发中,能够更好实现非遗的传播与传承。[方法/过程]通过网络调查和文献调研,归纳、分析了非遗数字资源开发的深层问题,介绍了NFT关键技术,对其应用于非遗数字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依据非遗数字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基于NFT的开发架构,并对应用流程和实施策略进行阐述。[结果/结论]将NFT技术迁移到非遗数字资源开发中,构建基于NFT的非遗数字资源开发模式,在保证知识产权的同时实现了可溯源开发,为非遗数字资源的传播传承提供参考路径。
  • 李婧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5): 74-88.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301
    [目的/意义]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对健康信息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泛在信息环境下,健康信息行为交互性的影响也日益突显。人际间信息行为的冲突与控制逐渐得到关注。分析人际间信息行为的冲突与控制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人际间的信息行为,也有利于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方法/过程]在各类型人际关系中,代际健康信息行为中的冲突与控制较为典型。因此,以代际关系为切入点,使用问卷调查法展开研究。从父母作为控制行为实施方的视角,调查子女对家庭健康冲突信息行为的态度与应对;从子女作为控制行为实施方的视角,调查父母对家庭健康冲突信息行为的态度与应对。[结果/结论]构建了代际健康冲突信息行为分析模型,对代际健康矛盾信息行为的原因及其在社会控制实施中的机制进行一定解释,并围绕信息心理特征的差异是代际健康矛盾行为的重要原因,人际沟通是缓解代际健康信息冲突的重要手段等方面展开讨论。
  • 张静蓓, 徐亚苹, 周琼, 蔡迎春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6): 43-50.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448
    [目的/意义]未来学习中心是高等教育满足数智社会需求的全新教育模式,将引领高校图书馆开展新形态智慧建设。图书馆需要明确自身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以期推动知识交流,激发跨界合作,引导和促进图书馆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共同应对挑战。[方法/过程]梳理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背景与契机、建设理念与目标、任务与框架,从图书馆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功能重塑、实践探索、建设挑战等角度分析图书馆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中的作用。[结果/结论]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多个主体的协同。图书馆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中,既是推动者,也是参与者,需要积极谋划,通过文献资源整合和空间流程再造,以支持个性化、智慧化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 陈雯, 王东亮, 徐云浩, 陈玉平, 杨友清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12): 77-86.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2-0159
    [目的/意义]为解决中国文化创意作品数字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构建规范化、可精确描述、便于相互操作、适应管理与研究需求的文化创意作品元数据层次模型,并做好文化创意作品保存、传递、知识转化及创新等工作。[方法/过程]以本校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文化创意作品为研究对象,在CDWA数据结构标准的基础上,构建文化创意作品数字化建设元模型结构框架,并以CCO为数据内容标准进行编目著录,展开文化创意作品的数字化建设实践探索。[结题/结论]构建出适合文化创意作品的元数据标准及模型,为文化创意作品数字化进程提供解决方案;对特色资源的保存、传承和艺术品文化艺术价值的揭示、转化和创新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推动了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形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 余波, 陈仕吉, 赵嘉懿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7): 63-74.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418
    [目的/意义]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科技人才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高校科技人才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科技人才评价背后的关系以及促进高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创新。[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国内外高校科技人才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高校科技人才评价的制度、理论、方法和评价体系及存在的相关问题,探讨了中国高校科技评价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国高校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高校科技人才评价中存在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平衡、指标的全面性与可操作性、动态性和时效性、多维度评价的综合性等问题,呼吁未来高校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需体现在数据驱动和智能化评价、多维度评价、引入行为评价和动态评价、社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国际化和国际交流等方面。未来将对中国高校科技人才评价进行进一步实证研究和指标验证对高校科技人才的发展提供参考。
  • 孙凯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5, 27(11): 67-75.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5.11.016
