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李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5): 1-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5.001

    为筛选适应安徽省灵璧县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以康农玉8009、中玉303和思优谷5号等34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记录其生育期和抗病性,测定株高等农艺性状,产量及百粒重等产量性状,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品种生育期在99~105 d;抗性方面,各品种茎腐病和小斑病病级均为1级,部分品种感锈病和纹枯病;农艺性状方面,株高在206.4~267.3 cm,穗位在67.2~103.4 cm,穗粗4.3~5.0 cm,穗行数12.4~17.6行,行粒数29.0~36.1粒,出籽率88.0%~91.5%;产量及产量性状方面,有效穗数6.75万穗/hm2,百粒重在25.43~36.42 g,穗粒数在378.96~603.94粒,产量在7 240.50~10 062.75 kg/hm2。综合生育期、抗病性、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性状,其中陇顶728、濮单12、嘉禧100、伟科985和登海1875共5个品种综合表现较佳,适合在研究区及相关地区推广种植。

  • 周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14-1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04

    为筛选适宜皖西北地区栽培的夏玉米新品种,本研究以东单6531、丰大611、华安玉2号、东单1971、华安玉5号和东单905等106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试验,其中东单6531和丰大611等33个品种以60 000株/hm2栽植,华安玉2号和东单1971等56个品种以75 000株/hm2栽植,华安玉5号和东单905等17个品种以90 000株/hm2栽植,对各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以及试验区的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0 000株/hm2密度组优秀品种7个(丰大611、丰德存玉13、荃科玉900、京农科767、瑞华玉3号、瑞华玉288和谷神玉6号);75 000株/hm2密度组优秀品种15个(丰大602、侬玉662、荃科789、富玉188、烟玉604、硕秋702、ZY806、康农玉889、明天695、明天636V2、先玉1773、登海1717、航研9013、K1998和迪卡653);90 000株/hm2密度组优秀品种5个(硕玉551、TH3366、中垦玉561、京农玉658和鲁研106)。以上品种可在研究区进行进一步的示范种植。

  • 罗星星, 王飞名, 刘毅, 张分云, 毕俊国, 刘国兰, 余新桥, 张安宁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4.
    旱优3015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以节水抗旱稻优质三系不育系沪旱7A为母本,早熟矮秆强优势恢复系旱恢3015为父本配组而成的早熟高产籼型节水抗旱稻三系杂交组合,具有节水抗旱、早熟高产、株高矮、综合性状优和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组合特征特性及制种栽培技术要点,为节水抗旱水稻旱优3015的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 闵季春, 杨文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18): 14-1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8.003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二氢卟吩铁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水稻品种宁香粳9号为材料,设置0.02%二氢卟吩铁拌种处理(A1,22.5 g/hm2;A2,45.0 g/hm2;A3,67.5 g/hm2;A4,90.0 g/hm2;CK,清水对照);拔节期叶面喷施处理(B1,22.5 g/hm2;B2,45.0 g/hm2;B3,67.5 g/hm2;B4,90.0 g/hm2;CK,清水对照);破口期叶面喷施处理(C1,22.5 g/hm2;C2,45.0 g/hm2;C3,67.5 g/hm2;C4,90.0 g/hm2;CK,清水对照),测定各处理下水稻植株性状、产量及安全性。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可增加水稻穗长和株高,拌种处理能有效增粗基部节间、增强抗倒性;两种方式在用量45.0~90.0 g/hm2时均未发生倒伏。二氢卟吩铁拌种或叶面喷施均可提高水稻百粒重、结实率和产量,产量增幅在2.14%~11.95%,其中C4处理产量最高(11 303.55 kg/hm2)。各处理对水稻生长安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推荐在水稻破口期喷施0.02%二氢卟吩铁67.5 g/hm2,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 赵自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06-109.
    农业智能传感器是一种智能感知农业环境参数的设备。在智慧农业发展背景下,现代农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离不开农业智能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农业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与普及可以帮助农民精确地制定种植策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阐述了智慧农业背景下农业智能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剖析了农业智能传感器自身、数据传输通信和数据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为推广应用农业智能传感器提供参考。
  • 毕玉昌, 陈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11): 5-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1.002

