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专题
水产渔业
海洋、江河、湖泊里出产的动物或藻类等的统称,和相关的服务或加工行业的总称。如: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药物、水产品出口贸易、观赏水产品等等。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王钰钦, 郑尧, 钱信宇, 杨晓曦, 陈家长, 吴伟

    水产养殖业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之一受到广泛关注,养殖尾水的污染治理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解养殖尾水净化的机理,促进净化技术效能的增强,研究介绍了中国水产养殖业污染的现状、危害和相关防治政策,并对近20年出现的水产养殖污水净化技术进行了综述。最终对养殖污水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可对沉淀单元进行强化、利用新型材料和微生物强化净化系统的可能性。

  • 钱振家, 徐金铖, 余友斌, 张成林, 刘晃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2): 133-13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092

    为掌握适合鱼类生长的水流条件,对国内外现有的鱼类在不同水流条件下的行为特征及生理代谢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分析了水流对水质的影响,对比了不同鱼类受水流刺激导致的行为上的差异,并从鱼类生理代谢角度分析了水流对鱼类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类能够承受的最大流速一般与体长(Body length, BL)有关,较低的水流速度(<0.5 bl/s)对鱼类无显著性影响,较高的水流速度(>2 bl/s)对鱼类的行为、存活率和生理代谢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中等的水流速度(0.5~2 bl/s)适合鱼类的生长,能够提高鱼体免疫力,增强鱼体抗氧化水平。针对当前鱼类耐受流速的研究进行展望,从实验角度进行优化,以期获得更加准确的生长-流速曲线。

  • 沈公铭,黄 瑛,穆希岩,李绪兴,雷云雷,罗建波,李应仁,李继龙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2): 123-12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010042
    利用现有的排污系数和养殖产量,对2014年水产养殖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测算与分析,并探讨其污染贡献率,旨在为阐明中国水产养殖业的污染状况提供科学参考。鉴于相关对比数据的缺乏,本文选择数据较全的2014 年度作为测算的代表年份。结果表明,2014 年水产养殖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总氮68.342 万t,氨氮16.660 万t,总磷13.769 万t,化学需氧量164.154 万t,铜253.746 t,锌729.842 t。其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废水中总排放量约7%。由于产量、养殖方式及品种的差异,淡水养殖的污染物排放量远高于海水养殖。同时,为推进中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适当控制淡水养殖产量、调整养殖方式、推进健康生态水产养殖技术的开发和相关制度的研究等有关建议
  • 刘浩,李胜杰,白俊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1): 78-8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4100013
    食性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性状,也是鱼类遗传改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食性受多种因素调控,不仅与内在的遗传和生理因素如食欲、消化道结构有关,还与外在的饵料性质如蛋白来源、饲料适口性等有关;其中,相关基因的遗传调控是食性的主要决定因素。通过改良鱼类的食性,促使依赖冰鲜投喂或依赖活鱼饵料的养殖品种接受人工饲料,可扩大鱼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养殖产业的规模,提高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鱼类食性的基因调控和改良研究方面进行综述,结合食性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和人工饲料蛋白源等方面研究,以期为进行鱼类食性的遗传改良的研究提供帮助。
  • 王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 36-4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060
    为了更好的为鲿科鱼类良种繁育提供判别依据,通过测定杂交组合Ⅰ(江黄颡、黄颡及其正反交 F1代)、杂交组合Ⅱ(黄颡、江黄颡、粗唇鮠及黄颡♀×粗唇鮠♂F1代、江黄颡♀×粗唇鮠♂ F1代)的形态和框架数据,用聚类和判别2种方法进行分析。聚类结果显示:组合Ⅰ中,黄颡与江黄颡在杂交 F1中均表现出一定的母性效应;组合Ⅱ中,江黄颡♀×粗唇鮠♂比较倾向于其母本江黄颡,而黄颡♀×粗唇鮠♂比较倾向于父本粗唇鮠;判别结果显示:组合Ⅰ正反交中,其形态均匀的表现出黄颡和江黄颡的特征,没有较明显的表现出父本或母本的特征;组合Ⅱ中5群体的总的判别准确率为95.33%,清楚地显示出各群体之间的形态学差异。结论:(1)黄颡、江黄颡的正反交杂种和江黄颡♀×粗唇鮠♂杂种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母性效应,而黄颡♀×粗唇鮠♂杂种则比较倾向于其父本粗唇鮠;(2)对比例性状参数和校正框架参数,综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更能提高形态分类的判别能力,说明参数越详尽判别能力越强。
  • 夏玉国 李勇 孙辉 陈辉 刘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4): 120-12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3183

