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投稿
期刊
文章
图表
检索
登录
世界农业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选
批量引用
|
Select
印度农作物天气指数保险计划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启示
王学君, 颜筱熹
世界农业. 2024, 0(08): 19-31.
https://doi.org/10.13856/j.cn11-1097/s.2024.08.002
摘要 (29)
可视化
收藏
农作物天气指数保险因其在赔付效率、交易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被认为是传统农业保险产品的有益补充甚至是替代。在实施天气指数保险的国家当中,印度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本文在简要梳理印度农作物天气指数保险计划(RWBCIS)在其农业保险体系构建中的定位及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其产品设计、运营体系以及监督约束机制等具体措施和实施经验。研究发现,印度将RWBCIS定位为传统农作物产量险的有效补充,并结合地理位置、耕地分布及气候类型下的适用性,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RWBCIS的有序实施得益于完备的保险基础数据、健全透明的信息平台、精细化的产品设计和覆盖面广泛的气象网络的共同支撑;通过制定投保作物日历以及监督惩罚机制明确权责分配,提高保险市场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印度实施RWBCIS的政策思路及其在保险运行机制设计上的具体安排,或为中国农业保险顶层制度设计以及产品创新提供值得借鉴的启示。
Select
东盟国家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农业措施调整及启示
杨世龙, 娄志超, 谭砚文
世界农业. 2024, 0(07): 9-20.
https://doi.org/10.13856/j.cn11-1097/s.2024.07.001
摘要 (27)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超强厄尔尼诺引发的干旱对东盟国家农业生产的影响,考察了主要东盟国家的应对措施。研究发现,超强厄尔尼诺导致东盟大米和热带经济作物减产,东盟各国纷纷出台文件和战略计划以应对厄尔尼诺,为受灾农户提供灾害补偿或补贴,并积极利用国际援助。在俄乌冲突及贸易保护主义已经造成全球食物系统风险骤增的情况下,东盟主要国家的农业补贴措施逐渐向促生产、增库存、稳粮价等方向转变。面对国际不确定性风险的叠加,中国应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和农业防灾减灾机制,强化农业科技投入,提升热带经济作物适应干旱的能力,持续加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增强粮食国际供应链韧性。
Select
互联网使用、社会网络与农村女性心理健康——基于CFPS 2020数据分析
孙欣, 宿文凡, 生吉萍, 杨晓婷
世界农业. 2024, 0(08): 90-101.
https://doi.org/10.13856/j.cn11-1097/s.2024.08.008
摘要 (27)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中4 558条农村女性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检验了家庭网络、社交网络这两种社会网络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互联网的使用会显著降低农村女性的抑郁程度,即提高其心理健康程度。此外,互联网的使用会通过强化家庭网络和拓宽社交网络提高农村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女性在线观看视频有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推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同时为农村女性提供互联网使用培训和正确引导,在党建引领的乡村格局下借助互联网构建紧密的社交网络,平衡互联网的推广与家庭网络的维系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农村女性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Select
中国糖的市场:结构变化与价格关联
翟天昶, 刘梦婷, 司伟
世界农业. 2024, 0(08): 66-76.
https://doi.org/10.13856/j.cn11-1097/s.2024.08.006
摘要 (26)
可视化
收藏
技术创新使得相对独立的农产品变得联系密切,食糖(甘蔗或甜菜为原料)与淀粉糖(玉米淀粉为原料)就是如此。在对近年来食糖和淀粉糖的消费动态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糖的市场消费结构转变的机理。进一步地,对淀粉糖与食糖的替代或互补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淀粉糖与食糖市场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价格联系,淀粉糖与食糖间价差推动了中国糖的市场结构的变化。然而,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在含糖食品加工环节,淀粉糖对食糖的替代程度有限,这使近年来在中国居民对糖的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食糖消费量依然保持相对稳定,食糖与淀粉糖之间构成了一定意义上的互补关系。而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将会降低淀粉糖生产成本,使得淀粉糖在中国甜味剂市场中的份额进一步扩大。中国在食糖市场管理与干预中应重视淀粉糖对食糖市场的影响。
Select
数字金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效应与路径研究——来自产业融合视角的经验证据
田红宇, 孟娜娜, 关洪浪
世界农业. 2024, 0(08): 77-89.
