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张国强, 李少昆, 王克如, 谢瑞芝, 薛军, 方梁, 李晓红, 富家乐, 李佳锴, 梁晨, 葛均筑, 明博
【目的】探讨生物育种抗虫新品种与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结合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提出适宜生物育种抗虫新品种的最佳栽培模式,为优化西辽河平原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3—202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展田间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栽培模式为主区,设置当地传统农户模式(FP)和密植精准调控模式(DPDI)2种综合栽培模式;以品种为副区,采用东单1331(DD1331)、东单1331K(DD1331K)、优迪919(YD919)、优迪919HZ(YD919HZ)4个玉米品种,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品种抗虫性状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2年试验期间,抗虫品种田块虫害发生程度均为轻发生,虫株率达6.80%—9.87%;常规品种田块虫害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或偏重发生,虫株率达22.27%—36.31%。在2023年(虫株率>30%),抗虫新品种(DD1331K、YD919HZ)较常规品种(DD1331、YD919)显著提高了千粒重,进而提高了玉米产量(0.84%—9.31%)和经济效益(0.3%—13.3%);而在2024年虫株率约为23%的情况下,抗虫品种与常规品种间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无显著差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在9.0或10.5万株/hm2密度时达到最大,显著高于6.0万株/hm2密度下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3.54%—19.94%和7.48%—21.01%。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模式2年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传统农户模式,2023年的增产幅度为13.50%—19.19%,2024年的增产幅度为7.03%—14.42%。与传统农户模式相比,密植精准调控模式的经济效益总体提升0.19—1.02万元/hm2。【结论】抗虫品种在虫害严重发生时,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最高9.31%)和经济效益(最高40.3%),但在虫害中等发生程度的情况下与常规品种无显著差异。密植精准调控模式通过调控种植密度(9.0—10.5万株/hm2)和优化水肥精准管理,较传统农户模式2年平均增产22.18%,经济效益提升0.57万元/hm2。其核心原理在于抗虫品种可以减少虫害威胁,降低产量损失,减少杀虫剂使用同时降低生产投入成本,通过合理密植增大玉米群体的生产能力,并结合滴灌水肥一体化进行精准调控进而实现玉米的增产和增收。抗虫品种与密植精准调控模式的协同应用可实现技术叠加,进一步提升玉米的高产稳产高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