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专题
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就是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增强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农民增收进一步拓展空间。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蒋江照, 侯康, 刘洪坤, 王怀禹, 左娟
    农学学报. 2022, 12(10): 82-86.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061

    为综合分析影响南充经济林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而制定合理的经济林发展战略,采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南充经济林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结果表明,南充具有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林产业基地初见成效以及政府政策重点关注的优势和机遇,但存在基地设施薄弱、科研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同时也面临同质化产品的威胁。建议增加科技投入加快成果转化,通过基地示范作用实现南充丘陵地区经济林轻简化栽培技术的转变,建设全产业链并创建区域品牌,从而促进产业良性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 白同豪, 高瑞泽, 战颖, 李建伟, 马之珺, 芮玉奎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9): 160-16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314

    为了研究国内部分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运用实例分析及路径分析的方法对商河县以及下辖孙集镇的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商河县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上已初具水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商河县实际情况及山东省政策,提出了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扶持优势产业,坚持科创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化等对策建议。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现代,还要重视广大农村地区所特有的乡土文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更好的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 王宏伟, 马晶, 杜勇, 魏政, 刘荣志

    食安民康,食品安全贯穿整个产业链,其源头农产品是基础,首先必须把农产品质量抓好。为更好引导农业发展服务我国居民健康营养需求,11月20—21日2020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期间,中国农学会举办了健康·营养·现代农业分论坛,围绕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特征与食品科技创新、发展绿色都市农业与服务城市健康生活、牛奶与健康关联的优质乳工程、燕麦降血糖作用及机制研究、我国营养健康型食物资源开发趋势与典型案例、营养环境塑造动物健康高效生产6个主题,交流我国居民营养健康问题,探讨居民膳食结构,展望现代农业发展对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的提升作用。

  • 冯桂真

    农业科普工作是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农业科普创作是将深奥、抽象的农业科学知识、科学原理转化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传播,以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和公众农业科学素养,是农业科普工作的源头。笔者从创作的选题、创作队伍的组建、创作手法、传播渠道以及存在问题和建议5个方面进行讨论。创作选题要分析了解受众目标与受众需求;组建包括科学家团队、科普创作团队与媒体渠道在内的协作团队;创作时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注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创作技巧以及各种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借助互联网扩宽科普作品传播渠道。文章最后就如何改善农业科普工作的激励机制与培养专兼职科普创作队伍提出建议。

  • 郭冰, 马晶, 魏政, 杜勇, 李建政, 马志超, 刘荣志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现阶段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能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2019年11月21日,中国农学会联合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大学在南京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聚焦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交流农业绿色发展路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专家建议,积极为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

  • 张静怡, 马佳, 杨怀宇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7): 158-16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20024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关键点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浦东新区作为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在国内率先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全国农业的发展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对全国其他同类地区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对上海市浦东新区25个镇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同时阅读相关文件和文献,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点、存在问题。结果显示,上海市浦东新区经营主体发展具有数量增长快、品牌化速度快以及发展模式多样化等特点,但在农业经营主体科技人才、农业生态补贴、农业信贷保险以及农业设施用地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建立人才队伍;加大对农业生态补贴,科学合理施肥;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实现农业信贷多元化;破除农业用地限制,充分发挥土地利用价值。

