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论文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罗江陶, 郑建敏, 邓清燕, 刘培勋, 蒲宗君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20): 3945-3956. https://doi.org/10.3864/j.issn.0578-1752.2024.20.001

    【目的】分析2000—2020年四川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变化趋势,为四川小麦品种的产量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2019—2022年,采用小区试验设计,测定2001—2016年以来145份四川省审定小麦品种及2000—2020年以来的60份高产小麦品种(四川省历年区试中产量位于前列的品种)的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进而分析2000—2020年来四川小麦育成品种的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145份2001—2016年四川小麦品种产量年均遗传增益为37.20 kg·hm-2或0.66%,穗粒数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呈增加趋势,千粒重和株高呈降低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持续增加(年均增加0.42×104/hm2或0.13%)是145份2001—2016年四川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提升的主要因素;60份2000—2020年四川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年均遗传增益为61.10 kg·hm-2或0.89%,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呈增加趋势,株高呈降低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几乎无变化。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位有效面积穗数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持续增加(年均增加1.80×104/hm2或0.51%)也是60份2000—2020年四川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结论】近20年来,四川省小麦产量遗传改良育种取得一定进展,尤其是高产育种产量改良效果显著,四川省小麦品种产量水平正在逐步提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持续增加是四川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在产量要素中,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四川小麦高产的重要基础,但其遗传改良处于瓶颈期。在此基础上,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是四川小麦产量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 董青君, 董玉兵, 李卫红, 谢昶琰, 张苗, 李传哲, 陈川, 章安康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0): 1-1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164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绿肥品种之间的生长差异及其翻压后对水稻产量、养分累积及土壤性质的影响。以冬闲田(CK)为对照,选取紫云英、光叶苕子、箭筈豌豆3种常见的绿肥品种,进行大田试验,分析绿肥生长期间的性状差异及其翻压后对后茬水稻的产量、品质、养分累积和土壤性质等。结果表明,3种绿肥中株高和生物量的表现均为光叶苕子>箭筈豌豆>紫云英,以光叶苕子最优,适合作为该地区种植的品种;绿肥翻压后水稻产量较CK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光叶苕子翻压后水稻产量达到10.47 t/hm2,比CK高出58.88%;绿肥翻压能够提升水稻的食味值及养分累积,与CK相比,紫云英、光叶苕子、箭筈豌豆处理的水稻食味值分别提高5.58%、9.46%、11.16%,水稻秸秆全钾累积量分别提高50.88%、42.87%、67.70%,水稻籽粒全氮累积量分别提高17.25%、45.62%、47.74%,水稻籽粒全钾累积量分别提高17.96%、54.28%、48.88%,水稻地上部全磷总累积分别提高11.32%、62.16%、27.41%,全钾总累积量分别提高45.53%、44.73%、64.64%,其中以光叶苕子、箭筈豌豆的综合效果最佳;绿肥翻压能够提升土壤的性质,具有改良土壤肥力的潜力,其中箭筈豌豆处理与CK相比pH提高2.96%、有机质增加10.05%、全氮含量增加4.41%等,紫云英处理与CK相比有机质增加1.43%、全氮含量增加24.25%、全磷含量增加9.20%、速效磷含量增加10.95%。综上,光叶苕子、箭筈豌豆的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均较高,其翻压后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食味值、养分累积,推荐作为该地区种植的绿肥品种;紫云英、箭筈豌豆翻压具有增加土壤肥力的潜力,箭筈豌豆的效果较好。该研究可为苏北地区绿肥的利用与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Shahid Ullah Khan, Ahmad Ali, Sumbul Saeed, Yonghai Fan, Ali Shehazd, Hameed Gul, Shah Fahad, Kun L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24, 23(11): 3623-3640. https://doi.org/10.1016/j.jia.2024.02.013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is the second most widely grown premium oilseed crop globally, mainly for its vegetable oil and protein meal.  One of the main goals of breeders is producing high-yield rapeseed cultivars with sustainable produc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ast-growing population.  Besides the pod number, seeds per silique (SS), and thousand-seed weight (TSW), the ovule number (ON) is a decisive yield determining factor of individual plants and the final seed yield.  In recent years, tremendous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dissect the genetic and molecular basis of these complex traits, but relatively few genes or loci controlling these traits have been reported thus far.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updated information on the hormonal and molecular basis of ON and development in model plants (Arabidopsis thaliana).  It also presents what is known about the hormonal, molecular, and genetic mechanism of ovule development and number, and bridges our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model plant species (Athaliana) and cultivated species (Bnapus).  This report will open new pathways for primary and applied research in plant biology and benefit rapeseed breeding programs.  This synopsis will stimulate research interest to further understand ovule number determination, its role in yield improvement, and its possible utilization in breeding programs. 

