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专题
SDGs 目标1: 零贫困

SDGs GOAL 1: No poverty:End poverty in all its forms everywhere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目标1零贫困:消除所有形式的贫困。包括以下具体目标:

目标 1.1 到2030年,消除世界各地所有人的极端贫困,目前以每天生活费低于1.25美元标准来衡量。

目标 1.2 到2030年,根据国别定义,将所有年龄段的男子、妇女和儿童在各个方面生活贫困的比例至少减少一半

目标 1.3 为所有人实施适合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措施,包括最低标准,并在2030年前实现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广泛复盖

目标 1.4 到2030年,确保所有男女,特别是穷人和弱势群体,享有平等的经济资源权利,以及获得基本服务、土地和其他形式财产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继承权、自然资源、适当的新技术和金融服务,包括小额信贷

目标 1.5 到2030年,建设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复原力,减少他们对气候相关极端事件以及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冲击和灾害的暴露和脆弱性

具体目标 1.a 确保从各种来源,包括通过加强发展合作,大量调动资源,以便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充分和可预测的手段,以执行各种方案和政策,消除所有方面的贫穷

具体目标 1.b 根据扶贫和对性别问题敏感的发展战略,在国家、区域和国际各级建立健全的政策框架,支持加快对消除贫穷行动的投资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刘顺 黄国勤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1): 125-13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3828

    安徽省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本文依据1978~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和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规律,考察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历史过程、数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表现为古典型波动;周期较短,长度比较规则;波动幅度总体呈现中度;扩张期略长于收缩期;在粮食产量波动性比较中可以将各周期划分为几个阶段;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化肥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应该加大力度研究,合理施肥;农作物受灾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

  • 徐晓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1): 160-16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665

    电商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并最终摆脱贫困的一种创新型扶贫手段。黑龙江省作为中国最北的农业大省,一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农村贫困问题,另一方面又具有生态环境良好、绿色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因此十分适合运用电商手段助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梳理和系统性分析黑龙江省农村电商扶贫现状,发现电商扶贫中存在农民从业人员“等靠要”思想严重、电商产业缺乏领军人物、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和基础设施相对不足等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贫困户电商脱贫意识、培养农村电商领军人才、建立本土农产品电商知名品牌和完善基础设施等对策建议,为黑龙江省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商扶贫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 熊雪,聂凤英,毕洁颖,曹珅珅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7, 29(5): 5-8.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7.5.001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在分析信息扶贫现状的基础上,以腾讯为村项目为例,总结了腾讯信息扶贫的经验,进而提出了要增加政府支持、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和注重本土化管理的建议。
  • 谢明义, 徐广才, 邵维明, 张艳芳
    农学学报. 2022, 12(10): 94-100.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046

    生态涵养区是首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涵养区发展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之一的密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2006—2018年农民收入的变化,并从农林水务支出、地区生产总值、耕地面积等角度选取指标,构建影响因素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各指标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人均收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与选取指标均存在相关关系,与农林水务支出、地区生产总值等5项呈正相关关系,与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指标呈现负相关关系。研究提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大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适应性增收策略,以促进生态涵养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 梁俊芬, 张磊, 张辉玲, 周灿芳, 万忠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6): 149-15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455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本文通过系统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东农民收入的变动历程及其来源构成,分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广东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判断未来广东农民收入的增长点及政策选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民收入增速经历了“快速增长—明显下滑—恢复—低迷—持续较快增长”5个阶段;农民收入来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资性收入贡献占主体地位、经营性收入贡献呈递减趋势、转移性收入成为新亮点、财产性收入贡献度较低;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呈“剪刀差”持续扩大趋势。当前,广东农民收入增长中存在财产性收入偏少、分配公平性不足等问题和矛盾。新时期,需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变化,着力构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包括提升农民人力资本,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农村各项产权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

  • 李逸晨, 吴明霞, 普垠森, 樊振佳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1, 33(4): 22-34.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0855
    [目的/意义]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和“互联网+”的有效推进,利用ICT满足国民对田园农耕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农业游戏化作为一种新兴农业扶贫模式,将ICT拓展到农产品的销售过程,通过游戏化的方式使用户得以参与到农耕的过程当中,体验农耕的乐趣。[方法/过程]通过田野调查,结合二手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对云南S、L、H三县的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扶贫攻坚情况,发现其现存的发展问题及在发展过程当中已构建完成的设施和政策基础,并基于其优势环境,针对其发展问题提出通过农业产业扶贫模式的创新来助力地区发展。[结果/结论]本文探索当地进行数字化农业游戏营销模式的优势条件,发现潜在问题,并建立数字化农业游戏营销的扶贫路径。
  • 崔志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5): 160-16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036

