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温泉沛, 周月华, 霍治国, 李兰, 方思达, 史瑞琴, 车钦
    中国农业气象. 2018, 39(08): 547-557.
    基于湖北省76个气象站1961-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2004-2016年主汛期(6-8月)主要暴雨过程的灾情资料以及《降雨过程强度等级》行业标准,通过灰色关联法和曲线拟合法,针对强降水过程,构建湖北省暴雨洪涝灾害脆弱性曲线模型,其中2004-2015年数据用于模型的构建和回代检验,2016年数据用于模型的外延预评估,以期定量化评估强降水过程造成的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受灾面积比重、受灾人口比重、直接经济损失比重和表征灾情综合影响的综合相对灾情指数作为脆弱性定量化评估对象,构建的湖北省暴雨洪涝灾害脆弱性曲线模型,在外延预评估中,除直接经济损失比重的一致准确率为60%外,其它指标的一致准确率均在80%以上,等级预评估检验误差均在1个等级以内,模型评价效果较好。
  • 张哲, 孙占祥, 张燕卿, 郑家明, 郝卫平, 冯晨, 司鹏飞
    中国农业气象. 2016, 37(06): 654-665.
    2013-2015年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设置秸秆还田(S)和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AM+S)两个春玉米种植处理,其中秸秆还田仅在2013年秋季进行,以裸地种植春玉米为对照(CK)。采用Ec H2O土壤水温数据采集器实时观测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和温度动态,结合玉米生长特性,研究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对春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M+S处理极显著增加了0-50cm土层的地积温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增加了春玉米的耗水量,2014年和2015年春玉米播前1m土层分别较CK多贮水83.92mm和92.68mm。但2014年各处理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AM+S处理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和S处理;而在2015年,AM+S处理显著促进了玉米干物质积累,增加春玉米产量,春玉米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分别达到13560kg·hm-2、58.52kg·hm-2·mm-1,较CK和S处理分别同时提高97.96%和62.83%,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47.09kg·hm-2·mm-1,较CK和S处理处理分别提高90.34%和65.58%。本研究表明,在雨养农田较干旱的年份,采用秸秆一次性还田结合秋季覆膜技术,是解决半干旱区秸秆过剩,提高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翌年产量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较优方案。
  • 韩丽娟, 赵晓凤, 张蕾
    中国农业气象. 2020, 41(09): 605-607.
    2019/2020年度冬小麦、油菜生育期内,产区光热充足,发育期较常年同期明显提前;关键发育阶段内降水及时,墒情较好,冬小麦和油菜长势良好;干旱、阴雨寡照、干热风和病虫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实际发生范围小、影响轻。但冬季气温显著偏高,春季旺长明显;拔节孕穗期3次大范围强降温,部分小麦遭受轻度冻害;5月上旬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对局部冬小麦结实有不利影响。2020年夏收期间多晴好天气,夏收进展顺利。
  • 黄飞, 欧佳灵, 陈小转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9): 858.
    <正>社会大众生活质量的日渐提高促使其对农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为保证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稳定、长远发展,相关农业企业除了根据现代消费需求决定具体种植与养殖的规模和品种外,还会为更快地获取农产品经济效益,有效解决农产品种植或养殖过程中的杂草丛生,鸡、鸭、鹅、鱼类等可食用性动物养殖周期较长等问题,运用各种含大量添加剂的饲料、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药剂等加快农业生产进度。就社会发展大环境来看,部分企业与个体农户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禽过程中,极易存在化学物质与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生长调节剂与药剂使用过量等问题,致使大众经常食用的肉禽、蛋类、水果及蔬菜等食品里存在没有被完全代谢和去除的化学或激素物质;而这些化学或激素物质也会伴随食物进入人体内,经过长期的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翟卫红主编的《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严格遵守国家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所制定发展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重点讲述了国家当下有效检测农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的可行性技术,对研究农兽药残留物质和检测技术更新进程,有理论参考作用。对此,本文将以此书内容为理论依据,细究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情况,探索农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
  • 金殿玉, 谢立勇, 赵洪亮, 李颖, 韩雪, 何雨桐, 林而达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3): 204-214.
    稗草是水稻田的恶性杂草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为明确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稗草和水稻的光合生理响应及其竞争关系变化,以吉粳88为研究对象,利用开放式CO_2浓度富集系统(FACE系统)开展模拟试验。试验设置2个CO_2浓度,分别为自然大气CO_2浓度(400μmol·mol~(-1))和高CO_2浓度(550μmol·mol~(-1)),高CO_2浓度环境应用FACE系统进行调控;每种CO_2浓度处理中设2种种植方式,分别为清种水稻和水稻与稗草混种,稗草与水稻种植密度比为1:5,在水稻各生育期测定相应的光合生理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使水稻每穴穗数显著增加,结实率也有所提高,最终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稗草与水稻混种使水稻结实率显著降低,水稻千粒重显著增加,最终使水稻产量显著降低;CO_2浓度升高和稗草互作使水稻千粒重显著提高,但对产量影响并不显著。CO_2浓度升高使水稻干物质量显著提高,稗草使水稻干物质量显著降低;而CO_2浓度升高和稗草互作对水稻干物质影响不显著。CO_2浓度升高使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及SPAD值显著升高,使水稻剑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稗草显著降低了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及SPAD值;CO_2浓度和稗草互作使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先降低后升高。水稻抽穗后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稗草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 郑文, 朱明昆, 方忠艳, 陈钰楠, 杜含梅, 王安虎, 周永红, 吴丹丹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9): 795-804.
