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污染网络及治理方法研究

梁哲军, 齐宏立, 王玉香, 董 鹏, 王慧杰, 张冬梅, 南雪琴

中国棉花. 2012, 39(5): 6-9

中国棉花 ›› 2012, Vol. 39 ›› Issue (5) : 6-9. DOI: 10.11963/issn.1000-632X.20120502
政策与述评

棉田污染网络及治理方法研究

  • 梁哲军,齐宏立,王玉香,董 鹏,王慧杰,张冬梅,南雪琴
作者信息 +

Study on Pollution Network and Control Methods of Cotton Field

  • LIANG Zhe-jun,QI Hong-li,WANG Yu-xiang,DONG Peng,WANG Hui-jie,ZHANG Dong-mei,NAN Xue-qin
Author information +
History +

摘要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棉田污染的主要原因表明:塑料地膜残留、化学农药残留、化肥残留已构成从时间和空间相互交叉的立体污染网络,污染环节主要包括土壤、大气、水系和农产品。棉田污染网络可以通过综合技术进行防治,如: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高质量土壤培育技术、种植高效品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塑料地膜替代技术等。在污染棉区实施污染监控预测制度以及生态补偿政策也可降低污染程度,棉花全程清洁生产技术是解决棉田污染网络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

棉田

/ 污染网络 / 综合治理 / 土壤修复 / 生态补偿 / 清洁生产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梁哲军, 齐宏立, 王玉香, 董 鹏, 王慧杰, 张冬梅, 南雪琴. 棉田污染网络及治理方法研究. 中国棉花. 2012, 39(5): 6-9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20502
LIANGZhe-Jun, QIHong-Li, WANGYu-Xiang, DONG Peng, WANGHui-Jie, ZHANGDong-Mei, 南Xue-Qin. Study on Pollution Network and Control Methods of Cotton Field. China Cotton. 2012, 39(5): 6-9 https://doi.org/10.11963/issn.1000-632X.20120502

参考文献

[1] 严昌荣,何文清,梅旭荣,等.我国农用地膜残留特点与防治现状[C]//中国农学会. 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480-483. [2] 王晓方,申茂向.塑料农膜—中国农业发展的希望和曙光[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农村科技司:1998. [3] 曲 环,任天志.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理论和途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4] 刘建国,李彦斌,张 伟,等.绿洲棉田长期连作下残膜分布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29(2):246-250. [5] 赵红萍. 残膜对农田污染的调查及治理对策[J]. 新疆农业科技,2009(6):56-57. [6] 何文清,严昌荣,刘 爽, 等. 典型棉区地膜应用及污染现状的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28(8):1618-1622. [7] 刘 星,赵洪光. 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控制探讨[J]. 污染防治技术, 2006(2):38-40. [8] 赵永宏,邓祥征,战金艳,等.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 (5) : 2548-2552. [9] 马 旭,田长彦,冯 固,等.新疆棉田化肥资源施用与产出效率特征[J].干旱区研究,2006,23(2):375-379. [10] 毛树春.中国棉花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149. [11] 史海娃,宋卫国,赵志辉.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J].上海农业学报,2008,24(2):122-126. [12] 李宝刚,谭 超,何容信.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4):193-194. [13] 孙彭立,王慧君. 氮素化肥的环境污染[J].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5,17(1):38-41. [14] 宁建凤,邹献中,杨少海,等.农田氮素流失对水环境污染及防治研究进展[J].广州环境科学,2007,22(1):5-9. [15] 赵慧芹,张玉星,郭丽娟,等.农药残留现状、危害性及其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07,22(3):306-308. [16] 张秋菊,程晓华,魏昭荣,等. 新疆地下水中农药污染水平调查[J].干旱环境监测,2001,15(3):159-161. [17] 李其林, 魏朝富,王显军,等. 农业面源污染发生条件与污染机理[J].土壤通报,2008,39(1):169-175. [18] 刘 星,赵洪光. 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控制探讨[J].污染防治技术,2006,19(1):38-40. [19] 翟金良,邓 伟,刘振乾.我国农业自身污染及其控制政策[J].环境保护科学,2001,27(4):34-36. [20] 李平娟.浅论地膜污染与防治对策[J].江苏环境科技,2004,17(增):35-36. [21] 吾甫尔江·托乎提,艾海提·牙生,巴雅尔,等,论地膜污染与防治对策[J].新疆环境保护,2000,22(3):176-178. [22] 哈丽丹·买买提,阿不利米提.化肥污染的防治措施和方法探讨[J],新疆农业科学,2005,42(增):136-138. [23] 寇长林,巨晓棠,张福锁. 三种集约化种植体系氮素平衡及其对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4):660-667. [24] 赵永宏,邓祥征,战金艳,等.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 (5) : 2548-2552. [25] 杨子山.不来梅棉花交易所2008年原棉污染检测结果[J].中国棉花,2009,36(2):17. [26] 骆永明.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化学进展,2009,21(2):558-565. [27] 王庆仁,崔岩山,董艺婷.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整治有效途径[J].生态学报,2001,21(2):326-331. [28] 王校常,施卫明,曹志洪. 重金属的植物修复—绿色清洁的污染治理技术[J].核农学报,2000,14(5):315-320. [29] 路 婕,李 玲,吴克宁,等. 基于农用地分等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耕地综合质量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2):323-329. [30] 周生路.土地评价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3-106. [31] 刘占锋,傅伯杰,刘国华,等. 土壤质量与土壤质量指标及其评价[J].生态学报,2006,26(3):901-913. [32] 罗文邃,姚 政. 促进根系健康的土壤微生态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10(1):44-46. [33] 王子迎,檀根甲,付红梅.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几点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1):54-55.. [34] 方 磊. 我国棉田生态系统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 13(12): 56-58. [35] 邵新胜,陈 宾,梁哲军,等. 棉花清洁生产技术体系探讨[J].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24-27. [36] 李付广,崔金杰,张朝军,等.我国棉田生态系统立体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棉花学报, 2005, 17(5): 299-303. [37] 李茂权,朱帮忠,赵 飞,等.“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与应用展望[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100-101. [38] 刘建英, 张建玲, 赵宏儒.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及发展前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6):32-33. [39] 龚 江,王海江,谢海霞,等.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8,27(6):51-54. [40] 梁运江, 依艳丽, 许广波,等. 水肥耦合效应对保护地辣椒肥料氮、磷经济利用效率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38(6):1141-1144. [41] 戴 敬,陈荣来,李国军. 可降解地膜覆盖棉花增产效应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2):140-142. [42] 毛树春,韩迎春,王国平,等.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棉花,2007,34(1):6-7. [43] 徐传云,潘金德,毛春国.区域农业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与评价方法[J].浙江农业科学,2010(1):145-147. [44] 邱卫国,王 超,陈剑中,等.美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最佳管理措施探讨[C]//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830-834. [45] 孔凡斌. 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实践与研究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07(10):50-53. [46] 郭晋玲,高阳俊.清洁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75-76. [47] 吕志轩.农业清洁生产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8-80. [48] 贾继文,陈宝成.农业清洁生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4):1-4. [49] 王 坚,陈润羊.中国农业清洁生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718-3720.

文章所在专题

棉花

16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