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 Situ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Primul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Qinling Mountains

GAOXing, ZHAOTingting, ZHONGLeyuan, YANGJiawei, WANGHaoren, SHENJingyue, SHIQianqian

PDF(1259 KB)
PDF(1259 KB)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2024, Vol. 40 ›› Issue (16) : 89-9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476

Present Situ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Primul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Qinling Mountains

Author information +
History +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imula germplasm resources, clarified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Primula plants in Qinling mountains, and proposed the principle of ‘in-situ protection first, ex-situ protection second’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Primul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Qinling mountai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ropagation technology, cultivation adaptability, new variety breeding and medicinal value. Based on deepening and broadening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focusing on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new varieties, we are committed to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wild Primula plants in urban garden green space, thus enriching the landscape composi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uman settlements and human wellbeings, and providing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Primul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Qinling mountains.

Key words

Qinling / Primula / germplasm resources / breeding / utilization prospect

Cite this article

Download Citations
GAO Xing , ZHAO Tingting , ZHONG Leyuan , YANG Jiawei , WANG Haoren , SHEN Jingyue , SHI Qianqian. Present Situ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Primul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Qinling Mountains.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16): 89-9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476

0 引言

疾病给蛋鸡养殖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产蛋率达不到高峰、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短、不合格鸡蛋的数量增加、黄绿便增多等,严重影响了蛋鸡的生产性能,大大降低了养殖户的利润[1]。随着饲料禁抗令的正式出台,开发能替代抗生素使用且符合畜禽产业发展新需求的替代品十分必要。目前,益生菌、酶制剂、生物发酵饲料以及酸化剂在饲料行业应用较为广泛,而中草药原料和植物提取物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替抗绿色饲料添加剂种类。
中国中草药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且富含皂苷、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以及多糖、黄酮类、生物碱、有机酸、挥发油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有利于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性能[2-5]。中国《饲料原料目录》收录的中草药包括黄柏、黄芩、苦参、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类中药,也包括黄芪、山药、当归、等补虚扶正,调节阴阳类中药,此外还有神曲、麦芽、谷芽等理气消食,健脾益胃类中药。
李秀富等[6]的研究表明,在肉鸡日粮中添加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组成的复方中药CCM,能起到提高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和新城疫抗体效价的作用,且试验组效果最优添加量为1%。夏军[7]研究发现给患有流行性腹泻的猪饲喂含有60 g/L复方中药制剂的人工乳时,治疗效果良好,症状得以减轻。隋鹏飞[8]研究报道显示,采用复合中药治疗病猪,猪的病情控制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不仅恢复速度快而且精神状态也较好。张建明等[9]研究显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黄芪、黄柏、甘草等中药复方能明显促进长江鲟幼鱼的抗氧化和抗应激能力。陈相如等[10]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拌入发酵补中益气散可以明显促进试验小鼠的肠道绒毛健康生长、提高了小鼠的机体抗氧化活性。周子晖等[11]研究结果显示,蛋鸡日粮饲料中定期添加益母草、当归、杜仲等中药组方,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能力均有显著提升。陈艳新[12]研究了由黄芪、益母草、五味子等7种中药材配伍而成的中药复合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此中药复合制剂能有效提高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营养价值。
中药提取物是采用现代先进的提取工艺技术对单一中药材或者中药复方进行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药效相对明确的中药产品[13]。作为目前国际天然医药保健品市场上的一种新产品形态,中药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抗病毒作用,其生产质量标准管控较为严格,而且在应用上几乎无任何毒副作用。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提升机体免疫能力,改良畜产品品质并提高繁殖能力[14]。在中药植物次生代谢的所有产物中,多酚类化合物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基因调控特性也正成为最有前途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15]。在饲料端禁抗大背景下,中药提取物正逐渐受到畜牧养殖领域研究者的关注。
本试验通过考察饲喂日粮中添加不同中药提取物组方对海兰褐蛋鸡的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旨在得到能提升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提高抗病性的中药提取物配方,为下一步研发经济适用的家禽无抗饲料添加剂提供数据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中药提取物复方黄连解毒散HLJDS、疫佳灵YJL、清瘟汤QWT由课题组依据中兽药古方、化裁已有成方组配而成,详见表1
表1 中药提取物复方的构成
中药提取物组方 主要成分
黄连解毒散HLJDS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疫佳灵YJL 党参、黄芪、茯苓、杜仲、当归、怀牛膝
清瘟汤QWT 黄芩、桔梗、半夏、甘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鱼腥草
以上列表中出现的中药植物提取物,购自西安天叶植物原料技术有限公司。
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溶菌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总蛋白、白蛋白的检测专用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有限公司。