    荞麦是四川凉山等高海拔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探究荞麦的抗寒能力,筛选适应凉山州极端气候的优异荞麦种质资源,以该地区推广和种植面积最大的5份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和13份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 (L.) Gaertn.]为材料,在4℃低温条件和22℃常温对照下进行种子萌发期抗寒性评价,测定胚根长、发芽率和发芽势等7项种子萌发生长指标,结合隶属函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所有荞麦品种种子发芽延迟、发芽速度减缓;相比于苦荞,甜荞的7项萌发生长指标的平均相对值都保持较高水平,表明甜荞更有利于应对低温环境;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荞麦各品种萌发期耐低温能力最强的为九寨沟栽培甜荞,其次为品甜3号,而对低温最为敏感的则是西荞6号。
  • 游桂兰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9): 862.
    <正>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在国际上受到了更多的承认和青睐,汉语学习的热潮居高不下,伴随而来的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目前,传统国际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学都无法适应中国文化的现实需要。由陈文忠编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一书,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入手,基于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和问题情景,着眼于语文教学的当下需要与未来发展,详尽的个例和案例分析,对国际中文教育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柴博闻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9): 857.
    <正>自古以来,中国农业在发展历程中累积了十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为全面了解、掌握中国农业文化发展历史与演变进程,提供了充足理论基础。博物馆较为全面地收藏了人类生存发展历史,是见证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变化过程的主要场所,不仅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对外交流,还是提供可行性载体的重要窗口,是充分展示、分析人类社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效率传播国家丰富文化遗产的基地和平台。
  • 王学霞, 高清竹, 干珠扎布, 胡国铮, 栗文瀚, 罗文蓉
    中国农业气象. 2018, 39(03): 152-161.
    为深入认识高寒草甸温室气体通量对长期气候变暖的响应,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Open Top Chamber)模拟增温2a(2Y,2015-2016年)和6a(6Y,2011-2016年)对藏北高寒草甸生长季CO_2、CH_4和N_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长季(6-8月)增温6Y处理和增温2Y处理分别增加和降低高寒草甸土壤CO_2排放通量,其中7月增温6Y处理CO_2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增温2Y处理;增温6Y和2Y处理增加了高寒草甸CH_4吸收通量,但是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高寒草甸N_2O排放通量表现为增温6Y>2Y>CK,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环境因子与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相关分析表明,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与0~5cm土壤温度相关不显著;土壤湿度、植物地上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蔗糖酶是影响高寒草甸CO_2排放通量的关键因子;NO_3~--N是影响CH_4吸收通量的关键因素;脲酶和NO_3~--N是影响N_2O排放通量的主要因子。因此,增温6Y处理通过增加植物地上部生物量、蔗糖酶活性,从而提高了土壤CO_2排放通量,增温6Y和2Y处理通过增加土壤脲酶和NO_3~--N含量,从而促进了土壤N_2O排放和CH_4的吸收通量。
  • 贾瑞玲, 赵小琴, 刘军秀, 刘彦明, 张明, 方彦杰, 马宁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9): 782-794.
    基于2009-2019年甘肃中部半干旱区的定位观测试验,根据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荞麦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苦荞全生育期内气温极显著降低,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81℃·10a~(-1)(P<0.01),降水量极显著增多,气候变化倾向率为48.55mm·10a~(-1)(P<0.01),日照时数极显著增加,气候变化倾向率为4.76h·10a~(-1)(P<0.01);甜荞全生育期内气温极显著降低,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82℃·10a~(-1)(P<0.01),降水量极显著增多,气候变化倾向率为33.33mm·10a~(-1)(P<0.01),日照时数极显著减少,气候变化倾向率为-28.98h·10a~(-1)(P<0.01);甜荞、苦荞全生育期分别以0.53d·a~(-1)和0.84d·a~(-1)的速率显著缩短;甜荞、苦荞营养生长期随气温及日照时数增加而缩短,随降水量增多而延长,生殖生长期随气温及日照时数增加而延长,随降水量增多而缩短;研究期内苦荞产量增加,产量与全生育期内气温和日照时数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气温是影响苦荞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研究期内甜荞产量下降,产量与全生育期内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全生育期气温和日照时数是影响甜荞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
  • 黄维, 吴炫柯, 刘永裕, 何燕, 安佳君
    中国农业气象. 2020, 41(09): 539-551.
    利用1960-2019年广西91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日照时数资料,将研究时段分成前30a(P1:1960-1989年)和后30a(P2:1990-2019年)两个阶段,分析影响水稻种植布局的4个关键气候因子即双季稻安全生育期、安全期内≥10℃活动积温、全年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日照总时数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采用等权重原则对两个阶段的关键气候因子进行评估打分,根据总得分将广西双季稻种植划分为单季再生稻(S+R)、早中熟双季稻(E+M)、中迟熟双季稻(M+L)和迟熟双季稻(L+L)4个气候适宜区组合模式,并分析两个阶段内双季稻不同组合模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桂北和桂西水稻安全生育期显著延长,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安全期内≥10℃活动积温和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而全年日平均气温≥10℃日照总时数显著下降。热量资源在空间上呈现向北向高海拔地区递增趋势,而日照时数由北向南减少,后30a(1990-2019年)单季再生稻和中迟熟双季稻气候适宜区面积较前30a(1960-1989年)分别提高2.1个和4.2个百分点,而早中熟双季稻和迟熟双季稻气候适宜区面积较前30a(1960-1989年)分别下降了3.6个和2.7个百分点,变化显著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桂林阳朔、荔浦地区,贺州市区周边以及南宁马山、隆安地区。
  • 吕晓, 殷红, 蒋春姬, 张兵兵, 战莘晔, 辛明月, 张美玲
    中国农业气象. 2016, 37(06): 720-727.
