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研究 农村产业结构”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梁伟森, 储霞玲, 陈俊秋

    蔬菜产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其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持。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进一步构建实证模型分析影响因素,数据样本为2015—2020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西藏)。结果表明:(1)“十三五”时期中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上升,其中的共享、创新、绿色、协调维度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开放维度则略有下滑。(2)山东、江苏两省的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处于高水平区间,河北、河南等7个省市处于中高水平,超20个省市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3)产区由大而小的排序为黄淮海与环渤海区>长江区>东北区>西北区>华南区>西南区。(4)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涉农贷款对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保险则是负向影响,数字经济、环境规制对其维度水平具有差异化的显著影响。建议优化蔬菜产业布局,疏通产品流通渠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加大产业及保障力度。

  • 张月娟, 张诗宜, 袁庆叶, 王磊, 安涛

    森林康养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效实现形式,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为了创造和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增长,调研国内外成熟森林康养基地设施建设情况,研究康养基地发展模式,分析北京郊区典型森林康养基地步道设施、住宿饮食设施、医疗服务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康养课程配套、引导标识设施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和规划情况,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以及认证提供新思路,促进京郊特色旅游业提档升级,推进京郊生态文明建设。

  • 王粟, 邢可霞, 李冰峰, 徐文勇, 王宇西, 窦克军, 史风梅, 裴占江, 李鹏飞, 罗一飞, 刘杰

    在“双碳”目标愿景下,科学构建中国低碳村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对农村发展与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为评价与量化农村低碳水平提供重要支撑与依据。基于农村能源建设与低碳/零碳能源技术,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等理念,设定评价对象及范围,构建低碳村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进行赋分,并采用克隆巴赫alpha系数方法,对低碳村庄评价体系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围绕农村生活低碳用能、生活节能、生活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低碳村庄管理,设置4个准则层的15个指标,突出村庄建设低碳技术应用、能源效率提升的建设水平,充分考虑中国区域差异,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等,设定指标数据量化及计算评价基准值,多尺度、多维度的完善和建立了低碳村庄评价体系。通过克隆巴赫alpha系数信度检验,中国低碳村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各维度信度分别为0.850、0.828、0.833、0.805,信度检验结果均超过0.80,说明构建的中国低碳村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是合理可行的。

  • 华静, 范璐杰, 李瑞宁, 张建新
    农学学报. 2024, 14(5): 90-100.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32

    人力资本积累是扎实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必然要求。本研究运用CFPS2018数据库,按照“土地流转→家庭教育认知→代际人力资本投资→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逻辑检验框架,采用PS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土地流转政策对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基于家庭决策者性别视角探究影响效应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相较于未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村家庭,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村家庭青少年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更高,其子女学业成绩更靠前;(2)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村家庭教育认知更高,进而会提高青少年子女的物质和非物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最终促进青少年人力资本投资的积累;(3)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村家庭中女性家庭决策者更重视教育投资。鉴于此,相关的政策设计应该聚焦如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补齐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积累短板、开展女性扶贫项目,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乡教育发展差距的有效缩小。

  • 丁慧媛, 王寿辰
    农学学报. 2024, 14(1): 90-100.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60

    新时期,抓住数字经济时代机遇,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山东省16地市2015—2021年的面板数据,准确测度全省及16地市数字经济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及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山东省数字经济及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区域间差异明显;数字经济对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数字经济通过提升人才资源发展潜力、地区创新发展活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对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门槛特征。并基于此,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农业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数字经济渗透度、提升农民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等对策建议。

  • 李顺国, 赵文庆, 赵宇, 刘猛, 刘建军
    农学学报. 2023, 13(12): 75-83.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77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近几年种业振兴行动均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谷子种业与其他大作物种业不同,主要还是依靠科研单位的育种创新,因此谷子科研单位的育种创新效率对种业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DEA模型,采用全国主要从事谷子育种创新的科研单调研数据,以投入产出角度为切入点,探讨中国谷子科研单位的育种创新效率,并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中国科研单位的谷子育种创新效率平均为0.493,整体效率处于较低水平;育种创新产出存在不足,仍然具有较大增长潜力,少数单位存在投入浪费现象;23个科研单位中有12个单位的育种创新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科研单位育种创新研究水平低和主观能动性不足。最后提出几点建议:对单位内部科研人员、经费进行调整优化、多与其他作物高效育种创新单位进行学术交流。

