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李如军, 李雪, 王健, 张萍, 李冠华, 尚立红
    中国棉花. 2022, 49(9): 52-5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10240
    总结了山东省夏津县棉花产业发展情况,论述了发展棉花产业对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该县棉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创新技术生产体系、力促三产融合发展,推行订单生产模式、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建省级棉花现代产业园区、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成立县级棉花产业联盟、统筹协调推进夏津棉业发展4个方面阐述了加快夏津县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以期进一步优化本县棉花产业发展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为内地传统植棉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 张韶珂, 师勇强, 马小艳, 张杰, 王文魁, 杨敬贺, 程思贤, 王岩, 马雄风
    中国棉花. 2022, 49(12): 42-4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83
    新疆是我国棉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随之产生的秸秆废弃物处置问题,成为新疆棉花生产面临的巨大经济问题。生物质的热解是生物质开发利用最有前景的产业,其产物生物油具有易储存、污染小且易运输等优点。因此,将棉秆作为生物质热解的原材料,可为棉秆处置问题提供新思路。对目前农作物秸秆热解的方法进行综述;针对热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生物油生产的影响机理进行归纳分析,并对秸秆热解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新疆棉秆及其他秸秆废弃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李付广
    中国棉花. 2022, 49(9): 62-6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51
  • 《中国棉花》编辑部
    中国棉花. 2022, 49(1): 10-1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14
  • 翟雪玲
    中国棉花. 2023, 50(12): 53-5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83
    总结了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2023 年10 月全国棉花监测结果。其中,2023 年监测覆盖的棉花播种面积、棉花总产同比分别下降4.1%、1.9%,籽棉平均价格(每千克8.0 元)环比下降1.2%,籽棉销售比例高于2022 年同期,采棉雇工价格同比上涨。
  • 范术丽, 马启峰, 乔凯凯, 王龙
    中国棉花. 2022, 49(5): 22-2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32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中棉所141于2021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突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在介绍中棉所141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关键栽培技术。
  • 梁亚军, 龚照龙, 王俊铎, 郑巨云, 钱帅帅, 郭江平, 李雪源
    中国棉花. 2023, 50(8): 4-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57
    对2022年新疆棉花生产、籽棉销售、加工销售、皮棉价格、棉花补贴等情况进行了汇总,归纳和分析了2022年度新疆棉花产业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助力新疆棉花产业发展。
  • 曹娟, 李天义, 张朝晖, 田西京, 余智斌, 李军华
    中国棉花. 2023, 50(11): 1-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220
    新塔棉4号于2022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定。新塔棉4号全生育期129 d左右,果枝为Ⅱ式,单株结铃6.45个,铃重5.85 g,衣分42.10%,霜前花率96.60%。抗枯萎病,感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Ⅱ型标准;2018―2019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 708.3 kg、2 409.7 kg和2 330.4 kg。基于新塔棉4号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表现,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 吕爱玲, 逄子剑, 王艳, 邓军强, 孔德培
    中国棉花. 2023, 50(3): 40-4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208
    为科技助力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棉花产业振兴,推动莎车县棉花品种更新换代,在莎车县进行了中棉698的试验示范种植,结合中棉698的特征特性,从播种、出苗、肥水管理、化学调控、打顶、病虫害综合防治、脱叶催熟和机械采收等方面集成其优质高产机采栽培技术,为中棉698在南疆植棉区的推广提供支撑。
  • 徐婧, 平文超, 王玉梅, 张忠波, 祁虹, 王安录, 李清国, 郭维新, 蒋建勋, 冯国艺
    中国棉花. 2023, 50(1): 36-4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94
    施用有机肥在改良盐碱地和提高盐碱地棉花产量方面有重要作用。概述了有机肥改良盐碱地的机理与效果,总结了施用有机肥对盐碱地棉花生长和产量效果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盐碱棉田有机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施用有机肥改良盐碱棉田的发展方向,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中国作物学会棉花专业委员会
    中国棉花. 2022, 49(5): 46-4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77
  • 毛树春, 程思贤, 王树林, 马小艳, 赵富强, 练文明, 徐海江, 王西和, 王文魁
    中国棉花. 2022, 49(9): 6-2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92