    为了快速、无损地监测花生冠层LAI,获取其长势信息,于2014年通过大田试验选用5个品种花生作为供试品种,使用ASD Field Spec Hand Held便携式野外光谱仪采集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的冠层高光谱数据,同时使用SUNSCAN冠层分析系统实测花生冠层叶面积指数(LAI),并应用光谱微分技术和统计分析技术,分别分析4种光谱形式和6种植被指数与LAI的相关关系,建立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高光谱反射率及其光谱变换形式中最优波段与LAI的相关性均极显著,其中一阶微分光谱ρ'在793nm波段处构建的估测方程对花生冠层LAI的估算效果最好(r=-0.5391,P<0.01,RE=0.2497),其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度达极显著水平(R=0.4435,P<0.01);一阶微分光谱ρ'在734nm波段处LAI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的拟合效果最好(R=0.5485,P<0.01)。6种植被指数所选的最优组合波段与LAI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r≥0.5731,P<0.01),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760,976]对花生冠层LAI的估算效果最好(r=-0.6421,P<0.01,RE=0.2167),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度达极显著水平(R=0.6731,P<0.01),且优于ρ'对LAI的估算效果;LAI实测值与模拟值拟合效果最好的为DVI[760,976](R=0.6893,P<0.01)。研究结果表明一阶导数光谱和植被指数对花生冠层LAI的估算精度均较高,植被指数的估算精度尤高,研究同时进一步证实了导数光谱和植被指数能较好地消除土壤、大气等环境背景信息的影响。
  • 李洁, 聂红民, 许国震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9): 759-768.
    基于2000-2020年河南省生产投入、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农作物产量等统计年鉴数据,选取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农用柴油和农业灌溉面积共5个指标,利用排放系数法计算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投入碳排放,分析河南省农作物生产减碳特征,为农业生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除农业灌溉面积外,2000-2020年河南省各项农作物生产投入量基本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各项农作物生产投入碳排放总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015年达到最高峰867.32万t,至2020年碳排放总量比2015年减少10.27%;在21a的平均碳排放量中,化肥的排放量最高,其次是农用塑料薄膜、农用柴油、农药和农业灌溉,其占比分别是73.35%、9.41%、8.08%、7.77%和1.39%,化肥是主要碳排放源。2009-2020年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投入的碳排放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015年达到最高值为1.0670t.hm~(-2),而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相比2015年降低了2.87%。研究发现,河南省农作物生产碳减排受政策影响效果显著。化肥作为农作物生产的主要碳排放源,减量增效仍然是重要的措施,其次应考虑合理使用农用塑料薄膜。加强政策引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实施减肥减药增效的措施,推广高质量高效绿色防控技术示范,规范农膜的使用和回收治理,都是减少河南省农作物生产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 李文广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3): 247.
    <正>新时期,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在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情形中迎来全新变化,各种创新性资产证券化机制更是层出不穷,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规模持续壮大,有力推动了农村金融的前进式发展,为提升农村发展可持续性创建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由此可看出,全面研究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具体发展情况,对推动国家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的良性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所以,本文将结合谢志忠编著的《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全方位、多层次地探索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在新时期的具体实践过程,并以此为理论依据思考强化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发展效率的可行性路径。
  • 秦鹏程, 刘志雄, 万素琴, 苏荣瑞, 黄敬峰
    中国农业气象. 2016, 37(06): 691-699.
    利用1961-2014年湖北省主产县油菜产量统计资料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模型,对影响油菜产量的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日照时数及干旱、湿渍害对油菜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因生育期不同而存在差异。油菜开花期以前对低温敏感,开花期以后对高温敏感;苗期和蕾薹期对干旱较敏感,开花期和角果期对湿渍害更敏感;日照时数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受水分状况的制约,在干旱状况下日照偏多不利于产量形成,偏湿状况下则表现为日照越多越有利于产量形成。在各限制因子中,以湿渍害发生频率对油菜产量的影响最高,其次是干旱和冻害。湿渍害对产量的影响以高湿寡照的次生灾害影响较土壤偏湿的直接影响更大。
  • 姚钟华, 冯冬焕, 赵业成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9): 861.
    <正>当前,互联网与高科技的持续创新使电商行业迅速崛起,无人配送车、智能快递柜及智能化物流配送链条等现代化智能终端配送设备与体系,也开始出现于大众视野之中。基于此,与当面签收的传统送货上门形式有显著区别的无接触配送方式应运而生。由具体实践意义来看,无接触配送方式不但能通过集中区域投递形式大大提高配送员配送效率,
  • 刘勤, 严昌荣, 何文清
    中国农业气象. 2016, 37(06): 623-632.