1.2 主要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KQ5200B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JA12002电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CD-219K新飞电冰箱(河南新飞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游标卡尺(上海申工量具有限公司)。

1.3 试验时间与地点

2023年6月4日—7月8日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华圣禽业有限公司进行饲喂试验。

1.4 饲喂试验设计

在鸡舍中随机选取360只健康海兰褐蛋鸡(42周龄),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有90只蛋鸡,包含3个重复,每个重复小组30只蛋鸡。在整体饲养条件和饮水不变的情况下,样品A、B、C组在市售普通全价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4%中药提取物复方HLJDS、BTWS、QWT饲喂,对照D组饲喂市售普通全价饲料。详见表2。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详见表3。预饲期7 d,试验期28 d。
表2 试验分组情况
组别 样品A组 样品B组 样品C组 对照D组
处理 基础日粮+4 g/kg LJDS 基础日粮+4 g/kg YJL 基础日粮+4 g/kg QWT 基础日粮
表3 饲喂基础日粮营养成分表
原料组成 含量/% 营养成分 水平
玉米 63.4 代谢能/(MJ/kg) 10.96
豆粕 14.3 粗蛋白/% 16.89
鱼粉 5.5 钙/% 3.22
菜粕 3.5 磷/% 0.50
石粉 8 赖氨酸/% 0.92
预混料 5 蛋氨酸/% 0.31
食盐 0.3 - -
合计 100.0 - -
注:营养水平中各指标是根据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自行计算得出。

1.5 饲养管理

试验海兰褐蛋鸡使用三层阶梯笼进行饲养,每日定时饲喂3次。试验阶段按时供应试验鸡的采食与饮水,按照养殖场规定进行免疫与保健,每日观察试验蛋鸡的健康状况,记录死淘数量。

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1.6.1 生产性能

实验预饲期1周进入正式试验期4周,每日下午固定时间详细记录各组产蛋、总鸡只数、总耗料量、总蛋重、次品蛋数以及死淘鸡数,按公式(1)~(5)计算各实验组的各项产蛋性能指标。
=×100%
(1)
=
(2)
=
(3)
=×100%
(4)
=
(5)
式中,次蛋数是指粪蛋、软皮蛋、血斑蛋、畸形蛋的总和。死淘鸡数是实验周期结束后各组死亡鸡只和疾病淘汰鸡只的总和。

1.6.2 鸡蛋品质

试验最后1 d,在每组取6枚鸡蛋,观察蛋品外观,记录粪蛋、沙皮蛋、畸形蛋等次品蛋的数量,并测量每枚鸡蛋的纵横轴长度(mm)、浓蛋白与稀蛋白重量(g)、蛋黄高度与蛋黄直径(mm)。计算蛋形指数、浓蛋白指数和蛋黄指数,具体见公式(6)~(8)。
=
(6)
=
(7)
=
(8)

1.6.3 免疫性能与抗氧化性能

试验结束后最后1 d,每组取产蛋率体重接近的2只蛋鸡静脉采血,分别用促凝管和抗凝管收集,分离血清和血浆后-20℃冷冻保存备用,血清用来检测免疫性能指标(溶菌酶活性,球蛋白),血浆用来检测抗氧化性能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
溶菌酶活性:比浊法。T-SOD活性:羟胺法。丙二醛MDA:TBA法。蛋白定量(TP):考马斯亮蓝法。白蛋白定量(ALB):微量酶标法。球蛋白=TP-ALB。以上具体检测方法详见南京建成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1.7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SS 26.0进行,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数据之间差异为P<0.05时计为显著水平,P<0.01时计为极其显著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药提取物复方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4可见,与对照D组相比,产蛋率最高的是样品C组(95.60%)(P<0.01),其次是样品A组(93.77%)(P<0.05);料蛋比最低的是样品C组(1.94)(P<0.01),其次是样品A组(1.98)(P<0.01);在平均蛋重上,各试验组无显著性差异;次蛋率最低的是样品C组(2.34)(P<0.01),其次是样品A组(3.09)(P<0.01)。死淘率上,样品A组和C组整个试验期均无死淘鸡只,对照D组的死淘率为2.22%,样品B组的死淘率为1.11%。
表4 不同试验组的生产性能结果
组别 产蛋率/% 料蛋比 平均蛋重 次蛋率/% 死淘率/%
样品A组 93.77±1.22Bb 1.98±0.03B 63.63±0.67 3.09±1.09BCb 0
样品B组 93.04±1.86Bbc 1.99±0.05AB 63.64±0.73 3.49±1.12ABb 1.11
样品C组 95.60±2.11Aa 1.94±0.04C 63.80±0.55 2.34±1.48Cc 0
对照D组 92.54±1.42Bc 2.01±0.02A 63.54±0.57 4.25±.86Aa 2.22
注:同列肩注不同大写字母表示数据统计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列肩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数据统计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列肩注无字母或者相同大写或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