    为了解黑龙江抚远江段渔业资源现状。于2009年5月、9月和2010年7月,分3次共26天对黑龙江抚远江段用定置张网截捕、迷魂阵捕捞和走访渔民购买渔获物的方法进行鱼类调查,初步研究了黑龙江抚远江段鱼类种类、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该江段共发现鱼类49种,隶属于8目14科38属,多为中底层小型鱼类,其中蛇鮈(Saurogobio dabryi)、湖鱥(Phoxinus percnuru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优势种类,并且该江段内鱼类种类具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秋季种类多于夏季。说明黑龙江抚远段鱼类多样性较低,将本次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比较后发现,该江段内鱼类的种类减少了1目7科27种,表明黑龙江抚远江段鱼类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亟待保护。

  • 谈佳玉 徐文其 欧阳杰 陈庆余 沈建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5): 71-7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3040
    为了研究叉斑狗母鱼(Synodus macrops)各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及对体重的影响,随机选取叉斑狗母鱼150尾,测定体长(X1)、体宽(X2)、体高(X3)、头长(X4)和体重(Y)共5个性状。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叉斑狗母鱼4个性状与体重的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体长、体宽和体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它们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指标,其中体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体高、体宽;头长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体重;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剔除对体重直接作用不显著的性状,建立体长(X1)、体宽(X2)、体高(X3)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Y=-50.198+0.299X1+0.695X2+1.238X3(R2=0.930)。
  • 岳冬冬,李利冬,于航盛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5): 149-15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040159
    收入水平、城市化率等指标是影响水产品消费量的重要因素,探讨人均GDP增长对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的影响程度,有助于客观评判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特征。借助1981—2015 年相关统计数据,应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探讨了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人均GDP增长变化是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增长的单向Granger 原因,即经济收入增长有助于提高水产品消费量;人均GDP对于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的冲击力度大于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对于人均GDP的冲击力度,保持收入水平增长是促进水产品消费的重要措施
  • 贺艳辉, 袁永明, 张红燕, 王红卫
    农学学报. 2020, 10(5): 58-62.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9010009

    分析了中国鲟鱼子酱出口的地区结构、市场结构和市场价格,并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优势指数(TC)3个指标对世界主要鲟鱼子酱出口国家进行测算,综合分析中国鲟鱼子酱出口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鲟鱼子酱出口地区和出口结构相对集中,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出口价格逐年下滑,总体上竞争力仍具有很大上升空间。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鲟鱼子酱出口的前景展望:加快转型升级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和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的建议。

  • 东新旭, 范立民, 宋超, 郑尧, 裘丽萍, 孟顺龙,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7): 146-15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069

    为了研究不同饵料投喂率对养殖罗非鱼生长效应、水质指标和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的影响,以(16±0.20)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饵料投喂率对罗非鱼生长以及水质指标的影响,同时,采用Biolog-ECO方法检测养殖水体中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利用能力,研究不同饵料投喂率下的微生物代谢多样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4%饵料投喂率下的罗非鱼饵料系数最低,饵料利用率较高,高投饵率对水质影响较大,不同饵料投喂率对养殖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有影响,4%饵料投喂率的Shannon指数较大,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多;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COD、TN、TP、NH3-N对水体微生物代谢β-甲基D-葡萄糖苷、葡萄糖-1-磷酸盐、甘氨酰-L-谷氨酸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综合考虑,在罗非鱼养殖生产过程中,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应该合理的进行饵料的投喂,初始大小为16 g左右的罗非鱼饵料投喂率为4%上下为宜。

