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窦锁柱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1): 44-4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1.009

    为评价野牡丹科植物在深圳地区的园林应用能力,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从观赏性、适应性和园林种植表现3个方面,观测统计棱果花、粉苞美丁花等10种野牡丹科植物的花期、花朵颜色等12个性状指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该综合性评价体系较为完善,3个方面对野牡丹科植物在研究区的园林应用能力评价影响存在差异,影响力从小到大依次为观赏性、适应性和园林种植表现。综合评分可得,Ⅰ级野牡丹科植物有地稔和野牡丹,推荐在研究区园林中优先使用;Ⅱ级植物共5个,分别是粉苞美丁花、白花野牡丹、巴西光荣树、银毛野牡丹和蜂斗草,建议在研究区园林中可以推广应用。研究结果为野牡丹科植物在研究区园林应用提供参考。

  • 袁仕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1): 49-5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1.010

    本文基于研究区生产实践,从嫁接育苗(接穗采集、砧木选择和准备、嫁接方法和嫁接苗管理)、造林(林地选择、整地、密度选择和栽植)、幼林管护、成林管理(除草、施肥、复垦、林地间作和密度调控)、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加工等方面探讨总结了八角林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目的在于提高八角林的产量,为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王登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1): 53-5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1.011

    本文基于莲花寺一株古树圆柏的生长现状,对其现状及保护措施进行分析。该古树受自身生理机能、外界环境和人为因素等影响,暂存在树体倾斜、基干部分缺损和孔洞较多等安全隐患。保护措施方面,以加固支撑为主;其次是树体孔洞裂隙的修复,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及时防止风雪、雷击等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同时注意周边竹林的保护,适时进行除草、施肥和松土等养护管理以及保持林内环境卫生。对策建议方面,需进一步落实责任到人、筹措专项资金和加强宣传等。目的在于为古树保护提供参考。

  • 张仁瑞, 廖兴国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1): 57-6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1.012

    本研究通过样方调查法对飞播马尾松低效稀疏林、马尾松混交低效稀疏林和人工松类低效林等8种林地补植改造,并进行苗木成活率、平均高生长量、植被覆盖度和平均地径增量的测定,以检验低质低效林改造成效。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低质低效林补植改造的苗木成活率、平均高生长量、植被覆盖度和平均地径增量等主要评价因子数据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人工杉木低效林和天然阔叶残次林上的补植改造效果较佳,为低质低效林分的改造与林分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 司振霖, 王键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1): 61-6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1.013

    常绿植物是北方园林植物造景和景观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城市公园中常绿木本植物的应用情况,可为改善北方城市公园冬季景观效果提供参考。本研究对河南驻马店驿城区6个公园中常绿木本植物的种类、应用频度、生活型、来源及观赏特性等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研究区公园常绿木本植物共有22科36属54种,其中红叶石楠、樟和女贞等11种植物的应用频度达到100%,应用普遍。生活型方面,在所调查植物中以灌木居多,占比78%;物种来源方面,乡土植物占主导地位,占比63%;观赏特性方面,以观叶植物为主,占比67%,且春季开花植物较多,以白花和红花为主,秋季结出果实较多,鲜艳色的果实明显增多。

  • 王德梅, 张继妹, 吉浩, 张祝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0): 51-5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0.010

    通过对研究区公园绿地林下植物实地勘察和调查统计,了解不同林分林下植物应用情况和特点、植物种类和应用频率,为林下植物景观营建和配置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该区共有乔、灌木83种,分属于45科,以蔷薇科、忍冬科、小檗科和木樨科所属种应用较多;地被及藤本植物47种,分属于27科,以天门冬科、石蒜科、酢浆草科和鸢尾科所属种应用较多。公园绿地常见的林下灌木主要为海桐、杜鹃、金丝桃和石楠等,耐阴的地被植物多集中使用萱草、玉簪、大吴风草、鸢尾和石蒜等。本次调查表明,应加大耐阴植物发掘和引种力度,拓展其林下应用范围,重视增加研究区林下植物多样性、植物景观配置和层次结构的构建,提升城市林下景观效果。

