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纸电图书协同建设实践探索——以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黄飞燕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0

PDF(718 KB)
PDF(718 KB)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 0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723

新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纸电图书协同建设实践探索——以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作者信息 +

Practices for New Research University’s Collaborativ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of Print and Electronic Books: A Case Study of SUSTech Library

Author information +
History +

摘要

[目的/意义] 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业务相对独立的现状,构建纸电图书协同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实施路径,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方法/过程] 引入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以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基于协同采选、协同管理、协同服务、协同评价4个指标探讨纸电图书协同建设的实践探索。 [结果/结论] 图书馆应从顶层设计、业务岗位深度融合、管理平台建设3个方面重点推进纸电图书协同建设。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digital publishing, ebook sales have surpassed those of print books since 2020. Many academic libraries in the USA are adopting e-preferred book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ies. In recent years, China's academic ebook market has been growing rapidly, as the well-known academic publishers such as Science Press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have successively launched their own ebook platforms, and high-quality ebook integrator platforms such as Keledge and Cxstar have emerged, leading to a qualitative leap in both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Chinese academic ebook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ebook markets has made collaborativ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of print and ebooks feasible,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a good solution to the tight collection budget and insufficient library space for Chinese academic libraries. The paper aims to propose a strategic dir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for collaborativ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of print and ebook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library collection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 Class" construction. [Method/Proces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USTech Library's three phases of book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es SUSTech Library's collaborativ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ractices of print and ebooks from four aspects: collaborative acquisition,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collaborative services, and collaborative evaluation. A collaborative acquisition strategy should be based on four factors: collection assurance, patron needs, library space, and cost effectiveness.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should redesign the business process from the aspects of funding plan, book selection, acquisition implementation, metadata management, and statistics. Collaborative servic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needs, recommendations, and usage of user groups and individual users. Collaborative evaluation refers to a structured analysis on the print and ebook collections across five dimensions, including language, subject, publisher, book type, and year of publication. [Results/ [Conclusion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op-level design, deep integr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s. The academic libraries' management team should develop collaborativ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from the top down. Deep integr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should support optim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job position adjustment, which replaces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of defining job posi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based on a single material type or business process.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s should support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metadata sources and business processes, and have strong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service capabilities.

关键词

资源建设 / 纸电一体化 / 纸电协同 / 电子图书 / 高校图书馆

Key words

collection development / collaborativ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 print books / electronic books / university Library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黄飞燕. 新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纸电图书协同建设实践探索——以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0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723
Feiyan HUANG. Practices for New Research University’s Collaborativ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of Print and Electronic Books: A Case Study of SUSTech Library.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Agriculture. 0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723

0 引言

文献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和教育职能等工作的基石。资源保障是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实现的根基[1]。近几年,如何应对经费缩减、馆舍空间不足,如何平衡“藏与用”“量与质”的关系成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高质量发展中普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纸电一体化建设成为高校图书馆在经费紧缩、馆舍空间不足的背景下,探索资源建设优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并成为众多高校图书馆研究和关注的热点[2-4]。《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指南针报告》[5]指出资源建设是大学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纸电资源一体化”是5年内亟待突破的实际问题。纸电资源一体化建设也是高校图书馆积极落实教育部加快推进未来学习中心建设,通过文献资源整合、空间流程再造构建智慧学习空间[6]的重要举措之一。
纸电协同主要包括图书和期刊两类资源类型的协同采选。学术期刊、二次文献等文献资源基本实现全面数字化,与之相比纸电图书协同建设发展相对较慢,原因主要包括:①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对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有硬性定量指标要求,并且对纸质图书占比有明确要求[7,8],为此大多图书馆仍着力保障纸质图书的建设;②图书市场的电子化发展与学术期刊相比,速度相对缓慢,尤其是国内出版社对发展电子图书积极性普遍不高,纸电同步出版比例低,使得图书馆很难实现纸电图书协同采选;③读者对纸质图书阅读偏爱,以及对图书馆丰富纸本馆藏的情感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图书馆倾向满足读者对纸质图书的阅读需求。
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图书馆以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和育人需求为导向开展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经过10余年的发展,南科大图书馆已构建了丰富的纸质和数字文献资源,在纸电图书协同建设方面探索实践模式并形成了一定的经验。本文从协同采选、协同管理、协同服务、协同评价4个方面梳理南科大图书馆在纸电图书协同建设过程的实践探索,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经费趋紧、馆舍空间不足、生均图书达标等困难和挑战下开展纸电图书协同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进展