  • 王宇光, 孙慧武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5): 142-15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0800524

    为研究大宗淡水鱼养殖和产业空间优化问题,基于标准椭圆模型,以大宗淡水鱼产量最多的草鱼为研究对象,2006—2016年国内31个省级行政区草鱼产业养殖规模为基准,分析草鱼产业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集聚度、重心、范围、方向)、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国内草鱼产业空间演变呈离散化集聚发展态势。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产量的稳步增加,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鱼养殖扩大,推动了草鱼产业标准椭圆向西、向北偏移。草鱼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呈现分散化集聚,草鱼养殖逐渐由粗放型养殖向精细化养殖方式转变,产业发展在空间上存在由中东部向西、向北传递机制。这主要是草鱼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中西部成本较为低廉和市场扩大效应导致的。

  • 任晓亮, 施羽露, 廖河庭, 杨晓曦, 钱信宇, 郑尧, 陈家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展水产养殖的国家,在水生动物养殖方面有着久远的历史。在当今经济快速增长的形式下,水产品已成为人体摄入蛋白质的主要方式。然而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模式及不科学的养殖技术和其他外界污染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水产品的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本文从介绍当前养殖现状着手,对新时代下的污染源头进行细致性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实现养殖与生态并重的可持续发展。

  • 孟翠丽,杨文刚,黄永学],王涵,陆鹏程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1): 103-10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4110059
    为了指导淡水养殖鱼塘水温的科学调控,保障水体生物安全越冬度夏,笔者选用武汉地区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淡水养殖鱼塘不同深度的水温数据及对应岸边的气温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日尺度下不同深度水温日内的变化趋势与气温一致,气温的振幅较水温大,晴天气温及不同深度水温的振幅明显大于阴天。月尺度下3—7月气温及各层水温总体呈上升趋势,4月各层水温上升最显著;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晴天较多云天显著,阴天该趋势不明显。8月至次年2月,气温及各层水温呈下降趋势,1月下降最显著,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呈降-升-降模式或降-升模式。季节尺度: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水温随深度增加呈降-升-降模式。该结果可为武汉养殖池塘科学管理提供指导,也可为养殖鱼塘水温预报奠定基础。
  • 张睿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9): 27-3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4-1085
    蓝藻暴发是水产养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概述了蓝藻水华的成因、危害以及主要的防控措施。采用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进行生态防控是治理蓝藻水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文章介绍了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的应用以及在藻类调控方面的作用方式和机制,并对其在抑制有害藻类生长和修复水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做出展望。
  • 宋红桥,王振华
    农学学报. 2017, 7(11): 46-50.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7060001
    随着全球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鱼类福利问题愈发受到关注。其中,噪音是鱼类福利研究中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随着人类水上工业活动的扩张,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为噪音对鱼类的胁迫作用,本文旨在阐述鱼类听觉原理,以及人为噪音对鱼类听力、信息掩蔽、行为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噪音研究应该向更多鱼种扩展,并加快相应研究设备的开发。
  • 胡晓亮,王易芬,郑晓伟,沈建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5): 38-4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100085
    冷冻保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水产品的营养价值,但水产品在冻结贮藏中易发生冰晶的长大,对冻结水产品的品质带来很大的影响,使细胞受到机械损伤,蛋白质发生变性,解冻时汁液流失量增加,风味和营养价值下降。添加抗冻剂被认为是防止水产品蛋白质冷冻变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文章探讨了水产品抗冻剂的作用机理,水产品经抗冻剂处理后再冻藏可提高Ca2+-ATPase 活性、增加样品的pH,较好的保持了物料的营养成分,抑制冰晶的生长,降低肌肉组织受到机械损伤;综述了新型抗冻剂如糖类抗冻剂、复合磷酸盐抗冻剂、蛋白水解产物型抗冻剂及抗冻蛋白在水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今后研究者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与方法获得蛋白质分子变化的动态特征,进一步理清水产品蛋白质冷冻变性的机理和作用机制。
  • 邹海平, 刘志刚

