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梁统模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7-10.
    节水抗旱稻是一种新型的水稻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节水抗旱和适应性广的特点。本文介绍了节水抗旱稻的发展优势,包括应对高温干旱环境变化,减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以及保障水稻生产安全等;探讨丰产栽培技术,包括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连片地块,选择适应栽培地气候条件的品种进行机械化穴播,播后采取“一封、二杀、三补”的杂草防除方式,水分以自然降水为主,田间持水量较低时可采取微喷灌方式,病虫害以防治根结线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和稻瘟病等为主,可采取“一喷多促”方式在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促进作物生长。目的在于为节水抗旱稻的推广和产量提高提供参考。
  • 白冬, 陈杰, 陈建辉, 徐永贵, 杨一帆, 赵立尚, 宋佳静, 宋全昊, 金艳, 朱统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6.
    为明确不同降水年型与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转运的关系,探索不同茬口的高效生产技术路径,本试验连续2年在河南驻马店农业科学院试验示范基地,研究不同降水年型和不同茬口对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利用、转运特性以及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丰水年较歉水年有利于大豆茬小麦植株氮素的吸收,提高小麦植株氮素的积累,促进花后积累的氮素向籽粒中运转;大豆茬和花生茬较玉米茬均可提高小麦植株含氮率,有利于小麦植株氮素积累,促进叶片和茎秆+茎鞘中的氮素向籽粒转移,提高小麦植株花前氮运转量和氮素转移率,最终增加小麦籽粒的氮效率和籽粒产量;丰水年较歉水年可明显提高不同茬口小麦植株的氮素吸收效率及氮素生产效率。不同降水年型下,大豆茬和花生茬均可促进小麦植株氮素吸收,有利于花后氮素积累向籽粒的运转,从而提高籽粒产量,最终提高小麦植株氮素利用效率,在歉水年条件下以大豆茬效果较好,丰水年条件下以花生茬效果较好。
  • 方小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2): 16-1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2.004

    从菇棚建设、菌株接种和接种及出菇后管理等方面总结分析了香菇大棚绿色栽培技术。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且水源充足的地块建设菇棚;选择优质的香菇品种、适宜的栽培基料,严格消毒并装袋接种;接种后,做好发菌、脱袋上架和催蕾管理;出菇后,菇蕾发育期适时调节温湿度及光照,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方法防治杂菌和虫害;适时采收并进行复壮培养,以促进二茬菇生长。研究结果为提升香菇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潘忠梅, 谭燕, 肖慈平, 李书贵, 陈沂璇, 宋赐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93-9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22
    为有效防治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移栽方式(常规移栽、井窖式移栽和膜下小苗移栽)、不同烟草品种(K326、贵烟8号、贵烟5号、云烟85、云烟105、湘烟7号和云烟87)、不同覆膜方式(覆白膜、覆黑膜和不覆膜)和不同烟株茎秆穿孔位置(距地面5、15和25 cm)对烟草青枯病和烟草黑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移栽方式中膜下小苗移栽发病程度最低;3种覆膜方式中覆黑膜发病程度最轻;烟株发病后在距离地面5 cm茎秆处穿孔能够明显减少青枯病和黑胫病的发生;7个烟草品种中,湘烟7号发病程度最低,为高抗青枯病和黑胫病品种。研究结果为科学有效防治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提供参考。
  • 赵自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06-109.
    农业智能传感器是一种智能感知农业环境参数的设备。在智慧农业发展背景下,现代农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离不开农业智能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农业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与普及可以帮助农民精确地制定种植策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阐述了智慧农业背景下农业智能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剖析了农业智能传感器自身、数据传输通信和数据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为推广应用农业智能传感器提供参考。
  • 魏明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34-3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09
    为探索早春大棚栽培辣椒适宜的密度条件,本试验对比分析了该作物在4.05万、4.35万、4.65万和4.95万株/hm2等7个密度条件下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指标。结果表明,该作物在密度较低时,植株个体发育较好,株高、果长、果径和单果重均高于高密度处理;密度条件未影响辣椒果实的外观等性状;随着密度的增加,辣椒的产量及效益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密度为4.95万株/hm2时产量及效益最高,分别91 125.0 kg/hm2和264 937.5元/hm2,其次为4.65万和5.25万株/hm2的2个密度处理。适宜的密度条件利于辣椒获得高产,试验结果为辣椒的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 朱嘉琳, 张惠敏, 王慧颖, 顾静恩, 张婧依, 冯鑫红, 李权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7): 93-9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22