近20年文献资源纸电一体化发展迅猛,电子期刊已基本取代纸质期刊,但是学界和业界对图书资源建设发展方向和纸电图书的收藏比例分歧较大。
早期,中国高校图书馆将电子图书作为一种新型文献资源开展研究,尤其是以DDA、PDA、EBA采购模式的研究较多[9,10],部分图书馆结合本馆电子图书采购案例开展绩效评价和实证研究等[11-13]。随着纸电图书同步出版日趋成熟,研究重点转向纸电融合采购,侧重在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调研、平台功能、元数据质量、纸电书目统一揭示等[14-16]。部分图书馆开始尝试纸电融合采购实证研究和建设路径探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分别基于中文馆藏的文学类图书、经济类图书利用状况研究纸电协同采购可行性,得出的结论相似即中文电子书的热门图书匹配率和新书率普遍不高[17,18],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基于港台电子书建设制定单本购买的采购政策、采购流程和管理方法[19]。随着纸电图书协同采购工作的推进,对馆藏发展政策、业务流程、岗位设置、系统平台的改革和优化需求逐渐成为关注焦点。当前中国多数高校图书馆还未制定纸电图书协同采购政策,近年有调查以国内“985”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发现只有少数图书馆制定了明确的纸电图书资源协同采购政策,但其科学性和精细化仍有待加强,并且多数图书馆存在纸电图书分开采购的不协同模式,普遍缺乏顶层设计,导致纸电图书协同采购工作还未成为一项系统性和常规性的业务来落实[20]
从20世纪末以NetLibrary、ebrary为代表的电子图书平台推出以来,国外高校图书馆始终密切关注并大力推进电子图书资源建设。随着国际学术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和用户数字阅读习惯的养成,电子图书已经成为国外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建设的主体。2020年,国际学术图书出版市场销售数据和欧美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经费数据均显示电子图书经费已反超纸质图书,并且受疫情影响图书馆采购电子图书的意愿进一步增强[21,22]。在采购实践方面,最初以用户需求驱动的DDA、STL、EBA等采购模式因只需较少经费即可显著扩大用户即时访问的图书规模,快速满足读者的图书访问需求,深受国外高校图书馆欢迎。近年随着电子图书逐渐成为建设主体,国外高校图书馆更加关注长期资源建设视角下如何提高图书采购经费的投资回报率。多项研究指出,因图书半衰期较长,通过多年使用统计发现以馆员主导的预设文档采购、单本挑选、出版社打包采购模式等方式采购的电子图书使用率显著高于以DDA等用户驱动模式下采购的电子图书[23,24]。因此,国外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两种及以上的多元采购模式建设电子图书馆藏,以按种挑选、出版社打包采购模式等构建永久馆藏,以DDA、订阅模式等扩大可访问馆藏,并且定期开展电子图书使用分析评估采购方案,以提高投资回报率。在纸电协同建设方面,部分图书馆制定专门的图书馆藏发展政策如耶鲁大学图书馆[25],但更多图书馆将电子图书作为整体馆藏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加州理工学院图书馆[26,27]。纸电协同建设政策通常包含以下要素:载体优先原则、复本原则、许可模式偏好,以及特殊情况的例外政策。这3所学校均明确电子图书优先原则且纸电不重复,许可模式强调满足多并发用户访问、永久访问优先、无DRM限制等。前两所图书馆指出不同学科、不同语种、不同国家的电子图书出版市场的发展水平不一,图书馆会经过缜密和定期评估后制定与之相适宜的政策。耶鲁大学图书馆指出继续大力采购人文学科的英文纸本图书,以及纸本图书依旧是所有学科的非英文语种图书的主要载体。与之不同的是,加州理工学院图书馆明确说明,除非特殊情况如电子图书不可供、不符合电子图书采购政策,图书馆只采购电子图书。在电子图书管理方面,一项面向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调研发现,电子图书的业务流程较纸本图书更为复杂,对馆员技能和分工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最大的挑战是不同的电子图书采购模式对采编工作流程的要求不同,即使相同采购模式也因平台不同工作流程有所差别。例如,DDA模式的电子图书的采编业务流程较出版社打包永久采购模式截然不同。前者涉及在许可期开始将可访问电子图书馆藏包导入至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激活、许可期内对触发采购的电子图书按种做采访和编目、许可期结束关闭电子图书馆藏包;而后者则较为简单,通常采用批处理方式一次性导入和激活电子图书馆藏包。因不同出版社/集成商的纸电同步出版情况各异、电子图书元数据导入的时滞性等因素,造成单本采购模式的电子图书查重流程更为繁琐[28]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研究集中在电子图书出版市场调研、采购实践案例、纸电图书一体化管理系统等,较少聚焦于经典案例从全局层面系统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制定纸电图书协同建设策略和实施路径。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纸电图书协同建设较为成熟,但其以英文图书为主,对中国高校图书馆的指导意义有限。为此,本文借鉴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9],结合南科大图书馆工作实践,从协同采选、协同管理、协同服务、协同评价4个维度探索纸电图书协同建设策略和实施路径,以期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2 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建设历程

