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梁统模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7-10.
    节水抗旱稻是一种新型的水稻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节水抗旱和适应性广的特点。本文介绍了节水抗旱稻的发展优势,包括应对高温干旱环境变化,减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以及保障水稻生产安全等;探讨丰产栽培技术,包括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连片地块,选择适应栽培地气候条件的品种进行机械化穴播,播后采取“一封、二杀、三补”的杂草防除方式,水分以自然降水为主,田间持水量较低时可采取微喷灌方式,病虫害以防治根结线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和稻瘟病等为主,可采取“一喷多促”方式在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促进作物生长。目的在于为节水抗旱稻的推广和产量提高提供参考。
  • 白冬, 陈杰, 陈建辉, 徐永贵, 杨一帆, 赵立尚, 宋佳静, 宋全昊, 金艳, 朱统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6.
    为明确不同降水年型与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转运的关系,探索不同茬口的高效生产技术路径,本试验连续2年在河南驻马店农业科学院试验示范基地,研究不同降水年型和不同茬口对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利用、转运特性以及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丰水年较歉水年有利于大豆茬小麦植株氮素的吸收,提高小麦植株氮素的积累,促进花后积累的氮素向籽粒中运转;大豆茬和花生茬较玉米茬均可提高小麦植株含氮率,有利于小麦植株氮素积累,促进叶片和茎秆+茎鞘中的氮素向籽粒转移,提高小麦植株花前氮运转量和氮素转移率,最终增加小麦籽粒的氮效率和籽粒产量;丰水年较歉水年可明显提高不同茬口小麦植株的氮素吸收效率及氮素生产效率。不同降水年型下,大豆茬和花生茬均可促进小麦植株氮素吸收,有利于花后氮素积累向籽粒的运转,从而提高籽粒产量,最终提高小麦植株氮素利用效率,在歉水年条件下以大豆茬效果较好,丰水年条件下以花生茬效果较好。
  • 赵自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06-109.
    农业智能传感器是一种智能感知农业环境参数的设备。在智慧农业发展背景下,现代农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离不开农业智能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农业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与普及可以帮助农民精确地制定种植策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阐述了智慧农业背景下农业智能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剖析了农业智能传感器自身、数据传输通信和数据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为推广应用农业智能传感器提供参考。
  • 牛艳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31-34.
    温室栽培番茄可以通过调节适宜的环境条件,缩短番茄生长周期,有效提高番茄产量和质量,从而实现番茄全年供应。为提高北方地区温室大棚栽培番茄的质量和产量,本研究结合研究区域实际,对温室番茄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包括温室准备及整地,选种,幼苗培育(育苗床准备、药剂浸种、播种和苗期管理),移栽准备(整地施肥、棚室消毒、覆盖地膜、幼苗处理和移栽定植),定植后管理(温度管理、肥水管理、植株生长调节、花果管理和有害生物防治)等,以提高番茄的品质和产量,为温室番茄种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借鉴。
  • 王海, 程云, 余高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2): 58-62.
    为探究天麻品质、重金属含量及风险,本研究以不同天麻种植基地的21个天麻块茎样品为材料,测定了其水分、浸出物、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量、二氧化硫残留量、总灰分含量,以及重金属铅、镉、砷、汞、铜元素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21个天麻样品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天麻样品的水分、浸出物含量、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量、二氧化硫残留量及总灰分含量符合《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的限定值;各基地天麻样品中重金属铅、镉、砷、汞和铜含量均低于规定的限定值;各种植基地天麻中5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均低于0.7,综合指数为0.08~0.52,重金属污染情况均属于安全水平。
  • 田洪平, 卢国彩, 高金鹏, 田洪霞, 李付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2): 98-102.
    为明确山东潍坊地区灯诱昆虫的种群结构和主要农作物害虫发生动态,于2019—2022年连续4年利用高空诱虫灯监测昆虫,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昆虫种群结构和主要农作物害虫发生动态。结果表明,2019—2022年高空诱虫灯共诱集到昆虫261 778头,包括5个目,以鳞翅目昆虫最多,包括9科42种,其中夜蛾科和螟蛾科为优势科,棉铃虫为优势种,亚洲玉米螟和桃蛀螟为丰盛种。优势种和丰盛种发生盛期棉铃虫为6—7月份;亚洲玉米螟为6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桃蛀螟为8月中旬至9月下旬。根据害虫优势种的发生动态,可在不同时间对优势种进行重点精准测报和防控。
  • 朱嘉琳, 张惠敏, 王慧颖, 顾静恩, 张婧依, 冯鑫红, 李权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7): 93-9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22

