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专题
畜牧兽医
畜牧,是指采用畜、禽等已经被我们人类人工饲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方民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 135-14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890

    为了掌握多营养层次养殖的海水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变动情况,并为优化池塘养殖模式和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在海水池塘“鱼-虾-贝”多营养层次养殖期间,定期进行采样检测,分析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营养盐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种类数高于自然海域,池塘浮游植物细胞密度除养殖初期部分稍低外,养殖中后期均高于自然海域。养殖初期池塘水体浮游植物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优势种,中期以锥状斯克里普藻(Scippsiella trochoidea)为绝对优势种,后期以中肋骨条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锥状斯克里普藻为主要种。池塘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波动明显大于自然海域。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呈现由硅藻占优势向甲藻占优势演替的趋势,而自然海域均以硅藻占绝对优势。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活性磷酸盐含量极显著相关。

  • 范立民, 王庆, 陈曦, 裘丽萍, 孟顺龙, 宋超, 苏永腾, 胡庚东,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 142-15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046

    探究浮床空心菜种植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采用10%的浮床覆盖率进行空心菜种植作为处理塘,在空心菜旺盛生长以后,分别采集池塘水、对照塘水和空心菜根系样品,提取样品DNA,一部分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研究其细菌群落结构,分析浮床空心菜对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空心菜根系和所在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另一部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固氮酶基因拷贝数,分析浮床空心菜对水体固氮酶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床空心菜种植对水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直接影响不显著,空心菜根系生物膜作为池塘微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作用。空心菜根系生物膜还同时增加了池塘单位水体固氮微生物的数量。

  • 王金梅, 杨远, 苗永旺
    农学学报. 2022, 12(11): 88-93.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149

    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产生的,农业文化遗产中包含的许多生存智慧,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所具有的生产、生态、科学及文化等方面的现代价值,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及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现代价值的梳理,将有助于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使其在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 邹剑敏, 卢奇, 桂源, 宋超,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5): 148-15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404

    本文旨在优化微波蒸馏-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Microwave Distillation -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ic Mass Spectrometry, MD-SPME-GC-MS)测定养殖水体及水产品中土臭素(Geosmin, GSM)和二甲基异莰醇(2-mathylisoborneo1, 2-MIB)的检测方法。主要从微波蒸馏前处理过程的载气流速、微波功率、蒸馏时间和收集方式等4个参数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实验条件:载气流速60 mL/min、微波功率400 W、蒸馏时间6 min并定容于250 mL进行馏分收集定量。在养殖水体检测中,该方法对于GSM和2-MIB的检测限分别达到了1 ng/L和10 ng/L;而在水产品中检测限则分别为 0.025 μg/kg和0.25 μg/kg。该方法的标准曲线在1~200 ng/L和10~200 n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97和0.9982。在水产品样品不同加标浓度(1、5、7、10、20 μg/kg)的回收率实验中,GSM和2-MIB的平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45.28%~49.92%、82.15%~87.36%。本实验通过该方法对无锡地区的养殖池塘水样以及水产品进行了检测,发现水样中GSM和2-MIB的浓度均值为分别为19.58 ng/L和58.29 ng/L。而在水产品中,仅检出GSM,其浓度均值为0.61 μg/kg。该方法能够广泛应用于养殖水体以及水产品土腥味物质的检测。

  • 陆诗敏, 李雅媛, 刘翀, 刘兴国, 鲍旭腾, 田昌凤, 顾兆俊, 周亮, 吴凡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3): 145-15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687

    氨氮是池塘养殖尾水治理过程中需着重考虑的一种污染物,池塘养殖环境氨氮氧化去除主要依赖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和厌氧氨氧化菌。本研究介绍了在自然界中已发现的几种氨氧化菌的氮素代谢机理,并结合池塘生态系统特征,着重从温度、pH、溶解氧、附着基质和光照角度,阐释氨氧化菌对池塘养殖水体的生态调控机制。基于氨氧化菌附着生活习性,现已研发出多种异位池塘养殖水质净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技术能发挥净水效果,但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造价高、效率低等问题。目前,中国池塘养殖水体处理领域,在氨氧化微生物菌剂和高效微生物反应器应用及研发方面比较薄弱。建议未来强化池塘低温高效氨氧化菌株筛选和富集培养研究,促进结构紧凑型水处理微生物反应器研发,丰富淡水池塘养殖尾水氨氮去除手段。