  • 黎宋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0): 55-5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0.011

    明确杉木、乳源木莲行间混交林的适宜混交比例,拓宽提升杉木人工林林分质量的途径。本研究调查分析了福建三明沙县区生态国有林场15年生杉木、乳源木莲纯林和不同比例混交林中各树种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各混交处理林分的杉木、乳源木莲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况,以3∶1行间混交林的杉木、乳源木莲生长状况为最好,其林分树种种间生存较为和谐,可形成稳定的复合林分结构,有利于杉木、乳源木莲生长,增强林分的抗逆能力,进而实现林分经营的可持续性。

  • 郝润华, 冯子江, 郭晖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0): 58-6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0.012

    本研究以河南新乡道路绿地、公园绿地等4类园林绿地为调查对象,采用样方法调查园林绿地植物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群落结构和物种来源,对比分析各类型植物群落物种的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Patrick指数和综合评价指数(B),对其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园林植物共计318种,分属93科207属。从绿地水平空间上看,不同园林绿地植物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公园绿地(264种)、单位附属绿地(173种)、居住区绿地(105种)和道路绿地(84种);从植物的垂直空间分布上看,乔灌木层植物组成种类较丰富,而地被层的植物组成种类数量相对较低。植物群落配置以乔+灌+草结构为主,乡土植物占所调查植物物种总数的60.4%。植物多样性综合评价结果和反映物种丰富度的Patrick指数和Margalef指数结果一致,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营建及园林植物配置提供参考。

  • 詹惠玲, 蓝翠钰, 徐桂红, 陈景方, 曾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9): 52-5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9.011

    基于多肉植物种质保护,营造景观向市民传播植物科学知识,使用9科27属88种多肉植物,应用玻璃钢材、生活物件、文化砖和园林枯木等介质,营造多肉瀑布、环保阳台、夜郎遗风和枯树微光4个场景的植物景观,灵活展示了多肉植物形态和习性的丰富多样性,以及植物与生活、植物与文化的紧密关系。同时,总结了该植物景观多肉植物种植养护技术,包括选择透水、透气的基质,冬季适当保温、夏季通风降温,适时防治病虫害等,目的在于为多肉植物在家庭园艺和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以及植物园服务所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窦锁柱, 余兴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9): 57-6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9.012

    为评估紫花风铃木的抗旱能力,本研究以其为材料进行控水试验,试验开始后每隔3 d测定栽培基质相对含水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探究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干旱初期,MDA含量上升,植物细胞膜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可溶性糖和Pro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SOD和CAT活性增加,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受性;在栽培基质相对含水量低于33.71%后,可溶性糖和Pro含量继续增加,但SOD和CAT活性逐渐下降,MDA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紫花风铃木干旱耐受达到极限。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紫花风铃木可以通过渗透调节和激活抗氧化酶活性的方式,对干旱胁迫表现出一定耐受性;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其干旱耐受达到极限,SOD和CAT活性下降,其生长受到抑制。

  • 曹大跃, 张经发, 王敬波, 陈伟, 曹顺, 贾波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42-4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10