    从国内水产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自主研发“生物质炼制”技术和成套装备,从天然植物中提取高活性小分子水溶性的有机碳材料,并将其引入水产养殖中,结合企业多年研究和实践案例,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分析,证明植物源高活性的小分子有机碳在水产养殖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 姜虎成,夏爱军,张明生,史杨白,马小荣,陈校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5): 137-14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040166
    分析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为麦穗鱼养殖提供参考依据。2016年3—11月,于室外水泥池中开展了麦穗鱼养殖试验,分别测量其体重、体长及全长指标,进行生长特性分析。经180天的养殖,麦穗鱼平均全长达到3.96cm,平均体长达到3.23 cm,平均体重达到0.49g。特定生长率、日均增量和肥满度均受水温影响变化明显。体长(LB)与全长(LT)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LT=1.0589LB 0.767 (R2=0.8628),体长与体重(W)的回归方程为:W=0.0466LB2.1623 (R2=0.8306)。麦穗鱼体长的变异系数范围为6%~14%,体重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0%~41%,肥满度在1.45~5.31之间变动。麦穗鱼在室外水泥池中生长效果良好,适宜进行规模化人工养殖。
  • 刘修泽 王爱勇 郭栋 李轶平 董婧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35): 84-8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3-1325
    为补充和完善鸭绿江下游鱼类资源状况的基础资料,了解近年调查区域的鱼类组成特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现场调查与渔获信息采集的方式,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对鸭绿江下游(丹东段)的鱼类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发现鱼类33种,其中鲤形目最多(12种),鲈形目次之(8种);鱼类区系组成较为复杂,土著鱼类占优势,温水性鱼类占优势,喜稳水或缓流水的鱼类占优势;鱼类区系在洄游习性、适温性和摄食习性上表现为不同的生态类型。鸭绿江下游丹东河段鱼类群落表现为河口鱼类群落类型,部分物种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迁徙或者消失,鱼类种质资源较为珍贵,建议进一步加强鸭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保护,注意水质污染控制。
  • 闫雪,欧阳海鹰,陈柏松,胡婧,曾首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0): 254-26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030006
    为分析渔业领域授权专利的特点,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渔业知识产权运用、引导产业创新提供借鉴。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采用定量的方法,分析了渔业专利的时间分布、IPC技术类别、主题词、研究领域、法律状态等。研究发现,渔业专利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和波动增长期。渔业领域专利在传统水产养殖技术和捕捞方面布局广泛,如水产育种,饲料加工,深水网箱等方面,而在工业化水产养殖技术略显薄弱。中国渔业专利的授权率高于总体专利授权率,但专利成果存在转移转化率低、专利维持年限较短、技术走出去不足等问题。
  • 范立民, 王庆, 陈曦, 裘丽萍, 孟顺龙, 宋超, 苏永腾, 胡庚东,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 142-15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046

    探究浮床空心菜种植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采用10%的浮床覆盖率进行空心菜种植作为处理塘,在空心菜旺盛生长以后,分别采集池塘水、对照塘水和空心菜根系样品,提取样品DNA,一部分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研究其细菌群落结构,分析浮床空心菜对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空心菜根系和所在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另一部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固氮酶基因拷贝数,分析浮床空心菜对水体固氮酶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床空心菜种植对水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直接影响不显著,空心菜根系生物膜作为池塘微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作用。空心菜根系生物膜还同时增加了池塘单位水体固氮微生物的数量。

  • 刘雨婷, 黄世玉, 李榴佳, 赵天章, 李慧英, 苏子峰, 龙晓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4): 159-16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318