    利用黄河流域102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气象数据,选用相对湿润度指数作为干旱指标,探讨年尺度和季节尺度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尝试利用偏导数方法计算分析相对湿润度指数的气候要素敏感性及其与气候要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上游旱情比中游和下游地区偏重,春夏秋冬各季分别处于中旱、轻旱、中旱和特旱状态,全年尺度处于特旱程度,季节和全年尺度的相对湿润度指数均呈现从西北到东南递增的变化趋势,春季、秋季和全年尺度特旱区域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宁夏北部以及内蒙古地区,而气象干旱减缓的站点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上游地区,干旱增强的站点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东南部。相对湿润度指数对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呈正向敏感,对温度和风速呈负向敏感。上游和中游地区夏季相对湿润度指数最敏感要素分别为太阳辐射和平均温度,全流域春季、秋季、冬季和全年尺度对相对湿度最敏感。全流域春季和夏季与相对湿润度指数相关性最强的要素均为相对湿度,上游和下游地区秋季的主控要素为太阳辐射,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冬季则分别与温度、风速和风速相关性最强。全年尺度上,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相对湿润度指数变化的主控要素则为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 查凌雁, 刘文科
    中国农业气象. 2018, 39(03): 162-167.
    采用LED光源在室内可控环境下设置3种光照强度(180、240、300μmol·m~(-2)·s~(-1))和2种红蓝光配比(1R:1B、2R:1B),以研究不同光强和红蓝光配比组合对樱桃萝卜真叶数、叶绿素含量、肉质根形态以及干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强为180μmol·m~(-2)·s~(-1)时,2R:1B处理的新叶叶绿素含量略高于1R:1B处理,但地上部鲜重却略低于1R:1B处理,其它生长指标不同光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光强为240μmol·m~(-2)·s~(-1)时,相比1R:1B处理,2R:1B处理显著提高了樱桃萝卜的新叶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鲜重、根直径、根体积、肉质根干鲜重以及干鲜根冠比(P<0.05)。光强300μmol·m~(-2)·s~(-1)时,2R:1B处理的新叶叶绿素含量略低于1R:1B处理,但地上部干鲜重显著高于1R:1B处理(P<0.05),其它指标无显著差异。相同红蓝光配比下,樱桃萝卜新叶叶绿素含量、根直径、根体积、肉质根干鲜重及根冠比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地上部干鲜重随光强增加的变化因光质而异。总之,一定强度的LED红蓝光质是植物工厂樱桃萝卜高产的光环境基础,并且光强高于一定水平时适宜的红蓝光配比对其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 杨月婷, 李凯伟, 张继权, 魏思成, 刘聪, 王春乙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3): 215-228.
    基于气候适宜度模型,利用Anusplin软件对中国北方谷子一作区314个气象站点谷子生长季气候资源和气候适宜度进行1km×1km的精细化插值,分1960-1989年、1990-2019年两个气候年代对其空间分布和年代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方谷子生长季气候资源呈现出日照时数由东到西、由南到北递增,累积降水量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递增,平均气温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随着气候变暖,研究区谷子生长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和累积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2)北方谷子生长季气候适宜度呈现出温度适宜度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减,降水适宜度由西北向东南递增,日照适宜度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态势;由于气候变暖,温度适宜度和降水适宜度高值区增多,日照适宜度高值区减少。(3)根据综合气候适宜度的计算结果,利用自然断点法将其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1960-1989年(前30a)北方约21.5%的地区为谷子种植气候最适宜区,随着气候变暖,1990-2019年(后30a)约有10.5%的地区从适宜区转变为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一带,未来可以考虑在该区域根据实际情况扩大种植规模。
  • 黄承芳, 李宁, 刘丽, 刘远, 张正涛, 陈曦
    中国农业气象. 2019, 40(08): 477-488.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中1985-2018年发表的11430篇以"气候变化"和"农业"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利用CiteSpaceV软件网络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气候变化下农业领域文献的特征与热点演变进行探究,以期明确该领域研究变化特征与趋势,为发展创新提供参考方向。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农业领域年文献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以美国、英国、中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为代表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和地区均注重该领域的研究探讨;文献多发表于《Climatic Change》、《Science》等优质期刊;中国科学院、瓦赫宁根大学等国内外众多知名机构均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影响"、"适应性"、"管理"、"模型"、"食品安全"等是研究的共同热点词汇;以2007年为界,研究热点从评估气候变化对未来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影响因子等发展到集中探讨气候变化下农业发展的适应性、气候智慧型农业以及保护性农业等问题,以气候智慧型农业为代表的研究将是未来农业领域创新发展方向。
  • 陈仁伟, 张晓煜, 杨豫, 王静, 张亚红, 胡宏远, 丁永平
    中国农业气象. 2020, 41(09): 564-574.
    2018年8月21日-10月9日,对宁夏贺兰山东麓砾石葡萄园酿酒葡萄(品种为‘赤霞珠’)进行分期采收。通过对各采收期葡萄果实中的还原糖、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单宁和花青素含量以及pH、糖酸比和固酸比的测定,利用K-平均值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葡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赤霞珠’葡萄在不同采收时间果实品质指标含量的变化,从而确定该地区‘赤霞珠’葡萄的最佳采收期,以优化砾石葡萄园葡萄酒品质、形成酒庄特色。结果表明:从9月10日起采收的葡萄果实基本满足高品质酿酒对各单项指标的要求,但随着采收时间的推后,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可见,采收时间对葡萄果实品质指标有显著影响。通过K-平均值聚类分析,将采收时间分为两类,第I类采收期为8月21日-9月7日,第II类采收期为9月10日-10月9日。综合各指标,在第II类采收期采收更有利于酿造优质葡萄酒。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第II类采收期采摘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月28日-10月9日采收的葡萄综合分值均大于零,其中以9月28日得分最大,达到了1.84。故研究认为,在2018年的气象条件下,宁夏贺兰山东麓砾石葡萄园‘赤霞珠’葡萄年度果实品质的可采收时间段为9月10日-10月9日,9月28日为当年最佳采收期。
  • 许辉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3): 249.