自2011年建馆以来,南科大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基本保持在2 000万元以上水平。图书资源建设共经历3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起步积累阶段、起伏探索阶段和统筹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纸电图书资源建设重点、纸电图书经费配比都有所不同,具体详见表1
表1 图书资源建设发展阶段

Table 1 Book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hases

年份 发展阶段 特征

纸质图书

年度经费/万元

电子图书

年度经费/万元

2010—2015年 起步积累阶段 经费充裕,全面快速建设 400~500 400~800
2016—2021年 起伏探索阶段 经费起伏,被动调整建设 300~400 0~200
2022年至今 统筹发展阶段 经费回升,主动统筹建设 200~300 300~700

2.1 起步积累阶段

作为一所新建高校图书馆,建馆初期的重要任务是快速积累一定规模的高质量图书馆藏。该阶段的特征是经费充裕、采购量大。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围绕通识教育和学科建设在较短时间内采购大量的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该阶段纸质图书年度经费稳定持续投入,每年维持在400~500万元区间,中外文经费分配比为1∶3,年采购量2~3万册。电子图书年度经费投入大,主要用于采购国际核心学术出版社的回溯电子图书以快速建成高保障率的外文学术图书馆藏,少量用于采购中文电子图书如方正电子书、超星电子书。

2.2 起伏探索阶段

该阶段的年度文献资源建设经费虽然整体保持在2 000余万元水平,但每年预算下拨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多次出现200~300万元的增减调整。与此同时,学校理工医商学科布局全面启动,各新建学科的核心学术数据库需求快速增长,年订阅数据库所占经费持续上升。期间纸本图书经费虽有所下调但基本保持稳定,电子图书经费则被动成为应对年度经费波动的调节阀,导致纸电图书协同建设工作无法可持续推进。

2.3 统筹发展阶段

针对起伏探索阶段的经费起伏导致的不确定性,图书馆开展馆藏发展政策调研、图书出版市场调查、双一流高校图书馆调研、本馆纸电图书馆藏分析、读者需求调研等,旨在实现科学合理地制定服务学校发展目标、强化结构布局合理、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聚焦资源服务融合的高质量纸电图书协同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3 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协同建设的探索实践

3.1 协同采选

制定明确的纸电图书协同采选政策是开展纸电图书协同采选的首要前提。南科大图书馆资源建设部牵头开展全面的文献调研、市场调查,协同学科馆员开展纸电图书馆藏分析,从馆藏保障、读者需求、馆舍空间、成本效益综合考虑制定中外文图书纸电协同采购策略。
外文学术电子图书市场发展成熟,基本实现纸电同步出版。国际主要STM出版社和集成商的电子图书授权许可模式、销售模式、定价模式和访问模式等日趋成熟和稳定。从定价策略上,STM出版社采取优惠折扣吸引图书馆选择学科包采购模式,虽然提供EBA模式和按种挑选模式但对基本采购金额有最低标准要求且无折扣优惠。集成商的优势是汇集众多出版社的数以百万种图书,按种挑选模式较为友好[30]。综合市场情况和外文纸电图书使用情况分析,制定外文纸电图书协同建设策略,包括:①馆藏发展定位,明确电为主纸为辅,纸质图书发挥支持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馆藏作用,电子图书发挥支持一流学科建设的馆藏保障作用;②经费配比,整体经费为300~500万元区间,纸电配比在1∶3至1∶5区间;③采购数量,纸质图书每年新增1 000~2 000册,电子图书每年新增约1万册;④采选原则,纸电不重复,在纸质新书目中将纳入电子书常规采购计划的出版社相关学科书目剔除,纸质图书采取单复本政策,例外情况为教材教参和高使用率图书可纸电重复采购;⑤采购模式,纸质图书以借阅需求高的教材教参、经典专著、知名学者著作为主,支持通识教育、语言学习的通识读物作为适当补充。电子图书以STM核心出版社为主,知名学协会或大学出版社作为适当补充,采购模式以学科包采购为主,EBA、PDA模式为辅。读者零星荐购需求通过外文电子书集成平台采购,通常一周开通使用。针对教材教参、高使用率图书、高拒访率的图书按年度周期做专项按种补藏纸质书或电子书。
中文学术电子图书市场尚在发展阶段,纸电同步出版并不理想。虽然国内少数核心学术出版社推出自有电子图书平台,电子图书集成商或馆配商合作出版社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电子化率、新书率整体不高。综合市场情况和中文纸电图书使用情况分析,南科大图书馆制定中文纸电图书协同建设策略,包括:①馆藏发展定位,纸质图书继续发挥核心馆藏和馆藏保障的基石作用,电子图书发挥快速补充大量优质中文电子图书馆藏的辅助作用;②经费配比,纸质图书经费维持在100万元左右不变,电子图书经费确保100万元并根据每年经费下达情况适当增加;③采购数量,纸质图书每年新增8 000~10 000册,电子图书每年新增2万册及以上;④采选原则,纸质图书采取单复本政策,纸电可重复建设。电子图书采选原则包括满足教学科研需求、版权清晰、永久访问权、平台发展较完善、新出版图书较多、经济效益合理6个方面;⑤采购模式,纸质图书维持原有的采选原则不变。电子图书以逐步补齐核心学术出版社电子图书为工作目标,满足一个采齐一个,现已购置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等多家核心出版社的所有回溯电子图书,并保持每年采购其新出版电子图书。为满足读者通识阅读需求,采用年订阅方式获得京东读书数据库的访问权。读者零星荐购需求通过中标供应商采购纸质图书,通常一至两周可借阅。