    近年来,高压静电场(high-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HVEF)技术在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为了解该技术在果蔬保鲜上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压静电场技术在果蔬保鲜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保鲜机制、应用现状、应用效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结合当前果蔬保鲜发展趋势,总结了高压静电场技术的高效保鲜和环保优势,旨在为HVEF技术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 郝润华, 冯子江, 郭晖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0): 58-6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0.012

    本研究以河南新乡道路绿地、公园绿地等4类园林绿地为调查对象,采用样方法调查园林绿地植物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群落结构和物种来源,对比分析各类型植物群落物种的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Patrick指数和综合评价指数(B),对其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园林植物共计318种,分属93科207属。从绿地水平空间上看,不同园林绿地植物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公园绿地(264种)、单位附属绿地(173种)、居住区绿地(105种)和道路绿地(84种);从植物的垂直空间分布上看,乔灌木层植物组成种类较丰富,而地被层的植物组成种类数量相对较低。植物群落配置以乔+灌+草结构为主,乡土植物占所调查植物物种总数的60.4%。植物多样性综合评价结果和反映物种丰富度的Patrick指数和Margalef指数结果一致,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营建及园林植物配置提供参考。

  • 韩淑君, 王艳, 王立, 王也, 李素媛, 赵素洁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97-10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023
    为探究茶叶鲜叶氟含量情况,本研究采集了不同叶位、生长阶段、季节和地区的茶叶鲜叶,经杀青烘干处理,采用沸水浴浸泡提取氟化物,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通过数据比对和分析,探究了茶叶鲜叶氟含量、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同叶位鲜叶的氟含量呈线性变化规律:新芽尖<第1叶<第2叶<第3叶<第4叶;不同叶龄鲜叶氟含量整体呈线性变化规律:1芽1叶<1芽2叶<1芽3叶<1芽4叶<1芽5叶。茶叶鲜叶嫩叶氟含量低于老叶氟含量;随着叶龄的增长,茶叶鲜叶氟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该研究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李佳, 赵光影, 闫梦云, 张璐璐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78-8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18
    生态脆弱性是生态系统在特定时空尺度相对于外界干扰所具有的敏感反应和自我恢复能力,是生态系统的固有属性。对现有生态脆弱性的研究区域、研究方法(包括模型模拟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及研究内容等进行归纳总结,为厘清典型区域内生态脆弱性动态演变的研究现状、研究趋势提供参考。在当前生态脆弱性的研究中,暂存在理论基础、评价指标和研究方法待进一步完善,研究区域有待进一步扩展等情况。加强对生态脆弱性研究的探讨,进一步拓展研究方向和内容,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蔡河山, 胥丹, 曾庆桓, 黎晓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133-13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29

    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课程特点及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重视实际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实际案例教学分析与探讨。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实际案例,对其调查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通过调查区域划分、土壤布点原则及数量确定、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指标及检测方法确定以及检测质量与结果查验等方面,制订实际案例土壤环境监测方案,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实践表明,该实际案例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为该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郁幼芳, 陈利鸿, 蔡莹, 林玲, 徐云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51-5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12
    “西湖秋韵”和“湘湖秋韵”是以荷花品种“西湖红莲”为父本,“秋艳”和“秋星”为母本,通过授粉杂交方法选育出的具有一定耐寒性且花期较长的荷花品种。本文总结分析了2个荷花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扩繁应用,为耐寒且花期长荷花品种的繁育与应用提供参考。“西湖秋韵”和“湘湖秋韵”2个品种均为大株型,展花期分别能持续到10月中旬和11月中旬。二次栽植后,“湘湖秋韵”品种展花期可延长至12月10日。“西湖秋韵”和“湘湖秋韵”的群体花期分别达154和133 d,具有花色鲜艳、花瓣大及对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湿地公园建设、河道和湖滨水景绿化改造及小区水体美化等场域。
  • 刘晓航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78-8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17

