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师建华, 李燕, 王丹丹, 牛瑞生, 张庆银, 齐连芬
    中国瓜菜. 2019, 32(03): 64-65.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9.0049
    日光温室黄瓜冬春茬精量水肥栽培技术采用日光温室滴灌系统,通过控制黄瓜不同生育期水肥用量、温室内温度与湿度、病虫害,避免大水漫灌对水肥的浪费问题,达到精确灌溉施肥目的。该技术包括产地环境、适宜品种选择、整地、定植、温度和湿度管理、灌溉、施肥、植株整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利用该技术在保证黄瓜产量的基础上,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实现日光温室黄瓜的高产高效栽培。
  • 吴雪霞, 张爱冬, 朱宗文, 许爽, 姚静, 李贤
    中国瓜菜. 2018, 31(05): 26-29.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8.0087
    为了解茄子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研究了茄子的果实生长、果皮花青素、类黄酮、果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对果皮与果肉的主要品质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茄子果实纵径、横径和单果质量呈先急剧增长后趋于平缓增长的变化趋势;果皮花青素和类黄酮、果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果肉总酚含量一直降低,总抗氧化能力先降低后升高。相关分析表明,茄子果皮中花青素和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和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负相关,茄子果皮中花青素、类黄酮与果肉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呈显著相关。
  • 庞泽, 田国奎, 王海艳, 李凤云, 潘阳, 丁凯鑫, 李明雪, 王立春
    中国瓜菜. 2023, 36(07): 148-154.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3.0158
    马铃薯现阶段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我国作为马铃薯的生产及消费大国,对于马铃薯及其加工制品的品质有了新的要求。但是我国的马铃薯产业未能达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导致大量出口鲜食马铃薯,进口马铃薯加工产品,这使我们在贸易上处于不利地位。综述了现阶段我国马铃薯种植区的划分,并且分析了现阶段影响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接下来我国马铃薯发展方向提供了自己的见解。
  • 洪日新, 叶云峰, 覃斯华, 柳唐镜, 李桂芬, 黄金艳, 解华云, 何毅, 李天艳
    中国瓜菜. 2019, 32(08): 40-44.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9.0138
    从种植规模及分布、种植品种、栽培技术发展、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商品化销售等几个主要方面简要回顾了广西甜瓜研究和发展的历程,提出了广西甜瓜发展展望。
  • 杨中周, 邓竹根, 李曼, 戴祖云
    中国瓜菜. 2021, 34(09): 1-6.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1.0226
    近年来,辣椒生产中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危害日趋严重,并影响到辣椒的品质和产量。综述了辣椒轻斑驳病毒的危害性与分布、寄主范围、在寄主组织中的分布与传播途径、基因组结构、致病型及亲缘关系、检测方法、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以期为今后的PMMoV防治与抗性品种选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 向娟, 潘绍坤, 鲁荣海, 吴传秀, 林立金, 曹艺兰, 钟莉莎, 陈玲
    中国瓜菜. 2019, 32(03): 38-42.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9.0044
    为研究CaCl_2对蔬菜低温胁迫的缓解效应,以豇豆幼苗为试验材料,在10℃低温处理条件下用不同浓度(0、5、10、20、40 mmol·L~(-1))CaCl_2喷施豇豆幼苗叶片。结果表明,喷施CaCl_2能普遍提高豇豆幼苗生物量、相对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其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且10 mmol·L~(-1)CaCl_2处理后,豇豆幼苗各部分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达到最大,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较对照增加99.6%、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增加29.49%,且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62.07%、36.15%。因此,CaCl_2能够缓解低温胁迫对豇豆生理生态的影响,且浓度为10 mmol·L~(-1)的CaCl_2效果最好。
  • 翟玲侠, 宋继玲, 杨梦平, 邢金月, 娄树宝, 秦猛, 刘春生
