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园艺·园林”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吴红霏, 施招婉, 王瑞, 涂攀峰, 曹海顺, 郭金菊, 张长远, 谭德龙, 王茹芳, 王云龙, 袁余, 吴廷全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2): 26-3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608

    本文综述了瓜类作物在高温逆境下的研究进展,涵盖高温对瓜类作物种子萌发、生长发育、生殖生长、呼吸与光合作用、膜热稳定性与抗氧化系统、蛋白质含量、内源激素含量等方面的影响。回顾了耐热相关基因的鉴定与研究现状,以及提高瓜类作物耐热性的技术措施。针对目前该领域研究缺乏高效、精准、标准化的耐热性鉴评技术和基因资源,以及深度研究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建立新的综合评价体系、广泛收集筛选种质资源等对策。未来瓜类作物耐热研究将围绕耐热种质资源收集筛选、精准鉴评技术体系的构建、耐热基因资源挖掘及耐热调控分子网络解析等展开,以提升瓜类作物高温逆境理论研究水平和育种技术,推动瓜类产业持续发展。

  • 葛礼姣, 仇亮, 王小秋, 翟彩娇, 程玉静, 刘水东, 宋益民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2): 34-4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570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影响番茄感官品质的重要农艺性状,从而为番茄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创新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对72份番茄种质资源的20个主要农艺性状和感官品质展开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感官品质评价、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2份番茄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处于0.59~2.04之间,感官品质综合得分在71.70~84.85之间。株高、节间长、果实横径、单果重、果肉厚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构成番茄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在主成分1中占有较高载荷。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5个类群,第1、2类群番茄品种具有较高感官品质综合得分、株高和节间长;第4、5类群主要为有限生长的矮生番茄种质资源。72份番茄种质资源的表型和感官品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株高、节间长、果实横径、单果重、果肉厚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评价番茄表型和感官品质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状。

  • 李歆, 侯娟娟, 赵易, 宋仁凡, 王仁睿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2): 46-5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694

    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是一种多年生块茎类草本植物,为食品、调料、药物、香料等产品提供多种选择,部分植物还可作观赏用、经济价值高,因此对姜科植物进行种质资源保存对育种、生产意义重大。为整理目前姜科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研究概况,本研究具体介绍了姜科植物的3种主要保存方式:异地保存、组织培养保存和超低温保存,分析了姜科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前景,超低温保存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保存技术,具有独特优势,已在多种植物上成功应用,该方法的深入应用有望解决姜科植物保存率低的问题。通过开展姜科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综述,旨在为姜科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 顾宗丽, 姜春前, 黄兴召, 刘建中, 臧毅明, 白彦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1): 40-4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578

    分析杉木人工林土壤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人员开展杉木人工林土壤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基于CiteSpace软件,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知网(CNKI)中1994—2024年国内关于杉木人工林土壤研究的目标文献3163篇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知识图谱。结果显示:发表的期刊以《生态学报》《林业科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等林学和生态学期刊为主;研究机构以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为主;排名前10名的关键词主要出现在“土壤养分”“凋落物”“微生物群落”等领域。分析发现,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关注点以促进杉木人工林的林木生长为主,研究机构合作关系较为分散,仅有少数机构之间存在密切的合作关系,其他的领域占比较小,研究者们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的关注逐步深化和扩展,建议未来要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在杉木土壤微生物群落、林木根冠、林木生长发育限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

  • 田玉洁, 王志, 李文姗, 陈能飞, 于春欣, 杨柳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1): 49-5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599

    中国有悠久的薄荷食用和医用历史,薄荷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薄荷全株具香味,是著名的香料植物之一,也是有名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薄荷含有挥发性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薄荷醇是关键成分,具有抑菌和抗氧化作用。薄荷醇因其清凉香气和药理作用而受到关注,文章综述了薄荷醇的检测、提取和应用研究进展,包括其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同时也介绍了检测技术如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及提取技术如CO2超临界萃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和微波辅助萃取法。文章还总结了薄荷醇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顾文睿, 候约, 周允, 何继红, 王天池, 曹雪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0): 52-5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457