    目前,国内图书情报领域鲜有单独研究某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望的学术期刊。论文选择英国《文献资料工作杂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究其发展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内图情期刊应该协调好发文数量与文献质量的关系、文献类型多样化发展、构建期刊核心作者群体、促进期刊国际化进程以及兼顾期刊研究的宏微观视角等建议。
  • 孙 坦, 张智雄, 周力虹, 王东波, 张海, 李白杨, 勇素华, 左旺孟, 杨光磊
    录用日期: 2024-01-20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AI4S)是一场正在发生的科技革命,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研究深度结合,帮助促进发现新知识、解决科学难题的新型科学研究范式。随着AI4S的研究推进,其发展脉络、机遇和挑战、需求和任务、实现路径等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为此本刊邀请了7位专家组织了本期笔谈。1)支撑AI4S的知识服务:AI4S 对当下的知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多层次知识发现与获取需求;跨学科研究和创新需求;以用户为中心的参与式服务需求,使得知识服务场景向多元化,智能化,专业化,个性化转变。为此须重新定位AI4S 环境中知识服务的新角色,明确其在全面支撑科技创新进程中的新任务,树立大文献观,兼顾普惠与专深,以支撑跨学科创新。2)作为AI4S的知识底座:在AI4S发展中,科技文献作为高价值语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为AI4S所需的查询循证、态势感知、推理预测和生成启示等提供支持。为此文献情报机构需要积极推动智慧数据体系建设,构建科技文献知识AI引擎,攻关文献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关键技术,推进与各领域科研单位、头部AI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创新发展价值作用。3)驱动AI4S的科学数据:科学数据有效聚合为发挥AI4S的强大功能奠定了数据基础,是图书馆实现AI时代角色与功能变革的前提,是推动科研服务转型、深化科研支持、加速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目前图书馆有效聚合科学数据为AI4S提供支撑仍面临宏观和中观上的诸多挑战,应对该挑战有以下实现路径:明确图书馆在科学数据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营造科学数据管理环境;构建科学数据管理合作网络;提升科学数据管理服务能力。4)AI4S与古典文献智能语言模型:AI4S技术能够用于文献和文本的分析,更快速、更全面地理解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化资料。古典文献智能语言模型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古籍文献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为古典文献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多模态、生成式GPT模型的流行,AI4S情境下古典文献智能语言模型将更加注重整合多样信息、提高适应性、增强知识表示和服务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5)面向AI4S的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基于LLM的AI4S和AIGC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理念不谋而合,给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基于AI4S平台化趋势与数字学术服务中台化特征适配,以及图书馆界长期服务科研工作的历史传统两大特点,其数字学术服务平台的再造路径,包括自主打造AI4S服务平台、购买和使用第三方的AI4S平台和作为科学智能组件的嵌入式知识服务再升级3种。6)AI4S的历史演化与逻辑结构:AI4S是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应用到各学科领域主导的科学范式变革,其逻辑架构包括“数据+模型”驱动、通过机器猜想打造知识生态和通过算法思维延展应用场景。数智文明时代中,AI4S驱动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需要发扬科技向善价值观,有效选择AI4S延展应用到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理论论证与方案,并完善人类决策与机器智能融合共建的系列机制。7)AI4S的发展机遇与展望: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预训练算法和预训练大模型为不同学科领域的AI4S带来了巨大机遇,在工业检测、机器人技术和医学等多个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此外,预训练大模型的技术实施条件局限、数据/计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的透明性、公正性和可访问性等关键因素也值得重视。
  • 王伟正, 乔鸿, 李肖俊, 王静静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2): 36-50.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076
    [目的/意义]探究科研人员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此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研究及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方法/过程]基于认知评估理论和人工智能接受框架(AIDUA),开发并实证检验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意愿的理论模型,通过三阶段对用户使用意愿进行评估,旨在解释用户使用意愿的形成过程。[结果/结论]用户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之前,经历了三阶段的决策过程。社会影响、享乐动机和拟人化对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均呈正相关,拟人化是影响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的最强变量,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对消极情绪呈负相关,而享乐动机对消极情绪的影响不显著,消极情绪与用户的使用意愿呈负相关,结果显示在校身份对努力预期和消极情绪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 贾诗威, 闫慧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6): 4-15.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449
