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王婷, 张应雪, 陈思思, 田啟会, 汪延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126-129.
    本文从饮食文化着手,将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作为研究样本,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饮食文化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饮食文化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产生明显正向影响,饮食文化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上、中、下游促进强度有所差异,其中,饮食文化对下游的促进强度最大,上游次之,中游最小。研究提出了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建议,为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发展提供参考。
  • 先远航, 黄星, 王佑汉, 廖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130-137.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实行耕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系统分析耕地后备资源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脉络,明晰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耕地后备资源研究聚焦于农业资源保护开发与土地规划利用研究,小范围内学术合作联系紧密,跨区域合作交流较少。“适宜性评价”“土地开发”和“占补平衡”等为主要研究热点。研究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探索、波动发展和平稳成熟3个阶段。土地潜力评价与开发保护研究贯穿发展历程,前沿发展主要集中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土地改造利用技术研究,坚持生态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未来研究应加强边际土地潜力挖掘,深化开发评价、理论体系构建,强化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积极探索通过土地整治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与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 刘庆, 陈靖, 吴世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138-144.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建设用地面积逐渐扩大,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全面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以促进国土空间的集约化发展。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规划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评价国土空间利用质量,从土地产出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量化分析研究区9个地级市在2015—2021年的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和均衡度。结果表明,该地生产空间利用质量上升,生活空间利用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空间利用质量平稳上升,三生空间土地利用质量方面城市H、D与G均衡程度较高。
  • 张治港, 陈前利, 阿布都热合曼·阿布迪克然木, 刘润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7): 132-136.
    乡村旅游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户收入,具有积极意义。为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户增收的影响因素,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本研究通过对X区乡村旅游特色乡镇进行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收集了210份参与到乡村旅游中的农户问卷数据,并建立了Logistics二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户增收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培训、学历、家庭参与乡村旅游的人数、交通便利程度以及乡村旅游特色活动举办次数对农户增收具有一定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加快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竞争优势;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优势,减少旅游同质化竞争等策略。
  • 王文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7): 137-140.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茶园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结合茶叶种植实践,从茶园耕作、开沟施肥、中耕除草、树体修剪、植保灌溉和茶叶采摘等多个生产环节出发,梳理和分析茶园生产机械化现状;总结分析了影响茶园生产机械化的主要因素,包括茶园多分布在丘陵山区,部分大型自动化机械设备无法作业;部分地区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等。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茶园生产机械化发展建议,包括加大对现有茶园的宜机化改造;加快农机引进推广,鼓励当地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智能农机;加强技术服务与培训等。
  • 许苗苗, 韩秀玲, 苗中芹, 刘光亚, 韩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7): 141-144.
    本文结合山东中部LZ地区粮食生产实践,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粮食生产现状、成果和经验,并探析了该地区粮食生产过程中需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继续落实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和培育龙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特色产业及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等稳定粮食生产的实践策略,为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 李瑾萱, 李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6): 132-135.
    以E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了解该镇人居环境治理现状。经过不断治理,E镇人居环境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践中可能存在村民参与积极性、相关政策、基础设施、专业型人才、资金及产业优势等方面的挑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坚持多方合作治理、完善人居环境管护机制、加强基础设备建设、拓宽筹集资金渠道、注重培养专业型人才以及积极打造地方特色产业等策略,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 贾昌州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6): 136-139.
    茶果产业是H县农业重点产业之一,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为更好地发展壮大茶果产业,系统地分析了该县茶果产业的发展现状,梳理了该县茶果产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该地区发展茶果产业具有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茶果产业历史悠久等优势,采取了明确责任主体、出台政策激励产业发展、培育主体和典型示范、技术服务推动产业发展等有效措施,实现了种植规模扩大迅速,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增收效果明显,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发展成效。未来该地区将强化品牌化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壮大技术人才队伍。本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培育经营主体,打响区域公用品牌,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加强专业人才培育,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和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等建议,为相关地区发展茶果产业提供参考。
  • 陈方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6): 140-144.