  • 陈良正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30): 155-16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0500128
    为进一步发挥云南的比较优势,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经济,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在纵向对2012年以来云南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结构特征、区域布局、组织体系及生产能力等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将部分主要指标放在全国和西南五省(区)两个纬度上进行横向对比,凝炼云南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诸如整体水平不高、结构制约突出、产业功能单一、缺乏稳定支持、主体发育不足等主要问题。作者认为,云南在以规模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上不具备优势,应充分发挥低纬高原自然地理、生物人文资源等多样化的优势,坚持和强化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多样、特色、优质、时差(季节差)和带差(气候带)的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建议将发展云南有基础和潜力、价值提升空间大、且地域性强、技术要求高的特色经济作物、山地畜牧等优质农产品产业作为结构和调整的重点,将扶持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多功能性等作为农业支持政策调整的重点,供云南省及其他高原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参考。
  • 刘立成,刘颖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7): 121-12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9020015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科技传播体系的缺失,具体表现为“传者本位”思想突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无法传播到农村弱势群体;传播渠道过于狭窄,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无法准确及时得到传播;农民科学素养不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无法得到农民的追随与认同、扩散;传播内容受到限制,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无法得到主动持续更新;“科教推用”难以结合,导致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传播的效果不佳。因此,应构建“五个W分层分级环形互动科学传播体系模式”,即构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现代农业科技传播者系统”;构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现代农业科技讯息系统”;构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现代农业科技媒介系统”;构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现代农业科技受传者系统”;构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现代农业科技效果系统”。这一体系模式既是适应气候变化的,也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
  • 尚丹,许皓月,余国新,张利娜,蔡宁,王莹,王红宝,牛细婷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休闲农业元素在具体区域内(现代农业园区)的适配性问题,摸索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园区的结合要素,使休闲农业成为撬动现代农业园区高效发展的支点。本研究以唐山滦南万亩林果园为例,分析了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类型与休闲农业的结合点,以及园区中休闲要素的体现方式,剖析了园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思路,分析了休闲农业在研究区域的应用要素等问题,发现其中不足之处,从而得出现代农业园区中打造休闲要素,需要考虑地区的优势特色、资源环境、人文要素等问题,同时还要依靠科技力量,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 滕明鹏,李峰元,罗军,高英,杜佳蔚,卢宁,陈俊,彭昌家
    以南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例,从发展现状、绩效评估、机制创新、机遇挑战和后续思考五大板块入手,概述了南充农业发展的地理特点和自然条件、示范区建设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提出了示范区的发展成效和不足,总结了示范区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方面的基本经验,并以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出了南充现代农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径、任务和若干政策建议。
  • 张杰,臧贺藏,冯晓,胡峰,周萌,郑国清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6): 163-16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6030156
    农业信息化程度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同时作为新进的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依靠发展农业信息化,是河南省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阐述了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总结可借鉴的经验模式,以期为河南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河南省农业信息化的对策建议:搭建涉农数据共享云平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构建中原农业科技信息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高效农业信息服务;建立农村农业信息化应用与示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 李俊杰,李建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3): 185-19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6020065
    为了明确成渝经济区内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及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Moran指数全局和局部指标分析了邻接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性和集聚特性。结果发现县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呈现成都市和重庆市区两核心区域发展水平高、中间地带和外围区域发展水平低的凹型发展模式。地理上邻接区域具有的正的空间关联性,并主要定位了高高集聚类型和低低集聚类型区域,有利于更精确地找准弱弱集聚的关键突破点,培育农业产业集群,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发展。
  • 北京市房山区创新发展模式研究郭淑敏,郭淑敏,周颖,王秀芬,刘宝忠,焦迎彦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4): 196-20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110047
    以北京市整建制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背景,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房山区在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过程中取得的明显成效。房山区创建了独具房山特色的“房山模式”,由6个子模式构成:特色产业支撑子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子模式、休闲农园子模式、沟域经济子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子模式和智慧农业子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房山模式”的典型经验,即因地制宜抓产业,夯实“房山模式”发展基础;政府重视出政策、扶持“房山模式”快发展;科技引领强内功、助推“房山模式”跨越式发展;体制机制求创新、为“房山模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加强宣传与推介、提高“房山模式”影响力。概括提出了“房山模式”的六大特征:类型明确、业态丰富、功能多样、科技支撑有力、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半开放性与开放性相结合。最后,提出了“房山模式”对北京市乃至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的意义与作用,根据国家及北京市新形势、新目标、新定位,前瞻性地提出了未来“房山模式”发展的思路与设想。
  • 翁伯琦,马宏敏,苏汉芳,张伟利
    农学学报. 2015, 5(12): 127-132.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5040016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优化生产方式与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及举措。本文阐述了特色现代农业的主要内涵与重要意义,分析了福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优势及其布局现状与成效,提出了福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及其提升策略,主要包括科学制定规划,强化优惠政策引导力;加大科技支撑,增强特色农业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加强种业发展,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加强闽台合作,接轨农业发展现代化;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以求为福建省特色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 李雪莹,施六林,王艳,卢碧芸,郑兰
    农学学报. 2015, 5(12): 133-136.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5070004
    当前很多现代农业园区存在缺乏特色、功能类似的问题,将地域文化融入现代农业规划,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文章总结了安徽地域文化资源素材的特点和类型,分析了地域文化在规划区域形态和内涵上的表达方式,结合安徽淮南和绩溪的规划案例,探讨在现代农业规划中应用地域文化资源的路径,促进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地域文化传承的载体,以保护和恢复地域文化资源,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
  • 刘斐,刘猛,赵宇,南春梅,魏志敏,李顺国
    农学学报. 2015, 5(8): 126-131.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5050007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现阶段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的新革命。本文分析了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展现状与建设类型,剖析了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运行的对策建议。
  • 程昊,董锁成,李宇,李世峰
    农学学报. 2015, 5(7): 126-131.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2014-xb0781
    中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牧交错区是环境变化敏感、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也是国家农业发展和治理的重点区域。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简称土右旗)是典型的农牧地区。通过对土右旗基础现状的分析,总结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研究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战略问题,提出土右旗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进而归纳出农牧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整体思路,为中国农牧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 柳岩,殷志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 277-28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4-2217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引领和示范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和推广,带动了区域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随着国家级示范园区建设范围进一步扩大,承担示范园区建设的地区,需要对本地区的资源和主导产业进行规划,掌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科技保障水平、科技管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3个方面所包括的指标,总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科技支撑规划中存在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对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科技支撑基础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报告通过对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规划内容系统梳理,构架起研究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基础分析框架,以期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
