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吴欢琪, 文红, 王许蜜, 杨孔谈, 刘连亮, 王祥云, 翁佩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11): 2795-2800.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945
    福寿螺作为外来入侵物种,严重为害水稻、莲藕等多种水生农作物,对我国粮食产量和自然环境安全产生巨大影响,需要进行防治。我国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方法联合防治福寿螺,其中化学方法应用最为广泛且效果显著。目前,在登记有效期内的杀螺剂有杀螺胺及其乙醇胺盐、四聚乙醛等,杀螺剂施用过量对水生生物具有生物毒性和蓄积作用,同时在水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介质中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降解。本文综述4种登记有效期内或已禁用杀螺剂的灭螺效果、降解和迁移转化等环境行为以及毒理研究情况,以期为后续杀螺剂的研制提供参考。
  • 杨忠浩, 范仲卿, 郭新送, 尹静, 孟庆羽, 王建新, 丁秀红, 马学文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08): 1913-1919.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004
    为探究有机物料的处理方式对番茄土壤理化性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设置空白对照(CK)、有机物料掺混不经过高温腐熟(OF)、掺混后有机物料高温腐熟(COF)、腐熟后+微生物菌剂(CRF)4个处理,探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有机物料腐熟后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增加了土壤中碱解氮含量(32.33%)、速效钾含量(68.22%)、有效磷含量(66.49%)和有机质含量(8.7%)、土壤细菌(836.17%)、土壤脲酶(66.38%)、过氧化氢酶(17.8%)和脱氢酶的活性(64.02%),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达到培肥土壤的效果。同时施入有机物料后显著提高了番茄的单株产量和番茄含糖量,较CK处理而言,有机物料投入处理的产量和含糖量增幅范围分别在4.87%~9.86%、 0.33%~0.58%,且均以腐熟后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效果最显著。从方差分解分析来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对产量的解释度为99.3%,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酶活性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有机物料配合微生物菌剂的投入,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可提高番茄产量。
  • 杜墁钰, 王瑞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01): 235-241.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005
    做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是助力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时代要求。为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助农增收的内在机理,本文以2011—2020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相关收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及其收入结构变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农民收入结构中不同来源收入增长的促进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农民转移净收入、农民财产净收入、农民工资净收入、农民经营净收入;数字普惠金融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中、西、东北地区助农增收效果更加明显;总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是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但对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差距有拉大的风险。基于此,政府应该顺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特征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大力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同时也要制定出避免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拉大城乡差距风险的对策。
  • 倪剑萍, 闻军清, 刘叶君, 江花琴, 丁耿伟, 缪强, 羊鲁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05): 1232-1235.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785
    基于基地生产实践,开展生物质炭、泥炭土等不同配比基质应用试验,观察三叶青块根、藤茎叶及植株长势,对生物质炭、泥炭土等基质生态改良效果开展评价,为三叶青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撑。试验发现,三叶青生产中,基质加入生物质炭能起到降低基质容重、增加基质总孔隙度、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基质pH值、促进三叶青叶片发育等作用。生物质炭的加入提高了三叶青根际细菌/真菌比值,使基质微生态环境偏向细菌型,对三叶青生长更为有利。
