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萎蔫综合症的特征特性及其与棉花其他主要病害的区别

马冬菊, 吴 霞, 许爱玲, 李建勋, 蔡 岳, 张林水

中国棉花. 2012, 39(11): 3-5

中国棉花 ›› 2012, Vol. 39 ›› Issue (11) : 3-5. DOI: 10.11963/issn.1000-632X.20121102
政策与述评

棉花萎蔫综合症的特征特性及其与棉花其他主要病害的区别

  • 马冬菊,吴 霞,许爱玲,李建勋,蔡 岳,张林水*
作者信息 +

Traits of Cotton Wilt Syndrome and Its Differences with Other Main Cotton Diseases

  • MA Dong-ju, WU Xia, XU Ai-ling, LI Jian-xun, CAI Yue,ZHANG Lin-shui*
Author information +
History +

摘要

棉花萎蔫综合症是山西地区发现的新病害。本文归纳了该病害的发生期和病株分布、株型、顶部叶片、幼蕾脱落、开花结铃,病铃色泽、硬度、吐絮、纤维品质、种子等的特征,初步研究,病株和病子分离不到致病性真菌,且播种病株种子不一定引发该病害。与棉花其他主要病害如枯萎病、黄萎病、铃病类及红叶茎枯病症状作了比较。

关键词

棉花萎蔫综合症

/ 叶片萎蔫 / 幼蕾脱落 / 僵瓣 / 纤维品质指标 / 种仁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马冬菊, 吴 霞, 许爱玲, 李建勋, 蔡 岳, 张林水. 棉花萎蔫综合症的特征特性及其与棉花其他主要病害的区别. 中国棉花. 2012, 39(11): 3-5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21102
MADong-Ju, WU Xia, XUAi-Ling, LIJian-Xun, CAI Yue, ZHANGLin-Shui. Traits of Cotton Wilt Syndrome and Its Differences with Other Main Cotton Diseases. China Cotton. 2012, 39(11): 3-5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21102

参考文献

[1] 张林水,许爱玲,刘彦军,等.棉花萎蔫综合症初报[J].中国棉花,2010,37(5):8-10. [2] 海龟-瑞德曼.棉花萎蔫病病原菌的生理生化[M].陈文娟,韩若萍,译.北京:海洋出版社,1977. [3] 鲁诺夫,鲍罗金.棉花萎蔫病病原菌的生理生化[M].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译.杨凌:西北农学院图书馆,1977. [4] 季 良.日英汉植保词典[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5] 陈吉棣.棉花萎蔫病抗病机制研究进展概况[J].植物保护,1964,2(2):76-79. [6] 李庆基.植物萎蔫病的本质[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7] 袁章虎,曲健木.棉花抗萎蔫病机理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17(1):100-105. [8] 罗家龙.棉花枯萎病及防治的研究近况[J].植物保护,1964,2(2):71-72. [9] 张慧杰,李建社,张卓敏.串珠镰刀菌对棉花枯萎病的交互保护作用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90(6):329-332. [10] 陈建军,翟炳轩,王 锐.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的识别、发生与防治[J].农村科技,1998(7):22-23. [11] 许爱玲,翟晓菊,朱荷琴,等.棉花萎蔫综合症的病原物分离培养[J].中国棉花,2012,39(4):16-17. [12] 毛树春,邢金松,宋美珍. 雨后棉株急性萎蔫发生与猝死探析[J].中国棉花,1995,22(7):22-23. [13] 卜茂平,易善贵,张运胜.棉花盛蕾期受渍萎蔫死顶剪除主茎栽培实例[J].江西棉花,2004,26(4):38-39. [14] 陈前武,熊春林.暴风雨引起棉花局部萎蔫死亡的原因及思考[J].江西棉花,2005,27(6):38-39. [15] 张王斌,王 兰,付宏岐.南疆棉花急性萎蔫枯死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棉花,2006,33(2):31.  [16]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棉花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17]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文章所在专题

棉花

16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