    中国瓜菜. 2024, 37(05): 12-17.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23.0790
    淀粉是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的主要成分,广泛应用在食品、制药、化工等行业领域。随着中国马铃薯主食战略的推进,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提高马铃薯淀粉的产量和品质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概述了马铃薯淀粉的特点、合成与降解途径、主要应用及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对淀粉含量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筛选马铃薯高淀粉种质资源及高淀粉育种提供方向和理论依据。
  • 米国全, 唐艳领, 牛莉莉, 马凯, 杨凡, 史宣杰, 赵秀山, 王晋华
    中国瓜菜. 2021, 34(10): 8-14.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1.0256
    我国鲜食番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而番茄病毒病是限制番茄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新型流行性番茄病毒病日益增多,常造成严重危害,已经成为番茄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尽管危害番茄的病毒种类比较多,但是目前对番茄产业危害潜力最大的分别来自于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毛形病毒属、番茄斑萎病毒属和烟草花叶病毒属。从危害我国番茄的病毒种类、危害番茄生产的4种重要病毒及番茄病毒病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番茄重要病毒病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 袁雷, 杨涛, 张国儒, 郭河瑶, 唐亚萍, 杨生保
    中国瓜菜. 2021, 34(11): 1-9.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1.0284
    辣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在全球范围内均有种植。辣椒素类物质是辣椒果实中"辣味"的来源,经研究发现其具有杀虫、镇痛、抗癌和减肥等作用。综合概括了辣椒的起源、种植现状和辣椒素类物质的合成途径及其合成中参与的酶类和相关调控基因等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辣椒素类物质相关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辣椒育种工作者育成高含量辣椒素的优质辣椒新品种提供重要参考。
  • 罗娟, 赵立欣, 于佳动, 姚宗路, 霍丽丽, 张沛祯
    中国瓜菜. 2024, 37(03): 1-8.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23.0476
    蔬菜产业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保障人们生活必需品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废弃物。概述了当前我国蔬菜生产及分布情况、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及理化特性,从原位还田、好氧发酵、饲料利用、厌氧发酵4个方面阐述蔬菜废弃物的利用技术研究进展,分析当前限制蔬菜废弃物处理利用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构建全国蔬菜废弃物资源台账、提高技术装备经济性、开展绿色低碳循环试点示范、构建处理利用长效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蔬菜废弃物的转化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 程晓欣, 闫晋强, 翟许玲, 吴智明, 江彪
    中国瓜菜. 2024, 37(05): 1-11.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0007
    葫芦科作物是世界第四大重要的经济作物,由115个属960个种组成,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随着人们对产量和品质需求的提升,如今市场上葫芦科作物的栽培品种逐渐趋于同质化,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变窄。系统研究葫芦科作物遗传多样性可以更全面、系统地发掘种质资源信息,对促进育种工作的进展发挥关键作用。主要介绍葫芦科作物的起源与系统进化关系、种质资源收集情况,并归纳总结葫芦科作物遗传多样性的相关研究,尤其是黄瓜、南瓜、西瓜、甜瓜和冬瓜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与育种创新等主要成果,以期为葫芦科作物的多样性利用和育种奠定坚实的基础。
  • 郭晓俊
    中国瓜菜. 2022, 35(05): 126-127.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2.0116
    <正>当前,随着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科研成果和相关论文产出显著增加,派生出大量专业性的农业科技词汇。由于农业词汇的专业性和科技性较强,农业英语翻译的难度较高,既涉及许多专业词汇和长难句,也需要进行词性转换、词意引申等。为切实提升农业翻译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国际化进程,深入研究农业英语词汇的特点和翻译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由刘柳、刘恒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于2020年7月出版的《农业英语词汇速记手册》一书,