    科学核算棉花生产成本、产值和收益对全面、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棉花生产所处的状态和实际水平,研究获得大量背景值对深入了解当前全国农情、棉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结果表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全国棉花生产(不包括轧花加工)每666.67 m2表观总成本分别为2 012.61元、2 059.10元和2 194.89元,每666.67 m2表观主产品产值分别为2 156.26元、2 584.65元和3 526.47元,每666.67 m2表观纯收益分别为143.64元、525.55元和1 331.58元,都呈现上涨趋势,表明植棉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回报;受气候变化和市场价格影响,年际间植棉生产波动大,稳定性差,相关补贴对稳定植棉收益具有重要功能。3年每千克皮棉表观生产总成本分别为14.61元、13.87元和16.98元,每千克物化成本分别为8.35元、7.95元和10.22元,整体上我国棉花仍具有较强竞争力。为加快建设棉花强国,提高棉花竞争力,应不断提高单产水平,进一步改善品质和降低成本。分析显示,经过棉区布局结构的不断调整和非均衡的价格支持政策,全国棉花生产形成中低投入、中低产出和中低效益,中等投入、中等产出和中等收益,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几种层次分明的类型,对找准不同生态区棉花的科技进步、科技兴棉、科技服务的着力点,政策支持和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方向目标具有借鉴指导意义。本调查研究方法及其结果对《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的棉花成本收益具有重要补充作用,可为修订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表、改进分析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 龚举武, 李俊文, 石玉真, 葛群, 周永航, 商海红, 巩万奎, 潘境涛, 刘爱英, 邓晓英, 范森淼, 李旭欣, 袁有禄
    中国棉花. 2022, 49(1): 32-3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10197
    中棉所135在四川省植棉区生育期132 d,株型松散,呈塔形,铃长卵圆形;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2018―2019年四川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该品种平均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为3 797.88 kg·hm-2和1 541.19 kg·hm-2。介绍了中棉所13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纤维品质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 于谦林, 樊海潮, 赵中亭, 徐勤青, 张志恒, 许向阳, 张桂花
    中国棉花. 2022, 49(2): 8-1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10239
    为探讨拔柴时间对蒜套棉铃重、籽棉产量、衣分和纤维品质的影响,以瑞杂 818 为研究对象,设置9月20日、9月25日、9月30日、10月5日和10月10日5个拔柴时间,每个小区分别于上述5个拔柴时间进行5次采收,研究拔柴时间对蒜套棉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拔柴时间的向后推移,5次收获的铃重、籽棉产量、衣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平均值均呈增加趋势;但随着拔柴后收获次数的增加,铃重、衣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均呈递减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较早拔柴影响了部分棉铃的成熟度,也可能与棉铃的空间分布有关。综合考虑拔柴后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变化情况,认为鲁西南地区棉花拔柴时间以9月30日-10月5日为宜。
  • 翟雪玲, 冷博峰
    中国棉花. 2023, 50(12): 51-5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82
    据2023 年11 月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国际监测报告,2023 年全球棉花减产,期末库存下降,国际棉价下跌,1-10 月我国进口棉花同比下降12.6%。近期要密切关注国际棉价下跌对国内棉花产业链的影响,做好相关应对准备。
  • 王方正, 师勇强, 王文魁, 马小艳, 张杰, 郭志刚, 宋日雨, 李迅, 董栋, 王岩, 马雄风
    中国棉花. 2022, 49(11): 37-4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64
    目前,我国新疆地区棉花收获后棉秆多直接粉碎还田,然而,由于新疆地区土壤干旱,直接还田的棉秆很难降解转化为土壤有机质。同时,因棉秆常携带枯黄萎病病原菌,直接还田易导致次年棉田病害加重。可见,棉花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已成为新疆棉田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棉花秸秆营养丰富,具备制成反刍动物优质饲料的潜力;但棉秆的木质化程度相对较高,且存在对动物有毒害作用的游离棉酚,因而阻碍了其饲料化发展进程。归纳和分析了国内现有的膨化处理、氨化处理、硫酸亚铁处理和微贮处理等棉秆饲料化处理方法,并提出了组合处理技术思路。
  • 李茂春
    中国棉花. 2016, 43(10): 45-46.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10017
  • 雷晓春, ​王刚, 李健苍
    中国棉花. 2022, 49(9): 42-4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39
    2007―2021年,甘肃省棉花生产呈现面积大幅缩减、单产缓慢增加、总产量不断下降、种植区向早熟棉次亚区集中和纤维质量较好等特点,同时存在生产成本上升、机械化水平低、水资源紧缺、技术提升缓慢、价格竞争力弱等问题,建议采取产业政策调整、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机采棉和高效节水技术、创新生产经营模式等措施,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和生产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植棉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 王静, 刘超子, 王铭, 连素梅, 高欣
    中国棉花. 2023, 50(12): 42-4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77
    棉花的品质受产地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且不同产地棉花的进口关税存在差异,致使我国进口原棉产地欺诈现象屡见不鲜。为了维护国家及进出口企业利益,亟待寻找合适的方法对棉花产地进行鉴别。目前农产品的多种产地溯源技术较为成熟,然而在棉花原产地溯源中的实际应用还较少。对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化学计量学分析等目前国内外产地溯源主流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棉花产地溯源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棉花产地鉴别技术的发展提供思路。
