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蒋逸凡, 金梦圆, 周选围
    食用菌学报. 2021, 28(02): 130-139.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1.02.017
    茯苓(Wolfiporia cocos)是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茯苓属(Wolfiporia)真菌。茯苓中富含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类、多糖类、甾醇类、挥发油类、蛋白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其中三萜类和多糖类化合物为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茯苓多糖来源广泛,主要包括菌核、菌丝体以及发酵液。茯苓多糖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炎和抗抑郁等。笔者综述了茯苓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构特点,重点讨论了茯苓多糖调控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功能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信号通路等,展望了未来茯苓多糖应用于药品、食品生产的潜力,为进一步利用茯苓提供了参考。
  • 陈道游, 陈万超, 王光强, 李文, 杨焱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4): 97-107.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4.011
    香菇(Lentinula edodes)因其独特的风味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香菇的风味来自其产生的多种挥发性化合物和非挥发性化合物。香菇栽培过程中风味合成路径、加工干制过程中风味调控机制及风味感知研究,是香菇风味的研究重点。笔者综述香菇特征风味物质(包括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物质)的合成代谢通路,从栽培到采后加工过程中特征风味形成的关键因素和风味感知机制,并从香菇风味物质定向调控及富集强化角度出发,对香菇风味物质研究和风味产品开发进行展望,以期为理解香菇风味物质信号传导机制和香菇风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 张志刚, 张劲松, 邹根, 唐传红, 冯杰, 鲍大鹏, 陈建波, 谭贻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2): 9-18.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2.002
    构建密码子优化的cas9表达质粒pMD-EXP-cas9,通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转化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沪农灵芝1号’ (‘Hunong No.1’)单核菌株L1,得到含有cas9完整表达盒的菌株L1-cas9。利用T7启动子构建靶向ura3基因的表达质粒psgRNA-1和psgRNA-2,体外转录后得到sgRNA 1和sgRNA 2。通过PEG介导的转化,将sgRNA 1和sgRNA 2转化进L1-cas9的原生质体中,得到ura3基因被破坏的突变体,首次在‘沪农灵芝1号’菌株单核体中构建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ura3基因的编辑效率为4个突变体(107个原生质体)。利用0.006%曲拉通X-100优化PEG介导的转化系统,可使ura3基因编辑效率提高至18个以上突变体(107个原生质体),本研究的结果为灵芝基因功能的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更高效的方法。
  • 张建, 黄天宇, 鲍大鹏, 戴宗一, 李福后, 唐利华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3): 1-10.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3.001
    分别在光照(每天照射200~300 lx白光12 h)与黑暗(对照)环境中培养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菌袋培养14 d后观测菌丝表型,并利用转录组分析光照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黑暗组相比,光照组的菌丝更加浓密洁白;共有112个差异基因上调表达,99个差异基因下调表达。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在生物过程中显著富集于多糖分解过程、霉菌毒素代谢过程、真菌毒素生物合成过程等条目,在细胞组成中显著富集于细胞外区域、外部封装结构、细胞壁等条目,在分子功能中显著富集于细胞壁的结构成分、纤维素结合域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条目。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富集的通路包括MAPK信号通路、甘油磷脂代谢、组氨酸代谢等。筛选出与菌丝生长相关的14个重要差异表达基因,并对随机选取的7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与黑暗组相比,光照组的菌丝漆酶活性更高。光照影响香菇菌丝生长机制模型可能是:香菇菌丝感应到光信号并通过MAPK通路的信号转导途径调控下游转运蛋白表达,进而调控木质素降解酶基因的表达及活性,从而加快菌丝营养物质积累,促进香菇菌丝营养生长。
  • 刘〓伟, 蔡英丽, 何培新, 马晓龙, 边银丙
    食用菌学报. 2019, 26(02): 128-134.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19.02.018
    羊肚菌(Morchella spp.)因其开放粗犷的栽培模式以及特殊的子囊果结构,容易招致多种害虫和环境中微生物的侵袭。认识和了解羊肚菌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规律是防治的前提。基于羊肚菌栽培的田间调查和病虫害研究,结合其它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控策略,描述了羊肚菌栽培中常见的虫害(蜗牛、蛞蝓、跳虫、蚊蝇、蛾类幼虫、马陆和甲螨)、两种细菌性病害(软腐病和红体病)和3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长孢卵单隔孢霉(Diplospora longispora)、镰刀菌(Fusarium spp.)和蛛网病]的为害特征和发病规律,并提出了防控这些病虫害的措施:羊肚菌栽培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预处理,通过施加石灰、曝晒、焖棚、水淹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病虫害基数;对正在发生的病虫害,可通过诱捕和病原物隔离的方法进行防控;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要结合羊肚菌的生活习性,营造最适宜羊肚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通过提高羊肚菌的“自身健康”来增强其抗性。〖JP〗
