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 兽医 水产”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杨玉莹, 何珊珊, 王玉斌

    为了探寻实现中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有效路径,系统梳理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现状,并深入剖析了畜禽资源遗传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结果表明:目前,保护品种数量不断增加,法规政策不断完善,保护区、保种场、基因库初具规模,从业主体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但也面临资源特性挖掘不深,保护与开发利用脱节;法规政策支撑薄弱,管理制度缺乏联动;保护区、保种场、基因库设施陈旧,保护技术落后;资金扶持力度不足,投入渠道单一等困境。基于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强资源深度挖掘,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整合部门管理资源;强化财政资金引导,建立多元的投融资体系;持续推进保种场、保护区及基因库发展建设进程。

  • 安琦, 牛彦波, 吴皓琼, 樊川, 曹亚彬, 原韬

    本研究以引起猪流行性腹泻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为研究目标,利用含有PEDV S基因的植物乳杆菌活载体菌株LP1522-PEDS口服免疫小鼠,应用ELISA 试验检测免疫小鼠粪便中SIgA含量、血清中IgG、IL-4、IL-2和IFN-γ含量,评价乳酸菌重组菌株LP1522-PEDS对小鼠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首次免疫后,商品灭活疫苗组和工程菌株免疫组粪便中的SIgA、血清中的IgG、IL-4、IL-2和IFN-γ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在免疫42~56 d,灭活疫苗组和重组菌株组抗体水平均达到最大值,抗体和免疫因子水平依次为:商品灭活疫苗组>LP1522-PEDS组>空载组≈对照组。随后商品灭活疫苗组、LP1522-PEDS组抗体和免疫因子水平逐渐下降。免疫70 d,商品灭活疫苗组抗体水平降幅度相对较小,工程菌株免疫组降幅较大。结果表明,小鼠口服携带PEDV S基因的基因工程植物乳杆菌LP1522-PEDS后能够诱导机体产生PEDV免疫应答。

  • 韩姗姗, 岳淑宁, 张红艳, 戴佳锟, 窦秉德, 李忠玲

    花青素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活性物质,在畜禽养殖业中应用广泛。综述了目前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并从绿色养殖角度阐述了花青素在畜禽养殖方面的应用情况,以及其对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作用。推广使用花青素等饲料添加剂将成为未来畜禽养殖行业中的一个重要趋势,有助于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 熊绍斌, 唐蓉, 张森, 欧婧, 刘晓东, 侯秀发, 豆晓霞, 袁金华, 袁金同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 BRDC),又称为“运输热”(Shipping fever),是由多种细菌、病毒和应激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牛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通称,高发于犊牛。BRDC分布广泛,给全球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中国养牛业的发展,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在中国各地奶牛场和肉牛场相继被确诊,严重威胁中国养牛业的健康发展。该病病因复杂,防治难度大,快速准确的诊断对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述了BRDC的诊断技术,为该病的临床防控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殷红, 张红艳, 张强, 韩姗姗
    农学学报. 2023, 13(11): 67-72.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70

    发酵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和无抗药性等优点。尤其是在饲料禁抗的情况下,发酵中药作为饲用添加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发酵后的中药液及中药渣兼顾中药药效和益生菌双重健康特性,有效活性成分更容易被动物体吸收利用,这不仅扩大了中药的资源利用度,而且有助于改善养殖环境,促进动物健康生长,减少疾病率,节约养殖成本。在后抗时代,采用植物提取物营养干预畜禽养殖,预防未病,实现动物机体健康是替抗、禁抗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这方面,中药功能饲料添加剂通过由内到外提升机体免疫,提高养殖动物生产性能,符合国家推行绿色发展的理念。综述了畜禽养殖中发酵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现状,为今后发酵中药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邹海平, 刘志刚