3.2 协同管理

协同管理指支持纸电图书协同建设的协同业务流程管理和协同岗位分工管理。
南科大图书馆从纸电图书协同建设角度出发对经费规划、图书采选、采购执行、元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进行整体业务流程再造(图1)。在经费规划和图书采选业务流程中,纸电图书协同规划和管理包括纸电图书经费分配、纸电图书采选数量、纸电图书互补原则、纸电图书采购模式等方面的协同,此项工作由采访馆员团队牵头学科馆员协同完成。在采购执行和元数据管理业务流程中,由支持纸电资源一体化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纸电图书元数据协同揭示与组织。2020年,图书馆基于纸电资源一体化、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启动基于Alma系统的电子资源元数据管理探索工作,目标是在Alma中完成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层级的元数据管理、电子资源订单管理,实现纸电馆藏资源的协同管理与揭示。此项工作由系统馆员基于采访馆员、编目馆员业务需求提供技术支持。在统计分析业务流程,采访馆员和编目馆员从业务层面开展纸电图书的经费、馆藏、使用的统计分析;学科馆员从支持学科建设和用户服务层面开展基于学科的纸电图书馆藏使用分析,从而优化选书工作;系统馆员从功能层面为业务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为用户提供纸电图书一站式检索平台。
图1 基于纸电图书协同建设的业务流程图

Fig.1 Collaborativ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business process for print and ebooks

Full size|PPT slide

为确保纸电图书协同业务流程的顺畅,南科大图书馆在组织架构、分工协同、岗位设置方面进行了相应调整。①在组织架构上,组建资源建设部,统筹纸电图书资源建设,同时构建资源建设部、学习与科研服务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部等多部门协同参与的纸电图书资源建设组织架构。2022年,图书馆启动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来从属于学习与科研服务部的采访组和从属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部的编目组从所在部门划分出来重组为资源建设部。通过此次组织架构优化,资源建设部牵头纸电资源经费规划、纸电资源采选的统筹工作,负责纸电资源的采购执行和元数据管理工作;学习与科研服务部参与规划并负责纸质图书遴选、电子图书质量评估工作。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部负责基于Alma系统实现纸电资源协同管理的技术支持。②在分工协同上,明确不同馆员的分工协作。采访馆员负责纸电图书的采购执行,学科馆员负责纸质图书采选,并协助采访馆员开展电子图书质量评估和采选工作。采访馆员和编目馆员负责基于Alma系统制定纸电资源订单管理和元数据管理的业务流程规范和操作指南;系统馆员负责Alma系统的技术支持,主要包括基于业务流程操作的问题处理如批量修正不规范数据、基于新的业务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如基于FRBR模型解决纸电图书的统一书目揭示。③在岗位设置上,探索纸电采选与揭示的业务融合。采访岗位新增电子资源馆员,负责电子资源采购工作,同时承担电子资源元数据管理。编目岗位新增电子资源元数据馆员,负责电子图书的元数据管理,并承担纸电图书元数据的统筹管理。