  • 周冬冬, 李必忠, 张军, 吴优, 刘忠红, 张永进, 方书亮, 漆军之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12): 2944-2947.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85
    为探究植物免疫诱导技术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以淮麦920为材料,通过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置正业海岛素拌种、拔节期喷施、拌种+拔节期喷施、不施药(CK1)、拌种+常规用药、拔节期喷施+常规用药、拌种+拔节期喷施+常规用药和常规药理处理(CK2)8个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下麦苗素质、群体茎蘖数、抗病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正业海岛素可促进小麦分蘖和根系发育,提高成穗率,增粒增重,增加产量3.75%~15.06%,且结合常规用药效果更显著;有助于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且多次处理优于单次处理效果。综上,正业海岛素拌种+拔节期喷施结合常规用药可作为稻茬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生产的可行措施。
  • 宋林光, 刘银萍, 李育, 宋剑松, 汪军妹, 岳文浩, 刘磊, 蔡康锋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04): 903-907.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33
    以近年育成的11个大麦新品种为材料,在浙江省海宁、秀洲、嘉善、平湖、慈溪和温州等地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浙皮25号、19-39和秀20-11在温州试点的生育期短于130 d,适合麦-稻-稻三熟制种植。新品种浙皮23号、浙皮28号和浙皮37号的平均产量超过5 500 kg·hm~(-2),株高较矮且生育期较短,在浙北地区有较为良好的推广种植前景。
  • 郑平汉, 孙健, 任江剑, 金雅慧, 王汉荣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07): 1719-1721.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40
    白花前胡的生产中遇到多种问题,如提前抽薹开花木质化,有效物质含量不达标等,严重制约白花前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试验对白花前胡生产中的种质、播种时间和施肥开展试验。结果表明,白花前胡播种二年生及以上的根茎抽薹结的成熟种子较好,年前播种优于年后播种,施肥使用复合肥较好。本试验为提高白花前胡的产品品质和经济价值提供借鉴。
  • 刘璐, 白甜, 赵建锋, 王林闯, 许文钊, 张雪莲, 尹莲, 黄大跃, 顾妍, 罗德旭, 孙玉东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05): 1079-1082.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27
    本研究针对春茬设施栽培的小果型西瓜苏梦6号,根据西瓜不同生育期设置3种不同氮磷钾配比的肥料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会影响西瓜果肉硬度、叶片光合速率、西瓜果实大小、产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多项指标。F1处理的果肉硬度、果肉硬度形变、叶片气孔导度和果实还原糖含量较高;F2处理叶片光合速率最高、产量最高;F3处理的果肉硬度、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还原糖含量及产量基本上处于中间值,在果实中心糖含量、边糖含量、横径、可溶性蛋白含量、单果重上均为最高。综合3种处理,推荐春茬设施栽培小果型西瓜苏梦6号的氮磷钾配比的综合排序依次为F3>F1>F2。
  • 朱育强, 丁金婷, 张鹏, 王欣, 方洁云, 周胜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05): 1025-1030.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54
    用3个不同水果黄瓜品种和3个南瓜品种砧木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浙秀3号和浙秀6号的植株长势强于碧翠18,浙秀6号的总产量最低。3个品种嫁接后植株整体生长势比自根植株强,其中与砧星亮嫁接后提高了植株的早期产量和总产量。3个品种均抗白粉病,浙秀3号、碧翠18中抗霜霉病,浙秀6号感霜霉病。浙秀3号、碧翠18与砧星亮、思壮18嫁接后提高了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与白籽南瓜砧木嫁接后降低了对霜霉病的抗性。浙秀3号、碧翠18与3个砧木品种嫁接后,商品瓜蜡粉量均减少。嫁接后黄瓜中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等4个营养成分含量降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嫁接后均升高;嫁接还影响甜度、脆度、口感等感观品质指标,而对苦味、涩味、韧性、香气、水分等黄瓜品质指标影响较小。
  • 叶楠, 王翘楚, 徐世豪, 于建兴, 席加华, 李加友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02): 363-365.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562