  • 李寅秋, 管思佳, 杨津津, 马一杏
    农学学报. 2023, 13(11): 88-94.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24

    农业科普不仅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重要桥梁,更是实现全民农业科学素质提升的关键。研究旨在探索推进中国农业科普面向不同社会群体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以期为农业科普发展适应现阶段多元化需求提供可行性建议。主要依据2021年中国科普统计数据,从农业科普人才队伍、传播渠道、基地、经费等角度,通过横向与纵向的科普数据比较,分析当前中国农业科普的现状及问题。总的来说,目前中国农业科普发展整体向好,无论是队伍、渠道和基地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在科普内容供给、趣味性、专用设施以及多元主体参与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推动中国农业科普发展需要充分优化配置农业科普已有资源,完善新媒体在农业科普方面的运用,实现市场主体的多元投入与农业科普人才的多方参与。

  • 赵鑫, 苏武峥, 喻闻
    农学学报. 2023, 13(10): 83-88.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51

    通过对177户农户家庭实地调查和构建拉格朗日函数,实证分析南疆农户家庭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优化问题。结果表明:98户农户家庭养殖规模具有发展潜力,占被调查户数的55.37%,户均增收潜力4672元;其中,已有一定种养经营规模的农户家庭增收潜力较大,户均可达5694元。研究为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和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内生型发展现代农业道路指明了方向;从支持小农户生产经营政策,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村集体组织优势和提升小农户自身发展能力方面提出适合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政策建议。

  • 王琼珊, 王孝刚, 夏松波, 张教海, 秦鸿德, 冯常辉, 张友昌, 别墅
    农学学报. 2023, 13(10): 89-94.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60

    分析了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的情况下,发展长江流域机采棉产业的现状和必要性,明确了长江流域发展机采棉的优势,分析了机采棉推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了长江流域机采棉发展的战略。对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长江流域机采棉发展区域化优化布局;充分利用本区域冬闲田发展小麦、油菜作物;在长江流域两湖(洞庭湖、鄱阳湖)两江(长江、汉江)近700000 hm2滩涂旱地宜棉区扩大种植棉油(麦)双直播双机采;形成以棉增油、棉油双稳的格局。

  • 陈厚华, 徐进, 李梅芳
    农学学报. 2023, 13(7): 94-100.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49

    基于山东省烟台市405名苹果种植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对绿色生产行为采纳对收入的影响效应以及新媒体营销对绿色生产行为增收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讨论了绿色生产行为采纳对不同收入农户的影响差异和机制。研究发现,绿色生产行为采纳可以显著提升苹果种植户收入,即绿色生产行为采纳对农户增收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于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显著高于中高收入农户;新媒体营销是促进苹果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增收的中介变量,其间接影响占比为53.49%,表示农户采纳新媒体营销的渠道越多,对于农户增收效应的正向影响越强。因此,增强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增收效应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新媒体营销参与,强化政策帮扶精准度,以期实现农户增收致富。

  • 郭冰, 马晶, 魏政, 杜勇, 李建政, 马志超, 刘荣志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现阶段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能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2019年11月21日,中国农学会联合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大学在南京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聚焦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交流农业绿色发展路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专家建议,积极为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

  • 刘顺翱, 吴昊, 胡钧铭, 张俊辉, 金晓丹, 李婷婷

    受农用品投入、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水农灌及大气沉降等因素影响,导致农田土壤退化、农产品安全等问题愈发严峻,重金属污染通过食物链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成为中国农业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中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从有机、无机钝化材料、土壤钝化健康技术出发,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修复技术进行深入梳理、分析,提出目前农田重金属土壤修复中存在的主要关键瓶颈问题,从有机、无机联合钝化、绿色农产品投入、土壤质量健康提升等方面进行展望发展趋势,为土壤重金属逆境的生态治理、农田废弃物循环利用及土壤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

