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育银鲫‘中科5号’稻田养殖效果分析

樊海平, 薛凌展, 杨晓燕, 钟全福, 黄德荣, 张树兴, 陈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1): 144-147

PDF(1175 KB)
PDF(1175 KB)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Vol. 36 ›› Issue (31) : 144-14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1100884
水产·渔业

异育银鲫‘中科5号’稻田养殖效果分析

作者信息 +

Study on Allogynogenetic Gibel Carp ‘CAS Ⅴ’ in Paddy Field Cultivation

Author information +
History +

摘要

为评价异育银鲫‘中科5号’稻田养殖效果,在武夷山稻花鱼养殖基地开展异育银鲫‘中科5号’稻田投饵和不投饵养殖方式的试验,测定养殖鱼类的生长性能及产量,分析存活率、特定生长率等生产指标和产出投入比、养殖成本利润等养殖效益。结果显示,经过62天稻田养殖,异育银鲫‘中科5号’稻田投饵养殖模式的产量、成活率、增重率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是稻田不投饵养殖模式的2.17、1.47、1.98、1.60倍,平均规格和肥满系数显著高于稻田不投饵养殖模式(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稻田投饵养殖模式平均单位利润达到9817.50元/hm2稻田,是不投饵养殖模式的2.23倍。因此,稻田投饵方式养殖异育银鲫‘中科5号’较不投饵养殖方式收入更高,但还应进一步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Abstract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llogynogenetic gibel carp ‘CAS V’ in paddy field cultivation, the experiments with feeding and unfeeding cultivation mode were carried out in Wuyisha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on of fish were measured, the survival rate, specific growth rate and production index and input-output ratio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62 days’ paddy field cultivation, the production, survival rate, weight gain rate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allogynogenetic gibel carp ‘CAS V’ in the feeding mode were 2.17, 1.47, 1.98 and 1.60 times of those of the unfeeding mode respectively, and the average size and condition facto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unfeeding mode (P<0.05).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unit profit of the feeding mode of paddy field cultivation was 9817.50 yuan/hm2, which was 2.23 times of that of the unfeeding mode. Therefore, the income of allogynogenetic gibel carp ‘CAS V’ of feeding mod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nfeeding mode, but more efforts should be don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eed utilization and reduce labor cost to raise the economic benefits.

关键词

异育银鲫‘中科5号’ / 稻田养殖 / 养殖方式 / 生长性能 / 经济效益

Key words

allogynogenetic gibel carp ‘CAS V’ / paddy field cultivation / cultivation mode / growth performance / economic benefits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樊海平 , 薛凌展 , 杨晓燕 , 钟全福 , 黄德荣 , 张树兴 , 陈斌. 异育银鲫‘中科5号’稻田养殖效果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1): 144-14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1100884
Fan Haiping , Xue Lingzhan , Yang Xiaoyan , Zhong Quanfu , Huang Derong , Zhang Shuxing , Chen Bin. Study on Allogynogenetic Gibel Carp ‘CAS Ⅴ’ in Paddy Field Cultivation.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0, 36(31): 144-14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1100884

0 引言

稻田综合种养是国内近年主推的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无论是养殖模式还是养殖品种均得到了迅速发展,养殖模式主要有稻鱼综合种养、稻虾综合种养、稻蟹综合种养、稻鳖综合种养、稻鳅综合种养、稻螺综合种养和稻鱼鸭综合种养等[1,2,3,4,5,6,7,8];养殖品种有鲤鱼、鲫鱼、草鱼、小龙虾、鳖、泥鳅和中华绒螯蟹等[9,10]。鲫鱼是国内大宗淡水养殖鱼类主要品种之一,也是稻渔综合种养殖的一个传统养殖品种[11,12]。随着稻田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模式向高产高效转变,养殖品种也趋向良种化,目前稻田鲫鱼养殖品种一般以彭泽鲫、异育银鲫、高背鲫、方正银鲫等品种为主,养殖产量和效益不断提高[13,14]。异育银鲫‘中科5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黄石市富尔水产苗种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培育的异育银鲫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尤其是在低蛋白(27%)、低鱼粉(5%)等较为廉价的饲料条件下也能获得较快的生长,并且鱼刺也相对减少,肉质更加细嫩,增加了养殖经济效益[15,16]
为探讨异育银鲫‘中科5号’在稻田的养殖效果,2019年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福州综合试验站在传统稻花鱼生产地武夷山市,首次应用良种异育银鲫‘中科5号’替代稻田养殖常规鲤鱼品种,开展了投饵和不投饵2种稻田养殖模式,比较分析稻田养殖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生长性能、产量和经济效益,旨在为该地区稻田养殖新品种及养殖方式的筛选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试验地点为武夷山市岚谷乡岚峰稻花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稻花鱼养殖基地,试验稻田为沟凼式稻田,沟凼水面积占比为10%,稻田A为投饵养殖方式试验田、稻田B为不投饵养殖方式试验田,面积均为667 m2。试验时间为2019年7月29日—9月28日,养殖周期62天。