    利用发酵的方法将果胶污泥和秸秆制成混合基质,通过单因素比较确定其与土壤的理化性质差异,并确定其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复合基质具有较高的氮磷钾含量和适宜的容重及孔隙度,且培育出的辣椒茎粗和株高分别较土壤培养提高了47%和59%。由此可知,复合基质的开发不仅可有效解决果胶污泥的资源利用难题,而且能显著提高辣椒培育素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孙奇男, 张硕, 朱为静, 陈妙金, 顾清, 张小斌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03): 618-622.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23
    为了广泛推广和优化宁波市桃园的水稻秸秆覆盖技术,以提高种桃经济效益,进行水稻秸秆覆盖试验。本研究共设置4组不同的水稻秸秆覆盖模式:薄覆盖、厚覆盖、厚覆盖+腐熟剂+尿素以及不覆盖对照组,分析检测秸秆覆盖后桃树土壤理化性质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变化,并根据技术成本和产值评估效益增减情况。结果显示,厚覆盖的精品果率、果实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提升,每667 m~2效益比对照组提升692元,为最优秸秆覆盖模式。薄覆盖处理的效益虽略有下降,但果实重要品质指标有较明显的提升,也是一种良好的覆盖模式。水稻秸秆覆盖水蜜桃果园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状况,对水蜜桃的品质和产量也有积极的提升作用,是一项十分具有推广意义的桃树栽种管理技术。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桃园秸秆覆盖模式的进一步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 侯凡, 沈峰平, 孙一鸣, 陈佑源, 湛立伟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04): 790-794.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70
    浙禾香2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禾种业有限公司、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单季常规晚粳水稻品种。2021年在浙江省开展引种试验并进行稻瘟病及软香米分子特征分析,浙禾香2号平均产量9 664.5 kg·hm~(-2),比对照秀水134增产5.8%,全生育期160 d,比对照迟3.0 d。该品种携带Pi36、Pi50、Pizt、Pi63、Pib、Pi64、Pish、Pi37、Ptr、Pikm2和Pi35等抗稻瘟病基因。该品种稻米香味调控基因fgr的第7外显子缺失7 bp。与软米品种南粳46相比,浙禾香2号中的Wx基因第1内含子的第1个碱基存在G/T差异。本研究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及进一步遗传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
  • 刘晓迪, 景延秋, 钟莉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06): 1470-1474.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118
    本试验以烤烟品种中烟100为材料,研究穴施氨基酸复合肥对烤烟田间长势、生理特性及多酚类物质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T1为对照,T2每667 m~2施氨基酸复合肥5.5 kg, T3每667 m~2施氨基酸复合肥11.0 kg, T4每667 m~2施氨基酸复合肥16.5 kg。结果表明,施用氨基酸复合肥对中烟100的生长及烤后内在品质具有一定影响。以T3处理表现最好,表明每667 m~2施用11.0 kg的氨基酸复合肥能够使烟株长势明显改善,节间距分布更趋合理,田间长势增强,生理特性趋向最优,烟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提升,致香物质含量明显增加,更有利于形成良好品质。
  • 苗苗, 陈亚运, 迮寒露, 夏钦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07): 1595-1598.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29
    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是指具备地缘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等特征的乡村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一步提高人口、面积、资源、资产等方面管理幅度,加速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空间抱团联营和协作分工,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式。绍兴市上虞区丁宅乡三村突破“单点”思维,探索发展组团式“共富单元”,以培育数字平台“创富”、联结龙头企业“带富”、吸纳运营主体“引富”为实施路径,走出一条“仙果”为基、抱团联营、四轮驱动的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之路,集中展现了浙江省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区域实践成果。
  • 赵鹏, 杨态娇, 张东华, 张学良, 黄朝政, 伍建榕, 刘丽, 闫晓慧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10): 2468-2473.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08
