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王静之, 柏秋月, 李存玲, 敬樊, 熊国瑞, 祁延鹏
    食用菌. 2024, 46(03): 85-87+90.
    为充分挖掘商洛市羊肚菌的产业潜力,从羊肚菌栽培历史、产业规模、栽培模式、栽培技术及产品加工与销售等方面全面分析商洛市羊肚菌的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商洛市羊肚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陈登辉, 韦雅芳, 黎蓝聪, 吴孟才, 张倩勉
    食用菌. 2024, 46(02): 60-63+72.
    目的: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香菇内源性二氧化硫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及自然干燥3种方式处理鲜香菇L808,并通过盐酸副玫瑰苯胺法分别测定鲜香菇以及经3种干燥方式处理的干香菇中二氧化硫含量。结果:去除香菇二氧化硫本底值的含量,以干基计,真空干燥、热风干燥、自然干燥的香菇二氧化硫含量分别为6.7 mg/kg、12.6 mg/kg、37.9 mg/kg,即真空干燥方式处理的香菇二氧化硫含量最低。
  • 连珊
    食用菌. 2024, 46(03): 47-49.
    目的:以秀珍菇2号为研究对象,筛选适合闽北秀珍菇栽培的高产优质配方及栽培模式。方法:考察4组不同秀珍菇栽培配方的菌丝生长、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经济效益等指标;考察吊袋、垒墙两种栽培模式下秀珍菇原基形成时间、子实体产量、农艺性状等指标。结果:配方3的秀珍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及投入产出比最高;吊袋栽培模式管理方便,秀珍菇商品性状好,产量较高。综上,闽北秀珍菇选用配方3进行吊袋栽培效果最好。
  • 陆兰芳, 王杰, 谌金吾, 李琳琪, 孙厚静, 王明鸾, 郭显会
    食用菌. 2024, 46(02): 57-59.
    目的:探索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株大球盖菇菌株制备液体菌种,并进行筐式栽培出菇试验,对比不同菌株的产量。结果: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可以明显缩短原种培养周期;筐式栽培中菌株S004、S010、S00L出菇时间分别为72.33 d、74.00 d、77.69 d,每筐产量分别为513.95 g、678.90 g、548.45 g,生物转化率分别为70%、92%、75%;子实体生长性状良好、无污染。结论:液体菌种可用于大球盖菇筐式栽培,试验最适宜筐式栽培的大球盖菇菌株为S010。
  • 孟庆国, 朱巍巍, 邓春海, 王艳华, 徐冲, 李宏漫, 李赞
    食用菌. 2024, 46(03): 71-75.
    双孢蘑菇的病害一直是困扰生产者的突出问题。双孢蘑菇病害主要分为竞争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结合多年生产经验,总结双孢蘑菇病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要点,为双孢蘑菇栽培者提供参考。
  • 田怡, 肖光利, 高锦运, 肖裕玲, 莫美华
    食用菌. 2024, 46(02): 7-11+24.
    为更好地了解近年来灵芝相关研究方向、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相关文献。收集2010—2022年的文献,并剔除不相关、同名作者文献,分析灵芝研究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结果:含有“灵芝”文题的相关文献每年200~300篇,主要研究单位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等,研究热点集中在灵芝多糖、三萜等活性成分提取纯化及其功效。结果为后续灵芝的研究及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 周建方
    食用菌. 2024, 46(02): 17-17.
    <正>
  • 叶鹏, 徐晓飞, 何瑞琪
    食用菌. 2024, 46(02): 66-72.
    目的:考察绣球菌胶原蛋白肽饮品对敏感性皮肤人群的作用。方法:34名敏感性皮肤志愿者服用绣球菌胶原蛋白肽配方饮品连续8周,在基线、第4周、第8周评估皮肤敏感性症状,测量皮肤状况。结果:在第4周、第8周,受试者自我报告中的皮肤瘙痒、灼热、疼痛、紧绷评分均显著下降;皮肤仪器测量显示,与基础值相比,第4周、第8周志愿者皮肤色差a*值分别下降了9.4%、10.8%,皮肤水合度增加了21.7%、38.2%,皮脂下降了19.6%、28.2%,经皮水分流失(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下降了30.9%、35.7%,皮肤粗糙度Ra值降低了3.5%、6.5%,皮肤弹性增加了3.6%、4.7%,皱纹评分减少了15.4%、22.4%,紫质评分减少了6.6%、18.1%,除皮脂外,其他检测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且各指标改善程度均表现出时间依赖性。结论:绣球菌胶原蛋白肽饮品能改善敏感性皮肤症状和提高皮肤健康状态。
  • 柏秋月, 王静之, 陈再民, 毛仪楠, 曹建刚, 韩丹莉
    食用菌. 2024, 46(04): 67-68+71.