    <正>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越来越注重个人健康状况,并纷纷加入到全面健身的行列中,正快速发展的农村也不例外。由鲁丽等编著的《多维视角下的农村体育研究》于2019年4月由水利水电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在多维视角下,对农村体育的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全书结构组织合理,涵盖广泛,首先详细介绍了体育运动发展概况;其次分别对体育文化的基本理论、农村体育的发展概况、农村老年人体育生活研究等展开系统阐述。该书通俗易懂,从不同的视角对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深度解读,为新时代农民全面健身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 陈佳俊, 史晓亮, 丁皓, 史孟琦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9): 805-819.
    基于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种植区域内2个田间试验点的大田试验和均匀分布的1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等数据,利用DSSAT模型确定冬小麦品种遗传参数,继而模拟2001-2019年各站点冬小麦的关键物候期和单产,并分别运用M-K检验与Sen趋势分析法从站点和区域尺度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与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探究各生长阶段影响模拟单产的敏感气象因子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1)冬小麦开花期、成熟期和单产模拟结果的RRMSE平均值在杨凌(关中平原)田间试验点分别为0.91%、0.98%和7.87%,在长武(渭北旱塬)田间试验点分别为2.39%、1.35%和9.30%。区域物候模拟关中平原和渭北旱塬的冬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RRMSE分别为3.2%和3.0%,R2分别为0.71和0.73,区域单产的RRMSE分别为23.6%和11.2%。(2)武功站冬小麦播种-开花期和成熟期呈现推迟趋势,速率分别为0.70d·10a~(-1)和0.22d·10a~(-1),而在其余站点均表现为提前趋势;关中平原和渭北旱塬各站点播种-开花期提前趋势分别达到2.30d·10a~(-1)、1.20d·10a~(-1),播种-成熟期提前趋势均为0.60d·10a~(-1),关中平原物候期提前趋势高于渭北旱塬。模拟单产在蒲城、渭城站呈减少趋势,而在其余站点则表现为增加趋势;区域单产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013年和2017年。(3)多数站点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的增加在冬前生长期会促进冬小麦增产;日最高气温和总降水量的增加在越冬期对增产贡献较大;在返青抽穗期日最高气温升高会导致冬小麦严重减产,但相对湿度增加则会促进增产;多数站点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最高气温的增加在灌浆成熟期都会导致冬小麦减产。温度是影响关中地区冬小麦产量的主控因子,并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
  • 徐延红, 刘天学, 方文松, 李树岩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10): 879-888.
    根据河南省110个气象站1970-2019年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和19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夏玉米生育期数据,以32℃和35℃作为轻度和重度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发生阈值,选取花期日最高气温≥32℃和≥35℃发生频率和日最高气温≥32℃和≥35℃的积热量4个关键致灾气象因子,构建高温热害综合指数,开展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风险区划,为夏玉米生产趋利避害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1970-2019年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日数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21世纪10年代(2010s)后高温日数和频率明显增加,与高温发生频次最低的1980s(20世纪80年代)相比,高温日数增加1.4d(≥32℃)和1.5d(≥35℃),高温频率增加20.6个百分点(≥32℃)和20.5个百分点(≥35℃)。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日数50a平均值在1.8~4.5d(≥32℃)和0.4~1.9d(≥35℃),高温发生频率在24.3%~64.3%(≥32℃)和2.5%~31.1%(≥35℃),豫东南为高温热害发生的高频区。(2)近50a轻度和重度高温积热均呈先减弱再增强的趋势,21世纪10年代(2010s)高温积热较1980s(20世纪80年代)增加52.8℃·d(≥32℃)和52.5℃·d(≥35℃)。空间分布上基本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部平原高于西部山区的态势。(3)结合高温强度和发生频率的致灾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南阳南部、漯河、许昌东部、周口、驻马店,约占夏玉米主栽区面积的28.5%;研究区域大部地区为中风险区,约占夏玉米主栽区面积的56.2%;而三门峡、洛阳西部、济源西部、安阳等地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风险相对较低,约占夏玉米主栽区面积的15.3%。
  • 崔式蓉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3): 244.
    <正>迈入全球化经济发展时代以来,自由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为中国农业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我国农业也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国际市场实现了现代化农业贸易发展,不仅大力提升了我国农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由此,农业贸易经济的大力发展使中华传统文化的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全球各地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汉语狂潮”,推动着对外汉语教育飞速发展。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建设对外汉语资源库体系,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数字化管理,还能为对外汉语长效发展提供持续推动力。
  • 王俊浩, 顾生浩, 徐田军, 陈博, 温维亮, 张立祯, 郭新宇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10): 773-785.