    由镰刀菌属等多种真菌侵染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典型的真菌性土传病害。近年来,该病害的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对小麦生产及粮食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该病害的发生特点、发生规律,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提出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小麦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 张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16-19.
    为实现玉米和大豆的增产增效,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从品种选择与处理、播种管理、田间管理和采收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种栽培技术。品种选择方面,大豆宜选择熟期适宜、优质、耐阴性强且密植性好的稳产型品种;玉米应选用耐密、抗逆且宜机收的品种。播种管理方面,一般采用6行大豆与4行玉米相间种植为一个栽培单元的种植模式,可在6月中下旬采用机械化种植。田间管理方面,要求及时间苗、定苗和中耕除草;栽培过程中,注意粗缩病、茎基腐病、玉米螟和黏虫等玉米病虫害以及豆蚜、豆天蛾和烟粉虱等大豆虫害的防治;进入成熟期后须及时收获、晾晒和贮藏。大豆玉米带状复种栽培技术有利于促进作物间和谐共生,提高作物产量,可作为农业种植新模式进行推广。
  • 李海燕, 王彪, 朴钟云, 李宏博, 鲁巍巍, 赵鑫, 李艳辉, 郝宁, 邢巧娟, 屈高扬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7): 113-11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27

    本文从师资力量、教学平台、教学体系和教学考核4个方面为切入点,研究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提出提升师资力量,打造教学平台,构建教学体系,以及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等优化措施,并探索构建凸显中药特色“一核心、两阶段、三单元、四确保”的实践教学体系,阐述其体系优化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医药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药农业人才奠定基础。

  • 雷春松, 张素娥, 邹文华, 钟利军, 叶正钱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1-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01
    为探索水稻生产适用的高效、可推广的叶面阻控剂,本研究选用4种叶面阻控剂(黄腐酸钾、硅肥、锌肥和硒肥),探究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及对镉在水稻各器官中的富集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分别喷施4种叶面阻控剂后,水稻株高、分蘖数和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叶面阻控剂处理的水稻产量较空白处理增产0.34%~4.83%。叶面阻控剂施用后,水稻根部、茎部、叶部和籽粒中的镉含量均有所下降,所有处理籽粒中镉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综合水稻产量与降镉效果,建议在轻度镉污染稻田采取叶面喷施硅肥技术措施阻控水稻镉吸收和转运,以实现水稻安全生产。
  • 徐明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36-140.
    稻鸭共作是近几年主推的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模式之一,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生产实践,围绕稻鸭共作呈现出的除草控害、除虫防病、施肥改土、中耕浑水、刺激生长、药肥双减和稻米鸭肉品质双提升等优势特点,分析了稻鸭共作技术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围绕品种选择、田块选择、设施建设、科学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稻鸭绿色种养技术,为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和普通农户推广应用稻鸭共作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 王海, 程云, 余高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2): 58-62.
    为探究天麻品质、重金属含量及风险,本研究以不同天麻种植基地的21个天麻块茎样品为材料,测定了其水分、浸出物、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量、二氧化硫残留量、总灰分含量,以及重金属铅、镉、砷、汞、铜元素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21个天麻样品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天麻样品的水分、浸出物含量、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量、二氧化硫残留量及总灰分含量符合《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的限定值;各基地天麻样品中重金属铅、镉、砷、汞和铜含量均低于规定的限定值;各种植基地天麻中5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均低于0.7,综合指数为0.08~0.52,重金属污染情况均属于安全水平。
  • 吴道贵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7): 50-5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13

    本文对食用菌方舱栽培的主要设施设备、方舱栽培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该技术是利用先进设备和设施满足食用菌栽培需要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生长条件,实现食用菌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该模式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具有建设投产快,生产效率高、生产收益好和产业发展迅速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投入成本较大、能耗较高等挑战。研究结果为该模式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胡显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53-5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2
    保护、利用森林资源,需依托科学的规划调查,有效了解林业资源的生长及分布情况。将3S技术应用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中,能够确保规划调查工作高效真实。为进一步保护、利用森林资源,本文结合3S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从遥感(RS)技术应用原理、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应用原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原理方面分析了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优势,从监测和调查森林资源、预防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方面介绍了主要工作内容,探讨了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包括图形数据采集、解译标志建立、小班判读区划、外业调查和空间图形库建立等方面,对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孟佩, 帖展疆, 马朝阳, 张桂源, 肖庆会, 张学坤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1): 77-8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1.016

