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靖吉越, 郭新送, 朱福军, 杨志峰, 范仲卿, 张培苹, 刘禄, 马学文, 高涵
    果树学报. 2024, 41(05): 990-998.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40001
    钙是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缺钙会导致细胞代谢失调,引发苹果苦痘病等生理病害,严重影响果实品质。苹果主要通过根系在土壤中吸收钙,根系吸收的钙在蒸腾拉力的带动下运往地上部,而蒸腾作用弱,导致苹果果实易发生生理缺钙。果实中的钙含量与树种、砧木类型等树体因子和施肥、修剪等农技措施密切相关。综述了苹果苦痘病与钙之间的关系、苹果钙吸收转运、苹果缺钙机制和苹果苦痘病防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果树钙吸收能力,增加果实钙含量预防苹果苦痘病,促进果实生长及改善采后贮藏品质,减轻果农负担,促进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方法。
  • 卢锦明, 林心悦, 廖永林
    果树学报. 2023, 40(12): 2524-2535.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12-2524
    【目的】明确鹰嘴桃果实组织海绵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对鹰嘴桃病害果海绵组织、非病害组织和健康果实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在病害果海绵组织vs健康果实组织、非病害组织vs健康果实组织、病害果海绵组织vs非病害组织的转录组比较中,分别鉴定到4557、4446、672个差异表达基因。病害果海绵组织与健康果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新陈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等通路。与健康果或病害果非病变组织相比,鉴定出12个与细胞壁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PG-At1g48100、PG-QRT3、PG、6个XET2、BXL7、2个EXP-A4)在鹰嘴桃病害果海绵组织表达上调;此外,3个钙转运基因(ACA13)和2个钙传感器基因(CaM11、CML18)在鹰嘴桃病害果海绵组织表达上调。其他钙传感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病害果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和下调。【结论】鉴定出12个与细胞壁代谢、3个与钙转运和23个与钙传感器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推测钙代谢以及细胞壁代谢异常在果实组织海绵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 冉欣雨, 黄文俊, 钟彩虹
    果树学报. 2024, 41(02): 325-337.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345
    猕猴桃为国际重要水果种类,已成为我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金果果”。淀粉作为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碳形成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在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猕猴桃果实属于淀粉积累型水果,在临近商业采收时淀粉积累达到峰值,然后随着果实软化成熟淀粉降解为糖,果实甜度增高,风味品质形成。同时,猕猴桃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具有生理后熟属性,采后易软化,不耐贮藏。淀粉作为细胞内容物对维持细胞膨压,支持果实硬度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猕猴桃基因组的测序完成,猕猴桃果实淀粉代谢分子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尤其是淀粉降解方面,但是目前对猕猴桃果实淀粉代谢进展的整理与归纳还鲜有报道。因此,从猕猴桃果实淀粉的理化性质、植物淀粉代谢途径以及猕猴桃果实淀粉代谢分子机制三个方面展开,并结合淀粉与猕猴桃果实风味品质、成熟软化的关系,对猕猴桃果实淀粉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为以后创制优质高淀粉耐贮藏猕猴桃新材料或选育新品种,以及建立即食供应的快速后熟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 高佳慧, 冀桂明, 李文静, 郭家选, 沈元月, 高凡
    果树学报. 2023, 40(12): 2536-2547.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361
    【目的】探究草莓COP9信号复合体亚单位5(constitutive photomorphogenic signalosome subunit 5,CSN5)在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方法】以草莓品种红颜为材料,根据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并克隆FaCSN5基因。基于生物信息学对其功能域、理化性质、蛋白结构等进行预测。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FaCSN5-His目的蛋白,利用烟草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利用RT-qPCR检测FaCSN5的时空表达水平,利用农杆菌介导瞬时侵染草莓果实,观察记录表型,检测FaCSN5基因表达水平。利用圆片温育和外源激素处理试验检测外源激素对FaCSN5基因表达的诱导影响。【结果】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FaCSN5、FvCSN5和月季CSN5b同源性较高,相似率分别为100%和94.24%。克隆的FaCSN5与艳丽草莓8条基因序列的碱基和氨基酸序列相似率分别达98.97%和99.35%。FaCSN5基因的编码区为1080 bp,编码359个氨基酸,具有一个保守的MPN结构域。p ET30a-FaCSN5融合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表明FaCSN5-His目的蛋白大小约66 ku。亚细胞定位显示FaCSN5-GFP融合蛋白定位为细胞核和细胞质。FaCSN5在根中表达水平最高,在种子中最低,在根中的表达量是种子中表达量的8倍;果实发育过程中在全红期表达量最高,在褪绿期表达量最低,从褪绿期开始随着果实发育表达量升高。农杆菌介导瞬时侵染草莓果实,FaCSN5过表达能够促进草莓果实成熟;沉默FaCSN5表达则会抑制草莓果实成熟。FaCSN5启动子上含有响应茉莉酸甲酯和赤霉素的顺式作用元件,且其表达受到这两种激素及脱落酸的诱导。【结论】FaCSN5可能是通过多种激素调控促进草莓果实成熟。