    近年来,高压静电场(high-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HVEF)技术在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为了解该技术在果蔬保鲜上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压静电场技术在果蔬保鲜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保鲜机制、应用现状、应用效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结合当前果蔬保鲜发展趋势,总结了高压静电场技术的高效保鲜和环保优势,旨在为HVEF技术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 胡仁健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28-33.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比例有机肥配施对大棚黄瓜生产的影响,筛选出黄瓜种植中有机肥配施最佳比例,为设施黄瓜生产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本试验在大棚黄瓜上增施有机肥,减施不同数量的化肥,探究其对黄瓜产量、效益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减施不同比例的配方肥与习惯施肥比较,均能明显提高黄瓜产量,增产6 483.45~11 382.60 kg/hm2,增幅达10.7%~18.8%,黄瓜种植效益和施肥效应明显增加。生产中增施有机肥同时减施16%化肥,可以达到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此外,施用有机肥能明显降低黄瓜硝酸盐含量,增加其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其有机酸含量,从而改善产品品质。
  • 张紫昕, 付宁, 包艺雯, 徐佳俊, 梁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8): 27-31.
    探究蚯蚓粪作为栽培基质以减少草炭使用的可行性,为高效利用蚯蚓粪和生物炭提供参考。本试验以草莓苗为主体材料,与设施立体无土栽培技术相结合,设置了5种不同基质配方,包括草炭∶蛭石∶珍珠岩按体积比2∶1∶1添加(CK);蚯蚓粪∶蛭石∶珍珠岩按体积比2∶1∶1添加(Q1);草炭∶蛭石∶珍珠岩按体积比2∶1∶1添加,在此基础上按体积比添加10%的生物炭(Q2);蚯蚓粪∶蛭石∶珍珠岩按体积比2∶1∶1添加,在此基础上按体积比添加10%的生物炭(Q3);草炭∶蚯蚓粪∶蛭石∶珍珠岩按体积比1∶1∶1∶1添加,在此基础上按体积比添加10%的生物炭(Q4),分别测定各配方基质对草莓植株生长繁殖情况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物炭基质中添加适量的蚯蚓粪不影响草莓缓苗成活,可促进植株株高、茎粗、冠幅、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的生长;蚯蚓粪可提高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而促进植株光合作用,有利于草莓苗繁殖。综合来看,草炭、蚯蚓类、蛭石和珍珠岩等体积配比,添加一定量的生物炭可作为草莓栽培基质推广应用。试验结果为蚯蚓粪替代草炭作为无土栽培复合基质的新原料提供参考。
  • 程林, 王宗亚, 黄双双, 邬洪艳, 李俊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70-73.
    氮素利用率是影响作物实现高产稳产的直接因素之一。在氮肥生产过程中加入氨基酸等天然活性物质生产氮肥改性增值产品,是对普通氮肥进行增值改性,提高氮素利用率主要技术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氨基酸增值氮肥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氨基酸增效剂对作物、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及氨基酸增效剂的增产效用,并对氨基酸增值氮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氨基酸作为一种肥料增效物质,能够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和根系构型,对植物生理产生有益的影响,其增效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控“植物—土壤—肥料”系统促进植物生长。本研究为新型氨基酸增值肥料的创制和应用提供参考。
  • 董连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6): 5-8.
    本文研究2019—2023年国审小麦品种的全生育期、株高、品质以及单产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其在各麦区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麦区小麦的全生育期在2023年较前几年均有所缩短,5年间各麦区的全生育期分布趋势几乎一致,全生育期由短到长排序为东北、西北春麦区、长江上游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黄淮南片麦区、黄淮北片麦区、黄淮冬麦旱播组和北部冬麦区。(2)各麦区小麦株高年份间变化幅度较小,各麦区间差异较为明显。麦区间株高由高到低排序为东北、西北春麦区、长江上游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南片麦区和黄淮北片麦区、黄淮冬麦旱播组,在相同麦区,株高越高,单产越低。(3)国审小麦优质品种的数量逐年增加,数量分别为6、17、27、39和48个,中强筋小麦品种逐年增加,强筋和弱筋小麦品种有减少趋势,5年间审定弱筋小麦12个,中强筋麦89个,强筋麦37个。
  • 张文琦, 纪宏秀, 吴倩, 王猛, 魏德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21-26.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是一类高度氧化的四环三萜类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芸香科(Rutaceae)和楝科(Meliaceae)植物中,包括柠檬苦素、诺米林和黄柏酮等物质。本文对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进行概述,总结其各类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制,为柠檬苦素进一步用于健康保护、食品开发和农业生产等提供参考。
  • 蔡河山, 胥丹, 曾庆桓, 黎晓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133-13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29