    为筛选有效防治向日葵田棉铃虫的药剂,本研究利用点滴法测定了2种化学杀虫剂(200 g/L氯虫苯甲酰胺和10%甲维·茚虫威)和1种生防制剂(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对3龄棉铃虫的室内毒力,并探究了防效较好的药剂对其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4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和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对3龄棉铃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36、11.86 mg/L和131.73倍,其中200 g/L氯虫苯甲酰胺的室内杀虫效果最好。200 g/L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浓度(LC25)处理3龄棉铃虫12、24和48 h后,其体内AChE活性受到抑制(P<0.05),而CarE和CYP450的活性明显增强(P<0.05),GST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表明棉铃虫可能主要通过CarE和CYP450进行解毒代谢。研究结果为向日葵田棉铃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 牛艳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31-34.
    温室栽培番茄可以通过调节适宜的环境条件,缩短番茄生长周期,有效提高番茄产量和质量,从而实现番茄全年供应。为提高北方地区温室大棚栽培番茄的质量和产量,本研究结合研究区域实际,对温室番茄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包括温室准备及整地,选种,幼苗培育(育苗床准备、药剂浸种、播种和苗期管理),移栽准备(整地施肥、棚室消毒、覆盖地膜、幼苗处理和移栽定植),定植后管理(温度管理、肥水管理、植株生长调节、花果管理和有害生物防治)等,以提高番茄的品质和产量,为温室番茄种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借鉴。
  • 包山敏, 王崇进, 向成轶, 王颖, 白建明, 隋启君, 杨万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1): 8-1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1.002

    本文基于马铃薯现阶段的育种工作情况,总结分析了其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现阶段,马铃薯育种主要依据其无性繁殖特性进行,具有简便、有效和确保薯种纯度等优点,同时做好薯种脱毒、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工作;育种过程中,需进一步提升马铃薯品种资源收集、种薯生产能力、种薯生产技术、脱毒种薯质量以及马铃薯产品加工能力。提出马铃薯育种工作发展对策,包括建立良好的育种环境、科学引进马铃薯品种、创新马铃薯育种方式以及更新生产设备及生产技术,为促进马铃薯产业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发展提供参考。

  • 吴家明, 李芹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01-107.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寻找传统抗生素的潜在替代品成为当前研究重点。抗菌肽因其独特的抗菌机制,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肿瘤细胞等广谱生物活性,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情况等,为抗菌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李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22-2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06
    为深入探究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土壤质量的综合效应,从而为当地小麦生产制订科学合理的施肥策略,在实现化肥减量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本试验设置了5种不同的处理方案:空白对照组(CK)、常规化肥单独施用组、化肥用量减少20%并配合有机肥施用组、化肥用量减少40%并配合有机肥施用组,以及化肥用量减少60%并配合有机肥施用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方式对小麦植株生长特性、最终产量表现及土壤性质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当化肥用量减少20%并配施有机肥的处理条件下,小麦的产量达到较优水平(8 910 kg/hm2)。相较于单一使用化肥的情况,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配施不仅能够明显促进小麦的生长与高产,还能有效地改善和优化土壤质量,体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杜娟, 曹季禺, 杨瑞, 哈孜拉·赛依里汗, 姚兆群, 张学坤, 张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9): 80-8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9.017

    对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基地水稻病穗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形态学、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和组蛋白3基因序列对分离病原物进行分析及致病性测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水稻穗部褐色病斑的病原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通过致病性测定,分离菌株均可导致水稻穗部出现与采样稻穗类似的症状,且从发病的水稻穗部分离出同样的链格孢菌。该病原菌最适生长培养基是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最适pH 5~7,最适生长温度29~32 ℃,最适生长光照24 h全光。综上,本试验中水稻褐变穗病是由链格孢菌(A. alternata)引起。

  • 杨芩, 刘立波, 刘雅兰, 张婷渟, 蒋瑶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0): 135-14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0.028