    明确薄壳山核桃的径向生长特征及病虫为害情况,探究高效、经济的星天牛防治措施。以安徽合肥长丰县区域内种植的薄壳山核桃为试验对象,使用Logistic方程拟合胸径随树龄变化的过程,建立薄壳山核桃径向生长模型;采用普查法调查薄壳山核桃病虫害发生情况,根据虫害调查结果设计不同药剂对星天牛幼虫的防治试验,试验分为4组:2%噻虫啉1 000倍稀释液+40%透翠30倍稀释液(CF-1);40%噻虫啉1 000倍稀释液+40%透翠30倍稀释液(CF-2);40%噻虫啉1 000倍稀释液+有机硅500倍稀释液(CF-3);以清水+40%透翠30倍稀释液作为对照组(CK);并对试验效果较好的组合进行大规模防治实践,分析防治效益。径向生长结果表明,2018—2023年薄壳山核桃胸径净增加32.34 mm,相比2018年胸径增长267.94%,胸径净生长量对树龄变化呈抛物线型走势,Logistic生长呈“S”型曲线,胸径生长速率呈现“慢—快—慢”趋势,1~18年为薄壳山核桃胸径快速生长期,18年之后胸径变化趋于稳定。病虫害种类调查结果显示,对薄壳山核桃造成较严重为害的害虫主要包括蛀干类害虫、食叶类害虫、刺吸类害虫和种实类害虫4类,其中以蛀干类害虫为害最为严重,蛀干类害虫以星天牛为代表;2021年基地标准地块星天牛总为害率24.72%,其中树干中部为害率较高,可达36.11%;2022年园区移栽区的星天牛受害率高于1标段和2标段;星天牛为害的同龄林胸径在2~10 cm,多数受害株的径阶在5.0~6.9 cm。不同药剂组合对星天牛防治效果显示,CF-2组合防治效果最佳,药剂喷施1 d后即出现明显效果,虫孔减退率达16.66%,5 d后虫孔减退率达100%;CF-3组合对星天牛的防治有效性在70%左右。2021和2022年的规模化防治效果及效益分析表明,“40%噻虫啉1 000倍稀释液+40%透翠30倍稀释液+有机硅500倍稀释液”的综合使用,明显降低了防治费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由此可见,有机硅对透翠具有潜在替代价值,在实际生产中,结合防治成本因素可以综合考虑使用。研究为薄壳山核桃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 徐乔芬, 欧光龙, 付磊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49-53.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11