    为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探究水稻恶苗病、稻瘟病、褐变穗病和稻曲病的生物防治方法,以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oryzae)为供试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实验法对17种植物的23种提取物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生长速率法结果显示:在浓度为2 mg·mL~(-1)时,茵陈蒿、牛尾蒿和鱼眼草提取物对木贼镰孢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抑菌率分别为71.66%、63.33%、50.00%;茵陈蒿、香丝草提取物对稻梨孢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3.33%、30.83%。孢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鱼眼草、墨西哥鼠尾草、茵陈蒿提取物对稻绿核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49.68%、45.38%、43.23%;茵陈蒿、牛尾蒿、香丝草提取物对极细链格孢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3.69%、50.60%、45.02%。本研究发现,茵陈蒿、牛尾蒿的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为今后开发植物源抑菌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付春伶, 张国宾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11): 2738-2741.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84
    千金子是我国直播稻田仅次于稗草的第二大危害性禾本科杂草,并且在杭嘉湖区域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找到一套适用于农户的防治方案,本研究从浙江平湖市连续3 a以上防治千金子失败的水稻田收集草种进行试验,结合当下流行的除草模式,在水稻不同生长周期配合使用多种作用机理的除草剂。结果表明:第一次封闭处理,复配安全剂的丙草胺、丁草胺均能够将杂草基数有效控制在20%左右;第二次封杀结合,氰氟草酯+敌稗+丙草胺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到82.07%和80.06%,氰氟草酯+敌稗+丁草胺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可以达到86.69%和83.97%;最后一次颗粒剂的封闭作用,可以减少后期杂草的发生数量,有效降低来年防除千金子的难度,此种药剂防治模式已经在平湖市进行了推广与药剂技术指导。
  • 石晓燕, 韩苏, 索利利, 武萌, 徐青, 赖建兵, 俞国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11): 2785-2790.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335
    为推进规模猪场建设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布局合理、环境友好、生态协调、生物安全、生产高效”为主要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构建了现代化规模猪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浙江某典型猪场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提出了该猪场在节能设备设施、资源化利用能力、疫病防控预警、现代化经营等方面可完善的问题与路径。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基本可以客观反映现代化规模猪场的建设水平。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为提升现代化规模猪场规范化建设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 郑善坚, 胡金春, 叶嘉政, 任思齐, 钱涛, 陈遥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06): 1343-1348.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174
    为了解开化清水草鱼的营养及肉质品质,分别对池塘养殖草鱼(对照组)及开化流水坑塘养殖6个月、12个月的开化清水草鱼进行营养成分及肉质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开化清水草鱼的空壳率、体长体高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开化清水草鱼肌肉的粗蛋白、胶原蛋白及灰分含量、肌肉的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滴水损失率、冷冻渗出率及失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开化清水草鱼肌肉中鲜味氨基酸显著高于对照组;12月组开化清水草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比76.59%,显著高于6月组的73.75%和对照组的71.01%。研究表明,开化清水草鱼在营养成分、口感以及风味方面优于普通池塘养殖草鱼,但6月组和12月组的开化清水草鱼营养及肉质品质差异不显著。
  • 字胡润, 赵艳娟, 苏娟, 符雨帆, 管世超, 文凤, 李靖瑞, 岳健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12): 2887-2890.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802
    为解决大籽雪胆苗在生产初期根部膨大成块状,无有效根的问题,为工厂化规模育苗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云南青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培养室苗龄为30 d的正常大籽雪胆生根苗为实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浓度激素和不同含量香蕉粉添加物的MS培养基对大籽雪胆幼苗生根影响的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大籽雪胆培养基中,使用香蕉粉代替激素α-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添加0.3 g·L~(-1)活性炭,可以使生根率达到96.3%,有效根条数为4.2条,根部正常发育无异常膨大。研究还发现,大籽雪胆幼苗的根部膨大与香蕉粉的浓度无关,而是与活性炭及活性炭与NAA的比例有关,这为后续进一步优化培养基配方和大籽雪胆幼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宋慧, 古斌权, 李林章, 黄芸萍, 张香琴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05): 1050-1054.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53