  • 刘文杰, 张曦, 沈玉君, 孟海波, 赵立欣, 王黎明, 周海宾, 程红胜

    好氧发酵过程产生大量无机和有机挥发性物质,其中无机物NH3、H2S和部分挥发性有机物是主要恶臭物质,不仅污染环境且危害人体健康。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总结好氧发酵过程臭气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不同或相同原料产生臭气种类,同时结合VOCs排放标准及部分恶臭嗅阈值,提出好氧发酵应重点关注苯系类和含硫化合物这两类物质;比较分析了优化工艺参数和原位除臭添加剂对臭气产排控制效果和机制,今后应重点关注VOCs原位控制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及高效复合除臭剂研发,为好氧发酵臭气减排提供理论依据。

  • 于秋竹, 孙国徽

    笔者对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整理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栽培技术模式的研究进展,并通过黑龙江省各地区种植生产优势的比较,明确依据黑龙江省大豆区域优势配套集成相应的栽培技术模式,为解决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难题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黑龙江农垦、黑河和齐齐哈尔大豆生产跃居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前三位,大兴安岭和伊春地区在综合优势比较分析中占有发展优势,根据上述地区大豆生产特点和气候条件配套相应栽培技术模式将是今后研究发展重点方向。

  • 吴昌华, 陈柳萌, 戴星照

    为研究江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延伸及关键瓶颈问题,在调研江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相关典型案例基础上,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历史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江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还比较严峻,总体利用方式粗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综合效益低。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和认识不够,扶持激励机制不健全;源头有害成分控制不严,后端资源化利用压力大;技术配套和装备落后,转化推广乏力;收集贮运体系不健全,产业基础薄弱。在上述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即统筹规划,抓好资源化利用顶层设计;激励补偿,加强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推动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突出重点,完善收集贮运体系;科研攻关,推动产学研协作。

  • 徐银鸿, 李闯, 张文廷, 叶堃, 李洁, 许江东, 焦铭泽, 任彦波, 薛春瑜, 刘广青

    笔者深入北方典型农村地区开展大规模实地调研与测试工作,了解当前散煤取暖污染现状及清洁取暖存在问题。实地测试结果显示,受居民使用习惯以及燃烧条件的影响,燃煤炉具污染物排放因子远高于工业锅炉、电厂等燃煤利用方式。散煤取暖导致的室内污染同样不能忽视,使用烤火炉与水暖炉家庭的室内平均CO浓度分别为8.05、7.41 mg/m3;平均PM2.5浓度分别为291、264 μg/m3,是WHO提出的日均浓度指导值25 μg/m3的10倍以上。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农村居民取暖以散煤燃烧为主,居民清洁取暖改造意愿主要受家庭年收入和清洁取暖实际运行费用的影响。家庭年收入从小于1万元/年升高到大于5万元/年,愿意使用清洁取暖的用户比例从33%增加到52%。86%的受访者表示有政府补贴才愿意使用清洁能源取暖。现阶段清洁取暖推广工作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同时配合建筑节能改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刘雁南, 赵文, 逯汉宁

    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研究背景,以农业农村部直属公益类事业单位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从工资制度、工资水平以及工资调整机制的内涵入手,梳理其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调整机制的概念。从历史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分析以往各个不同时期的工资分配情况、工资制度特点,明确提出完善农业公益类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意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家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当前,在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背景下,需配套完善符合三农发展的公益性要求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正常增长机制,激发农业公益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建设与外部劳动力市场平衡比较机制、基本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绩效工资动态调整等建议措施。

  • 杨艺媛, 刘永贤, 谭骏, 潘丽萍, 苏新惠, 陈锦平, 兰秀, 范稚莲
    农学学报. 2020, 10(1): 88-92.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8090023

    笔者通过对广西富硒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其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品牌的数量多而散、企业品牌定位模糊,品牌意识弱、产业链单一,销售渠道单薄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发展对策,打造地区“金品”、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多元融资渠道等建议。从而促进广西富硒农产品品牌发展,以提升广西富硒农产品及其产业的竞争力。加快广西富硒农产品品牌战略有利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不仅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产品美誉和品质的保证。为推动广西富硒功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品牌战略计划势在必行。