1.2 鱼种放养及饲养管理

异育银鲫‘中科5号’大规格鱼种由福建省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提供,放养时随机抽样放养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大规格鱼种各30尾,测量全长和体质量。投饵、不投饵养殖方式试验田各放养同批鱼种12.5 kg。养殖过程管理方式同常规稻花鱼养殖[17],投饵养殖方式试验田投喂粗蛋白含量28%、脂肪含量3%的鲫鱼膨化颗粒配合饲料,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存塘鱼体质量的2.0%~3.0%,阴雨天不投喂。采用排水后抄网捕捞,称量所获异育银鲫‘中科5号’质量,2组试验田各随机抽取30尾,分别测量体长和体质量。

1.3 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均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统计值采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MOVA)比较稻田投饵与不投饵养殖方式下收获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体长、体质量差异的显著性。并比较分析2种养殖方式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等生产指标和产出投入比、养殖成本利润等养殖效益,各指标的计算如式~(11)。

成活率 =NtN0×100%

(1)

增重率 =Wt¯-W0¯W0¯×100%

(2)

体质量变异系数 =SDWW̅×100%

(3)

体长变异系数 =SDLL̅×100%

(4)

体质量特定生长率 =lnWt¯-lnW0¯t×100%

(5)

肥满系数 =WL3×100%

(6)
饲料系数=饲料投喂量总产量总放养量
(7)
产出投入比=单位鱼销售收入单位养殖成本
(8)
养殖成本利润率=养殖总利润养殖总成本×100%
(9)
销售利润率=总利润鱼销售收入×100
(10)
边际贡献率=鱼销售收入可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
(11)
式中,N0Nt分别为放养、收获时的尾数,W为体质量,L为体长, W¯ 为平均体质量, L¯ 为平均体长, W0¯ 为放养时平均体质量, Wt¯ 为收获时的平均体质量,SDW为体质量标准差,SDL为体长标准差,t为养殖周期。

2 结果与分析

2.1 异育银鲫‘中科5号’稻田养殖产量和生长指标

表1可见,经62天的放养,稻田投饵养殖方式下,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的成活率达到79.31%,单位面积产量为422.25 kg/hm2;稻田不投饵养殖方式下,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的成活率为54.02%,单位面积产量为195.00 kg/hm2。稻田投饵养殖方式产量、成活率、增重率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是稻田不投饵养殖方式的2.17、1.47、1.98、1.6倍,稻田投饵养殖方式收获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平均规格和肥满系数也显著高于稻田不投饵养殖方式(P<0.05),而体质量和体长变异系数也小于稻田不投饵养殖方式,进一步说明了稻田投饵养殖方式收获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整体规格相对比较集中,其生长速度和商品规格整体上优于稻田不投饵养殖方式。
表1 稻田投饵和不投饵养殖方式异育银鲫‘中科5号’产量和生长指标
试验指标 投饵(稻田A) 不投饵(稻田B)
鱼种放养 平均体质量/(g/尾) 72.00±24.34a 72.00±24.34a
体质量变异系数/% 33.80 33.80
平均体长/cm 16.53±1.67a 16.53±1.67a
体长变异系数/% 10.10 10.10
肥满系数/% 1.55±0.11a 1.55±0.11a
总放养量/kg 12.5 12.5
数量N0/尾 174 174
收获 平均体质量/(g/尾) 203.63±34.99a 138.45±29.98b
体质量变异系数/% 17.18 21.65
平均体长/cm 22.57±1.22a 20.98±1.74b
体长变异系数/% 5.40 8.29
肥满系数/% 1.76±0.11a 1.48±0.14b
总产量/kg 28.15 13.00
数量Nt/尾 138 94
成活率/% 79.31 54.02
饲料系数 2.78
增重率/% 182.82 92.29
体质量特定生长率/(%/d) 1.68 1.05
注:同一行数值后字母相同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字母不相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2.2 异育银鲫‘中科5号’养殖效益分析