https://doi.org/10.13856/j.cn11-1097/s.2024.08.007
摘要 (21)
可视化
收藏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应有之举,探寻其促进动能和赋能机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4—2020年中国1 659个县的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内生性问题基础上,从产业融合视角考察数字金融对县域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县域内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具体地县域数字金融指数增长1个点,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提升0.083个点,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效应在不同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定位、经济发展水平下呈现出显著差异,在中西部县域、农业大县、国家贫困县中数字金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效果更明显。产业融合是数字金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作用路径,但当前主要通过第一第三产业融合来实现,第一、第二产业融合的中介作用尚未凸显。
Select
2024年7月世界农产品供需形势预测简报
赵可轩
世界农业. 2024, 0(08): 135-138.
摘要 (21)
可视化
收藏
<正>根据美国农业部2024年7月《世界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2024/2025年度世界主要农产品供需预测结果简述如下。1 谷物2024/2025年度世界谷物供应量将达36.13亿吨(表1),较2023/2024年度估算值增加1 885万吨,比6月预测值上调782万吨。2024/2025年度世界谷物产量将达28.37亿吨,较2023/2024年度估算值增加2 672万吨,比6月预测值上调718万吨。
Select
人口老龄化、农业技术效率与农业经济韧性——基于人口普查与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高玉婷, 李波, 甘天琦
世界农业. 2024, 0(08): 115-127.
https://doi.org/10.13856/j.cn11-1097/s.2024.08.010
摘要 (19)
可视化
收藏
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合理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挑战对于锻铸农业经济韧性、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加剧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水平提高显著降低了农业经济韧性,经过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不变,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削弱农业创新重构能力降低农业经济韧性;机制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水平提高降低了农业技术效率进而抑制农业经济韧性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农业经济韧性遭受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力度在所处粮食功能区划、农业保险水平以及财政支农力度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据此,本文从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鼓励区域差异化发展、完善农业保险保障和财政支农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前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Select
三家联合国机构官员表示,苏丹面临前所未有的灾难性饥饿
世界农业. 2024, 0(08): 133-134.
摘要 (19)
可视化
收藏
<正>当地时间2024年6月27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新发布了令人震惊的苏丹粮食安全预测数据.上述三家联合国机构领导人警告称,该数据显示苏丹面临着一场毁灭性的饥饿灾难,自21世纪初达尔富尔危机以来,当地形势从未如此严峻.
Select
农业强国建设:理论内涵、规律趋势和实践路径
贾晋, 彭浩瀚, 王欧
世界农业. 2024, 0(08): 5-18.
https://doi.org/10.13856/j.cn11-1097/s.2024.08.001
摘要 (19)
可视化
收藏
农业强国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中国要建设的是综合型农业强国,不仅具备较强的农业国际竞争力,而且还能够引领世界农业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任务,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逻辑主线,农业数字化转型为赋能增值,绿色低碳发展为内生要求,促进城乡融合为关键保障,培育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目标。世界农业强国发展进程具有相似的规律性、趋势性特征,表现为:农业产业份额下降,产业链容量提升;要素投入比重下降,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直接性扶持强度减弱,间接性扶持占比提高;研发投入份额保持稳定,科技创新结构优化。当前农业强国建设主要面临粮食供给压力、产业竞争力弱、科技尖端创新力匮乏、绿色发展要素约束强等问题。高质量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要坚持差异化发展思维、融合发展思维、改革思维,构建安全先进的生产经营体系、低碳环保的绿色农业体系、高端自主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及灵活高效的要素市场体系。
Select
去集体化还是再集体化:日本集落营农组合的镜鉴与启示
肖盼晴, 向晋
世界农业. 2024, 0(07): 21-32.