    为筛选出最适合多毛番茄‘LA1777’叶片离体快繁的最佳配比培养基,采用离体培养的方法对多毛番茄进行试验。以多毛番茄‘LA1777’叶片为材料,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同时设置不同浓度的激素配比,观察并统计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的诱导率及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促进叶片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 3 mg/L 6-BA+ 0.3 mg/L IAA,出愈率为95.83%;促进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3 mg/L 6-BA+ 0.3 mg/L IAA+ 3 mg/L AgNO3,不定芽诱导率为50.00%;促进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 0.1 mg/L NAA,不定根诱导率为94.44%。该研究结果可为多毛番茄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提供参考。

  • 朱雪梅, 常静静, 李嘉炜, 吴金怡, 李静, 陈潇, 宋钊, 陈雷, 张白鸽, 张轶婷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0): 58-6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501

    探究新型氢肥材料对冬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明确氢肥在冬瓜育苗上的使用量,为利用氢肥培育冬瓜壮苗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以‘铁柱2号’黑皮冬瓜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氢肥用量梯度,采用氢肥与育苗基质混合的方式,研究不同氢肥用量对冬瓜种子播种后的出苗率、幼苗生长状况、壮苗指数、根系形态、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氢肥处理对冬瓜幼苗生长存在剂量效应,对照(不加氢肥)和5种氢肥用量处理的壮苗指数分别为1.05、1.49、1.52、1.55、1.46、0.99。综合分析苗期的各项指标发现,氢肥:基质为1 kg:3000 L(H2)的处理效果较好。与对照相比,H2处理的冬瓜幼苗出苗率提高了17.5%,壮苗指数提高了45.6%,根尖数提高了23.5%,叶绿素a含量提高了25.8%。氢肥用量过高(氢肥:基质>1 kg: 1000 L)对冬瓜的出苗率没有显著影响,但会抑制冬瓜幼苗生长,降低壮苗指数。氢肥处理可提高冬瓜的出苗率和整齐度,促进冬瓜幼苗生长,有利于培育壮苗,但需注意施用量,氢肥和基质的用量比例为1 kg:3000 L效果较好,用量过高易产生负面效果。

  • 于复欣, 陈泽昌, 李鑫, 王钰森, 姜晴月, 唐艳艳, 王晶珊, 乔利仙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0): 66-7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544

    为解决花生芽苗菜品种缺乏的问题,以15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利用沙培法进行萌发培养,暗培养5 d后收获花生芽苗菜,并对其生物量指标、营养指标、口感指标等进行检测,将各项指标作为芽苗菜生产评判标准的指标要素,利用隶属函数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通过数学方法分析各因素影响权重,计算适宜芽苗菜生产的综合评价值D值。通过对D值进行聚类分析,从15个供试花生品种中筛选出‘宇花33号’、‘宇花30号’、‘宇花18号’3个适于芽苗菜生产的品种,‘宇花12号’等3个比较适用于芽苗菜生产的品种,‘宇花32号’等9个不适用于芽苗菜生产的品种。

  • 唐鹏兴, 闫加力, 赵敏, 涂书新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0): 72-8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586

    探究作物对不同形态硒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对于开发新型高效的农产品富硒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离体梨树叶片为材料,探讨2种陪伴阴离子(SiO32-、SO42-)影响下,梨树叶对不同浓度(0、50、500 μmol/L)亚硒酸钠(Na2SeO3)、硒酸钠(Na2SeO4)和硒蛋氨酸(SeMet)3种硒形态的吸收利用及抗氧化反应。结果表明,3种形态硒(SeO32-、SeMet、SeO42-)处理后,离体树叶平均硒含量分别为7.89、0.20、0.14 mg/kg,显然,对SeO32-形态的吸收远大于SeMet和SeO42-形态。硒添加浓度越高叶片硒含量越高。2种陪伴阴离子不影响SeO32-的吸收,但SiO32-有提高SeO42-和SeMet处理吸收硒的趋势,其中高浓度(500 μmol/L)SeO42-、低浓度(50 μmol/L)SeMet处理叶片硒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19.90%、170.00%。SO42-降低SeO42-吸收,其中500 μmol/L SeO42-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59.89%,但增加SeMet的吸收,其中50 μmol/L SeMet处理较对照显著增加102.38%。3种形态的硒均降低叶片SOD和POD活性,而提高CAT活性和GSH含量。此外,低浓度的SeO32-和SeO42-处理降低MDA含量。研究表明,SeO32-是更易被梨树叶片吸收的形态。

  • 胡娜, 侯世星, 夏国栋, 陈思, 张继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0): 81-8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580

