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婕, 杨峰, 于海天, 胡朝芹, 王玉宝, 杨新, 代正明, 陈小江, 李琼, 郑爱清, 夏秀芝, 张玉荣, 李艳兰, 何玉华
本研究基于种业大数据平台(http://202.127.42.145/bigdataNew)信息,对2017—2024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489个豌豆品种的选育及性状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豌豆育种及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登记品种来源覆盖25个省市自治区,云南、四川、甘肃排名前三,合计占比63.19%。企业独立登记占60.12%,科企合作仅0.82%;育种技术以杂交育种(57.46%)和系统选育(38.04%)为主导。农艺性状方面,豌豆平均株高108.3 cm,生育期106.1 d,荚长8.59 cm,荚宽1.57 cm,每荚粒数7.12个,百粒重25.60 g,其中大粒品种占56.27%。品质性状呈现显著分化,干粗蛋白含量20.27%,干粗淀粉含量35.29%,但蛋白质和高淀粉品种占比仅34.91%和19.68%。抗病性以中抗锈病(55.51%)和中抗白粉病(52.31%)为主,耐冷性中等水平为主(74.60%)。未来需以政策引导优化育种资源配置,加速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融合,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强化地方种质资源挖掘利用,定向培育高产优质多抗专用型品种,推动豌豆产业向绿色化、高效化、多元化方向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