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彭江良, 卢英, 陈平, 万瑜, 代君梅
    中国棉花. 2024, 51(4): 18-2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44
    在春季气候变暖背景下,2023年5月6日库车市出现历史最晚终霜,利用高空、地面和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数据及棉花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极端低温霜冻成因及其对棉花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春季极端低温霜冻仍有发生。此次极端低温、霜冻天气是在有利环流形势和高、低层系统配合下,新地岛附近强冷空气经偏北路径向南疆盆地输送,使温度、气压梯度增大、锋区加强和冷高压主体翻越天山打通南、北疆而产生,霜冻前阿克苏西部高空有较强冷平流向下传递至阿克苏东部。在晴朗微风、干燥环境下,冷平流和辐射降温共同影响造成库车市极端低温霜冻发生;库车市低温、霜冻比相邻县影响大,已出苗棉花遭受霜冻或低温冻害,未出苗棉田出现烂种、烂芽,棉花五叶期较历年偏晚7~12d,后期须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和棉花田间管理,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棉花生产潜力。
  • 乔丹, 白冰楠, 葛群, 刘小芳, 栾玉娟, 牛皓, 龚举武, 巩万奎, 闫浩亮, 李俊文, 刘爱英, 石玉真, Elsamman Elameer, 陈全家, 袁有禄
    中国棉花. 2024, 51(4): 25-3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66
    棉籽是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生物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棉籽大小影响种子的生长发育,最终影响籽棉产量。为发掘控制棉籽大小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陆地棉ZR014121和EZ60为亲本构建了20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的群体,在2年2个地点(河南省安阳县、河北省威县)对棉籽粒长、粒宽、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圆度和籽指这6个棉籽大小相关性状进行表型鉴定,结合液相芯片基因分型RIL群体得到的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挖掘控制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核苷酸(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de, QTN)位点并筛选候选基因。结果发现:在4个环境下,6个棉籽大小性状的表型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除籽粒圆度外,其他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在RIL群体中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3.46%~10.82%。GWAS共检测到47个与6个棉籽性状关联的SNP位点,分布于21条染色体上,其中有8个SNP位点在2个或2个以上环境中能被稳定检测。通过分析置信区间内基因的功能和转录组表达数据,初步推测Gh_D05G1018Gh_A10G1731为控制棉籽生长发育的候选基因。这些研究结果为棉籽大小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 郭世杰, 白红燕, 张东风, 杨金霞, 冯自力, 冯鸿杰, 魏锋, 周京龙, 赵丽红, 朱荷琴, 毛鹏志, 张亚林
    中国棉花. 2024, 51(4): 35-4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13
    本团队开展了48株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评测,筛选出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良好、具有促进棉花生长作用的Bacillus subtilis EBS03。本研究以EBS03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充分发挥EBS03菌株生长潜力。通过对不同种类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的筛选,确定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进一步对EBS03菌株的培养温度、装液量、初始接种量、转速和初始pH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B.subtilis EBS03菌株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7 ℃、装液量50 mL、初始接菌量4%(体积分数)、转速200 r·min-1、初始pH 7;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为甘露醇1.8 g、蛋白胨2.1 g和硫酸镁1.9 g,在此最优条件下,EBS03菌株发酵液的最高菌体含量为有效活菌数9.60×107 mL-1。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可为EBS03菌株的高效发酵奠定基础。
  • 张玉博, 彭浩源, 周苗苗, 罗新宁