    本文旨在研究池塘养殖鲤鱼(简称池塘鲤)和稻田养殖鲤鱼(简称稻田鲤)的生物学指数和肌肉营养价值的差异。取体质量约800 g的2种养殖鲤鱼各3尾,测量和比较生物学指数并分析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池塘鲤的肥满度和出肉率显著高于稻田鲤,而尾柄长/尾柄高比值以稻田鲤较高,池塘鲤肌肉中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分均显著高于稻田鲤,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以稻田鲤较高。综上,稻田鲤体型修长出肉率低,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低,池塘鲤肌肉氨基酸含量高,但两者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各有优势。

  • 谭娟,邓雨飞,曹宇舰,贺三喜,陈志超,易凡,马业新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2): 26-3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4-0399
    为了提高草鱼幼鱼的抵抗力和存活率,研究不同剂量的鱼腥草单方制剂在不同时间对草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鱼腥草作为饲料添加剂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将鱼腥草细粉分别按质量分数1%、2%、3%的比例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草鱼幼鱼(10.83±0.57) g 90 天,每30 天取样,分别测量生长指标、肌肉成分以及溶菌酶和SOD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试验组显著提高了草鱼的尾均重和增重率,并在30、60、90 天都显著高于1%和3%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均能提高草鱼溶菌酶活性和NO的含量,但只有2%试验组投喂60 天时能显著提高草鱼机体内溶菌酶活性和NO含量(P<0.05),但对不同脏器亦存在作用时间的差别。各试验组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作用时间延长逐渐被诱导升高。各试验组GOT和GPT的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且GPT活性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其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综合研究认为:鱼腥草单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适宜投喂周期为30~60天,适宜添加剂量是2%。
  • 岳昊 欧阳海鹰 曾首英 孙英泽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8): 59-6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2415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鱼类多样性数据库在渔业科研工作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对生物多样性数据进行加工、存储、展示、挖掘、开发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对国内主要的鱼类多样性数据库进行梳理、总结,并以国际上较为知名的国际鱼类数据库(FishBase)为成功案例,分析中国鱼类多样性信息化建设工作面临的问题,为科研人员及管理者提供参考。
  • 黄一心,鲍旭腾,赵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27): 82-8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40033
    为获知中国海洋捕捞渔船底舱中油污水的产生量,对东部沿海主要渔区海洋捕捞渔船的底舱油污水状况进行了调研和取样,并进行了测算和分析,以进一步推算中国海洋捕捞渔船油污水的年排放总量,并对其进行探讨和对策建议。推算数据显示:全国海洋渔船年总排水量约为136 118 t,全国海洋渔船年总排油量约为5 238 t。研究认为:油污水产生量与船龄不直接相关,船龄在5年以下的渔船情况较好;油污水含油率基本在5%以下,长时间静置后下层水含油率仍高于排放标准;海洋捕捞渔船的油污水产生与日常管理水平关系较大。建议:加强宣传,提高渔民的环保意识;加强监管,减少渔船污染物排放;采取措施,鼓励渔船污染物收集;加强合作,建立各部门协同机制;加强研发,推进渔船底舱油污水技术革新。
  • 邓茹, 孟顺龙, 陈家长, 陈春光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1): 142-14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9040031

    为了能改善水质、渔业增殖和修复生态环境,EM菌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研究系统梳理了EM菌的定义及来源,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阐述了影响EM菌作用效果的因素等;发现EM菌在调控微生物生态结构、降低水环境中有害物质、提高免疫、增重增产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但EM菌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且生产技术及应用过程等还存在着不足。因此今后应提高生产技术,建立和提高筛选系统,并开发EM菌在水产养殖研究和应用的新领域,为水产养殖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并为可持续养殖提供可能。