    从国内水产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自主研发“生物质炼制”技术和成套装备,从天然植物中提取高活性小分子水溶性的有机碳材料,并将其引入水产养殖中,结合企业多年研究和实践案例,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分析,证明植物源高活性的小分子有机碳在水产养殖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 刘香丽,汪倩,宋超,范立民,孟顺龙,裘丽萍,陈家长
    为了研究不同砷形态化合物在水产品体内的毒力大小、毒理效应和转化机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二十年几种常见砷化合物在水产品中蓄积规律的研究,发现在所有砷化合物中,无机砷的毒性往往大于有机砷,但也有研究发现三价态的有机砷MMA毒性比无机砷高数几倍;在对水产品体内不同砷化合物含量测定的研究中可以得出有机砷是主要的存在形式。但研究也还存在不足,对水产品的砷含量研究多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海产品类,今后还需要加大对淡水性水产品类砷含量以及蓄积规律的研究力度。本文主要阐述了砷的几种常见形态As3+、As5+、DMA、MMA、AsB、AsC、TMAO、TETRA(TMAs+)、砷糖和砷脂间的毒力大小比较及其毒性产生机理、环境中砷元素的来源和砷形态在水产品内的迁移、转化、代谢机理,旨在不同价态砷化合物在水产品中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 林煜,樊海平,陈斌,薛凌展,钟全福,张坤,吴斌
    农学学报. 2019, 9(11): 50-56.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9010028
    从腹腔积液、肠道发炎、肛门红肿,体表溃烂等症状大刺鳅的肝、肾等组织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MaG170114NA。该菌株人工感染健康大刺鳅试验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并产生死亡。从人工感染鱼体分离纯化得到菌株MaG170808NA,再次人工感染健康大刺鳅后显示具有比MaG170114NA更强的致病力,证实分离菌株为大刺鳅致病菌。对分离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分离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MaG170114NA对药物敏感性,分离菌株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红霉素等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及复方新诺明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多粘菌素B等12种表现耐药。
  • 黄铢玉,方龙香,宋超,范立民,孟顺龙,裘丽萍,陈家长
    恩诺沙星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恩诺沙星由于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给药方便、与常用的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畜牧兽医以及水产动物的疾病防治上。但是近年来,由于养殖户过度使用抗生素,从而导致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建设以绿色低碳为发展理念,以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为发展目标的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渔业,必须要了解恩诺沙星的相关性质以及它的代谢迁移转化规律,从而更好的指导养殖户合理安全的使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对环境的污染。恩诺沙星的主要代谢产物是环丙沙星,是由恩诺沙星脱去一个乙基得到的,农业部已经将环丙沙星列为禁药。本综述通过探讨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结构性质,药物动力学代谢特征以及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途径,从而为发展绿色可持续的生态渔业奠定基础。
  • 陈曦,宋超,张雪,张聪,张雪敏,刘颖,陈家长
    农学学报. 2019, 9(10): 53-58.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8060009
    【研究目的】为了研究纳米级别的海泡石是否可用于去除渔业环境中的重金属镉。【方法】本研究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构建了暴露有2种环境浓度镉(50 µg/L和100 µg/L)的渔业水生生态系统,并比较了普通粒径和纳米粒径2种海泡石对渔业水体和水产品中重金属镉的去除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在该生态系统运行的10天,镉从水体向鱼体产生生物浓缩过程;试验接下来利用0.03 g/L浓度的海泡石粉末对水体进行泼洒,发现纳米粒径的海泡石对镉的吸附去除能力优于普通粒径,吸附的稳定性也更好;经过吸附去除作用,鱼体可食部位肌肉中镉含量虽然与处理前(10天时)相比数值有所下降,但不显著,且高浓度处理组数值仍超过相关标准。【结论】虽然利用海泡石,特别是纳米粒径的海泡石可有效去除渔业水体中镉的浓度,但由于生物浓缩和积累效应,镉在鱼体中的含量并不会显著得到降低。建议在渔业养殖开始前就对镉的污染水体进行修复,以期达到渔业水质标准,从而保证水产品上市时的质量安全。