https://doi.org/10.13856/j.cn11-1097/s.2024.07.002
摘要 (18)
可视化
收藏
集体化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有效手段,集体合作、协调一致、权责对等是其基本特征。本文以再集体化实践的组织载体集落营农组合为例,梳理日本集体化的理论研究动态和实践改革进展。研究发现,日本有关集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动态性与阶段性的显著特点。政府主导的去集体化改革虽有利于规模农业的发展,却不适宜小农社会的农业实态,传统的集体化形式也难以适应农村集体产权的现代化转变。在此背景下,再集体化实践中通过集落营农组合成功将农业生产过程中正在解体和农村正在消亡的各类要素在组合框架内重构统合,找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路径。鉴于此,中国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应明确去集体化的限度与再集体化的必要性及内容。在此基础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形式,才能切实实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与目标。
Select
从产品控制到服务控制:数字化视角下国际四大粮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做法、经验与启示
邓少华, 王哲, 赵帮宏, 李冰融
世界农业. 2024, 0(08): 53-65.
https://doi.org/10.13856/j.cn11-1097/s.2024.08.005
摘要 (18)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数字化视角下深入分析国际四大粮商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实现产品控制到服务控制的升级现象。结论显示:国际四大粮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数字化转型突破了简单的传统实体企业形式,实现了企业组织边界的消失;国际四大粮商在进行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控制的重点不再是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而是注重操控数字化信息、技术资源以及与农民的契约关系;通过布局农业生产服务全产业链,尤其布局数字金融服务链,实现了对农村“地权”和“粮权”的掌控。据此提出中国涉农企业应加快培育数字金融服务链,打造数字金融+生产、销售、物流、仓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加快构建农资、技术、信息、烘干仓储、物流等全环节集成式服务,打造数字化集成式农业生产解决方案。同时,本文提出应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建设,充分释放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等建议。
Select
华盛顿特区在美国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分工
巩慧臻, 李红宇
世界农业. 2024, 0(08): 44-52.
https://doi.org/10.13856/j.cn11-1097/s.2024.08.004
摘要 (18)
可视化
收藏
华盛顿特区在美国农业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前瞻性引领作用。本文基于城市功能与首都特性的分析框架,深入剖析华盛顿特区在美国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分工,即华盛顿特区在农业创新研究和尖端解决方案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华盛顿特区在增强食物供应体系韧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华盛顿特区在推动都市农业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华盛顿特区涉农活动开展是展示农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4个方面。基于此,本文提出要注重网络联动发展、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推进生态系统建立、激发首都特色功能、建立多元交流平台的政策启示。研究华盛顿特区在美国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分工,对于推进中国农业强国建设富有启发意义。
Select
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第三十六届会议开幕:聚焦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在应对粮食不安全、营养不良和贫困方面的重要作用
世界农业. 2024, 0(08): 134-134.
摘要 (17)
可视化
收藏
<正>当地时间2024年7月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渔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渔委)第三十六届会议在罗马FAO总部开幕.渔委汇聚了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部门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和合作伙伴.本周(7月8—12日)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第三十六届会议将重点讨论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在应对粮食不安全、营养不良和贫困挑战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渔业和水产养殖业有能力促进减少饥饿、推动可持续增长和扭转环境退化趋势.
Select
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出席FAO理事会第175届会议
黄波
世界农业. 2024, 0(08): 132-133.
摘要 (17)
可视化
收藏
<正>当地时间2024年6月10日上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理事会第175届会议在罗马开幕,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大使广德福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会议.开幕式上,FAO总干事屈冬玉介绍了近期重点工作和取得成效,强调将进一步密切与成员国合作,推动落实各项战略举措,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强化伙伴关系,促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Select
意大利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与启示
王怡雯, 广德福, 曾欣
世界农业. 2024, 0(07): 5-8.