  • 王新池, 曹国庆, 殷玉婷, 汪倩, 宋超,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2): 128-13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046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环境中汞的残留特征以及风险评估,在江苏无锡采集7个中华绒鳌蟹养殖池塘水体和底泥样本共14份。利用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C-ICP-MS)分析不同形态汞的残留水平,利用单因子法评估汞残留的风险。结果显示,水体中汞值范围为ND(未检出)~18.20 μg/L,主要以无机汞(Hg2+)为主,其他形式还包括甲基汞(MeHg)和乙基汞(EtHg);底泥环境中汞值范围为0.01~0.022 μg/g,其中无机汞含量减少,甲基汞含量增多。与NYT 5361—2016《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比较发现,水体汞含量有5个超标,超标率为71.43%;底泥环境中汞含量有1个超标,超标率为14.29%。进一步研究水体无机汞残留对中华绒鳌蟹的生态风险,表明风险商范围为0~0.05,远低于1。说明水体汞残留并没有对中华绒鳌蟹的安全生长产生影响。养殖水体重金属汞的检测对中华绒螯蟹的健康生长,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黄亚捷, 崔艳智, 贾小梅, 于奇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2): 78-8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129

    为了评估“十四五”期间宁夏高速发展的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污染及对环境承载压力的影响,基于宁夏畜禽养殖数据,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了化学需氧量(COD)、氮磷产生情况,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畜禽粪便的耕地负荷。基于计算畜禽养殖环境适宜性、土地承载力及养分承载力,评估“十四五”期间将面临的环境承载压力。结果发现:(1)全区畜禽养殖所带来的COD、氮、磷排放量分别为123万、6.86万、7440 t。(2)从全区的环境承载压力来看,全区畜禽养殖环境适宜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各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能力均大于畜禽养殖量,而利通区养殖量是粪污土地承载能力的3.1倍,超出当地土地承载能力,养殖污染风险极大。银川市区、利通区及泾源县无法实现粪肥全部还田,养分承载压力大。(3)“十四五”期间,畜禽养殖量逐年增加,在2025年氮排放量达12万t,比2020年增加了5万t;磷及COD排放量达1.2万、251.7万t,分别是2020年的1.7、1.5倍。在2025年耕地负荷预警值更是达到了3.50的高度,因此从适当控制养殖规模、严格执行生态消纳、加强粪污肥料化利用、科学治污、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及政策扶持6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 张琳, 朱广伟, 逯璐, 丁雅苓

    创新工具是中国传统中兽医学科技发展的核心,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应用研究能够为现代中兽医的发展提供创新思路。笔者通过对中国传统中兽医形成和发展历史的梳理,对工具的创新演变及其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挖掘与分析,并探讨了历史成就对现代中兽医发展的启示。结果表明,作为中间杠杆,创新工具有力的撬动了传统中兽医发展的历史跃迁,其中蕴含的创新思想对现代中兽医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对中国传统中兽医工具创新历史的梳理和研究,彰显了中国中兽医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深刻揭示了创新方法在科学进步中的推动力。

  • 刘襄河, 孔江红

    研究了气象因子对湖北襄阳地区虾蟹养殖产业的影响,以期为襄阳地区虾蟹养殖生产提供参考。利用襄阳地区近30年气象统计资料分析了与虾蟹养殖生长发育相关的6个主要气象因子(温度、日照、阴雨、暴雨、风力和气压)年度变化趋势,探讨了襄阳地区虾蟹养殖潜在的气象风险,以便于合理利用气象预报预警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结果表明:襄阳地区温度适宜、雨水丰富、气候温润、日照充足、气象灾害相对较少为虾蟹养殖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笔者通过分析了襄阳地区温度变化的规律,结合气温与水温的关系确定了襄阳地区虾蟹养殖的最佳放苗时期(清明节后)和最佳捕捞时期(霜降之前),同时探讨了低温阴雨、日照时数、连续暴雨、大风雷暴等气象因子对襄阳地区虾蟹养殖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防御对策。本研究有助于为当地气象部门根据虾蟹养殖周期作好中长期天气气候预测和短期天气预报预警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渔民应高度重视气象部门预警信息,积极主动防御来尽量减轻气象灾害造成虾蟹养殖损失。