    为筛选适宜在皖西稻区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本试验在安徽六安金安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对荃两优6019、楚丰优荆香丝苗等24个水稻品种开展品种展示示范试验,综合评价其生育期、抗性表现、产量及田间生长表现。结果表明,各品种生育期在121~133 d;各品种均未发生叶瘟、穗颈瘟、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部分品种发生倒伏;产量超过9 000 kg/hm2的有荃两优6019、箴两优鄂香丝苗、缘两优1612等10个;对其田间生长优缺点进行综合评价,荃两优6019、楚丰优荆香丝苗、冠两优3号等19个品种表现为优。综合来看,荃两优6019、冠两优3号、两优1573、欣两优2081、缘两优816、两优5043、欣两优一号、钻两优0688、箴两优鄂香丝苗、缘两优1612、喜两优裕禾丝苗、徽两优985共12个水稻品种的抗逆性较强,产量较高,宜在相关地区推广种植。

  • 薛书奇, 许颖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54-6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12

    为探究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的响应,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量化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强度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1985—2019年该地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其土地利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1985—2019年研究区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呈增加趋势,裸地、草地和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耕地整体动态度数值较小,年际变化小,水体的动态度数值较大,年际变化大;土地利用强度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特征。(2)研究区东南部海岸黄河入海口区域草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弱趋势;西北部海岸受水体面积增加的影响,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内陆由于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较低。(3)1985—2019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强度间的耦合协调性总体呈上升趋势,新增高协调发展区域位于研究区内陆与海岸的过渡区域,适度发展不平衡区主要分布于沿海。研究为研究区的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环境监测提供了参考。

  • 孙健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7): 23-26.
    瓜蒌是药食两用的植物品种,不仅可以用于加工、生产食用瓜蒌籽,还可作为中药材的原料,其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均较高。为发展瓜蒌特色产业,探究瓜蒌高产种植栽培技术要点,本文总结分析了瓜蒌高产栽培技术,以增加从业者收入,推动农业增产增效,为瓜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王晨龙, 程婉馨, 周莹莹, 姑丽皮热·艾尼瓦尔, 刘贞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21): 50-5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21.011

    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0—2024年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收录的3 634篇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550篇番茄非生物胁迫相关文献进行发文量、发文机构、关键词和突现词分析,探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结果表明,2004年开始,番茄非生物胁迫研究呈阶梯式增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发文量较多的机构,WOS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发文量分别为99和51篇。关键词主题分析表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盐胁迫、温度胁迫等非生物胁迫下的应答机制及基因表达等方面。CNKI数据库和WOS数据库的关键词分别形成12、13个聚类,均包括番茄在非生物胁迫下的生长表现和产量损失、番茄在非生物胁迫下的分子机制和番茄应对非生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策略3个大类。时间线映射显示,CNKI数据库相关研究在2015年后形成以褪黑素和亚精胺为核心的紧密聚类;WOS数据库相关研究在2020年后以全基因组鉴定和盐碱抗性为核心,侧重分子层面上抗逆基因的挖掘。突现词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热点正从耐盐性转向低温胁迫;而关键词“多样性”表明,未来将聚焦于多胁迫交叉抗性与抗逆种质资源的发掘。本文为深入开展番茄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

  • 齐锦凡, 张军, 闫聪逊, 王思慧, 任佳欣, 何文泽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9): 24-3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9.006

    为探究锌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以商麦5226和小偃15为试验材料,设定6个锌浓度梯度(ZnSO4 0、50、100、200、400、800 mg/L),以0 mg/L为对照(CK),测定各组萌发指标、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萌发指标方面,随着锌浓度的升高,2个品种小麦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锌浓度在100 mg/L时,2个品种小麦的发芽率、发芽势均较高。生长指标方面,随着锌浓度的上升,2个品种小麦的芽长、芽鲜重、芽干重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根长、根鲜重、根干重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生理指标方面,随着锌浓度的升高,2个品种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综合来看,锌浓度在50~100 mg/L时有利于商麦5226和小偃15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锌浓度超过100 mg /L时对小麦种子萌发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 傅献忠, 张炜, 刘厚诚, 王行, 王军, 樊苗苗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13): 22-2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3.006

