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传媒”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张海宁 卢怡 张美琼 郭丰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4): 98-10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3-1904
    介绍了国内主要期刊评价系统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概况以及对中国水产类科技期刊的评价情况。比较了各评价系统评价指标的异同点,得出提高水产类期刊排名的措施主要有:(1)刊发论文要重点突出,主题明确;(2)重视第一权重指标影响因子的地位;(3)重视期刊的他引率;(4)重视二次文献转载,归结到根本上还是要提高稿源的质量;(5)重视WEB下载量。
  • 林春桃 苏宝财 余建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3): 59-6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3689
    首先从态度和行为2个层面给出了乌龙茶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全面定义,构建了乌龙茶消费者体验3个维度对品牌忠诚2个维度影响的概念模型,并运用福州乌龙茶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乌龙茶服务体验和关系体验分别对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都具有显著影响;乌龙茶品牌体验对态度忠诚也具有显著影响,但对行为忠诚的影响不显著。
  • 张吉先 程晓建 王建枫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8): 99-10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3262
    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民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农民学习适应性和学习能力弱、学习需求多样性等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方法,对农民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对农民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业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数字化学习平台和特色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创新思路和措施。
  • 潘月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 76-7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2434
    文章分析了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是农业科技期刊竞争制胜的重要保证,论述了加强农业科技期刊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认为当前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在战略发展和青年编辑培养方面尚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表明:加强农业科技期刊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是解决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可通过专业培训、自我学习、横向交流和机制完善4个方面加强对农业科技期刊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
  • 马晓晶 秦强 曹冰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7): 195-19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256

    为揭示牡丹花期调控技术研究的特点和问题,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检索到1991至2011年的195篇牡丹花期调控的论文,分别按时间、主题、作者、期刊、下载频次等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一是论文数量按年呈上升趋势,二是已探讨的部分主题仍需深入,许多技术细节处于空白;三是据普斯定律将24名作者列为该领域论文的核心作者,四是该领域论文合作率为69.23%,五是发表论文最多的单位为北京林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豫鲁京是该领域论文的主产地,高校和科研院所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支撑单位,六是刊载该领域论文最多的三种期刊均属非核心期刊,七是该领域论文引用率53.85%,下载率99.49%,受国家级和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占总数的3.59%。

  • 陈晓明 李玲俐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7): 200-20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277

    农民培训信息平台建设是农民培训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建立平台中农民培训现实需求,针对.NET和分布式数据库环境下构建基于XML Web Services信息平台所需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探讨,提出开发平台应体现的功能和技术。对.NET架构下XML Web 服务和应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环境及数据集成、查询、通用类设计及安全防范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构建出适应农民培训管理的信息平台。

  • 刘晓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1): 163-16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3152

    为了解纸质信息在当前三农中所起的作用,对农民大众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纸质信息在三农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信息传播当中仍具很重要的位置,但也能看出纸质信息在三农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足,但通过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信息通俗化、简易化等有效措施,可使纸质信息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三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行。

  • 王伟 陈晓慧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5): 126-13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2402

    为探索农村受众在当前大众媒介中话语权现状、影响因素。以东北地区农村受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发放问卷进行抽样调查的形式,从农村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运用媒介话语权的能力和媒介话语权意识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受众在当前大众媒介中尚处于话语权缺失的状态,农村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运用媒介话语权的能力、媒介话语意识是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受众的媒介话语权需整体提升。

  • 郭燕枝 郭静利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29): 128-13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1762

    参考文献是衡量期刊吸收外部信息与科学交流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国16种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2010年第1期所发论文参考文献情况(包括篇均参考文献量、参考文献类型、变异系数、中英文比较、年度变化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期刊参考文献利用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论文应加强对参考文献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吸收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的能力,提高对最新文献的引用。

  • 苏柱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20): 155-16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1808

    笔者简述国内外农业传媒与传播学科的发展现状,包括国外传媒传播数字化发展趋势及国内传媒传播机构培育及技术进展等方面;从媒体数字化、农业科技传播推广、理论水平与基层服务等方面分析广东农业传媒与传播发展情况。在对该学科建设发展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拟订出广东省农业传媒与传播学科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研究领域规划、发展目标与研究战略重点等方面,以期为今后广东农业传媒与传播学科的科学发展提供战略指导与理论支撑。

  • 倪树森 朱海虹 李伟民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17): 130-13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0594