2.2 中药提取物复方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鸡蛋品质是现代养禽业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常常考察浓蛋白指数、蛋黄指数、蛋形指数和鸡蛋外壳的外观指标,如有无粪蛋、血斑蛋、畸形蛋、软皮蛋等。
表5可知,各试验组在蛋形指数、浓蛋白指数和蛋黄指数上相差不大,无显著性差异。从蛋品外观来说,对照D组出现粪蛋、血斑蛋、畸形蛋、软皮蛋的次品蛋数量要明显高于A、B、C三组,且存在蛋品颜色不均匀的现象。
表5 不同试验组的鸡蛋品质结果
组别 蛋形指数 浓蛋白指数 蛋黄指数 次品蛋
样品A组 1.24±0.03 0.61±0.01 0.38±0.03 +
样品B组 1.23±0.04 0.61±0.01 0.37±0.04 ++
样品C组 1.26±0.05 0.62±0.01 0.38±0.01 +
对照D组 1.26±0.03 0.61±0.01 0.37±0.03 +++
注:次品蛋包括粪蛋、血斑蛋、沙皮蛋、畸形蛋、软皮蛋等。有1~2种用“+”表示,有3种用“++”表示,有4种以上的用“+++”表示。

2.3 中药提取物复方对蛋鸡免疫性能的影响

溶菌酶是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天然抗感染物质,它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可分解液化革兰氏阳性菌中细胞壁的不溶性多糖,将其水解为可溶性粘肽[16]。血清球蛋白是生物体内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包括含量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和多种糖蛋白,具有免疫防御作用[17]。本实验选取溶菌酶活性和球蛋白含量作为免疫功能的考察指标。
表6结果所示,与对照D组相比,样品C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可达25.09 μg/mL(P<0.01),样品A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可达11.96 μg/mL(P<0.01);样品C组的血清球蛋白可达8.60 g/L(P<0.01),而样品A组和B组的血清球蛋白略低于对照D组。样品C组的溶菌酶活性是对照D组的2.73倍,球蛋白含量是对照D组的1.43倍。样品A组的溶菌酶活性是对照D组的1.30倍。实验结果表明,在蛋鸡日粮配方上添加样品C组(QWT)和样品A组(HLJDS)可有效提高蛋鸡机体的免疫活性。
表6 各试验组蛋鸡血清的免疫性能指标
组别 溶菌酶活性/(μg/mL) 球蛋白/(g/L)
样品A组 11.96±0.60B 5.43±0.40Bc
样品B组 8.99±1.04C 5.61±0.34Bbc
样品C组 25.09±0.76A 8.60±0.40Aa
对照D组 9.18±0.08C 6.00±0.51Bb