    中国棉花. 2024, 51(4): 41-4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60
    以新陆中82号和塔河2号为材料,设置一膜3行(76 cm+86 cm+66 cm,平均行距76 cm,株距9.1 cm),一膜4行(76 cm+10 cm+76 cm+66 cm,平均行距57 cm,株距12.2 cm),一膜6行(10 cm+66 cm+10 cm+66 cm+10 cm+66 cm,平均行距38 cm,株距12.5 cm)3种模式,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南疆优化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个品种均在一膜3行配置下的棉花蕾铃数最多;干物质积累增长速度最大;籽棉单产最高,且与其他配置差异显著,其中新陆中82号为6 355.75 kg·hm-2,塔河2号为6 585.07 kg·hm-2;衣分在行距配置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一膜3行的种植模式更适合南疆的棉花主栽品种。
  • 王俊铎, 龚照龙, 梁亚军, 刁于和, 刘海明, 李雪源, 郭江平, 严伟龙, 耿世伟, 郑巨云
    中国棉花. 2024, 51(2): 4-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05
    为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源棉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21―2022年设计了随机区组对比试验。对照(CK)为当地常规施肥处理;T1: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菌临天下”;T2: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双澡菌露200”;T3: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酶力康”。通过2年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微生物菌肥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源棉8号的生长,提升整齐度、株高、果节数、花位和铃位,其中以T1处理促进棉花生长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下,源棉8号的小区株数、单株结铃数、666.7 m2皮棉和籽棉产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体表现为T1>T3>T2>CK,其中T1处理下棉花皮棉及籽棉产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16.32%、19.60%。说明施用这些微生物菌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源棉8号植株生长,缩短生育期,还能协调其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皮棉和籽棉单产,其中以施用微生物菌剂“菌临天下”效果最为明显。
  • 赵云云, Nasir Muhammad, 高雪珂, 雒珺瑜, 张银宝, 刘军, 张文斌, 王冬, 陈亮亮, 张开心, 崔金杰
    中国棉花. 2024, 51(2): 10-1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11
    为了解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的繁殖过程、形态特性、发育动态和捕食行为,明确棉田星豹蛛形态特征及其捕食黑腹果蝇行为,在室内饲养条件下观察了其产卵孵化过程,对不同生长阶段幼蛛以及雌雄成蛛的形态、体质量进行测定,并观测其捕食黑腹果蝇的能力。结果表明:星豹蛛每个卵囊中平均孵化出的幼蛛为45头,一生可孵化出180头幼蛛;从幼蛛到成蛛时期,头胸部背侧的T形带是识别星豹蛛的典型特征;雌性和雄性成蛛的体长分别为7.02 mm和6.04 mm,体质量分别为32.33 mg和29.08 mg,不同生长阶段的体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从5龄至成蛛时期,24 h内星豹蛛对黑腹果蝇的捕食数量显著增加,且雌性星豹蛛的捕食能力高于雄蛛。这些结果对于深入认识游猎型蜘蛛、保护和利用天敌蜘蛛资源、利用星豹蛛等游猎型蜘蛛防治农林有害生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高婧, 李茂春, 毛荣, 张青, 井立军
    中国棉花. 2024, 51(2): 16-2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57
    利用1991―2022年新疆塔城地区主要植棉区代表站逐日气象要素数据及棉花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累积距平、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生长发育期气候条件和棉花生育期的变化特征,探讨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1―2022年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生长期气温、表层地温显著升高,积温呈增多趋势,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照时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2)塔城地区植棉区≥10 ℃、15 ℃、20 ℃、25 ℃活动积温均呈增加趋势。(3)植棉区棉花全生育期平均为176.5 d,各生育时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全生育期每10年延长1.89 d。(4)温度是影响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各生育时期变化和生育进程的主导因子,降水量和日照时间的异常变化对棉花出苗―现蕾阶段的生长发育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 彭小峰, 张选, 彭延, 刘素华, 黎蓉, 孔宪辉, 艾尼玩尔·黑里力, 魏传井
