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师建华, 李燕, 王丹丹, 牛瑞生, 张庆银, 齐连芬
    中国瓜菜. 2019, 32(03): 64-65.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9.0049
    日光温室黄瓜冬春茬精量水肥栽培技术采用日光温室滴灌系统,通过控制黄瓜不同生育期水肥用量、温室内温度与湿度、病虫害,避免大水漫灌对水肥的浪费问题,达到精确灌溉施肥目的。该技术包括产地环境、适宜品种选择、整地、定植、温度和湿度管理、灌溉、施肥、植株整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利用该技术在保证黄瓜产量的基础上,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实现日光温室黄瓜的高产高效栽培。
  • 吴雪霞, 张爱冬, 朱宗文, 许爽, 姚静, 李贤
    中国瓜菜. 2018, 31(05): 26-29.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8.0087
    为了解茄子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研究了茄子的果实生长、果皮花青素、类黄酮、果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对果皮与果肉的主要品质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茄子果实纵径、横径和单果质量呈先急剧增长后趋于平缓增长的变化趋势;果皮花青素和类黄酮、果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果肉总酚含量一直降低,总抗氧化能力先降低后升高。相关分析表明,茄子果皮中花青素和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和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负相关,茄子果皮中花青素、类黄酮与果肉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呈显著相关。
  • 庞泽, 田国奎, 王海艳, 李凤云, 潘阳, 丁凯鑫, 李明雪, 王立春
    中国瓜菜. 2023, 36(07): 148-154.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3.0158
    马铃薯现阶段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我国作为马铃薯的生产及消费大国,对于马铃薯及其加工制品的品质有了新的要求。但是我国的马铃薯产业未能达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导致大量出口鲜食马铃薯,进口马铃薯加工产品,这使我们在贸易上处于不利地位。综述了现阶段我国马铃薯种植区的划分,并且分析了现阶段影响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接下来我国马铃薯发展方向提供了自己的见解。
  • 洪日新, 叶云峰, 覃斯华, 柳唐镜, 李桂芬, 黄金艳, 解华云, 何毅, 李天艳
    中国瓜菜. 2019, 32(08): 40-44.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9.0138
    从种植规模及分布、种植品种、栽培技术发展、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商品化销售等几个主要方面简要回顾了广西甜瓜研究和发展的历程,提出了广西甜瓜发展展望。
  • 杨中周, 邓竹根, 李曼, 戴祖云
    中国瓜菜. 2021, 34(09): 1-6.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1.0226
    近年来,辣椒生产中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危害日趋严重,并影响到辣椒的品质和产量。综述了辣椒轻斑驳病毒的危害性与分布、寄主范围、在寄主组织中的分布与传播途径、基因组结构、致病型及亲缘关系、检测方法、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以期为今后的PMMoV防治与抗性品种选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 翟玲侠, 宋继玲, 杨梦平, 邢金月, 娄树宝, 秦猛, 刘春生
    中国瓜菜. 2024, 37(05): 12-17.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23.0790
    淀粉是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的主要成分,广泛应用在食品、制药、化工等行业领域。随着中国马铃薯主食战略的推进,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提高马铃薯淀粉的产量和品质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概述了马铃薯淀粉的特点、合成与降解途径、主要应用及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对淀粉含量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筛选马铃薯高淀粉种质资源及高淀粉育种提供方向和理论依据。
  • 向娟, 潘绍坤, 鲁荣海, 吴传秀, 林立金, 曹艺兰, 钟莉莎, 陈玲
    中国瓜菜. 2019, 32(03): 38-42.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9.0044
    为研究CaCl_2对蔬菜低温胁迫的缓解效应,以豇豆幼苗为试验材料,在10℃低温处理条件下用不同浓度(0、5、10、20、40 mmol·L~(-1))CaCl_2喷施豇豆幼苗叶片。结果表明,喷施CaCl_2能普遍提高豇豆幼苗生物量、相对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其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且10 mmol·L~(-1)CaCl_2处理后,豇豆幼苗各部分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达到最大,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较对照增加99.6%、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增加29.49%,且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62.07%、36.15%。因此,CaCl_2能够缓解低温胁迫对豇豆生理生态的影响,且浓度为10 mmol·L~(-1)的CaCl_2效果最好。
  • 李会松, 王红丽, 李丹辉, 郭柱, 李克寒, 陈中府