    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课程特点及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重视实际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实际案例教学分析与探讨。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实际案例,对其调查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通过调查区域划分、土壤布点原则及数量确定、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指标及检测方法确定以及检测质量与结果查验等方面,制订实际案例土壤环境监测方案,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实践表明,该实际案例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为该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赵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25-27.
    为分析生物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效果,本试验分别设置了不施肥处理、复合肥、复合肥+生物有机肥以及复合肥+灭活生物有机肥4个处理,评估不同处理对小白菜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小白菜的生长更加健壮,产量较不施肥和单施复合肥处理明显增加,产值及利润有所提高。农业生产中,可推广应用生物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为促进农业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高业根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5-8.
    为筛选小麦肥料高效利用品种,发展小麦生产中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本研究选择5个小麦品种,设计施用100%氮磷钾处理(T1)、90%氮磷钾处理(T2)和80%氮磷钾处理(T3)3个不同施肥水平处理,调查各品种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小麦平均生育期为191 d,不同品种各生育期的茎蘖总数差异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处理中的茎蘖总数也有差异;品种科麦1007在全量施肥水平和90%施肥水平下的产量均最高;宁麦17对氮肥的利用率最高,镇麦15对磷肥的利用率最高,凯麦1778对钾肥的利用率最高。综合产量和肥料利用情况,在肥料不减量或减量少的情况下,建议推广种植科麦1007。
  • 程从新, 邹禹, 王接弟, 占新春, 张培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7-11.
    徽香粳977是以镇稻14号为母本,武香粳14号为父本选育的粳稻品种,2022年通过品种审定。本文分析了徽香粳977选育过程、农艺性状特征、生产上的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徽香粳977具有优质食味、高产、大穗、综合性状优和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安徽单季晚粳、双季晚粳稻区种植;其高产栽培技术原则是稳基础、争足穗、攻大穗、提高粒重和结实率,以获取较高的品质和产量。研究结果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岑柱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2): 21-25.
    为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探索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本文总结分析了大豆玉米生育期特点、种植前准备、播期管理、田间管理及采收等方面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其中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需配合适宜的大豆、玉米生育期。大豆、玉米品种应选择共生适应性强、耐密耐阴、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强和产量潜力高的优质品种,根据种植区实际情况采用2~4行玉米结合2~6行大豆的种植模式;加强大豆、玉米共生期田间管理,苗期以促进苗匀、苗壮和苗齐为原则进行肥水管理,大豆开花结荚期和玉米穗期注重追肥,保证籽粒生长所需营养,生长全过程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防治技术进行病虫草害防治;适期采收以减少籽粒产量损失、提高品种性能。研究结果为推广应用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供参考,对实现粮油增产增收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 沈年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4): 114-119.
    为提高园林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水平,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学类专业集群,本文对江苏苏州及周边地区的29家园林单位进行了园林技术专业群人才需求调研,分别从调查对象的概况、招聘情况、学生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情况与校企合作意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课程设置、实训实习、技能考工和优化兼职教师队伍等方面建议。
  • 王保明, 尹迎峰, 颜廷骥, 王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28-32.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12个引进的扦插月季品种在湘西北地区的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开花习性和病虫害侵染等情况。结果表明,品种H、E、F和J的分枝较多、茎秆粗壮,其根系发育较好;开花习性以品种B、J和D较好;病虫害防治方面,品种G、B和J的抗病虫能力较强。综合来看,品种J、B和H的植株生长和开花习性较好,适应性较强,可在该地区推广种植,并根据其开花特性进行合理配置,为园林或绿地栽培月季新品种提供参考。
  • 徐明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36-140.
    稻鸭共作是近几年主推的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模式之一,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生产实践,围绕稻鸭共作呈现出的除草控害、除虫防病、施肥改土、中耕浑水、刺激生长、药肥双减和稻米鸭肉品质双提升等优势特点,分析了稻鸭共作技术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围绕品种选择、田块选择、设施建设、科学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稻鸭绿色种养技术,为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和普通农户推广应用稻鸭共作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 吴道贵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7): 50-5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13