    为更好地服务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需求,涉农专业植根于地区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需求,立足服务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和推进了新农科建设。本文从新农人培育模式现状分析、改革主要内容、基本经验和推广应用成效等方面对该项工作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师资队伍、教学平台、课堂革命、实践资源、实践改革和创新创业“六位”一体的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一体系),创新了专业建设行业专家委员会和“135”专业建设与管理的内外调动协同两个机制(两机制),集成了理论课堂、田间劳动、课程实践、毕业论文和创新创业训练等关键培养环节互融互促的五融合教学体系,并凝练提升形成了“一体系两机制五融合 ”新农人培育模式。该模式操作性强,可复制,可为地方本科高校涉农专业深化新农科建设和提升农林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 庞泽, 田国奎, 王海艳, 李凤云, 潘阳, 李明雪, 王立春, 魏晓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82-8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18

    本文总结分析了马铃薯渣的营养价值、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阐述了其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其开发前景及有待提升的方面,为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马铃薯渣含有丰富的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通过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其可以转化为高价值产品,如饲料、生物燃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等。这不仅减少了资源浪费,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有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然而,马铃薯渣的高效利用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技术限制、市场约束和安全性等,通过采用创新技术和策略,可以将马铃薯残渣从废物转化为宝贵的资源,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

  • 牛俊乐, 滕峥, 杨翠凤, 蒋湘楠, 潘春玉, 黄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87-9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19

    为了探究八角提取物对黄金百香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05%、0.10%、0.20%、0.50%和1.00%)八角精油乳剂对黄金百香果钦蜜9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八角精油乳剂对黄金百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幼苗株高和干重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调节特点;对根长和鲜重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降低的趋势。黄金百香果钦蜜9号适合八角林下复合立体种植。

  • 陈志龙, 赵桂琼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105-11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23

    为探究冰雹对油菜的灾损影响。本文通过在野外田间开展模拟试验,用5、10、25和30 mm不同尺度大小的钢球模拟不同尺寸的冰雹,探讨不同直径和相同直径不同密度冰雹对油菜的损害,并对不同直径冰雹对油菜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以及油菜冠层光谱进行测定,收集油菜在开花期、终花期的灾害损失情况,并对油菜产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模拟30 mm大直径冰雹对油菜的灾害损失影响最大;同一直径的模拟冰雹中,密度越大,造成的灾害损失越大;油菜受灾前后的光谱分析所得结论不明显,后续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为降低冰雹对油菜造成的损害、提高作物产量提供参考。

  • 蔡婷婷, 张锡庆, 吴梓瑜, 罗发妹, 鲁绍凤, 何太洁, 刘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95-9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21

