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与生理生化”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肖世祥, 禤维言, 冯斗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2): 296-3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2.009

    香蕉具有的高位、不定向抽蕾挂果特性,不利于生产中蕉果的抹花、断蕾、喷药、套袋和采收,也易遭受风害,导致蕉株倒伏、折断。为了降低香蕉果实的高度位置,使其定向挂果,方便管理,实现机械化收获,提高田间管理效率,本文采用物理法在蕉株假茎一侧特定位置开导蕾口引导香蕉低位抽蕾和定向挂果,研究物理法导蕾与自然抽蕾蕉株果实的果实性状差异。结果表明:物理法开导蕾口能引导蕉株低位抽蕾和定向挂果。物理引导形成的果实性状如下:平均单株果实产量为21.47 kg(变幅为11.5~36.15 kg),每株平均果指数为187个(变幅为137~237),单果指平均重120 g(变幅为60~190 g),果轴平均长度为41.82 cm(变幅为27.5~54.5 cm),果指外弧平均长度为17.88 cm(变幅为13.4~21.1 cm),果指的平均周长为11.44 cm(变幅为9.6~12.9 cm)。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导蕾蕉株的单株果重、果轴长度和果指长度分别与开口日至抽穗果日的时间间隔呈显著负相关。与自然抽穗果穗相比,单株平均果穗重、平均单株果指总数和平均每梳果指数无显著差异,果指粗度和果指弯曲度均无显著差异;果轴重和单果指重均表现显著性差异;果轴长度、果指长度和果梳平均间距均显著缩短变密,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 吴小巧, 朱镕, 钟于秀, 王鸿霖, 李伟芳, 洪秀杨, 李菊, 阮云泽, 李婷玉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2): 304-3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2.010

    海南是我国荔枝最南端的生产区,但生产中养分过量投入和土壤退化的问题较为严重,缺乏合理的养分投入标准。本研究根据作物产量水平及当下优化管理获得氮素盈余关键阈值,解析不同类型农户养分管理水平的差异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对海南主产区荔枝产量、养分管理和土壤肥力现状进行剖析,基于养分平衡原理,通过定量作物养分需求规律及优化条件下的合理氮素盈余水平,明确荔枝养分用量上限,提出海南荔枝氮、磷、钾养分投入减量目标,对不同经营规模的农户养分收支平衡和土壤肥力差异开展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产量水平下荔枝氮、磷、钾用量上限分别为200、100、260 kg/hm2(产量<10 t/hm2);273、136、355 kg/hm2(产量为10~20 t/hm2);439、220、571 kg/hm2(产量为20~42 t/hm2)。农户施肥过量投入现象较为突出,且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加,养分过量投入加剧。小农户、中等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主体氮素投入分别高于氮肥投入上限的60%、97%、131%;磷素投入量分别高于磷肥投入上限的204%、236%、258%;钾素投入量分别高于钾肥投入上限的70%、101%、119%。同时海南荔枝氮、磷、钾养分投入均显著高于全国荔枝施肥平均水平的70.8%、189.9%、123.4%。(2)海南荔枝园氮、磷、钾养分盈余分别为365、377、542 kg/hm2,养分利用效率(NUE)分别为34%、21%、27%,大量磷素在土壤中固定或损失。不同类型农户养分管理存在较大差异,只有1.2%的小农户处于高氮产出和低氮盈余区间,而中高经营主体均处于高氮素盈余水平区间。(3)荔枝果园土壤磷素过量积累和土壤酸化问题突出,46%的果园土壤全磷含量超过0.96 g/kg,处于较丰富水平。94%的果园为酸性土(pH 4.5~5.5),77%的果园土壤质量指数(IFI)综合评级较低。针对目前海南荔枝养分投入不合理及土壤退化问题,应尽快采取和推广肥料定额制度,同时提高有机肥和化肥利用效率,推动荔枝产业的绿色发展。

  • 降佳君, 温欣宇, 辛晓栋, 王玲, 杨国斌, 王朝弼, 杨福孙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2): 315-3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2.011

