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蔡磊, 陈玟含, 许猷皇, 张俊哲, 马钰, 李铀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5): 47-5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5.011

    为探讨西北部分地区密点麻蜥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以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的8个采样区域的密点麻蜥线粒体ATP6基因和线粒体控制区(D-loop)序列为分子标记进行PCR扩增并送样测序,利用MEGA-X和DnaSP 6.1.2软件分析不同种群密点麻蜥ATP6基因和D-loop区序列以及遗传多样性,以最大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分别构建NJ树和ML树,探讨不同密点麻蜥种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PCR扩增ATP6基因和D-loop目的条带大小分别在400~600 bp和650~800 bp,条带清晰符合预期;序列分析表明,ATP6基因序列的A+T= 55.6%,C+G= 44.4%,D-loop区序列的A+T= 61.7%,C+G=38.3%,碱基组成具有偏倚性。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宁夏陶乐地区密点麻蜥的ATP6基因单倍型数量(h)为8个,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33,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3 78;D-loop在该地区h为6个,Hd为0.844,π为0.007 77,该区密点麻蜥种群的遗传变异程度较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的8个采样区域的密点麻蜥种群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研究结果为密点麻蜥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 杨尹章, 张得梅, 肖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5): 53-5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5.012

    野生动物保护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综述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影响野生动物保护的主要因素包括栖息地、环境、人类活动和保护意识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其生存与繁衍。针对以上因素,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加强栖息地保护;通过加强行业监管、生态保护与修复和环境监测,以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对旅游景点的管理,以减少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造成的干扰;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支持社区保护和开展公众参与活动,以增强公众保护意识。本研究为野生动物保护实践提供参考,促进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 李静月, 陈蝶, 谢智锋, 张娅茜, 陆君荣, 石水琴, 程旭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4): 50-5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4.011

    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2006年1月至2024年12月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候鸟的文献进行发文量统计,对其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时区共现分析,以了解其近年来的研究态势与热点。结果表明,从2015年开始,候鸟方面的研究得到关注,研究文献数量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关键词共现分析表明,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候鸟和水鸟展开,延伸到多个方向,包括生态、环境与疾病等;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不仅涉及生物学,其逐渐扩展到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关键词时区分析表明,研究方向出现体系化趋势且已经形成了致密的系统网络。总之,近年来候鸟研究方向趋于多元化,研究领域趋于广泛且研究工作呈现深入细化的特点,其研究前景广阔。

  • 郭俞杉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4): 55-5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4.012

    为了解环境变量对松嫩平原丹顶鹤分布情况的影响,本文使用168个丹顶鹤出现点分布数据和年平均气温等12个环境变量,采用BIOMOD2软件包组建组合模型,探讨影响该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利用ArcGIS 10.8软件预测其潜在分布区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条件下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6种最优单一模型(FDA、GBM、GLM、MARS、MAXENT和RF)构建的组合模型相比单一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效果较好;影响丹顶鹤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是最湿月降水量、离湖泊坑塘距离、离耕地距离、栖息地类型、离道路距离、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离居民地距离和离河流距离;松嫩平原丹顶鹤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最适生区为扎龙湿地保护区、向海自然保护区和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在未来气候变化下,丹顶鹤适生区整体分布格局基本保持不变,但其适生区面积有所减少。研究为松嫩平原等相关地区丹顶鹤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 王芬, 宋光同, 徐笑娜, 张文文, 崔峰, 朱士明, 殷俊峰, 陈祝, 周翔, 付成海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3): 42-4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3.010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安徽省太湖、长丰等6个养殖区内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等7个形态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不同养殖区的克氏原螯虾形态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区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参数比值有所差异,其中安庆宿松群体的丰满度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雄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7.8%和22.4%,累计为60.2%,雌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0.5%和20.9%,累计为61.4%;聚类分析表明,安庆宿松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欧式距离较远,单独归为一类;相关性分析表明,雄性个体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大小依次为头胸甲宽>体长>头胸甲长>腹部宽>头胸甲高>腹部长,雌性个体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大小依次为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体长>腹部宽>腹部长;通径分析显示,本研究测定的形态参数不能较好地诠释与体质量的关系。综上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无法有效区分群体,未达到亚种水平,且选取的形态性状参数不足以描述体质量,样本量和形态性状参数均需进一步丰富。

  • 杨尹章, 赵航文, 肖军, 张得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3): 48-5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3.011