    为验证微生物菌剂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在苗期(A,不拌入微生物菌剂;B,基质中拌入“苗健壮”微生物菌剂1 500 g/hm2;C,基质中拌入“苗健壮”微生物菌剂3 000 g/hm2)和移栽期(D,移栽时不淋施微生物菌剂;E,移栽时淋施“菌小白”微生物菌剂7 500 g/hm2;F,移栽时淋施“菌小白”微生物菌剂15 000 g/hm2)开展了不同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烟株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育苗基质中拌入微生物菌剂(1 500~3 000 g/hm2)后烟苗的束缚水与自由水比提高了6.10%~6.46%。移栽时淋施微生物菌剂(7 500~15 000 g/hm2)能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其须根干重增加50.53%~53.87%,根系活力提高15.91%~16.78%,叶片氮含量提高12.58%~14.57%;同时,微生物菌剂处理提高了烟株的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活性,大田生育期延长5 d。综合来看,合理施用微生物菌剂能促进烟株早生快发,提高肥料吸收利用率,培育发达强壮的根系,增强烟株的抗逆性;以育苗基质拌入“苗健壮”微生物菌剂1 500 g/hm2,移栽时淋施“菌小白”微生物菌剂7 500 g/hm2为宜。

  • 刘赐德, 罗裕, 田燕凤, 卢迪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11): 109-11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1.024

    为探究卷烟机梗签含丝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烟支质量的影响,研究在二次风选中设置不同风分风量的梯度试验,测定卷烟机梗签剔除流量、梗签含丝率,烟支含梗签率及烟支的质量指标,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并进行梗签含丝率与烟支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梗签含丝率y与梗签剔除流量x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含丝=-2.888+0.101x流量,烟支含梗签率y与梗签含丝率x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含梗=24.8082.446x含丝,烟支含梗签率y与梗签剔除流量x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含梗=34.2220.286x流量,方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签含丝率与单支克重标偏、吸阻标偏和硬度均值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54 4、-0.851 0和-0.523 2,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结果表明,梗签剔除流量对梗签含丝率产生正向影响,对烟支含梗签率产生负向影响,梗签含丝率会对含梗签烟支率产生负向影响;且梗签含丝率与烟支克重标偏、吸阻标偏和硬度均值呈负相关关系。

  • 洪国胜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3): 80-8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3.018

    对研究区1980s农业土壤普查数据和2010s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20 000多个土壤样本pH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土壤的pH变化趋势、土壤酸化的原因、主要阻控技术以及适宜的土壤改良措施。结果表明,1980s—2010s研究区土壤pH平均值呈下降趋势,中性土壤比例下降13.1%,酸性土壤比例增加14.4%,土壤pH下降1个单位的土壤面积占比24.48%。分析认为土壤酸化由成土母质和化肥施用、土地利用方式、酸雨以及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施用量减少等多种因素造成;基于土壤酸化原因,探讨了现行的土壤酸化阻控技术,包括碱性物质中和技术、有机肥料替代化肥技术、农业工程措施降渍治渍技术及绿肥+生物菌肥改良技术;提出了适宜研究区实际情况的土壤改良措施,包括增加石灰、有机物灰渣等碱性物质和增加有机肥料等。

  • 蔡婷婷, 张锡庆, 吴梓瑜, 罗发妹, 鲁绍凤, 何太洁, 刘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95-9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21

    基于铁皮石斛种植实践,从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和防治措施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其人工栽植过程中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研究区常见病害分为侵染性病害(炭疽病、软腐病、根腐病和叶斑病等)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能够传染蔓延,主要由真菌、病毒和细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不在植株间传染蔓延,主要是栽培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常见为害较大的害虫有蛞蝓、蜗牛、红蜘蛛、蚜虫和蚧壳虫等。根据不同病虫的特点,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为进一步提升人工种植云南铁皮石斛的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 孙文娟, 周连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1): 71-7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1.015