  • 张学芬, 王亚秀, 和禹廷, 刘小愿, 张妮南, 张鲁刚
    中国瓜菜. 2022, 35(07): 56-61.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2.0172
    为了获得产量性状较强的杂交组合,以2个花叶菜心(Brassica rapa syn.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utilis Tsen et Lee)pol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和6个自交系父本杂交,组配了10个杂交组合,并对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以及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及产量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薹粗和叶片大小是构成菜心产量的主要因素;母本19TC3和父本19TB14、97TS14的一般配合力要高于其他亲本材料;比较2020年10个组合地上部单株质量的杂种优势,有7个组合中亲优势为正值、5个组合超亲优势为正值,与对照品种秦薹一号相比,所有组合的超标优势均为正值,表明花叶菜心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综合两年超标优势的平均表现及其稳定性,初步认为20TF1、20TF2、20TF3、20TF4、20TF8、20TF9增产显著、年际间超标优势较稳定、商品性好,可进一步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 闫明辉, 李静静, 刘佳磊, 闫凤鸣, 白润娥
    中国瓜菜. 2021, 34(08): 15-20.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1.0198
    为了准确描述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as)各个龄期的形态特征,应用超景深显微镜(VHX-600)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3400NII)对寄主植物黄瓜上Q型烟粉虱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观察。结果表明,烟粉虱的卵呈长梨形;1龄若虫边缘刚毛16对,可爬行;2龄若虫眼点明显,边缘呈圆齿状;3龄若虫体色变浅,胸气门、尾气门可见,眼点变红色;4龄若虫椭圆形,体黄色,皿状孔三角形,舌状突长匙状。成虫淡黄白色,翅2对,覆盖白色蜡粉,雌虫体长(0.91±0.04)mm,翅展(2.13±0.06)mm;雄虫略小。停息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并稍分开,可见黄色的腹部。研究结果为Q型烟粉虱的鉴定提供了形态依据。
  • 张蓓蓓, 何海芳, 张泽龙, 闫明辉, 闫凤鸣, 李静静
    中国瓜菜. 2021, 34(06): 1-10.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1.0143
    近年来蓟马已hj经成为我国果树、花卉、蔬菜和粮食作物生产上的主要害虫,蓟马除直接取食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危害外,还可传播多种植物病毒,引起植物病毒病,使农业生产损失惨重。蓟马传播病毒机制的研究及防控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蓟马传播的瓜菜和其他作物病毒种类(包括一些国内尚未发生的病毒)、寄主范围、危害症状、传播途径及传播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蓟马及其所传播植物病毒的综合防控措施。
  • 孙永珍, 贺靖, 魏芳, 杨伟健
    中国瓜菜. 2023, 36(01): 112-116.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3.0011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番茄生产国。从番茄育种、种植生产、国际贸易等方面出发,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番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价格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评价指标,分别从出口竞争力、出口贸易质量、生产效率竞争优势等方面对我国番茄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番茄产业整体实现了长足发展,育种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出口贸易稳步增长。但与作为世界最大的番茄生产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符的是,目前我国番茄国际竞争力水平还相对较弱,与墨西哥、西班牙等其他番茄主产国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最后,从加强良种选育创新研究、实施标准化高效种植模式、建立国内外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等方面因地制宜地提出提升我国番茄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 刘文革