    本文对食用菌方舱栽培的主要设施设备、方舱栽培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该技术是利用先进设备和设施满足食用菌栽培需要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生长条件,实现食用菌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该模式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具有建设投产快,生产效率高、生产收益好和产业发展迅速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投入成本较大、能耗较高等挑战。研究结果为该模式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张慧, 林戎斌, 林陈强, 贾宪波, 苏光秋, 陈济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83-87.
    为通过相关功能微生物的应用,提高鸡粪堆肥效率及产品质量,本研究以鸡粪和菌渣进行好氧堆肥35 d,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鸡粪堆肥过程中细菌的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细菌门分类水平上,鸡粪堆肥过程中主要有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盐厌氧菌门,其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鸡粪堆肥各时期均占主导地位,腐熟期相对丰度最高,拟杆菌门在腐熟期相对丰度最低,盐厌氧菌门在降温期相对丰度最高;在细菌纲分类水平上,鸡粪堆肥过程中主要有梭菌纲、芽孢杆菌纲和拟杆菌纲;α多样性相关分析表明,高温期堆肥中细菌菌群丰富度最高,群落多样性最大。综上,在鸡粪堆肥期间,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 晏文秀, 邝家顺, 孙文华, 李建丽, 王思来, 李有荣, 曾家龙, 刘琴, 方晓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2-15.
    为筛选适宜云南新平地区的具有较强旱种适应性的杂交稻品种,本研究选择滇禾优34、滇禾优55和滇禾优56等14个杂交稻品种进行同田展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滇禾优56、云粳39、滇禾优615、滇禾优55、滇禾优34和滇杂31能够正常成熟,其他8个杂交稻品种未抽穗;正常成熟的6个品种中,滇禾优56、云粳39和滇禾优615的生育期适中,抗性较好,产量构成协调,产量较高,旱种适应性较好,可作为旱种杂交稻品种在研究区推广种植。
  • 符裕红, 任翠娟, 文君, 蒙丽杨, 叶春阳, 张雪梅, 赵磊, 彭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13-117.
    为满足教育改革需求,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师范专业认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从主体责任完善、保障体系健全、保障指标完善以及信息反馈落实等角度出发,分析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现状。并以OBE为主导,引入PDCA模式,围绕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4个关键环节,进行教学质量保障闭环设计,构建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目的在于从该专业层面压实主体责任,优化设计指标,完善保障体系,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生物科学人才培养质量。
  • 刘家伸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7): 10-13.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03

    本文总结分析了小麦绿色栽培和智能精准管理技术在促进小麦生产中的应用,为实现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提供参考。该技术是利用传感器、遥感和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实现对小麦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通过栽植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仓储一体化等多种手段,提高小麦生产效益及产品质量,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合理规划栽培方案,精准调控作物生长全过程和环境。目的在于推广绿色栽培和智能精准管理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 赵红蕾, 张传辉, 孟如愿, 马佳欣, 文仁霜, 于翠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49-55.
    为了探究东北林蛙在人工诱导苏醒过程中适应温度变化的生理机制,包括不同温度、不同器官或组织的冷冻保护剂含量变化及其抗氧化应激相关生理指标在苏醒适应阶段的差异,采用梯度升温方法对冬眠东北林蛙进行人工诱导苏醒,至东北林蛙摄食标记苏醒过程结束。苏醒培养期间取样,未取样林蛙持续培养,取样结束后剩余林蛙常温养殖;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其肝脏、肌肉内的葡萄糖含量、尿素氮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东北林蛙肝脏内上述物质含量与肌肉内各物质的消耗趋势基本一致,但肝脏内各物质含量及其变化幅度远大于肌肉内。冬眠东北林蛙人工诱导苏醒初期葡萄糖、尿素氮含量即冷冻保护剂含量明显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强(P<0.05),而苏醒后期,各项含量趋于稳定,无明显变化。这说明肝脏是东北林蛙冬眠过程中对抗低温冷冻环境的主要器官,且冬眠状态的东北林蛙体内会积累冷冻保护剂,随着苏醒过程的进行,温度逐渐上升,机体活动逐渐恢复,葡萄糖被大量消耗,以对抗因缺少能量来源而带来的应激损伤,抗氧化应激能力也随之增强以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东北林蛙在0 ℃以下得以生存。
  • 姜德元, 卢德清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5): 71-74.
    掌握稻虾共生种养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稻虾种养优势,是实现稻虾共生种养绿色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总结了稻虾种养生产过程中水稻田块选择与改造、水稻田间管理、虾苗放养、饲养中水位和水质调控以及小龙虾病害防控等关键技术措施,为绿色高效开展稻虾共生种养提供参考。
  • 谢长宝, 刘江林, 周贤达, 林茂, 王浩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9-13.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03