    为了明确N、P、K肥对槟榔幼苗生长及营养吸收与利用的影响,从而确定合理的槟榔幼苗施肥技术。以槟榔幼苗为对象,采用“3414”肥料配比田间盆栽试验,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槟榔幼苗营养吸收与分布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提高了槟榔幼苗的生物量和肥料利用率;在氮磷钾平衡施肥时,氮肥和磷肥相对利用率达到最大;在不施磷肥,氮钾平衡施肥时,钾肥相对利用率达到最大;(2)槟榔幼苗地上部氮养分积累量是影响其生物量的主要因子,地下部磷养分积累量是影响其生物量的主要因子;(3)相关性分析与通径分析表明,氮与磷可协同促进槟榔幼苗生物量的增长,但会受到施钾量及钾肥相对利用率的制衡,3种元素协同促进植株生物量增长。因此氮肥和磷肥的相对利用率是槟榔幼苗施肥的关键指标。综上,氮磷钾配比施肥有利于槟榔幼苗的营养吸收和利用,以N:P:K=2:2 :2(T6)配比施用效果较好。

  • 孙燕, 张昂, 赵青云, 董云萍, 龙宇宙, 林兴军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2): 323-3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2.012

    为明确异源双根是否能缓解咖啡连作障碍及其可能机制,本研究以大粒种咖啡1号(Caffea liberica, No. 1)和中粒种咖啡热研1号(Caffea canephora, Reyan No. 1)靠接形成大粒种-中粒种异源双根咖啡,通过咖啡连作障碍园土壤培养幼苗,评价植株苗木质量,明确异源双根对咖啡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通过双根无分隔、尼龙网分隔、双盆分隔等不同分根方式试验,明确异源双根缓解咖啡连作障碍机制,并探讨双根间在缓解连作障碍上的差异及协同作用。结果表明:较连作障碍咖啡园非根际土,异源双根咖啡或同源双根咖啡经根际土培养后苗木质量指数、总的植株生物量均显著下降,连作逆境抑制咖啡生物量积累,使苗木质量变差;非根际土培养后,异源双根咖啡、同源双根咖啡的苗木质量指数和总的植株生物量均差异不显著;而根际土培养后,异源双根咖啡较同源双根咖啡的苗木质量指数、大粒种根系生物量、中粒种根系生物量及总的植株生物量均显著提高。因此,连作逆境虽抑制咖啡生长,但对同源双根咖啡影响更大,异源双根通过其大粒种根系缓解连作逆境咖啡生长障碍。为进一步明确异源双根尤其是大粒种根系缓解咖啡连作障碍的可能机制,以不同分根方式培养异源双根咖啡,发现较无分隔、双盆分隔处理,连作逆境下双根尼龙网分隔后植株苗木质量佳,并且尼龙网分隔后植株的中粒种根系长势最好,说明大粒种根系化感物质促进中粒种根系生长。双根无分隔、双盆分隔后植株的苗木质量差异不显著,无分隔较双盆分隔后植株的大粒种根系长势差,即双根系在能够彼此接触的自然生长状态下,中粒种根系抑制大粒种根系生长,但这种抑制作用与中粒种根际化感物质无关,尼龙网分隔、双盆分隔后大粒种根系长势差异不显著,说明大粒种根际有无中粒种根际化感物质,对大粒种根系生长均无影响。综上所述,异源双根通过其大粒种根系减少自身在连作逆境中的化感抑制,利用其根际化感物质促进中粒种根系生长,实现根壮苗壮,达到缓解咖啡连作障碍的目的。研究结论为异源双根靠接在大田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刘富成, 李照杰, 蔡文伟, 吴伟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2): 330-3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2.013

