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徐霄, 张鑫, 章明奎, 黄巧玲, 尹献远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7): 43-4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851

    为探讨镉与砷复合污染农田适用的钝化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赤泥、赤泥+铁粉、玄武岩红泥+石灰石粉、石灰石粉+铁粉和石灰石粉+生物质炭+硫酸亚铁等5种钝化材料对降低水稻籽粒中镉和砷的效果。试验结果揭示了所有测试的钝化材料均能显著改变土壤中镉和砷的化学形态,并降低它们的生物有效性,从而有效减少了水稻籽粒中的镉和砷含量。特别是,以赤泥+铁粉、石灰石粉+铁粉和石灰石粉+生物质炭+硫酸亚铁等3种复合钝化材料的效果最为明显,能够使籽粒中的镉和砷分别降低58%~63%和56%~67%。在试验条件下,5种钝化材料均不会导致土壤质量的明显下降,施用含石灰石粉和生物质炭的钝化材料还有利于降低土壤酸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综合效果,研究表明赤泥+铁粉是一种治理镉砷复合污染农田土壤较为理想的钝化材料。

  • 黄东荣, 聂文昌, 张旭, 万川, 夏明, 雷天浩, 金磊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7): 56-6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566

    以东阳市农田区域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农业两区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重金属异常区进行农产品安全性调查。采用点对点协同采样的方法对东阳市农田土壤和农作物进行采集,测定了As、Cd、Cr、Cu、Hg、Ni、Pb和Zn元素8种重金属含量。使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Cd和Pb污染,相较于农用地风险筛选值,超标率分别为11.67%和5.0%;农作物存在Cd、As污染,相较于食品污染物限量,70件稻谷重金属As、Cd含量超标,超标率为25.71%、10.0%;14件芋头中重金属Cd超标,超标率为42.86%。土壤污染评价表明,土壤重金属Cd等存在强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存在轻微生态风险可接受范围。相关性分析,土壤中As、Cr对稻谷的吸收具有拮抗作用,而土壤Cu、Ni对稻谷吸收Cd具有促进作用;土壤As、Ni对芋头Cu、Cr、Pb、Zn吸收具有拮抗作用,土壤As、Ni对芋头Cd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 董海涛, 单璐璐, 孟鑫, 李如楠, 房一禾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7): 97-10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589

    为全面了解暴雨灾害对蓝莓成熟期影响,利用1991—2020年丹东地区4个站点蓝莓成熟期的气象资料,以连续3 d或3 d以上暴雨(日降水量≥0.1 mm,且至少1 d降水量≥50 mm)作为暴雨灾害指标,综合考虑频次、强度和持续时间,制定了轻度、中度、重度暴雨灾害等级,通过灾害发生次数和站次比分析蓝莓暴雨灾害的变化规律,基于泊松分布评估暴雨灾害风险概率。结果表明:30 a间丹东地区蓝莓整个成熟期暴雨灾害影响呈减少趋势,暴雨发生次数呈现出南增北减趋势,其中凤城地区减少最为显著,暴雨灾害发生次数倾向率为0.19次/10 a(P<0.01)。30 a间早熟期发生暴雨灾害的风险较低,轻度和中度暴雨灾害的风险概率接近或二十年一遇以上(≥5%),未发生重度灾害;暴雨灾害主要集中在晚熟期,轻度和重度灾害发生概率均在十年一遇以上(≥10%)。宽甸地区是发生暴雨灾害的高风险区,受灾范围广、频次高、程度重,三种级别暴雨灾害发生概率均在十年一遇以上(≥10%)。研究结果为科学应对蓝莓成熟期暴雨灾害提供参考依据。

  • 陈少杰, 何冰清, 罗宝杰, 蒋琪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34-3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187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追求水稻增产效益,本试验以籼粳杂交水稻品种‘甬优12’为材料,探究不同类型缓释肥对‘甬优12’产量以及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汉枫缓释肥对‘甬优12’有明显增产效应,较配方肥增产2.7%~3.5%;六国网缓释肥和丰筑缓释肥无明显增产效应。汉枫缓释肥处理下的水稻成穗率和每穗粒数均高于其他处理,弥补了有效穗数较低的不足。各生育期内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均以汉枫缓释肥处理最高。综合产量以及群体特征的表现,汉枫缓释肥的经济效益优于六国网缓释肥和丰筑缓释肥,可为‘甬优12’的因种施肥提供依据。

  • 原韬, 安琦, 牛彦波, 孟利强, 吴皓琼, 樊川, 曹亚彬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47-5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649

    本研究针对东北地区秋冬季节气候寒冷特点和秸秆堆腐还田的实际操作需求,开展秸秆堆腐还田试验。在秋季玉米收获之后进行田间堆腐试验,期间连续监测环境温度、降水、秸秆堆温度、秸秆失重率等指标。离田玉米秸秆经过腐熟后作为肥料还田,连续施用3年,检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等指标。在基本农田和棚室保护地进行为期2年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120 d秸秆失重率达到31.53%。施用腐熟秸秆3年,土壤有机质提高了4.06~6.31 g/kg、土壤中碱解氮提高了15.08~27.35 mg/kg、速效磷提高了18.11~21.95 mg/kg、速效钾提高63.97~89.93 mg/kg;土壤容重降低了0.10~0.14 g/cm3、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了7.51%~9.24% (V/V)、土壤孔隙度提高了3.69%~5.27% (V/V),且差异显著(P≤0.05)。基本农田和棚室保护地应用试验中,速效养分与有机质有所增长,土壤容重与田间持水量变化显著。逐年施用腐熟秸秆对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养分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施用腐熟秸秆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与田间持水量,改善土壤板结问题。腐熟秸秆在改良与保育黑土性质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 张欣, 冯晓, 斐玥, 王茹琳, 赵金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80-8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202

    研究旨为橘小实蝇在四川盆地的检疫检测、综合防治及风险分析提供科学决策参考。运用基于最大熵(Maxent)、遗传算法(Garp)、环境包络原理(Bioclim)和Gower距离算法(Domain)的4种生态位预测模型预测橘小实蝇在四川盆地潜在适生区,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Kappa统计量分析方法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表明,4种模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area under the ROC curve)平均值均大于0.9,Kappa统计量平均值亦大于0.75,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通过“刀切法”分析得出最干季降水量、最干季平均温度、温度季节性变化和温度日较差是主导橘小实蝇潜在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对当前橘小实蝇分布格局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4种模型预测橘小实蝇适生面积和位置相差较大,但均包含川中丘陵区、川东平行岭谷区和盆边南部低山区,且川中丘陵区东部、川东平行岭谷区和盆边南部低山区的西部均为高、中适生区集中区域。由此可见,橘小实蝇在四川盆地适生范围较广,鉴于柑橘对四川盆地经济的重要性,当地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其的检测检疫工作,避免造成较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