    本文综述了云南省绿孔雀的分布及其生物学研究和保护措施现状,分析了其保护措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为该物种保护提供参考。分布方面,目前云南省的绿孔雀主要分布在双柏县和楚雄市等10个县(市、区),数量800~1 000只,分布范围较狭窄;其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种群数量影响因素、栖息地和栖息环境状况以及觅食喜好等方面,此外还有部分有关其生理、遗传和部分疾病的研究。保护措施主要包括积极制定保护计划、加强保护区建设和开展种群数量调查与监测等。综合分布情况、生物学研究和保护措施实施发现,当前该物种保护存在保护措施有待提升、近亲繁殖加剧、生物学研究不足和人工繁育技术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定的应对策略,包括运用现有研究成果制订计划,进一步加强绿孔雀的宣传监测;联合科研单位、院校和保护机构等进一步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加强其生活习性和栖息条件等方面的研究,拓展生物学研究内容和方向;通过建设繁育种群和制定人工繁育子代放(回)野生环境保护计划等方式加强薄弱环节研究,以实现其野外种群数量增长,摆脱濒危的抢救性目标。

  • 赵新刚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2): 46-5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2.009

    本文从畜禽粪便的常见处理方法、其处理中涉及的微生物处理技术、相关微生物类型,以及微生物处理技术在畜禽粪便处理中的应用等方面,分析了微生物处理技术在畜禽粪便处理中的研究进展。畜禽粪便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通过微生物作用的堆肥化、厌氧消化及两者的联合处理,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的肥料化,以及焚烧与生物炭化。其中,微生物处理畜禽粪便是利用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更简单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好氧微生物包括乳酸菌等,厌氧微生物包括甲烷杆菌等。涉及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微生物种类的扩展与优化,微生物组的研究与新型发酵剂的开发,其优化了畜禽粪便处理过程并改善了肥料质量。本文为微生物处理技术在畜禽粪便处理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孟康成, 王茹, 庞蕊, 程潇, 任春环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2): 51-5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2.010

    精液冷冻保存技术是现代畜牧业中用于遗传资源保护和繁殖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技术及其保存过程中的冷冻损伤和冷冻保护剂的应用,大豆卵磷脂(S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在精液冷冻保存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以及两者的联合应用等方面,探讨了SL和LDL在山羊精液冷冻保存中的研究进展。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技术是指通过构建极低温环境使山羊精液中的精子生理活动处于静止状态。精液在保存过程中受低温环境的影响导致细胞受损,活性氧积累导致精子质量下降,而冷冻保护剂的使用如甘油和卵黄可以减少精液冷冻保存过程中冰晶的形成,保护精子细胞膜免受冰晶的刺破。SL作为一种天然磷脂,在山羊精液冷冻保存过程中,能够减少冰晶形成,减轻活性氧对精子的伤害,从而降低对精子的损伤;LDL作为一种存在于鸡蛋黄中的脂蛋白,可与精液中的有害阳离子肽竞争性结合,保护精子免受有害蛋白的损伤;两者具有协同效应,LDL增强了SL的冷冻保护作用,而SL提供额外的抗氧化保护,共同提高精子在冷冻和解冻过程中的存活率,提高冷冻保护剂的整体效果。本文为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提供思路和参考。

  • 李璐冉, 邢鑫林, 张恺欣, 徐潇怡, 李佳文, 赵丹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1): 48-5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1.011

    为研究加氏乳杆菌对高血脂小鼠的降脂作用,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200 μL生理盐水)、高血脂组(高脂饲料+200 μL生理盐水)和加氏乳杆菌组(高脂肪饲料+1×109 CFU加氏乳杆菌活菌 ),培养14 d监测小鼠体重和脂肪质量变化,检测小鼠血脂及肝脂水平。结果显示,与高脂组相比,加氏乳杆菌活菌灌胃,可以降低高脂小鼠体重、脂肪质量,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含量,以及肝脏中TC和TG含量。综上,加氏乳杆菌可有效调节小鼠脂代谢过程,改善高血脂小鼠脂质异常的情况,表现出良好的降脂功效。

  • 房鼎航, 魏涛, 贾彪, 韩岩珂, 田涛, 于晓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1): 52-5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1.012

