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后处理与质量安全”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李宏祥, 陈俐, 欧阳艳, 李建仁, 陈为峰, 胡建琴, 王春发, 刘冬洋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2): 405-4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2.020

    为了探索沃柑果实免遭霜冻害的方法,以2021—2022年提早采收的沃柑为材料,在室温贮藏条件下,采用咪鲜胺处理,以清水为对照(CK),测定各处理在贮藏期的糖、酸、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以及失重率、腐烂率、电导率等耐贮性指标,并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2 a的7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咪鲜胺能有效抑制沃柑贮藏期腐烂病菌的生长,延迟果实腐烂发生的时间;同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能够维持在采前水平。在150 d贮藏期内,可滴定酸含量整体上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咪鲜胺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下降速度较CK快,因此,咪鲜胺处理的固酸比高于CK。固酸比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提高,风味物质含量也逐渐提升。在贮藏期间,咪鲜胺处理与CK的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差异,到贮藏150 d时,2021年的维生素C含量约20.90 mg/100 g,2022年约14.50 mg/100 g。在果实耐贮性方面,2022年咪鲜胺处理的失重率略低于CK,而2021年显著低于CK;2021年咪鲜胺处理的果皮电导率显著高于CK。通过聚类分析,将2 a的7个指标聚为2类,第一类为0、15、30、45、60、90 d的CK和0、15、30、45、60、90 d的咪鲜胺处理;第二类为120、150 d的CK和90、120、150 d的咪鲜胺处理。综上,咪鲜胺处理能有效降低沃柑腐烂率的发生,并能提高早采果的果实风味,同时也能维持果实较好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等。综合各项指标和聚类分析结果认为,沃柑可进行提早采收,经咪鲜胺等保鲜剂处理后,可在室温条件下贮藏60 d或60 d后进行低温冷藏,或室温贮藏90 d后出库上市。

  • 易茜, 吴宁, 李景原, 王瀚博, 张亮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2): 415-4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2.021

    香蕉是富含营养物质且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热带水果,也是中国南方四大水果之一。香蕉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乙烯的大量释放使香蕉在贮藏过程中加快成熟和衰老,影响香蕉贮藏保鲜及经济价值。因此有必要研究提高香蕉采后贮藏品质的技术方法,为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采后香蕉为材料,分别通过UV-C辐照、柠檬酸浸泡以及二者的复合处理3种方法处理香蕉,在温度为(20±2)℃、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黑暗贮藏12 d,分别于贮藏期的第1、6、9、12天对各组进行随机取样,通过测定硬度、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生理和品质指标,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采后香蕉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96×10-2 KJ/m2 UV-C辐照和复合处理(3.96×10-2 KJ/m2 UV-C辐照+2.0%柠檬酸)对香蕉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柠檬酸处理,表现为显著抑制果实硬度的下降,延缓失重率的增加,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维持果实糖酸比。在贮藏结束时,与CK相比,UV-C辐照和复合处理的香蕉硬度分别增加9.09%和13.63%,失重率分别减少22.00%和11.43%,糖酸比分别减少40.00%和42.30%。此外,UV-C辐照和复合处理有效抑制了香蕉黄酮类物质、酚类物质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提高了果实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抗氧化能力。在贮藏结束时,与CK相比,UV-C辐照和复合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0.82%和1.27%,总多酚含量分别增加了25.92%和41.65%,总黄酮含量均增加了约30.00%,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增加了13.98%和36.59%。综上所述,UV-C辐照和复合处理均可提高采后香蕉贮藏品质,延长其货架期。因此,可以选用该方法作为绿色、安全有效的香蕉采后保鲜技术。

  • 赵立广, 丁丽, 赵立阳, 宋亚忠, 李建伟, 王岳坤, 吴凡, 邓大雨, 李云, 桂红星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1): 144-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1.015

