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徐乐园, 毛克彪, 郭中华, 葛非凡, 赵瑞
    农业展望. 2024, 20(02): 70-75.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特殊的人工神经网络,通过卷积核遍历图获取更多的目标特征信息。近年来,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并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分析、作物分类识别、作物生长监测和病虫害检测,卷积神经网络为提取农业遥感图像的有效信息提供了新方法。卷积神经语义分割网络可根据语义信息对遥感图像像素点进行标注分割,在计算机计算能力逐步提高的前提下,分割网络结构优化,深度加深,分割准确率提高,性能提升。针对实际需要网络侧重于模块化设计改进,在土地利用分析和农作物分类识别应用中,改进的网络分割边缘细化、清晰,且像素准确率较高。在作物生长监测和病虫害识别方面,模块化改进使网络可高效实现分割任务、满足实际需要,卷积神经网络对农业遥感图像信息的语义分割为农业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信息支撑。
  • 谭雅蓉, 吴思齐, 于金莹, 索雅丽
    农业展望. 2023, 19(04): 58-65.
    乡村旅游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业态,发展乡村旅游将有效契合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然而,由于乡村旅游从业门槛较低,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参差不齐,制约了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为实现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考虑引入政府管制机制避免市场低质同质化竞争问题的发生,基于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政府、经营主体和游客各自策略选择对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主要取决于经营主体和游客的初始状态,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引入政府管制机制对产业发展进行监管和经营主体进行激励,有助于乡村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适度的激励强度可降低政府部门的管制成本,从而提升政府部门管制措施的成本效益,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深挖乡村经营潜力和培育新型消费理念,从而整体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 支现伟
    农业展望. 2022, 18(09): 69-74.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全面升级,而且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进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然要求。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从粮食生产、产业融合、绿色发展等方面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立足北京市昌平区农业发展实际,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分析,主要从主导产业品牌效益、会展农业成效、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科技支撑、生产主体和经营模式5个方面介绍了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指出目前农业产业发展存在农业总产值下降、农业发展基础条件有待改善和三产融合程度还要加深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同时对未来昌平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马欣怡, 王军强
    农业展望. 2023, 19(01): 27-32.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的重要前提。解决农村垃圾分类治理问题对改善农村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以北京市顺义区典型倒挂村F村为例,通过调研村庄生活垃圾的治理过程,发现特大城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外来人口流动大、村民参与度不高、村委会的奖罚机制不健全及治理主体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提出进一步提高外来人口归属感和村民参与度、增加宣传和教育方式、建立村干部带头和多主体协同共治机制等的建议,并从进一步减少成本、整合农村垃圾循环利用系统、创新多方联动机制、完善立法,根据不同地区村庄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垃圾治理等方面对未来中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前景进行了展望。
  • 张莹, 李瑞芬, 杨培欣, 郭志超, 薛世伟
    农业展望. 2022, 18(04): 113-118.
    农民合作社能够有效解决中国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在系统梳理中国农民合作社总体发展趋势和北京市平谷区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平谷区现有农民合作社的主要发展类型,并经过实地走访调研的方式了解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别分析了农户的个人体征、家庭特征以及社会环境特征对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北京市农民合作社发展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王蒴, 胡宝贵
    农业展望. 2022, 18(04): 40-45.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业步入新阶段,未来农业发展离不开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相互作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是一种解释各部门间直接和间接联系的数量分析方法,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得出中国农业目前与其他部门的关联效应。利用2017年河南和山东两个农业大省投入产出数据,分别计算两省农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比较分析两省农业与其他部门的关联情况。结果显示:河南省农业物质投入力度大;山东省农业与化学产品、批发零售关联性强,河南省农业与金融业有联系;两省农业都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易受国民经济影响,但缺乏对经济的推动力。因此,两省农业乃至中国农业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快与流通业、金融服务业的融合,大力扶持涉农企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
  • 郭菁菁, 黄映晖
    农业展望. 2022, 18(02): 50-56.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绿色发展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农业的发展在其中占有基础性地位。科学构建京津冀地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对于客观评价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3个方面共提取15个具体指标,构建了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0—2019年京津冀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出京津冀地区整体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以及北京、天津、河北3个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当前京津冀地区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无法兼顾、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协同水平低等问题。最后,提出降低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创新机制体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促进京津冀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 杨万林, 徐宁生, 张磊, 王颖, 卢丽丽, 隋启君
    农业展望. 2023, 19(02): 89-95.