  • 周彦锋 张敏莹 尤洋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3): 30-3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4-0060
    为了对河南陆浑水库小银鱼[主要是引种自太湖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的肌肉营养价值做出综合评判,对该种鱼的营养需要量的制定和计算提供依据,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陆浑小银鱼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陆浑小银鱼肌肉(干样)中粗蛋白质量分数84.73%,粗脂肪质量分数3.23%。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1.65%,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是30.62%,按照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和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CS)标准,陆浑水库太湖新银鱼的限制性氨基酸主要是色氨酸和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47.79;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24.40%。肌肉中含有13种脂肪酸,其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10.21%和2.68%。其结果表明:河南陆浑水库小银鱼是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很高食用价值的淡水鱼类。
  • 袁媛, 袁永明, 代云云, 贺艳辉, 龚赟翀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5): 127-13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008

    为分析中国特色淡水鱼产业竞争力,以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为基础,对中国31个省份和地区的特色淡水鱼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通过构建特色淡水鱼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罗非鱼、鳗鱼、鮰鱼和鲟鱼4个主要出口品种的竞争优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中国特色淡水鱼产业的现实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研究表明:(1)国内特色淡水鱼产业在生产竞争力要素方面,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在市场需求要素方面,特色淡水鱼消费量日益增长;在关联产业和市场结构和竞争方面,特色淡水鱼加工品的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有待提高,特色淡水鱼专用饲料产业化应用较小,规模企业数量有待增长;在机遇和政府政策方面,逐渐建立起绿色健康生态养殖制度体系。(2)特色淡水鱼产品资源禀赋系数始终维持在1.0以上,具有明显的资源禀赋优势;中国特色淡水鱼产品整体国际市场占有率为73.22%;贸易竞争力指数接近1;罗非鱼和鳗鱼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大于6,说明中国特色淡水鱼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 潘庭双,凌俊,江河,段国庆,胡玉婷,周华兴,汪焕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7): 153-15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00112
    为了研究不同鱼用催产激素及其组合物对杂交黄颡鱼繁殖效果的影响。本实验选用3 种鱼用催产激素,每种激素3 水平,共9 个组合,对繁殖亲本进行注射催产处理。3 种鱼用催产激素不同剂量组合对黄颡鱼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影响较大,其中实验组9 中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90.0%、84.7%、88.9%;实验组8 中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92.5%、83.2%、85.1%;注射同种不同剂量的催产激素对黄颡鱼亲鱼效应时间有一定影响,其中实验组9 效应时间最短(23 h),而第2 组效应时间最长(30 h)。实验组9 中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地欧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合效果最好,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90.0%、84.7%、88.9%。
  • 肖炜, 李大宇, 祝琳, 邹芝英, 喻杰, 杨弘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8): 139-14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9020034

    为了解不同遗传背景亲本对杂交子代奥尼鱼肉质的影响,开展4组不同品种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子代肌肉营养成分对比分析,用常规方法分析4组奥尼罗非鱼肌肉中营养组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4组奥尼鱼肌肉水分含量在79.19%~79.82%之间,粗蛋白在17.44%~18.03%之间,粗脂肪含量在2.13%~2.25%之间,灰分在0.90%~0.99%之间,4种组分在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在组间接近,但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丙氨酸单项氨基酸含量受亲本来源不同影响存在差异显著(P < 0.05);脂肪酸含量方面组间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差异,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受母本的影响在不同杂交组间差异显著(P < 0.05)。研究结果阐明了亲本选择对奥尼鱼肌肉营养差异的影响,为获得肉质性状更为优良的奥尼罗非鱼苗种提供技术指导。

  • 邹剑敏, 卢奇, 桂源, 宋超,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5): 148-15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404