  • 徐宣国,谢学军,于唱,徐秀梅
    近年来,企业为在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中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逐渐走向产业集群化,伴随着国家与政府大力扶持产业集群发展,部分地区畜牧食品产业集群内企业出现了产品严重同质化、过度竞争、资源掠夺等一系列严峻问题。本文借助企业生态位理论,提取了影响畜牧食品企业生态位的一、二、三级生态因子,利用AMOS 22.0分析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在模型的检验与修正后,最终确定了影响畜牧食品产业集群内影响企业生态位的6个二级生态因子和22个三级生态因子。
  • 王丽娟,信丽媛,梁凤莲,刘玉晓
    农学学报. 2019, 9(12): 78-82.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8120024
    【研究目的】为了建立更具激励作用的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采取典型调查和问卷调查方法,探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结果】结果表明,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存在着“实施困难、成果权属认定单一、成果转化收益来源模糊、利益分配缺乏协调机制”等问题。【结论】为此,建议健全成果转化组织管理体系、厘清收益分配内容和范围、建立长效投入激励机制,以期不断完善和落实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
  • 刘益男,魏政
    基层农业科研院所是引领和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基层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文对基层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流失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以广东湛江两个典型的热带农业科研单位为例,分析了其人才流失的问题原因,总结了认识启示,并从重视高层次人才、引才留才“软优势”、开通引才绿色通道和为人才实现价值提供舞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 李春华,蒋承雨,蓝琳,陈晶
    雾霾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这种影响通过产业关联机制波及到其它部门,使整个经济系统造成更大损失,评估这种间接经济损失对雾霾治理具有更大意义。基于湖南省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利用产业交叉熵方法计算长株潭城市群投入产出关联系数,根据投入产出开模型与局部闭模型,根据需求侧列昂惕夫系数和供给侧的高什系数估算长株潭城市群雾霾农业损失及引起的经济系统其它各部门经济损失。研究发现:不论是从投入产出开模型或局部闭模型,还是从需求侧或者供给侧角度分析,雾霾灾害导致的部门间接经济损失都大于直接损失;基于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估算的雾霾农业间接经济损失大于开模型估算的间接经济损失;雾霾灾害通过供给机制对经济部门造成的间接经济影响比通过需求机制造成的影响更大;部门损失关联影响程度需要综合考虑直接损失和产业关联系数。
  • 杜祥备,黄志平,于国宜,王维虎,沈维旗,孔令聪
    农学学报. 2019, 9(11): 78-83.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9030033
    [目的]安徽省大豆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该地区大豆生产具有总量大、品质优、贡献大、茬口优、潜力大等诸多优势与特征。当前,在进口大豆冲击的不利环境下,我国必须保证国内食用大豆的完全自给并为面向全球市场的大豆食品加工业提供优质原料,安徽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生产调研,对安徽省大豆生产地位与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该地区大豆生产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豆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与措施。[结果]分析发现,该地区大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大豆生产比较效益较低,综合配套技术集成创新不足,大豆加工业对大豆生产牵动作用不强,大豆补贴不足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结论]为实现该地区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稳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提升大豆生产技术,提高单产,还要继续深化大豆精深加工,进一步提高大豆产业效益和农民积极性。另外,还要从维护国家和地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完善大豆产业扶持政策。
  • 汪宇航,赵耀,张文丽,林富强
    农学学报. 2019, 9(11): 84-88.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90400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持续发展,我国人民日常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加强,旅游需求愈发强烈。“新鲜,休闲,内涵”成了人们旅游的关注点。近年来,国家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产业的升级再创造成为一大重点。本文首先从旅游资源供给角度对行业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其次落脚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市场,并提出“优化,配比,跟进”的改进突破口,最后从供给侧角度对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的发展给出建议和方向。
  • 孙兴祥,马江黎
    农学学报. 2019, 9(11): 89-95.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8090022
    西瓜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于2015—2017年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电话咨询、查阅资料等形式,调查江苏省西瓜甜瓜种植面积、产量、品种、施肥、生产成本及效益情况,分析了目前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江苏省西瓜甜瓜种植效益较高,但生产投入、用工成本加大等问题突出,种植效益提升难度加大。提出了推广优新品种、推广适应新技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培大育强品牌的发展建议。
  • 唐世凯,刘丽芳,汤利,文俊
    农学学报. 2019, 9(10): 84-88.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9010019