  • 商航, 程宇坤, 任毅, 耿洪伟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8): 3507-3521. https://doi.org/10.3864/j.issn.0578-1752.2024.18.001

    【目的】淀粉是小麦籽粒的主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淀粉的糊化特性则是评估其品质的重要指标。深入研究淀粉糊化特性的遗传变异,为提升小麦的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205份冬小麦品种(系)的糊化温度、峰值时间、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7个淀粉糊化性状进行表型测定,利用90K芯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对挖掘出的稳定且显著的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糊化温度等7个性状在不同环境间均表现出丰富的变异,衰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29.31%—31.14%)。各性状在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间均呈现出极显著差异,广义遗传力为0.69—0.86。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发现198个位点,这些位点与7个性状呈现出显著的关联,分布在除6D染色体外的其他20个连锁群。在2个及2个以上的环境中均稳定存在的位点有58个,涉及糊化温度(10个)、峰值时间(5个)、峰值黏度(12个)、低谷黏度(10个)、最终黏度(7个)、衰减值(4个)和回生值(10个)等所有7个性状,能解释遗传变异的5.54%—22.21%,发现新位点有21个。通过对多环境下存在且表型贡献率高的多效应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位于4A染色体的Kukri_c17417_407位点发掘到与峰值黏度和衰减值等性状显著相关的Hap1(占比66.84%)、Hap2(16.84%)、Hap3(9.70%)和Hap4(6.63%)等4个单倍型,其中,Hap2是高峰值黏度和高衰减值单倍型(P<0.0001)。含有单倍型Hap2的品种(系)在不同生态区中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为黄淮冬麦区>国外品种>西南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北部冬麦区。有11个位点为一因多效位点,其中,最终黏度、回生值、峰值时间和低谷黏度等性状相关联的多效应位点均有3个。对位于1B、2A、3A、3B、4A、4B、5B和6B上的Jagger_c4026_328等11个稳定遗传的位点进行候选基因的挖掘,筛选到11个可能与小麦淀粉糊化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结论】RVA参数具有较高的遗传力,不同环境间的小麦淀粉RVA参数均表现较大差异。检测到58个与淀粉糊化性状显著关联的稳定位点,在4A染色体鉴定到与峰值黏度和衰减值等性状显著相关的4个不同单倍型,筛选出11个与淀粉糊化相关的候选基因,可为分子标记辅助优质小麦育种提供帮助。

  • 赵爱连, 范合琴, 杨豫龙, 温涛, 刘天学, 赵霞, 岳艳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7): 1-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1019

    为了缓解因气候变化产生的播种期干旱对夏玉米幼苗发育的不利影响,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河南省许昌市灌溉试验站,采用不同底墒条件和麦茬处理方式,研究不同处理组合对播种层土壤水分和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的变深而增大,表现为偏湿平茬>正常平茬>偏湿除茬>偏干平茬>正常除茬>偏干除茬。SPAD值、光合速率及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正常平茬>偏湿平茬>偏湿除茬>正常除茬>偏干平茬>偏干除茬。因此,平茬相比除茬可以更好地改善土壤水分环境,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光合速率和产量,可以在生产中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 CHONG Zhi-li, WEI Yun-xiao, LI Kai-li, Muhammad Aneeq Ur Rahman, LIANG Cheng-zhen, MENG Zhi-gang, WANG Yuan, GUO San-dui, HE Liang-rong, ZHANG Ru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24, 23(10): 0. https://doi.org/10.1016/j.jia.2023.05.037

    棉花叶片是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合成的主要场所。叶形对光合效率和冠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棉花产量。研究表明LMI1是调控叶形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利用35S启动子构建LMI1基因过表达载体,转化至棉花并获得了LMI1过表达植株。对过表达T1T2代植株田间性状统计分析,发现过表达植株叶片显著增大、茎变粗和干重显著增加。叶脉和叶柄的徒手切片观察发现过表达植株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此外,转录组分析发现赤霉素合成通路NAC基因家族相关的基因差异表达,推测LMI1参与了细胞壁形成和细胞增殖,进而促进了茎变粗GO富集分析在钙离子结合条目KEGG富集分析在脂肪酸降解、磷脂酰肌醇信号转导系统和cAMP信号途径通路。结果表明,LMI1过表达植株响应赤霉素信号,通过第二信使信号(cAMPCA2+),进而增强功能,促进植物营养生长。本研究为探究LMI1促进棉花营养生长,进而提高产量提供理论基础。