    [目的/意义]民族志是一种严格的田野调查,因其能获得珍贵一手资料而受到图书情报领域学者的青睐,有必要对图书情报研究中的民族志应用和发展进行梳理。[方法/过程]本文系统回顾民族志在图书情报研究中的应用场景、方法论拓展、实操路径及存在问题。[结果/结论]民族志常用于解决信息行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信息社会问题、知识管理、信息素养、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6类研究主题的研究问题。民族志方法论在使用过程中得到拓展,出现自我民族志、网络民族志、视觉民族志、建制民族志等新应用。同时,本文指出图书情报研究对民族志的应用误区,并为学者提供了适用于不同研究主题的民族志实操路径,以期推动民族志在图书情报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
  • 向姝璇, 李睿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1, 33(2): 24-34.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0669
    [目的/意义]马来西亚是重要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家层面专利信息对比分析具有宏观科技情报意义,能为国家制定相关科技政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通过IPC统计与关键词提取解读了马来西亚和中国在对方国家注册专利的技术领域分布,对比分析了注册时间线变化、专利权人类型、引用来源国,再基于IPC共现网络与专利引文类型对两国专利竞争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对比下中国在信息技术、化学工程领域优势显著,马来西亚在棕榈、橡胶产品以及其他动植物产品开发上经验丰富;中国在马来西亚注册专利专利权人类型较单一;马来西亚对中国存在技术依赖;马来西亚在动植物产品研发、医药制造、通用/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制造、环境管理、信息传输和软件等领域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 孟萍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5, 27(9): 33-35.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5.09.008
    当前社会,传统意义的农家书屋,显现出诸多问题和缺陷,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对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建设,为广大农民读者提供更便捷、周到的服务,进而推进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将从农家书屋现状调查、分析入手,对数字化农家书屋内容资源建设、网络化实现、经营运作模式、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
  • 黄筱瑾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8, 30(7): 133-136.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8.07.029
    数据期刊是一种新的数据出版模式,其目的在于促进数据的发现、共享、获取与复用,扩大学术影响力,推动科研创新。数据期刊的开放获取模式促进了数据成果的迅速传播,给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更广泛的读者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对作者付费方式的期刊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作者收费方式导致部分稿源流失,没有发行收入导致办刊经费紧张等。文章从抓好稿件质量控制、开辟多渠道经费来源、构建合理的数据期刊评价体系、提供多元化服务四个方面提出了保持数据期刊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郑光纯, 张钰浩, 闫慧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2): 40-47.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1-0834
    [目的/意义] 自我民族志是一种关注研究者自我主体性、自我意识和亲身体验的人类学方法,作为一种新的“唤起式”的写作实践,在信息科学研究中尚未得到广泛关注。[方法/过程] 本研究从研究主题、运用方式、优越性及局限性等方面归纳了信息科学研究中运用自我民族志方法的研究。[结果/结论] 自我民族志的优越性体现在研究视角、研究手段和研究发现呈现方面,其适用性程度取决于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的属性。
  • 李祥敏,许素,陈昕,王昌群,唐晓燕,陶文绮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7, 29(10): 142-145.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7.10.033
    对作者按外审专家审稿意见进行修改的修改稿再次进行学术把关,已受到国内外期刊编辑的重视。本文从提高论文学术质量、促进审稿人与作者的双向学术交流和减轻终审负担3个方面分析了稿件修后再审的必要性,按修后再审稿件的评判、退修和复审3个步骤阐述了编辑应如何处理外审阶段修后再审稿件。最后就修后再审中可能存在的增加审稿人负担和延长稿件发表时滞问题进行讨论。
  • 张文亮, 费轲凡, 马毅
    农业图书情报. 2019, 31(12): 23-31.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9.10.19-0966
    基于21位数字青年的访谈资料,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数字青年网络阅读影响因素的扎根理论框架,该框架涵盖了数字青年使用网络阅读的3个阶段过程,涉及了3个调节关系,1个因果关系,深刻地展现了数字青年网络阅读心理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社会及相关网络阅读服务主体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借鉴和参考。
  • 勾丹, 毕玉侠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7, 29(12): 139-142.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7.12.030