    作为云南省第二大薯类作物,甘薯产业长期滞后于全国及周边发展水平,游离于国家产业体系及政策扶持之外,产业发展的问题和短板愈发突出。通过两年多来对云南甘薯主要生产区域、典型生产村镇、代表性企业和合作社进行的实地调研和访谈,对部分产区数据和现存的文献资料进行重点收集,发现2021年云南省甘薯种植面积达14万hm2,产量超过300万t;总结出云南省甘薯种植生产具有立体气候与区位优势独特、生产发展多形态并存、边际山地高效利用典型、农业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等四大突出特点,产业发展上具有鲜薯品质与市场供应优势突出、加工产业起点高结构好、紫甘薯产业优势独特、市场主导产业带动渐成主流等方面的产业链发展特征。基于此,从顶层设计、科技支撑、产业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制约云南省甘薯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补齐产业短板,推动云南甘薯产业的有序、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德兰格儿曼, 穆哈拜提·帕热提
    农业展望. 2022, 18(08): 16-20.
    土地问题始终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践最根本的问题,是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能否顺利达成的核心问题。土地流转可以有效地将农户从传统耕种中解放出来,对于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农户流转土地后可以在二三产业就业,促进非农就业,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通过梳理农户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关系,分析了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出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建立纠纷调解机制、加快农户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等政策推动农户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协调发展。
  • 周新钞, 苏向辉, 马瑛, 张静, 罗雪红, 李一曼
    农业展望. 2023, 19(07): 51-57.
    农民增收是破解“三农”难题的关键,而合作社是帮助农民实现增收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因此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促农增收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疆沙雅县棉花专业合作社社员的问卷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合作社促农增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合作社提供销售渠道、合作社提供生产技术培训、合作社提供生产经营支持、当地政府提供棉花种植培训、当地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支持等7个因素对合作社促农增收存在显著性影响。基于此,需持续加强合作社宣传、生产技术培训、政策支持力度,同时加快人才引进及培养,推动合作社进一步发展,进而实现农民增收。
  • 刘妍, 刘志有, 曲秀武, 史可珍, 万映映, 王思璐, 宁静
    农业展望. 2023, 19(07): 39-44.
    农村公共事业关乎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其发展更是推动乡村振兴进程的重要途径。南疆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南疆农民对农村闲置建设用地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意愿,对于促进南疆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南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4个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借助SEM结构模型方程对获得的566份样本进行分析,分别从闲置宅基地认知情况、闲置宅基地政策、宅基地功能演变及村内基础设施条件4个维度的15个变量中分析农户支持本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意愿。最后,从盘活闲置宅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王思璐, 刘志有
    农业展望. 2023, 19(06): 135-142.
    农业农村研学旅行是利用农业农村研学资源,结合乡村旅游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寓教于乐的研学旅行类型。利用314份乌鲁木齐市家长调查问卷,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家长对学生参加农业农村研学旅行意愿强烈,学历、对农业农村研学旅行了解程度、学生参加农业农村研学旅行经历、对农业农村研学旅行的态度以及支持学生参加农业农村研学旅行等因素对家长的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家庭子女数量对家长的意愿具有负向影响作用。此外,总结了乌鲁木齐市家长对农业农村研学旅行内容、时间和方式等的偏好以及对农业农村研学旅行的期望。最后,从基地建设专业化、审核机制专业化、行业制度规范化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农业农村研学旅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 刘云, 孟梅
    农业展望. 2022, 18(11): 135-140.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逐渐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移动支付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对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农村人口众多,移动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有重要作用。以山东省梁山县为例,基于460户农村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普通OLS回归模型分析移动支付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移动支付的使用频率、网络使用费用、居民家庭年收入、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收入稳定性对梁山县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了推动农村移动支付发展、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
  • 周子童, 姚娟
    农业展望. 2022, 18(11): 141-147.