  • 魏传正, 王朦, 张鹏, 刘芳, 严俊杰, 谢宝贵, 邓优锦, 谢路昱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1): 1-9.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1.001
    以31个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株及福建省主栽品种‘Ple 0100’为材料,经二代测序与标记序列筛选,构建32个菌株的MNP标记数据库,结果表明,32个菌株之间的遗传相似度为1.79%~99.60%,其中DUS16与DUS17的遗传相似度为99.60%,DUS02 与DUS23、DUS30的遗传相似度均为99.01%,DUS23与DUS30的遗传相似度为99.20%。拮抗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相似度高的菌株之间无拮抗现象,可能是极近似品种或相同品种。对3家刺芹侧耳生产企业的子实体、子实体组织分离物、废菌渣、菇脚进行MNP检测,发现这些样品与 ‘Ple 0100’的遗传相似度均为100.00%,表明利用MNP标记进行品种鉴别的材料不限于菌丝体。对5个自交菌株及其亲本进行MNP标记检测,结果表明,自交菌株之间遗传相似度为26.84%~61.43%,与亲本之间的遗传相似度为 28.43%~78.33%,表明刺芹侧耳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广泛的染色体重组和同源染色体交换。对国内52家刺芹侧耳生产企业的56份鲜菇样品的组织分离物进行MNP检测,发现与‘Ple 0100’的相似度均为100.00%,表明国内刺芹侧耳栽培品种高度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MNP标记技术可用于刺芹侧耳菌株间遗传相似度分析及新菌株鉴别。
  • 王艳华, 朱巍巍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3): 110-122.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3.012
    硫磺菌(Laetiporus spp.)是一类世界广泛分布的食药两用真菌,在中国已经实现人工栽培。笔者总结硫磺菌的分类学地位、人工栽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研究进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其研究和应用方向。
  • 杨宝珠, 唐传红, 谭贻, 徐爱国, 张赫男, 冯杰, 吴友根,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5): 103-112.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5.011
    灵芝(Ganoderma spp.)是著名的药用真菌,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灵芝三萜是其主要的活性代谢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等功能。笔者总结了灵芝三萜的分离纯化、结构、生物活性及高产三萜育种工作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灵芝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灵芝三萜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郭嘉, 刘艳芳, 唐传红, 冯杰,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3): 81-89.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3.009
    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胞内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多糖组分的峰面积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液态发酵培养基的氮源及其浓度,按照Box-Behnken设计29个实验组,并进行发酵培养实验,建立数据集;将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24组)和测试集(5组),训练集用于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拟合结果进行寻优。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可达0.984 8;最佳培养基组成为29.0 g·L-1无水葡萄糖、3.7 g·L-1酵母自溶粉、0.3 g·L-1 MgSO4·7H2O,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培养比未优化的基础培养基培养获得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多糖峰面积提高40.8%。
  • 张锦绣, 唐传红, 谭贻, 冯杰, 刘艳芳, 张赫男,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3): 103-109.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3.011
    灵芝(Ganoderma spp.)是一类药食两用的大型真菌,灵芝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症、降血糖、降血脂等功能。不同的灵芝品种对以其为原料开发的保健食品和药品的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对灵芝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物理诱变是当今工业微生物育种中重要且有效的技术之一,笔者总结近五年物理诱变技术在灵芝育种中的应用,分析灵芝物理诱变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展望采用物理诱变育种创制灵芝新品种的前景,以期为今后的灵芝育种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郭东东, 雷佳钰, 彭志杰, 刘荣柱, 常明昌, 耿雪冉, 孟俊龙