    为提高土地资源及设施大棚利用率,经过3年时间开展设施毛木耳-羊肚菌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实现“菌-菌”轮作新模式,并总结出设施毛木耳-羊肚菌周年轮作栽培技术。该技术解决1年只栽培1茬或1个品种的问题,提高当地菇农年收入,促进商洛市食用菌产业良性发展。
  • 徐鹏亮, 邹明, 鲁欣欣, 朱坤, 甄俊琦, 靳荣线
    食用菌. 2024, 46(04): 25-28.
    目的:筛选适宜豫北地区早秋栽培的平菇菌株。方法:考察供试10个菌株的菌丝长势、菌袋污染率、子实体农艺性状及生物学效率,计算子实体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考察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结果:供试菌株出菇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0.87%~24.14%,多样性指数为1.51~2.18,菌丝长势和菌柄直径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各项指标,菌株平6、平3综合性状优于平CK,可作为豫北地区适宜早秋栽培的主推平菇菌株。
  • 谌金吾, 李琳琪, 王杰, 李星, 陆承云, 苏昌龙, 孙厚静, 陆兰芳, 李膳利, 郭显会, 张邦喜, 周剑南, 孙燕来, 梁平
    食用菌. 2024, 46(04): 83-85+88.
    近年,贵州黔东南州羊肚菌栽培规模不断扩大。针对黔东南州“秋-冬-春”栽培羊肚菌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及不良气候,总结对应的防控技术措施。具体措施包括适宜栽培环境营造、栽培品种的选用、防控方法等。
  • 李红梅
    食用菌. 2024, 46(04): 86-88.
    食用菌“双改”是大气污染攻坚战的需要,集中制棒不但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提高食用菌质量和产量,而且有利于标准化生产,减轻菇农劳动强度;同时促进生产技术、销售模式的改变,经济效益明显。总结集中制棒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一次性投资过大、设备闲置率高、技术管理跟不上、菇农意愿不强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周静
    食用菌. 2024, 46(04): 64-66.
    为实现白秀菇高产栽培,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以农作物秸秆及园林废弃枝条为白秀菇栽培原料及覆土主要配料,通过菌丝生物学特性试验及覆土配方筛选,总结白秀菇高产栽培技术。即发菌适宜温度为25℃;栽培料适宜含水量为55%;栽培料最佳石灰添加量为2%;最佳覆土配方为木屑28%、谷壳42%、稻田土29%、石灰1%,出蕾时间最早,白秀菇产量最高。
  • 谌金吾, 周剑南, 吴和慧, 王杰, 李星, 李琳琪, 孙厚静
    食用菌. 2024, 46(04): 51-53+56.
    长根菇(商品名黑皮鸡)是商品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食用菌,地下停车库可以为其提供恒温恒湿的栽培环境。介绍了地下停车库改造及栽培长根菇技术,为黔东南地区因地制宜发展长根菇生产提供参考。
  • 王洪奇, 韩冰, 郭玲玲, 孙立梅, 李丰硕, 宗玉丽, 冀宝营
    食用菌. 2024, 46(04): 40-42.
    目的:筛选非柞木木屑栽培香菇的木屑原料。方法:以柞木木屑为对照,采用果木木屑、柳木木屑、杨木木屑、榆木木屑栽培香菇,考察供试木屑水提物对香菇菌丝(平板)生长影响,供试木屑栽培香菇发菌期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产量、生物转化率和优质菇率。结果:果木木屑、杨木木屑、柳木木屑栽培香菇产量与柞木木屑相当,三者均可栽培香菇,榆木木屑不宜栽培香菇,其中果木木屑替代柞木木屑栽培香菇效果最佳。
  • 于海洋, 王延锋, 史磊, 王金贺, 盛春鸽, 刘姿彤, 张鹏, 万里, 赵静, 王菲
    食用菌. 2024, 46(04): 6-9.