    樱花早花品种‘飞寒樱’(Cerasus campanulata ‘Feihan’)为中国原生种钟花樱(Cerasus campanulata)品系樱花,该品种花期早、花色淡红,在长江流域及福建地区应用较多,北京地区未见引种记录。为了评价其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2019—2023年在北京市玉渊潭公园樱珞花谷景区,从物候、生长表现、形态特征、田间适应性、温度抗逆性5个方面,以同时栽植的‘染井吉野’(Cerasus×yedoensis ‘Somei-yoshino’)为对照,对自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引种的‘飞寒樱’苗木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染井吉野’,北京地区‘飞寒樱’平均花芽萌动日序数、平均叶芽萌动日序数分别早9.6、6.4 d,花期持续时间长5.2 d,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飞寒樱’年均枝条生长量、年均DH0.8增长量分别是‘染井吉野’的2.10、1.87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个品种对于休眠期内的极端低温适应性较好,但在花芽发育期内,‘飞寒樱’受剧烈降温影响程度小。生长期内极端高温、极端降水对于2个品种的长势都存在一定影响,但‘飞寒樱’受影响程度小。温度抗逆性试验表明,‘飞寒樱’对于高温胁迫的适应性强于‘染井吉野’,低温胁迫下,2个品种的适应性差距较小。‘飞寒樱’可作为淡红色系早花品种在北京进行配植,丰富景观色彩构成。

  • 陈越, 朱力琪, 马春艳, 戴宇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0): 89-9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568

    以漳州水仙为试验材料,纯水(CK)为对照,设置50%和100%浓度的富氢水(hydrogen-rich water,HRW)2个处理,通过测定不同浓度HRW处理水仙的花期、叶片长度、各时期花朵数量等指标,初步揭示HRW对水仙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HRW均可显著延长水仙花期,100%HRW的延长时间显著大于50%HRW;不同浓度HRW均可提升水仙后期叶片长度和花葶高度,100%HRW显著提高了开花后14 d水仙叶片的SPAD,延长水仙叶片绿叶期;100%HRW处理下,水仙开花后14 d时其叶片仍能维持较高水平的氮含量;HRW可显著提高水仙开花后14 d的盛花期花朵数量和比例,降低开花后7、14 d的衰老期花朵数量和比例。对水仙各项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维持较高水平的叶片氮含量是延长水仙花期的关键。综上,HRW能通过维持较高水平的叶片氮含量,显著延长水仙的观赏时间,提高水仙的观赏价值。

  • 苏泽春, 杨文宏, 杨燕林, 杨正松, 和建平, 木永青, 余莹, 和加卫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9): 56-6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517

    为解决高海拔山区蓝莓种植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本研究以11个外引蓝莓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干旱组和浇水组进行对比试验,以评估各品种在自然干旱条件下的耐旱潜力。2021年,对干旱组处理的蓝莓进行叶片形态解剖观测,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不同蓝莓品种的耐旱性,并筛选叶片形态解剖的关键指标。2022年,采用双变量方差分析方法,对比干旱组和浇水组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评估各品种受干旱影响后的生产恢复潜力。结果显示,不同蓝莓品种的耐旱性存在显著差异,11个蓝莓品种耐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密斯蒂’>‘普鲁’>‘双丰’>‘布里吉塔’>‘久比利’>‘蓝丰’>‘盛世’>‘奥尼尔’>‘波尼法西’>‘园蓝’>‘公爵’。通过对10项叶片形态解剖指标的筛选,确定了4个评价蓝莓耐旱性的典型指标,即上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气孔密度。实证分析表明,‘密斯蒂’、‘普鲁’和‘双丰’耐旱性较强,‘波尼法西’、‘园蓝’和‘公爵’耐旱性相对较弱,这一结论与耐旱性评价的结论相符。

  • 姜勇强, 吴瑶, 方中健, 叶广英, 惠俊爱, 周荣, 王再花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9): 65-7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365