    中国棉花. 2024, 51(2): 24-2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18
    为探讨辐照诱变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自育的2个棉花品系“三师21009”和“三师21032”为材料,采用0 Gy(对照)、150 Gy、200 Gy、250 Gy 4个辐射剂量(比释动能)的60Co-γ射线对种子进行辐照诱变,调查不同辐射剂量种子在光照培养室中的第5天萌发率、第10天萌发率、第18天存活率及幼苗下胚轴长、主根长和须根数量,调查种子在农田的出苗率和死亡率,采用二项分布假设和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将辐照后的种子种植在农田中,出苗率显著低于对照,且低于光照培养室的发芽率,幼苗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光照培养室中,150 Gy辐射剂量提高种植第5天的种子发芽率,但第10天时150 Gy和200 Gy辐射剂量的种子萌发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250 Gy辐射剂量对第10天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辐射剂量对棉花下胚轴、主根和侧根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60Co-γ射线完全抑制“三师21032”部分种子侧根的生长。适宜的萌发环境有助于保留更多辐照变异资源,200~250 Gy辐射剂量对棉花种子的萌发和根生长影响较大,辐照影响棉花幼苗下胚轴长、主根长和须根数量,进而影响棉花的成苗率。
  • 唐会妮, 张梦, 王舜, 戚廷香, 吴建勇, 郭立平, 张学贤, 陈亮亮, 王海林, 乔秀琴, 梅拥军, 邢朝柱
    中国棉花. 2024, 51(1): 4-1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48
    选用7个不同细胞核背景的三裂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D8)和1个具有强恢复力的哈克尼西棉雄性不育恢复系ZHR142作为亲本,配制7个杂交组合,分别种植在西北内陆棉区的新疆阿拉尔和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南安阳,对亲本及其杂交组合 F1、F2 和对照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优势分析。 结果表明:尽管 F2产量优势较 F1有所衰退,但仍有部分组合如3、6和7的F2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表现较好; 大部分CMS-D8胞质F2产量竞争优势减退主要是由于铃重的降低; 部分组合如1、3、6和7的不同世代在2个生态点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尤其是组合6和7的F1、F2产量在阿拉尔生态点均表现为正向竞争优势。本研究结果对 D8 胞质不育三系杂交棉选育及其F2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赵丽红, 张亚林, 冯自力, 魏锋, 冯鸿杰, 周京龙, 朱荷琴
    中国棉花. 2024, 51(1): 11-1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26
    为明确中棉 113 对不同黄萎病菌株的抗性,采用源于新疆、河北和河南的11个不同致病型黄萎病菌株,在温室条件下采用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法对中棉 113 抗病性进行鉴定,分析中棉 113 对不同致病型菌株的抗性,以及发病情况与生物量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播种后 50 d,中棉 113的病情指数为 19.15~34.82,说明中棉 113 对这11个菌株均有较好的抗性,达到抗或耐水平。 此外,不同致病型黄萎病菌株侵染中棉113对其生物量指标的影响不同,对棉花株高、地上部鲜物质质量和根冠比的影响不显著,而对根长、地下部鲜物质质量存在显著影响。 相关分析表明,中棉 113 病情指数与地下部鲜物质质量、根冠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上部鲜物质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将中棉 113 的黄萎病发生情况与生物量指标相结合可较好地评价其黄萎病抗性,这些结果可为中棉 113 适宜种植区域的划分提供参考。
  • 张东风, 王洪彬, 贺立强, 毛鹏志, 吴旭丽
    中国棉花. 2024, 51(1): 15-2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61
    以全生物降解地膜为试验材料,常规聚乙烯(polyethylene, PE)地膜为对照,在1膜3行、1膜4行和1膜6行种植模式下,探究5 cm、10 cm、15 cm、20 cm 和 25 cm 土层土壤温度的变化及覆膜对 K07-12 产量和纤维品质等的影响,为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与 PE 地膜相比,全生物降解地膜在 1 膜 3 行、1 膜 4 行和 1 膜 6 行种植模式下的 5~25 cm 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分别降低 1.24 ℃、1.95 ℃和 2.41 ℃,K07-12 籽棉单产分别下降 26.26%、24.70%和16.53%。 全生物降解地膜和PE地膜均在 1 膜 4 行种植模式下获得最高的籽棉和皮棉单产。 同一种植模式下,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与 PE 地膜处理的马克隆值有显著差异,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无显著差异。