    中国瓜菜. 2018, 31(01): 47-48.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8.0014
    无土栽培的瓜果和蔬菜,由于不施用厩肥等农家肥料,病虫害相对较少,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不喷洒除草剂,因此生产的瓜果和蔬菜外观、商品性和食用品质均较好。从品种选择、茬口安排、壮苗培育、栽培槽建造、基质的选择与处理、定植及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薄皮甜瓜早春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技术要点。
  • 张淑青, 樊建英, 张铁石, 封志明, 李东玉, 相丛超
    中国瓜菜. 2018, 31(01): 45-46+48.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8.0013
    通过对河北省二季作区春季马铃薯种植经验的总结,结合试验制定了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产地环境、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技术等。该规程完备了河北省二季作区春季鲜食马铃薯种植技术,为推动河北省二季作区鲜食马铃薯生产、优化种植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技术保障。
  • 姜佳仪
    中国瓜菜. 2023, 36(06): 146.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3.0132
    <正>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时,我国要求进一步强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以期通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助力农村的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实现农村现代化。由李宝才著的《中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3年11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一书是探讨我国农村思政工作开展路径的重要专著,广泛积累了我国农村工作的丰富经验,并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的支撑下构建和完善了我国特色化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农村思政工作方法的革新提供了指导。该书内容详实、论述科学精炼,
  • 程晓欣, 闫晋强, 翟许玲, 吴智明, 江彪
    中国瓜菜. 2024, 37(05): 1-11.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0007
    葫芦科作物是世界第四大重要的经济作物,由115个属960个种组成,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随着人们对产量和品质需求的提升,如今市场上葫芦科作物的栽培品种逐渐趋于同质化,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变窄。系统研究葫芦科作物遗传多样性可以更全面、系统地发掘种质资源信息,对促进育种工作的进展发挥关键作用。主要介绍葫芦科作物的起源与系统进化关系、种质资源收集情况,并归纳总结葫芦科作物遗传多样性的相关研究,尤其是黄瓜、南瓜、西瓜、甜瓜和冬瓜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与育种创新等主要成果,以期为葫芦科作物的多样性利用和育种奠定坚实的基础。
  • 刘跃良
    中国瓜菜. 2023, 36(06): 147.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3.0134
    <正>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是高素质农林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化背景下,以深入浅出、简明易懂的方式传播自己的学术理念和方法、学术研究思想及成果,已成为高素质农林人才的必备“武功”。无论在国际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还是在国际会议上用英语做报告,又或者是申请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均需具备熟练的沟通技巧,以助推自身学术走向世界前沿。
  • 姜元昊, 张凯浩, 高亚宁, 马新超, 杨鸿基, 轩正英
    中国瓜菜. 2023, 36(06): 114-119.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3.0136
    以10个番茄栽培品种(T1~T10)为试验材料,设置0、4、8、12、16 d共5个贮藏时间,通过测定果实腐烂率、失重率、果实硬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番茄红素含量和类黄酮含量等13个品质指标,分析不同番茄品种果实采后耐贮性及品质变化,以筛选耐贮性强的品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T5的腐烂率、失重率及硬度下降最低,T2色泽保持最好。其中T3和T5总酚含量最高峰出现最晚;T5、T9的类黄酮含量下降率最低,分别为14.81%和12.12%;贮藏第16天T4、T10的SOD活性最高;T5的P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最终经过隶属函数分析比较,澳粉805(T5)和普金902(T3)的贮藏性最佳,适合在新疆地区推广种植。
  • 刘文革
    中国瓜菜. 2021, 34(12): 1-9.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1.0314
    "十三五"期间,我国在西瓜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选育一批优质抗逆西瓜新品种的同时,结合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等多组学对西瓜植株和果实等重要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系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我国在西瓜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代谢品质研究、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我国西瓜遗传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