    为了明确影响哀牢山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研究区45个样方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生态关系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TWINSPAN分类将45个样地点中170个物种划分为7个群丛,其中群丛Ⅲ的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群丛Ⅴ物种多样性最单一,仅包括11和20号样地中的18个物种;CCA排序结果表明,海拔是哀牢山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孔隙度和温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磷对植物群落分布影响不明显。哀牢山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变化的分析对揭示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和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 郑皓遥, 秦新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59-63.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14
    鉴于红豆属植物在生态保护、生态服务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性,本研究梳理并分析有关红豆属植物的研究文献,揭示红豆属植物研究进展、趋势以及关键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现状。收集CNKI数据库中有关红豆属植物的文献,借助CiteSpace、Excel等软件进行计量分析、可视化处理以及关键词聚类。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1年,年度发文量波动式增长,2021年发文数量最高,呈现突破式增长;韦小丽发文量较多(29篇),存在多个较大的作者群,已经形成中大型合作网络的基本骨架,但作者群间的合作还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形成了高校、研究院并重的研究格局,贵州大学林学院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在该领域发表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水平和影响力;研究机构已经形成群簇现象,该领域机构、机构群之间的合作交流还有提升空间;相关研究集中在红豆属物种的育苗和造林等方面,关键词聚类主要包括人工林探析、野生群落特征探析及保护、植物资源利用探析;当前,学者对红豆属植物的木材利用以及野外种群复壮较为关注,红豆属下多物种的濒危保护、生态恢复及其环境适应性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基于研究现状与趋势,建议加强基础研究与跨学科融合,促进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 田贤贤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64-6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15
    为了探索环境因子对云南哀牢山乔木物种的影响,加强环境因子的保护和利用,本文利用GIS技术和MaxEnt建模软件,分析各环境因子对该地区乔木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Bio15)、土壤有机碳、年平均温(Bio1)和pH值水4个因子是影响乔木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Bio15)81.5~84.0,土壤有机碳150~210 g/kg,年平均温(Bio1)14~16 ℃,pH值水56.0~57.5(土壤pH 5.6~5.7)是乔木群落的最佳生长环境。平均日较差(Bio2)、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Bio3)、温度季节变化(Bio4)、坡向、最暖季度平均降水量(Bio18)、阳离子交换容量、坡度以及与道路的距离8个环境因子是次要影响因子,贡献率20.4%;气候、土壤、地形和道路干扰等12个环境因子对乔木群落分布均有一定影响。为了保护研究区乔木物种多样性,提出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变化对乔木的影响和严格管控乔木林区人为活动等建议。
  • 张弓长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70-73.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16
    实验苗圃作为林业科研基地之一,承载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重要任务。为提高实验苗圃生产管理水平,本研究从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科研队伍和研究方向、资源利用和生产管理3个方面对实验苗圃生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以下策略:加强设施维护,优化项目配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使用效益;提高科研水平,充实科研队伍;找准研究方向,转化科研成果;科学规范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目的在于提高实验苗圃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实验苗圃基地建设、项目管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邱建能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74-7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17
    为快速建成高质量木荷防火林带,本研究以木荷人工林带为研究对象,调查统计了不同造林抚育方式下木荷林成活率、保存率、树高和胸径等数据,分析不同造林抚育方式对木荷林生长的影响,核算不同造林抚育方式的资金投入并进行比较,为木荷防火林带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栽植当年,处理Ⅰ和处理Ⅱ苗木成活率更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栽植3年,处理Ⅰ和处理Ⅱ的木荷苗木保存率更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栽植7年,处理Ⅰ和处理Ⅱ的木荷苗木胸径和树高均更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造林抚育处理方式苗木费相同,处理Ⅰ的人工费和肥料费投入相对较高。结合不同造林抚育方式对木荷林生长的影响,选择处理Ⅱ营造木荷防火林带较为适宜,即全面劈除杂灌并块状铲草,不残留针叶树;挖小穴(50 cm×40 cm×30 cm),每穴施45%氯基复合肥250 g,苗木打浆;第2年全面劈除杂灌,块状扩穴,每株施45%氯基复合肥250 g;第3年全面劈除杂灌。
  • 胡显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53-5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2