    中国作为食用菌生产大国,每年产菌渣约1亿多t,这些菌渣营养丰富且用途广泛,但菌渣规范化、资源化利用程度较低。如何科学、合理地将废弃菌渣变废为宝越来越被关注。综述食用菌废弃菌渣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为食用菌菌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孙庆温
    食用菌. 2024, 46(04): 66-66.
    <正>
  • 万松胜, 顿春垚, 李双龙, 陈伟, 单丹丹, 李春霖
    食用菌. 2024, 46(04): 10-13+32.
    采用样线法采样,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鉴定方法,共鉴定出巴东县域内大型真菌57种,隶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7目25科40属,含多种食药用菌,大多经济价值较高;大型真菌属区系成分以世界广布属为主;大型真菌生长基质以地质为主,也有部分生长于腐木和球果。调查结果为保护、开发当地真菌资源及评价提供了依据。
  • 赵文文, 孙博琳, 陈喜君, 魏巍, 郭艳, 王晗
    食用菌. 2024, 46(04): 72-73+75.
    为探索猴头菇不同部位多糖含量的差异,采用热水浸提法分别提取猴头菇的菌刺、下部子实体多糖,并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猴头菇菌刺多糖含量明显高于下部子实体多糖含量。研究为猴头菇多糖研究和食品开发提供参考。
  • 李军, 李世华, 龚世飞, 蔡婧, 詹静, 吴平华, 罗义
    食用菌. 2024, 46(04): 60-63.
    绿色循环种养模式以其资源利用率高、产出效益明显等特质在我国迅速发展。“稻-蛙-菇”是一种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一水三用”“一田四收”,生态及经济效益突出,在汉江流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基于2021—2023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展的“稻-蛙-菇”绿色循环种养实践,总结“稻-蛙-菇”种养模式的栽培技术和风险防控等要点,并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为“稻-蛙-菇”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赵书光, 张翠娥, 张亚楠, 张亚丽, 周宏大, 周忠明
    食用菌. 2024, 46(04): 54-56.
    为进一步提高秀珍菇季节性设施化栽培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围绕菌株引进筛选、培养料配方优化、栽培袋制作、无菌接种、菌丝培养、催蕾、割袋、出菇环境管理、采收、转潮次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实践研究,并总结秀珍菇设施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对规模化生产和科研教学均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 肖群英, 杨贵敏, 崔旭, 聂宗平, 胥献宇
    食用菌. 2024, 46(04): 43-45+56.
    为拓展芦苇秸秆就近资源化利用途径,以芦苇秸秆或玉米秸秆为主要栽培原料,添加8%麸皮、1%石灰及1%石膏,发酵后栽培大球盖菇。结果表明:配方2(90%芦苇秸秆)栽培大球盖菇,其菌丝体浓密、出菇时间长、出菇品质佳,且产量(15.29±2.01 kg/m~2)和生物学效率(76.45%±21.56%)均高于以90%玉米秸秆为主料的配方1(CK),说明资源化利用芦苇秸秆栽培大球盖菇具有可行性。
  • 倪颖, 邓小楠, 孙卉, 汪睿, 吴娟, 完玲中, 叶泗洪, 孙淑军, 闫晓明
    食用菌. 2024, 46(04): 36-39.
    目的:为研发适用于工厂化生产的商业化覆土新材料。方法:以田园土为基础材料,添加不同配比的保水材料(B)、团聚材料(F)以及支撑材料(G),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覆土新材料的理化性质,正交试验考察最佳的覆土组合。结果:单因素试验,商业化覆土新材料的最大持水率随着团聚材料(F)的添加量增加而降低,但随着支撑材料(G)的添加量增加而增大;容重随着团聚材料(F)的添加量增加逐渐变大,随着支撑材料(G)的添加量增加逐渐减小;电导率随保水材料(B)的添加量增加而增大。正交试验筛选出最大持水率、土壤通气度、土壤总孔隙度相对高、容重相对小的新覆土材料,即田园土100 g、团聚材料(F)20 g、支撑材料(G)2.0 g、保水材料(B)0.10 g,应用试验验证双孢蘑菇正常出菇。
  • 林志强, 李诗雨, 叶羿辰, 索志荣, 贺新生, 徐刚
    食用菌. 2024, 46(04): 46-50.