2.4 中药提取物复方对蛋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表7可见,样品A组的T-SOD活性为108.85 U/mL,样品C组的T-SOD活性为89.86U/mL,与对照D组的T-SOD活性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在血浆的微量丙二醛MDA指标上,最低的是样品C组(2.36 nmol/mL),其次是样品A组(3.41 nmol/mL),这2组与对照D组的数据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样品C组的T-SOD活性是对照D组的1.13倍,微量丙二醛MDA仅为对照D组的0.43倍。综上,在日粮配方上添加样品C组(QWT)和样品A组(HLJDS)可有效提高蛋鸡机体的抗氧化活性。样品A组的T-SOD活性是对照D组的1.38倍,微量丙二醛MDA仅为对照D组的0.62倍。以上结果说明,在日粮配方上添加样品C组(QWT)和样品A组(HLJDS)可有效提高蛋鸡机体的抗氧化活性。
表7 各试验组蛋鸡血浆的抗氧化性能指标
组别 T-SOD活性/(U/mL) MDA/(nmol/mL)
样品A组 108.85±5.19A 3.41±0.40B
样品B组 66.29±1.32D 6.23±0.59A
样品C组 89.86±1.12B 2.36±0.13C
对照D组 78.96±4.72C 5.54±0.91A
注:同列肩注不同大写字母表示数据统计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列肩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数据统计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列肩注无字母或者相同大写或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将0.4%的自配中药提取物QWT和HLJDS添加在海兰褐蛋鸡的饲喂日粮中,产蛋率分别提高3.06%和1.23%,料蛋比分别降低0.07和0.03,次蛋率减少1.91%和1.16%,死淘率减少均为2.22%。此外,添加QWT组的溶菌酶活性和球蛋白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73倍和1.43倍,T-SOD活性和微量丙二醛MDA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13倍和0.43倍;添加HLJDS组的溶菌酶活性是空白对照组的1.30倍,T-SOD活性和微量丙二醛MDA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38倍和0.62倍。
综上,QWT和HLJDS可作为家禽无抗饲料添加剂添加在蛋鸡日粮中,能提高产蛋率、降低料蛋比、减少次蛋率和鸡只死淘率,此外还提升了蛋鸡血液中的溶菌酶活性、球蛋白含量、T-SOD活性,降低了微量丙二醛MDA的含硫量,对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提升机体抗病能力、降低产蛋期死淘率、提升蛋鸡养殖效益有积极作用。

4 讨论

中药提取物是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一种绿色安全无毒害作用的天然饲料添加剂,其主要成分包括多糖、多酚类、植物类黄酮、有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18]。具有改善动物机体代谢、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有多个研究表明[19-23],中草提取物对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具有改善作用。此外,其他天然植物来源的提取物也被研究者报道具有提升禽类产蛋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繁殖性能的功效[24-27]。目前研究者多是选择单一植物提取物进行研究,作为中药提取物复方添加剂对家禽方面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

4.1 中药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不同中药提取物具有不同的活性成分,通过合理的配比可以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王志龙等[28]研究发现,在日粮中添加300 g/t中药提取物可以提高海兰褐蛋鸡的生产性能,而且对蛋品质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王磊等[29]在饲料中添加1.0%的中药组方,结果显示,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均得到了提升。Baiheng L[30]等研究了由香薷、白术、石榴和香附组成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免疫力以及肠道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的产蛋量、卵质量、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有所增加。官丽辉等[31]研究发现,在蛋鸡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能够显著提升蛋鸡产蛋率,降低料蛋比,促进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等激素分泌。王衡等[32]在日粮中添加栀子粉,试验表明栀子粉的添加能提高产蛋后期的蛋鸡生产性能并改善蛋品质。
中药提取物影响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的原因分析如下:一方面,大多数中草药富含多糖、多酚、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还存在一些未知的促生长因子,调节蛋鸡的消化酶和激素分泌,加快肝脏卵黄沉积和促进卵泡发育,从而提高产蛋性能。另一方面,中草药中还富含各种药物成分,畜禽摄入机体后可以干扰病毒或细菌的代谢功能,达到抑制病毒复制或细菌繁殖的功效,以减少消化道疾病,从而提升生产性能和肉蛋品质。
本实验中,QWT组和HLJDS组提高了蛋鸡的产蛋率、降低了料蛋比、减少了次蛋率和死淘率,但在蛋品指标上无显著差异。这与上述文献报道基本一致。QWT的主要成分为黄芩、桔梗、半夏、甘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鱼腥草。HLJDS的主要成分为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这两个组方富含清热解毒类中药成分,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对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起到积极作用。