3.3 协同服务

图书馆资源建设应秉承资源与服务一体化建设理念,以读者为中心,从文献资源建设的源头“采访”环节考虑文献资源后续的利用,即服务[31]。因此,纸电图书协同建设在采选环节和使用环节应充分贯彻以用户服务为导向。
南科大图书馆从读者需求、读者荐购、读者使用3个维度对用户群和单个用户的需求进行特征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纸电图书协同建设思路(表2)。在图书资源建设思路上,基于读者需求分析了解师生对于图书使用需求和纸电图书阅读行为特征,明确纸质图书精准采购思路和电子图书学科保障思路,从而在基本面上满足整个师生群体的主要需求。在读者荐购服务思路上,主要满足院系因新建学科或新增研究方向产生的批量荐购需求,以及单个读者的零星荐购需求,采访馆员团队根据荐购图书数量、图书价格、市场供给等情况,决定采购纸质图书或电子图书。例如,读者单本图书荐购通常考虑从服务速度最快的采购渠道获取,中文图书通过荐购图书中标供应商采购纸质图书,外文图书通过ProQuest电子图书平台获取。在“读者使用”环节,基于Alma实现纸电图书元数据统一管理,用户无须提前了解图书馆采购哪些电子图书数据库,也无须耗时耗力到各个数据库逐个检索,在“南科学术搜索”一站式搜索纸电图书。在纸电图书协同推广方面,采访馆员重点对大套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数据库进行推广,学科馆员围绕服务学科做专题纸电图书推广,阅读推广馆员基于好书推荐做纸电图书推广。
表2 用户服务导向的纸电图书协同建设思路

Table 2 User-centric, collaborativ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for print and ebooks

用户视角 面(用户群) 点(单个用户) 纸电协同建设思路

读者需求

(资源视角)

通过对纸质图书流通数据分析、电子图书访问和拒访数据分析、读者阅读习惯问卷调查,掌握师生的图书需求和纸电阅读行为特征 通过对读者荐购图书数据进行分析

纸质图书精准采购思路:基于学科建设精选经典教材、重点专著、知名学者著作,以及基于通识教育的人文社科重要著作

电子图书学科保障思路:以核心出版社学科包采购为主,发挥保障作用

读者荐购

(服务视角)

学科馆员通过院系联络获取荐购图书清单,通常以专题书单为主,以及少数新建学科或新增研究方向,通常以重点书目进行系统补藏 单个读者基于个人教学科研需求向图书馆提出荐购申请,通常以单本或少量图书荐购为主 院系批量荐购由采访馆员与学科馆员合作评估后确定采购纸质图书或电子图书。单个读者的零星荐购在图书馆官网提交需求,由一位采访馆员负责,根据图书供应情况和服务速度确定采购纸质图书或者电子图书

读者使用

(技术视角)

纸电图书一站式搜索需求

读者在一个检索框输入书名,可同时获取纸本图书的实体馆藏信息和电子图书的访问链接

编目馆员团队在Alma系统对纸电图书进行元数据管理,并基于FRBR模型自动实现同一作品的所有纸电馆藏信息的揭示

采访馆员、学科馆员、阅读推广馆员对纸电图书协同推广

3.4 协同评价

纸电图书协同评价有助于采访馆员和学科馆员掌握和评估读者对纸电图书的使用情况的异同点,尤其是不同学科、不同阅读目的对纸电图书阅读偏好特征,有助于优化纸电图书协同建设策略,提高馆藏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升读者满意度。
以外文纸电图书馆藏协同评价为例,南科大图书馆从语种、学科、出版社、文献类型、出版年5个维度对纸电图书馆藏进行结构化分析研究。分析发现,从文献载体维度看,电子图书使用率和访问量高于纸质图书的借阅率和借阅次数,其中理工科电子图书使用率显著高于纸质图书,而医学、经管、人文社科的纸电图书使用率未见显著差异。从学科维度看,呈现出显著二八定律,理工科使用量占比8成,其中理工科纸质图书借阅量占比74%,理工科电子图书使用量和拒访量占比均超过80%。从出版社维度看,热门图书主要集中在十大STM出版社和少数几家知名教材出版社。从出版年维度看,因图书的半衰期较长,当年新出版图书未显示出使用量的显著差异,整体来看近10年出版图书使用量占比高,即便如此20年前出版的电子图书使用量占比仍达到20%以上。
基于协同评价结果,构建外文图书以电配纸、中文图书以纸配电的协同馆藏保障体系,基于服务效率提供纸电协同的读者荐购服务,双管齐下提升读者满意度。自2022年,南科大图书馆连续3年在“软科中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的评价指标“学校图书馆提供丰富充足的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源”排名全国第一[32]