    食用菌学报. 2021, 28(04): 39-47.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1.04.006
    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和乙醇体积浓度对鳞杯伞(Clitocybe squamulosa)子实体多糖提取率和含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确定子实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离子色谱仪、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凝胶渗透色谱系统、流变仪等对子实体多糖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鳞杯伞子实体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3.6 h、80 ℃、料液比1∶30 (g∶mL)、乙醇体积浓度80%,多糖的提取率为(4.07±0.05)%,与响应面法预测值接近。该多糖主要由不规则的球状结构相连组成,无核酸与蛋白质残留,含有吡喃糖环骨架,相对分子质量为1.95×104,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和鼠李糖组成,摩尔比为1.07∶0.38∶0.11∶0.02;此外,在不同浓度、温度和pH处理条件下,多糖溶液的表观黏度均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呈现典型的假塑性非牛顿流体特性,并有良好的持油性(5.92±0.20)g·g-1与乳化性(94.92±1.19)%。
  • 刘丽娜, 翁榕安, 张平
    食用菌学报. 2015, 22(02): 72-75.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15.02.014
    筛选黄色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色素的提取剂并对色素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金针菇色素溶于碱性溶液,不溶于水、酸、氯仿和乙醇;1 mol/L氢氧化钠溶液提取效果最好。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初步研究了金针菇色素的基本结构性质,结果表明:金针菇色素属于黑色素,与酪氨酸合成黑色素结构类似,属于3,4-二羟基苯丙氨酸(DOPA)类黑色素。
  • 陈洪雨, 令狐昌丽, 罗颖, 吴莹莹, 邹根, 鲍大鹏
    食用菌学报. 2021, 28(06): 188-198.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1.06.023
    食用真菌是优良的蛋白质来源。近年来,食用真菌蛋白深受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笔者综述食用真菌蛋白的特点、产品以及制备核心工艺参数,介绍主要食用真菌蛋白在食品(尤其是营养补充剂和动物蛋白替代品)中的应用进展,分析其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展望。
  • 武揆, 吴刚, 杨祝良
    食用菌学报. 2020, 27(02): 92-100.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0.02.012
    分布于我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中的红疣柄牛肝菌(Leccinum rubrum)形态特异,具有潜在的食用价值。目前其物种界定仍不清晰,系统位置也未得到分子证据的支持。结合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观察,表明红疣柄牛肝菌应归属黄肉牛肝菌属。因此,笔者提出了一个物种新组合:红黄肉牛肝菌Butyriboletus rubrus。另外经形态比对研究发现,日本研究者曾经发表的Boletus kermesinus其实为红黄肉牛肝菌的一个异名。
  • 李远江, 郭耀辉, 何斌, 陈学强, 清源, 袁胜东
    食用菌学报. 2014, 21(03): 41-44.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14.03.010
    利用猕猴桃枝条部分代替常规培养基质栽培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对毛木耳生长状况、营养成分以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配方子实体粗纤维含量较对照组增加,粗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粗多糖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配方为70%猕猴桃、12%玉米芯、4%棉籽壳、4%杂木屑、8%麸皮、2%石膏时,与对照组相比,毛木耳在菌丝长势、采收时间以及产量方面差异不显著且满袋天数缩短;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含量等均在标准范围内。因此,猕猴桃枝条可以作为毛木耳栽培基质加以利用。
  • 李传华, 杨双双, 邓旺秋, 林群英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5): 113-148.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5.012
    在中国发现的广义虫草据统计至少有299个,可形成子实体或棒束孢的种类至少有40个;虽然广义虫草物种在中国丰富多样,但只有4种可实现商业化栽培;系统总结可形成子实体或孢梗束的广义虫草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广义虫草在菌种、菌群复合群、驯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重点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广义虫草的研究提供参考。
  • 贺凤, 黄龙花, 刘远超, 李诚斌, 胡惠萍
    食用菌学报. 2016, 23(02): 88-93.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16.02.018
    裂褶菌多糖(Schizophyllan)是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综述了裂褶菌多糖结构、提取纯化工艺和生理活性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李挺, 李燕祯, 李泰辉, 邓旺秋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5): 94-102.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5.010