    天然胶乳很容易腐败变质,而当前的高氨保存体系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本研究采用硫酮衍生物LS保存天然胶乳,研究保存剂LS对天然胶乳的保存效果。结果表明:LS保存的鲜胶乳挥发脂肪酸值(VFA No.)和黏度值均比较低,当LS用量为0.1%时,对鲜胶乳的保存效果优于0.25%氨;采用LS-氨复合保存制备低氨浓缩胶乳,当LS用量为0.01%~0.05%时可稳定保存浓缩胶乳达180 d之久;所保存的低氨浓缩胶乳挥发脂肪酸值(VFA No.)较低,稳定性良好,各项指标均满足当前生产应用需求。此外,LS-氨复合保存低氨浓缩胶乳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能和成膜性能,硫化胶膜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普遍优于当前高氨保存浓缩胶乳。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分析,LS-氨复合保存的低氨浓缩胶乳硫化胶膜的结构无明显变化;热分析结果表明,硫化胶膜热稳定性与高氨浓缩胶乳胶膜基本一致。此外,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LS-氨复合保存低氨浓缩胶乳干胶膜不具有潜在毒性影响;同时无皮肤刺激性反应,安全性良好。硫酮衍生物LS对天然胶乳具有优异的保存效果,复合保存制备低氨浓缩胶乳性能良好,可用于多种纯胶制品的生产,同时使用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王越, 桂涌, 胡彦师, 周世俊, 曾霞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1): 154-1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1.016

    橡胶粒子是胶乳中的重要组分,对胶乳稳定性、橡胶生物合成和加工性能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但橡胶粒子的大小和分布在不同种质间的差异及其年变化尚无系统研究。本研究以国家橡胶种质资源圃种植的486份巴西橡胶野生种和栽培种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1年割胶期间每月采割胶乳,应用激光散射粒度分布分析仪,对橡胶粒子平均径(Da)、中径(Di)、中径/平均径(Di/Da)、粒径≤0.259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粒径≤0.197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质Da范围为0.313~0.439 μm,变异系数为0.008~0.206;Di范围为0.209~0.366 μm,变异系数为0.009~0.235;Di/Da为58.3%~84.9%,变异系数为0.015~0.123;粒径≤0.259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范围为31.1%~61.8%,变异系数为0.013~0.322;粒径≤0.197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范围为17.6%~46.4%,变异系数为0.018~0.588,且5项指标在不同种质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适宜作为胶乳特性指标。(2)对5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Di与Da的相关系数为0.781;粒径≤0.259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与粒径≤0.197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的相关系数为0.976;相比Da,Di与Di/Da的相关性更大,相关系数达0.814;相比Da,Di与粒径≤0.259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和粒径≤0.197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也更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和-0.632,表明Di具有更强的统计学意义。(3)对Da、Di、Di/Da指标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月间存在一定差异,Da在6—8月、10月、12月差异不显著,9月和11月稍低于其他月份;Di在6—9月、11月、12月间差异不显著,10月份稍低于其他月份;Di/Da在6月、8月和9月之间差异不显著,11月和12月上升,7月和10月明显下降。(4)Da、Di、Di/Da、粒径≤0.259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粒径≤0.197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各月的测定值与年平均值均呈显著相关,隔月测定3次(6月、8月、10月,7月、9月、11月,8月、10月、12月)与全年平均值相关系数均达0.850以上,可供未来橡胶粒子粒径测试采用。

  • 高兆银, 王家保, 李敏, 弓德强, 陈业渊, 胡美姣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1): 162-1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1.017

    氯吡苯脲(forchlorfenuron, CPPU)是杧果生产上使用的膨大剂,由于使用不规范,造成了品质下降、果实畸形等诸多问题。本研究选用12 a树龄的贵妃杧果树为试材,在盛花期后15 d,喷施不同质量浓度(10、20、60 mg/L)的CPPU,花后15、25、35 d各喷1次,共喷3次,生理成熟期后采摘,研究CPPU对贵妃杧果果实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经10~20 mg/L CPPU处理后能够增加杧果的果形指数、促进果实膨大和产量增加,当CPPU浓度增加至60 mg/L时,果实膨大明显,但会导致产量下降。CPPU处理后,果实采摘时(生理成熟期)果实的叶绿素、类红萝卜素含量明显升高,花色苷明显降低,果皮红度值(a*)偏小,其颜色偏绿;完熟期杧果的叶绿素、类红萝卜素含量高,花色苷含量低,高浓度CPPU处理果实果面红色偏少,黄色偏多,果皮a*值偏小,部分果实偏绿色;完熟期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总酸增加,固酸比下降,口感甜度下降,低浓度影响较小,高浓度CPPU处理对内在影响较大。CPPU处理可降低杧果采后病害的发生,果实采后保持较高的硬度,明显延缓杧果储藏期果实软化,明显延长了杧果的贮藏时间,提高了其采后贮运特性。综合以上结论,幼果期喷施CPPU的适宜浓度为10~20 mg/L,盛花期后15~50 d果实细胞旺盛分裂期效果最佳,可显著增加单果重和产量,对果实品质和果实转色影响不显著,并能延长贮藏时间,更利于采后贮运保鲜。