  • Deng Jin-sheng, Huang Wei-qi, Zhou Guo-xiong, Hu Ya-hui, Li Liu-jun, Wang Yan-f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24, 23(10): 0. https://doi.org/10.1016/j.jia.2023.11.037

    据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香蕉是世界第二大水果作物,也是贸易量和消费量最大的水果之一,它们在热带和亚热带国家被广泛种植。香蕉叶斑病、香蕉灰纹病和香蕉拟盘多毛菌病等香蕉叶病有可能对香蕉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在香蕉叶病检测中,存在着香蕉叶图像噪声干扰和蕉叶疾病具有相似性等问题的干扰,利用机器视觉和神经网络识别香蕉叶病仍然具有挑战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识别香蕉叶病。首先,提出一种名为K-scale VisuShrinkd algorithm (KVA)的新型算法蕉叶片图像进行去噪,该算法在半软阈值和中程阈值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分解尺度k,获得理想的阈值解,并用新建立的阈值函数进行替代,从而达到图像降噪的效果,得到噪声较小的蕉叶片图像。然后,本文在Resnet50网络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香蕉叶病识别的新型网络,称为 Ghost ResNeSt-Attention RReLU-Swish Net (GR-ARNet)。其中,引入Ghost模块处理蕉叶病信息的冗余特征图,有利于网络对输入特征图信息全面理解,提高网络提取蕉叶病害深度特征信息的效率和识别速度;采用ResNeSt模块调整各通道的权重,增强蕉叶病有用特征信息的通道,抑制注意学习中噪声信息的通道,增强网络对深度特征的识别能力,提高蕉叶病特征提取能力,从而获取到详细的蕉叶病斑特征图,降低相似病害识别的错误率;利用RReLUSwish的混合激活函数加快模型的训练速度,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本文提出的模型对13021张香蕉叶病图像的平均准确率为96.98%,精确率为89.31%,每秒内可以处理的香蕉叶图像为83张。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和识别速度,在农业病害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王芳, 张伟, 申珂, 刘中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4(04): 109-117. https://doi.org/10.13842/j.cnki.issn1671-8151.202402003
    [目的]农田环境的复杂性对履带式收割机的路径跟踪精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提升收割机在农田作业中的路径跟踪性能,减少跟踪偏差,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鱼群算法的履带式收割机全田块路径跟踪方法。[方法]根据履带式收割机的结构特性,将其作业过程简化为二维平面上的运动形式。通过结合全局与局部坐标系的转换,构建了收割机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并进一步建立了相邻时刻履带式收割机全田块作业的运动模型。随后,根据不同作业状态,以收割机的前视距离作为关键参数,确定增益系数,从而获取其实时控制变量。为优化路径跟踪效果,引入了粒子滤波算法对鱼群算法进行改进,并以此构建了目标函数。在目标求解过程中,通过算法的不断迭代和优化,实现了收割机路径的精准跟踪。[结果]经过多次试验验证,在设定不同起始偏差点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方法表现出了良好的跟踪性能。应用本文方法后,作业路径跟踪平均响应时间为0.52 s,最小转弯半径为5.0 m,平均偏差0.8 m,最小偏差0.5 m,与设定路线基本一致。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本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结论]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基于改进鱼群算法的履带式收割机全田块路径跟踪方法,能够准确实现收割机在复杂农田环境中的精准跟踪,跟踪效果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郝亚琦, 闫晓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4(04): 4-4.
    <正>设计说明:山西地区吃梨的历史来源已久,梨文化在人们长期种梨、赏梨、吃梨、艺梨、颂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惊蛰吃梨“”吃梨不分“的传统习俗是山西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品以“玉露农旅'为主题,围绕玉露香梨进行规划设计,旨在打造—处集采摘、研学、文化普及于一体的休闲农旅胜地,推动玉露香梨产业发展。
  • 武丽, 张琦, 麻家铭, 王逾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4(04): 141-141.
    <正>作品《枣梦清境》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深度挖掘枣文化,针对太谷区沙子地枣种质资源休闲农业园区进行综合评价与规划设计。以种植优良品种推动枣业发展、促进科技研发实现科技兴农、宣传红枣文化增加游客体验为振兴目标,通过“四题”+“五园”+“六区”的总体布局、“集散+多样+体验”的功能分区、“丰富+层次+变化”的种植规划、“连接+多元+灵活”的道路设计、“系统+布局+艺术”的建筑布局、“保障+便利+互动”的基础服务设施规划,凸显“枣园雅境,文韵流芳”的人文色彩和地域特色。
  • 赵可轩
    世界农业. 2024, 0(08): 135-138.