    为进一步提高甘蔗单位面积产量,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深度一直是常用的栽培技术手段。但在增加产量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甘蔗倒伏的影响。为确定不同种植密度和深度对甘蔗产量及倒伏的影响,以甘蔗品种中糖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试验共设计3.0、4.5、6.0、7.5芽/m2四个种植密度梯度及浅植(30 cm)、深植(40 cm)2种种植深度,对甘蔗的农艺性状、倒伏相关指数(根系倒伏与茎秆倒伏)和产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甘蔗生育期不断推进,甘蔗根系和茎秆安全系数逐渐降低,在下种后180 d甘蔗根系倒伏和茎秆倒伏风险较大,处于敏感时期。种植密度从3芽/m2增加至6芽/m2,甘蔗产糖量(+32%)和产量(+36%)显著增加,同时甘蔗的茎秆倒伏抗性也随之增加。但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到7.5芽/m2时,产糖量和产量没有进一步显著增加,但增加了甘蔗的根倒伏风险。与种植深度30 cm相比,种植深度40 cm具有增加甘蔗产糖量(+2.8%)和产量(+4.8%)的趋势,二者差异不显著。因此,综合甘蔗产糖量、产量及抗倒伏等多个性状,认为种植深度40 cm,种植密度为6芽/m2可以在保证产量和产糖量的同时,提高甘蔗的倒伏抗性。

  • 张坤昌, 涂攀峰, 黄润生, 廖柏勇, 吕宇宙, 李永泉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2): 340-3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2.014

    研究不同施肥组合对油茶生长和营养的影响,选择有利于油茶生长的施肥组合,为油茶增产施肥提供科学合理的借鉴。以十年生的普通油茶岑软3号为试材,通过N:P:K不同配比、用量以及有机肥的用量,设置10个试验处理,测量油茶不同生长时期的果实叶片性状和营养生理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0.5 kg N:P:K(20:8:17)+5 kg有机肥+0.25 kg中量元素水溶肥料(Ca+Mg≥10.0%)对油茶的生长效果最好。这种施肥组合能有效增大果实大小、增加叶面积、提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树体氮、磷、钾、钙、镁含量,有利于树体营养的储存与分配。综合来看,0.5 kg复合肥N:P:K=2:1:2和5 kg有机肥一年内在春秋季节同时施用2次对油茶生长和营养的促进效果更好。

  • 邓仁菊, 尹旺, 罗密, 吴巧玉, 付梅, 包维嘉, 潘牧, 张舟琼, 李云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2): 351-3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2.015

    为探究施用不同有机肥对甘薯产量、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甘薯品种黔薯6号为试材,设置5种不同有机肥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有效促进甘薯藤蔓生长及块根的膨大,其中产量以上蚕力有机肥(T4)最高,较对照增加了19.9%。不同有机肥对甘薯营养品质的影响差异较大,而对干物质的累积不明显。另外,种植甘薯显著降低了土壤的养分含量,而施用不同有机肥可以补充甘薯对养分的部分需求,但对土壤pH的影响不明显。施肥均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的含量。同时显著增加了土壤脲酶(URE)、酸性磷酸酶(ACP)、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和纤维二糖酶(CBH)活性,而明显降低了硝酸还原酶(NR)和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而对其他酶活性影响有升有降。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肥中不同成分对甘薯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差异较大,肥料的pH及有机质投入量主要影响块根的品质,而纯氮投入量则与块根产量和品质均密切相关。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受有机肥的pH、有机质及纯氮投入量的影响,而与纯磷和纯钾的投入量相关性较小;同时,有机肥与土壤MBC、土壤URE、ACP、NR、PPO和LAP的相关性强于土壤微生物量氮(MBN)、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纤维二糖酶(CBH)和多酚氧化酶(PPO)。综上,不同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甘薯的生长,提高了甘薯产量,增加了土壤的养分含量,改变了土壤的微生物环境,因此可根据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为甘薯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 李玉洁, 王宁, 孟亚依, 海雪, 邢会贤, 柳洪鹃, 史春余, 司成成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2): 362-3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2.016