  • 蒋阳阳, 李海洋, 李正荣, 崔凯, 吴明林, 周蓓蓓, 王林, 吴多生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6): 139-14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950

    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及养殖产量大幅提升,不可避免地带来养殖水环境污染等难题。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安徽省为例,分别从水产养殖及尾水治理现状、尾水治理典型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发展建议等方面,对当前环保高压态势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安徽省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 赵永锋, 余开, 宋迁红, 戈贤平, 刘乐丹, 罗红, 陈倩, 徐树晨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3): 135-14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884

    淡水池塘养殖作为中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中国水产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介绍了中国淡水池塘养殖现状和主要养殖品种,并详述了淡水池塘养殖在品种结构、养殖技术以及养殖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还概括了目前中国淡水池塘养殖的主要模式。从品种、饲料、病害、环境、养殖设备、水产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养殖管理8个方面提出现阶段淡水池塘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逐一提出相应发展建议,以期为中国现代化淡水池塘养殖的健康、高产、环保以及标准化发展提供思路。

  • 周华兴, 段国庆, 江河, 凌俊, 胡玉婷

    研究旨在探究安徽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状况以及资源混杂程度,以期为中华绒螯蟹资源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采集了中华绒螯蟹4个养殖群体和长江野生群体共170尾样本,基于线粒体分子标记,进行种群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遗传多样性低,盲目捕捞可能造成野生资源衰退。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间未出现显著遗传分化,存在严重的种质混杂。研究探明了长江中华绒螯蟹的资源现状,为其科学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宋立民, 姜巨峰, 王宇, 徐晓丽, 丁子元, 郝俊, 徐林通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4): 118-12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554

    为评价不同遗传背景群体与养殖模式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优化养殖组合并引导消费,实验选择2个鲈鱼苗种群体为材料,搭配2种模式,设定4个组,经8个月养殖后,按国标法检测各组样本肌肉营养成分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组肌肉含水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组ΣTAA、ΣEAA、ƩNEAA、ΣHEAA、ΣDAA、ΣEAA/ΣNEAA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C、D组各样本ΣEAA/ΣTAA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ΣEAA/ΣTAA值显著高于A组(P<0.05);各组之间的ΣDAA/ΣTAA值无显著差异(P>0.05)。A组样本共获得16种脂肪酸含量数据,B和C组分别获得13种脂肪酸含量数据,D组获得12种脂肪酸含量数据;B组SFA、MUFA、EPA+DHA、PUFA、UPA、FA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只有UFA/SFA这一指标显著低于C和D组(P<0.05),但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所测得4种常量元素中K含量最高,且B组的含量(4239.33 mg/k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Na含量次之,且B组的含量(306.87 mg/kg)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池塘工程化循环水槽养殖的YL3产品有一定的蛋白质积累优势;传统池塘养殖TL的产品有一定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优势,并具有较高的钾钠比。

  • 王钰钦, 郑尧, 钱信宇, 杨晓曦, 陈家长, 吴伟

    水产养殖业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之一受到广泛关注,养殖尾水的污染治理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解养殖尾水净化的机理,促进净化技术效能的增强,研究介绍了中国水产养殖业污染的现状、危害和相关防治政策,并对近20年出现的水产养殖污水净化技术进行了综述。最终对养殖污水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可对沉淀单元进行强化、利用新型材料和微生物强化净化系统的可能性。

  • 刘雨婷, 黄世玉, 李榴佳, 赵天章, 李慧英, 苏子峰, 龙晓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4): 159-16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318

    本文旨在研究池塘养殖鲤鱼(简称池塘鲤)和稻田养殖鲤鱼(简称稻田鲤)的生物学指数和肌肉营养价值的差异。取体质量约800 g的2种养殖鲤鱼各3尾,测量和比较生物学指数并分析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池塘鲤的肥满度和出肉率显著高于稻田鲤,而尾柄长/尾柄高比值以稻田鲤较高,池塘鲤肌肉中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分均显著高于稻田鲤,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以稻田鲤较高。综上,稻田鲤体型修长出肉率低,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低,池塘鲤肌肉氨基酸含量高,但两者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各有优势。