  • 米国全, 唐艳领, 牛莉莉, 马凯, 杨凡, 史宣杰, 赵秀山, 王晋华
    中国瓜菜. 2021, 34(10): 8-14.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1.0256
    我国鲜食番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而番茄病毒病是限制番茄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新型流行性番茄病毒病日益增多,常造成严重危害,已经成为番茄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尽管危害番茄的病毒种类比较多,但是目前对番茄产业危害潜力最大的分别来自于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毛形病毒属、番茄斑萎病毒属和烟草花叶病毒属。从危害我国番茄的病毒种类、危害番茄生产的4种重要病毒及番茄病毒病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番茄重要病毒病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 王吉明, 尚建立, 李娜, 周丹, 马双武
    中国瓜菜. 2018, 31(02): 1-6.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8.0018
    笔者对我国西瓜甜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进行了总结、展望与建议,提出我国种质资源相关工作已进入种质遗传多样性收集和深度评价阶段,目前建成了集种质资源保存、研究、交流、人才培养与科普教育功能于一体的西瓜甜瓜种质资源子平台,形成了西瓜甜瓜种质资源中长期保存体系;构建了种质资源技术规范体系,为种质资源的表型鉴定、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全基因组学开始应用于种质资源的研究和评价,正迅速成为种质资源研究热点;种质资源分发利用工作持续进行,为我国西瓜甜瓜的育种、栽培和研究提供重要支撑。笔者对我国西瓜甜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评价利用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提出进一步的展望与建议。
  • 王继涛, 马建梅, 刘晓娇, 李相宁, 蒋学勤, 肖自斌
    中国瓜菜. 2024, 37(05): 124-132.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23.0616
    为更好地进行生态农业技术应用,探索不同绿色生态技术模式下番茄生长情况,筛选适宜于番茄种植的最佳模式。设置4种种植技术模式:“三零”种植技术(T1);行下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T2);蚯蚓生物垄侧套种套养技术(T3);蚯蚓生物垄上套种套养技术(T4);以常规栽培作为对照(CK),比较不同蔬菜绿色生态技术模式对番茄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番茄总产量较CK显著提高24.86%;果实总糖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土壤全磷含量与T3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糖酸比较CK、T2、T3分别显著提高12.52%、13.68%、17.12%;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CK、T2、T3、T4显著提高7.97%、65.56%、59.53%、29.57%;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T2、T3、T4分别显著提高4.59%、17.14%、19.19%、22.02%;其土壤重金属砷、镉含量最低。综合判定,T1种植效果最佳,可以作为设施番茄最佳种植模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 张春奇, 李红波, 黄江涛, 于新峰
    中国瓜菜. 2018, 31(02): 19-22.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8.0022
    ‘洛番15号’是以‘H85-12’为母本、‘A5-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适宜保护地栽培的番茄杂种1代新品种。该品种无限生长类型,早熟,生长势强,普通花叶,叶色为绿色,8~9节着生第1花序,花序间隔2~3叶,果实圆形,果形指数0.88,无果肩,果实整齐度好,果实硬度中等,果脐及果洼小,单果质量200g左右,平均货架期为16.8 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ω,后同)4.5%,综合品质优。田间表现抗病毒病、叶霉病,耐寒、耐弱光,不易裂果,耐贮运。早熟性好,早春保护地栽培每667m~2产量7100kg左右。2015年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宜在北京、上海、重庆、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山西、内蒙古、江苏、河南、陕西、四川等地保护地栽培。
  • 秦杨杨, 刘国勇, 赵向豪, 谢文宝
    中国瓜菜. 2018, 31(02): 26-31.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8.0025
    为有效提升农户参加种植技术培训意识、提高农户种植技术、稳定甜瓜生产,以哈密市甜瓜种植农户为例,从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行为视角出发,基于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频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户民族、家庭务农人口占比、是否参加合作社、甜瓜单产、甜瓜经济收入极显著影响农户参加相关农业技术培训频率;农户所在地区、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收入、技术需求、甜瓜种植面积、生产方式、生产品种、是否有耕地转入对农户参加相关农业技术培训频率无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为提高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对策建议。
  • 孟祥南, 马章通, 李维虎, 鲁成伟, 张鹏, 范海延
    中国瓜菜. 2019, 32(09): 18-21.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9.0224