    中国瓜菜. 2021, 34(12): 1-9.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1.0314
    "十三五"期间,我国在西瓜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选育一批优质抗逆西瓜新品种的同时,结合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等多组学对西瓜植株和果实等重要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系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我国在西瓜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代谢品质研究、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我国西瓜遗传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
  • 徐彦刚, 贺振, 李瑞, 李良俊
    中国瓜菜. 2018, 31(06): 1-6.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8.0102
    枯萎病是危害黄瓜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目前,生产上的防治方法以化学防控为主,易造成枯萎病菌产生抗药性、生态环境破坏、产品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深入了解黄瓜枯萎病的发病机制及植株的抗病机制,选择合理科学的防控措施可显著降低或抑制枯萎病的发生。分析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笔者对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特性、致病机制、抗病机制及其综合防治进行了总结,并概述了通过生物防治进行防控的机制及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黄瓜枯萎病的抗性育种及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 姚秋菊, 常晓轲, 程志芳, 韩娅楠, 张玉乐, 王彬, 刘卫
    中国瓜菜. 2021, 34(07): 1-6.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1.0165
    单倍体育种是当前非常重要的育种技术之一。辣椒单倍体育种技术包括:花药培养技术和小孢子培养技术。单倍体通过自然加倍和人工加倍,为新品种培育、DH群体构建和遗传分析、遗传图谱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笔者论述了辣椒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2种单倍体诱导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的潜在价值,旨在为辣椒育种提供参考,促进辣椒单倍体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 李杨
    中国瓜菜. 2021, 34(11): 131.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1.0307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农业市场逐渐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完善包装设计与标识设计彰显品牌形象与传递品牌文化,对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及促进农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深入研究农产品包装标识发展现状和创意思路是新形势下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的必要举措。
  • 古勤生, 严蕾艳, 刘莉铭, 陶小荣, 包卫红, 方辉, 徐锦华, 李菊芬, 康保珊, 王少丽, 王康, 彭斌, 吴会杰
    中国瓜菜. 2023, 36(08): 1-4.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30808.001
    2022年在我国大陆首次发现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New Delhi virus, ToLCNDV)侵染瓜类作物,造成毁灭性的危害。介绍该病毒的基本知识,包括症状、病毒基本特征、传播与分布、流行因素及防控方法,最后提出应对该病毒的一些建议。
  • 陈鹏宇, 杨立辉, 翟长兰, 田慧迪, 张敏, 白庆荣, 赵廷昌
    中国瓜菜. 2023, 36(03): 27-35.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30309.001
    对2021年9—10月从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辣椒主产区采集的辣椒果实炭疽病样本进行病菌的组织分离和纯化,获得212株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的菌株,对代表菌株进行柯氏验证,证明其具有致病性,为该病害的病原菌。结果表明,结合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及基于ITS、TUB2、ACT、GAPDH和CHS-1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病原菌为Colletotrichum nigrum。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OA培养基适合病原菌菌丝生长;D-麦芽糖是最佳碳源;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最佳pH为10;最适培养温度为20℃;全黑暗时最适合菌丝生长。代表菌株对25种杀菌剂敏感性研究表明,400 g·L~(-1)氯氟醚·吡唑酯SC、240 g·L~(-1)氯氟醚·吡唑酯EC、42.4%唑醚·氟酰胺SC、40%唑醚·戊唑醇SC、43%唑醚·氟酰胺SC对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EC_(50)<1 mg·L~(-1),可作为该病害防治的优选药剂。