    截至2020年底,全国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当前乡村经济,尤其是山区乡村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农民发展观念落后、生产方式单一、缺乏发展思路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山区乡村经济的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政府和社会聚焦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共同携手建设和发展好乡村经济。本研究以河北省F县为例,结合河北其他脱贫山区的农村情况,分析现阶段乡村经济,尤其是山区的乡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乡村振兴发展建言献策。

  • 许叶颖, 杨娟, 汪妍, 钱婷婷, 郑秀国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4): 153-15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793

    笔者通过深入分析美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以及农业收入保险的运行经验,总结出美国农业保险发展对于上海农业保险乃至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借鉴作用,并提出了促进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农业保险法治法规的建设;重视农业保险需求的区域差异,满足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参保意识,提高其投保的积极性;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等。

  • 杨凡雨, 刘黎明, 袁承程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9): 153-16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0900631

    旨在维护国家稳定,为预判粮食生产前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湖南省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关联性较强的影响因素,并建立GM(1,N)预测模型预测粮食产量。2008—2017年与湖南省粮食产量关联度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科技因素是影响2008—2017年湖南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2018—2027年湖南省粮食产量有较小波动,且农业机械总动力和财政农业支出影响较大;农业机械总动力在前后十年对粮食产量都有较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粮食产量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受农业机械总动力影响最大,维持产量水平需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 佟玉焕,黄映晖
    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新矛盾,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业兴则各业旺,农民富则国家强。自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聚焦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落实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三农”问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是当前亟需完成的任务。西部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结合甘肃省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分析制约该地区农民收入的障碍因素,提出全面治理生态环境、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 刘晓敏,石喆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12): 171-17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070181
    为了达到山东省粮食稳产和增产的目标,通过1991—2010年的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山东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对山东省粮食产量影响最强,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农业化肥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药使用量、农村用电量对山东省粮食产量也依次有重要影响。根据结果提出提高有效灌溉面积,稳定和提高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等建议来保证山东省粮食的稳产和增产。
  • (黄彭,郝妙
    农学学报. 2017, 7(10): 96-100.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6120010
    中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加强粮食产量预测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根据2001—2015 年四川粮食产量的历史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基于弱化缓冲算子的GM(1,1)预测模型,通过残差、级比偏差、关联度、后验差检测、模拟数据检查对模型的合理性和精度进行误差检验,并应用模型预测未来3 年的粮食产量。研究结果表明,灰色系统理论GM(1,1)适用于粮食产量预测且具有较高的精度。预测了2016、2017、2018 年的粮食产量同比增长分别为-2.11%、-0.39%和1.21%,由此得出未来粮食产量将在波动中增长。
  • 娄厦 张德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8): 116-12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3-1262
    黑龙江省农民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收入相对较低一直困扰着黑龙江省农民。以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宏观数据为基础,选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强制剔除方法对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平均化肥施用量、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和平均百名劳动力初中以上文化所占比率这几点是黑龙江省农民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推进规模化种植;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引进本土知识型人才;争取国家惠农政策和跨境转移黑龙江省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建议。
  • 李卫东
    新常态下,创新精准扶贫工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存模式,尤其对于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扶贫攻坚更为重要。本研究以沙生植物欧李产业开发为例,论述了“生态扶贫”与“经济扶贫”相结合的新模式。欧李最大特点就是抗逆性强,生态功能显著,其果、仁、叶、根、花等综合利用程度高,经济效益明显。欧李产业涉及到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医药、旅游观光等诸多领域,其综合价值的深度挖掘与产业开发,不仅是当今人们日益增长的大健康需求,也是扶贫攻坚及沙产业开发的需求。本研究认为,以“生态扶贫”为先导的“经济扶贫”是精准扶贫的精髓。
  • 罗铿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7, 29(5): 16-19.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7.5.004
    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范畴下,基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采购的服务供应者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者,在文化精准扶贫服务当中的角色定位为。
  • 王丽娟,信丽媛,贾宝红
    农学学报. 2017, 7(12): 122-126.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6120005
    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农业经营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部分。文章利用回归方法,分析调研数据,结果表明,生产要素持续投入和产业结构类型对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科技培训流于形式,对经营性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区域位置和农户受教育程度对经营性收入无显著影响;新型产销衔接方式没有提高农户的议价能力,未表现出应有的增收效应。建议从加快土地流转、落实结构调整政策、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创新产销衔接方式等方面,促进农户规模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经营性收入。
  • 李斌, 杨豪中
    农学学报. 2021, 11(9): 118-124.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0-0199