    为明确植物诱抗剂净都煞对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诱导抗病效果及最佳诱导方案,测定了净都煞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了不同诱导浓度、诱导次数、诱导间隔期以及诱导持续期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诱抗效果。结果表明,净都煞本身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菌不具有杀伤力,但对黄瓜幼苗具有明显的诱抗效果;2.0 mL·L-1的净都煞间隔7 d诱导黄瓜3次,持续1 d对棒孢叶斑病菌的防效最高,达到68.93%。此研究结果为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提供了新手段。
  • 孙铭, 杨宏博, 刘发波, 程艳莉, 梁涛, 刘敦一, 陈新平, 王孝忠
    中国瓜菜. 2023, 36(06): 91-97.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3.0118
    基于数据整合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有机农业对不同地区蔬菜生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揭示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对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能够降低蔬菜产量14.5%,同时显著提高蔬菜维生素C含量34.8%,提高可溶性糖含量39.5%,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32.2%。露地栽培管理方式下有机农业提高可溶性糖含量46.3%,提高幅度高于设施栽培。与其他类型蔬菜相比,有机农业降低叶菜类蔬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以及提高可溶性糖含量的幅度均最高,分别为23.9%、34.3%、53.9%;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氮肥施用量>250 kg·hm-2时,有机农业提高蔬菜产量和维生素C含量幅度均最高,分别为4.9%、33.2%。相比于其他区域,北美洲地区降低产量幅度最小,为11.4%。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是有机农业条件下促进蔬菜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土壤速效钾含量和pH值是提升蔬菜品质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有机农业是提高蔬菜品质,实现蔬菜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产模式。
  • 张静, 白瑞, 贾莹, 温仕达, 郎小平, 许小勇
    中国瓜菜. 2018, 31(02): 11-14.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8.0020
    为研究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32份番茄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下胚轴颜色、株高、叶片类型、始花期、单花序花数、果形、成熟果色和裂果性等22项主要形态性状进行观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在不同种质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中,果形、茎叶茸毛、单花序花数、单花序果数和果实横切面形状的变异系数较高,均超过了40%,也有一些性状的变异系数较低,如花序类型、叶片类型和叶片形状等,下胚轴颜色无变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2份番茄种质分为6个类群,类群Ⅰ包括24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大果或中果;类群Ⅱ包括2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小果,成熟果色为橙黄;类群Ⅲ包括1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小果,果形为长梨形;类群Ⅳ包括3份材料,其花序为双歧花序,商品果为小果;类群Ⅴ包括1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大果,果形及果实横切面形状均为不规则形状;类群Ⅵ包括1份材料,其植株较高,叶片类型为普通叶型,叶片形状为羽状复叶,商品果为小果。由此可见,32份番茄种质资源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和丰富的多样性,为番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基础。
  • 仝培江, 孟焕文, 潘玉朋, 刘汉强, 程智慧
    中国瓜菜. 2023, 36(06): 32-36.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3.0135
    针对黄瓜耐湿热性鉴定方法鲜见报道的情况,以8个耐湿热性不同的黄瓜品种为试材,在人工湿热(42℃/32℃+RH 95%)和常温常湿(28℃/18℃+RH 75%)条件下采集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在夏季大棚湿热和露地种植采集成株期生长和结瓜指标;经主成分分析构建独立向量,逐步回归分析构建方程。结果表明,8个品种间14个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其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4.1%。逐步回归分析构建了含不同变量的4个预测方程,以含4个自变量的方程预测效果最好,Y=3.586+1.021X_(dw)+0.369X_(hf)+0.635X_(tr)-3.064X_(ci),R=0.999,R~2=0.998,式中Xdw、Xhf、Xtr和Xci分别为苗干质量、采瓜数、蒸腾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的相对值;Y值越大,耐湿热性越强。以4个耐湿热性不同的品种验证表明,该回归方程预测准确度高于96%,可用于黄瓜耐湿热性鉴定。
  • 袁雷, 杨涛, 张国儒, 郭河瑶, 唐亚萍, 杨生保
    中国瓜菜. 2021, 34(11): 1-9.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1.0284
    辣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在全球范围内均有种植。辣椒素类物质是辣椒果实中"辣味"的来源,经研究发现其具有杀虫、镇痛、抗癌和减肥等作用。综合概括了辣椒的起源、种植现状和辣椒素类物质的合成途径及其合成中参与的酶类和相关调控基因等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辣椒素类物质相关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辣椒育种工作者育成高含量辣椒素的优质辣椒新品种提供重要参考。