  • 原让花, 原静云, 王晓玲, 肖艳, 刘学圣, 原连庄
    中国瓜菜. 2019, 32(09): 54-57.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9.0233
    利用杂种优势,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改良作物品质、增强抗性和选育新品种。本试验以自育的1个大白菜优良自交系为母本,采用顶交法组配13个杂交组合,并对13个组合的超中优势、超亲优势以及产量的超标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杂种优势明显不同、差异明显,其中农艺性状的中亲优势在4.18%~22.81%之间,超亲优势在-4.08%~15.45%之间;产量性状中亲优势在32.83%~62.46%之间,超亲优势在8.59%~42.85%之间;品质性状中亲优势在2.44%~59.13%之间,超亲优势在-8.97%~37.62%之间。综合13个组合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杂种优势,无一个组合在各方面均达到全优,但通过杂种优势分析还是能选育出具有较高产量、较高品质以及其他较高优势的杂交新品种,其中1号即‘新科小包26’不论是在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中较其他组合更具有杂种优势。
  • 马凯, 牛莉莉, 唐艳领, 蔡毓新, 杨凡, 史宣杰
    中国瓜菜. 2019, 32(10): 1-5.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9.0256
    黄瓜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蔬菜经济作物,其果实的正常发育与产品的品质密切相关。黄瓜果实发育的相关性状主要包括果实大小、果皮颜色、表面刺瘤、果实风味、单性结实能力等。近年来,随着黄瓜基因组全测序的完成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国内外专家对黄瓜果实发育相关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各类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笔者将针对黄瓜果实正常发育相关的主要性状,阐述其受到的关键基因调控的作用机制。
  • 孟祥南, 马章通, 李维虎, 鲁成伟, 张鹏, 范海延
    中国瓜菜. 2019, 32(09): 18-21.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9.0224
    为明确植物诱抗剂净都煞对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诱导抗病效果及最佳诱导方案,测定了净都煞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了不同诱导浓度、诱导次数、诱导间隔期以及诱导持续期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诱抗效果。结果表明,净都煞本身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菌不具有杀伤力,但对黄瓜幼苗具有明显的诱抗效果;2.0 mL·L-1的净都煞间隔7 d诱导黄瓜3次,持续1 d对棒孢叶斑病菌的防效最高,达到68.93%。此研究结果为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提供了新手段。
  • 王继涛, 马建梅, 刘晓娇, 李相宁, 蒋学勤, 肖自斌
    中国瓜菜. 2024, 37(05): 124-132.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23.0616
    为更好地进行生态农业技术应用,探索不同绿色生态技术模式下番茄生长情况,筛选适宜于番茄种植的最佳模式。设置4种种植技术模式:“三零”种植技术(T1);行下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T2);蚯蚓生物垄侧套种套养技术(T3);蚯蚓生物垄上套种套养技术(T4);以常规栽培作为对照(CK),比较不同蔬菜绿色生态技术模式对番茄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番茄总产量较CK显著提高24.86%;果实总糖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土壤全磷含量与T3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糖酸比较CK、T2、T3分别显著提高12.52%、13.68%、17.12%;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CK、T2、T3、T4显著提高7.97%、65.56%、59.53%、29.57%;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T2、T3、T4分别显著提高4.59%、17.14%、19.19%、22.02%;其土壤重金属砷、镉含量最低。综合判定,T1种植效果最佳,可以作为设施番茄最佳种植模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 孟琦涛, 徐颖超, 朱吉童, 曾霖根, 傅曼琴, 聂呈荣, 钟玉娟