  • 宋立民,张韦,孙晓旺,刘肖莲,逯云召,李楠,王永辰
    农学学报. 2019, 9(10): 59-64.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8100012
    当前水产动物养殖尾水大多直接排放,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为有效管控养殖尾水排放,本着全面系统性和实用性原则,笔者从指导思想和行动上对生产者和政策管理者提出了如下建议:(1)理解和维护中国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2)生产者需提升管理水平,建立新型养殖模式;(3)管理者应该制定区域化、集约化资源利用和尾水排放、处理标准,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保险制度,强化管控力度。
  • 吕鑫,平俊爱,杜志宏,李惠明,牛皓,王玉斌,张福耀
    旨在确定高丹草‘晋草4号’高产高效栽培模式适应的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运用群体生理学的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高丹草‘晋草4号’各农艺性状和各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山西中部地区,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影响下,‘晋草4号’株高、茎粗、分蘖数、生物产量、干重产量和各项光合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株高、茎粗、生物产量、干重产量、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在F2D3时,表现最好;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在分别在F2D4、F2D2和F3D1时表现最好,F2D3时表现次之。处理F2D3即种植密度为390000株/hm2,施肥量为750 kg/hm2时最为适宜。
  • 缪苗,刘晃
    泰国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的水产品进出口国之一。文章在实地走访、参观和调研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渔业司、宋卡沿海养殖研究与发展中心及泰国部分养殖企业的基础上,借助泰国渔业司提供的资料、东南亚渔业发展中心资料库、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统计数据库和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对泰国渔业的产量、生产方式、水产品品种、水产品消费、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以及泰国渔业管理部门、主要的渔业政策进行简要介绍,分析泰国渔业发展的需求和中泰进行渔业双边合作的可行性,结合“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及中国渔业“走出去”的方针政策,提出了中泰渔业合作的建议,以期为下一步中泰渔业合作规范有序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 汪波
    探究硒元素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和免疫活性的影响。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富硒酵母,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有机硒饲料,饲养后检测动物体的生理指标和抗氧化酶的活性,是研究硒元素对动物体免疫活性影响的主要实验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 刘龙腾
    渔民生产生活状况、收入增长情况受政策环境、水产品价格、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文章采用渔民入户调查数据及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系统分析2017年我国渔民生产生活及渔民家庭收支变化特征、渔民增收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1)渔民家庭经营收入是渔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拉动力,但是收入来源仍然比较单一、收入的结构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亟需拓展渔民增收渠道;(2)雇工费用占渔民家庭经营渔业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影响渔民家庭受益的关键因素;(3)我国区域间渔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基于此,提出要构建渔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提高渔业产业内部增收动力,要提高渔民自身增收能力等改善渔民生产生活、促进渔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 薛凌展,吴素琼,张坤,樊海平,陈斌,林旋