    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可能会造成土壤质量退化,引起土壤微生物等生态特征的变化。本文从重金属种类与浓度对土壤中微生物呼吸速率、生物量、生物量碳、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功能基因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研究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提供参考。

  • 杨健, 罗单, 张建芳, 欧欢, 蒋丽煌, 罗新宁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12): 23-2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2.006

    为探究绿肥对麦田生产条件的改善作用,于2018—2020年,在南疆地区选择高肥力和低肥力麦田,设置麦后复播玉米(CK)、夏季休耕(BK)、麦后栽植翻压油菜(YC)、麦后栽植翻压油葵(YK)4种种植模式,分析绿肥对不同肥力麦田土壤酶活性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绿肥有利于提高土壤部分酶活性,夏季休耕对于改善土壤耕作环境作用不明显;对于高肥力麦田,YC处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较CK提高了69.6%、52.6%,YK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较CK提高了72.7%、82.9%;对于低肥力麦田,YC处理的碱性土壤磷酸酶活性较CK提高了148.4%,YK处理的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较CK提高了97.2%、124.3%、84.7%。产量及产量构成方面,高肥力麦田中,各处理小麦产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肥力麦田中,BK、YC、YK的产量较CK分别提高了4.5%、24.1%、28.6%,YC、YK处理的穗粒数、千粒重明显高于CK(P<0.05)。综合来看,麦后栽植翻压绿肥有利于改善低肥力麦田的土壤耕地质量,提高小麦产量。

  • 余轩, 李坤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9): 18-2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9.004

    为筛选适宜赣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和熟期适宜的大豆品种,本试验以中豆5101、华豆42和皖豆60等1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对各品种在试验田当年生产条件下的生育期、田间性状特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华豆42、兴豆106、中黄338和中豆5101,其生育期在93~96 d,农艺性状优良、抗倒伏能力较好,产量在3.452~3.738 t/hm2,较中豆41(CK)增产0.97%~9.33%,其中华豆42、兴豆106较CK分别增产9.33%、6.41%,增产潜力较大,可在研究区推广种植。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大豆高产和优质生产提供参考。

  • 贾慧果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11): 100-10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1.022

    基于故宫古树支撑和加固保护工作实践,本文分析了古树名木支撑和加固的原因,并结合实例总结了古树支撑、拉纤及铁箍加固的类型、技术要点。古树树体空腐及劈裂、倾斜及偏冠、树体荷载量增加、根系分布浅等是进行支撑和加固的原因。明清宫廷古树保护的技术措施包括双根“π”型杉篙支撑、多根“T”型杉篙支撑。古树支撑加固包括硬支撑、拉纤加固和铁箍加固3种,其中硬支撑可分为单柱“T”型、双柱“π”型及多柱棚架式支撑;适时选择弹性撑头以促进古树的自适应生长;拉纤加固形式可根据冠内需保护枝杈的形态特征选择单引式、三角式、辐射式及围箱式,并依据枝杈的粗度选择钢丝绳、钢筋或钢管等材料;树干劈裂可采用铁箍加固。本文为文化遗产地的古树保护提供参考。

  • 倪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8): 33-3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8.009

    为筛选适合在安徽无为市推广的抗性好、产量高的优质油菜品种,以沣油737为对照,选择中油杂39、宁杂158和徽豪油12等12个油菜品种开展展示示范试验,对其生育进程、抗逆性、经济性状和产量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生育进程存在差异,全生育期在225~231 d;抗性方面,各参试品种在研究区当年气候条件下冻害发生较重,菌核病发生相对较轻;经济性状及产量方面,各品种株高在125.1~168.8 cm,单株角果数在180.3~322.3个,产量在1 986.45~3 552.00 kg/hm2;种植效益方面,各品种经济效益在11 918.7~21 312.0元/hm2,以徽豪油12纯效益最高。综合来看,中油杂39、宁杂158、徽豪油12、徽德油88和核优5号的生育期适中、综合抗性表现较好,经济性状和产量性状相对协调。