表2可知,投饵和不投饵稻田养殖方式投入成本中除饲料和劳力费用等成本投入不同外,田租、秧苗、鱼种、肥料等成本投入一致,而且稻谷的产量和售价也基本相同,另外,虽然投饵和不投饵稻田养殖方式收获的鱼产量和鱼体大小规格存在差异,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稻田投饵与不投饵方式养殖的鲫鱼及大小规格还不存在价格差异。经测算,异育银鲫‘中科5号’稻田投饵、不投饵养殖方式单位鱼产量的养殖成本分别为36.75、37.46元/kg;而以单位稻田面积核算,稻田投饵养殖方式单位养殖成本、单位鱼销售收入和单位养殖利润分别是稻田不投饵养殖方式的2.12、2.17、2.23倍;产出投入比、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与稻田不投饵养殖方式基本无差别,分别是稻田不投饵养殖方式的1.02、1.05、1.03倍;但边际贡献率则明显降低,仅是稻田不投饵养殖方式的0.71倍。
表2 稻田投饵和不投饵养殖方式异育银鲫‘中科5号’养殖效益
项目 投饵(稻田A) 不投饵(稻田B)
金额 比重 金额 比重
养殖可变成本 饲料支出 3262.5元/hm2稻田 21.02% 0.00元/hm2稻田 0.00%
劳力工资 6750元/hm2稻田 43.50% 1800.00元/hm2稻田 24.64%
养殖固定成本 鱼种支出 4875元/hm2稻田 31.42% 4875.00元/hm2稻田 66.74%
沟凼面积租金 630元/hm2稻田 4.06% 630.00元/hm2稻田 8.62%
单位养殖成本 15517.5元/hm2稻田 100.00% 7305.00元/hm2稻田 100.00%
单位鱼销售收入 25335.00元/hm2稻田 11700.00元/hm2稻田
产出投入比 1.63 1.60
单位养殖利润 9817.50元/hm2稻田 4395.00元/hm2稻田
成本利润率 63.27% 60.16%
销售利润率 38.75% 37.56%
边际贡献率 60.48% 84.62%
注:沟凼面积租金按稻田租金的10%(沟凼面积占比)折算。

3 结论

异育银鲫‘中科5号’更加适合稻田投饵养殖模式,其养殖总利润、产出投入均显著高于传统的不投饵养殖模式,但仍然存在饲料利用率较低、劳力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在投饵条件下,开展稻田养殖异育银鲫‘中科5号’专用配合饲料的研发,改良饲料投喂技术,提高稻田投饵养殖方式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投喂劳力成本,对进一步提高稻田养殖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4 讨论