    目的:探索在试验条件下能够培养出大型海绵胶煤炱菌子实体的培养基。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居竹伪角蚜蜜露的可溶性糖成分,再分别选用5种传统培养基、4种含蜜露糖成分的培养基、4种麸皮加蜜露糖成分的培养基培养海绵胶煤炱菌,比较该菌的子实体形态大小、分枝情况、颜色和产量等。结果:(1)蜜露糖主要含有海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2)5种传统培养基培养的海绵胶煤炱菌子实体产量均较低,但麸皮葡萄糖琼脂培养基(BGA)培养的子实体有较多的分枝;(3)含蜜露糖成分的培养基SH4培养的子实体产量为53 mg/cm~2,但分枝级数为5级;(4)采用麸皮加蜜露糖成分的培养基(SHBA)培养的子实体产量虽然低于SH4培养基,但形态更接近野生状态,分枝级数也提升到7级,最长8 mm,各方面极显著优于普通培养基。结论:适宜海绵胶煤炱菌生长的、可以形成大型子实体、形态接近野生状态的培养基为麸皮加蜜露糖成分的培养基(SHBA)。
  • 王秀艳, 段香玉, 王欣悦, 杨建勋, 曹美杰, 吴雨娇, 熊晓欢, 田慧敏
    食用菌. 2024, 46(04): 79-82.
    目的:为研究灵芝菌丝体发酵酸奶的制作工艺,提高灵芝功能性酸奶的品质和风味。方法:以灵芝菌丝体发酵液和纯牛奶为主要原料,经过杀菌、添加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双菌),以甜菊糖苷和蔗糖为复配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灵芝菌丝体发酵液酸奶的发酵时间和制作工艺。结果: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复配糖添加5 g蔗糖,0.025 g甜菊糖苷,灵芝菌丝体发酵液添加量为11 mL,发酵剂使用量0.2 g,发酵时间4 h,发酵温度为43℃。此工艺制成的酸奶食用口感最佳,风味最香醇。通过极差分析可知,复配糖添加量对酸奶产生的影响最大。研究为食药用菌酸奶的开发、制作提供思路和方法。
  • 食用菌. 2024, 46(04): 75-75.
    <正>《食用菌》编辑部有如下余刊:2010年第2、3、4、5、6期共45元,2012年第1、3、4期共25元,2013年第2、4期共18元,2015年第1、2、3、4、5期共45元,2016年、2017年、2020年均60元,2018年第1、2、3、4、5期共45元,2019年第1、2、3期共30元,2021年第1、2、3、4、5期共70元,2022年、2023年均80元。订购方式:1.邮局汇款收款人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1000号,收款人:《食用菌》编辑部,邮编:201403;2.支付宝转账支付宝账号:lulianjing1984@163. com;3.微信订购,微信号18918162319。
  • 谢婷, 詹美蓉, 严胜泽, 罗情情, 吴木兰, 王圣铕, 王爱琴, 陆欢, 王瑞娟
    食用菌. 2024, 46(04): 14-16.
    目的:初步筛选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方法:试验设7个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考察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菌球直径,液体菌种接入栽培料后菌丝生长速度,并确定最优配方的培养终点。结果:适宜供试大球盖菇菌株培养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 g、玉米粉25 g、稻草粉12 g、蛋白胨2 g、酵母膏1 g、VB_1 1 mg,水1 L;该配方培养的大球盖菇菌球生物量为1.74 g/100 mL,菌球密度为114个/(100 mL),直径为1.5 mm,菌丝生长速度为0.44 mm/d;该配方培养液体菌种终点为第8天。
  • 邓艳芹, 汪坤乾, 倪杨帆, 何威, 孙华
    食用菌. 2024, 46(04): 17-20+3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鲜香菇中甲醛含量,研究其变化与分布特点。结果发现:鲜香菇中甲醛的含量比两种常见的食用菌(金针菇和海鲜菇)高(均值达2.33 mg/kg);不同储藏条件(4℃冷藏或室温25℃,7 d)下鲜香菇中甲醛含量的变化有所不同,室温下保存7 d后鲜香菇中甲醛含量(1.35 mg/kg)与冷藏7 d相比(1.89 mg/kg)降低更多;鲜香菇菌盖膜层甲醛含量高于菌肉质层,香菇菌盖膜层越厚,颜色越深,则甲醛含量越高;反之,香菇菌盖膜层较薄,颜色较浅,甲醛含量较低。
  • 食用菌. 2024, 46(04): 59-59.