4 构建思考与建议

4.1 强化纸电协同建设的顶层设计

研究发现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中国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协同建设的两大因素正在发生转变。近年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文件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研究型高校适用,试行)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逐渐淡化对生均图书指标和图书载体形式的定量化要求,更为强调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和经费投入。与此同时,近年中文学术电子图书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知名学术出版社如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相继推出自有的电子书平台,以及优质电子图书集成商平台如可知网、畅想之星相继出现,使得中文学术电子图书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得到质的飞跃。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抓住转型发展契机,加快谋划纸电图书协同建设方案,尤其是作为图书馆藏建设主体的中文纸电图书协同建设。高校图书馆须基于用户需求、馆舍空间、成本效益等多方因素,制定符合校情馆情的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馆藏发展定位和协同建设策略。
纸电图书协同建设是在打破原有的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相对独立的现状基础上重新规划,因此首先应在馆层面明确改革方向,立足学校发展目标和师生需求,从顶层设计上制定纸电图书协同建设的馆藏发展政策。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从顶层设计制定纸电协同采购策略,根据新书与回溯书、人文学科与理科、利用率高低3个主要维度制定相应的协同采购策略,旨在经费效益最大化。复旦大学图书馆以重点学科和高利用率图书补藏电子图书满足读者需求的纸电协同策略。其次由资源建设相关部门牵头开展全面的文献调研、市场调查、用户调研、馆藏分析,尤其是中文电子图书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图书馆应持续跟踪市场发展变化,结合本馆馆藏发展政策和用户需求,不断优化纸电协同采购策略。基于调研分析结果,组织相关业务团队共同商讨纸电协同采购策略和实施方案,通过上下联动、共同研讨推动馆层面、部门层面、业务岗位层面达成共识,并了解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从而为后续的纸电图书协同建设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岗位设置的重组调整打下良好基础。

4.2 加快纸电业务与岗位的深度融合

较多图书馆的组织架构延续按文献载体划分业务部门和设置业务岗位,如设置采编部、电子资源部,或设置纸质图书采访馆员、电子资源采访馆员。这种传统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无法有效推进文献资源纸电一体化管理。
图书馆应以战略规划目标为导向,推进组织架构和业务岗位设置调整,其核心是打破原有以单个文献载体、业务流程来设置业务岗位和岗位职责,无论是采访馆员学科化[33]、采访馆员纸电同采,或是学科馆员承担或参与选书等,多方主体协同、馆员岗位复合型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南科大图书馆通过资源建设部统筹纸电图书协同建设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实现纸电图书经费规划、采购执行、元数据编目的协同管理;学科馆员团队负责纸质书目采选和参与电子图书采选的模式,实现纸电图书采选与学科服务的有机融合;通过荐购馆员负责纸本和电子图书采购、采访馆员兼任学科馆员、元数据馆员承担部分电子资源采购等推进馆员岗位复合化,通过增进不同岗位馆员、不同业务团队之间沟通和理解提升跨岗位、跨团队的合作能力,从而较好地实现纸电业务融合。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从组织管理和工作效率角度出发,馆员岗位复合化不宜全面铺开,应基于业务融合需要和业务工作量出发,结合馆员业务能力和业务专业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并且对于高度融合、跨团队的业务必须明确统筹责任归属,以便在出现问题或产生新需求时得到及时解决。