    为明晰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2010—2023年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主题相关的期刊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而对其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领域发文起步迅速且成果稳定,作者与机构间的合作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热点聚焦于城乡融合、智慧农业与共同富裕等领域。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对当前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不仅要加强该领域内的基础性研究,更要推动研究跨学科交融。
  • 李峥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5): 125-129.
    探讨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以H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群的县域雾霾污染、经济发展演化过程及二者时空关联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城市群内雾霾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高值区、中高值区依次退出,出现由“高值集聚、东西分异”向“中部轴带”转变;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逐步缩小,高水平区域组团相对稳固,空间组织形态在各阶段具有差异性;县域雾霾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联程度稍有提升;双低型区域、高低型区域空间稳定性较强,双高型、低高型集中分布态势增强。同时提出了特色资源利用、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等区域高质量发展对策,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陈蕾, 庄恒扬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5): 130-134.
    以水稻绿色生产为研究主题,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从农户个体、家庭环境、土壤地块和资源技术4个方面,分析了农户对水稻绿色生产的认知情况和影响水稻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务农年限、种植规模、采取侧深施肥、年龄及年农业总收入等对采用节肥型技术影响较大;务农人口、地块分布、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次数、采取侧深施肥、村合作社培训和其他部门培训等对采用节药型技术有较大影响;文化程度、年农业总收入、灌溉方法等对采用节水型技术影响较大;种植规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次数、农技站培训、采取侧深施肥、年农业总收入和无人机喷洒法等对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从鼓励青年人才返乡创业、链接专业组织提供服务、提高绿色生产金融补贴以及集约生产扩大规模效应4个方面着手推进水稻绿色生产。
  • 王仁通, 梁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5): 135-139.
    乡村旅游在推动农村地区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本研究基于游客视角从村级层面对T村游客开展问卷调查,采用IPA方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调研分析发现,旅游交通和景色美度是该村乡村旅游所具有的优势;购物消费是该村游客并不在意的一个因素;公共服务设施、住宿条件和游玩项目属于重点改进方面。当前,该村乡村旅游发展在营销方式、基础设施、旅游产品、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等方面有待改善。基于此,提出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开发多形式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等策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 边策, 徐文彤, 党婧文, 王道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5): 140-144.
    本文以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森林康养的内涵、要素、特征及意义,介绍了森林康养发展现状及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及监测数据分析,总结了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成效,分析了森林康养基地目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突出产品特色、形成产品体系、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以及注重生态保护等方面建议,为森林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周平华, 王叶, 郝焰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4): 132-134.
    本文分析了皖南某森林、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点建设情况,探究了林草湿融合发展及森林、湿地林业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途径,以充分展现示范点内生态产品的价值属性,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 王小影, 袁婷婷, 偶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4): 135-140.
    以皖北地区典型乡村为研究对象,使用空间句法凸空间模型,量化分析该地区居住空间环境的分化过程。结果表明:非经营性院落通达性与开放性提高,商业性与公共性成为经营性院落的主要属性,宅院居住空间私密性降低;大门与过道符号化不断增强,非经营性宅院大门边界感增强,经营性宅院大门隔离作用降低,非经营性宅院过道整合度降低;非经营性宅院家族意识强烈,居住空间开放性增强,经营性宅院居住空间功能及家庭传统秩序发生异化。基于以上结论对皖北地区乡村居住空间环境建设和优化提供借鉴。
  • 何琼, 毛祥敏, 钟意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4): 141-144.
    四川西南地区是晚熟杧果生产区之一。本文对该地区杧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其杧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提出产业发展策略,为杧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刘建明, 张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128-133.
    为探究A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本文从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3个方面构建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7—2021年,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指数处于一般可持续水平,并呈逐年增长趋势;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总体不断上升,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先升后降再上升。根据评价结果,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策略,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 于高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134-138.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机衔接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开展情况,总结了托管服务工作的具体做法,针对托管服务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短板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提升农业托管服务水平提供借鉴。
  • 陈静, 何吉祥, 黄龙, 吴本丽, 陈夏君, 吴仓仓, 汪翔, 武松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139-144.