    对大数据环境下中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进而掌握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内容侧重点、现阶段成果以及薄弱环节,旨在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把握方向,加速推进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步伐。
  • 寿建琪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5): 16-26.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386
    [目的/意义]信息检索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目前两种主流信息检索方法是基于关键词的自顶向下检索和基于人工智能的点对点检索。然而,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难以在灵活性与可靠性之间找到平衡,需要开发新的检索策略,实现以人为本的信息检索。[方法/过程]本文基于认知科学理论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文献检索框架(ALRF)。ALRF的两阶段工作流程可将两种主流检索方式的优势相结合,支持ChatGPT、GPT-4、文心一言等多种大语言模型,针对其在理学与工学、生物与医学、文学与社会学三大类文献的检索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结论]ALRF在灵活性与可靠性上均优于两种现有检索方法,更有潜力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共信息检索服务。
  • 高莹莹,张静,孙超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7, 29(5): 164-167.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7.5.041
    高等学校是中国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的主力军,发挥着知识供给、创新和传播的核心作用,其整体科研水平高,是专利信息资源的主要使用用户。针对目前高校专利信息服务部门和专利信息资源分散、服务部门之间分工不清、服务不深入的状况,运用系统动力学观点,依托Vensim软件建立了专利信息服务模型开展分析。结果表明,提升反馈机制的时效性、增加学科嵌入的范围、适当提高协同机制有利于服务机构能力的提升。
  • 付健, 丁敬达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19, 31(10): 31-37.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9.10.19-0776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科研由技术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但由于数据量庞大以及数据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隐含性,使用可视化软件构建知识图谱挖掘数据间关联就变得更加迫切。为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可视化软件构建高质量的知识图谱,为用户的合理使用可视化软件提供参考建议。笔者从算法原理的角度,选择可视化过程中的相似度标准化处理、聚类、可视化方法3个主要步骤,对当前两款热门的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和VOSviewer进行分析,并比较二者功能的优劣差异,研究发现Citespace软件在揭示学科的动态发展规律,发现学科的研究前沿上有一定的优势,而对学科主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的呈现、或者数据量非常大的时候,可以选取VOSviewer软件绘制知识图谱。
  • 余以胜, 刘鑫艳
    农业图书情报. 2019, 31(5): 28-36.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9.05.19-0388
    从Altmetric.com平台中收集2017年Top100热点论文指标数据,首先进行热点论文统计分析,然后结合Web of Science中引文指标数据,通过覆盖率和相关性进行指标筛选,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出论文影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2017年的Altmetrics热点论文的高产国为美国、研究机构类型高校居多、作者频次整体差异较大、研究方向排名靠前的多为医学、科学技术和生物学。(2)Twitter、Facebook、Blog、Mendeley、News和Wikipedia是构成每年Altmetrics热点论文的主要指标;引入被引频次后的热点论文综合评价更为合理;中国学者和科研机构在提升高质量论文学术影响力的同时,应当也注重其社会影响力。
  • 黄怡淳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5): 31-46.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2-0200
    [目的/意义]通过创新发展要素供给分析,更全面研判学科热点发展趋势,为学科发展政策体系完善、专项计划科学部署及研究布局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本分析、信息关联法,梳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行业报告等成果产出热点,在“成果基础”模块的学科热点方向分析结果上,综合研究国家战略需求、政策导向推动、研发资金投入等多维创新要素对热点的集聚导向作用,研判学科热点趋势。[结果/结论]以作物育种学科为例,热点分为成果基础与创新资源集成类、创新资源要素集中类、潜在发展类3类。基因编辑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育种、转基因技术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以及作物性状调控关键基因挖掘及性状分子调控机理研究、作物性状改良等方向研究热度高、创新要素集中,未来有望产生一系列优质成果;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精准鉴定,分子设计、数字化智能育种等定向精确育种技术创新等方向的创新要素投入集聚度高,成果有望进一步拓展与突破;倍性育种、遗传转化体系、组织培养、细胞工程育种等传统经典育种技术体系,以及作物表型研究等方向有待激发研究新动能。热点研究整体呈现“常规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信息化精准化育种”发展趋势。
  • 顾立平, 张潇月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1): 39-55.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2-0834