    旨在研究氨氮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毒理作用,为生产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采用水生生物毒性方法,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开展氨氮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并检测各组幼鱼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异育银鲫‘中科3号’幼鱼经氨氮胁迫后,其24、48、96 h的总氨氮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76.51 mg/L、190.62 mg/L和148.62 mg/L,非离子氨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52 mg/L、1.74 mg/L、和1.36 mg/L;总氨氮安全浓度为14.87 mg/L,非离子氨安全浓度为0.14 mg/L。在氨氮胁迫下肝脏组织中MDA含量上升,比对照组提高了26.20%、18.68%和17.08%;而CAT和T-SOD活性则均显现先激活后抑制的趋势,高浓度、长时间氨氮胁迫对幼鱼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影响较大,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减弱。研究结果表明,异育银鲫‘中科3号’对氨氮的耐受性高于青鱼、草鱼、鲢鱼和鲤鱼等其他常见大宗鱼类,但是氨氮急性胁迫破坏了幼鱼肝脏抗氧化系统,长期处于氨氮胁迫下将不利于幼鱼健康生长。
  • 马学艳,闻海波,金 武,华 丹,徐 跑,顾若波
    为完善褶纹冠蚌钩介幼虫体外培养技术和理论,采用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了血清、温度对钩介幼虫的变态发育影响,并对早期稚蚌的成活和生长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鳙鱼血浆培养的钩介幼虫变态率极显著高于马血清、牛血清组(P<0.01);18℃培养的钩介幼虫变态率均显著高于30、24℃(P<0.05);褶纹冠蚌钩介幼虫生物学零度为9.34℃,有效积温为102.84℃·d;早期稚蚌养殖一个月后,鳙鱼血浆培养的稚蚌成活率最高(P<0.05),鳙鱼血浆组稚蚌壳长显著高于牛血清组、马血清组组(P<0.05);稚蚌在3 个养殖温度下,温度越低,成活率越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以鳙鱼血浆为营养源、18℃条件下培养的褶纹冠蚌钩介幼虫变态率最高,稚蚌养殖成活率高。
  • 董欣悦,宋超,汪倩,张聪,陈家长
    为建立一种简单、高效检测中华绒螯蟹中重金属镉残留量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及微波消解2 种前处理方法,利用ICP-MS测定性腺(G)、肌肉(M)及其两者混合的全部可食部分(B)中的重金属镉残留量,并依据回收率对方法的可靠性进行检验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利用湿法消解进行前处理时,G、M、B 中镉的检出限范围是0.0025~0.0045 μg/g,回收率分别为96.24%±2.13%、99.93%±3.50%和94.74%±1.42%,M的回收率显著高于G和B(P<0.05);同样地,在利用微波消解进行前处理时,G、M、B中镉的检出限范围是0.0012~0.0027 μg/g,回收率分别为04.76%±7.40%、92.38%±10.26%和91.850%±4.25%,G的回收率显著高于M和B(P<0.05)。前处理方式影响基质的回收率,不同的前处理适用于处理不同的基质,在处理蟹肉时,最好选择湿法消解法;在处理性腺时,最好选择微波消解法;而处理整个可食部位时,两者都可以。考虑到回收率都能接受,而微波消解法具有用时短、操作简单快速、试剂消耗小等特点,在实际操作时应选择微波消解法进行前处理。
  • 王承国,张启宇,杨建辉,马晓凡,刘伟玲,陈晓峰
    为提升消费者无公害水产品认知意识,促进消费行为,填补相关研究空白,采用交叉统计描述和显著性分析的方法,对烟台市消费者水产品质量安全认知程度及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认知情况综合评分为22.35,处于中等水平;随年龄与学历的增加,消费者对无公害水产品的认知程度增加,相关性达显著水平;消费者对无公害水产品的认知程度与消费行为呈正向调节关系,且与消费意愿显著相关;虽多数调查者表示出较强的购买意愿但绝大多数人只愿意为无公害水产品支付高于普通水产品10%的价格,消费者对无公害水产品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 徐志伟,徐一然,陈永霞,刘伟忠,徐小波,于建宁
    农学学报. 2018, 8(11): 58-61.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7080020
    以湖羊为研究对象,设计了3种不同的ApoB抗原免疫剂量,从抗体产生规律、抗体效价和ApoB产品性能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组2(抗原剂量每次0.4 mg)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组1(抗原剂量每次0.2 mg)和组3(抗原剂量每次1 mg),组2五免后的抗体效价能够达到1:29,而且ApoB的产品性能检测各个指标均合格。表明ApoB抗原每次免疫注射剂量为0.4 mg时,所生产的ApoB抗体效果最佳,为ApoB抗体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奠定基础。
  • 李博恩,贺江
    农学学报. 2018, 8(11): 62-67.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7090010