  • 孙绘健, 冯国艺, 姚青青, 罗静, 杜珊珊, 王东力, 何忠盛, 王燕, 郑曙峰
    中国棉花. 2024, 51(1): 21-2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8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南疆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21 年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尉犁县和轮台县开展多点试验,以棉花品种巴 43541 为材料,设置缓释复合肥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C1)、常规肥料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C2)和当地农民惯用的施肥方法(C3)共 3 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巴 43541 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植棉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C1 处理的生育期较 C3 处理缩短 2~7 d,较 C2 处理延长 2~4 d。与 C2 和 C3 处理相比,C1 处理下巴 43541 的单株果枝数(铃期)、单株结铃数和铃重明显提高,在 3 个试验点的籽棉单产均超过 6 500 kg·hm-2 ,化肥减施率为 5.6%~37.0%,籽棉增产 4.1%~8.3%,籽棉总收益扣除肥料总成本后的收益增加 1 718~6 832 元·hm-2 。 因此,“缓释复合肥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为主体的施肥技术具有绿色、轻简、高效的特点,适合在南疆植棉区推广应用。
  • 朱玉永, 赵冰梅, 崔春阳, 韦贵英, 左丽, 熊劲
    中国棉花. 2023, 50(12): 6-1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80
    为明确利用氨基寡糖素增强棉花自身抗逆性,辅以乙蒜素杀菌协作来缓解棉花黄萎病蔓延危害方案的效果,完善新疆棉花黄萎病防控技术,2021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第七师130团、第八师143 团设计25%(质量分数,下同)寡糖·乙蒜素微乳剂1 000倍液于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各喷雾1 次和5%氨基寡糖素水剂1 000倍液于苗期、蕾期、花铃期各喷雾1次+头水、初花期每666.7 m2用80%乙蒜素乳油100 mL各滴施1次2 种处理方案,并设空白对照(喷施清水),开展了药后苗期、蕾期、花铃期农艺性状调查和蕾期、花铃期和收获期黄萎病病情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2 种用药方案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均无显著影响,收获期5%氨基寡糖素1 000倍液喷施3次+80%乙蒜素滴施2次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为71.44%,25%寡糖·乙蒜素1 000 倍液喷施3次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为47.17%。表明新疆棉花生产中,苗期、蕾期、花铃期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1 000倍液各喷雾1次+头水、初花期每666.7 m2用80%乙蒜素乳油100 mL各滴施1次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较好。

  • 魏佳峰, 杨金霞, 张亚兰, 桂东东, 段丽娜, 罗芙蓉, 马军, 陈娜, 孟永明
    中国棉花. 2023, 50(12): 11-1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222
    以化学药剂封顶后叶面喷施150 mL·hm-2的28-表高芸薹素内酯为对照,研究0.136%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播前包衣棉籽(药、水、种子的质量比为1∶120∶5 000)和化学药剂封顶后(7 月11日)随水肥滴施1次(用量为67.5 g·hm-2,下同)、不包衣且在头水(5 月30日)和化学药剂封顶后(7 月11日)各随水肥滴施1次、不包衣处理仅在头水随水滴施1次3种处理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包衣与化学药剂封顶后滴施1次处理的666.7 m2 收获株数提高13.1%,幼苗植株高度增加4.5%,侧根数增多15.2%,单株空果枝数减少0.4,单株空果枝率降低5.2 百分点;666.7 m2 成铃数增加17.1%,铃重增加0.31 g,产量增加23.5%。头水与化学药剂封顶后2次滴施处理单株空果枝数减少0.5,单株空果枝率减少6.2百分点;666.7 m2 成铃数增加14.4%,铃重增加0.29 g,产量增加20.3%。这些结果可为昌吉棉花降低种植密度及采用化学药剂封顶技术的栽培条件下,解决棉花蕾铃脱落严重、无效果枝数多的问题,提高棉花产量提供支撑。

  • 赵福相, 王旭文, 孔宪辉, 刘文豪, 乔金鑫, 刘丽, 司爱君, 袁路, 余渝
