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瞿华香 丁建 魏玲玲 麻福芳 郑立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11): 193-19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3015
    农作物种质资源又称农作物遗传资源,是作物遗传改良的物质基础。简述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管理系统和种质资源数据信息类型,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认为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今后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将充分为农作物遗传育种工作提供一个可靠的信息资源平台。
  • 任保才 马新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11): 198-20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3616
    为了解决困扰农业产业升级中农资辨别、使用、销售、流通的难题,针对规模种植农户、农资经销商、农资生产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了调研与对比分析,表明:农资电商平台已成为今后农资销售的主要模式。农资电商平台将具有B2C、O2O、移动互联网、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融入体验分享和社交元素等特征。最后,提出了农资电商平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在于:物流运输限制、种植业分散、与传统交易模式矛盾、信任机制欠缺等。
  • 苏仕林 马博 黄珂 许原彬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11): 203-20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1260
    生物源染料具有来源广、高效、安全及廉价等优点,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植物源染料,保护染色植物资源,以桂西代表性壮族群众作为信息报告人,运用访谈和证据标本采集鉴定等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桂西壮族地区壮族原住民传统染色植物进行了调查,并用壮文和本地壮语对其进行了记录。结果表明,桂西壮族地区壮族原住民传统染色植物共有21种;民间利用方式可分为染食品、染衣物、染丝线、染家具工具、染工艺品等5种类型。其中,染食品的植物种类最多,其次为染衣物、染家具工具、染工艺品。在染食品的染色植物中有5种出现频率最高(相对重要),染色的颜色多种多样,主要为黑色、蓝色、红色、紫色、黄色,其中食用黄色染色植物最多。染色方法比较独特,特别是黑衣壮的衣物染色工艺和壮族五色糯米饭具有浓烈的地区和民族特色。
  • 曹雯梅 路凤银 刘松涛 赵威 郑贝贝 李付广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8): 212-21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2317
    为提高对区域试验参试品种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采用模糊数学和信息熵理论,提出了作物品种模糊熵权综合评价方法。该法利用作物品种区试的综合性状指标,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矩阵,然后借助信息论中的熵权理论,利用各评价指标的变异程度计算权重,实现品种的综合评价。最后结合棉花区试资料,介绍了该法的应用,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 何英彬 姚艳敏 唐华俊 陈佑启 陈仲新 杨鹏 于士凯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 190-19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93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焦点之一的驱动力机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它也是土地利用变化问题最核心的研究部分。现有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总结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的层次性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影响因子时空尺度效应与一致性、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影响因子定量化与空间化,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深入理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内在和外在机制以及促进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祝宏辉 连旭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 196-20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1125
    为了对新疆兵团农业知识产权进行更为有效的保护和管理。运用调查访谈的方式,对兵团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兵团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数量少、质量低,农业知识产权运用难,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健全、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通过明确兵团现代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健全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保障措施、加大农业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新疆兵团农业知识产权事业健康发展。
  • 刘峰 谭畅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 202-20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1133
    提取DEM是机载LiDAR技术应用研究关键内容之一,从LiDAR数据滤波、DEM模型选择、内插、误差控制和数据压缩等几个方面,分析当前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数据提取DEM的主要研究进展。着重讨论插值滤波、倾角滤波和形态学滤波算法,定量分析滤波算法的性能;分析比较确定性内插方法和地学统计内插方法,并指出内插方法在提高精度同时也要考虑稳定性和序同构性;论述DEM格网压缩和三角网压缩方法,并指出在满足地形可视化需要的同时提高压缩效率;并进行了总结展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严静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 207-21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393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迅猛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甚至是意识形态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改变。人们享受着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捷,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在朝着信息化时代阔步前行。信息时代的来临也为人事档案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笔者简要回顾了中国档案行业信息化发展脉络,并着重分析了当前人事档案的发展状况,指出了人事档案信息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笔者结合多年的档案工作经验,针对农业部系统人事档案信息化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统筹部署、集中建库、联动更新、异质存放、异地保管等建设性意见。
  • 范媛媛 孙伯川 王维瑞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 212-21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3308
    为解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满足北京市农业局各不同业务单位不同GIS应用快速定制开发的需求,实现农业GIS应用的统一标准规范,快速搭建农业GIS应用,我们将中间件技术思路引入到北京市农业局GIS通用开发平台的建设中,并采用嵌入式对象技术和无缝对接技术,快速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通用和共享,避免大量重复软件的开发工作,提高农业GIS应用的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
  • 刘学馨 郭秀明 吉增涛 赵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35): 297-30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3563