    为规范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在期刊中的著录,查阅了31种畜牧、动物医学类期刊,以GB/T 9999—2001《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标准,统计不规范著录格式,提出克服、纠正不正确、不规范的著录格式,正确编排印刷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 冯永庆 潘叶 秦岭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17): 137-14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0457

    随着中国栗产业的迅速发展,栗相关专利的数量也逐年增加,鉴于专利对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促进作用,本文对1985—2010年间中国栗相关专利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栗相关专利申请量15年间增涨15倍以上;主要专利类型为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占96.84%;专利平均授权周期为1~4年;50%以上专利有效期年限超过5或10年;专利内容主要为农业和食品轻工领域,占79.13%;专利权人类型主要为个人,占66.42%;专利研究热点地域为河北、浙江、北京、山东、湖北。预计未来专利申请热点是栗果功能食品开发及生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 蔡卓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14): 123-12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0-3605

    结合例子针对性分析农业类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2种典型错误——标点符号错误和句子成分残缺,指出需要结合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的共同努力来杜绝此类错误的发生,旨在为相关作者和编辑人员提供参考,提高农业类科技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质量,加快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 黄转红 吴卫华 王黔平 张家生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8): 474-47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0-2645

    利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数据,对中文核心期刊《果树学报》2005—2009年所载被国内文献引用的论文年代分布、引用频次分布、选题学科分布、论文所在区域、引用期刊分布等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揭示《果树学报》的现状。

  • 赵庆龄 路文如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4): 370-37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0-3038

    为深入了解中国和美国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超富集植物方面的研究状况,客观地反映两国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影响力,笔者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选用普通检索方式,以超富集植物印度芥菜作为主题检索词,对1900—2009年之间该库收录的中国和美国科研人员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和美国在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和发文量上相差不是太多,但从高被引论文来看,国际范围内按照被引频次排名前10位的论文中,美国有6篇,且占据前3名,中国无一篇入围。关键词词频分析显示,中美两国研究趋势相似。总体来说,中国学者在印度芥菜方面的研究和美国学者还有一定差距,今后不仅需要提高此领域的研究水平,还要注重提高科技论文的国际影响力。

  • 郭丽 秦峰 杨小华 周善义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4): 376-38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0-2895

    以《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1980—2009年国内鳞翅目蝶类昆虫研究专题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这些文献的文献学特征(年代、期刊源和学科方向分布、作者和机构特征,以及科研基金资助状况),揭示了30年间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动态变化和基本态势,并对该领域研究的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 黄修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24): 416-42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0-1660

    内容摘要: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农产品的品牌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传播学视角,从我国农产品品牌的现状和必要性出发,深入剖析当下农产品品牌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品牌传播的难度、层次、理念及方式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广告运用、公共关系、网络推广、实地体验推广及终端推广等品牌营销策略。

  • 李琍 赵连生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22): 418-42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0-2780

    21世纪是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新阶段,期刊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的竞争力是期刊发展的关键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者分析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并结合了《中国畜牧兽医》的发展现状、办刊理念、管理经验。现从人力资源、经营策略和管理机制3方面探讨了提升科技期刊竞争力的策略,为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刘英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22): 422-42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0-2226

    对2007—2009年《农业图书情报学刊》载文作者群进行统计和分析,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载文量的时间分布、作者群的地域和所属单位分布、核心作者群的数量进行统计,从作者研究的角度反映期刊的发展水平,以期为刊物今后的作者队伍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 邵军 赵春江 郭新宇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6): 411-41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0-0672
    Flash动画是数字科普最常见的形式和实现方法之一,利用Flash动画的技术、制作和传播优势,笔者探讨以家庭为单位的科普教育新模式,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笔者以北京市郊区县农民为例,对当前农村科普教育的手段和形式进行了调研,分析比较了Flash动画在农村、农民科普教育中的受众对象和应用效果;针对农户的年龄和家庭结构,提出了利用Flash动画形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科普教育的新模式,作为中国农民科普教育形式的有益补充,并提出了具体的推进措施。
  • 杨志清 潘云涛 张玉华 马铮 苏成 郭红 徐波 俞征鹿 胡志宇 袁军鹏 俞良行 张梅 王小琴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4): 372-38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0-1002
    摘要:本章通过对作者群的学科分布,机构分布,地区分布,高产、高影响作者群分布等的统计,分析了中国科研队伍发表论文的现状。目前,中国作者群的学科分布不均匀,高产作者群,特别是国际论文的高产作者群主要分布在化学、物理和工业技术等学科。作者群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地域广大、跨13个省(市)的大西北论文作者数,SCI论文数的比例仅为15.1%,国内论文的比例仅为19.2%。中国约4/5的高产作者群分布在高等学校。
  • 郑龙章1,谢志忠2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2): 380-38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0-0147