    中国棉花. 2023, 50(12): 17-2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21
    筛选优良亲本及强优势杂交组合,以期为杂交种选育奠定基础。选用不同来源的适于新疆北部植棉区的早熟陆地棉材料16 份,按照6×10 的NCⅡ设计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60 个杂交组合,分析F1 产量和纤维品质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配合力方差分析显示,60 个组合的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无显著差异,纤维马克隆值有显著差异,其他11 个性状均呈极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分析显示,产量性状上表现最好的亲本材料为新M606,品质性状表现最好的为18-45 李。特殊配合力分析显示,A10×B5 (新石K38×金垦1645)、A10×B4 (新石K38×WN1020)、A4×B2 (九棉104×18-45 李)、A2×B6(五师1629×早74)、A3×B5(H5281×金垦1645)的特殊配合力较高。
  • 吴博, 王文涛, 戴翠荣, 蒲艳梅, 蔺瑞雪, 卢金宝, 周龙, 练文明, 邰红忠
    中国棉花. 2023, 50(12): 23-2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65
    2022年在新疆阿拉尔垦区,以新陆中6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50 g·L-1甲哌鎓水剂设置300、450、600、750、900、1 050、1 200 mL·hm-2共7个剂量处理,以人工打顶为对照,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的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明确不同剂量甲哌鎓化学打顶对棉花的影响。结果表明:7 月3 日-9 月5 日株高和单株果枝数的增长量均随打顶剂用量增加而降低。600、750、900 mL·hm-2甲哌鎓处理下籽棉单产较高,其中600、750 mL·hm-2用量下的实收籽棉单产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9.40%、9.50%。不同剂量的甲哌鎓对铃重、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成熟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和12.7 mm 短纤维率均无显著影响。喷施甲哌鎓导致纤维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降低。综合分析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新陆中60 号化学打顶适宜的250 g·L-1甲哌鎓用量为600~900 mL·hm-2,最佳用量为750 mL·hm-2
  • 樊海潮, 张志恒, 赵中亭, 张桂花
    中国棉花. 2023, 50(12): 28-3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64
    研究施氮量对蒜后直播棉产量、品质以及效益的影响,以期制定适宜的氮肥运筹策略。以早熟棉品种鲁棉532 和鲁棉551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施氮量(0 kg·hm-2、45 kg·hm-2、90 kg·hm-2 和135 kg·hm-2)对蒜后直播棉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株高增加,单株结铃数先升高后降低,第一果枝节位、单株果枝数、铃重和衣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棉花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9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高值,去除氮肥投入后的净收益与籽棉产量变化规律一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棉花需氮情况及经济效益,施氮量90 kg·hm-2为鲁西南植棉区蒜后直播棉推荐氮肥施用量。
  • 王丹, 单永潘, 马亚杰, 宋贤鹏, 张继昌, 张黎明, 郭素凡, 马小艳, 马艳
    中国棉花. 2023, 50(10): 12-1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34
    选取4个棉花品种、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甲哌钅翁单剂及其与调环酸钙、14-羟基芸薹素甾醇、胺鲜酯柠檬酸盐和复硝酚钠混配使用后,对不同棉花品种内源激素含量、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甲哌钅翁及其混配处理均可显著降低不同棉花品种倒四叶吲哚-3-乙酸含量,并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赤霉素含量,同时还可增加2个常规棉品种(中棉所119和中棉所117)内源细胞分裂素含量,显著降低株高。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4个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均无不利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各混配处理均可提高2个杂交种(中棉所112和中棉所70)的理论籽棉单产;但针对2个常规棉品种,仅甲哌钅翁单剂和甲哌钅翁+复硝酚钠处理可提高其理论籽棉单产。因此,不同的棉花品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对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敏感程度选择合适的化学调控配方。
