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Baidu   CSCD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张文玲1,2,李桂花2,高卫东3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17): 153-15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09-0519
    Baidu(385)

    摘要: 秸秆还田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仍存在问题。因此,提出秸秆炭化还田或利用,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为此,本文综述了秸秆炭化形成的生物量炭(biomass charcoal)对土壤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生物量炭化后与木炭相似,耐降解,可提高土壤碳库容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炭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持水性、吸附性均较强。在一定量下,施炭可增加土壤阴、阳离子交换量、吸附氮、磷及矿物离子,减少养分损失,在一定范围内,普遍能增加作物生物量和产量,因此认为秸秆炭化还田或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优势途径。

  • 范拴喜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7): 310-31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0-1277
    Baidu(363)

    【研究目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环境污染中污染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国内外提出了众多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笔者将其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为以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笔者综述了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几何均值综合评价模式、污染负荷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沉积物富集系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模糊数学法、灰色聚类法、基于GIS的地统计学评价法、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环境风险指数法等国内外典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及模型,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之处和适用范围;【结论】通过分析表明各种评价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之处,在评价中要对实测数据样本点进行充分分析,反复试验比较,结合评价的目的和侧重点选择较优的方法。最后提出根据实际的情况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同时,应该从重金属污染生态效应着手,开发生物评价法。

  • 何绪生 张树清 佘雕 耿增超 高海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15): 16-2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0-3470
    Baidu(358)

    为了促进中国生物炭的研究及农用,笔者回顾和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生物炭的研究文献和发现,并提出了生物炭未来研究方向。总结如下:生物炭是生物质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低温热转化后的固体副产物,富含有机碳、多孔性、碱性、吸附能力强、多用途的材料。生物炭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减少养分损失,有益于土壤微生物栖息和活动,特别是菌根真菌,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在一些情况下,单施生物炭就能够促进作物生长或增产,但是生物炭与肥料混施、或复合后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几乎都表现为正效应,这缘于肥料消除了生物炭养分低的缺陷,而生物炭赋予肥料养分缓释性能的互补和协同作用。生物炭延缓肥料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降低养分损失,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生物炭是肥料的增效载体。生物炭在土壤中极为稳定,可长期将碳固定于土壤,是固碳的潜力载体。利用废弃生物质生产生物炭,并将生物炭农用将是多赢的技术。但是,生物炭的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因此,中国应加强生物炭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促进生物炭的生产及农用,推动21世纪农业的“黑色革命”。中图分类号:S143,S156

  • 申利红 王建森 李雅 张大海 朱廷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2): 349-35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0-1977
    Baidu(329)

    植物多糖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参与机体各种生理代谢,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抗衰老、抗病毒、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提高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效率,加深对其药理活性机制及作用机理与结构关系的认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此文重点对植物多糖的结构、提取方法、药理作用以及在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其研究进展,以期作为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的依据,为植物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 方佳 濮文辉 张慧坚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6): 353-36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0-0143
    Baidu(288)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木薯产业的发展近况,包括木薯栽培品种、生产近况、贸易近况、产业研究进展。探讨了我国木薯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比对国外木薯产业的发展,得出其对我国木薯产业发展的启示,并提出促进我国木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吴巍 赵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3): 75-7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0-1272
    Baidu(287)

    摘要: 本文对近年来植物对氮素吸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对氮素利用的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植物营养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实现提高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的目的。

  • 王东明,贾 媛,崔继哲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4): 124-12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08-1216
    Baidu(277)
    盐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及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并从植物自身结构、活性氧清除、渗透调剂物质、离子稳态等方面评述植物对盐分的适应性机制。
  • 夏雪 刘善江 陈桂梅 卯丹 车升国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21): 1-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0787
    Baidu(250)

    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土壤酶研究进展,研究土壤酶的来源、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展望土壤酶学的发展前景,有助于该学科研究的纵深发展与广泛利用。土壤酶主要来源于土壤微生物、土壤植物和动物。土壤酶是土壤有机体的代谢动力,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土壤酶是土壤质量的生物活性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植物、施肥和耕作等农业管理措施密切相关,另外农药和重金属污染也会对土壤酶产生影响。

  • 田新民 周香艳 弓娜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9): 21-2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0-3313
    Baidu(158)