  • 曹娟, 李天义, 张朝晖, 田西京, 余智斌, 李军华
    中国棉花. 2022, 49(12): 29-3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95
    2022 年审定的新塔棉3 号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区域试验中表现为全生育期132 d 左右,株型松散,果枝为Ⅱ式,单株结铃8.05 个,铃重5.8 g,衣分42.80%,霜前花率96.65%。耐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到国家Ⅱ型棉花品种标准;2 年区域试验平均每666.7 m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84.00 kg、164.30 kg 和159.60 kg。对新塔棉3 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进行了概述。
  • 白小文,刘忠堂,胡爱芝
    中国棉花. 2016, 43(10): 43-44.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10016
  • 韩焕勇,王方永,余渝,林海,陈兵,李保成
    中国棉花. 2016, 43(10): 39-40.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10014
  • 程明玲
    中国棉花. 2016, 43(10): 41-42.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10015
  • 李伟
    中国棉花. 2023, 50(1): 1-1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94
    新时代10年,一系列棉花产业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保障了我国棉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棉花全产业链政策分析系统架构为基础,以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为总纲,以10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为主线,系统总结回顾了新时代10年我国棉花产业政策的沿革与发展,以期透析新时代10年棉花产业发展的政策渊源,并对我国棉花产业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 丁丽丽, 李贤超, 余璐, 马江锋, 赵冰梅
    中国棉花. 2023, 50(5): 1-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29
    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各垦区中心测报站监测调查数据汇总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兵团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发生原因,为做好兵团棉花病虫害监测预警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 董俊哲,张鹏飞,王铭,郑丽莎,耿向阳,乔铁军,曲京武
    中国棉花. 2019, 46(4): 34-40.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djzdjz.20190328
    通过研究优化方法中荧光度仪的测试样品量、平衡时间和样品状态等测试参数,确定了合理的样品试验范围和条件;依据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采用实验室内验证和实验室间验证检验了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均取得满意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因此,该方法能够满足实际的检测应用要求,可以广泛用于进出口棉花中荧光度的测定。

  • 范术丽, 乔凯凯, 马启峰, 张朝军, 王龙
    中国棉花. 2023, 50(11): 19-2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94
    中棉EB004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在2019―2020年河南省夏棉区域试验和黄河流域棉区早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中综合性状表现为早熟、稳产,吐絮畅,易收摘,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于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中棉EB004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关键栽培技术。
  • 吕新, 苑严伟, 马富裕, 王海江, 张泽, 高攀, 张强, 赵博, 周利明, 侯彤瑜
    中国棉花. 2023, 50(5): 29-3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67
    针对棉花规模化生产精准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监测不精确、决策依据不充分、控制不精准及管理效率低等薄弱点,创建了棉花生产从播种到收获的关键环节精准监控技术体系。包括:研发了棉花播种质量在线监测与调控技术及装备,可明显提高播种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创立了滴灌棉田全程养分、水分快速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研发了水肥决策与精量控制系统,构建了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技术与应用云平台,可大幅度提高滴灌水肥利用效率;构建了“病虫监测→施药决策→处方图生成→精量喷药”棉花病虫害精准防控技术,可明显降低农药投入量;创新性研发了棉花产量监测,以及采棉机棉箱火情、工况参数和故障诊断检测技术及装备,构建了采棉机信息化服务云平台,可大幅提高采棉机作业效率、作业质量与管理水平。在总结上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棉花生产智慧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
  • 夏东利
    中国棉花. 2016, 43(10): 38-38.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610013
  • 申松昊, 王令强
    中国棉花. 2022, 49(1): 1-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10167