    竹荪(Phallus spp.)是我国常见食用菌,部分物种已实现规模化栽培。市场上销售的多数竹荪产品因外观与长裙竹荪(P. indusiatus)非常接近,被标注为“长裙竹荪”或“竹荪”。笔者采用形态鉴定方法,并基于ITS-LSU联合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多数市售竹荪产品为红托竹荪(P. rubrovolvatus)和棘托竹荪 (P. echinovolvatus),有些为白赭竹荪(P. cremeo-ochraceus),而长裙竹荪很可能在我国无自然分布。
  • 刘祈猛, 华蓉, 孙达锋, 张俊波, 李建英, 刘春丽, 罗熙, 刘绍雄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5): 9-17.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5.002
    以茶薪菇(Cyclocybe chaxingu)菌株白茶6号为亲本进行单孢杂交育种,经初筛、复筛获得杂交菌株ZJCXG001,对其进行中试和示范栽培。结果表明,与菌株白茶6号相比,杂交菌株ZJCXG001子实体整齐度较高;菌盖直径适中,为(4.40±0.15) cm;菌柄较长,为(12.11±0.51) cm;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为86.3%;第一潮菇采收时间较短,为(50.5±1.3) d。2022年10月20日,菌株ZJCXG001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定名为‘中菌白茶1号’。
  • 黄罗冬, 马玉凤, 王〓玥, 曼孜拉木·扎曼, 索菲娅
    食用菌学报. 2019, 26(02): 141-150.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19.02.020
    细虫草(Ophiocordyceps gracilis)是一种虫生真菌,为传统的哈萨克民族药,一直以来被作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使用,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本文从分布、生境、形态特征、系统发育分类、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人工培养菌丝体及寄主昆虫等方面对细虫草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细虫草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徐爱国, 储婷, 杨瑞恒, 李福后, 张建, 唐利华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1): 10-16.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1.002
    继代培养7代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菌丝体,计算不同代数的菌丝生长速度,再分别收集第一代(M1)和第六代(M6)菌丝体,通过转录组测序,GO功能注释和富集与KEGG通路富集,得到关键差异基因,最后选取7个与退化相关的关键差异基因cel1lac2cahpng1zpr1did2Hsp31,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基因相对表达量,以验证转录组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当继代培养至第7代时,羊肚菌菌丝不能生长;M6与M1相比,共得到575个关键差异基因,其中表达上调198个,表达下调377个;GO富集表明,关键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活性氮代谢过程、硝酸盐代谢过程、硝酸盐同化和从头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的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表明,关键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磷酸戊糖途径、泛酸和乙酰辅酶A生物合成、硒化合物代谢、生物素代谢和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7个关键差异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一致。
  • 汪雯翰, 孙太萍, 杨海芮, 张劲松, 周凯强, 刘志东, 贾薇
    食用菌学报. 2016, 23(02): 79-83.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16.02.016
    以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子实体、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固体培养菌丝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石油醚、氯仿和正丁醇有机溶剂进行萃取,获得相应的萃取物,测定其抑菌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子实体氯仿和正丁醇萃取物以及固体发酵菌丝体氯仿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子实体石油醚、氯仿、正丁醇萃取物和固体发酵菌丝体氯仿萃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并且子实体氯仿萃取物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均好于其它萃取物;子实体氯仿、正丁醇萃取物和固体发酵菌丝体氯仿萃取物具有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的IC50值分别为5.94、1.32和1.97mg/mL;子实体石油醚、氯仿和正丁醇萃取物具有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清除过氧化氢的IC50值分别为0.13、0.11和0.18mg/mL。
  • 周峰, 余昌霞, 陈静, 董浩然, 李巧珍, 李正鹏, 姜宁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3): 30-38.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3.004