    <正>根据美国农业部2024年7月《世界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2024/2025年度世界主要农产品供需预测结果简述如下。1 谷物2024/2025年度世界谷物供应量将达36.13亿吨(表1),较2023/2024年度估算值增加1 885万吨,比6月预测值上调782万吨。2024/2025年度世界谷物产量将达28.37亿吨,较2023/2024年度估算值增加2 672万吨,比6月预测值上调718万吨。
  • 世界农业. 2024, 0(08): 133-134.
    <正>当地时间2024年6月27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新发布了令人震惊的苏丹粮食安全预测数据.上述三家联合国机构领导人警告称,该数据显示苏丹面临着一场毁灭性的饥饿灾难,自21世纪初达尔富尔危机以来,当地形势从未如此严峻.
  • 世界农业. 2024, 0(08): 134-134.
    <正>当地时间2024年7月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渔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渔委)第三十六届会议在罗马FAO总部开幕.渔委汇聚了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部门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和合作伙伴.本周(7月8—12日)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第三十六届会议将重点讨论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在应对粮食不安全、营养不良和贫困挑战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渔业和水产养殖业有能力促进减少饥饿、推动可持续增长和扭转环境退化趋势.
  • 周建方
    食用菌. 2024, 46(04): 28-28.
    <正>
  • 李红梅
    食用菌. 2024, 46(04): 86-88.
    食用菌“双改”是大气污染攻坚战的需要,集中制棒不但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提高食用菌质量和产量,而且有利于标准化生产,减轻菇农劳动强度;同时促进生产技术、销售模式的改变,经济效益明显。总结集中制棒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一次性投资过大、设备闲置率高、技术管理跟不上、菇农意愿不强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孙庆温
    食用菌. 2024, 46(04): 66-66.
    <正>
  • 马传贵, 张志秀, 冯杰, 隋欣, 贺宗毅
    食用菌. 2024, 46(04): 1-5+9.
    食用菌富含蛋白质、多糖、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生物活性成分,是药食同源的重要食材。大量研究证实,食用菌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功能性食品、生物医药及化妆品等领域广受关注。综述多种常见食用菌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及研究。
  • 于海洋, 王延锋, 史磊, 王金贺, 盛春鸽, 刘姿彤, 张鹏, 万里, 赵静, 王菲
    食用菌. 2024, 46(04): 6-9.
    中国作为食用菌生产大国,每年产菌渣约1亿多t,这些菌渣营养丰富且用途广泛,但菌渣规范化、资源化利用程度较低。如何科学、合理地将废弃菌渣变废为宝越来越被关注。综述食用菌废弃菌渣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为食用菌菌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万松胜, 顿春垚, 李双龙, 陈伟, 单丹丹, 李春霖
    食用菌. 2024, 46(04): 10-13+32.
    采用样线法采样,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鉴定方法,共鉴定出巴东县域内大型真菌57种,隶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7目25科40属,含多种食药用菌,大多经济价值较高;大型真菌属区系成分以世界广布属为主;大型真菌生长基质以地质为主,也有部分生长于腐木和球果。调查结果为保护、开发当地真菌资源及评价提供了依据。
  • 白冬, 陈杰, 陈建辉, 徐永贵, 杨一帆, 赵立尚, 宋佳静, 宋全昊, 金艳, 朱统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6.
    为明确不同降水年型与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转运的关系,探索不同茬口的高效生产技术路径,本试验连续2年在河南驻马店农业科学院试验示范基地,研究不同降水年型和不同茬口对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利用、转运特性以及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丰水年较歉水年有利于大豆茬小麦植株氮素的吸收,提高小麦植株氮素的积累,促进花后积累的氮素向籽粒中运转;大豆茬和花生茬较玉米茬均可提高小麦植株含氮率,有利于小麦植株氮素积累,促进叶片和茎秆+茎鞘中的氮素向籽粒转移,提高小麦植株花前氮运转量和氮素转移率,最终增加小麦籽粒的氮效率和籽粒产量;丰水年较歉水年可明显提高不同茬口小麦植株的氮素吸收效率及氮素生产效率。不同降水年型下,大豆茬和花生茬均可促进小麦植株氮素吸收,有利于花后氮素积累向籽粒的运转,从而提高籽粒产量,最终提高小麦植株氮素利用效率,在歉水年条件下以大豆茬效果较好,丰水年条件下以花生茬效果较好。
  • 程从新, 邹禹, 王接弟, 占新春, 张培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7-11.