    以玉米品种大叶矮小型的矮单268(AD268)和小叶高大型的先玉335(XY335)为供试材料,设置低(3株·m~(-2))、中(6株·m~(-2))、高(9株·m~(-2))3个种植密度,综合利用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垂直分布数据、冠层三维模型与冠层光合模型,分析了对数法和回归法估算出的消光系数(k_(log)和k_(nls))对品种和种植密度的响应及其差异,评估消光系数估算方法对冠层光能利用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k_(log)与k_(nls)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大叶矮小型品种AD268下表现更加明显,且差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加剧,基于k_(nls)对冠层光分布的拟合效果(R~2=0.86)优于k_(log)(R~2=0.77);基于k_(log)和k_(nls)的玉米冠层光能利用特征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以k_(log)和k_(nls)模拟的AD268的日CO_2同化量、地上部干物质日积累量和光能利用效率在低密度下无明显差异,但在中高密度下差异较大,二者差异开始变大的临界密度为0.7~2.5株·m~(-2)。
  • 管桂萍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3): 245.
    <正>古人向来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阶段是教育启蒙的最佳阶段,故而称之为“童蒙”。在一般的认知中,古代童蒙教育似乎仅仅围绕四书五经进行学习,显然这是一种狭隘的观点。在儒家学派教育观念的影响之下,古代童蒙教育的内容呈现一种“养正”的状态,因而童蒙时期教育的目标是实现“童蒙养正”。关于“童蒙养正”的内容,朱熹在《童蒙须知》中有明确的解释,在朱熹看来,童蒙之学,衣服冠履为第一,言语步趋为第二,洒扫涓洁为第三,读书写字为第四,杂细事宜为第五。仅以数十字,将童蒙教育的内容详细指出。按照朱熹的观点,幼儿教育的内容并非只是读书写字,还有穿衣吃饭、言谈举止、劳动打扫、处理大小事宜等。与传统幼儿教育相比,现代幼儿教育的内容虽有所改变,然而朱熹“童蒙须知”却依然是现代幼儿良好品质与习惯培养的重要原则,将其纳入现代幼儿教学内容中,可推动幼儿品质与习惯的培养。
  • 马熙达, 任传友, 王艳华, 徐一丹, 赵东妮, 陈伟, 杨斌, 田平
    中国农业气象. 2016, 37(06): 682-690.
    分别以9023、9035、9036为早熟、中熟、晚熟水稻的代表品种,应用人工气候箱在孕穗开花期进行低温处理,旨在分析沈阳地区孕穗开花期不同强度低温对不同熟期水稻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低温设置以前一天相同时刻的温度值为基准,设比外界温度低3℃(D3)和低5℃(D5)两个处理水平,持续处理5d,以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水稻为对照(CK),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水稻倒2叶的CO_2响应曲线和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1)CO_2响应过程中,与CK相比,D3和D5的持续低温处理皆可导致9035和9036的气孔导度显著降低,而9023(早熟)仅D5的持续低温导致其气孔导度降低;(2)光响应过程中,与CK相比,D3和D5的持续低温处理使9035(中熟)和9036(晚熟)气孔导度降低,且降低幅度随低温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但持续低温处理显著增加了9023(早熟)的气孔导度(P<0.01);(3)气孔限制是引起9035(中熟)遭遇低温后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9023(早熟)和9036(晚熟)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导致。说明中熟(9035)和晚熟(9036)水稻品种对低温处理响应较敏感,而早熟(9023)品种对低温不敏感。
  • 玉院和, 王金亮
    中国农业气象. 2020, 41(09): 575-586.
    借助云南省2009-2018年25个气象站点逐月降水量分析TRMM 3B43降水数据特征,利用相关系数(R)、偏离率(BIAS)、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对TRMM 3B43月降水数据和各站点进行适用性分析,并探讨该数据与海拔、坡度、坡向之间的关系,最后将TRMM 3B43月降水数据降尺度至季、年尺度,并对其进行适用性评价,为复杂地形地区开展区域降水研究、水文预报等提供可靠降水产品数据。结果表明:(1)TRMM3B43降水数据与实测降水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量均表现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且大致随海拔高度呈阶梯式分布;(2)TRMM 3B43月降水量与实测降水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R高达0.9392,BIAS接近0,且TRMM 3B43降水数据在25个站点R值均超过0.735,大多数站点的偏离度和误差较小,其整体精度较高;(3)TRMM3B43数据精度受坡度的影响比海拔、坡向大,但多数站点在不同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的精度均较高,适用性较强,尤其是海拔位于1000-2000m、坡度小于4°、坡向位于160°-240°的站点数据适用性更强;(4)降时间尺度后的TRMM 3B43数据相关系数稍有降低,误差变大,尤其是在冬季和年尺度适用性稍差。TRMM3B43月降水数据在云南地区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地面降水数据提供有效补充。
  • 何春霞, 郑宁, 张劲松, 孟平, 原文文
    中国农业气象. 2016, 37(06): 633-644.