  • 王若莺, 徐溟, 赵小娟
    中国瓜菜. 2018, 31(02): 23-25.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8.0024
    ‘小青王子’是以自交系‘小青’为母本、自交系‘1-25’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贝贝’型南瓜新品种。全生育期春季110 d,秋季120 d,果实发育期35~45 d。该品种生长势极强,早熟,第1结瓜节位低,易坐瓜,连续坐果性好。果皮黑绿色,表面光滑,有轻微棱,果肉橘红色。单果质量0.5 kg,果实扁盘形,果实横径10.5cm,果实纵径6.5cm,果肉厚度2.8~3.2 cm。产量高,春季大棚栽培667m~2平均产量2600kg以上,秋季大棚栽培667m~2平均产量2000kg以上,保护地栽培抗病毒病。味清香、甜、强粉质,品质与日本进口品种‘贝贝’相当。适合全国各地保护地栽培。2013年通过苏州市科技支撑项目验收。
  • 刘婧, 乔军, 李素文, 王立宾, 田立鹏, 王清源, 王利英
    中国瓜菜. 2023, 36(06): 132-134.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3.0133
    园丰八号是以自交系YB29-2016为母本、自交系YB7-2016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杂交1代中熟白肉紫圆茄,全生育期可达180 d,门茄着生于第8~9片叶。该品种长势中等偏旺,株型半直立,平均株高72.2 cm,平均株幅61.5 cm,叶片阔卵圆形,肥厚有凸起,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形指数0.80,扁圆饱满,果皮着色均匀,绛紫色有光泽,肉质洁白紧实,平均单果质量650 g,平均667 m~2产量8 214.71 kg。适宜北方早春保护地长季节采收栽培。2020年进行植物新品种权申请。
  • 唐晨晨, 张文霞, 陈芳珍, 武志健, 黄科, 王军伟
    中国瓜菜. 2024, 37(03): 35-44.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23.0594
    为探究植物激素脱落酸对青花菜芽苗黄酮类物质合成的作用机制,以青花菜品种耐寒优秀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外源喷施50μmol·L-1的ABA,对处理后的青花菜芽苗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的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代谢组共检测出14类物质,包含黄酮共212种,具有明显差异的黄酮共30种。其中,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桑色素含量明显上升,柚皮苷、银锻苷和枸橘苷含量明显下降。通过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黄酮合成途径、苯丙烷合成途径以及ABA信号通路共筛选出13个相关调控基因,其中LOC106337270、LOC106329559、LOC106326133对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桑色素含量呈明显正相关,推测上述基因可响应ABA信号参与调控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征了青花菜芽苗响应外源ABA并调控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关键基因,为后续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调控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 徐彦刚, 贺振, 李瑞, 李良俊
    中国瓜菜. 2018, 31(06): 1-6.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8.0102
    枯萎病是危害黄瓜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目前,生产上的防治方法以化学防控为主,易造成枯萎病菌产生抗药性、生态环境破坏、产品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深入了解黄瓜枯萎病的发病机制及植株的抗病机制,选择合理科学的防控措施可显著降低或抑制枯萎病的发生。分析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笔者对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特性、致病机制、抗病机制及其综合防治进行了总结,并概述了通过生物防治进行防控的机制及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黄瓜枯萎病的抗性育种及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 陈剑, 齐文, 蒋海凌, 陈伟强
    中国瓜菜. 2023, 36(06): 69-76.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3.0131
    为明确茭白叶堆肥的潜在应用价值,采用设施栽培,研究茭白叶堆肥的不同堆制原料和施肥量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21 d内,2种茭白叶堆肥对番茄株高、茎粗的促生长效果均好于商品有机肥;番茄的氮素农学效率、氮养分吸收量及氮素利用效率均随着茭白叶堆肥施肥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商品有机肥在相同施肥量下对土壤有机质、氮、磷含量的提高效果好于2种茭白叶堆肥。2种堆肥在氮肥施用量为470.25 kg·hm-2时番茄产量均最高,T5处理(堆肥A)、T8处理(堆肥B)产量分别为112.68 t·hm~(-2)、106.98 t·hm-2;T8处理番茄品质为各处理中最优,其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w,后同)分别为7.23 mg·g~(-1)、40.61 mg·100 g-1、5.88%和0.66%。研究表明,茭白叶堆肥对番茄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均有较好提升效果,T8处理(堆肥B施用量28 068.59 kg·hm~(-2))的施肥方案最具推广价值。
  • 罗娟, 赵立欣, 于佳动, 姚宗路, 霍丽丽, 张沛祯
    中国瓜菜. 2024, 37(03): 1-8.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23.0476