    【目的】通过对水稻不同生产模式的差异比较,研究其在田间生物学性状,化学肥料施用量,化学农药使用情况,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稻米感官质量以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年田间试验研究的方法,试验设计为稻+鸭生物互作和水稻单作2个处理,随机排列,每个处理面积667m2,3次重复,分析水稻采用不同的生产模式对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稻+鸭生物互作与水稻单作两个生产模式相比较,在水稻的株高、有效分蘖数、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和生育期差异不显著,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放养鸭子不会显著影响水稻长发育;在结实率、千粒重、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出米率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放养鸭子不会显著影响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在米粒形状、米粒颜色、米饭香味、冷饭回生度等方面不同处理均表现一致,仅在适口性方面略更胜一筹;在生产过程中,可节约2倍化学氮肥的施用量,不使用化学农药;单位土地面积的综合经济产量增加,成本降低,综合经济效益差异显著。【结论】稻+鸭生物互作模式,不影响水稻田间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构成,可适当延长水稻大田生育期,一定程度上提高稻米质量和使用品质,增强了生态稻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有效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农残,提稻米高安全性,促进农业生态安全和绿色产业发展;提高了水稻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单位土地面积的净收益,是稻区的农业产业发展、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有效模式;可有效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和提高当量土地效率,为稻区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一条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之一。
  • 赵颖文,吕火明,李晓,刘宗敏
    农学学报. 2019, 9(10): 89-94.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9020001
    为破解中国未来“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困局,本研究在对我国推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紧迫性分析基础上,辨析了现阶段我国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利好因素与现实障碍。研究建议在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的具体实践中要重点强调四方面问题:一是,厘清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二是,确定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三是,界定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对象;四是,选择合理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路径。
  • 李婷,张向军,李朝锋,杨彬,陈晨,张尚文
    农学学报. 2019, 9(10): 95-100.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8110017
    在区政府高度重视富硒产业发展的环境下,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富硒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在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该产业起步晚,发展慢,发展规模小,没有规范的栽培技术,加工技术落后,生产产品种类,层级低等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其他地区、农产品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产业环境条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首先政府要加大资金、政策的支持,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延伸整体产业链,打通与其他产业合作关系,搭建联动发展桥梁;在生产上,走“科研+基地”的模式,以规范化种植,创建标准化基地;加工环节,优化加工工艺,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硒,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档次;销售环节,规范市场,广发宣传,打造广西富硒铁皮石斛产品品牌,最终走出广西富硒铁皮石斛石斛发展新模式。
  • 贾新平,梅雪莹,罗海蓉,贾俊丽,易能,唐玲,赵英杰,刘华周
    [目的][方法]休闲农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提升农业、美化农村、富裕农民的朝阳产业。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和数据分析,总结了中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果]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28亿人次、营业收入7400亿元、从业人员1100万,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中国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如下特征,即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市场需求不断攀升、类型模式丰富多样、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经济发达地区优势明显等。当前应着力解决好同质化严重、缺乏整体规划、基础设施条件差、人才队伍短缺、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结论]中国休闲农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 董艳芳
    农学学报. 2019, 9(9): 96-100.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9020015
    摘要:多肉植物生产周期短、附加值高,对于调整花木产业机构、促进就业增收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盲目投入和扩大生产,近年来多肉植物产业开始下滑。武汉市处于全国的中心,是九省通衢,有发达的交通网络,物流高效、便捷、成本低廉,具有发展多肉植物的便利条件。本文阐述了多肉植物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发展现状,并对优势与瓶颈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武汉地区多肉植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论】:在找到新的增长点、切入点以前,武汉地区建议谨慎投入多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