    为探析不同水流速度对鱼类生长性能和行为的影响,以许氏平鲉幼鱼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其在0(对照组)、1和2 BL/s 3个流速下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等生长性能指标,勇敢性、探索性和活跃性等个性特征,及其焦虑行为,并分析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生长性能指标终体长、终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特征方面,勇敢性和活跃性的各项指标在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探索性指标中,2 BL/s组鱼围绕陌生物体的次数显著大于1 BL/s组和对照组(P<0.05),3组间距离陌生物体的平均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性指标中,试验鱼进入明亮区的次数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BL/s组鱼在明亮区停留的总时间明显大于2 BL/s组(P<0.05),而对照组鱼群在明亮区停留的总时间与其他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对照组中试验鱼群的探索性与活跃性呈正相关(P<0.05);1 BL/s组中,探索性与焦虑性呈负相关(P<0.05);2 BL/s组中,勇敢性、探索性和活跃性均呈正相关(P<0.05),探索性与活跃性也呈正相关(P<0.05)。综上,水流速度对许氏平鲉幼鱼的生长性能、勇敢性和活跃性无显著影响,但对其探索性和焦虑行为存在一定影响;其个性特征总体呈正相关;高流速(2 BL/s)可能会增加许氏平鲉幼鱼的探索行为,但同时会提高其焦虑性。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鱼类对水流速度的行为响应特征,为养殖鱼类福利的改善提供参考。

  • 李亚莉, 石芸, 李英杰, 崔一龙, 毛景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1): 59-6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1.013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黄曲霉素(AFs)的一种,主要存在于霉变的饲料中。为了解减轻AFB1毒性作用的外源性化合物研究进展,本文描述了AFs和AFB1的理化特性,以及AFB1在体内的代谢解毒过程,并梳理了姜黄素、维生素E和酵母硒等8种可以缓解AFB1中毒的外源性化合物及其作用机理。AFs是一类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毒素,以肝脏作为主要靶器官,具有强致癌、致畸形和致突变等毒害作用。其中AFB1的毒性最强,可引起机体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基因突变及免疫系统损伤等,其在动物体内主要通过CYP450s等酶作用进行代谢和解毒。姜黄素等外源性化合物共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或诱导体内代谢酶活性、改变毒素的代谢速率和代谢途径及缓解动物的氧化应激状态等途径,减缓AFB1的毒性作用。本文为筛选新的解毒药物及动物AFB1中毒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徐娟娟, 袁海, 童守礼, 周群, 周娟, 徐自奥, 李晓祥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37-4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09

    为探讨饲料添加剂地顶孢霉培养物质量的稳定性,本研究对其进行温度(60和40 ℃)、湿度(25 ℃,90%±5%和75%±5%)和光照(4 500±500)lx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测定其水分、粗蛋白和腺苷含量,及微生物指标并确定其有效期。结果表明,高湿放置10 d,样品水分明显上升,高温、高湿及光照对样品粗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高温、高湿和强光照射下放置10 d,样品腺苷含量下降;加速试验表明,在温度(40±2) ℃、湿度65%±5%条件下贮存6个月,样品的水分、蛋白质含量及微生物指标无明显变化;腺苷含量有小幅下降;长期试验表明,在温度(25±2) ℃、湿度60%±10%条件下贮存24个月,样品的水分、蛋白质含量及微生物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而腺苷含量存在小幅下降,但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综上,综合考虑现实条件,地顶孢霉培养物包装材料应选择避光材料,贮存条件建议在25 ℃以下,避光、密封于干燥处,运输过程则避免高温、高湿和强光直射,产品有效期12个月。

  • 梁照东, 崔庆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3): 35-3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3.008

    为探究宽体金线蛭肠道与土壤环境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本研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该物种肠道和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结果表明,金线蛭肠道和土壤样品中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土壤对肠道细菌群落的建立影响不大。与土壤样品相比,肠道样品中的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降低;肠道中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40.64%、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28.94%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16.20%等,土壤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杆菌48.95%、拟杆菌门16.69%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14.85%等;肠道中优势属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23.76%、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9.98%和刺骨鱼属(Epulopiscium)8.16%。土壤类群中优势属为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6.16%、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11.36%和气单胞菌属5.26%。两者在转运通路、碳循环通路和免疫等方面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了解宽体金线蛭的肠道细菌群落及与土壤环境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 郁斯贻, 龚海燕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3): 40-4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3.009