  • 唐研, 房毅, 孙传仁, 许林, 车根, 姚国蓬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137-14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30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胡阳西红柿产业进行调研分析,探讨了村级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亟待提升的环节。针对村级特色产业规模、村民农技知识、农产品品牌效益和农产品电商经营等方面,提出“一村一品”+合作社,品牌+技术创新,投资+产业多元化,乡村人才+能人+培养,村级文化符号+精神文化产业等村级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为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村级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刘晓航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78-8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17

    由镰刀菌属等多种真菌侵染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典型的真菌性土传病害。近年来,该病害的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对小麦生产及粮食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该病害的发生特点、发生规律,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提出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小麦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 汪洋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17): 39-4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7.011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非人畜共患病。本研究以疑似患有犬瘟热的犬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检查、血液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指标测定、抗原检测的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桑菊银翘散汤剂+多西环素粉剂等)和辨证施治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患病犬精神状态差,频繁打喷嚏,流脓鼻涕和出血;其白蛋白、触珠蛋白、α-1-抗胰蛋白酶和球蛋白的浓度高于参考值,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升高;抗原检测为阳性。综合表明,该犬患有犬瘟热。通过药物治疗后,该犬病情良好,食欲与精神状态以及血液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指标均恢复正常。本文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梁统模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7-10.
    节水抗旱稻是一种新型的水稻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节水抗旱和适应性广的特点。本文介绍了节水抗旱稻的发展优势,包括应对高温干旱环境变化,减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以及保障水稻生产安全等;探讨丰产栽培技术,包括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连片地块,选择适应栽培地气候条件的品种进行机械化穴播,播后采取“一封、二杀、三补”的杂草防除方式,水分以自然降水为主,田间持水量较低时可采取微喷灌方式,病虫害以防治根结线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和稻瘟病等为主,可采取“一喷多促”方式在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促进作物生长。目的在于为节水抗旱稻的推广和产量提高提供参考。
  • 雷春松, 张素娥, 邹文华, 钟利军, 叶正钱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1-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01
    为探索水稻生产适用的高效、可推广的叶面阻控剂,本研究选用4种叶面阻控剂(黄腐酸钾、硅肥、锌肥和硒肥),探究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及对镉在水稻各器官中的富集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分别喷施4种叶面阻控剂后,水稻株高、分蘖数和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叶面阻控剂处理的水稻产量较空白处理增产0.34%~4.83%。叶面阻控剂施用后,水稻根部、茎部、叶部和籽粒中的镉含量均有所下降,所有处理籽粒中镉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综合水稻产量与降镉效果,建议在轻度镉污染稻田采取叶面喷施硅肥技术措施阻控水稻镉吸收和转运,以实现水稻安全生产。
  • 包山敏, 隋启君, 杨万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3): 140-14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3.029

    探讨智慧农业技术在农业种植、生产管理等农业生产环节的应用实践。对云南高原特色智慧农业发展成效进行分析,包括农业产业链逐渐延长,规模化经营成效明显,以及自主创新成果突出。探究智慧农业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和专业人才储备方面存在的需进一步提升的环节。以烟草、花卉、咖啡、茶叶和种业等为研究对象,对高原特色智慧农业重点产业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包括应用物联网技术发展烟草产业,应用产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花卉产业,建设可追溯体系发展茶叶和咖啡产业,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种业资源。本文为促进高原特色农业的转型升级与产业化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参考。

  • 陈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6): 88-9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6.021
    本文总结了玉米生产上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症状,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阐述了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玉米常见病害有顶腐病、细菌性茎基腐病、叶斑病、纹枯病和锈病等,常见虫害有黏虫、玉米蚜虫、玉米螟和蓟马等;综合运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精准农业技术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从而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为玉米生产上病虫害的科学、高效防治提供参考。
  • 王婧, 李志刚, 王正大, 李丹, 罗顺刚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13): 137-14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3.035