    以萌芽性差异显著的5个甘薯品种济徐23、烟薯25、红香蕉、泰中6号和心香为试验材料,在贮藏期间定期取样分析块根中内源激素变化及碳水化合物代谢,贮藏结束后在小拱棚内排种育苗,调查出苗情况。结果表明:济徐23、烟薯25和红香蕉萌芽较早,采苗数量显著多于泰中6号和心香。贮藏结束、排种前,济徐23、烟薯25和红香蕉块根中的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泰中6号和心香,济徐23、烟薯25和红香蕉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较高主要是由于贮藏期间块根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幅度较小所致。济徐23、烟薯25和红香蕉块根中总淀粉酶和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泰中6号和心香,济徐23、烟薯25和红香蕉块根中α-淀粉酶活性较高主要是由于贮藏期间增加幅度较大所致。贮藏结束、排种前,与泰中6号和心香比较,济徐23、烟薯25和红香蕉块根中GA3含量较高、IAA含量较低、GA3/ABA和ZR/IAA较高。即,贮藏结束、排种前,块根中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高、α-淀粉酶活性高、内源GA3含量高及IAA含量低是其萌芽性好的生理指标。

  • 孟枫岩, 冯乃杰, 郑殿峰, 郭佳宝, 陈小凤, 江海龙, 江雄辉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2): 370-3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2.017

    盐胁迫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普遍的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通过化控技术提高其耐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NaCl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氯化血红素(hemin)缓解NaCl胁迫调控机制,以黄华占和湘两优900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水稻三叶一心期叶面喷施5 μmol/L hemin,48 h时进行50 mmol/L NaCl胁迫处理。每品种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1)CK:0 mmol/L NaCl+喷施蒸馏水;(2)S处理:50 mmol/L NaCl+喷施蒸馏水;(3)SH处理:50 mmol/L NaCl+5 μmol/L hemin,NaCl处理后3、6、9、12 d进行取样,测定水稻幼苗生长参数、气体交换参数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2个水稻品种的幼苗生长受阻,光合速率下降、活性氧激增。抗氧化酶活性在胁迫前期与CK相比显著增加,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酶活性较CK显著下降。其中,NaCl胁迫对黄华占的抑制作用强于湘两优900。叶面喷施hemin增加2个水稻品种的株高、茎基宽、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增强水稻叶片SPAD和光合能力;减少活性氧(O2·-和H2O2)积累,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EL);激活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提高抗坏血酸(As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水稻幼苗产生抑制作用,叶面喷施hemin可通过提高净光合速率、抗氧化物活性或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来缓解NaCl胁迫对水稻幼苗所造成的损伤。

  • 蒋淑停, 彭李顺, 杨本鹏, 曹峥英, 杨学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1): 68-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1.008

    探讨甘蔗脱毒原种苗不同生长时期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累积需求状况,为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栽培过程中养分管理提供参考。试验分别在2020、2021年进行,调查中糖1号甘蔗脱毒原种苗全生育期生长情况,测定其生物量及其在各生育阶段根、茎、叶中氮、磷、钾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并分析氮、磷、钾的累积量、阶段吸收量、日吸收速率。结果表明:甘蔗脱毒原种苗从种苗假植到种茎最佳收获时需6—7个月可达15茎节,在7、8月至9月下旬(茎1期至茎2期)蔗茎生长速度最快,以茎4期(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干物质量累积增加最快,此阶段为生物量累积的关键阶段。在甘蔗脱毒原种苗全生育期中各元素含量及累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钾>氮>磷,在根茎叶各器官中蔗叶、蔗茎始终为氮、磷、钾含量相对较高的器官,氮、磷、钾累积量在茎伸长生长1期前主要贮存于蔗叶中,而后以蔗茎为新的主要贮存器官。甘蔗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在苗期和分蘖期分别为24.84%、26.18%、27.74%,在茎1~3期(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分别为55.54%、58.61%、52.30%,茎4、5期(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分别为19.62%、15.20%、19.96%。因此,可根据各元素的阶段吸收量进行合理施肥,进而提高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的品质和经济效益。试验明确了甘蔗脱毒原种苗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的需求状况,可为今后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规模化繁育生产的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提高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效率和养分资源利用效率。