    为筛选能使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稳定产生黑色素的酪氨酸培养基配方,本试验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对酪氨酸培养基进行优化,探讨酪氨酸(L-酪氨酸,浓度分别为0、0.5、1.0、2.0和3.0 g/L)、碳源(葡萄糖,浓度分别为0、0.5、1.0、2.0和3.0 g/L)、氮源(胰蛋白胨,浓度分别为0.5、1.0、2.0、3.0、4.0和5.0 g/L)、氨基酸(干酪素,浓度分别为0、10.0、20.0、40.0和60.0 mL/L)及诱导时间(24、48、72和96 h)对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产生黑色素的影响,并对富捷牌环氧乙烷灭菌ATCC 9372生物指示剂等4种指示剂进行适应性验证。结果表明,L-酪氨酸、葡萄糖、胰蛋白胨和干酪素的最优添加量分别为0.5 、0.5 、0.5 g/L和10 mL/L;最优培养时间在72~96 h。该条件下能较好地诱导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稳定产生黑色素。研究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的筛选、培养及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化文原, 由玉琢, 张桠铭, 孙荣桢, 丁烨, 张语诺, 王伟, 陈岩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2): 36-4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2.009

    为探究盐度驯化对许氏平鲉钠钾ATP酶(NKA)活性及鳃中AQP3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将140尾该鱼分为急性盐度驯化和慢性盐度驯化两部分试验。急性盐度驯化将其放入盐度为32、27、24、21、18、15、12和9的试验组中进行盐度胁迫,取鳃、肠及肾组织样测定NKA活性;慢性盐度驯化将其放入盐度为32、25、20、15、10和5的试验组中进行盐度胁迫,取鳃组织样测定AQP3的表达量。急性盐度驯化结果表明,除对照组外,鳃中NKA活性均明显高于肠和肾中NKA的活性(P<0.05),各个盐度组中肠和肾中NKA的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盐度驯化结果显示,在盐度胁迫达到4 h时,AQP3的表达量在25‰和20‰组出现峰值,随着盐度下降,表达量也随之下降;96 h时25‰组AQP3表达量逐渐恢复,而20‰组表达量仍为峰值,而后随盐度下降逐渐下降。综上,许氏平鲉可通过NKA和AQP3调节机体的渗透压平衡。

  • 杨梓杰, 张晋, 赵丹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2): 43-4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2.010

    为探讨吕梁黑猪BACE2基因特点和结构,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克隆,并对所编码的蛋白质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信号肽、亲疏水性、跨膜结构、序列比对、二、三级结构预测、亚细胞定位预测,以及互作关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研究BACE2基因在吕梁黑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该黑猪BACE2基因的编码序列大小(CDS)为1 545 bp,包含514个氨基酸;BACE2蛋白是一种疏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具有明显的跨膜作用,是一种非分泌型的蛋白质;序列比对发现吕梁黑猪同山羊、牛亲缘关系较近,同家鼠亲缘关系较远;蛋白的二级结构由无规则卷曲(49.03%)、α-螺旋(18.48%)、延伸连(27.24%)和β-转角(5.25%)构成,主要分布于内质网(55.6 %)。qPCR 结果显示,其肾脏组织中BACE2基因的表达水平最高,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研究结果揭示了BACE2蛋白拥有的多种独特属性及BACE2基因的分布特点,为该蛋白更深层次的科学探究提供参考。

  • 陈瑞瑞, 张颖, 王晨晨, 梁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2): 50-5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2.011

    以斑马鱼的氨基酸检测为例,深入探讨了其样品前处理流程、进样浓度确定和程序操作规范,并列举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为斑马鱼及类似样品的前处理以及氨基酸检测提供参考。斑马鱼因其体积小、含水量大的特性,在样品称重、粉碎和水解环节均需进一步优化;通过梯度合理设置稀释浓度,可以确定最适进样浓度;严格规范操作程序有助于数据高效采集和处理,从而形成高质量检测报告;同时有效应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仪器操作不当、程序设置错误和数据处理偏差等方面的问题,能够显著提升检测效率和结果的精准度。

  • 杨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2): 55-5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2.012

    小麦秸秆资源化利用是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聚焦安徽省,着重探讨了小麦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以及其饲料化利用的实践意义和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环节,探讨了小麦秸秆饲料化利用的途径和策略,为小麦秸秆资源的高效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小麦秸秆资源化利用加速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深化转型。其中饲料化利用作为小麦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向,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有助于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等。其饲料化利用途径主要包括氢氧化钠处理、氨化处理、生物法处理和制粒技术等;目前饲料化利用暂面临营养价值、消化率、利用效率和饲料效益等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现状。基于此,从经济层面、配套层面、科研层面、应用层面和技术层面分析推进小麦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有效措施,并指出未来小麦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和高度技术化的特点。