  • 赵玉飞,柯剑鸿
    农学学报. 2015, 5(3): 122-127.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4110019
    以重庆市石柱县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机遇、劣势、威胁等四个方面对其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柱县发展山地现代农业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多于威胁;提出山地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思路、布局及以重点采取从政策支持、载体工程建设、物质支撑、科技人才支撑、市场竞争力等五个方面的对策对农业提质增效;建议今后农业发展模式选择“特产型”农业和“健康生态型”农业相结合,重点依托本地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生态无污染农产品,结合打造宜娱、宜居、宜养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城市,走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业路子。
  • 邱源,胡光远,郭燕梅,杨航,金昆,杨皓宇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4): 282-28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4-1536
    发展现代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题,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任务。文章以自贡市现代农业为研究对象,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构建自贡市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利用2012年统计数据,测评自贡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自贡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得分为49.22,处于现代农业发展起步阶段。
  • 程晓仙,连海霞,庞洁,田淑敏,胡宝贵
    农学学报. 2015, 5(1): 134-140.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2014-xb0815
    为了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的绩效管理,本研究基于北京市创新团队全部成员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北京市创新团队绩效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出制度设计与管理、目标管理、成员胜任能力、成员素质和过程管理是影响创新团队绩效管理的五个关键因子,其中制度设计与管理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目标的一致性,成员胜任能力,再次是成员素质和日常管理。基此,提出了完善团队制度设计、设定明确工作目标、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加强团队成员素质建设等方面提升团队绩效管理的政策建议。
  • 王艳 施六林 卢碧芸 李雪莹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6): 302-30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3-3162
    浅析了淮南市潘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对规划的背景、示范区现状、规划意义、规划目标、示范区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及规划的创新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淮南是全国重要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和产业转型的机遇,综合示范区现有农业资源禀赋、产品定位、空间分布、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等因素,通过不同功能区的培育和交通系统的完善,因地制宜,针对性地提出了现代农业的规划,形成六区一带的总体格局,将蔬菜、粮食、循环养殖、加工物流、观光农业等产业及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为采煤塌陷区产业转型提出了有效的现代农业的规划思路,促进潘集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给当地带来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给类似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 张汉强 余从田 雷艳芳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3): 75-8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4-1606
    通过对光明食品集团在生态高效农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概述了中国都市现代农业研究进展和内涵特征。科学分析了中国发展都市生态高效农业中尚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投资力度,构建产业体系,推进科技创新,打造品牌形象,创新“走出去”模式,改善生态环境,确保食品安全,以及重视人才培养,创新考核机制等有利于中国都市生态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旨在为上海及全国其他中心城市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提供参考.
  • 刘强 李晓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7): 97-10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3-2671
    目前,都市型现代农业已成为中国大城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然而,都市型现代农业在追求农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忽略粮食生产问题,粮食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粮食安全存在潜在危险。以成都市为例,对成都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粮食生产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成都市作为西部大都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战略是正确的,应将粮食生产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主动承担相应粮食生产责任;并根据成都市实际,提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若干建议。
  • 马珊珊 白春明 王柟 张天柱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32): 164-17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3706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从原平市的农业基本情况出发,从规划理念、规划战略、规划原则、规划定位、规划总体目标以及产业选择和布局等方面,探讨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思路和布局。通过对原平市的农业环境资源的分析,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构建了原平市“一带、两翼、一心、四组团”的空间格局,从而建成融生产、生态、休闲、观光、体验、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知名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市,打造成山西省“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先行试点中的农业发展典型县,建成山西省重要优质农副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以及面向忻州市域、辐射华北地区的重要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中心。
  • 李芸 张安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6): 41-4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3884
    为了明确重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利用2011年统计数据,并通过标准值标准化处理数据,依靠层次分析法(AHP)计算的权重,得出重庆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59.56分。结果表明,重庆现代农业处在初步实现阶段,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并对重庆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 柳岩 葛珺沂 朱绪荣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11): 65-6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2406
    粮食生产核心区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区域,通过归纳国内外有关粮食生产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出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发现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研究角度,在分析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现代农业发展内涵、模式和评价的基础上,认为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采用何种发展模式、如何进行评价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为实现不同区域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均衡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 李成圆 熊黑钢 闫人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8): 93-9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2296
    为了研究新疆县域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及地区差异,以其现代农业最发达的天山北坡13个县(市)作为研究单位,以10项指标作为分析因子,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建立了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综合因子得分对各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ARCGIS 10.0软件绘制了这13个县(市)的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图。结果表明:影响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有投入产出因子、生活现代化因子和生态因子,其中,投入产出因子在衡量天山北坡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中发挥着决定作用,其方差贡献率达47.22%;将天山北坡各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分为发达、较发达、欠发达、不发达四类,且根据综合得分情况得知,天山北坡各县现代农业发展极不均衡,有54%的县(市)处于研究区平均发展水平之下;天山北坡各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呈现出由中心向两边递减的“凸”字型空间格局。
  • 朱绪荣 邓宛竹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 44-5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3158
    主导产业是现代示范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示范区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加规划的科学性,引导示范区快速发展,根据示范区产业基础,采用多目标分析法系统地集成出了一套完整的影响主导产业选择因素的指标体系,并通过计算因素指标值和综合排名确定了主导产业,最后提出了主导产业规划重点和最佳的空间布局,以期为示范区主导产业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加强主导产业选择与规划有利于促进示范区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实现资源在空间结构上的有效配置,加快推进区域现代化发展。
  • 王斌 马宏斌 张强 董云中 王娉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1): 306-31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1219