  • 王宁, 孟亚依, 姚剑锋, 王学彧, 李玉鹏, 邓宝妮, 李永忠, 司成成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1): 77-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1.009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源、施氮量及其互作对鲜食型甘薯鸣门金时全生育期源库发育及其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栽后70~110 d功能叶叶绿素(Chl)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提高了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和产量,显著增加了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 SS,)、蔗糖、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 SP)、多酚和维生素C(VC)的含量,显著降低了淀粉的含量。在相同氮源下,栽后30~120 d,茎和叶鲜重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平均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和平均单株薯重随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施氮量120 kg/hm2时最大;T/R(Top/Root)随施氮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在施氮量120 kg/hm2时最低;施氮量120 kg/hm2的单株结薯数和产量最高。在高产施氮量120 kg/hm2下,与酰胺态氮素和硝态氮素相比,铵态氮素在栽后70~110 d显著提高了叶绿素Chl含量和Pn;栽后30 d显著提高了叶和茎鲜重;栽后30~120 d显著提高了单株结薯数;栽后60~120 d显著提高了单株薯重。在收获时,铵态氮素120 kg/hm2显著提高了商品薯产量,增产途径主要是显著增加了单株结薯数;显著提高了SS含量、蔗糖含量、SP含量和VC含量,改善了风味品质。

  • 吕烈武, 郭玉莲, 龙笛笛, 吴治澎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1): 87-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1.010

    针对海南岛典型水稻土有效硅含量严重不足的现状,合理制定硅肥施用量成为当务之急。以海南岛5种典型成土母质(玄武岩、海相沉积物、河流冲积物、砂页岩、花岗岩)发育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开展水稻硅肥肥效的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硅肥处理下水稻产量、品质及其相关的生理生化与农艺学指标。结果表明:对于玄武岩和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相较于空白对照,T2与T3施硅肥量均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及其相关的水稻茎蘖数、分蘖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根系活力、叶绿素、粗纤维素含量等指标水平,且稻米的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特征也达到较好水平;综合推荐玄武岩水稻土最佳施硅肥量为750~950 kg/hm2(有效态SiO2为187~238 kg/hm2),花岗岩水稻土合理施硅肥量为625~935 kg/hm2(有效态SiO2为156~234 kg/hm2)。对于海相沉积物、河流冲积物和砂页岩发育的水稻土,相较于空白对照,T2与T3施硅肥量均明显增加水稻分蘖数及根系活力、叶绿素、粗纤维素含量等指标;水稻产量在T2施硅肥量时最高且品质也达到较好,继续提高施硅肥量(T3)水稻产量及其相关农艺学指标提高不明显,甚至个别指标出现下降趋势;综合推荐海相沉积物和河流冲积物水稻土施硅肥量为560 kg/hm2(有效态SiO2均为140 kg/hm2)为宜,砂页岩水稻土施硅肥量为750 kg/hm2(有效态SiO2为187 kg/hm2)为宜。因此,本研究揭示了海南岛典型水稻土施硅肥效应,为制定海南水稻土施硅肥标准以及水稻高效施硅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提供科学基础。

  • 许美玲, 焦芳婵, 贺晓辉, 吴兴富, 冯智宇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1): 97-1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1.011

    为筛选能为科研、生产和育种利用的优异烟草种质资源。对来源于国内外的141份烤烟、18份白肋烟和6份雪茄烟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主要生物碱进行检测、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以烤烟最高,总氮、烟碱和氧化钾以白肋烟种质最高。总植物碱和烟碱含量以烤烟种质自来黄2243最高,雪茄烟种质Dutch (Ohio)最低;降烟碱和烟碱转化率以烤烟种质平板柳叶最高,以烤烟种质二性子和白肋烟种质Burley11B最低。聚类分析将165份种质分成4类,烤烟种质主要集中在第1和第4类,其主要特征是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烟碱转化率较低;第2类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低,总氮、总植物碱和氧化钾含量高;第3类的烟碱和总植物碱含量低,降烟碱含量高,烟碱转化率高。不同类型种质资源的化学成分和生物碱差异明显;筛选出的不同梯度烟碱的种质可为烟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支撑。

  • 金璨, 王璇, 宫树森, 孙正海, 吴田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1): 114-1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1.012