  • 陈伟, 刘欣悦, 桑晓慧, 霍飞超, 赵云雷, 赵佩, 龚海燕, 吴德祥, 王红梅
    中国棉花. 2023, 50(10): 20-2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90
    抗虫棉中棉所96014在2018―2019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出丰产、抗逆的特点。于2022年在湖北省团风县通过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2.25万、3.00万、3.75万和4.50万株·hm-2,副区为施肥量,B1~B4处理全生育期N+P2O5+K2O的用量分别为(180.0+90.0+180.0) kg·hm-2、(225.0+112.5+225.0) kg·hm-2、(270.0+135.0+270.0) kg·hm-2和(315.0+157.50+315.0) kg·hm-2,探索不同处理下该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中棉所96014的第一果枝节位、单株果枝数、株高以及公顷铃数、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3.00万和3.75万株·hm-2下的籽棉和皮棉产量较高。施肥量对单株果枝数、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B2处理下的籽棉和皮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施肥量处理。研究初步表明,在鄂东,纯N、P2O5和K2O的总用量分别为225.0 kg·hm-2、112.5 kg·hm-2和225.0 kg·hm-2的条件下,直播密度在3.00万~3.75万株·hm-2时,中棉所96014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达较高水平。
  • 牛银亭, 鞠乐, 阴志刚, 强学杰, 陈培育
    中国棉花. 2023, 50(10): 24-2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06
    根据2017―2022年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对照品种GK39在河南南阳地区的田间表现,研究降水量、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影响棉花产量的因素,为南阳地区棉花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相关分析结果,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8月份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皮棉产量与6月份降水量和单株果枝数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较大,与株高和生育期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较大。因此,建议当地在棉花育种过程中优先选择结铃性强的品种,栽培管理中应注意在6月份棉田干旱时及时浇水,8月份雨水较多时及时排出棉田积水,防止其旺长,且促进果枝生长,以获得高产。
  • 郭燕云, 杨明凤, 吉春容, 胡启瑞, 王雪姣, 刘爱琳
    中国棉花. 2023, 50(9): 1-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85
    为揭示不同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育时期和形态特征的影响,2020年以新陆早45号为材料,在原沙湾县乌兰乌苏镇开展不同灌溉量梯度的棉花蕾期干旱胁迫试验,即在现蕾前7 d按蕾期实际灌溉量的30%、50%、70%、90%、100%一次性灌溉,直至开花期才复水(分别记为T1、T2、T3、T4、T5)。结果表明:T1、T2处理形成重旱,T3处理形成中旱,而T4、T5形成轻旱;蕾期干旱与开花期复水使得新陆早45号裂铃期、吐絮期分别较对照提前5~9 d、4~8 d,从而使生殖生长期缩短了4~15 d;在水分亏缺的情况下,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单株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均呈增加趋势;但轻旱胁迫对植株含水量影响不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制定农业抗旱对策与措施、确保棉花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 赵贵元, 刘建光, 耿昭, 李冰, 任晓微, 张寒霜, 王永强
    中国棉花. 2023, 50(9): 7-1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218
    棉花无膜栽培可从源头控制地膜使用,是有效解决棉田残膜污染的方法之一。通过覆膜和无膜栽培对不同生育期的6个棉花品种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膜栽培模式下棉花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霜前花率和籽棉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比较复杂,因品种而异。综合分析得出,无膜栽培对生育期在120~122 d的中早熟棉花品种影响最小,较适宜在河北植棉区无膜种植。研究结果可为棉花无膜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