摘要 (17)
可视化
收藏
<正>意大利作为欧洲传统农业强国和全球重要水果种植国,在苹果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2024年1月,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大使广德福率队赴意大利北部特伦蒂诺-南蒂罗尔大区克莱斯市、普雷达亚市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走访意大利最大苹果生产商组织联盟阿索梅拉苹果协会(ASSOMELA),参观考察意大利苹果园区种植、生产加工及贸易状况,与协会主席、代表性企业及加工厂负责人、部分产业科研人员等进行座谈交流,研究分析意大利苹果产业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为中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1基本情况1.1意大利苹果生产总体情况意大利水果产值占欧盟水果总产值的1/4,也是欧洲水果高端品牌的风向标。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ISTAT)的官方数据,2022年意大利苹果种植总面积为56 234公顷,其中有机苹果种植面积为8 072公顷、鲜食苹果种植面积为53 459公顷。2023年,意大利苹果总产量为217.47万吨,居欧洲第二位,其中鲜食苹果产量为187.89万吨、有机苹果产量为16.77万吨,意大利有机苹果产量占欧洲有机苹果总产量的1/4。意大利苹果种植单产超过40吨/公顷,居全球苹果主产国前列。近年来,意大利苹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对于意大利苹果鲜果需求持续旺盛。一是国内市场消费可观。根据ASSOMELA和意大利果蔬服务中心(CSO)数据,苹果是意大利国内消费量最大的水果,2022年总购买量超过43.2万吨,平均每个家庭的苹果消费量为20.91千克。二是国际市场出口势头强劲。2023年,意大利苹果出口量达到84.98万吨,出口额超过9亿美元,出口量比2022年增长约4%,居世界第三位。
Select
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第55届年会在成都召开
世界农业. 2024, 0(07): 2-2.
摘要 (16)
可视化
收藏
<正>2024年6月3日,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第55届年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四川省副省长胡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华临时代办张忠军、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马德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主席韦恩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潘文博出席会议并于会前会见部分参会代表。CCPR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下属的综合主题委员会之一,主要负责制定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法典标准,为世界各国制定标准提供重要参考。2006年,我国当选CCPR主席国,秘书处设在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并开始主办一年一次的年会。这是我国主办的第17次会议,大会共设置13项议题,会期6天,将审议30多种农药在农产品中400多项最大残留限量草案。来自56个成员国和1个成员组织(欧盟),以及10个国际组织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Select
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与贸易形势月报(第33期)
世界农业. 2024, 0(08): 128-131.
摘要 (16)
可视化
收藏
<正>当前,南半球收获、北半球春播基本完成,需关注以下三方面动向.一是谨防天气炒作风险.截至2024年5月,全球气温连续12个月创同期历史新高,南亚及东南亚多国遭遇高温热浪袭击,需关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二是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3个月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价格指数5月平均为120.4点,环比上涨0.9%、同比下跌3.4%,谷物和乳制品价格涨幅抵消食糖及植物油价格下跌.
Select
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口关系韧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风险抵抗力与恢复力的双重视角
田清淞, 李崇光, 喻妍
世界农业. 2024, 0(07): 45-57.
https://doi.org/10.13856/j.cn11-1097/s.2024.07.004
摘要 (14)
可视化
收藏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中国不仅要依靠国内生产把饭碗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也要打造可靠的海外供应关系,利用国际市场强化中国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本文基于风险抵抗力与恢复力两个关键性能,探究中国农产品进口关系韧性的演化特征与成因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进口关系韧性表现为进口关系的平均持续时间较短,且生存率随持续时间不断下滑,风险抵抗能力不强;中断后的农产品进口关系的平均恢复速度相对较快,风险恢复能力较强;农产品进口关系韧性在产品、地区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成因机制上,双边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多元化进口策略及产品初始进口规模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关系风险抵抗力与恢复力均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贸易成本因素及产品生产要素含量对农产品进口关系风险抵抗力的作用强于其对中断的进口关系恢复力的作用。
Select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对外合作发展与展望——以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变革与发展为例
卢琰, 杨程方
世界农业. 2024, 0(08): 141-144.
摘要 (14)
可视化
收藏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这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推进农业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领域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农业对外开放发展之路,为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Select
农业贸易百问:我国与拉加国家农产品贸易情况及前景如何?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王晓丽
世界农业. 2024, 0(08): 139-140.