    针对已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与追溯系统多数基于PC,操作不方便,并且只采集文本信息,而不能传输多媒体信息,随着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的实时传输成为可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D-SCDMA网络的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和质量追溯系统平台,系统综合采用3G、数据库技术、产品编码技术,以.NET为平台,实现了管理员基于PC端的中心管理、生产企业端的基于PC端的生产管理、基于TD-SCDMA的实时信息采集、传输、统计分析、条码生成并打印以及消费者质量追溯功能。该系统主要的生产操作管理和消费者追溯等均基于TD-SCDMA的手机,方便快捷。

  • 马莉莉 崔磊 朱嘉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35): 303-30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326

    为了提高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几何精度,以便为土地调查、土地变更、土地监测等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在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探讨总结了应用Erdas9.2对QuickBird数据进行正射校正的方法、步骤和校正工作中应注意的技术难点。实践表明,采用Erdas软件校正QuickBird影像,其效果是十分理想的。

  • 洪亚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35): 307-31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882

    用普通显微镜对幼根石蜡切片观察时,内皮层及凯氏带图像缺乏三维显示效果,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获得小扁豆内皮层及凯氏带三维显示效果图像的方法。利用石蜡制片技术和普通光学显微镜获得小扁豆内皮层及凯氏带的数码照片,用word软件对这种二维平面图像进行光学信息解析,即可获得具有三维立体效果的解剖学图像。结果表明小扁豆内皮层及凯氏带的二维平面图像经光学信息处理后,可获得具有三维立体效果的、类似扫描电镜的数码照片,能清楚地观察到小扁豆的内皮层及“凯氏带”结构,并发现二维平面图像中的所谓“凯氏带”,是由内皮层细胞的原生质体在制片过程中脱水收缩形成,不是真正的“凯氏带”结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光及其数码照片中蕴含着大量的、有关成像物体的三维结构和化学成分等信息,这些丰富的光学信息目前尚未能进行深入解析。

  • 任欣欣 宋敏 刘丽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32): 300-30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3750

    为了掌握当前中国转基因小麦的专利现状,为今后转基因小麦的研发方向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数据库对转基因小麦专利进行了检索,对检索结果从年度申请变化、专利法律状态情况、申请人情况以及专利集中技术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国内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占专利总量的85%。而在国内申请人中,公司所申请的专利量仅占国内申请人申请总量的2.2%;而在国外申请人中,公司所申请的专利量占国外申请人申请总量的83%。在基因类别中,数量最多的为抗逆基因的专利,占总量的52%,其次是导入抗病基因和导入提供品质性状的基因,均约占申请总量的16%。结果表面,国内申请人在专利申请数量上已经占据优势,但企业申请人所占比重较低。而且,目前所申请保护的抗病虫、抗逆和提高品质的基因的功能比较单一。因此,在政策方面,应建立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平台的技术创新主体,以企业为成果产业化主体,同时协调基因克隆、基因转化和基因新品种培育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在技术研发方面,应加大多功能基因的研究;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应当增强专利意识,提早进行专利布局。

  • 支孝勤 马中文 江朝晖 檀春节 祖娟 马友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32): 306-31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834

    为了解决墒情监测中便携式监测仪数据存储、发送困难及墒情实时监测和分析等问题,建立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WebGIS的墒情监测系统。系统以STC单片机为核心芯片,结合GPRS模块、GPS模块,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土壤水分数据的实时监测及无线传送。建立了数据库,接收监测点数据。并以SuperMap IS.NET和SQL Server 2005为开发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将GIS技术与墒情监测结合起来,根据作物耕作深度、作物生长期对土壤含水量进行判断,得出墒情结果。实现墒情监测点信息、土壤含水量曲线图、等值线分布图在Web服务器上的显示。墒情监测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对农业生产有深远的意义。

  • 郭建茂 李旭杰 郑腾飞 王琦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9): 299-30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123