    将搔菌后的蟹味菇栽培瓶分别置于蓝光、红光、绿光、绿蓝光、红绿光、红蓝光、红绿蓝光和黑暗环境进行培养,以工厂生产的蟹味菇为对照,测定单瓶子实体数量、产量以及菌盖直径和厚度、菌柄直径和长度,采用色度计测定菌盖和菌柄颜色(L*值、a*值、b*值、c*值),采用质构仪测定子实体硬度、黏附度、弹性、咀嚼性、胶着性和黏聚性。结果表明:黑暗处理的子实体数量最多,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绿蓝光、红绿光处理的产量较高,红光处理的较低。黑暗处理的菌盖厚度较小,红蓝光处理的较大。红光和黑暗处理的菌盖直径较小,CK和蓝光、红绿蓝光处理的菌盖直径较大。CK和绿光、绿蓝光处理的菌柄直径较小,红光、黑暗处理的较大。CK的菌柄长度较短,黑暗处理的最长。绿蓝光处理的蟹味菇子实体商品性状和口感较好。研究结果可为蟹味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的调整提供参考。
  • 周丁茜, 徐军伟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2): 1-8.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2.001
    克隆灵芝 (Ganoderma lingzhi) 基因gl26016,全长为1 169 bp,开放阅读框为1 107 bp,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Cys2His2(C2H2)型转录因子。采用CRISPR/Cas9方法缺失该基因483 bp序列,通过PCR扩增及测序表明成功获得突变菌株△GL26016。对△GL26016与野生型菌株(WT)的菌丝生长和灵芝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者相比,菌丝形态和菌丝体干重差异不显著,△GL26016中灵芝酸含量较高。△GL26016中灵芝酸GA-Mk、GA-S、GA-Me在第6天的含量分别为(5.09±0.36)、(5.36±0.11)、(3.45±0.26) μg·mg-1,分别是WT菌株积累量的1.51、1.47、1.93倍。研究结果表明GL26016参与灵芝酸生物合成调控。
  • 鲍大鹏, 邹根, 裴晓东, 杨瑞恒, 李正鹏, 谭琦
    食用菌学报. 2022, 29(06): 103-110.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2.06.012
    中国食用菌产业持续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是中国农业经济中创新活力最强的产业之一。目前,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正在进入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新阶段,笔者对传统食用菌产业和工厂化食用菌产业实现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进行思考,描述实现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技术路径,助力寻找中国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张介平, 刘培贵
    食用菌学报. 2015, 22(01): 34-40.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15.01.007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野生食用菌市场上,一类与印度块菌复合群(Tuber indicum complex)形态相近的黑块菌,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此种"黑块菌"即为以前在我国曾报道记载过的夏块菌(T.aestivum)。2009年,笔者采到其子实体,通过形态学及nrDNA-ITS序列的比对和分析,发现中国的夏块菌与欧洲夏块菌不是同一个种,为姊妹种关系,并命名为中华夏块菌(Tuber sinoaestivum)。在本文中,笔者对其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海拔、共生树种、地理分布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华夏块菌主要发生在海拔1800~2800m的亚热带针叶林下的弱碱性(pH 7~8)、疏松钙质的土壤中,与华山松(Pinus armandii)形成菌根,为共生关系。在云南大理、丽江、保山、昭通等地野生菌市场时有发现其踪迹;但迄今为止,仅在四川省境内的会东县采集到自然状态下的子囊果;故而,其自然地理分布情况不详。
  • 贾娇, 解修超, 邓百万, 宋玉, 陈国伟, 曹乃馨
    食用菌学报. 2021, 28(05): 112-120.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1.05.014
    从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软腐病子实体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科赫法则验证,通过形态学观察病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采用16S rDNA、多位点序列分析、生理生化指标鉴定病原菌,并测定不同温度、pH、NaCl质量分数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以及病原菌致腐性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及最低抑制浓度。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病原菌S7,经鉴定为泛菌(Pantoea sp.);S7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 ℃,最适pH为5,最适NaCl质量分数为2.5%,可致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和马铃薯腐烂;S7对链霉素敏感度最高,最低抑制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8.75 μg·mL-1
  • 曹斌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3): 90-102.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3.010
    通过实地调研和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香菇(Lentinula edodes)消费市场发展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生产模式优化、技术创新和链条延伸,香菇产业发展迅速,香菇产量持续增加。受疫情和旱灾影响,香菇消费市场规模短期呈现阶段性萎缩,但长期发展趋势向好;香菇市场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和实际价格逐年降低的趋势;香菇消费市场可细分为家庭市场、餐饮市场、加工市场和礼品市场,其消费量分别占总消费量的30%、35%、30%和5%;呈现出家庭市场稳中有降、餐饮市场结构调整、加工市场稳步增长和礼品市场需求低迷的发展特点。基于香菇属于价格弹性较高的奢侈品的经济属性,参考日本消费市场发展经验,预测未来中国香菇消费将出现规模扩大、以老龄人口消费为主体和市场结构调整的发展态势。建议持续提升各级政府扶持引领能力、行业协会公益性服务能力、新型经营主体降本增效能力和科研机构技术创新能力。