  • 殷晨, 田路明, 曹玉芬, 董星光, 张莹, 霍宏亮, 齐丹, 徐家玉, 刘超
    果树学报. 2023, 40(12): 2610-2623.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398
    可溶性糖酸含量是影响梨果品质的经济性状,是人类长期驯化选择的重要性状。在梨果实生长发育、成熟与衰老过程中,糖酸代谢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果实中的糖酸含量以及组分变化存在一些规律性。梨果肉主要可溶性糖包括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等,主要可溶性酸包括苹果酸、柠檬酸等,糖酸含量及组分和糖酸比显著影响果实风味。影响梨果肉糖酸含量及组分的因素主要包括品种、光照、激素、肥料、采后技术及砧木等。果实糖酸代谢是十分复杂的生理生化代谢网络的一部分,糖酸是一个由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许多关键的功能基因已被验证。目前梨果糖酸研究已在相关酶、糖转运体、转录因子、QTLs分子标记、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研究进展。围绕上述研究,综述了糖酸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梨果糖酸含量及组分评价、功能基因挖掘和指导梨育种提供参考。
  • 才智, 岳静宇, 王钰雯, 景天惠, 雷家军, 薛莉
    果树学报. 2024, 41(01): 155-161.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394
    草莓属植物均开白花。红花草莓是一种新型草莓,其果红花亦红,能观赏兼鲜食,可作为多年生草本花卉,用于地栽、盆栽等景观美化,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概述了红花草莓的起源、育种历史和现状及新近育成的种子型品种的研究进展,并对红花草莓花瓣呈色物质、转录调控等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期望能为红花草莓新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提供新思路。
  • 陈雷, 齐希梁, 石彩云, 董媛鑫, 宋露露, 刘聪利, 李明
    果树学报. 2023, 40(12): 2598-2609.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251
    番茄、苹果、梨、枣等园艺作物是典型的苹果酸型果实,其果实酸度主要取决于液泡中苹果酸的积累量。苹果酸不仅决定果实的风味品质,还可作为呼吸底物为植物体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在调节植物细胞渗透势、酸碱平衡、抗逆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苹果酸代谢途径比较复杂,涉及众多结构催化酶的参与,而苹果酸主要贮存于液泡中,从细胞质向液泡的跨膜运输和储存是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需要多种转运蛋白、质子泵的参与。总结了苹果酸型果实酸度性状遗传研究、转运蛋白及质子泵在苹果酸跨膜转运中的作用,并将转录因子对苹果酸的代谢调控进行了概述,以深入理解苹果酸代谢调控网络,为园艺作物品质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 饶余倩, 黄亚倩, 夏龙腾, 杨国顺, 王美军, 刘昆玉, 许延帅
    果树学报. 2024, 41(05): 897-910.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456
    【目的】寻找阳光玫瑰葡萄理想安全的破眠方法以及探究其破眠机制。【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冬芽为试材,通过研究类休眠阶段和生理休眠阶段不同破眠处理对葡萄萌芽率、成花率和花穗质量的影响,并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可能影响葡萄冬芽萌发的关键基因。【结果】在萌芽前1个月对阳光玫瑰葡萄冬芽进行单氰胺处理、石硫合剂+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处理,均能使萌芽提前,显著提高萌芽率,不影响成花率及花穗质量。通过分析转录组数据,筛选了PYL4、PP2C24、PP2C8、PP2C37、PP2C25、SAPK2等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参与激素信号传导、氧化应激等途径影响葡萄芽的萌发。【结论】5°Bé石硫合剂+0.25 mg·m L-1ACC是阳光玫瑰葡萄打破休眠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 王红宝, 王永博, 王晋, 李勇, 李晓, 王迎涛, 王亚茹
    果树学报. 2024, 41(04): 750-763.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473
    石细胞是由木质素沉积形成的厚壁组织细胞,是制约梨果实品质提升的重要因素。梨果肉石细胞的形成与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转移和沉积密切相关。因此,探究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木质素合成调控机制对调节石细胞形成及果实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总结近年来与梨果实木质素合成调控机制有关的研究,对转录因子、激素、糖、钙、活性氧、光质及花粉直感等调控因子在梨果实木质素合成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梨果实木质素的调控网络深入研究及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 尹明华, 余璐, 周佳慧, 刘李娜, 徐文萱, 孙美龄