4.3 推进纸电资源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随着纸电业务融合管理的加速发展,虽然现有基于图书馆管理系统对接资源发现系统的平台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读者纸电资源一站式搜索的需求,但已无法满足馆员实施纸电资源一体化管理的业务需求,图书馆应加快谋划纸电一体化平台建设。目前国内研究探讨较多的平台包括纸电一体化的智能采选平台、纸电一体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前者集中在中文纸电图书协同采购,国内有以畅想之星、田田网为代表的馆配商平台;后者是以Alma为代表的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
文献资源采购工作是一项有极强市场可行性、采购政策性的实际工作,任何实践和研究必须符合图书出版市场发展现状和财务采购与招标规定,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从图书出版市场来看,只有当纸电同步出版基本实现,图书纸电协同采购才能成为现实。从目前来看,中文图书暂不具备完全的纸电协同采购条件,并且根据采购政策规定图书馆不可能依托单家馆配商平台开展采购工作。当前图书馆应积极呼吁国内出版社加快纸电同步出版进程,鼓励各个馆配商开发纸电协同采购平台,形成一个繁荣的、多方参与的纸电图书供应市场。在积极推进中文图书纸电同步出版的同时,馆配商应加强智能采选平台建设,重点包括两个方面:①实现与多元内容供应商平台的元数据整合、纸电图书协同采选功能建设、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整合,从而在功能层面满足图书馆纸电图书协同采选的全流程一体化管理需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34]在解决学科馆员图书采选中面临的查重难这一核心问题,除完善政策和优化管理外,关键措施是将所有电子图书采购数据都迁移到同一个馆配商平台GOBI,从而大幅提高查重的效率和准确率。②加强元数据的高质量建设,充分挖掘用户使用数据价值,从而在采购决策层面支持图书馆开展数据驱动的图书馆藏建设工作。相较于纸质图书的借出、续借、预约数据外,电子图书使用数据细粒度更强,例如下载、打印、复制、标记、阅读时长等使用行为数据,以及拒访数据。馆配商平台既可从高细粒度使用数据推送单种图书荐购或高使用量图书增加复本等智能采选建议,也可从高维度使用数据如学科层面推送馆藏分析和优化分析报告。
与此同时,应加快部署纸电资源一体化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开放性、兼容性、交互性,从而实现纸电图书的协同采选、订单管理、元数据管理、一站式检索、统计分析的业务需求。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图书馆仍采用传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和发现系统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实现纸电资源一站式发现的需求,但随着电子资源逐渐成为馆藏主体,对电子资源全流程管理和无形资产管理的需求使得该模式的不足日益凸显。以Alma、Folio、Libstar为代表的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均支持纸电资源的一体化管理,而系统功能实现的关键是海量的优质元数据,以及基于先进技术如人工智能不断优化知识整合和服务的能力。因此,图书馆在评估系统时,除了关注系统功能外,应同等考察其合作的出版社和内容供应商的范围、元数据质量与更新频率,以及基于海量数据和先进技术提供的知识发现和服务能力。