  • 李慰欣, 陈政思, 黄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1): 32-3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1.007

    优化虾肝肠胞虫(EHP)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流程,目的是更准确、快速地检测出虾苗,饵料,亲虾体内携带的EHP。本研究采用酚/氯仿抽提法与水生动物病原体核酸提取试剂盒两种DNA提取方法,对等量的病原组织样本进行了对比提取。此外,还设置不同浓度的裂解液以探究其对病原组织裂解效果的影响,并设定不同裂解时间以优化裂解步骤。最后,通过调整qPCR反应的循环数,确定最佳的检测条件。结果显示,水生动物病原体试剂盒提取的DNA检出率高于酚/氯仿抽提法提取,裂解液浓度90%时检测出的EHP含量最高;裂解时间30 min时检测出的EHP含量较高;循环数在40次时足以检测出EHP。综上,优化后的检测流程为用水生动物病原体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病原组织DNA,裂解液浓度90%,裂解时间30 min及qPCR检测条件的循环数控制在40次。

  • 唐立, 阎雄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1): 37-43.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1.008

    本文总结分析了果树授粉中的常用蜂种,以及影响其授粉效果的主要因素。果树常用的授粉蜂种包括蜜蜂、熊蜂和壁蜂,影响蜂授粉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其自身的特性(不同蜂种的形态特征及行为特性)、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蜜粉资源的丰富度和化学药剂使用等)。蜂授粉在果树上的应用前景广阔,为进一步优化授粉效果,需综合考虑蜂种及其生物特性,合理管控环境条件,从而有效提升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

  • 陈诗鸿, 邓立宇, 张雨田, 吴忠鑫, 于晓明, 田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0): 42-5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0.009

    为提升许氏平鲉鱼类资源,探究游泳训练对其生长的影响,以该物种为试验对象,开展了不同运动强度的游泳野化训练。以运动强度0为对照,设置4种运动强度,分别为50%、75%、125%和150%,训练30 d后测定其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其中生长性能包括成活率、增重率、脏体比、肥满度和特定生长率;生化指标包括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谷草转氨酶(GOT)和溶菌酶(LMZ)活性及总氨基酸含量。生长性能结果显示,运动强度对幼鱼的成活率影响不大;与对照相比,不同运动强度明显提升了幼鱼的增重率、肥满度和特定生长率,降低了幼鱼的脏体比(P<0.05)。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0%运动强度明显增强了AKP、GOT和LMZ的活性,提高了总氨基酸含量(P<0.05);75%运动强度明显增强了AKP、CAT和LMZ的活性,提高了总氨基酸含量(P<0.05);125%和150%运动强度明显抑制了AKP和CAT的活性,增强了GOT和LMZ的活性,降低了总氨基酸含量(P<0.05)。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适度的游泳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许氏平鲉幼鱼的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改善肌肉品质,提高抗氧化和调节能力,促进幼鱼健康生长,以75%运动强度表现效果最佳。

  • 王丽, 周玉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9): 48-5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9.010

    探讨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成的复合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对仔猪腹泻和生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体重相近的22日龄断奶仔猪28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头猪,对仔猪的采食量、腹泻率和生长性能3个方面进行分析。试验组为常发顽固性腹泻组(非PEDV感染),对照组为常规饲养组;试验期从22日龄断奶转群至保育阶段到84日龄出售,共62 d。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未添加丁酸梭菌复合菌;试验组饲喂常规日粮+丁酸梭菌复合菌200 g/t日粮。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复合菌断奶仔猪早期的采食量明显提高了76.67%(P<0.05);腹泻率降低了4.25百分点,对防治仔猪早期腹泻的效果明显(P<0.05);有利于改善仔猪生产性能。本研究扩展了丁酸梭菌复合菌的在畜牧养殖行业的应用,为其作为绿色添加剂做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 胡拥军, 赵梦凡, 鲁双林, 兰梦蝶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33-3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08

    中蜂养殖具有投资小、污染少和见效快等特点。为推动该产业发展,本文对皖南中蜂的资源优势、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该产业发展具有促进农户增收,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等重要作用。对皖南中蜂产业发展提出相应建议,包括加强种群保护,强化技术支撑,融合蜂旅产业,壮大品牌实力,加大资金扶持,以及积极培植蜜源。目的在于促进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农户增收,为研究区中蜂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蜂业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 陈华琼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37-4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09