    为提高药用石斛的组培效率和质量水平,以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为实验材料,探究红(R)、蓝(B)、绿(G) 3种颜色组合(R6B3G0、R6B3G1、R6B3G3、R3B6G0、R3B6G1、R3B6G3、R3B3G3)以及白光(W)等8种不同LED光质组合对石斛增殖、生根与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3B6G3的光质下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分别为6.67、1.59,比对照(W)明显提高72.8%、101.3%,在该处理下金钗石斛鲜重最大。在R6B3G3组合光质处理下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生根效果最佳,单株根数分别为10.56、9.42根/株,分别比W处理提高了59.5%、75.4%;此时铁皮石斛鲜重、干重最大,分别为1.254、0.135 g/株,比W明显提高81.7%、1.08倍。干物质含量以R3B6G1处理最高,比W明显提高29.0%,该光质下多糖含量达到最大值24.61%,总黄酮含量以W最佳,为1.46%。在R6B3G0和R3B3G3光质下铁皮石斛总酚含量最佳,均比W提高1.39倍;这2种光质下金钗石斛中的石斛碱含量达到最佳,均为0.5%。可见,在R3B6下增加较强绿光,有利于铁皮石斛的增殖;而在R3B6下增加较强绿光或R6B3下补充较弱绿光,有利于金钗石斛的增殖。此外,R6B3补充较强绿光处理有利于2种石斛的生根。进一步研究发现,在R3B6下适当补充较弱绿光有利于铁皮石斛干物质和多糖的积累;在R6B3下增加较强绿光有利于金钗石斛干物质和石斛碱的积累。

  • 黄文茵, 张白鸽, 常静静, 陈潇, 李静, 陈雷, 赵俊宏, 罗谋雄, 宋钊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9): 73-8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489

    本研究以‘红箭’小番茄为试验材料,设置0%(CK)、0.05%(MI1)、0.1%(MI2)、0.2%(MI3)和0.4%(MI4)5个肌醇浓度梯度,探究外源肌醇浓度变化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置100 mmol/L NaCl盐胁迫处理(N)及盐胁迫下添加0.2%浓度的肌醇处理(NM3),探究肌醇在缓解番茄盐胁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肌醇浓度增加,番茄产量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MI3处理番茄产量较CK显著增加了17.7%;外源肌醇的施用能够增加番茄产量,并与提高叶片SPAD值、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关键抗氧化物酶活性(如POD活性)密切相关。低浓度肌醇(MI1、MI2)施用显著提高了果实维生素C含量,而随着肌醇浓度继续增加对果实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影响;施用外源肌醇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了38.6%~166.2%,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13.4%~22.6%。盐胁迫下通过抑制番茄根系生长、增加丙二醛(MDA)含量、降低抗氧化系统酶活性使番茄产量、叶片SPAD值和维生素C含量较CK显著降低了16.1%、14.4%和26.4%。相反,在盐胁迫下施用适宜浓度的肌醇(NM3)可以显著促进根系生长、降低MDA含量、提高抗氧化物系统酶活性,从而使番茄产量、叶片SPAD值、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含量较N处理显著提升了37.8%、13.5%、23.8%和34.5%。适宜浓度外源肌醇(MI3)施用可以显著促进番茄根系生长、提高关键抗氧化物酶活性,从而增加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此外,适宜浓度外源肌醇施用可以明显缓解番茄盐胁迫,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

  • 马卓, 周韩冰, 赵满兴, 张霞, 王欣, 马丹妮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8): 63-6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518

    为探究黄腐酸钾在延安山地苹果的施用效果,于2023年3—11月在延长县金土地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山地苹果基地进行试验。供试苹果为树龄12年的‘玉华早富’。膨果期追施不同用量黄腐酸钾,以果农常规施肥为对照,分析黄腐酸钾对苹果氮磷钾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幼果期黄腐酸钾增量20%(2.6 kg/株)处理下叶片N、P、K含量无显著差异,膨果期分别增加了44.61%、257.89%、44.55%,成熟期分别增加了24.85%、95.31%、29.98%。黄腐酸钾减量20%(1.4 kg/株)、黄腐酸钾常规用量(2.0 kg/株)和黄腐酸钾增量20%处理下的果实N、P、K养分吸收量较对照平均增加了13.64%、7.59%、34.38%,维生素C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1.65%、104.56%、115.15%,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14.66%、40.69%、25.73%,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70%、22.22%、29.63%。黄腐酸钾处理能显著提高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及苹果单株产量,黄腐酸钾减量20%、黄腐酸钾常规用量和黄腐酸钾增量20%处理较对照单株产量平均增加了3.86%、6.05%、10.20%。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黄腐酸钾膨果期追施量为2.6 kg/株可以有效提高延安山地苹果的产量和品质。