5 结语

纸电图书协同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经费紧缩、馆舍空间不足的背景下,满足数字时代用户文献资源需求、提升馆员队伍能力、优化馆舍空间的重要路径之一。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文献资源的纸电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文献资源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为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文杰.信息资源序化整理的三次浪潮与图书馆统计评价体系的演进[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3): 21-31.
ZHOU W J. Three waves of the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istical evaluation systems of libraries[J].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agriculture, 2024, 36(3): 21-31.
2
申雅琪, 张轶华, 郭晶, 等. 经费不确定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对策略[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21, 39(3): 40-45.
SHEN Y Q, ZHANG Y H, GUO J, et al. Strategies for the university library collection development under the uncertainty of funding[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es, 2021, 39(3): 40-45.
3
高冰洁, 姚晓霞.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发展的机遇、挑战与思考[J]. 图书情报工作, 2024, 68(6): 21-29.
GAO B J, YAO X X.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reflections on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system of university libraries[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24, 68(6): 21-29.
4
刘彩玉, 李小霞, 王雪韵. 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资源纸电一体化建设现状: 以中西部14所部省合建大学为例[J]. 图书情报导刊, 2023, 8(9): 7-11.
LIU C Y, LI X X, WANG X Y.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grative construction of paper and electronic book literature resource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Taking 14 universities jointly built by ministry and province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as the examples[J].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23, 8(9): 7-11.
5
陈建龙, 邵燕, 张慧丽, 等. 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指南针报告[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22, 40(1): 22-33.
CHEN J L, SHAO Y, ZHANG H L, et al. Compass of academic library modernization[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es, 2022, 40(1): 22-33.
6
吴岩. 加快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22, 40(1): 7-8.
WU Y.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es, 2022, 40(1): 7-8.
7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EB/OL]. [2024-11-09].
8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的通知[EB/OL]. [2024-11-09].
9
于迎辉, 张芹, 景民昌. 读者决策采购(PDA)在国内图书馆实施的若干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4(3): 62-65.
YU Y H, ZHANG Q, JING M C. Think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PDA in the domestic libraries[J]. Library work and study, 2014(3): 62-65.
10
王海荣. 国外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服务分析及启示[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8(5): 108-112.
WANG H R.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of 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service in foreign libraries[J]. Library work and study, 2018(5): 108-112.
11
张轶华, 黄镝, 郭晶, 等. 基于引证分析的高校图书馆外文图书建设实证研究: 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学研究, 2021(21): 32-42, 17.
ZHANG Y H, HUANG D, GUO J, et al. An empirical study on acquisitions of foreign language books in academic libraries based on citation analysis: The case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library[J]. Research on library science, 2021(21): 32-42, 17.
12
刘丽芝, 吴玉珍. 需求驱动采购电子书的实践与思考: 以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论坛, 2014, 34(4): 127-134, 22.
LIU L Z, WU Y Z. Demand driven acquisitions for electronic books: A case study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brary[J]. Library tribune, 2014, 34(4): 127-134, 22.
13
张赟玥, 秦鸿, 杜丽. 应用ERS评估外文电子图书绩效的实践探索: 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20, 64(21): 50-57.
ZHANG Y Y, QIN H, DU 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foreign E-books based on electronical resource system: The case of UESTC library collections[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20, 64(21): 50-57.
14
段晓林. 馆配中文电子书平台比较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9, 37(1): 22-27.
DUAN X L.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 E-book supply platform[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es, 2019, 37(1): 22-27.
15
蔡颖. 馆配电子书平台: 纸电融合趋势下促进图书馆电子书发现与获取的一种新方式[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7): 75-78.
CAI Y. Chinese E-book supply platform: A new way to promote discovery and access of libraries' E-books under the trend of integration of paper and electricity books[J]. Lib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2019(7): 75-78.
16
王彦力, 杨新涯, 罗丽. 纸电合一的图书馆目录创新应用与发展[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 63(1): 105-110.
WANG Y L, YANG X Y, LUO L. Integration of paper and digital resources: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brary catalog[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19, 63(1): 105-110.
17
段双喜. 中文馆藏文学类图书利用状况与纸电配合形式分析: 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部分数据为基础[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8): 71-78.
DUAN S X. Chinese literature collection utilization and cooperation situation of paper electricity cooperation: Based on data fro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J]. Lib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2018(8): 71-78.
18
董京祥,邓宗极,张静.基于“课程参考书”功能的电子教参资源建设实践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1): 96-103.
DONG J X, DENG Z J, ZHANG J.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E-reserve construction based on "Course Reference Books"[J].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agriculture, 2022, 34(1): 96-103.
19
刘佳. 高校图书馆中文电子书采购方案设计研究: 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港台电子书采购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 63(23): 38-43.
LIU J. Research on Chinese E-book purchasing program in academic libraries: Tak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s practice in purchasing E-book published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as an example[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19, 63(23): 38-43.
20
刘佳, 于宁. 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采购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 图书馆学刊, 2024, 46(8): 51-56.
LIU J, YU N.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ollaborative procurement of paper and electronic book resource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J].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2024, 46(8): 51-56.
21
Ebook acquisition strategy in tertiary institutions in the UK pre- and post-pandemic[EB/OL]. [2021-07-23].
22
Academic library strategy and budgeting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R/OL]. [2020-12-09].
23
FRY A. Ebook rate of use in OhioLINK: A ten-year study of local and consortial use of publisher packages in Ohio[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2019, 80(6): 827-842.
24
SCHROEDER R, BOUGHAN R. Doing more with less: Adoption of a comprehensive E-book acquisition strategy to increase return on investment while containing costs[J]. Library resources & technical services, 2018, 62(1): 28.
25
Yale university library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 for books[EB/OL]. [2024-08-01].
26
Columbia university library general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rinciples, values, criteria[EB/OL]. [2024-08-01].
27
Caltech library collections policies[EB/OL]. [2024-08-01].
28
Ebook collection development in academic libraries: Examining preference, management, and purchasing patterns[R/OL]. [2020-09-13].
29
傅文奇, 郑诗枫. 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20(5): 44-49.
FU W Q, ZHENG S F.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of paper and electronic book resource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J]. Research on library science, 2020(5): 44-49.
30
周丹, 卢正明, 王彩笛, 等. 基于市场调研的高校图书馆STM外文电子图书建设策略研究[J]. 图书馆学刊, 2024, 46(5): 45-50.
ZHOU D, LU Z M, WANG C D, et al.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STM foreign language electronic book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based on market research[J].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2024, 46(5): 45-50.
31
郑诗枫, 傅文奇. 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研究综述[J]. 农业图书情报, 2019, 31(1): 14-22.
ZHENG S F, FU W Q.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P-books and E-books resource coordination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J]. Agricultur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2019, 31(1): 14-22.
32
软科中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EB/OL]. [2024-11-09].
33
别立谦, 李晓东, 张美萍.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学科化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8, 36(5): 58-64.
BIE L Q, LI X D, ZHANG M P. Exploration, practice and thoughts on the subject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A case study of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es, 2018, 36(5): 58-64.
34
HUDSON J. A case study: Integration of eBook packages intoSelection workflows at a research university[J]. Against the grain, 2021, 31(2): 20-21.

脚注

http://dx.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723

http://dx.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723

基金

2023年广东省图书馆科研课题“基于用户需求的馆藏体系构建与优化——以新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为例”(GDTK23025)
PDF(718 KB)

18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