    为提升新疆哈密市哈密瓜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哈密瓜品牌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品牌知名度提升的相关策略。结果表明,品牌宣传力度方面,部分消费者对哈密瓜的认识仅限于其为新疆哈密所产的层面,对于其品质、口感、营养价值等更深层次的了解则相对欠缺;消费群体方面,研究区哈密瓜的消费群体相对稳定,主要集中在30~45岁的消费人群,占比44.08%,城市消费者构成了消费群体的主体,其中女性消费者比例较高,占比64.93%;市场拓展效果方面,其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分别占比30.33%和31.28%,作为家庭日常消费的频率较低,作为节日礼品和朋友聚会的选择则相对较多;市场竞争力方面,部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在购买时往往基于价格和促销活动做出选择。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应通过强化品牌宣传、拓展消费群体、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增强品牌竞争力及顾客忠诚度等措施,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本文为哈密瓜品牌影响力提升提供参考。

  • 施剑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3): 89-9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3.018

    采用详细调查法和定点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上海崇明区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种类、寄主植物、为害部位及为害程度及害虫群落构成。结果表明,该地区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种类主要有24科122种,其中鳞翅目21科、118种,优势种4种;膜翅目3科、4种,优势种2种。为害程度方面,轻微(+)79种,占比64.75%;为害程度中度(++)37种,占比30.33%;为害程度严重(+++)6种,占比4.92%。研究区园林植物食叶性害虫种类多,但其组成结构较简单,能够造成严重为害的种类主要集中在少数科内。针对该地区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为害特点,提出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综合防治策略,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以抗性树种的营林措施为基础,提高园林植物的抗虫能力,同时掌握害虫发生规律,及时采取适宜的综合防治措施,以缩小害虫发生范围,降低其为害程度。本研究为该地区及生态相似区域的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 张新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7): 42-4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11

    本研究在河南南阳市选择了郑豆196、濮豆206和齐黄34等9个大豆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以生育进程、植株性状、种子性状和产量等作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田块产量排名前5的品种分别为齐黄34(4 325.3 kg/hm2)、中黄37(4 015.6 kg/hm2)、濮豆206(3 871.2 kg/hm2)、周豆46号(3 816.3 kg/hm2)和中黄61(3 425.6 kg/hm2),这5个品种的全生育期为110~117 d;株型方面,除了周豆46号为紧凑型外,其余4个品种均为收敛型;除了濮豆206、中黄37为亚有限结荚特性外,其余均为有限结荚习性;种子性状方面,周豆46号籽粒为黄色圆形、褐色脐,齐黄34为黄色椭圆、黑色脐,其余3个品种均为黄色椭圆形、褐色脐,除齐黄34无光泽外,其余4个品种均表现为微光或有光泽。表明郑豆196等5个品种农艺及产量结构因子表现较为协调,可在研究区及相似生态区位推广种植。

  • 夏祥华, 翁同相, 任代胜, 汤修竹, 陶永寿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3): 11-1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3.003

    本文结合荃香优89生产实践,总结分析了其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栽培技术要点及高产制种技术。该品种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种植,表现出生育期适宜、米质优和产量高等特性;其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云南省中低海拔籼稻区等稻瘟病低发地区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重施底肥,及时追肥;干湿交替管水以及适时病虫害防治等。高产制种技术包括在海拔250~500 m地区烟后制种;根据制种季节不同,确保父、母本播差期在6.5~7.5叶;药剂浸种、喷施多效唑等,以促进秧苗健康、矮壮和多分蘖;安排父母本行比为1∶8;根据田间秧苗生长情况进行肥水管理;根据田间实际调查情况和当地病虫害测报及时防治穗颈瘟、稻飞虱等病虫害;采取幼穗剥查法预测花期,以幼穗分化初期父、母本同期为宜;见穗15%时喷施赤霉素;制种全过程注意除杂保纯;75%籽粒黄熟时开始收割,收割后及时烘干。本文为荃香优89高产制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 李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22-2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06
    为深入探究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土壤质量的综合效应,从而为当地小麦生产制订科学合理的施肥策略,在实现化肥减量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本试验设置了5种不同的处理方案:空白对照组(CK)、常规化肥单独施用组、化肥用量减少20%并配合有机肥施用组、化肥用量减少40%并配合有机肥施用组,以及化肥用量减少60%并配合有机肥施用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方式对小麦植株生长特性、最终产量表现及土壤性质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当化肥用量减少20%并配施有机肥的处理条件下,小麦的产量达到较优水平(8 910 kg/hm2)。相较于单一使用化肥的情况,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配施不仅能够明显促进小麦的生长与高产,还能有效地改善和优化土壤质量,体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李泽颖, 吴森, 李艳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8): 44-46.
    将枣粉添加到基础日粮中可以提高产蛋鸡的生产性能、鸡蛋品质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增加养殖户收益,提高鸡蛋的营养价值,本研究在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枣粉,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枣粉添加比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4组(枣粉添加比例8%)下蛋鸡产蛋性能更好、鸡蛋品质更好且蛋鸡产业经济效益更高,可最大程度地增加鸡蛋的营养和价值,该枣粉添加比例值得推广。
  • 庞泽, 田国奎, 王海艳, 李凤云, 潘阳, 李明雪, 王立春, 魏晓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82-8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18