    为了实现遥感信息与作物模型相结合对镇江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估测,以便于可以直接利用遥感信息与模型对该地区的水稻生长进行监测,将遥感资料与水稻生产模型(ORYZA2000)相结合,建立遥感数值模拟模型,进行由点及面的区域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的估测。利用遥感数据(8天合成的MODIS和环境小卫星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植被指数(EVI),结合试验区实测的叶面积指数(LAI),建立植被指数与LAI之间的关系,通过模型模拟出的LAI计算出植被指数的浮动值,结合相对应的多时相的遥感数据识别镇江市的水稻,由此可以预报镇江市的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对水稻生长发育期内的生物量和LAI的模拟较好,水稻LAI与遥感资料计算出的植被指数EVI的幂函数拟合性较好,可以应用这种相关模式识别水稻,并结合ORYZA2000模型提高区域范围的水稻估测精度,同时也体现了遥感信息与作物模型相结合可以很好的监测区域内水稻的生长情况,取得较好的模拟效果。

  • 林瑞坤 张立新 杨开甲 吴振海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9): 305-30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015

    低温灾害是福州市农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远程监控系统,并结合福州市部分农作物低温灾害气象指标,建立福州市农作物低温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并在2012年1月下旬实际应用中进行测试和应用,灾后调查显示,系统运行生成的监测预警结果基本与实际相吻合。结果表明,该系统自动生成的监测、预警分布图及预警信息,对最终形成的决策服务产品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灾害监测预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房桂芝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6): 291-29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885

    通过对山东部分地区的调查,发现农业信息服务供给与需求存在差异,有限的供给不能满足无限的需求,而有限的供给又不能被充分利用,今后农业信息服务供给方式应从过去以“拉”为主的供给转变为以“推”为主的供给。

  • 冯锐 张玉书 纪瑞鹏 武晋雯 戴萍 刘晓梅 周丽娜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6): 298-30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3317

    为了快速、准确地进行转折性、关键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利用C#.net和ArcGIS Engine开发工具包,以多源卫星资料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为主要信息源,采用C/S+B/S结构形式,集成农业气象预报系统,实现主要农作物适宜播种期、收获期、关键发育期等发育期预报,主要农事活动适宜或不适宜气象等级预报的农用天气预报,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作物产量预报,为提高农业气象预报准确率及时效性提供一个基础平台。

  • 鞠静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3): 291-29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265

    农业院校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是农业院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是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的需要。通过网络调查,运用比较法对全国综合排名靠前的九所农业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院校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农业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性质和范围,未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农业院校需要制定出详细的适合本校学科发展的学科馆员制度,认真选拔聘用学科馆员,建立学科馆员的考核及评价系统。最后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对农业院校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 马晓晶 秦强 周丽娟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3): 296-30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1049

    为分析NSFC资助的生态旅游核心期刊论文篇均被引频次规律,于2012年1月28日至2月5日,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按一定条件共检索到相关论文151篇,分析结果如下:一是1998-2011年间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逐渐下降,说明公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是概念讨论和界定类文章;三是151篇论文分别发表于57种期刊上,篇均被引频次为25.4。三是国家一级学会(研究会、协会)主办的期刊论文篇均被引频次最高;四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篇以上的作者中,章锦河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最高。

  • 李娜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3): 302-30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454

    2010年,一系列“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的接力上涨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引起了更大范围的菜价持续性上涨,使得居民手中的“菜篮子”沉重起来,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2004-2011年蔬菜(以大白菜、黄瓜、西红柿、豆角和土豆为例)生产者出售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以及批发价格与居民消费相关数据(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鲜菜购买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种蔬菜平均价格(出售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普遍上涨;2004-2011年五种蔬菜的平均价格水平变化幅度存在一定的差异;2004年以来尤其是2009年以来我国蔬菜价格过高、过快上涨影响到了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水平家庭(最低收入户、困难户、低收入户)的消费。

  • 戈雪松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3): 310-31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1217

    本文通过对2002-2011年北京市八大批发市场猪肉市场行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批发市场猪肉年度价格呈逐步上升趋势,大致以3.5年为一个波动周期;在年度内猪肉价格走势呈“一谷一峰”型;年度内上市量与价格基本呈反向关系。