    为了解决好区域性地方精准扶贫,结合商洛市商州区的精准扶贫现状,运用了图表数据统计的方法,对贫困地区土地利用、精准扶贫完成情况、人口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精准扶贫还存在扶贫基础薄弱,脱贫攻坚难度大,人口素质低,观念落后等问题,由此提出应加大政府政策引导,积极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扶贫产业多样化与融合发展,强化贫困户技能培训与教育工作,做好贫困动态管理,从源头杜绝返贫多方位融资,加强项目管理等做法,继续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推动深度贫困山区的全面发展,真正使其迈向小康社会。

  • 樊振佳, 刘兆毅, 杨谢怡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1): 38-48.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1-0984
    [目的/意义]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ICT在数字乡村建设中不断释放发展效应,原本位于信息弱势地位的农村居民很可能被新一轮的ICT革新浪潮裹挟而陷入新的信息贫困。因此,梳理数智化时代农村信息贫困的表征现实意义凸显。[方法/过程]通过田野调查以及深度访谈等方法,获取农村居民基本信息、ICT接入和使用情况、信息行为以及信息环境等数据,梳理数智化时代农村信息贫困表征。[结果/结论]研究描述了数智化带给农村居民信息实践的变化,发现了时空精力、智识水平、社会支持和个体心理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的数字资本积累,进而形成了ICT设备的无效使用、新一轮的数字排斥和无效数字反哺等农村信息贫困的新表征。
  • 徐满厚,贾燕燕,张潇月,马丽
    以山西吕梁连片特困区所辖13个国家级贫困县作为研究对象,获取研究片区2007—2014年共8年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数据,以农业经济贫困为切入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片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同时探讨片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和农业化肥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环境恶化,导致山区贫困加重;吕梁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在空间上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山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出现低值,中部出现高值,表明山区中部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研究结果希望对山西省贫困地区未来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提供参考。
  • 杨晓辉, 杜荣, 秦瑞敏, 徐满厚
    农学学报. 2021, 11(8): 116-124.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0-0226

    山西省境内的吕梁、太行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区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本研究以该片区所辖4市21个国家级贫困县作为研究对象,从山西省统计局统计年鉴及国务院扶贫办获取研究区内2008—2018年共11年农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内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探讨山西集中连片特困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贫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大片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地域差异性,随着时间推移,农业经济发展有所好转,但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落后的农业机械削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农业总产值降低,在农业种植中施用过多化肥造成土壤贫瘠、土壤质量下降,引起农作物产量减少,进一步导致贫困加重。因此,在集中连片特困区进行精准脱贫时,要“依地施策、依时施策”,改变该区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走绿色、包容、可持续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

  • 缑建芳,栾奕,王猛,郎花,刘枫,韩晋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7, 29(5): 9-11.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7.5.002
    加快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中国目前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精准扶贫是削减贫困,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面对差异化的贫困现状,精准扶贫理论是当前中国治理贫困的重要机制和指导性思想,是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理论创新,从制度、政策以及模式上保证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在实施步骤和工作方法方面也明确了具体要求,它的形成既是对国内扶贫开发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国外扶贫开发模式的借鉴,有效确保2020年全面脱贫大目标的成功实现。
  • 苗东利,邢晓娜,鲁春阳
    为提升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选用《中国统计年鉴》中1994-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以及旅游消费的相关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与出游率、人均花费之间的关系,探究收入因素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对比城乡差异,结果表明:收入高低是影响居民旅游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总体水平高于乡村,但是边际旅游消费倾向低于乡村;乡村旅游消费受偶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 李茜,张航瑞
    为保证有效地解决贫困地区脱贫问题,满足贫困人口生计需求。根据晋西北宁武县和代县的抽样调查,对贫困人口生计特点和生计诉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晋西北的宁武县和代县贫困人口生计表现出一定脆弱性和独特性;贫困人口生计诉求表现在资源和潜力利用、就业和提高收入、农户参与发展、基本生活水平、适用技术运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七个方面。其贫困人口生计诉求表现决定着相应的应对措施。本研究立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生计问题,构建了内源式发展理念与贫困人口生计诉求相结合的研究内容。
  • 张贵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3): 133-13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3207