    为促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集成了西瓜—水稻—绿肥水旱轮作栽培模式。本文总结分析了该模式栽培技术要点及效益。利用小拱棚栽培技术,选用早中熟优质西瓜品种,4月上旬定植,6月采收,罢园时将健康瓜蔓留田作为水稻有机肥;水稻选用高产优质中稻品种,软盘育秧,6月底机插,10月底收割;收割前15~20 d撒紫云英种子作绿肥,绿肥生长期间注意排水防涝,第二年3月翻耕还田。该模式在稳定水稻生产的同时提高了农田周年效益,促进了西瓜和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减轻了田间病虫害的发生,达到减肥减药的效果,有利于西瓜和水稻的稳产高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提升。

  • 褚威江, 赵丹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8): 38-43.
    氧化应激会造成脂质过氧化,诱导细胞凋亡且损伤细胞遗传物质,进而影响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本文对喂饲茶多酚的小鼠进行氧化应激诱导,通过监测诱导后小鼠的体重和进食量,检测其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研究茶多酚对小鼠氧化应激的缓解效用。结果显示,氧化应激诱导前,各组小鼠的体重及进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氧化应激诱导后,应激组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及总抗氧化水平显著下降,而茶多酚可以有效提高血清的抗氧化水平。同时,应激组小鼠肝脏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而茶多酚处理可提高小鼠肝脏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这表明茶多酚可以有效提高血清抗氧化水平,并保护小鼠肝脏,降低敌草快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目的在于为进一步研究茶多酚缓解畜牧养殖中氧化应激提供参考。
  • 徐宁, 张方园, 曹娜, 韩瑞超, 孙晓慧, 李建彬, 李国良, 王闯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115-11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25

    本文对绿色低碳发展视域下现代农业人才培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包括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乡村经济持续化发展。从新农科理念的引领力、产业技术核心支撑力2个方面入手,对农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进行探究。并分析了高职院校高质量农业人才的科学培育路径,包括采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多样化教育形式,聚焦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开发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和随身教学等多元化培养方式,构建绿色农业人才培养体系。目的在于促进涉农专业科技人才培养创新,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系统化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助力乡村振兴。