  • 刘艳辉, 杨炳坤, 高春山, 刘铁钢, 李秀颖, 祖岫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 100-10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075

    为探索养殖池塘水草覆盖面积对养殖水质和对中华小长臂虾生长性能的影响,设伊乐藻密度为10%、30%、50%(A、B、C)3组试验,每666.7 m2放养平均尾重0.01 g的虾苗50万尾。每5天测定一次水化指标,试验结束后测量虾的生长指标及饲料系数。结果表明,水温在20天后A>B>C;溶氧在15天后B>A,C组在25~45天高于A、B,在50~85天低于A、B;pH 在35~85天,C>B>A,且C与A、B差异极显著(P<0.01);氨氮在15~25天,A>B>C,在40~85天,C>A>B,且三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硝酸盐氮在25~45天,A>B>C,在50~85天,C>A>B,且3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生长指标与单位产量均为B>A>C,饲料系数C>A>B,B、C差异显著(P<0.05)。综合水质指标、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情况,本试验条件下,B组优于其它二组。

  • 美英, 刘玉琦, 周航, 田彦锋, 臧琛, 李现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 52-6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150

    中国奶牛养殖废物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田土壤中,已成为当今奶牛养殖废物处理的热门趋势,但因其含有大量氮营养盐的特性,可能会造成农田土壤及周边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本文通过对规模化奶牛养殖废物进行11种基肥+追肥模式的田间管理,研究农田土壤和土壤水溶液中氮素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各田间管理土壤总氮平均含量随着深度增加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施氮量与不同田间管理各深度土壤中硝态氮平均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硝态氮是土壤水溶液中氮素的主要形态;施肥是农田氮输入的主要来源,淋失是农田氮输出的主要项目;仅靠生物固氮和大气沉降作为氮输入来源会造成土壤的氮耗竭;基肥为100%液肥+追肥为100%液肥(Q100100)田间管理最易使土壤中氮含量过剩;基肥为固肥和50%液肥+追肥为75%液肥(SQ5075)的田间管理最容易产生氮淋失;基肥为固肥和75%液肥+追肥为75%液肥(SQ7575)田间管理淋失氮损失最小,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有益于土壤中氮素累积。

  • 孙旋辉, 蒋咏燚, 刘文婷, 郑尧, 陈家长, 邴旭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3): 148-15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740

    前期研究表明“5%空心菜+10%填料+泼藻”水质调控集成模式值得推广,为进一步验证效果,以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为对象,研究不同空心菜种植配比其对池塘水质氮、磷净化效果。通过设置5%、8%和10%空心菜种植比例,测定TN、NH3-N、TP、CODMn、TSS、pH和DO等水质指标,并进行环境、效益评估。结果表明:空心菜种植对罗非鱼池塘水体中TN、NH3-N、TP、CODMn、TSS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空心菜种植对TN去除率在10%~15%之间,对TP去除率在20%~40%之间,5%空心菜种植组还对NH3-N、CODM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效益较好适合推广。

  • 宋超, 邹剑敏, 汪倩, 陈曦, 方龙香, 裘丽萍,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8): 153-15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727

    为研究养殖池塘底泥环境中农药氰戊菊酯(fenvalerate,简称FV)及其异构体(分别用FV1、FV2表示反式异构体,FV3和FV4表示顺式异构体)的消除动态规律,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培育的方式观察底泥样本中FV及其手性异构体在浓度水平和异构体差异上的消除变化规律。研究发现,FV在底泥环境中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不同暴露浓度条件下,FV及其手性异构体的降解半衰期均无显著性差异,FV在环境中的半衰期范围是19.47~38.73天。不同手性异构体在底泥环境中的半衰期存在差异,FV1的降解半衰期显著高于其他异构体,FV3显著高于FV2和FV4。FV在底泥环境中存在α-C位置异构的转化现象,当转化进行3周后,转化速率变慢,转化产物变化开始不断减少。研究认为,FV在底泥中的蓄积周期较长,应尽量避免FV在底泥环境中的直接残留和暴露。此外,为安全进行渔业生产和有效进行环境生态风险评价,在底泥FV残留的检测或去除研究中应区分其不同的手性异构体。

