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棉花生产现状及其育种对策

彭海兰, 邹 勇, 李明昊, 王永华, 习桂梅, 史认辉, 黄 龙, 位羊羊

中国棉花. 2013, 40(2): 12-15

中国棉花 ›› 2013, Vol. 40 ›› Issue (2) : 12-15. DOI: 10.11963/issn.1000-632X.20130204
政策与述评

长江流域棉花生产现状及其育种对策

  • 彭海兰,邹 勇*,李明昊,王永华,习桂梅,史认辉,黄 龙,位羊羊
作者信息 +

Status of Cotton Produc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Breeding Measures

  • PENG Hai-lan, ZOU Yong*, LI Ming-hao, WANG Yong-hua, XI Gui-mei, SHI Ren-hui, HUANG Long, WEI Yang-yang
Author information +
History +

摘要

近年来受国家政策、进口棉花、耕作制度、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国内棉花生产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从实际出发分析了长江流域棉花生产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育种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

长江流域

/ 棉花 / 生产现状 / 育种对策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彭海兰, 邹 勇, 李明昊, 王永华, 习桂梅, 史认辉, 黄 龙, 位羊羊. 长江流域棉花生产现状及其育种对策. 中国棉花. 2013, 40(2): 12-15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30204
PENGHai-Lan, ZOU Yong, LIMing-Hao, WANGYong-Hua, XIGui-Mei, SHIRen-Hui, HUANG Long, WEIYang-Yang. Status of Cotton Produc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Breeding Measures. China Cotton. 2013, 40(2): 12-15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30204

参考文献

[1] 朱启荣.中国棉花主产区生产布局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9(4):31-38. [2] 张 晴. 中国棉花主产区生产条件及发展对策[J]. 中国棉花,2007,34(7):8-10. [3] 刘李峰,张 晴,张照新. 中国三大棉区比较优势分析及发展战略探讨[J]. 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7(1): 9-12. [4] 黄殿成,刘玉涛. 棉花杂交制种产业的问题与出路[J]. 中国棉花,2010,38(5):42-44. [5] 史 伟,邹芳刚,纪从亮. 从棉花生产布局之变议可持续发展之路[C]// 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 安阳:中国棉花学会,2010:73-79. [6] 李付广,刘传亮. 生物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J]. 棉花学报,2007,19(5):362-368. [7] 王仁祥.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及发展对策[J]. 棉花学报,2003,15(3): 180-184. [8] 王孝纲,别 墅,张教海,等. 我国转基因棉花育种概况与展望[J]. 湖北农业科学,2003(3):32-35. [9] 黄殿成. 我国棉花杂交种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种业,2009(4):16-17. [10] 袁国保,耿月明,杨祖荣,等. 长江流域杂交棉生产应用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棉花,2010,37(12):37-38. [11] 唐海明,陈金湘. 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 作物研究,2006(5):439-441. [12] 张献龙. 湖北省棉花育种“十二五”研究构思[J]. 中国棉花,2011,38(3):5-7. [13] 高灵路,王长彪.棉花抗黄萎病分子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520-522. [14] 史冬平. 高新技术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及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77-80. [15] 唐海明,陈金湘,熊格生,等. 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棉花,2005,33(3):6-8. [16] 喻树迅. 我国短季棉50年早熟性育种成效研究与评价[J]. 棉花学报,2005,17(5):294-298. [17] 喻树迅. 我国短季棉50年品质育种成效研究与评价[J]. 棉花学报,2005,17(6):360-365. [18] 喻树迅. 中国短季棉育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9] 喻树迅. 我国短季棉遗传改良成效评价及其早熟不早衰的生化遗传机制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20] 陈金都. 利用闭铃成熟品种类型实现棉花机械化收获的可能性探讨[J]. 中国棉花,2011,38(6):41-42.

文章所在专题

棉花

13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