    随着我国平均气温逐年的升高,高温发生时间前移,持续时间延长,南瓜定植之后极易遭受高温胁迫。建立南瓜田间早期耐热性鉴定方法,对品种进行耐热性评价筛选,是缓解高温热害胁迫经济有效的措施。本试验以中国南瓜×印度南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在自然高温环境下,通过比较植株两叶一心期、五叶一心期、团棵期和伸蔓期4个时期的单株叶片萎蔫程度,计算株系热害指数,经过多重比较,确定南瓜热胁迫的敏感时期,建立南瓜田间早期耐热鉴定方法。利用供试材料的单瓜种子数目,检验田间评价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南瓜团棵期的热害指数变异系数最大,是南瓜植株对高温胁迫的敏感时期。利用田间热害指数和单瓜种子数目2个指标可综合判断中印南瓜自交系的耐热特性。
  • 毛英, 沈宁东, 张锦梅, 满丽婷, 马光花, 罗旭鹏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06): 1529-1533.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28
    以花叶丁香为试验材料,通过开花特性观测、花粉活力检测、花粉-胚珠比和柱头可授性测定、杂交指数测算及人工授粉试验研究,探讨了花叶丁香的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西宁市花叶丁香花期为4月底至5月底,群体花期可持续31 d,单花花期可持续8 d。花冠初开时为紫色,后随花期的持续颜色逐渐变淡;雄蕊无花丝,花药黄色、着生于花冠筒壁;子房上位;花粉活力在开花当天最高,之后逐渐降低,开花后第3天活力降至最低;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前较弱,开花后24 h和48 h时可授性最强;杂交指数为4,人工授粉试验异株异花授粉坐果率最高,初步判断花叶丁香的繁育系统为异交型、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媒介。
  • 庄黎波, 李勇, 刘强, 章伟江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08): 1939-1944.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84
    传统的作物病害识别方法局限多,研究基于深度机器学习方法的快速、准确地检测番茄病害技术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LDNet)识别技术,设计了一种新颖的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能更准确地定位病害区域。比较实验表明,LDNet在识别番茄叶病方面具有最高的识别性能和最少的参数,适合在移动或嵌入式设备上部署移动番茄病害检测模型,将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和适当发展以及避免不必要的财力等资源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 黄益峰, 阮颖龙, 王美兴, 任梦云, 杜龙岗, 余守武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08): 1834-1839.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434
    为明确籼粳杂交制种母本机械移栽与父本人工移栽栽培条件下的母本和父本的亲本生长生育特性,并研究外源激素赤霉素对母本异交结实率和株高的影响,特进行此研究。结果表明,母本机械移栽比人工移栽生育期延长3~4 d。母本机械移栽总叶数发生改变,增加1~2叶。不同机插处理间与父本处理间花期指数各不相同,需要根据抽穗时间制定播差安排,确保双亲花期相遇。赤霉素用量增加可以明显提高不育系株高和结实率,但用量达到一定剂量后,对产量增加有限。
  • 黄玉韬, 梅高甫, 吴华平, 阮晓丽, 朱叶峰, 冯春炜, 曹栋栋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10): 2349-2354.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24
    高温热害已成为限制水稻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灌浆期高温对水稻种子发育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仍缺乏深入研究与总结。本文综述了灌浆期高温对水稻种子发育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水稻种子物理特性、种子萌发、淀粉代谢、多胺、活性氧系统等内容,并阐述了水稻种子高温制种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产业中制种安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 钟早荣, 王镜琰, 温远丽, 张泉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12): 3020-3025.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32
    本文通过对香榧的适应性、品种选育研究、产量研究、品种评价、栽培技术、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并从三产融合发展角度分析香榧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在香榧一产上提高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二产促进机械化和创新性发展,三产注重特色化和多元化发展的思路。以期为国内香榧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促进香榧产业可持续化发展。