    蔬菜产业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保障人们生活必需品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废弃物。概述了当前我国蔬菜生产及分布情况、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及理化特性,从原位还田、好氧发酵、饲料利用、厌氧发酵4个方面阐述蔬菜废弃物的利用技术研究进展,分析当前限制蔬菜废弃物处理利用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构建全国蔬菜废弃物资源台账、提高技术装备经济性、开展绿色低碳循环试点示范、构建处理利用长效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蔬菜废弃物的转化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 唐艳领, 李杰, 蔡毓新, 赵秀山, 赵肖斌, 史宣杰
    中国瓜菜. 2018, 31(02): 15-18.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8.0021
    为评价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 mycorrhizal fungi,AMF)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对不同连作年限黄瓜土壤的影响,分析了施用丛枝菌根后连作1 a(年)、3 a、5 a的土壤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酶的变化,从而为AMF缓解黄瓜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AMF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团粒明显增加,连作3年的土壤处理后相比对照增加了8.1%;碱解氮、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明显,但是连作5 a的土壤速效磷为317.9 mg·kg~(-1),比对照降低了33.5%;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相比对照有较大的变化,连作5 a的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别是2.2×107cfu·g~(-1)和1.8×10~7cfu·g~(-1),比对照增加了2.1倍和6.2倍;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也有明显提高。结果表明,施用AMF摩西球囊霉菌能有效缓解设施黄瓜连作障碍,对生产上防治连作障碍具有指导意义。
  • 冯健起, 丁聪, 生园园, 李政扬, 袁景华, 冯瑞雪
    中国瓜菜. 2023, 36(06): 128-131.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3.0129
    开蔬七号是以自交不亲和系230-04-3为母本、自交不亲和系XF05-4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熟大白菜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在开封地区秋季露地栽培生育期75 d左右。植株平展,株高32.0 cm,开展度59.0 cm;叶球叠抱,矮桩头球形,球高21 cm,球径21 cm,球形指数1.0;单株净菜质量3.5 kg,667 m2净菜产量6000 kg以上,净菜率78%。该品种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强,高抗病毒病和黑腐病,抗霜霉病,适合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喜食叠抱类型区域秋季露地或设施栽培。2018年11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 张学芬, 王亚秀, 和禹廷, 刘小愿, 张妮南, 张鲁刚
    中国瓜菜. 2022, 35(07): 56-61.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2.0172
    为了获得产量性状较强的杂交组合,以2个花叶菜心(Brassica rapa syn.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utilis Tsen et Lee)pol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和6个自交系父本杂交,组配了10个杂交组合,并对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以及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及产量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薹粗和叶片大小是构成菜心产量的主要因素;母本19TC3和父本19TB14、97TS14的一般配合力要高于其他亲本材料;比较2020年10个组合地上部单株质量的杂种优势,有7个组合中亲优势为正值、5个组合超亲优势为正值,与对照品种秦薹一号相比,所有组合的超标优势均为正值,表明花叶菜心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综合两年超标优势的平均表现及其稳定性,初步认为20TF1、20TF2、20TF3、20TF4、20TF8、20TF9增产显著、年际间超标优势较稳定、商品性好,可进一步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 郭晓俊
    中国瓜菜. 2022, 35(05): 126-127.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2.0116
    <正>当前,随着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科研成果和相关论文产出显著增加,派生出大量专业性的农业科技词汇。由于农业词汇的专业性和科技性较强,农业英语翻译的难度较高,既涉及许多专业词汇和长难句,也需要进行词性转换、词意引申等。为切实提升农业翻译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国际化进程,深入研究农业英语词汇的特点和翻译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由刘柳、刘恒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于2020年7月出版的《农业英语词汇速记手册》一书,
  • 张薇
    中国瓜菜. 2021, 34(05): 145.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1.0135