    <正>上海12316三农服务热线由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办的一条公益性服务热线,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支农惠农和农村集体“三资”政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热线以电话咨询、“农民一点通”视频咨询、网上咨询、短信咨询、书信回复等方式,免费为全国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全年365天,工作日8:00-17:00专家值班,20:00-8:00语音留言,休息日全天语音留言。欢迎广大农民朋友来电、来信、来访咨询。
  • 孙国强, 董金颖, 董建生
    食用菌. 2024, 46(04): 76-78+82.
    目的:研究灵芝菌丝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方法:采用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法、绵羊红细胞诱导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试验足跖增厚法以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半体内法等。以0.25 g/kg、0.50 g/kg、1.50 g/kg三个剂量,观察小鼠光密度差值、左后足跖部厚度差值、吞噬率、吞噬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本品中、高剂量组小鼠左后足跖部24 h与0 h厚度差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与中剂量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指数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灵芝菌丝粉能够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增强免疫的功效,可被开发为功能性产品。
  • 胡海冰, 庞启亮, 李智, 梁秀凤
    食用菌. 2024, 46(04): 74-75.
    基于有机元素分析法检测食用菌中蛋白质含量,采用Euro Vector EA3000分析仪检测猴头菇、平菇、香菇的含氮量,测定3种食用菌蛋白质含量,以传统的凯氏定氮法为对照。结果: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相近,且精确性均很高,元素分析法与凯氏定氮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样品量少、分析速度快、无溶剂污染、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因此应用元素分析法检测此3种食用菌中的蛋白质含量具有可行性。
  • 陈文杰, 任思竹, 张瑞青
    食用菌. 2024, 46(04): 57-59.
    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在华北地区香菇一年两季栽培的技术要点,包括香菇菌棒生产要求和时间、香菇长短菌龄品种的合理衔接、出菇棚条件的控制、不同棚室条件的控制技术以及春栽和秋栽技术要点等。
  • 周玲
    食用菌. 2024, 46(04): 35-35.
    <正>灵芝大枣鱼肚原料:灵芝片50 g,大枣15个,干鱼肚70 g,生姜片8 g,高汤、川盐、鸡精、水豆粉、花生油各适量。制作:干鱼肚洗净,片成片;炒锅内放花生油烧热,下生姜片、灵芝片、鱼肚片炒几下,加高汤、净大枣、川盐,烧至鱼肚全软,放水豆粉、鸡精,收汁浓味,起锅即成。主要功效:养血安神、补气健脾、润肺祛痰。
  • 李凤美, 刘连强, 张志军, 陈晓明, 张扬, 罗莹, 訾惠君, 李淑芳, 王文治
    食用菌. 2024, 46(04): 29-32.
    目的:采用单双杂交法选育优良猴头菇新菌株。方法:以猴头菇刺长、He-6菌株为杂交亲本,将He-6不同单核菌株与刺长双核菌株进行单双杂交,比较杂交菌株菌丝的生长速度、长势,并进行先导核验证试验。结果:He-6菌株经单孢分离获得33个单核菌株,单双杂交后获得30个杂交菌株,最终筛选出4个杂交菌株,其菌丝生长速度、长势优于亲本;同时杂交菌株拮抗试验也证实猴头菇单双杂交中存在“先导核效应”。
  • 吴汉琼
    食用菌. 2024, 46(04): 33-35.
    对引进的平菇K6、V9、X6、U1、W9菌株进行栽培试验,观察其子实体形态、颜色、菌柄着生方式等,比较平菇子实体经济现状、产量,计算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试验平菇菌株中K6菌株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作为福州地区适栽平菇的菌株。
  • 丘献娟, 卢玉文, 王宁, 韦锦福, 陈国龙, 秦延春, 刘斌
    食用菌. 2024, 46(01): 85-88.