    保护、利用森林资源,需依托科学的规划调查,有效了解林业资源的生长及分布情况。将3S技术应用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中,能够确保规划调查工作高效真实。为进一步保护、利用森林资源,本文结合3S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从遥感(RS)技术应用原理、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应用原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原理方面分析了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优势,从监测和调查森林资源、预防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方面介绍了主要工作内容,探讨了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包括图形数据采集、解译标志建立、小班判读区划、外业调查和空间图形库建立等方面,对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吴仲昌, 冶俊森, 杨保玉, 夏吾朋毛, 刘文楠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58-63.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3
    为进一步提高黄河流域石砾山地的植被覆盖率、促进其生态恢复,本研究在青海云杉等7种乔、灌植物中,选择存活率排名前四的树种作为试验树种,开展了4个树种的石砾山地造林技术试验,通过研究不同保水保墒技术对4个树种的生长指标、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肥力、存活率和保存率等指标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该区域的造林技术。结果表明,整地措施能增加土壤含水量;集水托盘措施能提升土壤表层土壤的水分和土壤温度;在石砾山地造林需要结合其他措施进行施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含量。施肥+整地+集水托盘组合措施在黄河流域石砾山地干旱造林效果较为明显。该研究为黄河流域石砾山地的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提供参考。
  • 杨细妹, 毛林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64-6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4
    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顺海国有林场根据地理区位条件和森林质量现状,实施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本文基于该项目实践,总结分析了其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基本工作流程和效益。该项目包括林木采伐和营造林两方面,林木采伐工作包括采伐前公示和采伐边界确认、林木标记与伐木、造材归楞和伐后清理等;营造林工作包括树种选择及配置、苗木质量把关、栽植过程措施和施工组织等;项目实施可产生一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林木质量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吴莹莹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68-7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5
    竹林是重要的生态、产业资源,竹林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保护生态、推动城乡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林农的收益等均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经营毛竹林,本文从林地选择和竹林结构确定、科学施肥、留笋成竹和老竹采伐、林地管理和灌溉设施建设、钩梢和号竹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毛竹笋用林、笋材两用林和材用林定向培育技术,以提高毛竹林经营水平,为毛竹经营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 潘雪雷, 邢友武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49-54.
    本文从影响银杏扦插生根的内部因子入手,研究了不同树龄、不同采条时间的银杏母树当年生枝条中内源激素与枝条的扦插生根率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枝条中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和赤霉酸(GA3)的含量与银杏枝条的扦插生根率成正相关,与脱落酸(ABA)的含量成负相关关系。同时,银杏的扦插生根率也受到IAA、Z和ABA的含量,及IAA/Z、IAA/ABA比值的影响,比值高有利于生根,反之对生根不利;银杏扦插繁殖具有明显的年龄效应,随着母树树龄的增加,扦插生根率呈下降趋势;银杏扦插繁殖具有明显的时间性,一年内,随着采条时间的推移,生根率逐渐降低。因此,在进行大面积育苗中,早春季节的幼嫩枝条较适宜银杏扦插生根。
  • 锡林呼, 张胜利, 闫艳秋, 代金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55-60.
    西伯利亚杏耐寒、抗旱,是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之一。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3—2023年西伯利亚杏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杏研究论文的发文量波动变化,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发文量最高的机构和作者分别为沈阳农业大学及该校林学院董胜君;沈阳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该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该主题研究热点主要为育苗、栽培、造林技术的应用与提高,抗旱性调控机制,种质资源调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等。
  • 左毅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2): 74-77.
    为了进一步提高毛竹产量、保证毛竹品质,本文结合研究区实际,从林地选择及复垦,林分构建,科学施肥、水分管理、根部覆盖、钩梢管理、林间道修建和地下竹鞭调控、采伐及留竹等毛竹林的管理,采笋时间及规格、采笋方法,有害生物预防、治理等多个方面,对毛竹的笋竹两用林培育技术进行分析,为毛竹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 侯立英, 何金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2): 78-82.
    为评价优良无性系在油茶品种改良中的作用及效果,对研究区主推的岑软、湘林系列品种进行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测定。结果表明,岑软系列+湘林系列混交造林3~4年后即可投产,比岑软、湘林系列早;岑软系列投产初期平均产果量331.95~7 952.50 kg/hm2,岑软系列+湘林系列混交造投产初期平均产果量612.00~2 363.15 kg/hm2,湘林系列投产初期平均产果量247.50 kg/hm2;岑软系列投产初期平均产油量35.75~504.98 kg/hm2,岑软系列+湘林系列混交造林投产初期平均产油量46.80~149.60 kg/hm2,湘林系列投产初期平均产油量20.55 kg/hm2。岑软、湘林系列及其混交林丰产期平均鲜出籽率均接近或超过40.00%,低于研究区品种(小籽油茶和孟江油茶);平均种仁含油率均超过45.00%,岑软、湘林系列及其混交林平均种仁含油率较高;岑软系列丰产期平均产果量5 906.40 kg/hm2,岑软系列+湘林系列混交林丰产期平均产果量5 842.50 kg/hm2,湘林系列丰产期平均产果量5 118.15 kg/hm2,比研究区品种增产133.83%~327.16%;岑软系列丰产期平均产油量399.15 kg/hm2,岑软系列+湘林系列混交林丰产期平均产油量370.35 kg/hm2,湘林系列丰产期平均产油量316.95 kg/hm2,比研究区品种增产71.65%~121.93%。因此,选择岑软、湘林系列无性系良种更新造林,产果量增加100.00%以上,茶油增产70.00%以上。