  • 许梦婷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7): 36-40.
    为探究油菜生产中商品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油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处理、全化肥施肥处理以及5个不同比例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分析了不同比例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油菜出苗成株、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化肥施肥相比,不同比例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有利于促进油菜生长,成株数提升7.41%~37.04%,生育期缩短7~17 d,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增产14.38%~27.94%;不同比例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的土壤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相对于全化肥施肥有所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较好。综合来看,60%商品有机肥+40%化肥配施有利于油菜生长,改善土壤肥力,为油菜生产的化肥减量增效提供参考。
  • 张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16-19.
    为实现玉米和大豆的增产增效,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从品种选择与处理、播种管理、田间管理和采收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种栽培技术。品种选择方面,大豆宜选择熟期适宜、优质、耐阴性强且密植性好的稳产型品种;玉米应选用耐密、抗逆且宜机收的品种。播种管理方面,一般采用6行大豆与4行玉米相间种植为一个栽培单元的种植模式,可在6月中下旬采用机械化种植。田间管理方面,要求及时间苗、定苗和中耕除草;栽培过程中,注意粗缩病、茎基腐病、玉米螟和黏虫等玉米病虫害以及豆蚜、豆天蛾和烟粉虱等大豆虫害的防治;进入成熟期后须及时收获、晾晒和贮藏。大豆玉米带状复种栽培技术有利于促进作物间和谐共生,提高作物产量,可作为农业种植新模式进行推广。
  • 蒋姗姗, 徐玉秀, 张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03-107.
    为探究强对流天气发生机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本文利用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实况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MICAPS4平台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对2023年7月7日辽宁锦州地区的一次强对流过程的环流形势、对流不稳定条件、卫星和雷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发生在东北冷涡天气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高空东北冷涡加强,地面华北低压向东北移动,槽后冷空气补充,冷暖空气交绥,且垂直风切变较强,低层高湿高能环境为此次强对流提供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促使出现了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天气。同时,充分利用气象部门发布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产品、预报预测产品,以应对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做好低洼地带农田防护与排涝工作,做好病虫害防治措施。
  • 韩淑君, 王艳, 王立, 王也, 李素媛, 赵素洁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97-10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023
    为探究茶叶鲜叶氟含量情况,本研究采集了不同叶位、生长阶段、季节和地区的茶叶鲜叶,经杀青烘干处理,采用沸水浴浸泡提取氟化物,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通过数据比对和分析,探究了茶叶鲜叶氟含量、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同叶位鲜叶的氟含量呈线性变化规律:新芽尖<第1叶<第2叶<第3叶<第4叶;不同叶龄鲜叶氟含量整体呈线性变化规律:1芽1叶<1芽2叶<1芽3叶<1芽4叶<1芽5叶。茶叶鲜叶嫩叶氟含量低于老叶氟含量;随着叶龄的增长,茶叶鲜叶氟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该研究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盛明俊, 詹凯, 马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82-87.
    L-苹果酸是一种天然有机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其作为良好的食品酸味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本文介绍了L-苹果酸的生产方法和生理功能,探究了酶转化或细胞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的研究进展,综述了L-苹果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对L-苹果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和生产方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L-苹果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屈洋, 马雯, 刘晓婷, 薛玉莹, 王可珍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20-24.
    为了解种植密度和喷施乙烯利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提高大豆高密度种植下的产量。本试验以宝豆10号为材料,设置了4个栽培密度:22.5万株/hm2(D1)、24.0万株/hm2(D2)、25.5万株/hm2(D3)和27.0万株/hm2(D4),于大豆4~5片复叶期设置喷施清水(E0)和稀释500倍乙烯利(E1)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和乙烯利对大豆光合特性、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种植密度下(D3、D4),E1处理的大豆叶片SPAD值和Pn优于E0处理;E1处理的株高、节间长较E0处理有所降低;E1处理的产量水平较E0处理分别提高6.51%和30.19%。大豆品质性状方面,喷施乙烯利对籽粒的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种植密度对大豆籽粒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来看,宝豆10号种植密度为27.0万株/hm2时喷施乙烯利可改善叶片的光合性能和茎秆性状,其产量最高。
  • 张亚平, 蒋向前, 胡普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91-96.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从植物适应性、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种植养护难度4个方面,构建水生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确定包含植物成活情况、观赏特性多样性和水体净化能力在内的15项评价因子,并采用该体系对研究区荷花等常见水生植物进行景观综合评价,筛选出优等级(Ⅰ级)景观评价植物6种、良等级(Ⅱ级)景观评价植物29种、一般等级(Ⅲ级)景观评价植物2种。结果表明,荷花、黄菖蒲、睡莲、芦竹、雨久花和梭鱼草等物种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较高的观赏和生态价值,种植和养护难度较低,具有推广价值;德国鸢尾和喜旱莲子草等物种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限制了其在水生植物景观中的运用。同时,沉水植物因具有优良的水生态功能,在水生植物景观配置中须加以重视,外来入侵植物黄菖蒲、伊乐藻、粉绿狐尾藻、凤眼莲和喜旱莲子草等在实际应用中也应充分考虑其生态安全性等因素。
  • 边宇浩, 刘禹君, 刘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2): 137-140.
    OBE理念与混合式教学均注重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为实现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培养目标,本文结合OBE理念与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该课程教学现状出发,对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虚拟仿真技术以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探讨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并对其改革效果进行分析,以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
  • 陈永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7): 18-2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05

    本文结合安徽阜阳太和县夏玉米生产实践,总结分析其高产栽培技术。种植前精细整地,采用精耕细作方法改善土壤结构;选择高产、优质且抗性强的品种,并进行分拣、药剂拌种处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以发挥其产量潜力。种植过程中,确保水分适量供应,适时进行杂草防除、平衡施肥,以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水的需求;同时采用多种方式,综合防控穗腐病、锈病和玉米螟等病虫害。成熟后,适当延后收获,以达到增产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夏玉米生长,从而提升其产量和质量。

  • 庞泽, 田国奎, 王海艳, 李凤云, 潘阳, 李明雪, 王立春, 魏晓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82-8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18

    本文总结分析了马铃薯渣的营养价值、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阐述了其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其开发前景及有待提升的方面,为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马铃薯渣含有丰富的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通过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其可以转化为高价值产品,如饲料、生物燃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等。这不仅减少了资源浪费,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有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然而,马铃薯渣的高效利用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技术限制、市场约束和安全性等,通过采用创新技术和策略,可以将马铃薯残渣从废物转化为宝贵的资源,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