    徽香粳977是以镇稻14号为母本,武香粳14号为父本选育的粳稻品种,2022年通过品种审定。本文分析了徽香粳977选育过程、农艺性状特征、生产上的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徽香粳977具有优质食味、高产、大穗、综合性状优和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安徽单季晚粳、双季晚粳稻区种植;其高产栽培技术原则是稳基础、争足穗、攻大穗、提高粒重和结实率,以获取较高的品质和产量。研究结果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晏文秀, 邝家顺, 孙文华, 李建丽, 王思来, 李有荣, 曾家龙, 刘琴, 方晓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2-15.
    为筛选适宜云南新平地区的具有较强旱种适应性的杂交稻品种,本研究选择滇禾优34、滇禾优55和滇禾优56等14个杂交稻品种进行同田展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滇禾优56、云粳39、滇禾优615、滇禾优55、滇禾优34和滇杂31能够正常成熟,其他8个杂交稻品种未抽穗;正常成熟的6个品种中,滇禾优56、云粳39和滇禾优615的生育期适中,抗性较好,产量构成协调,产量较高,旱种适应性较好,可作为旱种杂交稻品种在研究区推广种植。
  • 瞿诗雨, 卢昇, 陈松林, 刘洋, 周茜, 王磊, 徐文腾, 宋煜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45(04): 15-23. https://doi.org/10.19663/j.issn2095-9869.20230322003
    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是引起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leopardus)患“烂身病”的主要致病菌,每年6―8月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了该品种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育抗病良种是豹纹鳃棘鲈养殖业的迫切需求。为评估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参数,本研究基于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的基因组亲缘关系矩阵,使用4种模型(BLM、BTM、LLM和LTM)拟合了2种抗病表型(测试日性状,TDS;二元死亡存活性状,TS),并用约束最大似然法(REML)估算方差组分。经分析,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力为0.182~0.486,属中高遗传力性状,加性遗传方差为0.071~0.262。其中,利用线性模型(BLM和LLM)估算的遗传力分别为0.382和0.476,利用阈值模型(BTM和LTM)估算的遗传力分别为0.182和0.207。表明可以通过遗传选育提高豹纹鳃棘鲈抗弧菌能力。对不同模型估算的基因组估算育种值(GEBV)进行相关性分析,不同模型拟合同种抗病表型时,GEBV之间相关系数> 0.9,属于高强度正相关关系,表明使用同种表型定义时,阈值或线性模型对GEBV排名影响很小。对不同模型估算的GEBV与不同表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纵向模型(LLM和LTM)估算的GEBV与表型TS之间的相关系数高于横截面模型(BLM和BTM),说明表型TDS可能比表型TS更适合作为抗病表型。此外,在线性模型中,使用表型TDS和表型TS估算的GEBV之间的相关系数<0.85,说明采用2种表型定义下估计的豹纹鳃棘鲈抗哈维弧菌GEBV排名不一致。但基于表型TDS估算的GEBV与表型TS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强(0.824),表明使用表型TDS和纵向模型(LLM)估算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参数更有优势。本研究补充了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参数研究,为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良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 吴丹, 陈四清, 柯翎, 张子阳, 朱金超, 潘鲁莹, 李凤辉, 徐荣静, 彭立成, 边力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45(04): 53-64. https://doi.org/10.19663/j.issn2095-9869.20230426001
    为探明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septentrionalis)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特征,优化亲本生殖调控技术,本研究对绿鳍马面鲀雌雄亲体的精巢和卵巢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经de novo拼装,最终获得119 219个单基因(unigene),N50长度为1 255 bp。在NR、NT、KO、Swiss Prot、PFAM、GO及KOG数据库分别注释到24 009、35 057、18 453、26 971、30 294、11 420和21 613个unigene。绿鳍马面鲀精巢和卵巢转录组中存在18 95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相对于精巢,在卵巢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1 265个,下调表达的有7 689个。选取bmp2、sox3、figla、hsd17b1、cyp19a、cyp17、foxl2、star和amh 9个DEG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验证,结果显示,qRT-PCR结果与RNA-Seq分析相一致。GO和KEGG富集结果分析发现,amh、cyp17和star可能在绿鳍马面鲀雄性精子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bmp2、foxl2、cyp19a、figla和hsd17b1在雌性卵子发生和卵巢类固醇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绿鳍马面鲀精巢和卵巢的转录组表达差异,初步阐明了精巢和卵巢的基因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绿鳍马面鲀的性腺发育机制奠定了基础。
  • 赵春江
    现代农业. 2024, 49(3): 3-7.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保证食物安全和居民生活的战略性产业。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近年来全力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粮食产量稳居全国第6位,全国1/2的羊绒及其制品、1/4的羊肉、1/6的牛奶、1/10的牛肉均来自内蒙古。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现代畜牧业发展实践,通过剖析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典型案例,厘清内蒙古现代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内蒙古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点路径。
  • 魏晓轩, 蔡定昆
    现代农业. 2024, 49(3): 8-13.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乡村产业的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系统梳理日本“六次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将其归结为: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中心,活用地域特色,推进产业链向后融合,把产业链价值留在农村。在分析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上,立足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借鉴日本农业发展经验,提出推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举措,以期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 杜鹏, 董文姗, 周东旭
    现代农业. 2024, 49(3): 14-23.