    直播电商是新零售的前奏,是新零售快速打开市场的一个切入点。从根本上来说,直播电商只是一种新的营销模式,直播是工具,电商为基础,尽管目前直播电商依然处于电商时代,但又不同于传统电商。基于新疆特色农产品批发商的线下调研数据,从特色农产品直播电商的发展现状入手,总结归纳出电子商务和直播电商发展中存在的货源混乱、直播人才稀缺、产品内容同质化严重、物流问题凸显这四类横跨新零售时代和电商时代的共性问题。最后,提出加强直播货源监管、引进优秀直播电商人才、形成特色农产品品牌化、推动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营销路径,以推动新疆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探索进入新零售的新突破点,从而建立新的供求关系,实现供求两端的再度平衡,实现电商时代向新零售时代的历史性跨越。
  • 鲁云峰, 刘娜娜
    农业展望. 2022, 18(02): 3-11.
    为掌握中国主要肉类价格之间的横向传导关系,把横向传导分为同期传导和滞后期传导,对肉类价格横向传导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以2000年1月至2021年3月猪肉、鸡肉、牛肉、羊肉的月度价格数据为样本,运用DAG-SVAR模型对中国主要肉类价格横向传导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主要肉类价格的横向传导通过肉类消费的替代效应、肉类定价的羊群效应、供需调整的蛛网收敛效应得以实现;同期价格传导关系影响滞后期价格传导,在同期价格传导上,羊肉对牛肉和鸡肉有价格传导作用,而猪肉对鸡肉有价格传导作用;在滞后期价格传导上,猪肉价格对其他肉类价格传导影响较大,羊肉价格次之。因此,政府在肉类价格调控的传导中介目标选择上,要逐渐向以猪肉价格为主、羊肉价格为辅的“弱二元”传导中介目标转变;生产经营主体不要盲目跟风,要相机调整肉类生产结构;消费者要通过不同肉类之间的消费替代满足肉类需求。
  • 孟序阳, 杨平, 陈伟, 冯晗哲
    农业展望. 2022, 18(01): 57-68.
    国家的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立足于对二者进行协调。基于灰色关联法的耦合协调模型可以揭示出近年世界主要产粮国家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格局。研究表明,国际上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系统间的耦合以阿根廷、乌克兰两国最为协调,其协调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其政府在助农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教体系构建上的投入。基于此,针对中国在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即中国应在加强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支持,深化对外农业合作。
  • 付邰汝, 刘天平, 李晓玲
    农业展望. 2022, 18(11): 70-77.
    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企业家才能作为稀缺性资源,对于提高合作社绩效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与理事长企业家才能评价体系,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两组指标分别进行评价,并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林芝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水平普遍偏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管理绩效之间也存在发展差异;理事长的合作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冒险能力较强,创新能力与沟通能力偏弱;创新能力、冒险能力、学习能力对合作社绩效的促进作用较强,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基于此,应着力提高理事长的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冒险能力等,从而带动合作社发展,提升合作社绩效。
  • 周鹏飞, 潘生亮, 夏文浩, 李凯旋, 霍瑜
    农业展望. 2023, 19(01): 3-7.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整体部署。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关乎农村地区整体发展,加快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新疆地处中国西北,经济发展相对迟滞,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形势严峻。新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主要面临村民环保意识集体缺失、滥用化肥农药和地膜覆盖破坏农业生产环境、农村环保法规执行力不强和对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的困境。基于此,有效改善新疆农村环境,需从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大力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优化农村环保政策制度和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最后,对未来新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前景进行了展望。
  • 叶金花, 李青
    农业展望. 2024, 20(02): 44-51.