    中国瓜菜. 2024, 37(05): 90-97.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23.0715
    镉(Cd)是一种毒性强且分布广的重金属污染物,不仅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而且危害人类健康。为了更好地了解Cd在南瓜中的迁移规律,深入探究Cd对植物的毒害机制和植物的防御反应,将广蜜二号南瓜在4种不同质量浓度(1、3、5、7 mg·L~(-1))的Cd SO_4·8H_2O溶液中培养28 d,对其生长指标、抗氧化酶活性、Cd吸收转运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d质量浓度升高,Cd积累量表现为根部高于茎和叶,Cd胁迫提高了广蜜二号南瓜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当溶液中Cd质量浓度较低(1 mg·L~(-1))时,Cd对广蜜二号南瓜幼苗生长无抑制作用,而当溶液中Cd质量浓度≥3 mg·L~(-1)时,对南瓜幼苗的生长抑制程度加重。
  • 许蓬娟, 庞金安, 于志超
    中国瓜菜. 2019, 32(11): 106-107.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9.0312
    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是黄瓜生产中一种严重的病害,由于连作年限的增加,该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探索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成为广大农业工作者研究的课题。笔者总结介绍了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的病原、致病机制,同时针对黄瓜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种苗处理、农田操作、药物选用及生物防治等多个方面对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进行了总结,旨在为黄瓜优质高产提供技术参考。
  • 陈木溪, 郑汉藩, 陈如珠, 麦怀欣, 陈银霞, 林伟财
    中国瓜菜. 2024, 37(05): 167-170.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23.0478
    玉兔是以H25为母本、L04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杂交1代丝瓜新品种。该品种属早中熟品种,从播种到初收春季约60 d、秋季约45 d。植株生长势强、连续坐果能力强。瓜圆筒形、皮翠绿色、无棱沟,瓜长21.2~22.0 cm,果实横径7.7~7.9 cm,单瓜质量约740 g,667 m~2产量2400 k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4.8%,粗蛋白含量0.71%,粗纤维含量0.1%,维生素C含量57.0 mg·kg~(-1)。丰产性和商品性好,品质优良。人工接种鉴定表现高抗疫病。适宜广东省春、秋种植。202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定。
  • 王来亮, 钟洋敏, 周斌雄, 林水娟
    中国瓜菜. 2024, 37(01): 117-122.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23.0621
    以单季茭白品种美人茭为试材,采用营养液育苗的方法,研究不同营养液配方及浓度对茭白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茭白薹管水培育苗的营养液配方及浓度。结果表明,T4(日本园试通用配方EC值2.2 mS·cm~(-1))处理的幼苗粗壮,根的数量、壮苗指数均显著高于CK;T7(丽农配方EC值1.8 mS·cm~(-1))处理的幼苗成苗数最多,为19.33株,成苗数和壮苗指数均显著高于CK;T10(禾本科配方EC值1.4 mS·cm~(-1))处理的幼苗茎粗、根较多,但成苗数较少。综合来看,T4、T7处理的茭白幼苗综合生长指标好,适合应用于茭白薹管营养液水培育苗中。
  • 齐仙惠, 巫东堂, 赵军良, 王秀英, 李改珍
    中国瓜菜. 2024, 37(04): 172-175+179+197.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23.0735
    晋春4号是以自交不亲和系C8为母本、14Y-F为父本配制的杂交1代春大白菜新品种。该品种耐抽薹性强,为春秋兼用型大白菜,属中熟类型。秋季露地直播,生育期75 d左右;春季育苗栽培,定植后65 d可采收。植株高度38.8 cm,开展度45.6 cm,外叶绿色,有茸毛,叶球中桩合抱,绿色,内叶浅黄色。叶球高度35.1 cm,叶球宽度15.2 cm,球形指数2.3,叶球质量2.3 kg,667 m~2产量6 189.8 kg。适宜在山西省运城市、晋中市、朔州市以及生态环境相似的大白菜产区春季和秋季栽培。2022年9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 王平勇, 徐永阳, 赵光伟, 贺玉花, 李明, 孔维虎, 张健, 刘水苗, 刘梦丽, 徐志红
    中国瓜菜. 2019, 32(12): 15-18+30.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9.0323
    遗传转化是实现基因功能验证和基因快速转育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甜瓜的遗传转化依旧存在众多技术难题。笔者利用野生型发根农杆菌K599侵染甜瓜'E31',成功诱导甜瓜产生了不定根。借助该技术,将含有GUS基因和EGF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CAMBIA3301和pCAMBIA1300-ProSuper导入发根农杆菌K599,利用转化后的农杆菌侵染甜瓜'E31',成功诱导出了不定根。PCR检测结果表明,新生不定根的阳性率达到100%。通过GOS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在不定根中检测到GOS基因和EGFP基因的大量表达,成功实现了外源基因在甜瓜新生不定根内过表达。该方法周期短、操作方便、转化率高,可实现基因功能的快速验证,为甜瓜根系抗病抗逆方面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 冯恩英, 彭志良, 孙长青, 岳延滨, 黎瑞君