    探索利用毛木耳菌渣和工业铸造废粉制作有机肥,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方法,按铸造废粉添加质量比为0%、15%、30%、60%设4个不同供试配方开展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配方1、配方2、配方3不仅能加快发酵料升温,缩短发酵时间,还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产量。配方2发酵料升温最快,温度最高,发酵时间缩短4 d;配方2发酵料制作有机肥种植的小白菜种子发芽率、真叶率最高,分别比对照(CK)提高11.46%、22.8%,说明配方2的腐熟最佳;配方2发酵料制作有机肥种植的小白菜生长指标最优,其根长、株高、单棵质量分别比对照(CK)提高68.97%、37.77%、83.35%,说明配方2能够明显促进农作物生长,肥效最佳。综合考虑发酵料发酵情况、总养分、有机质,小白菜发芽指数、真叶率、根长、株高、单棵质量等各项指标,推荐使用配方2制作有机肥。
  • 熊飞, 王驾驭
    食用菌. 2024, 46(01): 88-88.
    <正>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潘口乡龙王沟村的湖北民心生态农业科技公司食用菌基地大棚内,摆放在一层层菇架上的菌棒长满了一种白色菌类——白参菌,恰似盛开的朵朵洁白小花,吸引眼球。这是该公司从云南新引进的食药兼用型食用菌白参菌又名裂褶菌、白花,是一种在自然界较为常见的菌类,其含有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癌作用,同时还可治疗小儿腹泻、头晕、偏头痛等多种疾病,经常食用有清肝明目、健胃润肠、抑制小儿盗汗、增进人体免疫功能等功效,过去多作为药用。
  • 张俊花, 高海, 王惊宇, 柳杨, 冯波, 孙世海, 刘迎春
    食用菌. 2024, 46(01): 77-79.
    目的:围绕不同秸秆料栽培大球盖菇,开展培养料配方筛选试验,为大球盖菇的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6个大球盖菇培养料配方,比较分析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1)配方3子实体蛋白质含量最高,配方6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2)配方3钾元素含量最高,配方2和配方3磷含量较高;(3)配方2总糖最高,配方4食用菌多糖、还原糖最高;(4)子实体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配方4粗纤维最高;(5)配方1总黄酮含量最高。结论:配方2、配方4可作为适宜培养料配方进行推广应用。
  • 杨诺林, 邵改革, 张瑞颖, 崔嫚, 郑素月
    食用菌. 2024, 46(01): 11-14.
    目的:探讨木质素磺酸钙对12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PDA添加木质素磺酸钙平板培养菌丝。结果:木质素磺酸钙对供试食用菌菌落颜色和菌丝密度无明显影响,对菌丝生长速度有不同的影响,PDA培养基添加木质素磺酸钙对平菇、毛木耳、黑木耳、杏鲍菇、秀珍菇、茶树菇、灰树花、灵芝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与对照(CK)相比,在PDA培养基中添加0.4 g/L木质素磺酸钙对平菇2、黑木耳7菌株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菌丝生长的促进率分别为39.47%、34.79%;对鸡腿菇15、平菇1、香菇3、灰树花16、灰树花17、金针菇21、真姬菇18、真姬菇19菌株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鸡腿菇14、金针菇20菌株菌丝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研究为培养优质食用菌菌种提供参考。
  • 芦叶, 李丽, 刘舒欣, 曲叶丽, 姜雯琪, 王作新, 赵洪新
    食用菌. 2024, 46(01): 71-76+84.
    以蛹虫草为原料,探究其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及优化,并探讨蛹虫草提取液(Cordyceps militaris extract,CME)在护肤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CME在提取温度80℃、水(mL)料(g)比40∶1、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75 min条件下提取率最高,为7.51%,且影响CME提取率的因素顺序为提取温度>水料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当质量浓度为0.06~1.92 g/L时,CME的清除自由基及还原能力随其质量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当质量浓度为1.92 g/L时,CME的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5.04%,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3.30%,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9.98%,铁离子还原能力达2 575.75μmol/L,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而且CME的保湿效果仅略低于甘油。研究为进一步拓展蛹虫草提取物在护肤品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为中药草本护肤品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