    本文旨在优化微波蒸馏-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Microwave Distillation -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ic Mass Spectrometry, MD-SPME-GC-MS)测定养殖水体及水产品中土臭素(Geosmin, GSM)和二甲基异莰醇(2-mathylisoborneo1, 2-MIB)的检测方法。主要从微波蒸馏前处理过程的载气流速、微波功率、蒸馏时间和收集方式等4个参数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实验条件:载气流速60 mL/min、微波功率400 W、蒸馏时间6 min并定容于250 mL进行馏分收集定量。在养殖水体检测中,该方法对于GSM和2-MIB的检测限分别达到了1 ng/L和10 ng/L;而在水产品中检测限则分别为 0.025 μg/kg和0.25 μg/kg。该方法的标准曲线在1~200 ng/L和10~200 n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97和0.9982。在水产品样品不同加标浓度(1、5、7、10、20 μg/kg)的回收率实验中,GSM和2-MIB的平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45.28%~49.92%、82.15%~87.36%。本实验通过该方法对无锡地区的养殖池塘水样以及水产品进行了检测,发现水样中GSM和2-MIB的浓度均值为分别为19.58 ng/L和58.29 ng/L。而在水产品中,仅检出GSM,其浓度均值为0.61 μg/kg。该方法能够广泛应用于养殖水体以及水产品土腥味物质的检测。

  • 王明华,钟立强,陈友明,丁淑燕,秦钦,边文冀,蔡永祥,陈校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5): 55-5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4-2464
    试验对西伯利亚鲟、美洲鲥鱼和暗纹东方鲀3种长江珍稀鱼类的精液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研究。以解冻后精子的活力为参数,探讨了稀释液、不同种类不同体积分数的保护剂、以及不同的精液稀释比例对实验鱼类精液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3种长江珍稀鱼类以配方2和体积分数为10%甲醇组成抗冻保护剂,西伯利亚鲟精液按1:2稀释倍数,保存10天后检查精子活力,存活率可达(45±5.00)%。暗纹东方鲀精液按1:2稀释倍数,保存20天后检查精子活力,存活率可达(60.5±2.69)%。美洲鲥鱼精液按1:3稀释倍数,保存60天后检查精子活力,存活率可达(80.3±2.58)%。3种珍稀鱼类的精子保存以美洲鲥鱼效果最好。保存方法均采用三步法,在液氮面上方6 cm处平衡10 min,接着在液氮面上平衡5 min,最后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研究结果为保护长江珍稀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 邓茹, 孟顺龙,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 138-14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00102

    为了进一步促进人工鱼巢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和渔业资源增殖技术的推广应用,笔者综述了国内外人工鱼巢养殖技术的发展概况,并系统汇总了国内外不同类型人工鱼巢在渔业资源增殖中的研究实例,阐明了人工鱼巢养殖技术的增产增效作用,并对国内外人工鱼巢的类型、构造、材质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人工鱼巢的选址、建设、管理等要求,展望了人工鱼巢的发展前景并指出了人工鱼巢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

  • 胡晓亮,王易芬,郑晓伟,沈建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9): 39-4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060087
    冷冻水产品在加工前都必须进行解冻处理。如果解冻时间过长,易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再加上酶的作用和氧化反应致使水产品发生腐败变质;如果解冻时间过短,水产品内部的汁液不能够充分地进入细胞内,易导致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也影响到产品的鲜嫩度。因此选择合适的解冻方式对水产品的后续加工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解冻过程对水产品品质的变化;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水产品解冻技术;比较了各解冻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优势与不足;并对水产品解冻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 张敏莹,徐东坡,周彦锋,方弟安,段金荣,刘凯,李梦珂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 15-1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070150
    为掌握太湖银鱼的种类分布、种群生物学和捕捞量现状,通过抽样调查、生物学测量及基于捕捞日志的捕捞产量统计分析,对太湖银鱼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有3 种银鱼,分别为大银鱼、陈氏短吻银鱼和乔氏短吻银鱼,陈氏短吻银鱼所占比例最高,3 种银鱼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冬季(12月份)生物学测定表明,大银鱼平均体长为102.7~160.8 mm,平均体重3.0~15.4 g;短吻银鱼春群平均体长为69.3~71.6 mm,平均体重为0.9~1.3 g;短吻银鱼秋群平均体长为30.5~44.2 mm,平均体重为0.1~0.2 g; 每100 g 短吻银鱼中春群占62.7%~96%,太湖短吻银鱼以春群为主;2010—2013 年太湖银鱼捕捞量为1185~2052 t,年间变化较大。本研究获得了关于太湖银鱼的最新基础数据,为加强太湖银鱼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 袁暄懿 车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0): 57-6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3-2926
    为研究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对上海市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消费者安全水产品支付意愿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的家庭月收入水平、每月在农产品上的花费、水产品的鲜活程度、质量安全以及性别因素对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支付意愿有较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加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及推广;增加对认证水产品的补贴;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 秦璐, 陈曦, 裘丽萍, 范立民, 宋超, 郑尧, 孟顺龙,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2): 112-12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287