    水热生态特征是农林复合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该主题研究对计量农林复合系统生态效益、优化复合系统结构配置、实施调控管理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本文基于CNKI、Science Direct、Springlinker、CABI Abstracts等数据库检索平台及中国林业科学院图书馆中文书籍数据库,检索分析了1980年以来有关研究农林复合系统对辐射、蒸散或蒸腾、土壤水分、根系、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特征的中英文文献,概述了近35a来农林复合系统水热生态特征研究进展,并从研究内容及方法等角度提出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林复合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促进复合农林业学科发展。分析表明:(1)农林复合系统具有调控太阳辐射分布及冠层热量平衡等作用,但对光质、光谱等的影响效应鲜有详尽文献报道;(2)水分效应及其影响机理研究缺少整体性和系统性,致使相关结论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3)种间水分关系研究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有待从种间土壤水分利用来源及运移过程、水分消耗过程及强度的差异特征等角度,综合研究种间竞争与互补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调控机制等方面;(4)已有研究数据主要来自试验观测,影响研究结果的代表性,亟待加强模拟研究工作。
  • 陈家金, 黄川容, 孙朝锋, 王加义, 吴立
    中国农业气象. 2016, 37(06): 711-719.
    为了探究福建复杂地形下的烤烟气象灾害风险,规避或减轻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利用福建省烟区28个县(区)的1972-2014年气象资料,2008-2013年烤烟产量、面积及其它社会经济资料,构建由致灾因子危险性、烤烟脆弱性和烟区防灾减灾能力组成的多灾种综合风险区划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量化计算各指标权重,利用加权综合法计算综合灾害风险指数,基于GIS技术开展烤烟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福建烟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呈现由东南至西北逐级增加的趋势,轻度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龙岩市中东部、三明市东部和南平市东部的部分地带;中度灾害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龙岩市西部,南平和三明两市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地带;重度以上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南平和三明两市的西北部山区,其中1000m以上高海拔地区存在严重气象灾害风险。
  • 李森, 郑昌玲, 宋迎波
    中国农业气象. 2018, 39(03): 205-208.
    基于全国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利用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17年玉米、一季稻、晚稻、大豆和棉花等主要秋收作物生长季的农业气象条件。结果表明,玉米、一季稻、晚稻、大豆和棉花主要生长季内,产区大部≥10℃积温偏多,降水空间分布均匀,农业旱涝范围小、影响轻,光温水条件匹配较好,作物生长气候适宜度较高,总体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但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东部春播期干旱,长江中下游夏季高温和强降水,秋收期阴雨寡照等对作物生长发育和收获造成一定影响。
  • 任义方, 王培娟, 钱半吨, 马云波, 孙庆飞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9): 820-833.
    利用1981-2020年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基于表征茶树霜冻害程度的气象指标,构建春茶霜冻监测期风险指数(RI),选择k均值聚类算法确定江苏省春茶霜冻风险区划,采用Mann-Kendall方法判识各霜冻风险区域气候突变点,从逐日和逐小时尺度,评估气候变化对区域内春茶霜冻发生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春茶霜冻风险呈现西南低东北高的特征,低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分别以轻度-中度和特重霜冻发生为主,平均发生频率分别为11.91%和15.4%,平均终霜期分别呈现2.7d.10a~(-1)和1.5d.10a~(-1)的提前趋势,RI分别呈现每10a降低0.024和0.015的趋势。受气候变化影响,逐日尺度上,低、高风险区域中,各等级春茶霜冻发生频率和波动性明显降低,且以特重霜冻降幅最为明显;发生频率分布形态由多峰型转为单峰型和递降型,高发时段集中在2月上旬-3月下旬;逐小时尺度上,各等级春茶霜冻发生频率在一天内基本呈现正弦分布,气候突变后,轻度和中度-特重霜冻高发时段分别推迟2~4h和0~1h,中度-重度和特重霜冻高发时段分别集中在5:00-7:00和6:00-8:00。随气候变化,江苏春茶霜冻发生呈现趋晚、趋弱、趋短和趋少的特征,但仍需积极应对。
  • 魏亚, 方苏, 刘学东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9): 860.
    <正>人类作为为社会生产提供充足服务功能的基本资源要素,其能否全力推进社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重要条件之一是取决于当代社会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结构的建设和发展,是否具备科学、正向的协调性发展关系,而教育层次结构又是深刻影响人力资源结构建设和发展的主因之一。因此,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已成为培育优质人才,辅助社会创建现代化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主体,且社会各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也随之带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创新发展。
  • 李煜姗, 李平, 杨再强, 汪甫
    中国农业气象. 2019, 40(08): 512-522.
    低温寡照气象灾害严重制约设施番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拟从番茄根系有机酸代谢和养分吸收的角度,探究低温寡照影响番茄生长的潜在机制。通过人工控制试验,设置不同低温(最高温/最低温:12℃/2℃、14℃/4℃、16℃/6℃、18℃/8℃)和弱光(200、400μmol·m-2·s-1)的交互处理,研究低温寡照处理2、4、6、8、10d后苗期番茄根系活力、氮磷钾含量、植株干重以及根系分泌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寡照显著抑制番茄根系活力和氮、磷、钾吸收,抑制根、茎叶干重增加,温度越低抑制作用越强;最低温(12℃/2℃)和最弱光(200μmol·m-2·s-1)处理下,番茄根系活力仅为对照的7.70%~22.1%,根系氮、磷、钾的净吸收量分别为对照的3.75%~18.1%、1.28%~27.1%和19.1%~35.5%,根系、茎叶干重分别为对照的23.4%~55.9%和42.6%~66.5%。低温寡照胁迫下番茄根系分泌低分子量有机酸的总量显著降低,土壤p H值升高,其中草酸的分泌量最大,下降幅度最明显。表明低温寡照对番茄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根系活力下降,草酸分泌减少和养分吸收降低有关,推测在低温寡照胁迫初期施加适量草酸或氮、磷、钾复合肥料或许可提高番茄的抗灾能力。
  • 吕萌明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3): 248.