    文旅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现方式,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对推动两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速、释放消费潜力意义重大。本研究聚焦新疆南疆地区,结合文旅产业融合相关案例分析,从供给侧、需求侧和外部影响3个层面对文旅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考虑数据可得性建立了文化与旅游产业系统指标,基于南疆地区9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系统耦合理论对文旅融合度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乡村文化环境数量因素、乡村文化产品投资与消费因素、乡村文化环境质量因素和乡村文化特色产品供给因素4个方面进行进一步定量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法降维处理众多影响指标,得出乡村文化产品投资、消费因素以及乡村特色产品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产品创新和提升服务水平,不断丰富产业业态和发展模式,增加产业价值。
  • 李欢, 李青
    农业展望. 2022, 18(01): 95-101.
    只有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效率能有效破解粮食增产动力不足的问题。深入解析区域粮食全要素生产效率对于充分发挥粮食生产区功能、做好粮食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9—2018年阿拉尔市团场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第一师阿拉尔市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揭示了该地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存在的差异,分析了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原因,探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可能性。最后,围绕加强粮食产区种植区域建设,提出了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进先进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政策建议。
  • 李昂, 李青, 蒋桂容
    农业展望. 2023, 19(04): 52-57.
    农户生产行为的选择是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南疆第一师阿拉尔市苹果种植户的调研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并运用SPSS软件实证分析合作社功能、绿色认知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合作社功能显著影响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其中参与合作社培训与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正相关关系最为显著;合作社功能显著影响农户的绿色认知,其中绿色农药化肥的使用对提升农户绿色生产观念效果最为明显;合作社功能和农户的绿色认知均显著影响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说明入社农户在合作社提供先进资源和服务的基础上,绿色生产意识和行为有了显著提高,作为中介变量的“绿色认知”发挥作用,推动农户在绿色生产意识指导下实施绿色生产行为,绿色化生产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农户决策的选择项。基于此,从政府、合作社、农户3个层面提出了实现南疆林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占萌, 马佳
    农业展望. 2023, 19(04): 16-22.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不仅是一场重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的革命,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机遇。在坚持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探究电商认知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上海市9个郊区777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电商认知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分析了新型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不同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最后,提出了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之间衔接的政策建议。
  • 孟志兴, 殷海善, 张钦超
    农业展望. 2022, 18(05): 159-164.
    山西省吕梁山区属生态环境脆弱区,其干旱少雨、气候恶劣,严重制约着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而枣树因其生命力强盛、耐干旱而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林种,是吕梁山区的特色产业之一,曾是当地农户的主要甚至全部收入。进入21世纪,吕梁红枣产业遭遇发展瓶颈,栽培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病害和裂果、枣农因效益不佳而疏于或者放弃管理等严重影响着红枣的生产和消费。基于863个消费者的调查数据,选择12种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吕梁红枣消费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有无红枣消费习惯、鲜枣价格、消费者家庭人数、消费者购买红枣的便利度以及消费者对红枣功效的认知对其消费红枣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应提高消费者认知,树立标准化生产理念,发展红枣深加工,从而增强消费者对吕梁红枣的消费意愿。
  • 冯玥, 聂正标, 孙东宝, 张远东, 黄玫, 顾峰雪
    农业展望. 2022, 18(06): 35-40.
    自然资源和全球变暖的双重约束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将会是绿色低碳化。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数据用标签方式标识到商品上,建立以消费者为主的低碳消费模式,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减排固碳具有重要意义。碳标签制度成为继生态标签、能效标签以及其他环保标签之后的一个全新的标签制度体系。在阐述农产品碳标签定义和碳足迹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碳标签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碳标签制度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农产品碳标签对中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等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建立中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的建议和对策。
  • 刘洁, 章军杰
    农业展望. 2023, 19(04): 77-84.
