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博然,赵书珍,万素梅,等. 不同果枝类型陆地棉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22,54(12):45-50.
[2] 刘树震,周勇,崔正鹏. 山东棉区生态绿色发展技术经验总结与建议[J].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4):689-691.
[3] 徐勤青,魏学文,孙玮琪,等. 山东棉花生产现状及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J]. 中国棉花,2022,49(8):5-8.
[4] 顾相蕊,姚曲峋,赵世春,等. 长江流域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297-5300.
[5] 祁家凤,王昊. 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6):115-116.
[6] 闫振华,黄晓莉,赵树琪,等. 2006-2019 年湖北省审定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产量、 品质及相关性状分析[J]. 中国棉花,2022,49(11):17-24.
[7] 汤飞宇,莫旺成,王晓芳,等. 高品质陆地棉与转 Bt 基因抗虫棉杂交株型性状的遗传及与产量性状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9-83.
[8] 徐勤青,秦都林,孙玮琪,等. 2022 年山东省棉花种植面积呈增加态势[J]. 中国棉花,2022,49(3):1-2.
[9]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品种审定查询[EB/OL]. [2023-03-14 ]. http://202.127.42.145/bigdataNew/home/manageindex.
[10] 许兴华,黄启伦,孟宪伟,等. 黑杨派无性系多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选择[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2):1-7.
[11] 王令涛,刘海静,刘桂珍. 2011―2020 年河南省审定玉米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演变分析[J]. 种 子 ,2021 ,40(6):83-89.
[12] 李娟,周小凤,刘文豪,等. 42 个早熟陆地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2):73-78.
[13] 白岩,彭军,赵素琴,等. 我国棉花大品种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分析[J]. 棉花学报,2022,34(4):325-337.
[14] 顾相蕊,姚曲峋,赵世春,等. 长江流域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297-5300.
[15] 王俊铎,郑巨云,龚照龙,等. 基于生育期和农艺性状的棉花品种(系)适应性评价[J].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8):1393-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