  • 王舒慧, 赵睿虎, 曹新宇, 李欣阳, 姜志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02): 449-453.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64
    通过研究丁香油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分析其麻醉机理及使用安全性奠定基础。分别用8、16、24 mg·L~(-1)浓度的丁香油溶液,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进行麻醉处理,在麻醉后1/4、4、8、24 h以及复苏后24 h,对鱼体血糖(GLU)、血清中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等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溶菌酶(LZM)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丁香油麻醉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多项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血清溶菌酶活性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且该影响在高麻醉浓度下更显著。经丁香油麻醉及复苏24 h后,大部分的幼鱼血液生化指标与血清溶菌酶活性与未麻醉前不同。该试验得出了适宜红鳍东方鲀幼鱼运输和操作的丁香油浓度范围,为丁香油麻醉红鳍东方鲀幼鱼提供理论依据。
  • 杨森, 孔令娟, 张琦, 王青, 骆忠明, 张晓红, 金四九, 袁功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04): 749-755.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61
    当前各级政府紧抓粮食安全,不断出台鼓励政策,以促进提高产量。再生稻作为一种提高产量的生产措施,正在得到政府和种植主体的重视。文章通过对7个杂交中稻做再生稻的再生能力及产量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安徽沿江江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促进提高当地水稻产量。结果表明,新两优611和六两优香11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综合表现最好;鑫两优香128、友两优2152、荃优1606高节位再生能力强,再生季产量表现高于对照;旱优116、旱优73头季稻产量较高,再生能力一般、再生季产量较低。对比品种再生能力及产量表现,选择再生稻品种时,头季稻每hm~2穗数高的品种,两季产量高。
  • 刘文琦, 赵彦婷, 祝玮, 陈小央, 李燕, 岳智臣, 陶鹏, 雷娟利, 王华森, 李必元, 胡齐赞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05): 998-1004.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91
    浙江省芥菜种质资源丰富,芥菜产业发达,其中榨菜和雪菜的加工产品享有盛名,相比之下,浙江鲜食芥菜产业还有待发展。鲜食芥菜栽培管理不当极易出现苦味加重的现象,极大地限制了浙江省鲜食芥菜产业的发展。以浙江省芥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芥菜的不同部位(叶片、叶柄、嫩叶、老叶)及不同季节(秋冬季、夏季)的芥菜进行苦味评价,结果发现软叶比叶柄苦、嫩叶比老叶苦、夏季芥菜比冬季芥菜苦。分析芥子油苷的数据,发现软叶中的总芥子油苷含量高于叶柄、嫩叶中的总芥子油苷含量高于老叶、夏季芥菜的总芥子油苷含量高于冬季芥菜,即总芥子油苷含量与苦味的变化趋势一致。通过以上研究最终筛选出5份苦味适中芥菜种质,为浙江省鲜食芥菜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 方萍萍, 张婷, 韦静, 王雪艳, 李朝森, 刘慧琴, 万红建, 郭勤卫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05): 1056-1063.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53
    白辣椒是浙江省最具区域特色的辣椒类型,了解其遗传多样性是推动白辣椒新品种选育的重要依据。该研究利用Hyper-seq简化基因组测序对国内外收集的64份白辣椒高代自交系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群体结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辣椒12条染色体上,共获得3 511 12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和922 513个插入缺失标记(insertion-deletion, InDel),平均每条染色体的SNP和InDel变异数量分别为292 593.5和76 876.0。注释结果表明,SNP和InDel主要发生在基因间隔区,数量多达4 000 310,其次为内含子区域,数量为226 301。基于SNPs多样性的聚类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均揭示64份地方白辣椒材料可分为2个类群,一个类群包含36份鲜食型白辣椒和1份观赏型白辣椒,另一个类群包含27份观赏型白辣椒。主成分分析中,两个类群分别聚类于PC1和PC2两个不同区域。研究结果揭示了白辣椒种质资源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为今后的白辣椒种质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 许竹溦, 雷俊, 邵晓伟, 石子建, 陈润兴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03): 563-566.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05