    [目的/意义]数字技术成为数据生产要素充分开发利用的重要驱动力量,充分利用数据资源的底层伴生议题是产权管理。数据流转中存在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问题,在合理合法、保障用户权益的基础上进行数据资源管理活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过程]基于“实践基础-抽象化分析-一般的具体认识”总思路,本文首先识别出分布式大数据资产的实践情况,而后从技术资源规范、合理使用边界、权益复杂性和使用权解析这4方面抽象化分析其权益管理关键内容。[结果/结论]基于抽象化分析,从机构层面具体说明:1)数据政策的原理和条款,2)权益组合的场景与内容规划,3)数据资产的配置管理,和4)数据资产管理业务的建构标准、工作流程、涉及的协议与规定、评估措施,以期对图书馆等数据资源管理机构在分布式大数据环境下为用户开展数据资产权益管理提供启发。
  • 苗美娟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4): 4-18.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222
    [目的/意义]以“公共文化空间”概念指称乡村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研究趋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了解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未来研究重点,对新时期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促进农民精神富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方法/过程]文章对2012—2022年10年来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归纳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重点。[结果/结论]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整体研究和特定类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研究。前者包括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空间类型、价值功能、发展演变等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重构路径;后者包括乡村传统文化空间、乡村现代文化空间、乡村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研究。研究的政策导向和问题导向明显,研究日渐深化、系统化、理论化。未来可从不同类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路径对比、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数字空间建设、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创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评价指标、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国际经验及中国特色等层面开展深化研究。
  • 关智远
    农业图书情报. 2018, 30(12): 38-43.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8.12.006
    文章为简化查收查引工作流程,减少人工操作干预,提高查收查引服务质量,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以下简称WoS)相关的查收查引工作中对文献题录的数据分析、查收查引报告文献列表的更新环节交给程序进行处理。笔者利用Java的Word文档编辑库docx4j结合自编程序对检索到的文献和引证文献题录进行自动分析比较归类并更新Word版的查收查引报告,同时导出文献自引、他引情况等统计数据。实现查收查引工作中人工操作与程序处理部分分离,减少了机械性的人工劳动,提高效率的同时使业务流程更加紧凑简洁。
  • 张霁阳, 张鹏, 龚泗羽, 宋乃鹏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12): 49-59.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813
    [目的/意义]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的信息发布、传播和接受的渠道,但其低门槛的特性也催生了一批灰黑色力量——网络水军,他们传递虚假信息,破坏网络秩序,成为互联网生态中的一大问题。[方法/过程]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水军识别模型,结合用户的基础信息、历史言论、交互行为3方面特征,并加入了“社交亲密度”属性,通过特征提取与向量融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起水军识别模型。[结果/结论]通过实证分析与模型对比,实验构建的模型在精确率、准确率等指标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为网络水军识别提供一定技术支持与理论指导。实验表明,利用机器学习方法主动识别网络水军账号,对重点账号进行实时监管与事前防范,可以更加及时有效地避免恶性网络事件发生,降低非法势力破坏舆情生态的风险。
  • 胡砚,高阳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7, 29(10): 107-110.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7.10.024
    首先对OCLC做了简要介绍,然后回顾了OCLC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合作现状,重点介绍了两者在信息第一站,批处理导入,国际馆际互借服务以及编目服务四大领域的合作情况,最后展望了二者在未来编目领域的合作前景。
  • 吕璐成, 韩涛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0, 32(5): 13-18.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9.10.17-0912
    [目的/意义]针对2019年8月12日—13日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以“AI在图情:人工智能赋能图情服务”为主题的2019年图书馆前沿技术论坛(IT4L)的会议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图情从业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根据与会专家的报告主题进行分类归纳和内容综述。[结果/结论] 专家报告内容包括3方面:人工智能重构知识服务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丰富知识服务的方法手段和人工智能升级知识服务的服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