    果树学报. 2024, 41(05): 824-846.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558
    【目的】为了明确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与同属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阐明马家柚在柑橘属中的分类地位,对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的特征及其密码子的偏好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DNBSEQ-T7测序平台对马家柚进行测序,采用Noveplastys、CAP3、GeSeq和tRNAscan-SE软件对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采用CGViewServer、MISA、REPuter、CodonW、Gview、IRscope、NADnaSP6.0软件对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特征进行分析;采用MAFFT 7.0和FastTree 2.1.10软件对马家柚及其85个同科种和山小橘属3个外群种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和建树。【结果】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60 186 bp,包括1个大单拷贝(LSC)区、1个小单拷贝(SSC)区和2个反向重复(IR)区,为典型闭合环状双链结构。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共注释到133个功能基因,包括88个编码蛋白(CDS)基因、8个核糖体RNA(rRNA)基因和37个转运RNA(tRNA)基因。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共检测到79个简单序列重复(SSR)和34个长序列重复(Longrepeat)。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非编码区的变异程度高于基因编码区,LSC区的变异性>SSC区>IR区,SC/IR边界较为保守。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平均ENC值为48.02,密码子偏好性较弱。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主要受自然选择的影响,受内部突变的影响小。马家柚叶绿体基因有10个最优密码子(AAU、UGU、AAA、UUU、GCU、GGA、CCA、ACU、CGU、AGU),均以A、U结尾。马家柚与西双版纳东试早柚(KY055833,来源地:云南)、日本夏橙(ON193075,来源地:韩国)、福建六月早蜜柚(MT527726,来源地:福建)、福建琯溪蜜柚(MN782007,来源地:福建)有亲缘关系。【结论】马家柚是一个柑橘属中较为独特的品种,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马家柚的遗传资源、物种资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成磊, 师小舒, 陈昊, 谢善鹏, 卢鑫, 伍小萌, 刘高平, 郭文武, 解凯东
    果树学报. 2024, 41(04): 590-597.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443
    【目的】温岭高橙是浙江台州地方特色品种,栽培历史悠久,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和药用价值,但果实有核限制了其在台州以外地区的发展,因此利用细胞工程高效育种技术对温岭高橙进行无核化改良。【方法】通过2条育种途径,一是以二倍体温岭高橙为母本与异源四倍体为父本倍性杂交,授粉后90 d利用幼胚离体挽救培养和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创制三倍体无核新种质;二是以雄性不育胞质杂种华柚2号为母本与温岭高橙有性杂交,通过成熟种子催芽播种,创制二倍体无核新种质。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分子鉴定。【结果】以温岭高橙为母本、异源四倍体NS和BDZNS为父本配置2个倍性杂交组合,授粉145朵花,坐果74个;胚抢救幼嫩种子1520粒,离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553株;用流式细胞仪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获得三倍体45株、四倍体8株;以华柚2号为母本与温岭高橙有性杂交,授粉69朵花,坐果20个,获得成熟种子312粒;通过催芽播种获得实生后代203株,倍性鉴定均为二倍体;用SSR分子标记对2个倍性杂交组合的21株三倍体和8株四倍体后代及华柚2号×温岭高橙随机选取的29株二倍体后代进行分子鉴定,显示所鉴定的三倍体及二倍体后代均含有父本特异条带,为其杂交双亲的有性后代,而倍性杂交获得的四倍体后代与母本条带完全一致,推测其为母本珠心细胞自然加倍形成的同源四倍体(双二倍体)。【结论】研究结果为温岭高橙无核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宝贵的材料基础。
  • 杨勇胜, 王道静, 陈阳松, 范付华, 魏椿, 余桃, 江旭升, 李庆宏, 李斌, 陈树红
    果树学报. 2024, 41(02): 338-352.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130