    在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于山东提出“翅膀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把“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要指示有机融合起来,提出农业科研单位应该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融入科技要素,打造区域性的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以齐鲁样板山东农科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山东农科模式诞生的“三个基础”——思想基础、方法基础与需求基础,以及实现其长效机制的“六个特色”——工作机制创新标准化、农业科技引领地位主导、“三联三化”模式联结、“1+7”模式体系形成、多元主体农科命运共同体构建、农科公共品牌再拓展。以“六个特色”为长效机制的山东农科模式紧紧围绕农业科技引领的主导地位,多元一体,为全国农科模式长效机制后续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体系化模板。
  • 刘洁, 孙晋坤
    农业展望. 2023, 19(09): 91-100.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总书记对山东的重要嘱托,“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是总书记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考察时对农业的殷切期盼。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首倡之地,近年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山东农科模式。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山东农科模式是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为中心,以高新农业主导产业振兴、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专业人才支撑人才振兴、创新制度保障组织振兴为四个基本点,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三个突破”战略持续深化推进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的模式总结。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山东农科模式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重要论述以及学术界重要观点为基础,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这一模式的提出对中国乡村振兴与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张燕
    农业展望. 2022, 18(03): 19-25.
    根据北京市草莓的生产经营总体现状,以及北京市草莓生产主体在生产规模和销售渠道方面的结构特点,分类探讨生产者以不同渠道销售草莓的渠道绩效。以实地调研获得的数据为基础,结合二手数据以及定性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分析不同规模的生产主体以不同渠道销售草莓的渠道绩效。结果显示:采摘的渠道绩效最高,团购和物流零售也有相对较高的渠道绩效。基于此,结合北京市草莓产业发展动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通过各种活动吸引消费者,扩大休闲采摘渠道比例,提高休闲采摘渠道的销售量;适当扩大优化物流零售和团购销售比例;完善草莓市场营销体系,拓宽草莓销售渠道;推动草莓加工业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 朱莉, 韩秀丽
    农业展望. 2024, 20(04): 19-26.
    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对深化农村改革影响深远。研究风险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以及生计资本在风险认知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中的调节作用,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兰州市八里镇移民安置区农户调研数据,利用二元Log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风险认知与生计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进而分析生计资本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在宅基地退出决策中具有显著的规避风险的意识,农户在宅基地退出中产生的风险认知对退出意愿有负向作用,而生计资本则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正向作用;此外,生计资本还可以缓解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中的风险认知。基于此,加快推进农户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应完善农户宅基地退出后的各项保障政策、引导农户树立正确科学的风险意识以及构建差别化的宅基地退出机制。
  • 田新杰, 刘敏, 王琳瑛
    农业展望. 2023, 19(01): 14-19.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实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冢子坡村进行为期85 d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田野点人居环境治理中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厕所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与村民的半结构化访谈资料,找出田野点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村民参与意愿低、资金筹措难度大、环保组织行动力弱、人才资源匮乏等显著困境。最后,依据嵌入式治理理论,对田野点出现的困境,从制度嵌入、组织嵌入、关系嵌入3个维度提出调适建议,即:在制度嵌入维度,建议从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完善组织制度方面进行调适,以提升党群公信力和社会力量;在组织嵌入维度,建议从活用精英、引导精英方面出发进行调适,以壮大乡村精英组织和提升环保组织行动力;在关系嵌入维度,建议从明晰民意、加强宣传、舆论引导方面出发进行相应调适,以加强村民血肉联系,提升村民主体参与意识,营造和谐的村庄氛围。
  • 王羽涛, 翁李胜, 朱利群
    农业展望. 2023, 19(12): 87-96.
    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是探索县域科技支撑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在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科学内涵与理论框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组织-过程-结果” 3个维度构建了一套以管理机制、共建过程和共建效果为核心,用于评价先行县主导产业竞争力、物质装备提升力、“三品一标”影响力、人才集聚驱动力、绿色发展引领力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73个代表性指标及其权重,并对江苏省兴化市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水平监测情况进行评价与验证。结果表明:兴化市农业现代化先行县共建水平中等偏上,管理机制较为健全,共建过程较为规范,但共建效果较不显著。基于此,在夯实组织管理的基础上,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要深化校地技术合作,强化农业科技在产业、装备、人才、生态等方面的支撑,为各地更好地建设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提供目标指引与定量依据。
  • 袁金鹏, 邱建国
    农业展望. 2024, 20(03): 90-95.