    本研究通过向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添加小球藻,旨在探究其对养殖水体N、P降解和微生物群落调控的最佳浓度。分别设置对照组(NC)、低浓度组(LC)、中浓度组(MC)和高浓度组(HC),探究不同浓度小球藻对罗非鱼养殖水体中N、P的改善效果,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与其他处理组相比,HC组水体N、P营养盐含量降低,对3种形态氮的降解速率NH4+-N>NO3--N>NO2--N。与NC组相比,MC组和HC组的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各处理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减少,且HC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最高,群落丰富度与NH4+-N含量显著相关。小球藻可以吸收养殖水体中N、P营养盐,调节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改善养殖水体水质状况,为养殖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孙旋辉, 蒋咏燚, 刘文婷, 郑尧, 陈家长, 邴旭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3): 148-15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740

    前期研究表明“5%空心菜+10%填料+泼藻”水质调控集成模式值得推广,为进一步验证效果,以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为对象,研究不同空心菜种植配比其对池塘水质氮、磷净化效果。通过设置5%、8%和10%空心菜种植比例,测定TN、NH3-N、TP、CODMn、TSS、pH和DO等水质指标,并进行环境、效益评估。结果表明:空心菜种植对罗非鱼池塘水体中TN、NH3-N、TP、CODMn、TSS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空心菜种植对TN去除率在10%~15%之间,对TP去除率在20%~40%之间,5%空心菜种植组还对NH3-N、CODM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效益较好适合推广。

  • 秦志清, 林建斌, 梁萍, 邱曼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5): 111-11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090

    本研究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侧条厚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以期为侧条厚唇鱼肌肉的营养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侧条厚唇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依次为(77.20±0.42)%、(19.70±0.22)%、(3.25±0.07)%和(1.30±0.01)%;其肌肉中共检出2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8种、不饱和脂肪酸(UFA)13种,UFA和必需脂肪酸(EFA)分别占比达68.07%、21.76%;其肌肉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EAA)7种、半必需氨基酸(HEAA)2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8种,EAA和鲜味氨基酸(UAA)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85%、37.55%;侧条厚唇鱼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具有较好的平衡性,其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值(AAS)除了缬氨酸外均大于1,化学评分值(CS)均大于0.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达到86.19,蛋白质的品质较好。综上,侧条厚唇鱼的营养价值较高,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优质淡水经济鱼类。

  • 邹剑敏,宋超,张聪,刘颖,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8): 142-14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8006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膳食品质,鲈鱼、乌鳢、鳜鱼等几种肉食性鱼类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备受关注。目前,这几种经济鱼类正处在从传统池塘养殖向池塘工程化养殖和从饲喂冰鲜饵料向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本文通过已有研究总结了这几种主要淡水水产品的养殖现状及具体评价营养价值的指标,并对其养殖模式转换过程中的营养价值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了综述。讨论总结后发现,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的鲈鱼、鳜鱼等经济鱼类营养价值特别是蛋白质品质低于投喂冰鲜饵料的。而池塘循环水养殖这种新型的养殖模式对这几种肉食性鱼类营养价值的影响尚不明确。但从目前已有研究来看,池塘循环水养殖能够有效改善水质,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有害物质积累。所以这种新型养殖模式对这几种经济鱼类食用品质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主要淡水水产品在养殖模式转换过程中营养价值形成机制进行综述,为推行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新型养殖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