  • 段语嫣, 冯杰, 唐传红, 刘利平, 谭贻, 周帅, 刘艳芳,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3): 60-67.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3.007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液态发酵培养赤芝(Ganoderma lucidum)G0119、G0154及其杂交菌株GZ36,比较不同发酵时间(24、48 、72、96 h)所得胞外多糖的含量、重均分子量分布特征、单糖组成特征和免疫活性差异。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胞外液在21~26、34~44 min时间段均出现2个峰(P1、P3),而GZ36在26~33 min时出现峰P2。在实验范围内,随着发酵时间延长,3个菌株的不同组分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发酵终点72 h的胞外多糖P1、P2、P3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5.193×106~8.957×106、4.437×106 、6.033×104~8.148×104 g·mol-1。与60%乙醇沉淀组分(60E)相比,3个菌株胞外多糖的20%乙醇沉淀(20E)组分的产量较高。与亲本菌株G0119、G0154的20E组分相比,杂交菌株GZ36的20E组分产量(0.46 g·L-1)较高,其多糖含量(82.96%)也较高;3个菌株的60E组分相比,菌株GZ36、G0154的产量(0.13、0.14 g·L1)较高,菌株GZ36的多糖含量(78.76%)较高。杂交菌株GZ36胞外多糖20E组分(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和60E组分(主要由木糖组成)在单糖组成和比例上更接近亲本菌株G0154。与阴性对照相比,3个菌株的胞外多糖20E组分均表现出刺激Dectin-1受体的活性;60E组分均具有诱导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与亲本菌株相比,在200 μg·mL-1时,杂交菌株GZ36的60E组分活性较强。研究结果为了解灵芝亲本与杂交菌株胞外多糖的异同提供参考。
  • 李子豪, 李小凤, 杜芳, 张国庆, 胡清秀, 邹亚杰
    食用菌学报. 2021, 28(04): 1-6.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1.04.001
    测定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菌丝体期、扭结期、原基期、幼菇期和子实体期)栽培基质木质素含量和漆酶活性,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栽培基质菌丝中漆酶基因家族10个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栽培基质木质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扭结期含量最低,为6.49%;幼菇期和子实体期含量较高,分别为7.43%和7.52%。子实体期栽培基质漆酶活性较高,为3.72×104 U·mL-1,其他4个发育阶段漆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在菌丝体期和子实体期,Lac5和Lac6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在扭结期、原基期和幼菇期,表达量最高的漆酶基因分别是Lac10、Lac9、Lac3。
  • 徐晓飞, 罗东辉, 赵明月, 钟兴伟
    食用菌学报. 2022, 29(02): 93-102.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2.02.011
    为研究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多糖( polysaccharides,TFP)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抗衰作用,分析两种商业化银耳多糖WSK和BETA的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空间构象和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Mw)分布等性质,利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120 mg·kg-1)构建衰老小鼠模型,比较100 mg·kg-1的WSK和BETA对小鼠皮肤中羟脯氨酸和透明质酸含量、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肠道pH和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SK和BETA的总糖(干重)含量分别为91.2%和89.5%;糖醛酸(干重)含量分别为20.2%和19.3%;Mw分别为10.83×106和3.59×106;WSK和BETA均不含三螺旋结构。与WSK相比,BETA可极显著提高小鼠皮肤中的羟脯氨酸和透明质酸含量、小鼠肝脏和心脏中的SOD和GSH-Px活性(P<0.01);极显著降低小鼠肝脏和心脏中的MDA含量、血清中的IL-1β和TNF-α含量(P<0.01);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的SOD活性(P<0.05)。WSK和BETA均可部分逆转D-半乳糖所致结肠pH和总SCFAs含量的改变。与WSK相比,BETA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抗皮肤老化、降低组织氧化压力和抗炎作用效果更好。
  • 刘荣柱, 郭东东, 潘旭, 常明昌, 孟俊龙, 耿雪冉, 程艳芬, 徐丽婧
    食用菌学报. 2022, 29(06): 67-77.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2.06.008