4.2 中药提取物对蛋鸡免疫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对畜禽生产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作用。家禽自身缺乏汗腺且被覆羽毛,对环境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当家禽热应激或者冷应激发生时,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急剧降低,使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受到极大影响,给养禽业带来较大损失。
韩强等[33]试验表明,饲粮中添加500 mg/kg金银花黄芩提取物可提高蛋鸡抗氧化和免疫功能,进而促进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提高,同时还降低了蛋黄的胆固醇含量,并有效改善了蛋鸡的脂质代谢。李妍等[34]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甘草和芦丁配伍使用可显著提升产蛋后期海兰褐壳蛋鸡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4)、促卵泡素(FSH)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而血清中的丙二醛(MDA)水平却显著下降,说明中药成分可促进蛋鸡激素的分泌,提升蛋鸡的抗氧化性能。芮亚培等[35]研究报道,在蛋鸡日粮中添加1%的中药复方饲料添加剂后,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显著提升。王英利等[36]探讨了由黄芪、白芍、防风、麦冬组成的中药组方对7日龄雏鸡的免疫增强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该组方可有效提高鸡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及黏膜免疫功能。郑玉瑶等[37]探讨了以清热燥湿、凉血解毒功效为主的自拟中药复方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日粮中添加该中药复方能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以及抗氧化性能,有助于缓解南方湿热天气带来的应激损伤。
中药用在饲料上可以抑制如脂氧化酶、环氧酶、髓过氧化物酶、P-450酶等动物机体氧化酶系活性,起到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同时再生体内高效抗氧化剂,可修复活性氧自由基对机体造成的生物膜及亚细胞结构的损伤。中药提取物的使用比中草药更加高效直接,能够影响畜禽的特异及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增加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和溶菌酶的活性、提高动物免疫器官的重量,有效提升畜禽机体的免疫功能、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达到提高养殖饲料报酬的目的。
本实验中,样品C组和样品A组这两种配方有效提高了海兰褐蛋鸡的机体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这与查阅文献报道相一致。QWT和HLJDS是在前期抑菌实验和抗氧化性能实验中筛选得到的,多是由补气健脾、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的中药材组成,可作为防病抗病、日常保健饲料添加剂使用。