    为明确不同肥料投入量对鲜食玉米农艺性状、穗相关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以甜糯玉米鲜糯366为材料,采用盆栽种植精准施肥,轮作(T)和连作(K)下设置不施肥对照(T0和K0)、施肥处理600 kg·hm~(-2)(T1和K1)、施肥处理1 200 kg·hm~(-2)(T2和K2)和施肥处理1 800 kg·hm~(-2)(T3和K3)4个水平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复合肥施入量的增加,轮作和连作下的玉米株高、茎粗、地面茎节数和穗位高等农艺性状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果重等6个穗相关指标同样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轮作施肥量最大处理T3除穗粗外均为最大值;轮作T3处理为产量最高值11 918.40 kg·hm~(-2),其次为连作K3处理11 793.41 kg·hm~(-2),两者无显著差异;玉米4个农艺性状和7个穗相关性状及产值大部分存在相关性。从产值考虑复合肥1 800 kg·hm~(-2)投入量配合轮作栽培模式为最优处理。
  • 张龙, 翟绪, 王梅, 刘燕翔, 杨肖娥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07): 1797-1801.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877
    为改善毕节烟区土壤理化性状,优化施肥方式,从而提高烟叶化学品质,特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研究毕节烟区土壤理化性质和烟叶化学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毕节市各区县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都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尤其是氨态氮、有效磷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变异较大。根据植烟土壤养分评价标准,毕节市土壤大部分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偏高。在烟叶品质方面,毕节市烟叶品质整体评价分数偏低,距优质烟叶仍有一定距离,烟叶总氮和钾含量偏低,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偏高。烤烟品质改性分析表明,总氮含量、总植物碱含量、还原糖含量、糖碱比这4项指标需要优先改进,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烟叶总氮、总植物碱和还原糖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因此,要提升毕节烟区烟叶品质,应优先改良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来说,毕节烟区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但养分利用率较低,因此,改善施肥结构和施肥方式,以提升施肥效率,才能改善烟叶品质。
  • 赖建兵, 潘卡丽, 蒋永健, 汪开英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09): 2305-2308.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478
    “非粮化”生产是我国耕地利用的一种典型现象,中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保证高而稳定的粮食产量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非粮化”整治是稳住我国粮食安全基本盘的重要措施。本文阐述了我国的“非粮化”现状和“非粮化”整治存在的问题。根据“非粮化”生产对耕地的破坏程度,从种养结合、绿色农业角度出发,探究畜禽粪肥在“非粮化”整治耕地质量恢复中的潜力,提出科学施用途径,展望畜禽粪肥在“非粮化”整治中的应用前景。
  • 苏世闻, 付存念, 史建磊, 王克磊, 陈先知, 宰文珊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05): 1031-1036.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18
    为筛选出适宜浙南地区番茄壮苗培育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不同浓度的YELVSU P2-37、多效唑、矮壮素、壮苗1号处理番茄砧木品种浙砧7号和接穗品种红樱1号,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穴盘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品种番茄的处理效应不同,除对红樱1号茎粗、地下部干重和展叶宽无显著影响外,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樱1号和浙砧7号的其他指标都有显著影响。所有生长调节剂对番茄株高都有抑制作用,但对其他指标不同生长调节剂作用不同。对于红樱1号,0.2 g·L~(-1) YELVSU P2-37处理的各生物量指标最高,同时种苗质量也最佳,为该品种壮苗培育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浙砧7号,0.13 g·L~(-1) YELVSU P2-37处理植株形态和种苗质量均为最佳,为该品种的推荐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适用浓度。
  • 吕晓菡, 胡慧圣, 汪勤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12): 3026-3028.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80
    对于传统农业和机械化农业而言,数字技术足以推动“颠覆式创新”,数字农业是农业的又一次革命。本研究通过研究农业数字化的理论内涵和现实基础,以在杭高校、农业研究机构、数字企业、农业企业等为对象,全面调研杭州农业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围绕“双强”行动的战略部署,提出多方位、多层次的对策建议。