    贵州立体气候突出,野生枇杷种质资源丰富,性状差异性明显。目前已找到普通枇杷、大花枇杷、小叶枇杷3个种类,普通枇杷在全省广泛分布,大花枇杷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雷公山一带,小叶枇杷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州兴义市一带。贵州省枇杷商品化栽培始于1958年,由黔东南州率先从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引进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示范。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贵阳市、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各地州(市)相继开展引种试验及小规模推广应用。截至2010年,在贵阳市、黔东南州、毕节市等地区拥有了万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特别是2015年以来,贵州各地枇杷种植生产发展速度迅猛,据2022年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全省枇杷种植面积已达2.3万hm~2,年产量16.3万t,产值达17.1亿元,鲜果采摘期超过2个月。但栽培技术与管理水平仍较低,面积上升与产量增长不成正比,全省平均每666.7 m~2商品果产量不足500 kg,提升空间很大。存在问题主要为,一是缺乏地方规范的引、试、推制度体系,盲目性引种,造成品种混杂,良莠不齐,商品性低;二是对遗传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挖掘不足,缺乏地方特色的主导品种,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枇杷品牌创建与营销策略意识不强,形成行业内竞争压价销售,影响效益;四是鲜果产后冷链及深加工产品技术研发滞后,产业附加值增长有限;五是旱涝寒暑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山地果园设施栽培配套条件滞后,抗风险能力不强等。主要围绕贵州枇杷种质资源分布特征、引种与育种、栽培技术演变、产业发展及其制约因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尝试提出贵州枇杷产业当前与未来的主要任务,以推动枇杷产业高质量发展。
  • 林娇娇, 蒙庆华, 吴哲锋, 常洪娟, 倪淳宇, 邱邹全, 李华荣, 黄玉清
    果树学报. 2024, 41(01): 122-132.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269
    【目的】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NIR-HSI)在水果内部品质的无损检测方面具有快速、准确和无损的特点。旨在利用NIR-HSI技术分析不同品种杧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探讨400~1000 nm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差异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响应。【方法】选择贵妃杧果和台农1号杧果作为研究对象,使用NIR-HSI技术获取杧果样本的光谱数据。采用CARS-PLS模型分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各波段光谱反射率的相关系数。为了验证模型的性能,计算了建模R~2、斜率Slope、截距和RMSE等指标。【结果】得到CARS-PLS模型的性能指标:建模R~2为0.880 6,斜率为0.851 5,截距为12.208,RMSE为0.636 6。这些指标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建模拟合度和预测精度。【结论】应用NIR-HSI技术对杧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检测具有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水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高精度模型奠定了基础。通过NIR-HSI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一种非破坏性且高效准确的方法,用于水果品质评估和检测。这对农产品质量控制和市场营销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杨海波, 赵旗峰, 孟利峰, 周鹏程, 陈永珍, 李庆亮, 梁燕, 聂磊云, 张晓萍, 李继萍, 王占勤, 赵龙龙
    果树学报. 2024, 41(02): 362-368.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260
    晋酸1号是从山西临县野生酸枣种质资源群体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顶平,果皮薄,红色,果个大;平均单果质量4.75 g,最大单果质量5.8 g,平均横径1.9 cm、纵径2.2 cm;果肉多汁,风味酸甜,可食率84.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27.6%,还原糖含量为8.5%,总糖含量为27.04%,维生素C含量为419 mg·100 g~(-1),可滴定酸含量为1.032%;果仁饱满,含仁率100%,平均单仁质量0.1 g;营养生长期170~180 d,果实生育期115 d左右,为晚熟品种。山西吕梁地区,6月上旬为盛花期,9月中下旬果实进入脆熟期,10月中上旬为果实完熟期。晋酸1号适宜于鲜食、加工、取仁,也可用于开发特色饮品。适合在山西省中南部酸枣适生区及国内同类气候地区栽培。
  • 王小丫, 张仲兴, 高彦龙, 董永娟, 马小兰, 王延秀
    果树学报. 2024, 41(02): 252-265.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409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外源柠檬酸(CA)对盐碱胁迫下苹果(砧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苹果砧木M9-T337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清水浇灌(CK1)、盐碱胁迫(CK2)、盐碱胁迫+0.2 mmol·L~(-1)CA(T1)、盐碱胁迫+0.6 mmol·L~(-1)CA(T2)、盐碱胁迫+1.0 mmol·L~(-1)CA(T3)、盐碱胁迫+1.4 mmol·L~(-1)CA(T4)6个处理,测定各处理叶片的光合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根系形态、相对电导率(REC)、Na~+含量、K~+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喷施不同浓度柠檬酸可有效降低盐碱胁迫下M9-T337叶片电导率(REC)、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以及Na~+含量的升高幅度,显著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根系活力、根鲜质量比、叶绿素a(Chl a)含量、叶绿素b(Chl b)含量、叶绿素a+b(Chla+b)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初始荧光(F_0)、最大荧光(F_m)、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下降幅度,以及显著增加脯氨酸(Pro)含量,并在T3处理下达到峰值;根据主成分得分排名可知,外源CA对M9-T337盐碱胁迫缓解能力由高到低为:CK1>T3>T2>T4>T1>CK2。【结论】1.0 mmol·L~(-1)的外源CA可更好地增强盐碱胁迫下M9-T337的光合能力,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生物膜的稳定性以及促进Na~+外排、K~+区隔化和抑制K~+外排,从而起到缓解盐碱胁迫的作用。