    全面探索农业生产碳排放空间演化对制定合理的农业减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山东省2000—2020年的农业碳排放数据,估算山东省16个地区的农业碳排放量和强度,进一步研究山东省农业生产碳排放量和强度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和动态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各地区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倒U形变化趋势,表现出“上升—平稳波动—下降”的演化趋势;(2)各地区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呈现“平稳波动—持续下降”趋势,至2020年达到最低值;(3)在过去的20年中,山东省碳排放高强度和中高强度地区不断向中强度和低强度演化,2020年所有地区均降为中强度及以下;(4)山东省16个地区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Moran’s I指数呈N形波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对此,深入剖析山东省农业碳排放空间演化趋势,提出碳减排对策,以期为山东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安会敏, 欧行畅, 晏玲玲, 张欣仪, 胡腾飞, 王阔飞, 安勤, 陈国和, 黄怡雯, 刘仲华
    中国茶叶. 2024, 46(06): 1-10.
    文章系统综述了2023年茶叶加工技术研究新进展,主要涵盖六大茶类及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面对加工技术、生产设备和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对未来茶叶加工技术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以期为今后茶叶加工技术创新、茶产业转型升级及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胡燕
    中国茶叶. 2024, 46(06): 11-17.
    茶叶中的有机酸是影响茶叶香气和滋味的主要成分之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食品中有机酸检测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等特点。文章综述了有机酸对茶叶风味品质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目前能测定出的茶叶中有机酸种类以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有机酸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测定茶叶中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包括检测波长、流动相、柱温和流速等,并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有机酸存在的困难及该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茶叶中有机酸检测技术的发展,为茶叶的品质特征及保健功效研究提供指导,为茶叶中有机酸组分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 许艳艳, 彭云, 李顺宇, 张利萍, 肖罗丹, 王玮, 曾旭, 刘云, 黎明勇, 刘跃云
    中国茶叶. 2024, 46(06): 46-53.
    为探究宜宾不同茶树品种所制红茶挥发性组分特征及其主要呈香物质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感官审评、生化成分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象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ROAV)值对不同茶树品种所制红茶的感官品质、香气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茶树品种所制红茶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共有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有38种,以醇类、醛类、酯类为主,其中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含量在总量中占比均较高;结合ROAV值及感官审评分析,5个茶树品种所制红茶共有的香气贡献物质有6种,其中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1-辛烯-3-醇、水杨酸甲酯贡献较大;四川群体种、紫娟具有“较清甜”的香气特征,推测主要与二甲硫、正己醛、反-2-已烯醛、反-2-反-4-庚二烯醛等赋香物质有关;名山白毫131的“花香、较鲜甜”,推测主要与茶树品种及茶黄素含量有关;黔湄502“有果香”,推测主要与顺-己酸-3-己烯酯的含量有关;青心乌龙、黔湄502“高甜,微有火工”,推测主要与高温条件下,咖啡碱、茶多酚含量降低,吡嗪、吡咯物质含量增加,甜香高于花香有关。
  • 张慧, 刘旭阳, 王仕宝, 房宇, 张娜, 朱志凯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4, 44(03): 9-14. https://doi.org/10.14070/j.cnki.15-1150.2024.03.014
    本研究通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陕产青牛胆中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和古伦宾的含量,并对陕产青牛胆样品进行初步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所收集的5批青牛胆样品(QND1~QND5)药根碱含量分别为0.33、0.12、0.14、0.53和0.08 mg/g;盐酸巴马汀含量分别为0.81、0.54、0.36、0.62和0.29 mg/g;古伦宾含量分别为10.98、7.39、5.29、4.55和0.69 mg/g。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可为市售青牛胆中生物碱、二萜类物质的含量检测及陕产青牛胆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 刘念, 胡传活, 谢炳坤, 刘娟, 曹郭瑞, 陈宝剑, 许常龙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4, 44(03): 3-8. https://doi.org/10.14070/j.cnki.15-1150.2024.03.019