    流式细胞仪作为高效的检测工具,在植物学研究的多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生态所通过大量的植物流式细胞术实验,针对检测植物核DNA含量和倍性水平,总结出一套详细通用的实验方法。同时着重阐述了各个实验环节的关键点。分析因碎片过多而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今后检测各种植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同时也促进了流式细胞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 段娜,郝玉光,贾玉奎,徐军,陈海玲,孙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 159-16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4-2335
    Baidu(113)
    植物内源激素的作用在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提高作物产质量,其准确测定对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作物遗传育种、栽培技术推广、激素残留鉴定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文章叙述了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分子机制、产质量调控及内源激素测定方法,以期为植物激素研究提供参考指标。
  • 吕巨智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0): 38-4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4-1023
    Baidu(108)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6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同耕作方式对不同生育时期0-45cm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影响各不同,在不同耕作方式中以深松25-35cm效果最为明显;深松处理的玉米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深松处理比对照玉米增产0.06~3.13%,但是增产幅度不是很明显。深松处理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起到蓄水保墒作用,提高产量。以深松35cm+旋耕为最优组合。
  • 侯天星,王凤新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7): 258-26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08-1339
    Baidu(81)
    本设计采用工作于2.4GHz ISM频段的射频芯片nRF2401实现了非标准的无线数据传输。介绍了nRF2401的主要特性,设计了+5V单片机AT89C51与nRF2401芯片的硬件接口电路,解决了电平转换的问题,详细介绍了软件控制流程。运行表明,该系统控制方便,工作稳定,能够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
  • 吴顺 张雪芹 蔡燕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 133-13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3-1445
    Baidu(79)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黄瓜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PEG模拟干旱对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浓度的提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黄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的降幅增大。干旱胁迫1天,5%PEG与对照(CK)之间叶绿素总含量差异不显著,10%、20%PEG处理叶绿素总含量较CK分别降低5.2%、16.3%,干旱胁迫2天,5%、10%、20%PEG处理叶绿素总含量较CK分别降低8.6%、12.0%、37.2%。干旱胁迫1天,CK和5%PEG处理之间Pn、E、Gs差异不显著,CK、5%、10%、20%PEG处理之间Ci差异显著,干旱胁迫2天,CK、5%、10%、20%PEG处理之间Pn、E、Ci差异显著。干旱胁迫2天,5%、10%、20%PEG处理的YIELD较CK分别降低2.4%、8.7%和13.2%,ETR较CK分别降低8.5%、17.6%和40.2%,qP较CK分别降低4.6%、9.3%和12.7%,qN较CK分别降低8.7%、18.1%和66.6%。
  • 朱赫 纪明山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4): 242-25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3-1105
    Baidu(72)
    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和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本研究详细介绍了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和生物传感器这3种方法的检测原理、研究现状及实际应用情况,并对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徐磊 周静 崔红标 陶美娟 梁家妮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0): 161-16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3-2212
    Baidu(71)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又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并随着研究的深入,提出了联合修复方法。笔者针对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现状和各种修复方法的机理、优缺点、修复标准、修复后的评价方法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展开讨论,并提出今后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后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 邢艳帅 乔冬梅 朱桂芬 齐学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7): 208-21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3-2867
    Baidu(59)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膨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迈进,工业废水大量排放,致使大量的重金属排放到土壤环境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由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花费低,适应性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广泛研究关注。概括归纳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特点及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的类型,总结了超富集植物的研究进展,分析指出了近年来超富集植物在修复过程当中所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植物修复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 庞圣江,张培,贾宏炎,杨保国,邓硕坤,冯昌林,王庆灵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 17-2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4-2200
    Baidu(46)

    以广西雅长林区3种森林类型(针阔混交林、常绿-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C、N、P、K等养分含量及其比例的影响状况等进行研究,探讨土壤养分变化和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森林的演替,3种森林类型植被下土壤C、N、P和K含量中,N素(全N和有效N)含量不断积累;有机C、P和K含量则表现出一致性的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即演替初期低-中期高-后期低的变化规律;C/N呈逐渐降低趋势,均值大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而C/P、C/K、N/P、N/K和P/K则均呈升高趋势,均值大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C与N/P和N/K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全N与C/P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C/K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全P与C/K、N/K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杨倩,王丹,常丽丽,孙勇,靳翔,王旭初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 239-24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4-0018
    Baidu(45)
    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快速发展,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入,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为系统揭示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具体应用。本文综述了生物质谱仪器的快速发展和其在蛋白质鉴定、翻译后修饰和蛋白质定量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生物质谱技术的进步加快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进程,但样品的复杂性和庞大数据的处理是生物质谱技术面临的不可避免的挑战。相信随着生物质谱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必将会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刘杰 姜玉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7): 270-27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3-1984
    Baidu(34)
    2012年是近年中国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最大、为害程度最重的一年。北方春玉米区玉米螟持续严重为害,东北、华北三代粘虫、大斑病严重发生。总结了2012年玉米螟、粘虫和大斑病等重大病虫发生特点,分析了适宜天气条件、病虫源的逐年和逐代积累、栽培管理措施不合理是导致玉米病虫害重发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玉米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提升科学防病治虫水平的对策建议,本研究旨在对今后进一步做好玉米测报工作,指导玉米病虫害防治、有效控制危害、保障玉米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 房冬梅,吕品,侯建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2): 205-20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4-2456
    Baidu(19)
    为了获得适合油葵的SSR-PCR反应体系,通过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SSR反应体系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研究Mg2+浓度、dNTPs浓度、Taq酶浓度、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因素。结果表明各因素的终浓度分别在Mg2+浓度2.5 mmol/L、dNTPs浓度0.2 mmol/L、Taq酶量0.5 U、引物浓度0.4 μmol/L及退火温度为53.9℃时最为适合。通过试验优化后的体系筛选引物,最终从50对引物筛得19对多态性好的引物可进行下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