  • 赵海娟, 张玉君, 张玉萍, 刘宁, 徐铭, 刘家成, 王碧君, 刘威生, 刘硕
    果树学报. 2024, 41(05): 797-811.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484
    【目的】对中国李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评价,揭示中国李种质资源的味觉品质遗传的客观规律。【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包括品种来源地、果肉颜色、感官味觉)的50份中国李种质资源,采用电子舌对九种味觉(包括鲜味、咸味、酸味、苦味、涩味、甜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和丰富性)进行了分组比较研究。【结果】不同生态来源地的李品种在味觉特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上仍难以区分细致。与之不同的是,果肉颜色与味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同颜色的果肉在味觉特点上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模式。酸描述在鲜味味觉中表现出较高的中位数,甜描述在甜味味觉中表现出较高的中位数。酸甜和甜酸的描述之间相关系数较大。【结论】中国李的味觉特点可以分为酸涩型、咸酸型和鲜甜型,同时筛选出一系列优异味觉表现突出、劣势味觉表现较差的特异种质材料,这些试材及背后的遗传基因将成为我国李育种活动中的“种业芯片”。
  • 胡光明, 肖涛, 彭家清, 李大卫, 田华, 王华玲, 肖丽丽, 程均欢, 黄海雷, 吴伟, 钟彩虹
    果树学报. 2024, 41(05): 911-928.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40051
    【目的】探讨不同猕猴桃品种的叶片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特征的差异,筛选抗旱性评价关键指标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多功能图像分析法、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技术,选取12个猕猴桃栽培品种为材料,对叶片形态、气孔器和表皮毛微特征、解剖结构等24项指标进行观测、记录。通过方差分析明确不同品种的叶片形态和解剖结构的差异,以主成分分析筛选综合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猕猴桃品种的叶片形态、解剖结构、气孔器及表皮毛特征具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指标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分析从24个抗旱相关指标中筛选了叶片宽度、叶形指数、气孔长轴、单簇茸毛数、上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海比、组织结构紧密度共8项关键性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比较不同品种间的抗旱能力,抗旱性强弱为:徐香>金美>金霞>海沃德>金艳>金魁>金梅>东红>翠玉>金桃>桂海4号>Hort16A。使用聚类分析将12个猕猴桃品种按抗旱能力聚为5类。【结论】通过对叶片形态及显微结构的分析,评价并筛选到抗旱性相对较强的猕猴桃品种,研究结果为猕猴桃品种改良、品种选择及生产管理等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 鲁兴凯, 马勉娣, 谭安超, 曾厅余, 马静, 吴冬, 全勇
    果树学报. 2024, 41(01): 30-40.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301
    【目的】分析和评价不同产区华硕苹果果实品质,为苹果品质评价、区域适应性研究和优化布局提供学术理论参考。【方法】用F检验和双侧t检验对不同产区间华硕苹果果实品质指标差异显著性分析,用变异系数权重法和TOPSIS法对分类品质性状和综合品质性状进行比较评价。【结果】(1)果面颜色a值、咀嚼性、维生素C含量、总酸含量和糖酸比5项指标不同产区间差异显著。(2)果面要素a值西南产区极显著高于环渤海湾产区,显著高于黄河故道产区;咀嚼性西南产区极显著高于黄土高原产区,显著高于黄河故道产区和环渤海湾产区;维生素C含量西南产区显著高于黄土高原产区和黄河故道产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黄土高原产区显著高于环渤海湾产区;总糖含量西南产区极显著低于黄河故道产区;总酸含量黄河故道产区显著低于环渤海湾产区。(3)西南产区外观品质性状和质地品质性状最优,黄河故道产区营养品质性状最优;综合得分西南产区25.804、黄土高原产区25.662、黄河故道产区25.541、环渤海湾产区20.865。【结论】不同产区华硕品质各有特点,综合评价西南产区最优、黄土高原产区其次、黄河故道产区和环渤海湾产区位列第三和第四,西南产区和黄土高原产区更有利于华硕品种优势和特色发挥。
  • 位杰, 蒋媛, 谢宏江
    果树学报. 2024, 41(01): 162-173.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287