References

[1]
翟宇慧, 吕嘉琪, 李想, 等. 欧洲报春细胞液pH对花色形成的作用机理初探[J]. 园艺学报, 2020, 47(3):477-491.
为研究欧洲报春花瓣细胞液 pH 对花色形成的作用机理,以粉、红、白、黄、蓝 5 个花色欧洲报春的花瓣为材料,采用便携式色差仪、平面型 pH 计以及 UPLC 技术对其花色值(CIE L*a*b*)、细胞液 pH 值及花色素的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细胞液 pH 值以红色花瓣最低(5.07),粉、白、黄色花瓣次之,蓝色花瓣最高(6.33)。红、粉、蓝色品种花瓣中花青苷含量较高,白色和黄色品种花瓣中类黄酮含量最高。同时花瓣细胞液 pH 值与蓝色品种特有的 5 种花青苷(飞燕草素 3–葡萄糖苷、报春色素苷、矮牵牛–7–甲氧基–3,5–二葡萄糖苷、锦葵素–3–葡糖苷和报春色素–4’–丙二酸酯)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红、粉和蓝色品种花瓣花色素提取液的颜色随着外界缓冲液 pH 的增大而逐渐变浅,并最终变为黄色;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通过分析可能调控欧洲报春 pH 的 6 个基因表达量及其与花瓣细胞液 pH 值的相关性,发现 PvPH4 在蓝色花瓣中显著高表达,并与花瓣细胞液 pH 值呈显著正相关;其编码的蛋白质保守结构域是属于 Ca2+/H+逆向转运超家族(ChaAsuperfamily)的 caca2,并且蛋白质三级结构建模显示其与液泡钙离子转运体相似度最高(39%)。因此推测 PvPH4 通过编码 Ca2+/H+转运跨膜蛋白,影响花瓣细胞液 pH 值,进而影响花色。
[2]
LI L, ZHAI Y H, LUO X N, et al.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alyses reveal genes related to pigmentation in the petals of red and white Primula vulgaris cultivars[J].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plants, 2019, 25(4):1029-1041.
[3]
LI L, YE J, LI H H,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metabolites and transcripts involved in flower pigmentation in Primula vulgaris[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0, 11:572517.
[4]
薛辉, 邢震, 刘灏, 等. 西藏米拉山报春花属野生植物资源与观赏特性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 2012(3):62-64.
[5]
王春杰. 西藏色季拉山报春花属植物的资源利用价值及前景展望[J]. 现代园艺, 2012(4):3,5.
[6]
黄娇, 胡霞, 胡建平. 峨眉山野生报春花种质资源的调查[J].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43(12):149-152.
[7]
尚书, 陈宪章, 谢亚红. 秦岭植物在西安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 中国园林, 2012, 28(7):80-82.
[8]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59卷·第二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4-277.
[9]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秦岭植物志·第一卷·种子植物(第四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30-40.
[10]
李思锋, 黎斌. 秦岭植物志(增补)·种子植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252-253.
[11]
陈彦生. 陕西维管植物名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258-259.
[12]
李思锋, 黎斌. 秦巴山区野生观赏植物[M].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54-155.
[13]
蔡靖, 刘培亮, 杜诚, 等. 秦岭野生植物图鉴[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260-261.
[14]
HU C M, KELSO S. Flora of China[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6, 15:99-185.
[15]
RICHARDS A J. Primula[M]. Portland: Timber press, 2003:71-326.
[16]
YAN H F, HE C H, PENG C I, et al. Circumscription of Primula subgenus Auganthus (Primulaceae) based on chloroplast DNA sequences[J].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10, 48(2):123-132.
[17]
岳明. 秦岭植物垂直带谱完整复杂[J]. 森林与人类, 2015(2):76-81.
[18]
TRIFT I, lLERSJÖ K M, ANDERBERG A A. The monophyly of Primula (Primulaceae) evaluated by analysis of sequences from the chloroplast gene rbcL[J]. Systematic botany, 2002, 27(2):396-407.
[19]
YAN H F, LIU Y J, XIE X F, et al. DNA barcoding evaluation and its taxonomic implications in the species-rich genus Primula L. in China[J]. PLoS ONE, 2015, 10(4):e0122903.
[20]
REN T, YANG Y C, ZHOU T, et al. Comparative plastid genomes of primula species: Sequence divergence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8, 19(4):1050-1050.
[21]
BRUUN H G. Cytological studies in primul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karyology and taxonomy of the genus[D]. Uppsala: Acta Universitatis Upsaliensis, 1932.
[22]
SMITH W W, FLETCHER H R. XVII. The genus Primula: Sections obconica, sinenses, reinii, pinnatae, malacoides, bullatae, carolinella, grandis and denticulata[J].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1947, 61(2):415-478.
[23]
LIU T J, ZHANG C Y, YAN H F, et al. Complete plastid genome sequence of Primula sinensis (Primulaceae): Structure comparison, sequence variation and evidence for accD transfer to nucleus[J]. PeerJ, 2016, 4:e2101.
[24]
梁树乐. 我国西南地区部分野生报春的引种与杂交育种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6.