  • 王成, 李国瑞, 狄建军, 罗蕊, 李明静, 黄凤兰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8): 69-7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655
    为探究蓖麻菌酶生物肥对番茄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樱桃番茄为试材,设置不施肥(CK)、4 g/株化肥(HF)和3个不同施用梯度蓖麻菌酶生物肥[20 g/株(BF1)、40 g/株(BF2)、80 g/株(BF3)]5个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坐果期和采收期BF3处理番茄植株的株高提高了16.82%~20.23%,坐果期BF2处理的茎粗提高了34.04%,采收期BF1处理的茎粗提高了41.30%,采收期BF1处理果实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最优,且平均单株产量提高了496.98%;BF3处理番茄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28.57%、63.49%、77.43%、16.43%;番茄根、茎和叶的干物质含量随蓖麻菌酶生物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 g/株蓖麻菌酶生物肥对番茄植株生长和单株产量促进效果显著,80 g/株蓖麻菌酶生物肥对番茄植株果实品质提升效果最佳。
  • 冀文豪, 潘存德, 赵善超, 凡永伟, 侍之雅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29-3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469

    分析整地方式对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 tianschanica)直播幼苗更新过程的影响,探寻适合天山云杉直播的整地方式。以稀疏退化林天山云杉直播幼苗为研究对象,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法(LSD)检验3种整地方式对天山云杉直播出苗率和成苗率的差异性,使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刻画3种整地方式直播幼苗更新的生存曲线,并采用有删失数据的K样本检验和Log-rank检验比较幼苗生存分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暴露土壤B层的出苗率极显著高于土壤添加生物炭和土壤丘状堆积的出苗率(P=0.000<0.01),土壤添加生物炭的出苗率极显著高于土壤丘状堆积的出苗率(P=0.000<0.01),而土壤丘状堆积的出苗率最低;暴露土壤B层和土壤添加生物炭的成苗率均极显著高于土壤丘状堆积(P=0.000<0.01),暴露土壤B层与土壤添加生物炭的成苗率之间不显著(P=0.114>0.05);暴露土壤B层和土壤添加生物炭的存活概率极显著高于土壤丘状堆积的存活概率(P=0.000<0.01),暴露土壤B层的存活概率与土壤添加生物炭的存活概率之间不显著(P=0.268>0.05)。适合的整地方式有利于稀疏退化林地天山云杉直播,其中,暴露土壤B层为最适合直播的整地方式。

  • 唐忠建, 张金枝, 王晓梅, 徐文杰, 付雅洁, 赵明艳, 吴如意, 樊雯娟, 张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34-3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369

    根据‘夏黑’葡萄特性研究管理花果的关键技术措施,在盛果期的‘夏黑’葡萄树上设置花穗修整0(CK)、5、6、7、8 cm 5个长度,并在花前花后进行2次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氯吡脲蘸穗处理,在盛花期测定果穗长度;在成熟期测定果穗长度、果穗宽度、果梗长度、果蒂粗度、果粒纵横经及果形指数、果皮色泽8个指标评价外观品质,测定果穗重、果粒重2个指标估算产量,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还原糖、可滴定酸含量3个指标评价果实内在品质。结果表明,随着处理花穗长度增加,盛花期果穗长度和成熟期果穗长度、果穗宽度、果穗重增加,但果粒重、花穗修整与蘸穗用工时间降低;成熟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还原糖、可滴定酸含量随花穗长度增加而增加。与CK相比,花穗修整处理的果穗串行与品相普遍表现更好。结合果穗内外品质表现,认为7 cm是‘夏黑’葡萄较好的修整长度;花穗保留7 cm修整结合25 mg/kg赤霉素、50 mg/kg赤霉素+5 mg/kg氯吡脲蘸穗处理能够增加‘夏黑’葡萄穗轴,果粒变大均匀、质量增加,果皮紫黑色,果穗串行美观,品相变好;果实含糖量增加,滴定酸减少,糖酸比降低,内在品质变好。花穗修整用工成本与‘夏黑’葡萄早上市及品质产量提升带来的效益相比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 朱江, 周俊妞, 郑吉祥, 牟海飞, 韦广谭, 谭祖雄, 张英俊, 田青兰, 吴艳艳, 黄伟华, 刘洁云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40-4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681