    【目的】无人机授粉技术因作业效率高、雾化效果好、成本低、可有效减少病害传播等优点,近几年不断得到重视与应用。探究无人机辅助授粉不同作业参数下雾滴在库尔勒香梨树冠层中的沉积分布规律,为精准、高效授粉提供指导。【方法】应用四旋翼无人机在库尔勒香梨盛花期开展不同飞行路线、喷液量、雾化粒径、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研究,筛选最佳作业参数。【结果】无人机沿行上飞行时,雾滴密度、沉积量和覆盖率在树体上层到下层依次降低,而行间飞行时,上层最少,中下层较多,在同一冠层均低于行上飞行的雾滴密度、沉积量和覆盖率;随着喷液量的增加,树冠各层的雾滴密度、沉积量和覆盖率也随之升高;随雾化粒径的增大,雾滴密度在香梨树同一冠层整体上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相同粒径下,雾滴密度从上层到下层逐渐降低;同一飞行高度下,雾滴密度、沉积量和覆盖率在树体冠层从上到下依次递减,随飞行高度的升高,雾滴密度在各冠层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覆盖率和沉积量在树冠上层整体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树冠中层和下层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不同飞行速度下树冠上层的雾滴密度、沉积量和覆盖率无明显差异,在中层和下层,随飞行速度的升高,雾滴密度、沉积量和覆盖率逐渐下降。【结论】当无人机沿行上飞行、喷液量45 L.hm~(-2)、雾化粒径100μm、飞行高度离树冠顶部1 m、飞行速度3 m.s-1时效果较优。研究结果为无人机辅助授粉的田间作业参数设置提供参考,也为制定基于农用无人机的梨树辅助授粉作业技术规范提供依据。
  • 张海波, 郑云柯, 付毛妮, 张建斌, 贾彩红, 李新国, 刘菊华
    果树学报. 2024, 41(05): 861-874.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404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重新鉴定香蕉A基因组中的AP2/ERF家族成员,研究其在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性,明确可能参与香蕉果实成熟调控的关键基因。【方法】对香蕉A基因组中AP2/ERF家族成员进行系统进化、结构特征、蛋白质特性、保守结构域分析和两大类主栽品种巴西蕉(AAA)和粉蕉(ABB)果实采后成熟不同阶段的转录组分析。【结果】发现AP2/ERFs家族共有317个家族成员,分为AP2(49个)、ERF(253)和RAV(15)三个亚家族,他们不均匀地分布在染色体上。根据保守结构域和基因结构特征,ERF又分为a、b、c、d、e、f、h、i、j和k共10个亚类。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在巴西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AP2/ERFs家族成员有77个,其中高水平表达的有MaERF15、36、42和AP2-28。在粉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AP2/ERFs家族成员有74个,其中高水平表达的有MaERF42和AP2-28。同时在巴西蕉和粉蕉果实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有57个,其中高水平表达的基因有MaERF15、42和AP2-28,只在巴西蕉果实中特异表达的有20个,只在粉蕉中特异表达的有17个。【结论】重新鉴定了香蕉AP2/ERFs超家族成员及其在果实后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性,为系统深入解析香蕉AP2/ERF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对为调控香蕉果实成熟提供靶标基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普跃, 林文秋, 刘朝阳, 刘胜辉, 吴青松, 孙伟生, 陆新华, 高玉尧, 贺军军
    果树学报. 2024, 41(03): 505-516.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371
    【目的】筛选出不同菠萝品种适宜的乙烯利催花质量浓度,为菠萝成熟期调节及新品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5~1000 mg·L~(-1)乙烯利对Josapine、台农4号、MD-2、台农21号和台农22号5个菠萝品种进行灌心处理,探究不同乙烯利质量浓度对各菠萝品种成花率、抽蕾期、果实内外品质及畸形率的影响。【结果】除台农22号外,各菠萝品种随着乙烯利质量浓度的增加成花率显著提升。其中,Josapine和台农4号诱导成花的最佳质量浓度为400 mg·L~(-1),MD-2和台农21号诱导成花的最佳质量浓度为800 mg·L~(-1)。当处理质量浓度大于400 mg·L~(-1)时,Josapine、台农4号和台农21号抽蕾期进一步缩短,MD-2抽蕾期则逐渐延长。当乙烯利质量浓度大于200 mg·L~(-1)时,Josapine、MD-2和台农22号纵横径、单果质量等形态指标呈下降趋势。随着乙烯利质量浓度的升高,各品种可滴定酸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反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质量浓度的升高呈上升的趋势。此外,5个菠萝品种在乙烯利诱导下均有畸形果产生,其中Josapine在高质量浓度乙烯利作用下,畸形率最高,达到65.52%,而MD-2畸形率仅为6.67%。【结论】Josapine最适乙烯利催花质量浓度为400 mg·L~(-1);台农4号、MD-2和台农21号最适质量浓度为800 mg·L~(-1);而单一乙烯利不能诱导台农22号成花。
  • 黄其椿, 汪妮娜, 黄燕晓, 张海平, 黄爱星, 谭颂玥, 韦正林, 梁增, 韦琮, 韦炳安, 陈亮, 罗增桂, 胡承孝, 陈东奎, 覃泽林, 曾志康
    果树学报. 2024, 41(04): 764-776.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488
    【目的】研究广西沃柑果实横径的生长动态并构建数学模型,为提升其品质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沃柑为材料,于稳果后,连续两年每月1日、15日通过“定园、定点、定果、定期”的方法测量并记录广西桂南、桂中、桂北15个果园的沃柑横径数据,直至采收期,研究沃柑横径的变化动态,考察年终横径与各生长节点,月度横径增加值与主要气象信息的相关性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各个果园最终的横径差别较大,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多个果园的横径有待提升;对比气象数据,选定2021—2022年度的沃柑横径数据为正常年份数据,翌年1月15日果实横径平均值为69.85 mm,最高的果园达75.33 mm,最小的61.55 mm;以80、75、70、65、60、55 mm为等级,构建桂南、桂北和桂中沃柑果实横径生长动态对照表、横径月度增加值对照表;分别建立年终沃柑横径数值与各生长节点,横径月度增加值与主要月度气象信息的数学模型,年终横径与7月15日呈显著正相关,与8月15日以后呈极显著正相关,至11月1日达到极显著的0.934 0;月度增加值与降雨、温度相关系数分别为显著的0.791 8和极显著的0.879 1。【结论】广西沃柑提质增产仍存在较大空间,可结合当期横径生长对照表、定期差值对照表,科学合理安排水肥药的灌溉来进一步加速果实膨大,从而提升效益。