[25]
张长芹, 朱惠芬, 吴之坤. 五种野生观赏报春花引种驯化初报[J].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25(2):216-222.
[26]
徐莹. 四川省报春花属(Primula)植物资源调査与评价及两种报春花的引种栽培研究[D]. 成都: 四川农业大学, 2015.
[27]
刘乐乐, 许宏刚, 王梅, 等. 兰州地区18种野生观赏草本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 33(1):269-273,280.
[28]
汪蓉, 马柯航, 冯斌, 等. 四种野生报春花种子萌发生物学特性[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 48(3):243-246.
[29]
吴宪, 廖建雄, 甘啟良, 等. 环境因子对陕西羽叶报春种子萌发及成苗的影响[J]. 植物科学学报, 2011, 29(2):212-217.
[30]
杨柳. 珍稀濒危植物陕西羽叶报春的生殖生物学研究[D]. 汉中: 陕西理工大学, 2023.
[31]
吴桐, 梁文华, 史宝胜, 等. 温度和赤霉素对胭脂花种子萌发的影响[J]. 河北林业科技, 2017(1):15-18.
[32]
李长海, 尹彦君, 秦瑞明, 等. 濒危植物岩报春的引种栽培[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4, 22(5):96-99.
[33]
王艳秋, 宋学术, 陈光启, 等. 翠南报春的栽培与园林应用[J]. 吉林林业科技, 2014, 43(3):58,62.
[34]
闫海霞, 黄昌艳, 张自斌, 等. 贵港报春苣苔的叶片组培与植株再生[J].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40(1):98-106.
以贵港报春苣苔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其不定芽诱导和增殖、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叶片以纵切为宜,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6-BA 4.0 mg/L+IAA 1.5 mg/L,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6-BA 3.0~5.0 mg/L+2,4-D 0.5~1.0 mg/L,不定芽诱导率以及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00%;愈伤在MS+KT 1.0 mg/L+NAA 0.2 mg/L+potato 30 g/L+banana 30 g/L+apple 20 g/L+coconut juice 100 mL/L培养基上分化系数达12.64;不定芽在MS+ZT 1.0 mg/L+NAA 0.10 mg/L+potato 30 g/L+banana 30 g/L+apple 20 g/L+coconut juice 100 mL/L培养基的增殖系数为8.55;不定芽在3/4 MS+NAA 0.01~0.05 mg/L+活性炭1.0~3.0 g/L培养基上的生根率为100.00%。综上所述,叶片纵切后能通过不定芽途径以及愈伤组织途径建立贵港报春苣苔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在该体系下不定芽增殖系数高、愈伤分化高,组培苗生根好。
[35]
COUMANS M, COUMANS-GILLES M F, DELHEZ J, et al. The mass propagation of Primula obconica[J]. Acta horticulturae, 1979(91):287-293.
[36]
张骞. 四川省报春花属植物资源调查及两种报春的栽培繁殖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8.
[37]
卢婉佩, 游晓会, 潘会堂. 胭脂花离体快繁及遗传稳定性检测[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16(22):7443-7451.
[38]
游晓会, 穆绘莉, 唐明, 等. 野生花卉胭脂花(Primulam aximowiczii)组培体系的建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9(11):33-35.
[39]
王睿. 四种报春花的引种与驯化[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40]
苏文华, 张光飞. 土壤温度与气温对紫花雪山报春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02(4):100-106.
[41]
马玉磊, 李小远, 唐星林, 等. 光周期对胭脂花生长发育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1):167-175.
研究了冬季4种光周期处理(自然日长CK、20 h、16 h、暗期中断4 h)对胭脂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自然日长(9~11 h)条件下,胭脂花顶芽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延长日照时间和暗期中断可使处于休眠状态的胭脂花在10 d内迅速萌发;延长日照时间显著促进了胭脂花的生长,20 h日照处理的植株生长最快,单株干质量最终达到1.424 g,但其根系长势弱,干质量仅为0.075 g,根冠比失调,部分植株枯萎死亡。16 h日照和暗期中断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差异不显著,但根系活力高于20 h日照处理。不同光周期处理110 d后,胭脂花植株统一置于自然日长下继续培养40 d,发现均有花芽形成,16 h日照处理的植株花芽分化进程略早于其他2种处理,而对照植株无可见花芽形成;经低温冷藏100 d后,花芽分化率及成花率均以暗期中断4 h处理的植株为最高。3种补光处理的胭脂花地上部分G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而AB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不同补光处理和对照之间胭脂花地上部分IAA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地下部分GA、ZR、IAA的含量在各处理和对照之间没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ABA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研究结果说明,长日照处理诱导胭脂花休眠芽萌发,并促进营养生长;胭脂花地上部分GA含量升高与ABA含量降低,可能是长日照促进胭脂花顶芽萌发的原因。
[42]
马玉磊, 唐星林, 李小远, 等. 光周期和温度对胭脂花生长发育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3, 35(5):97-103.
[43]
毛娟娟, 潘会堂, 唐明. 光质对胭脂花幼苗生长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17):7961-7962,7982.
[44]
胡伟娟, 张启翔, 潘会堂, 等. 报春花属植物耐热性生理指标研究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5):158-163.
[45]
古今, 常有礼, 周平, 等. 云南报春花SOD、POD酶量月际性变化与UV-B辐射关系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26(4):766-771.
[46]
周蕴薇. 翠南报春抗寒生理生态学研究[D].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01.
[47]
兰晓悦. 小报春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外源水杨酸的缓解效应研究[D]. 成都: 四川农业大学, 2019.
[48]
陈文志. 药物处理对报春花抗热性的影响研究[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07.
[49]