  • 王兵兵, 黄乐, 龙爱春, 廖禄生, 王蕊, 赵艳芳, 赵鹏飞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1): 169-1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1.018

    生物质材料是一种来源丰富、廉价易得的可再生资源,通过在生物质材料中构筑多层级结构制备生物质碳材料是目前吸波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为制备轻质、宽频、高效的生物碳基吸波材料,以龙眼壳为原料,通过活化碳化的方式制备龙眼壳多孔碳材料(LSPC),通过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镜等表征多孔碳材料的微观结构,并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其吸波性能进行分析,考察了磷酸(H3PO4)、氢氧化钾(KOH)和氧化锌(ZnCl2)对龙眼壳多孔碳材料结构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使得龙眼壳多孔碳结晶度下降、缺陷增多,形成了较多的异质界面和活化中心,增强了材料的极化损耗。与未活化的龙眼壳多孔碳相比,H3PO4活化处理使得多孔碳材料的孔壁变薄、孔结构更为明显;KOH活化多孔碳材料不仅保留了龙眼壳连续的孔结构,而且孔壁出现了类似脊椎的波浪起伏结构;ZnCl2活化制得的龙眼壳多孔碳材料仅在原有的光滑截面形成许多小孔;综合分析表明,活化处理改善了龙眼壳多孔碳材料的吸波性能,其中以氢氧化钾活化制备的龙眼壳多孔碳材料吸波性能最佳,其反射损耗达到-43.57 dB,分别是LSPC-H3PO4的2.03倍和LSPC-ZnCl2的3.02倍;活化处理不同程度地改善了龙眼壳多孔碳材料的有效吸收带宽。对微观形貌关联的电磁损耗行为分析表明,活化促进了龙眼壳多孔碳材料中多层级孔结构的生成,有效降低了龙眼壳多孔碳材料的有效介电常数,改善了材料的阻抗匹配;同时,龙眼壳多孔碳材料可通过传导损耗、偶极极化、界面极化、多重反射等多重损耗机制衰减电磁波。

  • 邵芳芳, 胡发广, 董文江, 毕晓菲, 陈罡, 陈舰飞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1): 176-1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1.019

    为进一步探索制备咖啡果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绿色新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省时、高效、环保的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UAE-DESs)制备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方法,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其工艺参数。采用加热法制备了8种氯化胆碱基的DESs作为提取溶剂,并与传统水提法作对比。结果表明:氯化胆碱与尿素摩尔比为1∶2的DES体系制备的咖啡果皮SDF得率最高,为10.10%±0.11%,显著高于传统水提法(6.50%±0.22%)。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DES组成(摩尔比、含水量、液固比)和超声波处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对咖啡果皮SDF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SM)结合Box-Behnken设计(BBD)对SDF得率进行优化,考察DES含水量、液固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SDF得率的影响。根据RSM的优化结果,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DES含水量为39.91%,液固比为32.37 mL/g,超声功率为305.20 W,超声时间为33.80 min,在此条件下,咖啡果皮SDF得率最大,为10.74%±0.14%,与其预测值10.80%接近。因此,DES 作为一种高效、无污染的绿色溶剂,可用于咖啡果皮SDF的制备。本研究结果将为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参考,并在咖啡副产物的增值利用、生产新型高附加值产品以及开发天然功能性食品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