  • 赵双, 黄颖宏, 郄红丽
    果树学报. 2024, 41(03): 392-402.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483
    【目的】评价不同杨梅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建立杨梅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方法】以30个杨梅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和矿质元素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0个杨梅品种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0个不同杨梅品种的果实各个品质指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内在品质指标和矿质元素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综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抗坏血酸(AsA)、苹果酸、总酚和硒(Se)矿质元素含量作为杨梅果实品质性状评价的核心指标。【结论】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可为优良杨梅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 张丹, 郑平, 邓彪, 柴改凤, 安昌, 邓考, 张文斌, 陆宇明, 卢翔宇, 王小媚, 秦源
    果树学报. 2024, 41(01): 12-29.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232
    【目的】探究R2R3-MYB转录因子在代谢、发育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的调控作用。对百香果R2R3-MYB基因家族进行表达分析并探究其在花果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对深入研究R2R3-MYB转录因子在百香果中的生物学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百香果全基因组数据,通过HMM搜索对R2R3-MYB家族成员进行筛选鉴定,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百香果花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从百香果基因组中鉴定出99个R2R3-MYB基因,根据系统进化分析将其分为36个亚组。99个R2R3-PeMYB基因随机分布在9条百香果染色体上。基序和基因结构分析表明,R2R3-PeMYB在同一亚组中具有相对保守的结构特征。共线性分析表明,片段复制事件促进了百香果R2R3-MYB家族的扩张。基于转录组数据和qRT-PCR分析,发现R2R3-PeMYB基因在百香果花的不同组织的不同发育阶段中表现出差异的表达模式,说明R2R3-PeMYB基因在花不同组织和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PeMYB62和PeMYB63在百香果果皮转色期的高表达,说明其可能参与百香果花青素的合成。同时8个R2R3-PeMYB基因在非生物胁迫(冷、热、盐和渗透压)下也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说明R2R3-PeMYB基因还受到非生物胁迫的诱导。【结论】鉴定了99个R2R3-PeMYB基因家族成员,发现其在百香果花果发育和胁迫诱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今后研究百香果R2R3-MYB基因在花果发育中的功能和进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 尚浩乐, 吴娟莉, 黎曼缇, 朱昌威, 易自力, 黄红梅
    果树学报. 2024, 41(05): 875-886.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40043
    【目的】掌握金柑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的变化情况,寻找最佳授粉时期,探明金柑杂交授粉的生物学特性,提高杂交成功率。【方法】对23份金柑材料进行胚型的统计。选择不同胚数材料,采用TTC染色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分别对小蕾期、大蕾期、初开期和盛开期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进行研究。对金柑进行去雄不授粉、自交授粉和杂交授粉处理,比较自交和杂交花粉管的生长情况及3种处理下的坐果率。【结果】罗纹种胚数最少,适合作母本,其次是山金柑、金弹和罗浮,而长寿金柑的胚数最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均在4个时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并均在初开期达到了最高活性;金柑杂交花粉管和部分的自交花粉管均进入了子房;除宁波金弹和宁波罗纹CS外,其他5种金柑种质杂交授粉比自交授粉的坐果率更高,并呈极显著性差异;母本的柱头活性越高,坐果率越高,种内杂交坐果率高于种间,并呈极显著性差异;金柑去雄不授粉下仍能得到果实,具有单性结实的特性。【结论】金柑杂交中应选择单胚型母本材料;金柑属于雌雄同熟,采集花粉最佳时期和授粉最佳时期均为初开期;金柑杂交亲和性比自交亲和性更强,有利于金柑的杂交育种。
  • 张晓婷, 庄赟, 董嘉辉, 周碧燕
    果树学报. 2024, 41(03): 403-425.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329