    本文总结分析了马铃薯渣的营养价值、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阐述了其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其开发前景及有待提升的方面,为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马铃薯渣含有丰富的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通过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其可以转化为高价值产品,如饲料、生物燃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等。这不仅减少了资源浪费,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有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然而,马铃薯渣的高效利用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技术限制、市场约束和安全性等,通过采用创新技术和策略,可以将马铃薯残渣从废物转化为宝贵的资源,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

  • 胡继文, 许兴旺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11): 14-1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1.004

    为筛选适宜安徽池州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对荃优5438、F两优1252和伍两优钰占等20个杂交水稻品种开展试验,分析品种的生育期、长势、抗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品种全生育期在132~141 d;伍两优钰占、太两优香五、两优517和九两优9号4个品种长势一般,其余品种长势繁茂;所有品种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倒伏和抗病能力;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各品种株高在97.8~123.2 cm,有效穗数在203.5万~319.2万/hm2,每穗总粒数在179.1~320.3粒,着粒密度在7.6~12.8粒/cm,结实率在72.0%~93.0%,千粒重在19.6~26.6 g,其中两优1976、湘两优998、玖两优丝苗、荃两优532和宁两优1513的产量较高,分别为12.2、12.1、12.0、11.9和11.9 t/hm2。综合结果表明,两优1976、湘两优998、玖两优丝苗、荃两优532和宁两优1513共5个品种的生育期适宜,株高适中,长势繁茂,产量结构协调合理,适应性、抗病性及抗逆性较强。试验结果为相关地区杂交水稻品种引种、生产提供参考。

  • 孔令雄, 张廷跃, 何琴琴, 张兰, 邢济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13): 52-5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3.012

    为了解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蝴蝶资源中的弄蝶科种类,参考HJ 710.9—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蝴蝶》,于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采用网捕法于晴朗天气9:00—17:00,选择5条代表性生境样线,每月进行1次蝴蝶调查,并参考《中国蝴蝶图鉴》等资料进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弄蝶科有19属31种,与文献记载的种类相比,增加了白弄蝶(Abraximorpha davidii)、钩形黄斑弄蝶(Ampittia virgata)、刺胫弄蝶(Baoris farri)等22种蝴蝶新记录,其中古铜谷弄蝶(Pelopidas conjuncta)和西藏黄室弄蝶(Potanthus tibetana)为贵州省新记录种。研究结果为研究区蝴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 王善珍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6): 13-17.
    为进一步筛选适合皖西地区种植的高产、多抗和优质的杂交中籼稻新品种,本研究对浙两优美香新占等28个中籼稻新品种进行了展示比较试验,从生育时期、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了12个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且综合抗性较强的水稻新品种,依次是吨两优900、宜两优粤禾丝苗、荃两优鄂丰丝苗、润两优619、荃优386、筑两优427、徽两优广丝苗、徽两优香丝苗、巧两优玉晶占、缘两优819、万丰优818和华两优919。目的在于为该地区杂交中籼水稻主推品种筛选提供参考。
  • 夏祥华, 任代胜, 丁卫东, 翁同相, 汤修竹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2): 14-1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2.003