  • 余智斌, 韦继超, 曹娟, 李天义, 田西京, 张朝晖, 李军华
    中国棉花. 2023, 50(9): 7-1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219
  • 郭燕云, 杨明凤, 吉春容, 白书军, 刘勇
    中国棉花. 2023, 50(8): 9-1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046
    为揭示不同阶段及不同干旱胁迫强度对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2016年以新陆早45号为材料,在原沙湾县乌兰乌苏镇开展不同灌溉量梯度的棉花蕾期至收获期、花铃期至收获期干旱胁迫试验,即在现蕾期、开花期分别按蕾期、花铃期实际灌溉量的30%、50%、70%、90%、100%一次性灌溉,持续不灌水直至收获。结果表明:不同阶段的干旱胁迫均影响棉花的生育进程。与正常灌溉相比,蕾期各干旱处理的裂铃期、吐絮期分别提前0~14 d、4~19 d;花铃期各干旱处理的裂铃期、吐絮期分别提前0~8 d、2~6 d,并呈现出越干旱越提前的变化规律。在水分亏缺的情况下,随着滴灌量的增加,株高、单株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均呈增加趋势。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均导致单株结铃数减少、蕾铃脱落率增加、籽棉产量显著下降,其中蕾期干旱处理减产40.2%~60.6%,花铃期干旱处理减产27.8%~46.4%,持续干旱导致减产进一步加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节水灌溉和棉花抗旱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 刘红霞, 孙彦楠, 杨建军, 戚俊堂, 图雅朝孟乐, 吕森, 张军
    中国棉花. 2023, 50(8): 17-2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05
    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被列为全国二级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在内蒙古主要危害柠条,兼危害多种阔叶树,在我国其他地区可危害棉花、果树、林木等。为确定春尺蠖成虫触角上感器在寻找生存环境及响应外界环境刺激中发挥的作用,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春尺蠖的触角结构与感器种类和分布。结果表明:春尺蠖成虫雌雄蛾触角形态结构明显不同,雄蛾触角为双栉状,雌蛾触角为丝状;春尺蠖成虫触角感器有4种类型,即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和耳形感器。这些观察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春尺蠖触角感器的生理功能及人工合成相关驱避剂和引诱剂提供基础信息。
  • 毛树春, 王树林, 李飞, 梅正鼎, 张教海, 周家华, 李红菊, 白志刚, 柯兴盛, 徐道清, 刘小玲, 马小艳, 别墅, 李卫华, 赵明明, 王占彪
    中国棉花. 2023, 50(7): 13-2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74
    准确核算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成本、产值和收益对全面、准确把握新时代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所处的状态和实际水平,深入了解当前当地农情、棉情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结果表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不包括轧花加工)每666.67 m2表观总成本分别为1 398.36元、1 404.52元和1 389.14元,每666.67 m2主产品表观产值分别为1 617.78元、1 412.47元和2 637.69元,每666.67 m2表观纯收益分别为219.42元、7.95元和1 248.55元。其中:2020年由于气候因素导致棉花产量下降、表观纯收益明显降低;2021年棉花价格大幅上涨,表观纯收益明显提高。长江流域棉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每千克皮棉表观生产总成本分别为13.22元、16.45元和12.85元,每千克皮棉表观物化成本分别为5.13元、6.51元和5.2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2元、1.44元、5.00元。除2020年受气候因素影响外,其他年份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进一步比较,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不同市场主体投入产出和收益差异大。3年平均每666.67 m2表观总成本表现为合作社(1 909.87元)>家庭农场(1 831.19元)>基本农户(1 394.13元)。3年平均每666.67 m2表观籽棉产量则表现为基本农户(261.55 kg)>家庭农场(249.58 kg)>合作社(241.99 kg)。3年平均每666.67 m2表观生产性纯收益表现为基本农户(536.52元)>家庭农场(9.77元)>合作社(-91.88元)。按照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和降低成本目标对农业规模经营方式进行比较,在推进农业规模化进程中,应鼓励发展家庭农场,规范合作社经营,以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基本农户。
  • 穆妮热·阿卜杜艾尼, 李欣欣, 赵强, 张特, 李广维, 茜仁阿依·阿迪力