    2020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要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流动,这为新一轮的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机遇。构建“体旅农”产业融合以促进“三农”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体育旅游业在其中表现出较高的经济价值与发展潜能,政策引领、技术支撑、人才培养为“体旅农”融合提供了优良的发展基础与保障。本研究以促进烟台市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为主要目标,探索“体旅农”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机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明确适宜发展路径:构建地区高效治理模式、挖掘农村特色民俗文化、培养综合性人才、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速实现烟台市体育旅游业与“三农”工作深度协同推进,通过协同运作促进烟台市农村经济内生式发展。
  • 王君婵, 洪俐, 朱少龙, 刘涛, 吴旭江, 王慧, 孙成明
    农业展望. 2023, 19(08): 90-99.
    当前在大面积生产中,主要病害的发生严重威胁农作物健康持续发展,亟须高效的病害识别方法来解决人工识别耗时、误判及效率低等问题。通过SONY@6300数码相机和开源数据库获取3种病害图像各150张,利用Labelme标注图片病斑,经过图像增强得到2 250张图片并构成数据集,按照8∶1∶1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训练Deeplabv3+、 U-Net、 U-Net++等3种神经网络模型,对3种病害的图片进行预测并评价,比较在相同迭代次数下的损失曲线;根据对测试集进行预测的混淆矩阵,计算其精准度、召回率和F1得分。综合对比这3种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U-Net++效果最好,3个评价指标均在97%以上,对病害的分割性能也优于Deeplabv3+和U-Net模型。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病害防治提供科学指导,也可为其他作物的病害识别提供技术参考。
  • 余倩文, 王秀萍
    农业展望. 2023, 19(05): 38-45.
    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共享经济的繁荣,借助网络平台提升虚拟整合网络能力有效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共创成为当前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虚拟整合网络能力划分为4个维度,将农业产业链价值共创划分为3个维度,提出虚拟整合网络能力4个维度对农业产业链价值共创3个维度有正向影响的研究假设,并对农业产业链主体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网络规划能力、网络运作能力和关系管理能力对农业产业链价值共创3个维度均有正向影响;而网络配置能力对农业产业链价值共创的资源共享维度没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责任风险共担和相互透明维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农业产业链主体共同提升网络规划能力、网络运作能力以及关系管理能力的建议,以催生“共享共赢”价值共创的农业产业链。
  • 李丛希, 谭砚文
    农业展望. 2022, 18(10): 26-32.
    新冠肺炎疫情下,世界木薯生产和贸易规模扩大,多数木薯主产国的木薯实现增产,进出口贸易则主要集中在中国—东盟区域,进出口价格呈大幅上涨态势。木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发展木薯种植以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地位更加突出,世界木薯生产加工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在加快,中国在推动世界木薯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世界木薯产业仍面临生产效率和效益有待提高、供应链不稳定及受到重大病虫害威胁等挑战。基于此,中国应强化木薯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和保障供应链,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木薯产业走出去质量。
  • 梁怡, 魏彩玲, 赵振营
    农业展望. 2023, 19(05): 19-26.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知识图谱为基础对中国农村普惠金融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NoteExpress 3.6.0.9178对文献进行去重处理,利用CiteSpace 6.1.R1软件可视化分析中国知网(CNKI) 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1 672篇文献,从文献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等角度绘制知识图谱并开展研究分析,展现中国农村普惠金融领域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从文献时序分布看,自2015年起,中国农村普惠金融的研究大体处于平稳上升发展状态,整体呈现大幅增长并趋于稳定的趋势;从文献空间分布来看,1 672篇文献共涉及454类期刊、 2 435名作者和247家研究机构。总体而言,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但作者之间的合作很少,大多是独立研究;从研究热点和文献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中国农村普惠金融的研究主题发展演变中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和乡村振兴发挥着基础作用,且随着时间推移研究主题更加多元化。该可视化分析显示,中国农村普惠金融的研究正处于稳定发展阶段,随着关键词农村金融改革的出现,对农村金融改革的相关研究将成为中国农村普惠金融今后的研究趋势和热点方向。
  • 张颖, 吴晗梦, 詹语, 李寒凝
    农业展望. 2023, 19(04): 31-35.