    就国内外水产品风味化学研究领域中SPME 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分析表明,SPME技术对水产品中挥发性物质的萃取效果较好;基于现有研究,提出了优化萃取过程中的搅拌速 率、开发特异性SPME涂层等改进意见。文章可为有意深入了解此技术并应用于水产品风味化学研究的读者提供参考。
  • 申晓慧,姜成,李如来,冯鹏,李增杰,李志民,王强
    农学学报. 2018, 8(10): 70-75.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7080011
    为了比较研究不同诱变处理方式对紫花苜蓿诱变效果的影响。试验通过60Co-γ射线、紫外线、甲基磺酸乙酯(EMS) 3 种诱变处理对供试4 种紫花苜蓿干种子进行诱变,以当代材料为研究对象,探讨诱变处理对苜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诱变处理后,3 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增加趋势为主。其中对SOD的影响,60Co-γ表现为促进作用,紫外线处理降低了SOD活性,EMS处理表现为低促髙抑作用;3 种诱变处理对POD和CAT的影响为60Co-γ辐射随处理剂量增加酶活性下降,紫外线处理则随着剂量增加酶活性增加,EMS处理则因品种不同而不同。诱变处理对苜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随剂量及品种变化而不同,对MDA含量影响不显著。不同诱变处理显著提高了苜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其中150 Gy 60Co-γ、90 min紫外线和0.4% EMS处理对苜蓿生理活性具有明显提高作用。
  • 贺艳辉,袁永明,王红卫,张红燕,施珮
    苗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要素,决定着成鱼的产量及质量。笔者从苗种生产分布、品种结构、生产技术和产业链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罗非鱼苗种生产的现状,分析当前生产发展中存在的行业监管不到位,良种覆盖率低,工人流动性大,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苗种生产成本增加,苗种企业运营风险增大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育种研究,完善罗非鱼苗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苗种生产门槛,建立苗种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苗种可追溯制度以及加大对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治技术的攻关等发展的对策建议。
  • 罗志娜,李建伟,乔龙,范天文
    为探讨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伊犁河谷的生产性能,本研究选择了10个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材料,对其物候期、株高、草产量、叶茎比和干鲜比等生产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0个苜蓿材料在试验区均能完成生活史,生长节律变化比较一致,在第2年进入高生长期;并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植株高度和产草量逐渐降低。在生长第2年,可刈割3茬,冰驰、骑士、勇士、三得利、标靶的干草产量均在11 500 kg?hm-2以上,具有植株高大、产草量高、干鲜比高等特点,综合表现较好,适宜推广种植;拉迪诺、5010、FY310、岩石,各项指标居中,可作为补充候选品种推广种植;敖汉在试验区表现较差,不适宜在本地区推广。
  • 王丽学,何峰,韩静,陈龙宾,刘景喜,姚大为,马毅,霍文娟
    为研究施肥管理和青贮添加剂对苜蓿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设计双因素试验,其中肥料处理包括有机无机复混肥为基础的3 个处理(添加蚯蚓粉A、添加木醋液B和添加芽孢杆菌C),以及生物炭处理D、化肥-二铵处理E和不施肥的对照组F,青贮添加剂处理包括甲酸、木醋液和对照组,研究各处理苜蓿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芽孢杆菌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显著提高了苜蓿青贮粗蛋白含量降低木质素含量(P<0.05),添加木醋液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显著提高了粗脂肪和乳酸含量,降低了pH值(P<0.05),化肥-二铵显著降低了木质素含量(P<0.05),三者均不同程度提高了苜蓿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添加甲酸可以有效抑制发酵,显著降低了苜蓿蛋白水解(P<0.05),有效保存其营养成分,木醋液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0.05),提高其青贮发酵品质。不同肥料和青贮添加剂对苜蓿青贮综合营养和发酵品质的互作效应未达显著水平(P>0.05)。由此可见,苜蓿种植管理中施用添加芽孢杆菌或木醋液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或化肥-二铵,同时在青贮过程中添加甲酸或木醋液,均有助于苜蓿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的提高。
  • 何寿仁,程晨