    <正>国家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这为推动农业继续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农业继续教育作为国家构建完整农业教育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既在提升农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中占据重要地位,承担着加强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效率,提升国家农业综合竞争实力,挖掘更多农业人力资源等重任,又是促进现代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主要因素。而教学管理又是农业继续教育基础工作内容,
  • 王治海, 金志凤, 邬定荣, 毛智军, 陈中赟
    中国农业气象. 2018, 39(03): 185-194.
    基于198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3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双季早、晚稻发育期及同期逐日气象数据,结合水稻特性将发育期划分为出苗-移栽、移栽-返青、返青-孕穗、孕穗-成熟4个主要发育阶段,比较双季早、晚稻不同发育阶段日数对温度变化的相对敏感性,以探究不同作物、不同发育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各发育阶段日数随温度升高基本呈减少趋势,但相对敏感性差异较大。早稻返青-孕穗期日数对温度变化最敏感,相对敏感性平均为-0.094个点·℃~(-1)(P<0.05),晚稻孕穗-成熟期日数对温度变化最不敏感,相对敏感性平均为-0.045个点·℃~(-1)(P<0.05)。相同发育阶段内,返青前晚稻对温度变化更敏感,返青后早稻更敏感。除移栽-返青期外,两种作物其它营养生长阶段敏感性均强于生殖生长。相对敏感性与阶段日数变异系数呈负相关关系,日数波动越大,阶段日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少越明显,尤以早稻返青-孕穗期相关系数达-0.761(P<0.001)。
  • 孙悦, 高继卿, 杨晓光
    中国农业气象. 2019, 40(08): 489-501.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24个气象台站1951-2015年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各季节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贡献率,解析西北五省(区)不同季节各等级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贡献率差异,明确不同季节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对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以及同季节内不同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对当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的作用,以探究西北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51-2015年,西北地区年降水日数以0.1d·10a-1(P<0.01)的速率极显著减少,各站点年平均降水日数及线性变化趋势差异较大;(2)1951-2015年,西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以3.9mm·10a-1(P<0.01)的速率极显著增加,变化显著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及青海地区;(3)研究区域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中各省(区)夏季降水量贡献率在50%~63%,降水日数贡献率在35%~48%,春秋两季降水接近,冬季降水最少;各季节降水均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各省(区)两者降水日数累计贡献率均在90%以上,暴雨仅发生在夏季且降水日数贡献率低于1%,秋季各等级降水分布与春季基本一致;(4)夏、秋季节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是年降水和降水日数变化的主要原因,小雨至中雨降水量和日数变化是导致季节总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而春、冬季降水在年降水、大雨至暴雨在当季(年)降水中不占优势,故其作用不明显。
  • 姜瑞洋, 张维江, 马轶, 马芳, 冯娜, 李伟建, 姜昌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3): 177-193.
    针对宁南地区红梅杏防霜棚夜间棚内环境温度长期低于棚外,即出现了“冷室效应”,未达到预防霜冻效果,依据质、热平衡原理分别研究防霜棚覆盖层、棚内湿空气和土壤层的热量收支情况,以及防霜棚系统在棚布覆盖-次日收拢时段棚内热量蓄积情况;分析棚内主要热湿参数的动态过程,以此探究防霜棚内相对湿度及湿空气状态变化对相变潜热的影响和棚内“冷室效应”的产生机理,为改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达到有效预防霜冻灾害的目的。结果表明:(1)春、秋季夜间棚内出现“冷室效应”时土壤层和覆盖层均因热损失较高成为失热部分,而棚内湿空气因得到热量较多成为得热部分。(2)春、秋季棚布覆盖-次日收拢时段棚内累计得热量低于累计失热量,导致棚内热量失衡。(3)棚内湿空气热湿参数与棚外热湿参数存在显著差异(春季棚内的饱和水汽压除外);夜间棚内水汽密度与露点温度的动态变化过程均可反映因蒸发及冷凝而产生的潜热变化规律;棚内低温和较高的水汽密度使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无限接近,导致棚内相对湿度持续偏高。红梅杏防霜棚夜间累计得热量始终小于累计失热量,土壤层和覆盖层为最主要的热损失部分,在热量失衡的情况下出现了“冷室效应”。
  • 王秋京, 马国忠, 王晾晾, 朱海霞, 杜春英, 姜丽霞
    中国农业气象. 2018, 39(03): 177-184.
    选择黑龙江省11个水稻农气观测站点为研究对象,利用1971-2016年逐旬气温资料和水稻发育期资料,将黑龙江省划分为东、西、南三个区域,使用微分方程动态建模方法建立3个区域5、6、7、8月热量指数的灰色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滚动预报水稻生育期的总热量指数,以期开展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的预测服务。结果表明热量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水稻生育期热量条件,且与低温冷害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黑龙江省不同水稻产区热量指数灰色模型模拟结果与原序列关联度均达到0.88以上,通过了关联度检验和残差检验,1971-2010年拟合平均准确率为94.6%~97.6%,且7、8月的预报准确率普遍高于5、6月;2011-2016年的试报准确率均在97%以上,说明各模型的模拟效果很好。利用灰色模型预测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季热量指数是可行的,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延迟性冷害的实时评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