    我国是世界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开放条件下,我国棉花的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国内棉花供应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棉花贸易长期处于净进口局面。同时,棉花产业发展也深受贸易摩擦和某些国家政治打压的影响。基于我国棉花生产和贸易数据,运用进口市场集中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自给率、国际竞争力等指标对我国棉花产业安全程度进行评估。分析得出:我国国内棉花的供求矛盾突出,棉花行业的安全性整体较差,尤其是近几年存在棉花进口依存度逐年升高、我国棉花进口市场来源相对比较集中等问题。为了保证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议:采取措施提高我国棉花竞争力,保障国内棉花安全;学习并利用国际规则,加强对棉花生产补贴支持;发展多元化市场,降低依赖性风险;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和政治打压等。
  • 中国作物学会棉花专业委员会
    中国棉花. 2023, 50(9): 45-4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17
  • 刘帅, 崔爱花, 孙巨龙, 白志刚, 胡启星, 杨北方, 熊世武, 聂太礼
    中国棉花. 2022, 49(1): 12-1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10198
    为探索雨后棉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在2行棉花下方土壤采用网格取样法获得不同位点含水量数据,并基于Grid算法分析不同维度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棉行附近20 cm内,10 cm深的表层土壤的含水量随雨后时间增加呈拟合优度较高的开口向上抛物线形,30~50 cm深的土壤含水量与雨后时间呈相关性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在棉花行间(距棉行横向距离40 cm处),10~30 cm深的土壤含水量随雨后时间增加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50 cm深土壤含水量在雨后0~6 d内变化不大;70~90 cm深土层土壤含水量随雨后时间增加变化较小。上述结果可为探索长江流域棉区雨后棉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准确掌握棉田土壤不同深度涝渍水平,制定雨后排涝决策标准和及时制定棉花灾后补救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张曦, 钱玉源, 刘祎, 王广恩, 崔淑芳, 王树林, 李俊兰
    中国棉花. 2022, 49(9): 31-3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4
    我国棉花产不足需,特别是高品质棉严重缺乏,对进口棉依赖程度较高。河北省是植棉大省和主要优质棉产区,同时也是传统纺织大省。从河北省高品质棉产需情况、河北省审定品种纤维品质情况、河北省新体制棉花公证检验数量和质量情况等方面对河北省高品质棉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河北省高品质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棉花. 2023, 50(8): 1-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22
  • 乔丹, 白冰楠, 葛群, 刘小芳, 栾玉娟, 牛皓, 龚举武, 巩万奎, 闫浩亮, 李俊文, 刘爱英, 石玉真, Elsamman Elameer, 陈全家, 袁有禄
    中国棉花. 2024, 51(4): 25-3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66
    棉籽是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生物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棉籽大小影响种子的生长发育,最终影响籽棉产量。为发掘控制棉籽大小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陆地棉ZR014121和EZ60为亲本构建了20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的群体,在2年2个地点(河南省安阳县、河北省威县)对棉籽粒长、粒宽、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圆度和籽指这6个棉籽大小相关性状进行表型鉴定,结合液相芯片基因分型RIL群体得到的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挖掘控制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核苷酸(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de, QTN)位点并筛选候选基因。结果发现:在4个环境下,6个棉籽大小性状的表型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除籽粒圆度外,其他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在RIL群体中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3.46%~10.82%。GWAS共检测到47个与6个棉籽性状关联的SNP位点,分布于21条染色体上,其中有8个SNP位点在2个或2个以上环境中能被稳定检测。通过分析置信区间内基因的功能和转录组表达数据,初步推测Gh_D05G1018Gh_A10G1731为控制棉籽生长发育的候选基因。这些研究结果为棉籽大小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 王方永,余渝,刘景德,李斌,韩焕勇
    中国棉花. 2019, 46(4): 42-43.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wfyhhy.20190403
  • 曹彩荣,李朋波,潘转霞,杨六六,温思钰
    中国棉花. 2019, 46(4): 41-41. https://doi.org/10.11963/1000-632X.ccrccr.20190402
  • 王坤波, 周忠丽, 朱 芸
    中国棉花. 2012, 39(12): 1-3.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21201
    在2011年工作的基础上,又于2012年9月19-27日赴美国夏威夷州进行了一次毛棉的考察,野外试点扩大到了拉奈岛和大岛。在包括瓦胡岛在内的3个主岛上,共发现15个野外居群,在拉奈岛和大岛均看到了毛棉原始材料。毛棉在仅有分布地的夏威夷群岛正在迅速减少,尽早开展较全面的考察十分必要。
  • 牛巧鱼
    中国棉花. 2012, 39(12): 3-3.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21214
  • 徐良志, 陈剑宝, 王永波, 李玉军, 郭莉莉, 梅正鼎, 何叔军, 彭凡嘉
    中国棉花. 2023, 50(8): 37-3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30
    湘XH50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长江流域棉区)。该品种属于早熟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耐枯萎病和黄萎病,2021―2022年连续2年在湖南省沅江市进行试种,均表现良好。概述了其特征特性,并结合2年试种总结了其在沅江市的种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