  • 段延娥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1): 294-30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677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总量逐年走高。而社会就业需求量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大学生就业供给量,需求与供给关系的不平衡,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本文在分析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基础上,结合对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调研情况,探讨了当前农业院校大学生存在的就业问题和就业能力水平,并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研究了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法

  • 黄旭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1): 301-30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1164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受资源禀赋、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制度环境等要素条件影响,中国东、中、西部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自2001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西部不少市县在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加快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对于西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研究,也就在于总结、梳理西部各省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成就、经验和做法,比较不同区域、不同县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路子或模式,探讨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路和对策。

  • 王斌 马宏斌 张强 董云中 王娉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1): 306-31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1219

    加快山西省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突破资源、环境和经济的约束,必须以农业科技为根本出路,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支撑。笔者分析了现阶段山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阐述了新时期山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容,并对加快建设山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了建议。

  • 李阿伦 杨卫中 卢娟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1): 311-31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1908

    为了探索区域墒情的分布规律,获得科学的采样方案和分析方法,以北京通州区3022个点的土壤含水量数据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距离反比法、普通克里金法、协克里金法、随机模拟法4种空间分析方法对区域内6、10、15、20 cm土层含水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20 cm土层含水量较其他土层稳定,更适合作为土壤墒情的预测指标。随机模拟法平滑效应小,产生的区域墒情分布图与其他种方法生成的分布图差异较大,仅适用于存在较大变异的区域墒情分析。普通克里金、距离反比法、协克里金法产生的分布图基本一致,可用于一般区域墒情分析,其中,考虑6 cm土层含水量的协克里金法较普通克里金法减少了40%~60%的方差,是区域墒情分析的最优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充分利用表层土壤含水量值来提高墒情预测精度的采样方法。

  • 郑满生 李晓静 臧运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8): 291-29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022

    构建农业OA资源平台对于促进农业信息传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对现有的农业OA资源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农业OA资源整合与集成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依托农业院校图书馆构建农业OA资源平台的设想,并阐述了构建的关键技术与基本流程。

  • 岳秋丽 白明哲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8): 297-30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045

    为了探究江苏省耕地资源的安全状况,以便为有效地进行耕地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采用江苏省1971—2009年修正后的耕地数据,使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对江苏省及其地市耕地压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在20世纪的后2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耕地压力指数呈逐年减小的总趋势;进入21世纪后,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对耕地的大量占用,以及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降低,使得耕地粮食综合生产力下降,耕地压力逐渐增大,继而政府进行的宏观调控,又使全省平均耕地压力有所缓解。然而,全省13个地市耕地压力程度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南京、无锡、苏州和常州耕地承受巨大压力;徐州、镇江和南通耕地压力初现;其余6个地市无耕地压力。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压力研究表明,缓解耕地压力的途径一是提高耕地粮食综合生产力,二是防止耕地的继续流失。

  • 刘璐 梁轶 柏秦凤 贺文丽 尚小宁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8): 302-30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3328

    为了掌握陕西省设施农业种植各县内越冬期低温冻害风险分布情况,以泾阳县为例,选择泾阳县9个区域气象站及周边县级气象站越冬期Tmin≤-8℃的日数(D)作为区划指标,应用GIS技术建立数据空间分布模型,并通过分级,将泾阳县设施农业越冬期低温冻害分为基本无风险区、风险Ⅰ区、风险Ⅱ区、风险Ⅲ区4个区,进行风险区划并制作区划图。结果表明,泾阳县设施农业越冬期低温冻害风险从泾河两岸向南北逐渐增大,泾阳县农业局可根据此区划结果,合理规划设施农业发展区域,并科学设计各区内设施大棚建造结构,以将越冬期低温冻害对设施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影响降至最低。

  • 岳宏 李春强 蒋跃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8): 306-31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3954

    为了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异常低温天气对冬小麦生育的影响,根据2009—2011年河北省小麦主产区气温、积温、降水、日照和发育期等观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低温天气过程对冬小麦生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度冬小麦受到冬前低温、冬季冷冬和春季持续低温的影响,河北省冬小麦冬前停止生长提前17天,返青、拔节和成熟分别推迟10天、8天和7天。2011年度冬小麦受到冬季低温和春季气温忽高忽低的影响,返青、拔节和成熟分别推迟7天、6天和4天。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出现的阶段性低温天气,使积温偏少,冬小麦生育期明显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