    为筛选适宜的百香果扦插方案,提高扦插成活率,以‘壮蜜05’、‘台农1号’枝条为插穗,从外部形态和解剖结构观察插穗不定根的形成过程,研究扦插时期、空气温湿度、生根剂浓度、枝条节位对插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百香果扦插生根属于潜伏根原基生根类型。扦插后6~9 d形成愈伤组织,9~12 d插穗基部凸起形成白色根点,12~15 d长出不定根。短时间的高温对百香果扦插生根影响较小,适当范围内温度越低越有利于扦插生根。干湿交替的环境有利于百香果扦插生根。‘壮蜜05’适宜在3月15日插穗浸泡300 mg/L生根粉1 h后扦插,第7节位的扦插生根效果最佳。‘台农1号’适宜在3月15日、12月15日扦插,插穗不做处理或浸泡100 mg/L生根粉1 h后扦插,第5~10节位的扦插生根效果均较好。

  • 董建梅, 胡江, 李晶, 刘红明, 付小猛, 赖新朴, 杜玉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47-5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410

    为筛选‘云柠1号’柠檬养分高效利用型砧木,于柠檬第1次生理落果期、第2次生理落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分别测定不同砧穗组合柠檬叶片和果实9种矿质元素含量,并在果实成熟后测定果实品质。结果表明,C35和枳壳2种砧木下,‘云柠1号’叶片的N和Zn以及果实的N、P、Mg、Mn、Zn、Cu元素均在生理落果期含量最高,随着果实膨大和成熟其含量逐渐减少。枳壳砧木处理柠檬果实纵径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C35砧木,果实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差异。结合大、中、微量元素高效吸收利用特性和果实品质,可考虑以枳壳作为‘云柠1号’的砧木,以达到柠檬对矿质元素养分的高效吸收。

  • 曾端香, 于宁, 杜娟, 曾瑶, 王莲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55-6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539

    为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对牡丹组培苗菌根化过程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乌龙捧盛’牡丹的休眠芽组培的根诱导苗和生根苗以及杂交系‘Z1-WM’和‘Z1-10-3’的胚培养而得的胚根苗为实验材料,在组织培养试管瓶内接种不同种类的AM真菌孢子。结果表明,AM真菌能显著促进牡丹菌根化组培苗的生长发育,瓶内接种AM真菌比对照(未接种)能更有效地促进牡丹上胚轴萌发率,最高达99.5%,且比对照提前30 d以上打破上胚轴休眠,极显著高于GA3、2~4℃低温和对照处理。接种Gg+Gm对‘Z1-10-3’和‘Z1-WM’组培苗的生长增效最显著;接种Gg对‘乌龙捧盛’组培苗的增效作用最大,移栽6个月时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叶面积增长率分别为64.93%、70.90%、35.00%、54.55%、41.15%。因此,AM真菌对牡丹菌根化组培苗生长发育有极显著的增效作用,且缩短了育种进程。

  • 王鑫, 张欣欣, 米明, 李硕, 李好健, 马海林, 司东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61-6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561

    通过盆栽培养试验,以3年生芍药品种‘黑海波涛’为供试植物,设置3个氮肥水平(0、1.8、3 g/株),研究芍药植株生长和光合特性对茎叶生长期一次性施用氮肥的响应,为芍药养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1.8 g/株可显著增加花径、植株根长和根系体积,提高地下部干物质累积量和分配比例,增大根冠比,对地上部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一次性施氮3 g/株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均受到抑制;施氮处理的植株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提高,胞间CO2浓度降低;氮肥施用对地上部和地下部氮浓度影响不显著,施氮1.8 g/株可显著增加地上部和地下部氮素吸收量及氮素在地下部的分配比例。综上,芍药茎叶生长期一次性施用适量氮肥有利于增大花径、提高芍药的观赏价值、促进根系生长发育,过量施氮抑制植株生长。

  • 周波, 唐劲驰, 黎健龙, 陈义勇, 张曼, 崔莹莹, 黄秀鑫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67-7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339