  • 施正侃, 周梅仙, 包崇来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05): 1207-1209.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92
    为筛选出适宜在龙泉地区早春栽培的萝卜品种,对引进的10个萝卜耐抽薹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浙萝60品种萝卜表现最佳,耐抽薹能力强,产量高,商品率良好,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可以考虑在龙泉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 沈李平, 蔡海华, 姚杰, 王莉, 钱伟红, 殷益明, 梁森苗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08): 1877-1880.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454
    以阳光玫瑰葡萄和浪漫红颜葡萄为试验材料,常规单膜保温促成栽培为对照,研究单膜蒸汽加温促早栽培的升温效果和对葡萄物候期、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单膜蒸汽加温,夜间平均最低温度在萌芽期稳定保持在10℃以上、花期稳定保持在15℃,阳光玫瑰成熟期提早15 d、浪漫红颜成熟期提早14 d,成熟后阳光玫瑰葡萄穗重、单果重、果实纵横径显著低于对照,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平均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浪漫红颜葡萄果实品质与对照基本无差异;生产成本低于双膜覆盖栽培。
  • 陶争荣, 屠炳江, 郭融冰, 操勇清, 袁灵光, 陈美燕, 曾涛, 田勇, 卢立志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03): 689-692.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71
    温岭草鸡是浙江省优质地方品种,具有肉质好、口感佳等特点。本研究随机选择300日龄温岭草鸡公母各15只,进行体尺和屠宰性能测定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温岭草鸡胸深较大,体形紧凑,屠宰性能较好。胫围与屠宰指标相关程度高,除腹脂质量外,体尺与屠宰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
  • 程月琴, 王艳玲, 金梅娟, 吕志伟, 陆长婴, 王海候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04): 859-863.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200
    为探讨废弃栽培基质的水稻育秧再生利用及其在稻田的生产应用效应,该研究将废弃基质经高温好氧堆置处理后制备成再生基质,以商品基质、营养土为对照,水稻生产采用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栽插,分别比较3个处理的秧苗素质,测定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再生基质除EC(基质中的可溶性盐含量)值之外,均达到了蔬菜育苗基质标准。与商品基质相比,再生基质对水稻秧苗的苗高、苗长、叶龄、最大单叶长与宽、假茎粗无促进作用,但显著提高栽后12 d发根数,且显著提高了秧苗地下部干物质重。再生基质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秧苗栽插的倒秧率,提高了栽插后4 d的活棵率,显著增加了水稻成熟期穗数与成穗率,从而促进了水稻增产。
  • 沈立, 龚亚明, 刘娜, 冯志娟, 卜远鹏, 王斌, 张古文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05): 1174-1178.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80
    浙农20号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联合选育的菜用春大豆新品种,2023年通过浙江省审定,审定编号为浙审豆2023002,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佳等特点。区试平均生育期79.4 d;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28.2 cm,主茎节数7.7节,有效分枝数3.3个;单株有效荚数29.1个,标准荚率72.6%,标准二粒荚荚长5.5 cm、荚宽1.5 cm,平均每荚粒数2.0粒;鲜百荚重304.3 g,鲜百粒重79.2 g;籽粒椭圆形,种皮淡绿色,子叶黄色,口感香甜柔糯。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15和SC18株系,感炭疽病。2020—2021年浙江省鲜食春大豆区域试验667 m~2平均产量836.8 kg; 2022年生产试验667 m~2平均产量660.0 kg,适宜在浙江及周边地区春季种植。
  • 倪日群, 何忠林, 盛含嫣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01): 56-60.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093
    为了筛选适合在温州平原双季稻区开展“油-稻-稻”周年粮油三熟制生产的早熟高产优质油菜品种,本研究对引进的13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日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幅在163~170 d,于5月4—11日成熟,阳光131和湘油420于5月4日成熟,基本不影响后茬早稻的正常生产;阳光131产量位居第一,为1 529.4 kg·hm~(-2),比对照沣油737增产3.8%;早3产量其次,为1 491.9 kg·hm~(-2),比对照增产1.2%;H20-04和阳光131净种植效益分别为9 895.3和9 320.8元·hm~(-2),均高于对照沣油737。综上,阳光131生育期短、产量高、种植效益较好,适宜温州平原连作稻区油-稻-稻周年三熟制种植模式,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