    摘要:本文在系统调查环京津贫困地区31县退耕、贫困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环京津贫困带退耕与贫困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退耕工程的实施没有加重该区域农村居民的贫困程度,但也未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贫困的解决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文章进而建议在退耕工程已取得生态成效的基础上,将退耕成果的巩固和和反贫困措施相结合;,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娄厦 刘慧萍 张德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4): 130-13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3-2210
    黑龙江省是商品粮大省,其对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极为卓越的贡献。为了进一步验证黑龙江粮食贡献和农民收入之间是否协调。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分为1.68,位列全国第3位;黑龙江省农民收益得分为-0.92,位列全国26位,二者得分差距为-2.6,居全国之最。根据研究得出,黑龙江的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协调性极差,其协调性要远低于主销区和其他主产区水平。
  • 姜晓清,周丽,范君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7): 241-24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010094
    为应对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找出两者的内在联系,从而合理指导其生产活动。分析了宜宾市近21年来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3个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三者皆呈上升趋势,其中日照时数波动的幅度相对较小;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对小麦单产量的增减影响最大,关联度达0.869;年日照时数与稻谷单产的关联性最大,为0.736。由此可知:宜宾市气候对其粮食产量影响之大,尤其是气候产量,这为接下来农业部署提供了依据。
  • 吴文婕, 王梦珂, 赵艳梅, 凯迪日耶·艾力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5): 137-14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062

    推进贫困地区女性就业脱贫对增强女性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参与式农村评价法、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对新疆喀什地区2020年脱贫县典型乡镇进行实地抽样调查,从个人禀赋、家庭特征与社会保障层面对少数民族女性脆弱性贫困进行分类识别,建立少数民族女性弹性就业可持续生计资产评价体系,测算其家庭生计资产,对比分析女性弹性就业生计资产稳定性差异,探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弹性就业脱贫效益与生计可持续诉求。研究表明:(1)研究区农村女性弹性就业意愿较为强烈,个人资源禀赋、家庭环境以及社会保障因素均可产生脆弱性贫困风险。(2)研究区4县农村女性弹性就业生计资产指数水平总体偏低且差异较大。(3)依据资产指数与脆弱性特征,将莎车县、叶城县界定为个人禀赋、家庭环境脆弱型区域,英吉沙县、伽师县界定为家庭环境、社会保障脆弱型区域,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实现优化女性生计资产配置,维护就业脱贫可持续发展。

  • 梁巨志, 张铁雄

    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扶贫工作中潜匿和顽固因素是当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深度贫困问题的消除需要更为精准与创新型动力的推进,故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下以体育学理论框架为基础,从体育扶贫的视域探究新时代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路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剖析贫困代际传递产生的结构、文化和混合机制,进而发掘贫困代际传递在主体禀赋、意识形态、经济基础三维隐性困境。研究表明,应从贫困主体出发,“志、智、体”三扶并重;从意识形态角度,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坚守文化自信;从经济基础方面,振兴乡村体育产业,增收拓岗。通过体育本身具备的特殊性和不可代替性拓新扶贫路径,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 姜新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 154-15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070066
    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粮食产量对于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旨在提高粮食产量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分析现有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文中将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在众多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中确定出主要的、客观的因素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具有的非线性建模和极高的拟合精度特点,应用到粮食产量预测中去。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最大误差1.21%,平均误差0.63%。预测精度较高。为粮食产量预测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有效的预测方法。
  • 吴静, 曾桢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1, 33(4): 14-21.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0436
    [目的/意义]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在信息传播发展方面仍是短板弱项。因此探究贵州省农村地区信息贫困影响因素,为推动城乡信息传播协调发展提供依据。[方法/过程]文章基于5年深度访谈87位农村贫困地区农民,根据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原则,基于Nvivo11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从农民自体因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因素、信息获取内容因素3个方面对农村信息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质性分析。[结果/结论]影响因素导致农民信息意识淡薄、信息传播不通畅以及传播内容不完整准确,信息效用难以发挥。
  • 唐莎,刘 强
    农学学报. 2016, 6(12): 56-59.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6050015
    为了科学判断贫困地区致贫原因,找出贫根,避免盲目扶贫行为,精准制定扶贫对策,更好实现贫困地区全面小康,以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为依据,以九寨沟县为实证,基于经济学的分析逻辑,提出因病因残致贫、资源条件致贫、农民教育水平偏低是贫困地区贫困的3 个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政府兜底和创新保险政策、加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力度等相关建议。
  • 刘泉 韩兴勇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3): 32-3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3476
    从事海洋渔业捕捞的渔民经济收入,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变化状况而变动,渔业资源的变化导致价格和成本的变化,并最终影响渔民的经济收入。笔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市崇明县奚家港渔业村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该渔业村2002—2011年的渔民收入等相关经济情况进行深入调查,采用文献调查、抽样调查等科学的调查方法,运用相关数据分析模式,对该渔业村有关的渔业经济数据进行科学详细的分析,让人们对上海市从事海洋捕捞业的渔民这一阶层有了充分的认识,特别是对渔民的经济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分析该地区渔民收入现状,发现其中的渔业经济问题,采用科学方法提出对应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措施,对增加渔民收入、渔村的和谐发展、渔业经济的繁荣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房丽萍 孟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17): 156-16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3807
    施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施用化肥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是投入其他生产要素所不能替代的,掌握化肥的增产效应从指导农业生产及确定科学有效的施肥方案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了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选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业从业人员为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回归C-D生产函数模型,计算了化肥投入对粮食增产的弹性及贡献率。结果表明: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1978—2010年间化肥投入对粮食产量增长的弹性值为0.18,贡献率达20.79%,化肥对粮食增产的弹性和贡献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略有下降,单位质量化肥投入带来的实际粮食产量增加量有所减少,但化肥投入仍是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 谢春凤, 邓凌云, 卢明, 熊玉双, 罗庆华
    农学学报. 2020, 10(9): 103-108.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90900189

