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马存,陈其煐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50-57

PDF(380 KB)
PDF(380 KB)
中国农业科学 ›› 1992, Vol. 25 ›› Issue (01) : 50-57.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2-25-01-50-57
无栏目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 马存,陈其煐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利用抗病品种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国内外成功经验。50年代育成了川52-128等第一批5个抗源品种。60-70年代有较大发展,育成陕401、86-1等42个抗枯萎病品种,奠定了我国棉花抗病育种的基础。80年代有很大突破,育成48个抗病品种,以中棉12为代表,使抗病、丰产、优质等性状较好地结合起来。此外,在育种目标的确定、抗源筛选、抗性遗传规律及育种方法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使我国棉花抗病育种进入一个新阶段。1990年我国种植棉花抗病品种3540万亩,占全国棉田面积的44.1%,年增加收益15.9亿元。

关键词

棉花枯萎病 / 棉花黄萎病 / 抗病育种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马存,陈其煐.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25(01): 50-57 https://doi.org/10.3864/j.issn.0578-1752.1992-25-01-50-57
PDF(380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