    为明确海巴戟幼苗对盐的耐受范围及盐胁迫对海巴戟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水培180 d的海巴戟苗为材料,基本培养基为1/8 MS液体培养基,其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0、0.2%、0.4%、0.6%、0.8%和1.0%的NaCl进行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与胁迫时间的推移,海巴戟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与生物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SP)、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海巴戟幼苗的保护酶活性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与胁迫时间的推移发生显著变化,在NaCl浓度0.8%以下范围,海巴戟可以通过调节渗透物质和抗氧化物酶来减轻伤害,保证生长;当NaCl浓度在0.8%及以上范围时,保护酶系统与细胞膜受损严重,进而影响海巴戟生长。因此,海巴戟幼苗可以在0.8%以下NaCl浓度范围的区域试种。

  • 周琦, 赵峰, 张慧会, 祝遵凌, 汤鹏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1): 122-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1.013

    香水莲花(Nymphaea hybrid)是睡莲属中的大型热带睡莲,与目前常见睡莲不同,其花期长,花型优美,花色丰富,花香怡人,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不同品系香水莲花花色随花期变化存在差异,而其花色变化规律尚不明确。本研究以4种不同花色香水莲花在不同花期的外层花瓣为试材,测定其在开花过程中花瓣色度值、花青苷、黄酮、细胞液pH、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和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SP)含量,苯丙氨酸解胺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 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isomerase, CHI)的活性变化,以探讨香水莲花花色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香水莲花大多数花瓣表皮细胞都呈不规则褶皱突起,紫色、粉色和黄色香水莲花的色素主要分布于上、下表皮细胞,白色香水莲花中几乎未见色素分布;(2)随着花期的推移,总花青苷(total anthocyanin, TA)含量、PAL和CHI活性呈降低趋势,细胞液pH逐渐上升,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TF)、SS和SP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花瓣明度L*增强,且不同花期各参数值之间差异显著;(3)花瓣总花青苷与L*、细胞液pH呈显著负相关,而与PAL、CHI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香水莲花花色变化受多因素共同影响,花色的呈现与花瓣形态及花色素分布的位置等有关,花瓣花青苷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花色的深浅,PAL和CHI酶活性一定程度上对香水莲花的花色形成起促进作用;同时pH、SS和SP则通过参与开花过程中的生理代谢,影响香水莲花花色的形成及其稳定性,进而导致香水莲花花色色调的改变。

  • 原慧芳, 岩香甩, 李金威, 田耀华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1): 134-1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2561.2024.01.014

    为了解不同地膜覆盖对胶园间种的珠芽黄魔芋(Amorphophallus muelleri)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银色地膜、黑色地膜、白色地膜、防草席、加厚黑色地膜、微孔黑色地膜和无覆盖(CK)共7个处理,测定分析魔芋换头期、膨大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叶片的光合特性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电子传递速率(ETR),生理特性参数: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叶绿素(Chl)含量、叶绿素a/b(Chl a/b),土壤原位物理性状参数:土壤含水量(SMC)、土壤电导率(SC)、土壤温度(ST),并测定魔芋地下球茎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时期不同地膜覆盖处理均提高了魔芋叶片的光合参数(PnGsTr和ETR),换头期和膨大期防草席处理的PnGsTr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其他处理间不规律上下变幅,其间有显著差异;除了成熟期,同一时期不同地膜覆盖处理魔芋叶片的SP和Chl均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同一时期不同处理魔芋叶片的SS和Chl a/b变化趋势稍有不同,成熟期各处理的SS均显著高于对照,3个时期对照的SS均最低,而成熟期地膜处理的Chl a/b较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同一时期不同地膜覆盖的SMC和SC均高于对照,加厚黑色地膜处理保水效果最好,膨大期微孔黑色地膜处理和成熟期防草席处理的SC均显著最高,其他处理间的SMC和SC无显著差异。同一地膜覆盖处理不同时期的PnGsTr、ETR、SP、和Chl均表现为换头期>膨大期>成熟期,而各处理的SS和Chl a/b表现为成熟期>膨大期>换头期。经所有指标和产量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来看,除了ST与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他指标与产量均呈正相关。不同地膜覆盖较对照均提高了珠芽黄魔芋产量,银色地膜、黑色地膜、防草席和加厚黑色地膜处理增产效果明显,而白色地膜和微孔黑色地膜处理增产不明显。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采用银色地膜、黑色地膜、防草席和加厚黑色地膜都是魔芋增产增效的可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