  • 聂志娟, 邵乃磷, 张志伟, 胡佳雯, 徐跑, 徐钢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7): 155-16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324

    为了研究池塘流水槽循环水黑鲷养殖模式(IP)和传统池塘黑鲷养殖模式(EP)菌群结构特征,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2种养殖模式黑鲷肠道和养殖水体中菌群组成结构与功能。结果显示:黑鲷肠道和养殖水体中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细菌(Cya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组成,其丰度之和为98.32%~99.22%;在属水平上,菌属差异明显,IP模式下黑鲷肠道显著增加的菌属包括鲁杰氏菌属Ruegeria(14.84%)、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14.24%)、Marivita(3.58%)、norank_o__PeM15(2.97%)、norank_C__KD4-96(2.56%)(P<0.05) (IP>EP);而EP模式下,黑鲷肠道中肠杆菌属Enterobacter(10.31%)、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10.30%)、Romboutsia(7.37%)、肠球菌属Enterococcus(6.29%)、乳球菌属Lactococcus(5.38%)显著增加(P<0.05) (IP<EP)。2种模式下黑鲷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其相应的养殖水体(P<0.05);IP养殖模式水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EP养殖模式(P<0.05),而黑鲷肠道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种养殖模式条件下菌群结构存在差异,且存在较多丰度差异显著的菌属。IP模式下黑鲷肠道中具有差异显著的优势菌属大多为有益菌,而EP模式黑鲷肠道多为慢性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属。

  • 周凡, 彭建, 陈刘浦, 朱凝瑜, 姚高华, 贝亦江, 马文君, 丁雪燕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4): 159-16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444

    在室内循环水系统开展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3个品系养殖生长对比试验。大口黑鲈‘优鲈1号’、‘优鲈3号’、‘浙鲈2号’随机分配到9个养殖缸中,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缸中30尾鱼(初始均重6.08±0.12g),养殖8周。试验鱼存活率高于98.89%(P>0.05),体生长‘优鲈3号’>‘优鲈1号’>‘浙鲈2号’,但无显著差异(P>0.05);‘浙鲈2号’的体长变异系数和体重变异系数最小(P>0.05)。各品系形态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浙鲈2号’和‘优鲈3号’(P<0.05)。肌肉常规营养组成和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浙鲈2号’的肠蛋白酶和肝脏蛋白酶活性最低(P<0.05)。各品系血清中10项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表明大口黑鲈‘优鲈3号’生长性能相对较好;‘浙鲈2号’在体增长、营养组成和血清生理指标等方面的表现和优鲈系列相近,显示出良好的育种潜力。

  • 郑尧, 裘丽萍, 周旻玥, 孙旋辉, 孟顺龙, 胡庚东, 陈家长

    为研究浮床栽培黄花水龙(0%、5%种植面积)对红罗非鱼养殖池塘污染物的影响,测定CODMn、Chl.a、TN、NH3-N、NO2--N、NO3--N、TP、PO43--P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黄花水龙能显著降低红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中Chl.a、NH3-N、NO2--N指标,也能显著降低CODMn、TP、TN和NO3--N含量,其中对NO3--N和NO2--N平均去除率达50%以上,而对磷的去除效果不佳。

  • 秦璐, 陈曦, 裘丽萍, 范立民, 宋超, 郑尧, 孟顺龙,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2): 112-12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287

    本研究通过向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添加小球藻,旨在探究其对养殖水体N、P降解和微生物群落调控的最佳浓度。分别设置对照组(NC)、低浓度组(LC)、中浓度组(MC)和高浓度组(HC),探究不同浓度小球藻对罗非鱼养殖水体中N、P的改善效果,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与其他处理组相比,HC组水体N、P营养盐含量降低,对3种形态氮的降解速率NH4+-N>NO3--N>NO2--N。与NC组相比,MC组和HC组的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各处理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减少,且HC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最高,群落丰富度与NH4+-N含量显著相关。小球藻可以吸收养殖水体中N、P营养盐,调节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改善养殖水体水质状况,为养殖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黄晓东, 顾颖, 张健, 周慧华, 盖春蕾, 陈百尧, 曹海鹏, 安健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2): 121-12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277