    为探讨添加不同浓度海藻糖对猪睾丸组织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将猪睾丸组织分为7个处理组,分别为未冷冻的新鲜对照组、未添加海藻糖的冷冻Control组以及分别添加50、100、200、400和800 mmol/L不同浓度海藻糖的试验组,对冷冻-解冻后的睾丸组织的细胞活率、组织结构形态、细胞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新鲜组比较,冷冻过程会造成睾丸细胞活率显著下降(P<0.05),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显著上升(P<0.05),组织形态结构被严重破坏(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未添加海藻糖的冷冻Control组相比,200 mmol/L海藻糖对冷冻-解冻后睾丸组织细胞活率、细胞凋亡及活性氧含量均有显著改善(P<0.05)。100 mmol/L海藻糖组冷冻-解冻后睾丸组织的形态结构、细胞凋亡及活性氧含量与200 mmol/L海藻糖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800 mmol/L海藻糖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细胞活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不同浓度海藻糖对猪睾丸组织冻存效果有显著影响,其中200 mmol/L为最适添加量。
  • 程鹏飞, 邹剑伟, 徐丁浩, 韩伟, 杨多虎, 胡德强, 韦英明, 黄艳娜, 蒋钦杨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4, 44(03): 15-19. https://doi.org/10.14070/j.cnki.15-1150.2024.03.004
    为探究热应激对湖羊生理生化指标、繁殖特征和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本试验选取50只健康、体重和胎次相近的空怀经产母羊,随机分为对照组(非热应激组)和试验组(热应激组),每组25只,测定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繁殖特征和血清生殖激素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直肠温度和心率显著升高(P<0.05),呼吸频率极显著加快(P<0.01),血清热体克蛋白70(Hsp70)浓度显著升高(P<0.05);母羊发情周期显著延长(P<0.05),产羔数显著减少(P<0.05);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_2)和孕激素(P_4)显著降低(P<0.05)。可见,热应激会对湖羊的繁殖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 万洋
    农业工程技术. 2024, 44(08): 40-41. https://doi.org/10.16815/j.cnki.11-5436/s.2024.08.014
    农田机器人在信息采集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是当前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对农田机器人硬件与软件概述、关键技术、信息采集技术与方法以及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了农田机器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并评估了其效果。
  • 陈雪民, 邵珊, 陶玥玥, 李瑞霞, 佘旭东, 王海候
    农业工程技术. 2024, 44(09): 38-41. https://doi.org/10.16815/j.cnki.11-5436/s.2024.09.011
    为探讨蓝藻有机肥在观赏性京水菜基质栽培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施用技术,在基质栽培条件下,该研究以草炭基质为主要栽培载体、京水菜为试验对象,以施用羊粪商品有机肥(质量占比为25%)为对照(CK),以施用蓝藻有机肥为处理,设置了3个施用比例(10%、25%、40%),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栽培基质养分性状及京水菜相关农艺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栽培基质养分含量随蓝藻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蓝藻有机肥促进了京水菜生长发育,并且随着蓝藻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京水菜株高、开展度、叶面积、叶片数及干物质质量均呈上升的变化趋势;有机肥料施用量相同条件下,蓝藻有机肥对京水菜的促长作用优于对照处理,推测蓝藻有机肥对栽培基质有机质与速效氮的提升作用优于羊粪有机肥,促进了京水菜的生长;蓝藻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其促进生长的增幅效应呈递减的趋势,蓝藻有机肥在京水菜栽培基质中的施用比例优选25%。
  • 焦健, 王义春
    农业工程技术. 2024, 44(09): 19-21. https://doi.org/10.16815/j.cnki.11-5436/s.2024.09.003
    该文分析了Web of Science核心论文数据库中,3个重点领域近十年的发文量和细分研究领域的论文占比情况,同时对相关领域进行了研究,旨在呈现这些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并为农学、生物学、农业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 邱述金, 张庆辉, 于泽虎, 李凯, 崔清亮, 原向阳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 (中英文). 2024, 5(01): 23-30.