    稻田养鱼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效益高等特征,是一种重要的绿色产业扶贫方式。分析了湖南省稻田养鱼的现状,以郴州市、益阳市南县和怀化市辰溪县稻渔综合种养为例,总结出适合湖南省不同地区发展的稻田养鱼产业扶贫模式,分别为“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与市场并重型”。为进一步发挥湖南省稻田养鱼效益优势,更好地促进产业扶贫,从产业规划、绩效考核机制、产业化运作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培训支撑体系、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稻田养鱼产业扶贫相关建议。

  • 林慧, 王玉斌
    农学学报. 2021, 11(9): 111-117.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107

    为了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解决“三农”的核心问题,运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探究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与农民非农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与农民非农收入互为格兰杰因果,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非农收入的增加有着较为稳定的促进作用,但短期来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非农收入的增加会较为强烈地抑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两者尚未形成良性的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鉴于此,研究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带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通过完善农业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机械服务保障水平,加强农机技能培训发挥农业机械利用效率,拓宽农民的非农就业渠道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等方面的建议,以期促进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和非农收入之间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 廖冰
    农学学报. 2021, 11(12): 118-124.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0-0233

    为系统构建返贫风险研究脉络,通过文献研究方法与比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主流期刊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已有返贫风险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研究对象多集中于贫困户,难以跟踪农户脱贫后生产生活变化趋势;研究视角多从“事后治理贫困”入手,难以对贫困先期防范预警;研究方法多为单一的指标体系法或者特征指数法,难以实现优势互补。据此构建了返贫风险未来研究脉络并归纳了未来研究趋势(3个转向):亟需从“贫困人口”转向“脱贫人口”,并厘清脱贫人口返贫机理;亟需从“事后治理贫困”转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防控返贫,建立全过程联防机制,增加多重保障;亟需从“单一的指标体系法或特征指数法”转向“指标体系与特征指数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 黄映晖 史亚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7): 171-17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3705

    为研究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状况,对北京及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依据。应用时间序列数据,对1990—2009年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进行分析,并运用基尼系数法,对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组间结构分析和分项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9年间,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较显著,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较大。

  • 宋喜芳, 姚海荣, 张小飞, 张建国, 陈妮, 常小箭, 张晨阳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8): 158-16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1100858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将1999—2017年陕西省粮食产量划分为2个阶段,对2个时段的粮食产量10个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分析,利用SAS统计软件实现灰色关联分析的数据处理,为提升陕西省粮食产能、增强粮食安全保障的主要途径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影响陕西省粮食产量的第一重要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村就业人数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逐渐增强;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势在必行,有较大提升空间。宏观层面上,自然因素仍是影响粮食产量的第一因素,科技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上升,最后是政策因素。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药化肥精准施用减量增效,推广粮食绿色生产方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 周文杰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1): 6-15. https://doi.org/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1-0432
    [目的/意义]2020年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信息减贫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突破口。[方法/过程]本文对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的促进信息富裕化相关政策文本进行了系统检索、梳理,并结合前期现场调研的有关发现,对信息减贫问题展开了理论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中国信息富裕化政策虽然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评估”“重项目,轻内容”“重社会层面的信息资源配置,轻个体层面的信息贫困干预”“重信息基础设施的覆盖率,轻信息贫困目标人群的精准识别”等“五重五轻”现象。据此,本文在分析了信息贫困与经济相对贫困之间逻辑关联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尚丹, 牛细婷, 王莹, 许皓月, 余国新

    本文梳理了阜平县扶贫产业发展现状,立足其发展优势及特色,按照“绿色安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产业发展根本定位,围绕林果、畜牧业、休闲旅游产业进行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分析,分析了阜平县扶贫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与产业格局,以规模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以期实现阜平县扶贫产业的突破。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