    <正>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根据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并结合现代农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资格标准,经过对蔬菜生产相关行业企业多方调研,与学徒企业深入研讨,由企业、校企合作共同编写《蔬菜生产学徒岗位手册》。
  • 刘爽
    中国瓜菜. 2024, 37(05): 180-186.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23.0605
    蔬菜产业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是城乡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保障蔬菜供给是我国重大的民生问题。寿光地区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规模宏大,是全国冬暖式大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基于我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背景,对寿光市蔬菜产业现状进行阐述,运用SWOT矩阵分析法,深入剖析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探讨寿光市蔬菜产业持续发展路径。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理论基础,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方面提出寿光市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在促进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同时为全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 侯富恩, 郝科星, 苏东涛, 张涛, 韩博, 张曼, 侯东颖
    中国瓜菜. 2024, 37(05): 171-175.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23.0332
    龙番2号是以自交系TMX255-1为母本、TMX2535-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1代番茄新品种。该品种中晚熟,属无限生长型,长势强,首花节位8~9节,单式花序,叶片下垂,果实纵径6.7 cm、横径8.2 cm,果形指数0.82,大红果,单果质量200 g左右,果实硬度中等,幼果无青肩。晋中地区春提早塑料大棚栽培全生育期150 d左右,果实发育期40 d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6.1%,番茄红素含量41.0 mg·kg~(-1),维生素C含量20.1 mg·100 g~(-1),平均667 m~2产量8800 kg左右。适宜在山西省忻州市、吕梁市、晋中市、朔州市、长治市等地区春提早、秋延后塑料大棚种植。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
  • 闫明辉, 李静静, 刘佳磊, 闫凤鸣, 白润娥
    中国瓜菜. 2021, 34(08): 15-20.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1.0198
    为了准确描述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as)各个龄期的形态特征,应用超景深显微镜(VHX-600)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3400NII)对寄主植物黄瓜上Q型烟粉虱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观察。结果表明,烟粉虱的卵呈长梨形;1龄若虫边缘刚毛16对,可爬行;2龄若虫眼点明显,边缘呈圆齿状;3龄若虫体色变浅,胸气门、尾气门可见,眼点变红色;4龄若虫椭圆形,体黄色,皿状孔三角形,舌状突长匙状。成虫淡黄白色,翅2对,覆盖白色蜡粉,雌虫体长(0.91±0.04)mm,翅展(2.13±0.06)mm;雄虫略小。停息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并稍分开,可见黄色的腹部。研究结果为Q型烟粉虱的鉴定提供了形态依据。
  • 张蓓蓓, 何海芳, 张泽龙, 闫明辉, 闫凤鸣, 李静静
    中国瓜菜. 2021, 34(06): 1-10.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1.0143
    近年来蓟马已hj经成为我国果树、花卉、蔬菜和粮食作物生产上的主要害虫,蓟马除直接取食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危害外,还可传播多种植物病毒,引起植物病毒病,使农业生产损失惨重。蓟马传播病毒机制的研究及防控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蓟马传播的瓜菜和其他作物病毒种类(包括一些国内尚未发生的病毒)、寄主范围、危害症状、传播途径及传播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蓟马及其所传播植物病毒的综合防控措施。
  • 孙永珍, 贺靖, 魏芳, 杨伟健
    中国瓜菜. 2023, 36(01): 112-116.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3.0011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番茄生产国。从番茄育种、种植生产、国际贸易等方面出发,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番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价格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评价指标,分别从出口竞争力、出口贸易质量、生产效率竞争优势等方面对我国番茄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番茄产业整体实现了长足发展,育种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出口贸易稳步增长。但与作为世界最大的番茄生产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符的是,目前我国番茄国际竞争力水平还相对较弱,与墨西哥、西班牙等其他番茄主产国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最后,从加强良种选育创新研究、实施标准化高效种植模式、建立国内外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等方面因地制宜地提出提升我国番茄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