    干旱胁迫直接影响茶树生长和存活,了解不同茶树的抗旱能力,对茶园土壤水分管理至关重要。选取‘金萱’、‘青心1号’、‘英红9号’、‘黄棪’和‘鸿雁12号’5个茶树品种,设置正常供水(T0)、轻度(T1)、中度(T2)、重度干旱胁迫(T3)4个水平,土壤含水量依次为田间持水量的75%、55%、35%、20%,研究不同抗旱能力茶树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过程。通过对干旱胁迫下形态学和光合能力相关指标的比较,从5个茶树品种中筛选出2个抗旱型品种(‘青心1号’和‘黄棪’)和2个干旱敏感型品种(‘英红9号’和‘鸿雁12号’)。在正常供水条件下,抗旱型茶树品种保护酶活性、内源激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不一定高于干旱敏感型茶树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干旱敏感型品种的保护酶活性、内源激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其升高幅度一般小于抗旱型品种,并且干旱敏感型茶树的最大增幅多出现在轻度干旱胁迫时,而抗旱型茶树品种的最大增幅多出现在中、重度干旱胁迫时。因此,在干旱胁迫下茶树保护酶活性、内源激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生理响应的变化量及变化时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茶树的实际抗旱能力。

  • 苏丹, 王子诚, 贾俊英, 孙德智, 李志军, 郭园, 庄得凤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75-8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388

    为探讨水分管理对北苍术根、冠生长特性、物质积累转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4年生北苍术为试材,参照通辽地区2011—2020年6—9月的平均降雨量,在具有移动防雨棚的大田条件下,设置4500 m3/hm2(T1)、4000 m3/hm2(T2)、3500 m3/hm2(T3)、3000 m3/hm2(T4)、2500 m3/hm2(T5)5个灌溉量处理,分析水分调控下北苍术生长特性、物质积累转运、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降低,各时期北苍术株高、茎粗和根茎体积均呈下降趋势,在花期、果期T5处理下株高、茎粗、根茎体积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花期、果期T3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根长和比表面积也显著增高。不同灌溉量影响了北苍术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格局,果期北苍术干物质分配转向根系及根状茎,T1、T2、T3处理下根状茎干物质积累明显升高。苍术药材产量随着灌溉量的降低呈下降趋势,T1处理产量高达7486.83 kg/hm2。北苍术根状茎苍术素含量T3、T4处理下分别为0.43%、0.46%,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且远高于《中国药典》标准,T1处理苍术素含量为0.27%,未达到《中国药典》标准。兼顾产量和品质形成,科尔沁沙地种植北苍术6—9月的适宜需水量为3500~4000 kg/hm2

  • 王心怡, 郭可为, 康仲英, 康建慧, 张贵敏, 袁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6): 65-7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181

    牡丹为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 Moutan)植物,是中国栽培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花,花色、花型多样且品种繁多;伊藤杂种(P. Itoh Group)为芍药属的牡丹组和芍药组(Sect. Paeonia)组间杂交后育成的品种群。复色是一种特殊的花色呈色类型,牡丹和伊藤杂种复色品种丰富,现有的花色分类无法全面描述复色品种的花色特征。笔者经实地调查,结合文献分析,将2个类群中复色品种的花色分为单株复色、单花复色、花期复色3类,其中单花复色分6种类型。牡丹品种复色类型丰富,尤其是西北牡丹品种群中复色品种较多;伊藤杂种复色品种占比大,以渐变复色类型为主,少数品种兼具条纹、斑点和单株复色等多种类型。本文提出了新的牡丹与伊藤杂种花色复色分类方案,可为芍药属花色改良与新品种DUS测试提供参考。

  • 黄婉莉, 张冬敏, 符喜喜, 陈心怡, 张朝坤, 郑诚乐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6): 73-7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345

    探究不同品系番石榴作嫁接砧木对‘红香1号’番石榴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作‘红香1号’番石榴嫁接砧木的品系。通过田间对比试验,2018年春秋季播种,2019年分别以‘袖珍’、‘郭坑’、‘彩虹’和‘红香1号’的实生苗作砧木,‘红香1号’优株作接穗,培育嫁接苗,2020年春季定植,2021—2023年持续观测‘红香1号’番石榴营养生长(茎粗、株高和冠幅)、果实产量(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果实外观品质(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和生理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糖、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营养生长方面,前期‘彩虹’砧茎粗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处理,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彩虹’砧、‘郭坑’砧和‘红香1号’砧在茎粗指标上差异不显著;‘彩虹’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袖珍’砧株高最低;‘彩虹’砧冠幅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袖珍’砧冠幅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综合3年4批次果实,‘彩虹’砧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袖珍’砧的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最低。4种砧木对‘红香1号’番石榴的外观品质和生理指标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彩虹’砧的果实纵、横径和果形指数最高,‘袖珍’砧的果实纵径最低,‘郭坑’砧和‘红香1号’砧的外观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彩虹’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糖、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综合表现好于其他处理。研究发现,不同砧木对番石榴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彩虹’/‘红香1号’砧穗组合植株在营养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表现优于其他处理,因此‘彩虹’实生苗适宜作为‘红香1号’番石榴的嫁接砧木。

