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康, 黄春燕, 郭晓霞, 李智, 菅彩媛, 田露, 卫志刚, 刘畅, 宋剑君, 任惠敏
【目的】探究沿黄灌区盐碱地不同梯度微生物菌肥施用量对甜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甜菜微生物菌肥在盐碱地的最佳施用量。【方法】2020—2021年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在平作、垄作栽培模式的基础上,设置T1(0 kg/hm2)、T2(75 kg/hm2)、T3(150 kg/hm2)、T4(225 kg/hm2)和T5(300 kg/hm2)5个微生物菌肥施用量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甜菜产量、产糖量的影响,并基于甜菜产量、产糖量变化规律,建立与微生物菌肥施用量间的回归模型,计算最优微生物菌肥施用量;利用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实测值与估测值之间1∶1的直方图检验模型的准确度。【结果】在沿黄灌区盐碱地中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以显著提高甜菜产量、产糖量,2020年T3处理平作、垄作栽培模式下甜菜产量均最高,分别为71 454、73 835 kg/hm2,较T1处理提高24.53%、20.37%;2021年T5处理甜菜产量最高,分别为67 934、70 863 kg/hm2,较T1处理提高14.55%、12.54%。2020年T3处理平作、垄作栽培模式下产糖量最高,分别为11 737、12 314 kg/hm2,较T1处理提高30.93%、24.68%;2021年T5处理产糖量最高,分别为10 836、11 374 kg/hm2,较T1处理提高17.50%、13.06%。在平作、垄作栽培模式下,甜菜产量与微生物菌肥施用量模型分别为y=-0.224 6x2+96.845x+58 126,R2=0.817**;y=-0.207 8x2+88.685x+62 334,R2=0.723**;产糖量与微生物菌肥施用量模型分别为y=-0.049 8x2+20.112x+9 036.4,R2=0.806**;y=-0.045x2+18.215x+9 929,R2=0.714**。基于以上模型计算出平作、垄作栽培模式下分别施用微生物菌肥215.6、213.4 kg/hm2时甜菜产量最高,为68 568、71 796 kg/hm2;分别施用微生物菌肥201.9、202.4 kg/hm2时产糖量最高,为11 067、11 772 kg/hm2。模型检验得出甜菜实测产量与估测产量、实测产糖量与估测产糖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模型精准度较好。【结论】在沿黄灌区盐碱地中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以显著提升甜菜产量和品质,平作、垄作栽培模式微生物菌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201.9~215.6、202.4~213.4 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