    为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在稻—小龙虾种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稻虾综合种养,与再生稻种植相结合,开展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研究。设置4种种养模式,分别是种植中稻(MR)、种植再生稻(RR)、中稻—小龙虾综合种养(MRC)和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RRC),分析不同种养模式对稻虾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RR的全年水稻产量均高于MR产量,再生季稻的产量约为头季稻产量的1/4,RRC模式水稻产量最高。(2)MRC和RRC模式养虾田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来实现。(3)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的产值、利润和产投比均最高,分别为102 754 元//hm2、64 704 元//hm2和2.70。综合来看,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与再生稻模式相结合,能提高稻谷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资源高效型、环境友好型的种养方式。
  • 李文婷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33-135.
    农产品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农产品企业应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品牌建设上来。对当前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应用实践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打造农产品品牌形象,破除同质化;二是拓展营销方式,加大线上渠道的投入;三是建立“一品一码”追溯体系,推动实现优质优价;四是健全电商平台物流,推动农产品转型升级;五是合作共建产业联通,建立多方位合作关系。建议农产品企业深入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了解消费者需求和消费心理等因素,不断优化和调整品牌建设方案,通过科学的品牌规划和有效的运营管理,进一步提升品牌效益。
  • 徐明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36-140.
    稻鸭共作是近几年主推的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模式之一,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生产实践,围绕稻鸭共作呈现出的除草控害、除虫防病、施肥改土、中耕浑水、刺激生长、药肥双减和稻米鸭肉品质双提升等优势特点,分析了稻鸭共作技术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围绕品种选择、田块选择、设施建设、科学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稻鸭绿色种养技术,为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和普通农户推广应用稻鸭共作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 骆云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41-144.
    为了解W县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现状,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结合耦合模型与系统学思想,采用CRITIC-TOPSIS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乡镇数据库等数据,以W县为研究区域,从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该地区2021年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以该地区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均值来看,经济系统综合发展处于上升期,社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较好,空间上相似性和差异性兼具;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整体处于勉强协调以上阶段,耦合度水平较高,协调度空间分布较为分散。
  • 杨洁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27-130.
    本文以安徽省LA市为例,选取2012—2021年LA市金融、经济相关的时间序列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对当地农村金融供需求两侧、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统计概括,研究发现LA市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长期的协整性,并存在正向关系,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农村金融制度构建、机构管理、业务操作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 杨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31-133.
    加强对农产品市场营销的重视和完善,对于提升本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意义和影响因素,从产品、价格、渠道和推广4个方面探索农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为农产品营销活动开展提供参考。
  • 陈琳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34-137.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本文从农产品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系统推行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等方面分析F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提出全面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扩大收集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强农业政策扶持和实施农业品牌建设等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刘富仙, 王佑汉, 廖琴, 曾琨, 李谦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8): 138-144.
    村庄是乡村地区最普遍的空间表征和县域乡村振兴规划最基本的组织单元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其示范村建设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地理联系率,对西南某地1 94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地乡村振兴示范村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且在市州内部表现为非均衡集聚,整体呈“东密西疏”,并在该地东部形成了“一带四点”的分布格局。自然环境、人口、社会经济、交通及资源禀赋对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空间分布均有一定影响,经过因子探测分析发现,高程和坡度对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而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及河流水系对乡村振兴示范村空间分布影响较小。
  • 余俊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38-140.
    通过政策引导与扶持、区域协调发展、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措施,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农村产业发展整体呈现良好趋势,其产业结构及布局有较大优化空间。本文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及发展现状,阐述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的原则及重要性,并提出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布局优化的路径,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孟静, 刘锋, 王利民, 仝雪芹, 黎香兰, 唐研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41-144.
    开展农业知识科普是保障农民信息需求,提高农民信息获取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农民信息行为对推进农业科技发展政策落实和农业经济转型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农业知识科普和农民信息行为的内涵研究入手,结合农业知识科普的类型分析,从农民信息需求行为、农民信息获取行为和农民信息利用行为3个方面探究农业知识科普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业知识科普的影响下,农民信息需求从低层次的自然信息向高层次的社会信息转变,信息获取渠道拓宽,对信息的认知度提高,利用信息的积极性增强,知识的传播效率更高。通过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实践,提供及时和高价值的科普服务,进而提升农民信息利用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