    为评价复方中草药与微生物杀菌剂联用对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大田应用效果。本试验以养殖水质、累积死亡数量、养殖效益作为评价指标,观察了复方中草药内服(10 g/kg饲料,2次/天)配合微生物杀菌剂全池泼洒(3.75 kg/hm2,1次/10天)在养殖周期为130天时对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应用效果。与中华绒螯蟹的常规养殖方式相比,复方中草药与微生物杀菌剂联用能够显著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提高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改善养殖水质,而且能够使中华绒螯蟹的130天平均累积死亡数量降低91.3%,每公顷产量和每公顷产值分别增加40.9%和61.9%,明显提高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效益。本试验证实了复方中草药与微生物杀菌剂联用对中华绒螯蟹养殖具有显著的大田应用效果,为建立中华绒螯蟹的高效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提供了科学参考。

  • 王金梅, 杨远, 苗永旺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1): 137-14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385

    为了解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动态保护状况,更好地传承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运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动态保护现状。结果表明:通过品种保护、扩繁与利用,水牛代养模式,水牛奶乳制品特色产业的开发,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动态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水牛生存面临威胁、公众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参与度不高、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够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的动态保护。据此提出加强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动态保护的相关建议:完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措施,制定保护战略规划;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宣传普及,建立多方参与机制;实施多功能产业发展,建立农业多功能拓展的动态保护机制;构建利益共享机制,确保农民利益实现。

  • 樊海平, 薛凌展, 杨晓燕, 钟全福, 黄德荣, 张树兴, 陈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1): 144-14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1100884

    为评价异育银鲫‘中科5号’稻田养殖效果,在武夷山稻花鱼养殖基地开展异育银鲫‘中科5号’稻田投饵和不投饵养殖方式的试验,测定养殖鱼类的生长性能及产量,分析存活率、特定生长率等生产指标和产出投入比、养殖成本利润等养殖效益。结果显示,经过62天稻田养殖,异育银鲫‘中科5号’稻田投饵养殖模式的产量、成活率、增重率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是稻田不投饵养殖模式的2.17、1.47、1.98、1.60倍,平均规格和肥满系数显著高于稻田不投饵养殖模式(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稻田投饵养殖模式平均单位利润达到9817.50元/hm2稻田,是不投饵养殖模式的2.23倍。因此,稻田投饵方式养殖异育银鲫‘中科5号’较不投饵养殖方式收入更高,但还应进一步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 张年国, 潘桂平, 周文玉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2): 147-15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1100841

    为了了解口虾蛄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并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水温15℃~31℃条件下,通过测量体重、体长等指标,对当年口虾蛄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0日龄口虾蛄经100天培育后,体长从(8.20 ± 0.45)cm增至(11.79 ± 0.67)cm,日均增长0.036 cm,体重从(7.14 ± 1.17)g增至(20.54 ± 3.44)g,日均增重0.134 g。(2)当年口虾蛄的体重与体长的拟合方程为W=0.016L2.879(R2=0.978),其b值接近于3;体长、体重与养殖日龄的最佳方程均为指数函数。(3)当年口虾蛄的肥满度在30日龄时最高,90日龄最低,肥满度与养殖水温没有明显相关关系;在水温23℃以上时,口虾蛄的瞬时增长率、瞬时增重率指标逐渐升高并在90日龄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口虾蛄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生长效果良好,其体长与体重的生长基本同步,适宜进行规模化人工养殖。

  • 薛凌展, 樊海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2): 153-15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1100849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池塘养殖模式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本文归纳了中国淡水鱼养殖业发展现状,总结了近年中国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的示范应用情况,分析了IPA系统的组成及其优势,指出了该模式在不同养殖品种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工艺缺陷,提出了优化方案和建议。笔者认为该模式适合规模化经营,可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养殖效益,在推广应用时应根据养殖品种特性对IPA系统组件和养殖工艺进行调整和再创新,以便于适应不同名特优品种的需求。由于IPA模式具有节水、生态、高效、环保等优势,符合中国水产养殖的未来发展要求,因此,在中国淡水养殖产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 宋红桥, 管崇武, 张宇雷