  • 薛波波, 郝焰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56-58.
    为进一步优化森林抚育经营技术,本文对森林抚育经营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包括提高林木成活率与森林质量,保障生物多样性,以及提升林业资源效益等。探究森林抚育经营技术要点,包括公益林、用材林和人工乔木林等不同类别的森林抚育经营方式。提出森林抚育经营技术的应用措施,包括转变经营理念,制定科学的经营方案,增强生态保护意识。目的在于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 刘博, 阎伟, 刘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59-63.
    椰树叶柄挥发物对锈色棕榈象成虫具有吸引作用探索不同状态下叶柄挥发物组分可分析该昆虫的定向行为。为了明确健康和物理损伤椰树叶柄释放的挥发物组分,本文采用顶空采集法收集健康和物理损伤后椰树叶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其挥发性化合物成分及相对含量,并对健康和物理损伤椰树叶柄挥发物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健康叶柄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53种,包括烃类26种、腈类2种、酮类5种、酯类5种、茚类6种、醇类5种和其他物质4种,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5个成分为3a,4,4a,5,8,8a,9,9a-八氢-4,9:5,8-二亚甲基-1H-苯并[f]茚、丁基化羟基甲苯、L-α-松油醇、哒嗪和双环戊二烯;物理损伤叶柄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51种,包括烃类25种、腈类5种、酮类5种、酯类6种、茚类5种、醇类3种和其他物质2种,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5个成分为3a,4,4a,5,8,8a,9,9a-八氢-4,9:5,8-二亚甲基-1H-苯并[f]茚、丁基化羟基甲苯、双环[2.2.2]辛-5-烯-2-甲腈、α-松油醇和2,6-二甲基-4-氧杂三环[5.2.1.0(2,6)]癸-8-烯-3-酮。健康与物理损伤叶柄挥发物主要组分大体一致,在具体种类和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揭示锈色棕榈象成虫寄主定位行为的化学通信机制及研制植物源引诱剂提供参考。
  • 马紫萸, 安星华, 薛嘉宁, 赵容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64-69.
    基于五味子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条形码序列,探讨五味子药材基源的鉴定方法,为该药材来源的鉴别和规范栽培种植提供参考。本研究共收集16份五味子样品,提取样品基因组DNA,PCR扩增ITS序列后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SeqMan拼接后,采用MEGA11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比对,计算K2P遗传距离,并利用邻接(NJ)法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研究区16个样本的ITS序列结构差异较小,碱基序列相似,其中2份样本出现1个变异位点;结合遗传距离和NJ聚类树结果可看出,五味子属所有样品聚为一支,其中研究区五味子样本与来自GenBank的五味子聚为一支,南五味子属作为外群单独聚为一支,且分支具有很高的支持率,种内差异不明显,可与五味子属近缘种区分开。基于ITS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对五味子及其同科植物进行区分鉴别。
  • 王陈, 任少华, 周鑫伟, 张驰强, 童琪, 李君一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0): 47-53.
    榧树是红豆杉科榧树属常绿针叶乔木,是集材用、药用、果用、油用和观赏于一体的多功能珍贵树种,应用价值较大。为了探索榧树幼苗的最佳施肥配比,本研究分别将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作为氮、磷和钾肥,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2年生榧树幼苗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株高、地径、总根长、根系平均直径、根尖数、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最优配方为N2P3K3;根表面积、根体积的最优配方为N2P1K3;地上干重、总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最优配方为N2P2K3;地下干重、叶绿素b含量的最优配方为N2P2K1。本研究根据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对榧树的生长进行正交及方差分析,筛选出适宜榧树幼苗生长的氮磷钾配比,为榧树培育的施肥提供参考。
  • 伏露红, 邵志鹏, 张子奇, 高维全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0): 54-58.
    为调研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类型,本研究对该公园植被资源与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将研究区域的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具体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针叶林、人工竹林和其他人工林,分析不同植被类型的海拔范围、群落盖度、群落高度、最大胸径和优势种类等主要特点,研究各植被类型在此森林公园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研究区域有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其生境复杂多样,自然植被类型丰富,保存较完整,有5个植被类型、5个植被亚型以及10个群系,植被类型垂直带谱分布明显,水平规律变化界限和植被类型垂直分布不明显。本文对研究区域植被类型保护提出建议,为该公园植被研究及植被保护提供参考。
  • 魏开炬, 林宜超, 吴承文, 吴淑平, 王炳英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58-62.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园林保健植物资源,采用室外调查、资料检索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园林保健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探究其资源概况和保健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结果表明,该区野生园林保健植物共有60科87属105种(含种下分级),其保健植物的保健类型、生活型、生境、海拔分布和保健作用具有多样性,开发利用价值大。调查结果为野生园林保健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