    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鳞杯伞多糖(D-CSFP)的工艺,测定D-CSFP的得率和多糖含量,鉴定其结构,研究其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D-CSFP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75 ℃、料液比1∶24(g∶mL),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得率、多糖含量分别为(5.31±0.09)%、(6.52±0.29)%、(81.42±0.59)%。D-CSFP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分别为35312、24494,单糖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盐酸氨基葡萄糖、木糖,其摩尔比为6.53∶2.04∶1.23∶0.1∶0.09。D-CSFP呈现出良好的流变学特性,可作为一种新型水凝胶体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研究结果为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提供新思路,也为D-CSFP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 刘会琴, 杨焱, 吴迪, 李文, 陈万超, 李景军, 张忠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5): 42-51.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5.005
    探讨采前处理对采后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在采收前24 h,分别用0.1、1.0、10.0 mg·mL-1的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糠提取物(LR-UE)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溶液均匀喷施子实体表面,喷施量为250 mL·m-2,对照组喷施相同量的自来水;采收后分装,置于室温贮藏,贮藏0 d为采收后1 h内的子实体,以后每天取样,直至样品腐烂、褐变或产生异味为止,分别测定外观、白度、硬度、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总酚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活性。结果表明:采前子实体表面喷施1.0 mg·mL-1 LR-UE和SA的双孢蘑菇在采后贮藏期间均能保持较好的外观、较高的白度和较好的硬度;与对照组相比,采前喷施LR-UE和SA均能有效降低MDA和总酚含量,抑制PPO和PAL活性,且总酚含量与PAL活性变化趋势一致。
  • 尹卫, 梁健, 董全民, 王乐, 尚千涵, 洒威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3): 39-49.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3.005
    为探讨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营养成分与栽培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对自主选育品种羊肚菌QJ-2、QJ-3、QJ-6、QJ-8和QJ-9进行栽培,在其子实体成熟期,每个品种选择6个样方,每个样方1 m×1 m,每个样方内采集4个子实体,并收集子实体基部周围土壤,测定不同品种的子实体营养成分和土壤养分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PLS)分析子实体营养成分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子实体在营养成分方面,除氨基酸总量、维生素B2含量和粗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土壤养分方面,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子实体的氨基酸总量、维生素B2含量和粗多糖含量均与土壤的全磷含量、全钾含量、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羊肚菌的科学栽培和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 黄千慧, 魏仲阳, 刘泰娇, 戴宇松, 张维瑞, 谢宝贵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5): 1-8.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5.001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3个锌簇转录因子的基本性质、锌簇域和分子进化进行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其在菌丝、原基、菌柄和菌盖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Fvzcp1Fvzcp2Fvzcp3分布在不同染色体片段重叠群,分别含有9、14、10个外显子,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长度分别为2 553、2 634、1 743 bp,对应蛋白质FVZCP1、FVZCP2和FVZCP3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3 763.19、98 333.89、64 251.26 ,理论等电点分别为7.10、6.54、6.64,均为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质,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FVZCP1、FVZCP2和FVZCP3均具有典型的锌簇域,且其锌簇域类型不同。就表达量而言,与菌丝相比,Fvzcp1在原基和菌盖中较高,Fvzcp2在原基和菌柄中较高,Fvzcp3仅在菌柄中较高;3个基因在菌柄伸长区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非伸长区。
  • 王倩, 宋晓霞, 周帅, 钱武兵, 黄慢慢, 肖婷婷, 陈明杰, 黄建春
    食用菌学报. 2019, 26(04): 100-106.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19.04.014
    为建立批量测定食用菌栽培基质中纤维素、半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的方法,在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NREL)建立的方法的基础上,对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容器进行了调整。将 NREL法中0.3 g样品于87 mL 4% (w/w)硫酸中121 ℃水解的反应体系改为0.1 g样品于10 mL 15.4%(w/w)硫酸中100 ℃水解,反应容器和加热容器分别由压力瓶和灭菌锅改为离心管和水浴锅。改进后的反应体系可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酸液溢出,采用离心实现固液分离提高了测定效率。在新的反应体系中,确定了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香菇(Lentinula edode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栽培基质的最适水解时间为1.5 h,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灵芝(Ganoderma lucidum)栽培基质的最适水解时间为2 h。通过比较新建立的方法与NREL建立的方法测定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含量,表明改良后的新方法是可行的。