    笔者主要简述了江苏如东地区的水产养殖现状。归纳了该地区主要养殖的虾蟹品种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脊尾白虾和三疣梳子蟹的不同养殖模式和养殖方法。分析了如东地区虾蟹养殖品种现所存处的发展现状,以及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苗种、病害等相关问题。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加强科学养殖管理和网络信息的有效传播相应的健康、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强化科技服务、坚持生态节水养殖模式,发展绿色虾蟹养殖业、打造品牌效应,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 董兴国, 景红军, 李令国, 沈海荣

    为了验证前期设计的基于池塘异位修复技术的水处理系统的养殖效果,进行了为期3年的规模化多品种饱和养殖试验。试验主要测定了该系统对普通淡水鱼养殖池塘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耗氧量(CODMn)和叶绿素(Chla)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养殖的中前期,养殖塘循环水总磷水平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GB 3838—2002),总氮水平达到地表水水环境质量III至V类标准(GB 3838—2002),系统对TP、TN、CODMn和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0.13%、45.02%、43.37%和86.6%,去除效果显著;在养殖后期,随着饲料投入的持续增加,试验系统去除效率虽有大幅提高,但是各指标检测数据仍然高于预期。试验为淡水池塘的循环水处理规模化养殖用水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践思路。

  • 蒋飞, 刘永士, 施永海, 严银龙, 徐嘉波, 邓平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6): 141-14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0600249

    旨在合理选择美洲鲥当年鱼种池塘养殖模式。以美洲鲥当年鱼种为试验对象,采用遮荫池塘和敞口池塘两种池塘养殖模式,比较美洲鲥当年鱼种消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显示:养殖前期,敞口池塘美洲鲥内脏团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遮荫池塘的;在43天和57天时敞口池塘美洲鲥内脏团的胃蛋白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均高于遮荫池塘,在15天和29天时则相反;养殖后期,遮荫池塘美洲鲥肝和胃组织中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79天、106天和120天均高于敞口池塘的;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在106天和120天也都高于敞口池塘的,在92天时遮荫池塘中美洲鲥肝和胃组织中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却低于敞口池塘。研究表明,在高温季节,美洲鲥当年鱼种养殖无需遮荫方式,可以直接采用敞口池塘。

  • 徐荣, 朱凌宇, 王守红, 毕建花, 张家宏, 王桂良, 寇祥明, 吴雷明, 韩光明, 唐鹤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3): 142-15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0400054

    为了实现稻田消纳罗氏沼虾养殖尾水过程中水稻稳产及养分利用效率最大化,设置CK(空白对照)、BC(添加生物炭)、TG(添加土壤改良液)、BT(生物炭及土壤改良液分别减半)4个处理,依据养分运移状况及水稻生长指标的比较,筛选适宜材料类型。结果表明,BC、TG及BT的添加对表层土壤(0~10cm)TN累积、土壤(0~25cm)TP累积及养分损失,BC、TG对土壤(0~25cm)TN累积及养分损失均存在正面效应;TG显著促进表层土壤(0~10 cm)NO3-累积(P<0.05);除BC外,其他材料的养分表聚作用均促使TN、TP向根部运移(P<0.05);BT处理中灌浆期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TG和CK(P<0.05),材料处理组在第一节间长度均显著低于CK(P<0.05),其余处理间的差异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处理的理论和实际产量间的差异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相较于其他材料,有效截留NO3-为主氮素养分,提高养殖尾水养分利用率,降低淋洗污染风险;显著控制水稻底部节间生长,降低倒伏风险;且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性状并无显著抑制作用,因而将其作为水稻消纳罗氏沼虾养殖尾水中养分利用效率提升材料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 周井娟

    海水鱼营养价值高,深受百姓喜爱,市场供不应求。中国是海水养殖大国,在海水鱼养殖的探索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借助于《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统计数据库,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水鱼养殖业整体发展概况、品种结构和区域分布特征、养殖模式及其成本收益等指标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海水鱼品种选育、病害防控、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精细化管理以及养殖工程设施等技术变迁的路径进行分析,以便深度挖掘产业发展的演进规律,为制定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 谢学军, 徐宣国, 王书可, 于唱