  • 王秀玲, 王俊珍, 王安虎, 雷文静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6): 80-8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094

    为筛选出适宜生产苦荞芽菜的优质品种,选用24个凉山彝族自治州推广栽培苦荞品种作为供试材料,于人工智能气候箱中培养[温度25℃、16 h(光)/8 h(暗),湿度75%]生长10 d收获,对苦荞芽长、茎粗、鲜重、芽菜比4个生长指标和总黄酮、总酚、可溶性蛋白、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4个品质指标测定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24个品种8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得出,24个苦荞芽菜中芽长最长的是‘昭苦2号’(12.34 mm),茎粗最大的是‘西荞6号’(0.13 mm),单株鲜重最重的是‘云苦1号’(0.252 g),芽菜比最大的是‘西荞2号’(7.07),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九江苦荞’(16.56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是‘晋苦荞12号’(129.5 mg/g),总酚含量最高的是‘迪苦1号’(2.66 mg/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大的是‘西荞4号’(77.6%)。由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可知,24个苦荞品种中‘九江苦荞’隶属函数值最高(0.7436),是最适宜加工芽菜的优质品种;‘川荞1号’隶属函数值最小(0.2219),不适宜加工芽菜。

  • 闫晓花, 曹甜, 张国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4): 31-3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244

    为探明水分胁迫对黄瓜根系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基于盆栽试验,选用黄瓜品种‘新春四号’作为供试材料,设置正常供水(CK)、轻度胁迫(T1)、中度胁迫(T2)、重度胁迫(T3)4个处理,研究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对黄瓜根系建成、抗氧化酶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正常供水,T1处理下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并未降低,而T2和T3处理则对黄瓜生长发育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且T1处理使得黄瓜根系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总平均直径和根尖数分别提高了4.8%、7.1%、6.8%和2.4%。从根系生理活动来看,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均呈现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升高的趋势,但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呈现下降趋势。综上,在轻度水分胁迫下(T1),黄瓜幼苗根系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可溶性蛋白浓度等来提高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

  • 马倩倩, 彭莞云, 黄涛, 谢正伟, 李世银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4): 39-4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378

    为研究硅肥施用方式和浓度对青脆李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青脆李为试材,对其进行硅肥的根部灌溉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硅肥的不同施用方式和浓度均能明显提高青脆李单果重等外观品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等内在品质,在谢花后和膨果期叶面喷施硅肥600倍液效果最好,在萌芽前、谢花后和膨果期根部灌溉0.35 kg/株效果次之。叶面喷施能够更直接地为果实提供所需的硅元素,促进果实的发育和品质提升。

  • 王敏, 韩守安, 谢辉, 刘旭鹏, 麦合木提·图如普, 漆颖, 阿地里太·铁力克, 艾尔买克·才卡斯木, 潘明启, 张雯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4): 44-4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025

    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GA3)穗轴涂抹对国内自育葡萄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探明赤霉素在不同葡萄品种上的适宜浓度。以‘SP522’、‘火州黑玉’、‘戈壁新秀’、‘无核翠宝’和‘瑞都脆霞’5个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0.5、2、5 mg/L的GA3溶于凡士林进行穗轴涂抹处理,以凡士林涂抹为对照(CK),分别对果实外观及品质基础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0.5 mg/L的GA3处理下‘SP522’、‘火州黑玉’和‘无核翠宝’葡萄的穗形及粒重等外观指标明显提高;在2 mg/L的GA3处理下,‘SP522’、‘火州黑玉’、‘瑞都脆霞’葡萄的耐拉力和硬度较大;在5 mg/L的GA3处理下‘戈壁新秀’、‘瑞都脆霞’葡萄的穗重提高,‘SP522’、‘无核翠宝’和‘瑞都脆霞’葡萄的固酸比显著提高,‘无核翠宝’24 h浸泡诱导裂果率较CK降低37.38%,‘戈壁新秀’的耐拉力和硬度达到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