    中国棉花. 2023, 50(7): 24-2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88
    为探究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的S-诱抗素对棉花的影响,以新陆早61号为研究材料,于2020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四道河子镇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化学打顶后7个不同剂量的10%(质量分数) S-诱抗素处理,分别为1.5 g·hm-2、7.5 g·hm-2、15.0 g·hm-2、30.0 g·hm-2、45.0 g·hm-2、90.0 g·hm-2和135.0 g·hm-2,以喷施等量清水作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下棉花的农艺性状、干物质质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结果表明,化学打顶后喷施不同剂量的S-诱抗素均可增加新陆早61号的株高、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单株结铃数、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且可提高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马克隆值。本试验条件下,135.0 g·hm-2 10% S-诱抗素处理的新陆早61号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最高,且纤维品质较好。
  • 徐安阳, 李琴, 李代阔, 刘慧平, 张朝晖, 曹娟, 李天义, 田西京, 余智斌, 蔡军, 韦继超, 周相, 石元强
    中国棉花. 2023, 50(7): 29-3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215
    选取塔河2号、新陆中82号、新陆中70号和新陆中62号共4个新疆南疆主推棉花品种,于2021年在阿拉尔市大田条件下开展花铃期干旱胁迫(不灌溉且无降雨)试验,分析干旱胁迫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筛选抗旱种质资源与挖掘现有主栽品种的抗旱潜力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花铃期干旱胁迫造成南疆4个主推棉花品种生育期缩短、株高显著降低、第1果枝节位高度升高、第1果枝节位降低、单株果枝数减少、单株结铃数显著减少;籽棉单产均显著降低,但籽棉单产均超过6 000 kg·hm-2,皮棉单产下降,铃重显著增加,衣分无显著变化;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和断裂比强度均降低,马克隆值升高,其中新陆中82号、新陆中62号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新陆中82号的长度整齐度指数受到显著影响,但塔河2号和新陆中82号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数值均不低于“29”。研究表明4个主推品种均具有一定的抗旱潜力,其中塔河2号和新陆中82号在花铃期干旱胁迫下的产量和纤维品质综合表现较好。
  • 董灵艳, 史加亮, 赵文超, 王汝明, 李凤瑞, 张东楼, 张爱民, 齐洪鑫, 杨秀凤
    中国棉花. 2023, 50(7): 33-3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04
    为探索鲁西北地区无膜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德棉10号、德棉13号、德棉14号和德棉16号为试验材料,在德州市开展了株高和单株果枝数的增长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无膜棉的株高生长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趋势,符合逻辑斯谛(Logistic)模型。6月15日-7月10日左右处于株高的快速生长期,该时期的株高增长量约占株高理论最大值的57.7%。单株果枝数的增长动态符合韦布尔(Weibull)模型,6月17日-7月20日单株果枝数不断增加,但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在上述生产关键期要重视田间管理,防止棉株旺长,减少棉花落蕾落花,保证充足的果枝数。
  • 陈永川, 朱冰雨, 张江明, 班海峰, 李茂春, 王雪姣
    中国棉花. 2023, 50(7): 38-4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186
    2022年吐鲁番盆地在棉花开花结铃的关键时期,出现了频繁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使棉花生长受到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花粉发育不良、授粉受阻、蕾花铃脱落严重,伏桃、秋桃锐减。利用吐鲁番农业气象试验站与鄯善县气象局2个国家站2022年6-9月的各旬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和≥40 ℃的高温日数等资料,结合棉花的植物学特性分析气温对棉花结铃的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6月上旬-7月上旬的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40 ℃的高温日数及连续性高温天气未对吐鲁番盆地棉花的伏前桃产生较大影响,导致当地伏桃数、秋桃数严重减少的主要气候因子是7月上旬以后平均最高气温升高、≥40 ℃的高温日数增多与连续性的高温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