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鑫鑫, 郑炬梅, 骆娜, 营凡, 朱丹, 李森, 刘大伟, 安炳星, 文杰, 赵桂苹, 李和刚
旨在揭示肉鸡腿病发生的遗传机制以降低肉鸡腿病发生率。采用我国自主培育的“广明2号”多品系、多世代共2 331只白羽肉鸡公鸡作为试验素材,于42日龄通过X光鉴定腿部健康状况,利用“京芯一号”55K SNP芯片对全部个体进行基因分型,使用plink运用二分类性状的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LR Model)对腿部健康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将不同群体芯片数据合并进行质控后,保留2 330个个体(2 256只健康,74只患病)和30 414个SNPs位点用于后续分析。通过GWAS分析筛选到5个潜在SNPs位点,分布在6号和18号染色体上,分别注释到与腿病相关的3个功能候选基因TBCD、SIRT1和PBLD上。本研究为白羽肉鸡腿部健康表型提供了重要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为推进肉鸡抗病育种进程提供遗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