    摘要: 根据福建省9年来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总结福建省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福建省加快发展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提出建议与对策:一是扩大规模,调整结构;二是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三加强师资培训,推进“双导师型”队伍建设;四加强教材建设,构建体现农业推广特色的教材体系。

  • 韩忠超,刘艳鹏,周宪龙,李争,胡映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2): 385-39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0-1269

    以《中国农学通报》为例,从历史积淀、办刊宗旨、主办单位、编辑水平、办刊理念等方面分析了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基础;论述了增强科技期刊影响力的途径,包括提高稿源水平、办刊质量、编审效率、加强管理与编辑队伍建设,加快与国际接轨。并从载文量、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变化、被引频次、基金资助论文率、网络影响力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中国农学通报》在农业领域影响力的提高情况。

  • 吴卫华 黄转红 王黔平 孙会清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8): 351-35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09-2484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蚕业科学》2005-2008所发论文引文(包括引文的数量,语种,类型分布),作者(包括作者的系统、地区、合作类型分布)及基金论文(包括基金论文的数量,获基金资助的数量,资助机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揭示该刊在我国学术界的整体水平及重要影响。

  • 郭俊炜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3): 500-50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09-2186
    对陕西省相关高职院校的调查结果显示: 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投入不断增加,但大多数仪器设备依然比较陈旧;实践教学管理良好,实验(训)平均开出率近90%,近6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效果在良好以上,但少数学校还没有设立相关专业能鉴定站;实训指导教师人数偏少,学历结构和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实训基地基本可以满足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但缺乏保障机制,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建议对策:提高认识,重视农林专业实践教学;增加投入,不断更新实验实训设备和仪器;紧贴岗位,优化实践技能培养方案;外引内培,强化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效益。
  • 刘英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3): 505-50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09-1737
    摘要:介绍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期刊在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中的经验,即树立全面质量意识,同时提出创立期刊品牌急需解决的问题,即如何提高核心期刊的参评指数、提高期刊发行量和扩大广告业务。
  • 张孝安 赵赟 王海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2): 0-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09-1805
    内容提要:本文就出版业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抓住机遇积极策划服务“三农”的图书选题,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丰富多彩、优质高效的图书品种,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而不断增强自身的活力并发展壮大。服务好“三农”图书的出版,是出版业振兴、谋求自身更大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进而推动出版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吴均 孔伟丽 张晓琴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0): 331-33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09-0936

    对《中国水产科学》2006年和2007年的引证数据进行了各项指标的计量学分析,并将结果与2004年和2005年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2006年和2007年国内引用《中国水产科学》的期刊数分别为141种和166种,与2004年和2005年相比均有提;2006年和2007年年的总被引频次为2133次,较2004年和2005年的总和提高了991次;2年中的单篇被引频次最高为22次;在被引频次较高(前10位)的单篇论文中,以水产病害与免疫学与遗传育种方面的论文占优势,与2004-2005年以环境生态方面论文占绝对优势的结果相比,科技论文的引证热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结论认为,通过期刊论文的引证分析,不但可以指导编辑人员对稿件进行有依据的遴选,还可以提示科研人员以及科研科管理人员关注科研热点的变化趋势。

  • 梁凤莲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0): 338-34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09-1061

    摘 要: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总库为统计源,调查了农业科技栏目中582种农业科技期刊2003-2007年间刊登的641 587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了解我国农业科技类期刊发表论文总体学术水平。结果表明:2003-2007年间被引用频次超过50次的文章共229篇,占0.038%,而未被引用的期刊占68.93%。刊登高被引频次(被引频次在30次及以上)论文较多的期刊多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业部主管,中国行业协会主办的期刊。生态学方面论文引用频次较高。被引频次较高论文作者集中在高校,地方科研单位较少,数量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

  • 张凯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18): 461-46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09-1706

    随着国际农业交流的日益发展,农业文献翻译正在彰显出愈加重要的作用。在农业文献翻译过程中,通过翻译理论的指导,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不仅能够保证翻译质量,并且可以加强理解沟通。本论文主要对比分析了Peter Newmark 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种翻译方法,对基本农业文献的形式进行了划分归类,并举例说明。文章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对原文形式的正确分析理解和对两种翻译方法特性的灵活掌握,是达到佳翻译效果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