张明华, 张长锋, 王慧慧, 等. 四种抗寒花卉对镉的生理响应和富集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3):795-803.
[50]
黄祯强. 7种报春花属植物温室越夏栽培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0.
[51]
闫海霞, 关世凯, 周锦业, 等. 17种报春苣苔属植物的组培苗移栽季节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42(5):1378-1386.
探讨不同季节对报春苣苔属植物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影响,为其今后组培苗工厂化、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以17种报春苣台属植物的组培生根苗为材料,研究季节对移栽成活的影响,分析不同物种间在同一季节的移栽成活差异以及同一物种在4个不同季节的移栽成活差异。大部分种类在春季移栽具有较高的成活率;成活率最高与最低的种类为三苞报春苣苔和粗茎报春苣苔,成活率分别为100.0%、51.3%;适宜春季移栽的种类是:贵港报春苣苔、硬叶报春苣苔、永福报春苣苔、紫花报春苣苔、三苞报春苣苔、阳朔小花苣苔、褐纹报春苣苔、柳江报春苣苔、尖萼报春苣苔、大根报春苣苔。17个种类在夏季移栽具有较低的成活率;成活率最高与最低的种类为大根报春苣苔和漓江报春苣苔,成活率分别为68.7%、15.3%。在17个种类中,超过一半的种类在秋季、冬季移栽具有较高的成活率。秋季移栽成活率最高为桂海报春苣苔、那坡报春苣苔,均为100.0%,成活率最低为褐纹报春苣苔,为20.0%;适宜秋季移栽的种类是:桂海报春苣苔、粗茎报春苣苔、那坡报春苣苔。冬季移栽以冬花报春苣苔的成活率最高,为100.0%,永福报春苣苔的成活率最低,为32.7%;适宜冬季移栽的种类是:桂中报春苣苔、紫萼报春苣苔、冬花报春苣苔、漓江报春苣苔。17个种类的移栽季节以春季的最好,夏季最差,秋季和冬季介于春季和夏季之间。不同季节不同种类移栽成活率不同,不同种类其适宜移栽的季节不同,应根据季节移栽合适的种类以保证其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52]
金晓霞, 张启翔. 报春花属植物的育种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 2005, 22(6):738-745.
[53]
张晓曼, 张启翔, 孙晓光. 5种报春花属植物材料的核型研究[J]. 园艺学报, 2007, 34(5):1263-1266.
观察分析了5种报春花属(Primula)植物的染色体数及核型。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及核型分别为:小报春(P. forbesii),2n=2x=18m;偏花报春(P. secundiflora Franch),2n=2x=20m+2sm;藏报春(P. sinensis),2n=2x=20m+2M;胭脂花(P. maximowiczii),2n=2x=22m;齿叶灯台报春(P. serratifolia),2n=2x=22m。其中小报春、藏报春、胭脂花和齿叶灯台报春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54]
KARLSSON M G. Primula culture and production[J]. Horttechnology, 2001, 11(4):627-635.
[55]
邓平平. 六种报春花属植物的组织培养与多倍体诱导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9.
[56]
何关福. 植物资源专项调查研究报告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85-88.
[57]
孙明霞, 张浩波, 彭晓霞. 报春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4(1):98-100.
[58]
曲功霖, 欧阳捷, 孔德云, 等. 蒙药胭脂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07, 38(9):1308-1310.
[59]
曲功霖, 欧阳捷, 孔德云, 等. 胭脂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J]. 中国药学杂志, 2008, 43(17):1300-1304.
目的研究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 Regel)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胭脂花全草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1),山柰酚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半乳糖苷(2),槲皮素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半乳糖苷(3),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4),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5),杨梅素3-O-β-D-半乳糖苷(6),山柰酚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8),樱草苷(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胭脂花中分离得到,同时本实验将化合物9的<sup>13</sup>C-NMR数据补充完整。
[60]
曲功霖, 张海鸣, 邓志威, 等. 胭脂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Ⅲ[J]. 中国药学杂志, 2011, 46(2):93-97.
[61]
宋韵霏. 胭脂花组织培养及其黄酮类成分研究[D].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13.
[62]
邱涛. 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D]. 泸州: 西南医科大学, 2020.
[63]
青海省药品检验所, 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 中国藏药(第三卷)[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325-326.
[64]
GEERT V A, ROSSUM V F, TRIEST L. Genetic diversity in adult and seedling populations of Primula vulgaris in a fragmented agricultural landscape[J]. Conservation genetics, 2008, 9(4):845-853.
[65]
崔国屹, 张艳, 晁阳, 等. 秦岭地区近4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 水土保持研究, 2023, 30(1):319-326.
[66]
覃海宁, 杨永, 董仕勇, 等. 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J]. 生物多样性, 2017, 25(7):696-744.
[67]
申丽丽. 报春花属传粉生物学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11):5574-5575,5585.
[68]
吴兴. 国产报春花属(报春花科)种质资源及细胞学研究[D].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 2017.
[69]
张石宝, 胡虹, 王华, 等. 云南的高山花卉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5, 24(3):19-22.
Share on Mendeley
PDF(1259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Sections
Recommend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