  • 陆欢, 尚晓冬, 宋春艳, 刘建雨, 徐珍, 谭琦, 王瑞娟, 王作录
    食用菌学报. 2022, 29(06): 14-24.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2.06.002
    为了解国家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上海)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stu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提取24个菌株的菌丝体基因组DNA,采用15个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标记检测ISSR多态性并考察农艺性状,采用皮尔逊法分析ISSR分子标记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4个菌株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15个ISSR引物共检测到72个多态性片段,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08~0.7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2~0.46,香农多样性指数为0.33~0.65;经非加权算数平均配对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聚类分析,24个金顶侧耳菌株被分为7个大类,第Ⅰ类包括1个野生菌株,第Ⅱ类包括4个野生菌株,第Ⅲ类包括2个野生菌株,第Ⅳ类包括2个野生菌株和3个栽培菌株,第Ⅴ类包括2个栽培菌株,第Ⅵ类包括4个栽培菌株,第Ⅶ类包括2个野生菌株和4个栽培菌株,野生和栽培菌株聚类均比较集中,其中栽培菌株P23和P24的遗传距离极近;农艺性状(第一潮菇产量、每丛子实体数、菌盖大小、菌盖厚度、菌盖凹陷程度、菌柄直径和菌柄长度)的变异系数为5.03%~32.20%,遗传多样性指数为4.50~4.5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ISSR标记与第一潮菇产量、菌盖直径和菌柄直径相关,其中ISSR6和ISSR17与第一潮菇产量和菌柄直径显著正相关。
  • 葛梅丽, 吴迪, 李文, 陈万超, 张忠, 杨焱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1): 79-90.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1.010
    采用自组装的方法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制备硫酸化猴头菌β-葡聚糖-壳聚糖纳米颗粒(sulfated Hericium erinaceus β-glucan-chitosan nanoparticles,DS-CS NPs),以粒径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DS-CS NPs的制备工艺,并评价最佳工艺条件下纳米颗粒的粒径、形态以及体外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纳米颗粒最佳制备工艺参数:硫酸化猴头菌β-葡聚糖(sulfated H. erinaceus β-glucan, DS)质量浓度为1 mg·mL-1,搅拌速度为800 r·min-1,壳聚糖(chitosan, CS)初始pH为4,DS-CS NPs的粒径为128.41 nm,且分布较窄。与DS相比,DS-CS NPs体外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同时,DS-CS NPs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NO以及促炎因子TNF-α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硫酸化猴头菌β-葡聚糖-壳聚糖纳米颗粒具有体外抗氧化和抗炎活性。
  • 杨皓瑜, 程艳芬, 王胜男, 何丽霞, 曹谨玲, 程菲儿, 云少君,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2023, 30(02): 75-84.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23.02.008
    采用超声辅助皂化法提取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麦角甾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对麦角甾醇纯化产物表征、光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测定其对羟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降胆固醇活性。结果表明:麦角甾醇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0 (g:mL)、0.04 g·mL-1 KOH、超声温度70 ℃、超声时间70 min,在此条件下麦角甾醇得率为(0.81±0.02)%,麦角甾醇纯化产物纯度为(86.18±3.49)%。与白炽光比较,紫外光照射麦角甾醇纯化产物的存留率显著降低。在实验范围内,1 mg·mL-1麦角甾醇纯化产物对羟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清除羟基、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2.96±1.36)、(6.68±0.98) mg·mL-1。麦角甾醇纯化产物显著降低胆固醇在胶束中的溶解度。研究结果可为香菇麦角甾醇的利用提供参考。
  • 沈亚恒, 李挺, 胡惠萍, 熊卫平, 闫文娟, 李泰辉
    食用菌学报. 2015, 22(04): 49-52. https://doi.org/10.16488/j.cnki.1005-9873.2015.04.010
    通过形态、显微结构观察和ITS测序,介绍了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的正确学名、宏观形态、显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