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崇倩, 赵学慧, 曹青, 薛惠文, 苟惠天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5): 1819-1826. https://doi.org/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5.001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致死率高达30%。该菌能够在高盐度、高酸度和冷藏温度等极端条件下存活和增殖,对人畜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然而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药物残留和多重耐药性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使得李氏杆菌病的防治异常困难。噬菌体相关生物制剂的发展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本文综述了李氏杆菌噬菌体在食品保鲜、生物检测、基因工程等方面的应用,同时还探讨了噬菌体与宿主之间的互作机制,旨在为李氏杆菌噬菌体在食品污染防控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王亚鑫, 王璟, 田学凯, 杨公社, 于太永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5): 1842-1853. https://doi.org/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5.003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大量组学测序技术不断涌现并得以推广,产生了包括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微生物组等大量的组学数据。这些数据对深入研究和揭示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生长性状、繁殖性状、肉质性状、抗病性状等)的复杂调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仅通过单一层面的组学无法揭示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复杂性,而多组学技术可以系统解析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机理和表型,并逐渐成为研究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主要方法。本文综述了多组学技术的方法、优点及其在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研究中的应用,旨在对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 张元旭, 李竟, 王泽昭, 陈燕, 徐凌洋, 张路培, 高雪, 高会江, 李俊雅, 朱波, 郭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5): 1827-1841. https://doi.org/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5.002
    遗传评估软件在动物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育种工作效率。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不断完善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动物遗传评估软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常规育种和基因组育种在动物育种领域的应用,然后重点回顾了GBLUP方法、贝叶斯方法和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方法的全基因组遗传评估软件的特点和发展历史,最后展望了计算机软件在动物遗传评估育种中的未来发展趋势,旨为动物育种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相关遗传评估软件的参考。
  • 韩福珍, 蔡李萌, 李卓然, 王雪莹, 解伟纯, 匡虹迪, 李佳璇, 崔文, 姜艳平, 李一经, 单智夫, 唐丽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5): 1904-1913. https://doi.org/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5.009
    胆汁酸是一种胆固醇衍生物,对提高每日膳食中脂肪的消化与吸收率具有显著功效。在肝内,细胞利用胆固醇形成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肠道菌群产生的蛋白酶的影响下产生次级胆汁酸,极大地扩大了肠道环境的分子多样性。目前最常见的次级胆汁酸受体为跨膜G蛋白胆汁酸偶联受体-5(GPBAR1,也被称为TGR5)和核受体法尼类X受体(FXR),在调节机体健康中起着多效性作用,特别是可以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和黏膜免疫系统平衡。本综述讨论了胆汁酸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次级胆汁酸的代谢以及次级胆汁酸及其受体在肠道免疫系统中的不同作用机制,可为肠道菌群在动物肠道疾病的防治以及相关研究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 牛佳佳, 徐丹, 刘洋, 赵小玲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5): 1883-1892. https://doi.org/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5.007
    羽色是鸡外貌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羽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不仅有助于培育具有显著羽色特征的品种,还有助于区分和识别地方品种。鸡的羽色丰富多样,芦花羽就是其中之一,包括性连锁芦花羽和常染色体芦花羽两种羽色性状。两种芦花羽图案形成机制不同,性连锁芦花羽横斑条纹的非黑色部分的形成是因为缺乏可以产生黑色素的黑色素细胞,而常染色体芦花羽横斑条纹的非黑色部分的形成则是因为黑色素的生成受到抑制。两种芦花羽颜色深浅的形成机制相似,都是通过黑色素沉积过程中的关键基因来影响色素沉着程度。本文系统综述了芦花羽图案和颜色深浅形成的遗传调控机制,旨在为肉蛋鸡选育过程中,羽色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段益欣, 张林云, 赵永聚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5): 1854-1865. https://doi.org/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5.004
    遗传力是衡量由遗传因素解释的表型方差的比例,在实际遗传力估计中多只考虑加性遗传效应。由于畜禽传统遗传力估计需要的系谱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较难以实现,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以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遗传力估计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而对SNP遗传力的准确估计有利于了解遗传变异对表型的作用程度,目前已有不少SNP遗传力估计模型被开发利用。本文主要综述了SNP遗传力的概念、常用估计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并与传统遗传力估计进行比较,探究了SNP遗传力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潜力。
  • 李剑南, 袁利明, 华进联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5): 1866-1874. https://doi.org/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5.005
    补体调节蛋白46(complement regulator protein, CD46)在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细胞上广泛表达。除了具有补体失活、调节T细胞活化和生育能力等多种生理功能之外,CD46也可以作为多种细菌和病毒的受体,尤其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和经典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的附着起重要作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特异修饰CD46成功生产出抗BVDV活牛犊,证明该基因可以作为抗病育种的候选基因。本文主要对CD46蛋白在家畜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以及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张为, 潘志豪, 方富贵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5): 1875-1882. https://doi.org/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5.006
    雌性动物初情期是指第一次出现发情表现并排卵的时期。初情期启动机制复杂,与遗传、神经内分泌、代谢、营养和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动物初情期启动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最近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机制是调节动物初情期启动过程的重要协调者。本文总结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染色质重塑、基因组印记、转录因子结合和X染色体失活等表观遗传机制对初情期启动的影响,为深入研究雌性动物初情期启动的机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 龙唐晖, 周江汇, 詹彦波, 张健, 赵向辉, 李艳娇, 欧阳克蕙, 邱清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55(5): 1893-1903. https://doi.org/10.11843/j.issn.0366-6964.2024.05.008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 QS)是细菌利用信号分子进行种内或种间交流的一种通讯机制,借助该通讯机制微生物群体可以实现微生物个体无法完成的生理功能或行为调节,如生物膜形成、毒素分泌和生物发光等,以增强对外界胁迫环境的适应性。近期多组学研究发现,以自体诱导物-2(autoinducer-2, AI-2)为信号分子、LuxS为调节蛋白介导的LuxS/AI-2 QS是瘤胃微生物之间交流的主要通讯机制,影响着瘤胃微生物对饲料的利用效率。本文从AI-2的化学结构和转导途径对微生物LuxS/AI-2 QS进行总结,对LuxS/AI--2 QS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定殖和饲料消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对LuxS/AI-2 QS在饲料消化、应激调控中的潜在作用进行展望,以期为通过LuxS/AI-2 QS调控瘤胃微生物消化代谢和稳态的生产策略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