    针对高粱收获过程中的籽粒损失、破碎和含杂等问题,研究成熟时期和机收速率等因素对联合收获作业效果的影响规律。以晋杂22号高粱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区作业试验方案,分别在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设置3个机收速率水平进行高粱联合收获作业,机收速率设置为0.5 m/s,1.0 m/s,1.5 m/s,并测定破碎率、含杂率、总损失率与含水率等指标,获得成熟时期与机收速率对收获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成熟时期和机收速率对高粱籽粒含杂率、破碎率、总损失率等收获指标影响均极显著,对3项收获指标影响最大的因素均为成熟时期;在蜡熟期和机收速率为1.0 m/s时进行高粱联合收获作业能取得最佳效果,此时籽粒含水率为14.756%~15.746%,含杂率为0.14%,破碎率为0.29%,总损失率为5.48%。该研究获得了成熟时期和机收速率对高粱收获效果的影响规律,可为高粱机械化收获成熟时期合理选择与收获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 李贵川, 李海宇, 杨少鹏, 黄玉祥, 高筱钧, 付作立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 (中英文). 2024, 5(01): 1-11.
    气力集排技术具有播种效率高、广适性好、种子损伤低等优势,在研究中发现种子分配器的形式和结构参数对气力集排系统排种均匀性影响较大。本研究分别提出了M型、T型和Y型种子分配器,阐述了气力集排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小麦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分配器内种子颗粒群体在气流作用下的受力和运动分析。基于CFD-DEM气固耦合方法,分别建立了小麦种子和分配器的仿真模型,以各行排量均匀性变异系数为指标,开展了不同出口型式对分配器性能影响的仿真试验研究,确定了M型种子分配器为最优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出口管倾角、顶盖圆锥角、入口直径、圆角半径和气流输送速度对M型种子分配器内部流场均匀性的影响,确定了显著性因素及其水平范围。分别以(出口管倾角、顶盖圆锥角、圆角半径)为因素开展了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以各行排量均匀性变异系数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了M型种子分配器最优结构参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开展了台架和田间验证试验。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T型和Y型种子分配器相比,M型种子分配器显著提高了小麦种子的排种质量,排种均匀性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7.41%和3.72%。当顶盖圆锥角为117.03°,出口管倾角为59.50°圆角半径为69.46 mm时,种子分配器均匀性最佳,各行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6.05%。M型种子分配器仿真结果与台架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的绝对误差分别为1.00%和1.55%。该研究为气力集排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 徐畅, 张领先, 乔岩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 (中英文). 2023, 4(04): 1-10.
    作物病虫害研究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智慧农业交叉领域的热点问题。现有的研究受到数据获取困难、技术实施成本高以及作物病虫害发生态势复杂等因素的限制。北京市“植物诊所”形成的植物电子病历(plant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PEMRs)为作物病虫害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PEMRs以多模态数据的形式存储,包含了丰富的植物信息、病虫害信息和环境信息,如何挖掘PEMRs信息并利用其辅助后续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知识图谱的信息表示能力、机器学习的挖掘能力和深度学习的特征抽取能力,根据电子病历特点,利用结构化数据构建作物病虫害知识图谱,利用非结构化数据和领域知识进行知识增强,进一步利用Neo4j图数据库和图数据科学(graph data science, GDS)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从“热”点发现、联系链路发现、相似病虫害发现3个维度进行关联挖掘。在此基础上,将基于Transformer的双向编码器(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BERT)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结合,利用非结构化文本数据实现文本特征抽取和病虫害诊断,模拟植物医生实现智能化服务,在20种常见病虫害上的综合准确率可达到93.13%。本研究可为作物病虫害的及时诊断、对症防治、科学用药和辅助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创新了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新业态。
  • 魏同洋, 徐珂, 徐磊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03): 19-25. https://doi.org/10.19788/j.issn.2096-6369.230304
    农产品价格波动传导机制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议题。农产品价格影响因素逐渐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包括金融市场影响在内的非传统因素逐渐凸显,因此采集金融市场对农产品价格横向传导数据,揭示其传导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本研究中农产品价格横向传导机制分析数据集包含原始数据集和预处理数据集,数据通过公开途径获取,均包括农产品价格以及国内总需求、货币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四类国内金融市场数据,数据为月度数据,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共计50个月。数据集构建包括数据集变量确定、数据权威来源确定与收集、数据预处理三个步骤。本数据集共享,可为国内金融市场对农产品价格横向传导机制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可为相关企业决策和政府宏观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