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棉太金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产量形成和成铃结构的影响有重要生产指导意义。2011―2013年以早熟棉品种国欣12-1为材料,在安徽和湖北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7.5、9.0、10.5株·m-2)下,不同棉太金施用量(0、1.08、2.16 L·hm-2)在盛蕾期(7月28日)、盛花期(8月28日)、盛铃期(9月21日)分3次施用处理试验。结果显示,2011―2013年化控和年份显著影响了籽棉产量,化控与密度之间没有互作,化控与年份之间存在显著互作。在天气正常条件下,喷施棉太金能显著增加籽棉产量。在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喷施棉太金会抑制营养生长,从而避免花铃期出现蕾铃脱落和烂铃,显著增加籽棉产量;在干旱少雨的条件下,喷施棉太金则会对产量不利。密度影响单位面积成铃数,但不影响籽棉产量。在7.5株·m-2条件下,分3次施用棉太金1.08 L·hm-2,利于实现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高产及机械采收。这些结果对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长江流域 /
麦(油)后直播棉 /
棉太金 /
籽棉产量 /
成铃结构
{{custom_keyword}} /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content}}
参考文献
[1] 李永山,唐秉海,张凯,等. 不同年代棉花品种产量构成、纤维品质及其系谱分析[J]. 棉花学报,2001,13(1):16-19.
[2] 喻树迅,张雷,冯文娟,等. 快乐植棉——中国棉花生产的发展方向[J]. 棉花学报,2015,27(3):283-290.
[3] 刘书环,毛树春. 植棉大户效益比较分析[J]. 中国棉花,2009,36(7):4-6.
[4] 马俊凯. 全程机械化是发展棉花生产的根本出路[J].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14(1):18-20.
[5] 毛树春. 2009/2010年度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需求或平或减,面积大幅下降;进口明显减少,新棉价格回升,稳定面积至关重要[J].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09(3):3-5.
[6] 魏海燕,凌启鸿,张洪程,等. 作物群体质量及其关键调控技术[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8,39(2):1-9.
[7] 李会合. 蔬菜品质的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06(4):55-56.
[8] 程泽新,阳红. 棉花营养钵育苗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 江西棉花,2011,33(1):43-46.
[9] 何叔军,刘国平,李政球. 棉花移栽后僵苗不发的原因与应对措施[J]. 中国棉花,2009,36(11):35.
[10] 肖松华,纪从亮,俞敬忠. 机械化植棉是江苏省棉花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J]. 江苏农业科学,2009(1):4-7.
[11] 杨长琴,刘瑞显,杨富强. 长江下游棉区适宜麦后直播棉品种筛选[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81-83.
[12] 喻树迅,张雷,冯文娟. 棉花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服务化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2016,18(1):137-148.
[13] 杨长琴,张国伟,刘瑞显. 种植密度与缩节胺(DPC)对麦后直播机采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6,32(6):1288-1293.
[14] 赵树琪,张华崇,闫振华,等. 缩节胺在我国棉花生产中应用研究概述[J]. 棉花科学,2018,40(3):7-11.
[15] 王欣悦,刘爱玉,邹茜,等.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 作物研究,2014,28(6):597-601.
[16] York A C. Cotton cultivar response to mepiquat chloride[J]. Agronomy Journal, 1983, 75(4): 663-667.
[17] York A C. Response of cotton to mepiquat chloride with varying N rates and plant populations[J]. Agronomy Journal, 1983, 75(4): 667-672.
[18] Stuart B L, Isbell V R, Wendt C W, et al. Modification of cotton water relations and growth with mepiquat chloride[J]. Agronomy Journal, 1984, 76(4): 651-655.
[19] Kerby T A. Cotton response to mepiquat chloride[J]. Agronomy Journal, 1985, 77(4): 515-518.
[20] Ren Xiaoming, Zhang Lizhen, Du Mingwei, et al. Managing mepiquat chloride and plant density for optimal yield and quality of cotton[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3, 149(2): 1-10.
[21] Siebert J D, Stewart A M. Influence of plant density on cotton response to mepiquat chloride application[J]. Agronomy Journal, 2006, 98(6): 1634-1639.
[22] 赵强,张巨松,田晓莉,等. 南疆棉花种子包衣缓释缩节胺化控技术的初步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1):25-30.
[23] 何钟佩,李丕明,奚惠达,等. DPC化控技术在棉花上的应用和发展——从防止徒长到系统的定向诱导[J].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S1):58-63.
[24] Gwathmey C O, Clement J D. Alteration of cotton source-sink relations with plant population density and mepiquat chloride[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0, 116(1/2): 101-107.
[25] 陈仲方,谢其林,承泓良,等. 棉花产量结构模式的研究及其在育种上应用的意义[J]. 作物学报,1981,7(4):233-240.
[26] 周抑强,张巨松. DPC化学控制对棉花株型和产量的影响[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7(2):1-4.
[27] 罗宏海,张旺锋,赵瑞海,等. 种植密度对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群体光合速率、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4):112-114.
[28] 杨长琴,张国伟,刘瑞显,等. 种植密度和缩节胺调控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和冠层特征的影响[J]. 棉花学报,2016,28(4):331-338.
[29] 郭承君,李树志,于功立,等. 缩节胺对转基因抗虫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 棉花科学,2003,25(2):17-20.
[30] 何钟佩,宋绍省,李丕明. 植物生长延缓剂DPC对棉叶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J].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S1):21-26.
{{custom_fnGroup.title_cn}}
脚注
{{custom_fn.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