稻田养鱼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取得了稻鱼双增收的良好效果,由单品种种养向多品种混养发展,由种养常规品种向种养名特优新品种发展,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不断调整创新[18,19]。由于传统稻田养殖常规品种相对增产增收效果并不显著,一些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优良品种成为了稻渔综合种养殖的主养品种,并建立了配套的养殖模式和关键技术措施[20]。如团头鲂‘浦江1号’、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草鱼新品系在稻田养殖中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1,22];‘福瑞鲤’良种应用于稻田养殖,也取得良好的效果[23,24,25]。优良养殖品种是稻田养鱼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基础,在本试验中,异育银鲫‘中科5号’稻田投饵和不投饵养殖模式取得了养殖利润9817.50、4395.00元/hm2稻田的养殖收益,产出投入比和成本利润率均达1.60和60%以上。因此,异育银鲫‘中科5号’替代稻田养殖常规鱼类品种,无疑能降低养殖成本,进一步提高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和关键技术的提升是有效提高稻田养殖经济效益的保障,不仅提高了单位稻田土地面积的生产力,而且大大提高了稻田的经济产出。传统的稻田养鱼基本不投饵,主要依靠稻田中天然饵料,鱼生长缓慢,养殖产量和收益均较低。随着稻田养殖的发展,人工投喂饲料使养殖产量大幅提升,稻田养殖系统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均明显提高[26]。在本试验中,稻田投饵养殖方式养殖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商品鱼规格显著高于不投饵养殖方式(P<0.05),在同等放养水平下,投饵养殖模式的产量、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均高于不投饵养殖方式。目前市场上对销售的稻田投饵与不投饵养殖的鲫鱼商品鱼及大小规格的售价仍无差异,稻田投饵养殖方式养殖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总利润、产出投入均显著高于不投饵养殖方式,异育银鲫‘中科5号’更加适合稻田投饵养殖方式。但适当投饵对稻田养殖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肌肉营养成分、肉质、口感和味道等食用品质方面是否存在较多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稻田养殖的浅水环境与池塘养殖环境也完全不同,由于稻田鱼沟、鱼凼水体小、水浅,分散于稻田中,难于形成类似池塘环境的集中摄食,饲料利用率低,人工投喂劳力成本较高。本试验中,虽然稻田投饵养殖模式异育银鲫‘中科5号’养殖成活率、养殖产量和效益明显高于不投饵养殖模式,但存在饲料利用率较低、劳力成本高的问题,其饲料系数达到2.78,饲料和劳力成本占养殖成本的60%以上,远高于不投饵养殖方式,导致投饵养殖方式的投入产出比、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与不投饵养殖方式基本无差异;投饵养殖方式的饲料和劳力等养殖可变成本的提高,导致其边际贡献率显著下降。因此,深入研究稻田养殖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组成,开发异育银鲫‘中科5号’稻田养殖专用配合饲料,优化稻田养殖的饲料投喂方式,提高稻田投饵方式养殖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肌肉品质和生产性能,将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稻田养殖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云勇. 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技术[J]. 云南农业, 2019(3):85.
[2]
徐莹, 傅志强, 黄璜. 武陵山片区稻鱼种养模式发展现状与前景[J]. 作物研究, 2019,33(5):455-460.
[3]
陈启凤, 王召根, 马梁, 等. 稻虾优质高效综合种养技术[J]. 中国水产, 2019(9):69-71.
[4]
李长娥. 稻蟹综合种养实用技术[J]. 天津农林科技, 2016(2):39-40.
[5]
王燕波, 姚金荣, 魏祥泰, 等. 稻鳖综合种养模式创新试验总结[J]. 科学养鱼, 2019(6):36-37.
[6]
刘君楠, 王自蕊, 张正洲, 等. 稻鳅综合种养技术[J]. 江西水产科技, 2018(1):27-28,32.
[7]
吴海贵. 稻螺综合种养生态模式研究[J]. 科学养鱼, 2018(11):43-44.
[8]
李梅, 陈刚, 龙云川. 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技术要点[J]. 科学养鱼, 2017(3):19-20.
[9]
宋长太. 适合稻田养殖的水产品种[J]. 农家参谋, 1996(8):12-13.
[10]
孟顺龙, 胡庚东, 李丹丹, 等.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4(2):146-152.
[11]
王金凤. 稻田养殖鲫鱼技术[J]. 现代畜牧科技, 2016(10):42.
[12]
汪艳玲. 稻田养殖名优鲫鱼技术[J]. 黑龙江水产, 2007(3):37-38.
[13]
陆阳. 山区稻田养殖异育银鲫高产技术[J]. 齐鲁渔业, 2003,20(9):17.
[14]
叶永兴. 异育银鲫稻田养殖高产技术[J]. 科学养鱼, 2002(4):23.
[15]
国审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5号”[J]. 渔业致富指南, 2019(5):24.
[16]
异育银鲫“中科5号”[J]. 海洋与渔业, 2018(9):42-43.
[17]
王新南. 水稻生态栽培与稻花鱼养殖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 2015(6):31-32.
[18]
楚正义. 品种更新立体模式——江苏省稻田养殖水平国内领先[J]. 渔业致富指南, 2002(3):15.
[19]
沈雪达, 苟伟明. 我国稻田养殖发展与前景探讨[J]. 中国渔业经济, 2013,31(2):151-156.
[20]
李可心, 朱泽闻, 钱银龙. 新一轮稻田养殖的趋势特征及发展建议[J]. 中国渔业经济, 2011,29(6):17-21.
[21]
蒋霞云, 李福贵, 秦波, 等. 上海淀山湖区域稻田养殖鲤科鱼类效果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42(30):10583-10585.
[22]
王兴礼, 邵世秋. 异育银鲫的稻田养殖技术[J]. 渔业致富指南, 2000(15):18.
[23]
李友畅. 福瑞鲤稻田养殖对比试验[J]. 云南农业, 2015(3):38-39.
[24]
邓志武, 樊海平. 莲田福瑞鲤和异育银鲫“中科3号”养殖试验[J]. 科学养鱼, 2018(4):79-80.
[25]
樊海平, 薛凌展, 杨晓燕, 等. 投饵与不投饵稻田养殖模式下3种鲤鱼生长及品质的比较分析[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46(6):901-905
[26]
丁伟华. 中国稻田水产养殖的潜力和经济效益分析[D]. 杭州:浙江大学, 2014.

基金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福州综合试验站(CARS-45-41)

版权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PDF(1175 KB)

文章所在专题

畜牧兽医

37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