    基于铁皮石斛种植实践,从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和防治措施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其人工栽植过程中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研究区常见病害分为侵染性病害(炭疽病、软腐病、根腐病和叶斑病等)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能够传染蔓延,主要由真菌、病毒和细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不在植株间传染蔓延,主要是栽培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常见为害较大的害虫有蛞蝓、蜗牛、红蜘蛛、蚜虫和蚧壳虫等。根据不同病虫的特点,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为进一步提升人工种植云南铁皮石斛的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 吴迪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6): 69-72.
    居民生活垃圾渗滤液的成分较复杂,含有大量有机物和营养盐,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故有效的处理技术是垃圾渗滤液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的关键。垃圾渗滤液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吸附、生物降解、化学氧化以及膜法处理等。本文对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分析了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面临的挑战,对垃圾渗滤液的不同处理技术、工艺路线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单纯去除污染物向资源利用转变的角度,分析了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为采用新技术或联合工艺路线有效且低成本处理垃圾渗滤液提供参考。
  • 朱灿, 徐晓雨, 李俊, 刘俊杰, 谷仿丽, 黄仁术, 何晓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46-5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11
    为探究铁皮石斛醇提物对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分别设置空白组和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组(灌胃盐酸林可霉素120 mg/kg),分别给予模型组常温水、铁皮石斛醇高剂量(6 g/kg)、低剂量(1.5 g/kg)处理,观察各处理小鼠一般情况、TNF-α、IL-1水平、短链脂肪酸水平、肠道菌群组成及丰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铁皮石斛高、低剂量组小鼠精神一般情况好转,血清TNF-α、IL-1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短链脂肪酸水平明显提高;肠道菌群物种组成与模型组存在差异,但其丰度及多样性差异不明显。铁皮石斛醇提物对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符裕红, 任翠娟, 文君, 蒙丽杨, 叶春阳, 张雪梅, 赵磊, 彭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13-117.
    为满足教育改革需求,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师范专业认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从主体责任完善、保障体系健全、保障指标完善以及信息反馈落实等角度出发,分析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现状。并以OBE为主导,引入PDCA模式,围绕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4个关键环节,进行教学质量保障闭环设计,构建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目的在于从该专业层面压实主体责任,优化设计指标,完善保障体系,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生物科学人才培养质量。
  • 杨冬梅, 杜向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29-135.
    为切实提升农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本文对农林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农业人才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分别从掌握农业现代化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及推动农村经济升级与转型4个方面展开研究。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别从培养目标和资源配置与乡村振兴需求匹配程度,专业设置和建设与乡村振兴发展对接力度,以及课程体系建设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3个方面展开探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振兴与农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具体包括构建适应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集群化的专业发展格局,优化新的产业需求专业结构,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及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这些探索与实践为农林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参考。
  • 黄闫江, 罗小华, 赵凡, 包珩言, 谭大祝, 李杨, 田斌, 李建华, 胡慧新, 石超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101-10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24
    为进一步推广在线微波水分仪在测定仓库片烟水分中的应用,本研究使用在线微波水分仪对进库的烟叶进行水分检测,使用前先按产地、等级分通道对在线水分仪进行误差标定,初步标定后随机抽取水分仪检测数据与烘箱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并进行水分仪重复性检测,完成仪器校正。仪器校正后,对在线微波水分仪局部湿团检测结果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线微波水分仪能够检测并判断烟包不合格段面,有效减少因水分而产生的霉变;采用在线微波水分仪对片烟含水率进行测量,对片烟质量起到了较好的监测作用。
  • 褚威江, 赵丹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8): 38-43.
    氧化应激会造成脂质过氧化,诱导细胞凋亡且损伤细胞遗传物质,进而影响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本文对喂饲茶多酚的小鼠进行氧化应激诱导,通过监测诱导后小鼠的体重和进食量,检测其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研究茶多酚对小鼠氧化应激的缓解效用。结果显示,氧化应激诱导前,各组小鼠的体重及进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氧化应激诱导后,应激组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及总抗氧化水平显著下降,而茶多酚可以有效提高血清的抗氧化水平。同时,应激组小鼠肝脏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而茶多酚处理可提高小鼠肝脏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这表明茶多酚可以有效提高血清抗氧化水平,并保护小鼠肝脏,降低敌草快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目的在于为进一步研究茶多酚缓解畜牧养殖中氧化应激提供参考。
  • 周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69-7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查阅和分析,并系统概述了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结合实例,对园林绿化中存在的生物危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引入天敌、利用菌类和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方法,能有效控制园林中的害虫数量和危害程度。通过选育和应用具有抗病能力的寄生菌和抗生菌品种,也可以成功控制园林中常见的病害,保护植物健康生长。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绿化中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控制害虫和病害方法,对提高园林绿化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张弓长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70-73.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16
    实验苗圃作为林业科研基地之一,承载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重要任务。为提高实验苗圃生产管理水平,本研究从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科研队伍和研究方向、资源利用和生产管理3个方面对实验苗圃生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以下策略:加强设施维护,优化项目配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使用效益;提高科研水平,充实科研队伍;找准研究方向,转化科研成果;科学规范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目的在于提高实验苗圃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实验苗圃基地建设、项目管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徐宁, 张方园, 曹娜, 韩瑞超, 孙晓慧, 李建彬, 李国良, 王闯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115-11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25

    本文对绿色低碳发展视域下现代农业人才培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包括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乡村经济持续化发展。从新农科理念的引领力、产业技术核心支撑力2个方面入手,对农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进行探究。并分析了高职院校高质量农业人才的科学培育路径,包括采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多样化教育形式,聚焦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开发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和随身教学等多元化培养方式,构建绿色农业人才培养体系。目的在于促进涉农专业科技人才培养创新,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系统化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