    中国瓜菜. 2023, 36(02): 70-78.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3.0037
    以宣薯2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3个灌水量,副区设3个施肥水平,研究了灌水量、施肥水平及其互作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马铃薯株高有显著影响,株高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中水、高水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低水;施肥水平对株高的影响由不显著变为显著,株高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先增大后降低。灌水量对马铃薯单株大薯数、单株大薯质量、单株薯产量、单株商品薯产量、小区产量、小区商品薯产量有显著影响,均随着灌水量增加而逐渐增加,中水、高水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与低水相比,中水、高水小区产量显著提高14.85%、19.01%,小区商品薯产量显著提高18.56%、23.39%;施肥水平对马铃薯产量性状及产量影响不显著,小区产量、小区商品薯产量随施肥水平增加而逐渐增加。综合来看,灌水量为中水、高水较适宜,从产量和节水节肥的角度考虑,该试验条件下中水低肥(灌水量1000 m~3·hm~(-2),N、P_2O_5、K_2O施用量为84、42、168 kg·hm~(-2))和高水中肥(灌水量1300 m~3·hm~(-2),N、P_2O_5、K_2O施用量为120、60、240 kg·hm~(-2))可作为贵州马铃薯栽培的适宜水肥组合。
  • 蒋万, 张忠武, 黄琳, 孙信成, 李璐, 段赞赞
    中国瓜菜. 2024, 37(05): 142-150.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23.0697
    为探究不同矮生豇豆常见品种之间的差异,为选种、育种、豇豆品种更新换代提供数据参考,选取10个常见矮生豇豆品种,通过对品种性状数据收集,运用显著性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公因子得分法等方法,对不同矮生豇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在湖南省秋季栽培中,矮生豇豆品种生长期较短,从播种到采收总时长51 d左右。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15个农艺性状指标降维至5个综合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8.475%;依据聚类分析可分为5大类,分别是林丰长地白、玉抗无架豆、摘不败、美国无架豆、其他品种。根据综合评价得分情况,筛选出林丰长地白、玉抗无架豆、美国无架豆3个表现良好的品种,适合在湖南秋季栽培。研究结果对湖南省矮生豇豆选种育种、品种迭代以及国内矮生豇豆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参考价值。
  • 贾至简, 曾玉珍, 曹哲
    中国瓜菜. 2024, 37(01): 149-155.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3.013701
    蔬菜产业融合发展对天津市构建“津牌”农产品全产业链新格局、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研天津市8个涉农区内蔬菜产业经营主体,分析蔬菜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及主要案例做法,发现蔬菜产业融合发展存在同质化较为明显、加工企业及制品发展不足、融合资源要素供给不充分、农民主体性作用不突出等问题,进而提出抓准区域资源特色,促进多功能多业态融合;壮大龙头企业,创新发展蔬菜精深加工;加强政策支持,保障资源要素投入;积极引导与培训,发挥农户主体能动性;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多种利润分配方式等政策建议。
  • 彭笑洁, 崔玉莹, 王浩, 张梓贺, 武春成, 谢洋
    中国瓜菜. 2024, 37(05): 157-162.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23.0264
    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萝卜高效生产,褪黑素(melatonin,MT)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响应植物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满堂红萝卜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浓度为0、50、100、150、200μmol·L~(-1)的MT进行喷施处理,筛选对萝卜生长最佳的MT浓度;采用基质盆栽,以200 mmol·L~(-1)Na Cl浇灌作为盐胁迫环境,以0μmol·L~(-1)MT(T1)和筛选出的最佳MT浓度(T2,150μmol·L~(-1))溶液喷施萝卜幼苗为处理组,非盐胁迫与未喷施MT作对照(CK)。结果表明,与CK相比,盐胁迫显著降低萝卜幼苗株高(定植后29 d除外)、茎粗、株幅、叶长、叶宽(定植后29 d除外)等指标,喷施150μmol·L~(-1)MT可提高定植25 d后的萝卜幼苗株高、茎粗、株幅、叶长、叶宽和叶绿素含量,增强S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其中定植后29 d,喷施150μmol·L~(-1)MT和0μmol·L~(-1)MT相比,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26.79%、28.16%、16.81%、29.11%、7.72%,SOD和CAT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32.12%和40.76%,MDA含量显著降低了38.92%,表明喷施150μmol·L~(-1)外源MT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萝卜幼苗的伤害,有效促进萝卜幼苗生长。