    选用南丰国家气象观测一级站1957—2016 年大气探测资料,南丰县太和镇2011—2016 年甲鱼养殖观察资料,使用线性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与甲鱼养殖气象条件相关的气候要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丰县稳定通过15、20、25℃初终日期间隔天数和积温及6 月平均最低气温、10 月极端最低气温线性增加,甲鱼生长、产卵期延长,生长速度增快,有利提高甲鱼养殖效益。相关气候因子21世纪的年代均值均明显大于20 世纪的年代均值,更说明南丰气候变化对甲鱼养殖有利,南丰甲鱼养殖可持续发展。南丰甲鱼宜4 月开始喂养,6—9 月销售种蛋、孵化种苗,11 月上旬之后出售种鳖。由于南丰县地形复杂,光、温、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为确保南丰甲鱼养殖效益,建议选择南丰县中部海拔200 m以下低丘陵热量资源丰富的区域养殖。
  • 宋红桥,王振华
    农学学报. 2017, 7(11): 46-50.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7060001
    随着全球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鱼类福利问题愈发受到关注。其中,噪音是鱼类福利研究中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随着人类水上工业活动的扩张,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为噪音对鱼类的胁迫作用,本文旨在阐述鱼类听觉原理,以及人为噪音对鱼类听力、信息掩蔽、行为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噪音研究应该向更多鱼种扩展,并加快相应研究设备的开发。
  • 朱爱民,张玉霞,王乐
    农学学报. 2017, 7(10): 55-59.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7020016
    对科尔沁沙地进行4个饲用燕麦(Avena satiua)品种产量特性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合科尔沁沙地种植的优良饲用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乳熟期收获的饲草产量显著高于抽穗期(P<0.05);抽穗期饲用燕麦干草产量排序‘梦龙’>‘甜燕1号’>‘贝勒’>‘牧马人’;乳熟期饲用燕麦干草产量排序‘甜燕1号’>‘梦龙’>‘贝勒’>‘牧马人’;抽穗期‘梦龙’品种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甜燕1号’茎叶比与其他3品种比较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综合评估‘甜燕1号’和‘梦龙’可作为科尔沁沙地推广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
  • 张坤,樊海平
    农学学报. 2017, 7(10): 60-65.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6120017
    研究旨在考察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百草霜”对大刺鳅生长、消化酶及非特异免疫活性的影响。将野生大刺鳅子一代(Mastacembelus aculeatus)幼鱼随机分成4 组,每组3 个平行,其中1 组为饲喂鳗鲡配合饲料的对照组,另外3 组分别为饲喂添加0.1%、0.5%、1.0%“百草霜”鳗鲡配合饲料的试验组,水温26~28℃,溶解氧5.0~6.0 mg/L,pH 6.5~7.5,饲养周期为56 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5%“百草霜”对大刺鳅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24.76%和16.18%(P<0.05),而0.1%组饲料系数降低了30.23%(P<0.05)。添加“百草霜”未影响大刺鳅成活率(P>0.05)。胃蛋白酶在0.5%组最高(P<0.05);肠道及肝脏淀粉酶活力随着“百草霜”浓度的增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0.1%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添加0.1%和0.5%的大刺鳅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1%组达到最大(P<0.05),各组肝脏SOD、AKP、ACP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剂量为0.1%~0.5%的“百草霜”能显著提高大刺鳅酶活性,满足生长需求。
  • 章玉萍,陈明,张丽丽,代君君,刘健,舒蕊,范涛
    农学学报. 2017, 7(10): 66-71.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6110034
    为了研究经济昆虫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本研究综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的经济昆虫资源研究进展,从蛋白和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几个方面归纳了经济昆虫的营养价值,列举了昆虫抗菌肽、激素、壳聚糖、甲壳素和毒素等经济昆虫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用价值。并指出了种质资源保护、规模化养殖技术水平、产品加工技术等制约经济昆虫蛋白产业开发利用的瓶颈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加速经济昆虫产业化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