    随着国家与地方各级政府积极推动食品产业集群示范园区建设,部分地区在招商引资中没有重视产业布局与项目发展规划,导致园区建设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同质性企业多、产品差异性小、资源枯竭等过度竞争现象。针对上述现象,笔者以山东某畜牧食品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定量分析了集群中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协同发展、信息共享、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控在集群的企业关系发展与改善中发挥关键作用。

  • 杨菁, 管崇武, 张宇雷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4): 138-14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1200931

    循环水养殖系统为当前水产养殖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其具养殖水环境高度可控、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节水、节地等特点,符合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能减排的战略需求。循环水养殖水净化装备是循环水养殖系统核心组成。其为循环水养殖生产中的水产养殖对象提供良好水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养殖品产量及质量,提升资源利用率。本文以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净化典型工艺为主线,对其主要环节包括悬浮物去除、溶解性有机物降解、杀菌消毒、增氧、调温等所涉及的装备技术进行探讨及总结,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精准、高效、节能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推进其进一步应用提供支持。

  • 韩莎, 曲洪霞, 李成林, 胡炜, 赵斌, 刘兆存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 144-14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90090

    为研究微生态制剂及其使用策略对刺参生长和水质的影响,实验组添加以芽孢杆菌、乳酸菌等为主的微生态制剂和饲料分别混合放置0、6、9、12、15 h后投喂体质量为(7.81±0.25) g的刺参,实验共持续进行30天,期间10天换1次水。结果显示,添加微生态制剂组刺参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与饲料混合放置12 h后投喂实验组刺参SGR最高,为0.618%/d,是对照组的1.52倍,但与混合放置9 h实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氨氮、亚硝酸盐、COD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实验组各项水质指标随着与饲料混合放置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与饲料混合放置0 h组各项水质指标最低,但各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至实验结束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将微生态制剂与饲料混合放置9~12 h后投喂刺参,对刺参的生长和养殖水质均可达到理想效果。

  • 张红燕, 袁永明, 马晓飞, 沈楠楠, 施珮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1): 130-13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9030040

    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对于水体质量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残饵及生物排泄物的增多会大量消耗水体溶解氧,进而打破水体动态平衡,导致NH3-N、NO2-N等毒害成分升高,引起南美白对虾病害甚至导致死亡,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并且阻碍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研究并开发一种能够实时监测养殖池塘水质,并能根据南美白对虾生长习性智能控制增氧机、水泵等养殖设备的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水质智能控制系统。系统具有控制智能、运行可靠、集成度高等特点,在养殖生产试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保证了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的安全,有效降低了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风险。

  • 邓茹, 孟顺龙, 陈家长, 陈春光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1): 142-14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9040031

    为了能改善水质、渔业增殖和修复生态环境,EM菌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研究系统梳理了EM菌的定义及来源,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阐述了影响EM菌作用效果的因素等;发现EM菌在调控微生物生态结构、降低水环境中有害物质、提高免疫、增重增产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但EM菌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且生产技术及应用过程等还存在着不足。因此今后应提高生产技术,建立和提高筛选系统,并开发EM菌在水产养殖研究和应用的新领域,为水产养殖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并为可持续养殖提供可能。

  • 李光玉, 鲍坤, 张旭, 司方方, 焉石

    笔者叙述了近年来中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对国内饲养的主要特种经济动物毛皮动物(狐、貉、貂)、茸鹿(梅花鹿、马鹿)、珍禽等领域的产业发展现状、科研创新突破、取得重大成果、国际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国内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其他国家存在的差距以及产业未来的研究领域,旨在为中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 吴信, 万丹, 印遇龙

    养殖业不仅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还可提供有机肥原料,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收,因此是一个与人类食物链和生态环境关系十分密切的产业,是一个既能影响土壤生态,又能影响种植业和人类食品安全的“承上启下”的产业。合理适度的养殖,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中国养殖业还存在加工比重小、技术落后、高耗低效等问题;同时,由于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畜禽养殖污染产生量大、处理成本高、综合利用率低,科学合理地处理养殖废弃物已成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的紧迫任务。笔者回顾了养殖业产业发展历程,总结了中国在养殖业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分析了当前国内养殖业面临的养殖废弃物处理问题,凝练出了国内当前养殖业废弃物处理的形势任务,提出发展现代生态养殖是解决中国畜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必然选择,并对此展望了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