    Y两优919是以Y58S为母本,R919为父本选育出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本文介绍了其亲本特性以及高产制种技术。Y58S是配合力优良、制繁种产量高的广适型水稻光温敏不育系;R919是抗倒、抗病且配合力强的优势恢复系。Y两优919可在闽西北海拔300~500 m的地区进行烟后制种。高产制种技术包括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以父本5月中旬、母本6月中旬播种为宜;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且肥力水平中上的田块作秧田,采用适宜的播种量,药剂浸种消毒,同时施足基肥,适时适量追肥,科学管水和适时防治病虫草害,以培育壮秧;烟叶采收后及时打田除草移栽,设置父母本行比1∶8;大田全生育期做到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晒田、寸水孕穗以及干湿壮籽;施足基肥,视秧苗长势适当追肥;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和当地病虫害测报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和穗颈瘟等病虫害;该品种制种的理想花期相遇标准以父本始穗期较母本迟2 d为佳,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花期;见穗25%~30%时,喷施“九二〇”植物生长调节剂,以确保齐穗和授粉,提高结实率;及时除杂保纯,去除早熟和异形株;拉花结束后及时割除父本,田间90%籽粒黄熟时收割。本文为相关杂交水稻高产制种及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 张美英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7): 14-18.
    申优28是利用不育系申21A和恢复系申恢26-28组成的杂交粳稻品种。本文介绍了申优28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了其全程机械化高效制种技术,包括选种、控制播期、调控花期、机械割叶、机械辅助授粉、收割及烘干等操作技术,为杂交水稻生产制种提供技术指导。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米质优且抗病性强等综合优势。为充分发挥申优28产量潜力,从适时播种、肥料运筹、水浆管理和适宜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 郭小兰, 李瀚, 杨嘉蔚, 胡进彬, 王建兵, 王盾, 曹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33-3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08

    以南高丛蓝莓品种L25为试验材料,对其果实喷施浓度为0、25、50和100 mg/L外源赤霉素(GA3),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测定果实成熟后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等外观指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等含量。结果表明,果实外观方面,与CK相比,不同浓度GA3处理的蓝莓果实外观指标有所提升,以100 mg/L GA3处理的单果质量和果实横径较大,较CK分别增加了10.0%和1.6%;内在品质方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量与CK基本相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花色苷含量均有较大幅度上升,50 mg/L GA3处理的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较CK增加15.1%和66.3%,100 mg/L GA3处理的花色苷含量较CK增加28.4%。综上,适宜的外源GA3对蓝莓果实的外观和品质均具有提升作用,以50、100 mg/L GA3对其品质提升效果较佳。

  • 李兵兵, 程龙, 张红, 张付海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13): 40-4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3.010

    为研究安徽东北部(33 °18′—34 °38′ E,116 °09′—118 °10′ N)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特征及来源,基于2023年1—12月该区域城区大气VOCs的连续监测数据,探讨了VOCs化学组成及其特征,并采用比值法和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进行VOCs来源解析。结果表明,2023年该区域大气VOCs年均体积浓度为33.3×10-9,其中烷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是VOCs中占比最高的组分,VOCs月平均浓度呈现夏季低、冬季高的特征,最高体积浓度是最低的2.9倍。该区域大气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年均值为183.5 μg/m3,其中OVOCs和烯烃对OFP的贡献较大,分别占比44.8%和34.3%。该区域大气VOCs中有34种物种具有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AFP),其中芳香烃对AFP的贡献达97.9%,冬季AFP最高,贡献最高的3种物种为苯、甲苯和间/对-二甲苯,三者占比之和达80.5%。比值法表明该区域大气VOCs主要来自燃煤源和区域传输;PMF解析结果表明VOCs主要来源于燃烧源、工业排放源、溶剂使用、机动车排放源和油气挥发源等。因此,燃烧源等5类挥发性气体为该地区大气VOCs的重点监测源,为相关地区大气特征监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