摘要 (14)
可视化
收藏
<正>我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下简称拉加)地理区位不同,农业资源上的互补性较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拉农产品贸易经历了跨越式增长,拉加成为我国农产品重要的进口来源地,中拉农产品贸易发展势头良好。1 加入WTO以来我国与拉加国家农产品贸易概况2001—2023年,我国与拉加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呈持续增长态势,从25.8亿美元增加至810.3亿美元,年均增长17.0%。
Select
县域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979个县域的实证分析
齐心, 邓苏昊, 陈珏颖
世界农业. 2024, 0(08): 102-114.
https://doi.org/10.13856/j.cn11-1097/s.2024.08.009
摘要 (14)
可视化
收藏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均是推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2012—2022年18个省份中97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机制检验,检验了县域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县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将显著提高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县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将显著影响和提高邻县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且在短期和长期内,县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将显著促进整体县域城乡融合的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在基础设施对县域城乡融合的影响中或存在负面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应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统筹推进全县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建立基础设施县乡协同发展机制,进而强化基础设施对县域城乡融合的支撑作用。
Select
澜湄粮食安全治理:主体动因、复合困境与优化进路
徐佳利
世界农业. 2024, 0(07): 33-44.
https://doi.org/10.13856/j.cn11-1097/s.2024.07.003
摘要 (14)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粮食安全合作治理机制失灵、赤字不断累积及治理权力下沉的背景下,区域合作逐渐补位,为改善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开辟了重要路径。本文聚焦澜湄合作,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澜湄粮食安全治理的基础和条件,详细分析了澜湄国家参与区域粮食安全治理的主体动因,力图多维度展现澜湄粮食安全治理对域内国家乃至全球粮食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澜湄国家推进区域粮食安全治理的主体动因在于成员国对粮食安全重视度的提升、强化在全球粮食体系中话语权的需求及优化澜湄国家自身国际形象的必要性。然而,澜湄粮食安全治理也面临着成员国利益诉求差异化、域外大国深度介入、治理风险性因素陡增等复合性困境。未来,中国应致力于进一步推动健全区域粮食安全治理机制,营造更加有利于粮食安全合作的区域政治环境,加强在气候变化、灾害防范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粮食安全合作,推动构建澜湄粮食安全命运共同体。
Select
社区支持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镜鉴
曹得宝, 赵方
世界农业. 2024, 0(08): 32-43.
摘要 (13)
可视化
收藏
农业农村问题仍然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短板,社区支持农业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态低碳农业,从而建设农业强国的有效途径。社区支持农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具备了一定的社区支持农业发展的现实适用性。但由于起步较晚,全国社区支持农业发展呈现出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农场经营者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广大消费者对社区支持农业的认知有待进一步增强的困境。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发达国家在社区支持农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剖析美国、日本和法国的实践经验对于推进社区支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政府应在社区支持农业发展方面扮演好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农场经营者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能力,同时还应不断加深广大消费者对社区支持农业的认知与理解。
Select
数字乡村建设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作用效应
洪名勇, 汤园园
世界农业. 2024, 0(07): 71-84.
https://doi.org/10.13856/j.cn11-1097/s.2024.07.006
摘要 (12)
可视化
收藏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动力引擎。本文基于2020年和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的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出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的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本结果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显示,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进资源要素集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尚未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数字乡村建设对低等收入组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并未发挥正向带动作用。此外,相比低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的村庄,数字乡村建设对高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的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促进作用更显著。上述结论对数字乡村建设可作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决策参考。
Select
高水平开放下粮食市场政策干预对国内外市场整合的影响
王文亭, 林大燕, 许王芳
世界农业. 2024, 0(07): 58-70.
https://doi.org/10.13856/j.cn11-1097/s.2024.07.005
摘要 (9)
可视化
收藏
国内外粮食市场整合是新时期高水平开放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2002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周度时间序列数据,基于非线性门阈模型识别粮食的国际贸易成本,并构建结构变动下的时变阈值模型,从价格调整和贸易成本两个方面,实证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粮食市场政策干预对国内外市场整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外粮价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均显著降低了国内粮价向均衡调整的速度,提高了国内外粮食市场的贸易成本,导致国内外粮食市场趋于分割,在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的过程中造成了效率损失;而玉米和大豆收储政策改革通过“价补分离”、精准补贴的调整方式,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显著提高了国内外市场整合程度,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向国内外接轨转型,是高水平开放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