    为进一步降低非洲猪瘟传播风险,提高预防能力,加强治疗手段,本文对该病常用检测技术、具体防治措施以及治疗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常用检测技术包括早期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血清学检测,具体防治措施主要有消毒防护、猪场日常管理、市场监管、防控意识以及疑似病害处理等,治疗技术包括疫苗研发与药物治疗技术。以上分析为生猪养殖业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牛轲儒, 宋彦臻, 周栓林, 尹增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7): 53-5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14

    为了解渔业可追溯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核心合集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和VOSviewer,对2001—2021年全球渔业可追溯领域文献发文量和主题、发文国家和机构分布、文献和期刊被引情况、关键词共现和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渔业可追溯领域的文献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学科融合比较紧密,以食品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和渔业学为基础,同时涉及农学、国际关系和海洋与淡水生物学等;机构之间发文量差距较大,各机构间独立开展研究,与其他机构之间合作较少;相关研究文献主要发表在海洋政策、食品控制等领域的期刊;研究重点集中在标识和鱼类等方面,关键词聚类主要包括“鱼和渔业产品(fish and fishery products)”“追溯和身份保存系统(traceability and identity preservation system)”“食品安全(food safety)”和“食品科学(food science)”等主题;近几年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管理、贸易、启示和源产地等。综合分析结果,建议进一步加强机构间的合作交流,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以推动渔业可追溯的高质量发展。

  • 梁顺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7): 59-6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15

    为发挥稻田的多功能性,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推动高原山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推广运用为例,详细阐述了稻鱼综合种养技术在高原山区应用的关键要点,涵盖了选址要求、田埂建设、进排水口设计、沟溜开挖、鱼种投放与管理等多个方面。针对鱼病防治、水位控制、施药准备和科学用药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导。深入分析了稻鱼综合种养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包括减少成本、增加收入、促进就业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该技术通过推广应用,实现了降本增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品质,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

  • 程啟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55-5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13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兽药的不当使用可能引发细菌耐药性和动物性食品安全等问题,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本文从抗生素使用、多重耐药菌、养殖场兽药使用程序、养殖环境和兽药使用的科学指导等方面分析兽药使用现状,并从合理使用兽药、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兽药使用的过程化管理机制、开发新兽药、新饲料和中兽药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为畜禽养殖兽药使用减量化提供参考。
  • 翟桂发, 崔莉影, 段陈风, 谢锐, 陈郑辉, 阮崇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44-4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0
    鹅痛风是近年来危害鹅产业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冬季多发,给该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从鹅星状病毒感染、饲养及营养管理和肠道菌群紊乱等角度综述了鹅痛风相关的发病原因,探讨了鹅痛风的临床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并从药物防治、生物安全防治和综合防治3个方面分析了鹅痛风的防治措施等。目的在于为养殖户防治鹅痛风、促进鹅产业健康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 张丹丹, 张国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49-5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1
    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工艺主要分为好氧处理工艺和厌氧处理工艺。为筛选出一条经济适用的工艺路线,本文根据不同畜禽粪污处置项目的运行情况,从投资、占地面积、沼液产量、经济效益及投入产出等方面定量分析两种工艺的运行参数,总结两种粪污处置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形。基于此提出区域性畜禽粪污处理中心应选用好氧发酵工艺作为主要处理设施或附属设施,否则无法形成处理闭环;湿式厌氧工艺和干式厌氧工艺在吨处理量投入产出方面差别不大,但湿式厌氧工艺产生的沼液量较大,在处理量小且沼液能够有效利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湿式厌氧工艺,否则干式厌氧工艺优势更大;当厌氧工艺和好氧工艺在同一项目使用时,需注意厌氧系统不能消耗过多的有机质,以免好氧过程生产的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可能达不到有机肥相关标准。
  • 安相茹, 苏应兵, 周燚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42-48.
    为筛选出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拮抗效果的最优菌株,本试验从湖北荆州太湖加州鲈池塘底泥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C2-1,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研究其生防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细菌C2-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具有广谱抑菌性,对希瓦氏菌(Shiva's bacteria)、溶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hemolysis)等多种水产病原菌的抑菌直径达18.57~25.28 mm。菌株C2-1具有较高的酸碱稳定性且对温度适应范围较为广泛。扫描电子显微镜镜观察发现细菌C2-1的发酵产物对维氏气单胞菌具有破坏效果。液质联用(LC-MS)分析该细菌包含多种不同的脂肽类活性物质,如伊枯草菌素等。研究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C2-1是防治维氏气单胞菌的潜力菌株,对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应用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