  • 庞荣丽, 吴斯洋, 郭琳琳, 李君, 谢汉忠
    中国瓜菜. 2019, 32(06): 1-8.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90610.010
    从影响西瓜甜瓜质量安全的主要危害因子着手,分析了我国西瓜甜瓜质量安全标准的结构构成,理清了相关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污染物限量指标,从农药用途层面归纳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螨剂、杀软体动物剂、熏蒸剂、杀线虫剂、增效剂等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并针对现有标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限量标准与国际紧密接轨提供有效参考,为减少出口市场国家采用污染物限量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西瓜甜瓜出口贸易的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 李鹏飞, 陈子豪, 张敏娟, 豆峻岭, 杨森, 刘东明, 牛欢欢, 杨路明
    中国瓜菜. 2024, 37(03): 9-19.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423.0659
    以8种基因型西瓜为试验材料,通过统计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发芽率、不定芽诱导率,筛选出再生能力较强的基因型,并以其为材料对种子播种后培养时间、外植体造伤方式、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及侵染方式等进行优化筛选,旨在建立高效的西瓜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在播种2 d时,YL、CYY298、CYY171及CYY137之间的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且均显著高于其他材料,但在不同浓度GA3诱导下,YL外植体的不定芽诱导率均最高;以YL材料为基础进行体系优化,发现播种2 d后的种子状态最适于侵染;刀片划伤后的外植体荧光亮度最强,荧光率最高达74.9%;菌液浓度OD_(600)=0.8,共培养时间为3 d时,外植体分化状态最佳且荧光率最高为70.3%;真空负压方式可以显著提高侵染效率,外植体荧光率可达71.8%,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60.2%;分化培养基中添加0.5 mg·L~(-1)的GA3后不定芽的诱导率最高为74%;生根培养基中添加0.5 mg·L-1的IBA时生根率最高,平均生根数最多。
  • 魏小春, 原玉香, 赵艳艳, 杨双娟, 苏贺楠, 王志勇, 王晓青, 冉冉, 李林, 牛刘静, 张晓伟
    中国瓜菜. 2023, 36(04): 37-46.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230414.004
    针对白菜类蔬菜(Brassica rapa L.)中缺乏Ogura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材料的问题,利用远缘杂交技术将恢复基因Rfo从甘蓝型油菜导入大白菜中,利用种间杂交种不断与不育系进行回交,已分别获得BC_1、BC_2和BC_3代育性恢复材料。同时,利用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所创制的材料进行检测,利用恢复基因Rfo特异性引物扩增,最后筛选获得了一株育性稳定、形态特征接近大白菜、染色体数目为20的BC_3单株。利用所创制BC_3单株进行Ogura雄性不育大白菜商品杂交种恢复测试,结合表型及恢复基因Rfo、不育基因orf138特异性引物检测,结果表明,所创制恢复系恢复基因有效。
  • 李冰, 张敬敬, 高秀瑞, 史宇凡, 潘秀清, 武彦荣
    中国瓜菜. 2019, 32(04): 16-19. https://doi.org/10.16861/j.cnki.zggc.20190408.004
    研究不同材料西瓜幼苗的耐低温特性,为抗寒种质创新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7个不同基因型西瓜为试验材料,经人工模拟低温环境,测定分析低温弱光下不同基因型西瓜幼苗的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生理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西瓜材料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田间对照相比,低温胁迫6 d后电导率、丙二醛和过氧化物酶含量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双星99K’相对‘双星37’和‘星研七号’抗寒性最强‘,美佳’和‘早佳’抗寒性中等‘,901×新’和‘美胜’抗寒性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