    村民作为农村环境的天然在场者与直接利益相关者,是农村环境共治的重要主体之一,而当前村民在参与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面临治理失序、主体缺失、机制欠缺等困境,大大阻碍了村民参与环境共治的脚步。在激励相容视角下,以浙江嘉兴通界村为个案,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案例分析。结果显示:通界村通过建立“股份分红+善治积分”的奖惩机制、村规民约的道德激励机制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教育激励机制,有效推动了村民参与农村环境共治,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和可复制的经验。因此,村民参与农村环境共治的优化路径可以从提升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驱动力、提高村民主体性治理的意识能力、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和群众共享等方面展开。
  • 张维
    农业展望. 2022, 18(05): 21-2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立法加速发展,农业法律体系已初步建成,但不足之处仍然显著。基于伦理与法律之间深层次的内在联系,中国农业立法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农业伦理的评价和价值支撑。基于此,在农业伦理视域下,对中国农业立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不断完善中国的农业立法体系和法治建设,通过法律制度的引导和规范,以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为目标,改革现有的生产模式,发展高效、低耗及低污染的现代农业,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建设繁荣而美丽的新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的高效持续发展。
  • 张孙博文, 陈佑成, 马永强, 谢静欣, 尤有利
    农业展望. 2022, 18(12): 50-55.
    永春县是著名的“中国芦柑之乡”,具有柑橘种植的独特地理优势、气候优势和生态优势。永春县芦柑产业发展对带动农民增收、加快推进永春县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有着重要意义。以永春县芦柑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全方位分析了永春县芦柑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和外部机遇与挑战,探索当前制约永春芦柑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基于此,结合永春县芦柑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不同战略维度提出了促进永春县芦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加强科技引领,推动农业现代化;推动市场协同,优化品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打造集群效应;强化三产融合,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绿色发展,实现质效双赢;加强校地企合作,注入发展动力;强化政策推动,吸引青创人才回归;完善利益联结,促进小农增收等。最后,对永春县芦柑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陈镇, 汤安英, 袁鹭, 郑菲菲, 雷国铨
    农业展望. 2023, 19(07): 150-156.
    绿色农业生产是指农户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绿色低碳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而茶农农药减施是绿色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以实地调研访谈和发放问卷形式,随机对福建省主要产茶区的12个重点产茶乡镇311名涉茶农户农药减施行为进行调查,通过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茶农农药减施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的样本中有88.1%的茶农愿意减施农药,茶农及其家庭特征、茶叶生产经营情况、农药投入情况、茶农生产认知情况、茶农绿色生产感知情况均对茶农的减施意愿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从政府组织监督、农资经销商把握农药来源、茶农提升自身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药减施的对策建议。
  • 孙芳, 杨锦琛, 李丹
    农业展望. 2024, 20(03): 102-108.
    芦笋是中国出口市场的重要农产品之一,目前中国芦笋产业已发展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在全球芦笋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基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中国海关的中国芦笋出口数据,分析了近10年中国芦笋的出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芦笋出口以鲜或冷藏芦笋、芦笋罐头为主,鲜或冷藏芦笋主要满足国内消费和销往邻近的中国地区和亚洲发达国家,以广东、湖南、云南、江苏、福建5省生产为主;芦笋罐头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军,主要由福建、山东、安徽、山西4个省份生产,销往西班牙、德国、荷兰、法国和丹麦等欧盟市场。近几年受发达国家贸易壁垒、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芦笋出口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根据对中国芦笋出口形势的分析结果,推动中国芦笋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提高芦笋精深加工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规模化发展、打造芦笋产业集群,积极应对贸易壁垒、提高芦笋国际市场竞争力,实施有机认证和标准化战略、提高芦笋质量安全标准,实施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拓宽芦笋出口市场。最后,对未来中国芦笋出口前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