    加快山西省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突破资源、环境和经济的约束,必须以农业科技为根本出路,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支撑。笔者分析了现阶段山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阐述了新时期山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容,并对加快建设山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了建议。

  • 丁雨莲 马大全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4): 157-16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306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大浦乡村世界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实证研究大浦乡村世界的旅游产业融合路径。认为资源融合与技术融合路径是其主要融合路径;功能融合和市场融合是重要融合路径;资本融合、人才融合与组织融合是另一层面的融合路径。通过资源、技术、功能、市场融合创新旅游新业态与开发旅游新产品。资金、企业、人才融合不以产生旅游新业态为结果,是旅游新业态发展与旅游新产品开发的有力保障。

  • 李宝玉 李刚 高春雨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1): 133-13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3524

    为明确环渤海区域农业发展水平,以加快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以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为评价总体目标,以农业投入、农业产出、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为分级指标,构建了环渤海现代农业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以市为基本评价单元对环渤海区域现代农业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环渤海区域的综合发展水平为0.585,刚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分地区看北京最高,达到0.798,其次为天津0.694、山东0.644、辽宁0.606,河北最低,为0.595;分城市看,环渤海区域现代农业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达到发达阶段的水平,处于初步实现阶段有10个城市,主要集中在山东(占5个),其他大部分城市还处于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

  • 杜徐君 金爱武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0): 74-7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3679

    为了推动浙江省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为浙江省毛竹现代林业园区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笔者采用参与式乡村快速评估(PRRA)法对浙江省安吉、遂昌、庆元3县17个毛竹现代林业园区进行调查,对园区农户特征和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收入方式正发生结构性变迁,从传统以竹林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逐渐向工资性收入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变。(2)农户兼业特征明显,大量农村劳动力从林地经营转移为产业工人(占90%以上)或从事农家乐等服务业,林地流转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3)现有的林业科技推广主要是政府主导、技术为主体,并从上而下的主要依靠行政推进;农户对实用新技术的需求大,但很大程度上缺少对技术选择的自主权,技术断层现象明显。(4)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但已成为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推动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的重要手段。

  • 张鸿 鲜小林 彭建华 陈栋 王自鹏 林超文 郑林用 夏北川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 178-18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2348

    依靠科技支撑是推进成都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关键,全面谋划是其首要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论证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路线图。成都市具备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基础和条件,但在技术链、产业链和科技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提出了成都市“十二五”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旨在从实用角度为其他省市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