    【目的】对91份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种质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筛选相对抗寒性强的荔枝种质,为荔枝耐寒育种和各地区荔枝引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自然低温前和自然低温后对91份荔枝种质进行采样,测定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相对电导率(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RE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等5个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灰度关联计算和聚类分析将荔枝种质抗寒性进行排序分类。【结果】(1)低温对F_v/F_m、RWC、REC、MDA和Pro含量有显著影响,这5个指标是评价荔枝种质抗寒性较理想的生理指标。(2)将91份荔枝种质分为高度冷敏感(Ⅰ)、冷敏感(Ⅱ)、中度耐冷性(Ⅲ)、耐冷性(Ⅳ)和高度耐冷性(Ⅴ),共5类。【结论】依据荔枝种质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大锦钟、陈紫和紫娘喜为相对抗寒性强的荔枝种质,可将其作为后续耐寒育种的种质资源,与具有其他优质性状的荔枝种质结合,获得抗寒性强的优质荔枝种质资源。
  • 张若彤, 李蒙, 齐一鸣, 王晓萍, 孙志超
    果树学报. 2024, 41(04): 690-702.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576
    【目的】探究桑葚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代谢及转录表达水平,揭示桑葚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青果期(W1)、转色期(W2)、成熟期(W3)白色桑葚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3个阶段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及转录组变化,并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调控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代谢的分子机制。【结果】共检测到64种代谢物,其中有机酸52种、可溶性糖12种。分析发现,蔗糖、葡萄糖和D-果糖为桑葚中主要可溶性糖类物质,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为桑葚中主要有机酸类物质。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8.65 Gb Clean Data,差异基因分析发现W3 vs W1组获得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为9098个。而KEGG富集分析表明,W2 vs W1和W3 vs W2组中差异基因富集到与糖酸代谢相关的通路,主要为淀粉和蔗糖代谢及三羧酸循环通路,在W2 vs W1组中有52个上调的差异基因富集到淀粉和蔗糖代谢,27个上调的差异基因富集到柠檬酸循环,在W3 vs W2组中有27个上调的差异基因富集到淀粉和蔗糖代谢。代谢组和转录组关联分析表明,NINV、HK、CS、ACO、MDH和ICDH是桑葚糖酸积累的关键调控基因。荧光定量分析(qRTPCR)表明,关键调控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表达上调,与转录组中表达趋势一致。【结论】基因NINV、HK、CS、ACO、MDH和ICDH在桑葚成熟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合成与代谢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初步揭示了桑葚口感变化的生物学基础。
  • 吴潇, 胡杨, 蒙小玉, 崔艳波, 郎肖璇, 齐开杰, 张岩, 张绍铃, 殷豪
    果树学报. 2023, 40(12): 2562-2573.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12-2562
    【目的】通过对不同有机溶剂提取梨果皮蜡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比较和鉴定,以筛选出低毒、高效的果皮蜡质提取溶剂,替代传统毒性较高的提取溶剂——三氯甲烷,为梨果皮蜡质相关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翠冠梨成熟果实为试材,用三氯甲烷(对照)和7种毒性相对较低的有机溶剂(碳酸二甲酯、乙醚、乙酸丁酯、丙酮、乙酸乙酯、甲醇、正己烷)分别提取果皮蜡质,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蜡质组分检测,比较不同有机溶剂的毒性与蜡质提取效果。【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甲醇和乙醚的蜡质提取效果整体较差;乙酸丁酯提取效果好于三氯甲烷,且毒性为三氯甲烷的1/14,但其挥发性差;正己烷虽然毒性最低,对烷烃提取效果较好,但其对萜类物质的提取效果较差,且属易燃易爆危化品。因此,这4种有机溶剂均不宜作为改良溶剂。丙酮提取萜类化合物含量为三氯甲烷的3倍,因此可以用作果皮萜类化合物提取的改良溶剂;乙酸乙酯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为5620 mg·kg-1,毒性为三氯甲烷的1/6,且蜡质提取效果优于三氯甲烷,可作为替代溶剂;而碳酸二甲酯的LD50为13 000 mg·kg-1,毒性仅为三氯甲烷的1/14,提取效果与三氯甲烷相当,可作为替代溶剂。【结论】丙酮是提取萜类的优势型溶剂,可作为改良溶剂。乙酸乙酯蜡质提取效果优于三氯甲烷和碳酸二甲酯,且毒性较低,可作为蜡质提取最优溶剂。筛选出来的溶剂将有助于植物表皮蜡质提取及相关组分研究工作。
  • 吴建阳, 陈妹, 姚艳丽, 张秀梅
    果树学报. 2024, 41(04): 598-610.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436
    【目的】鉴定出菠萝NINV家族全基因组成员,初步阐明NINV基因与蔗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并分析菠萝NINV家族全基因组成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表达特性,利用HPLC对蔗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菠萝中共鉴定出6个NINV基因,分布于5条不同染色体上,其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该基因家族启动子区域光反应元件数量最多。AcNINV外显子数量介于4~6个之间,其中AcNINV3、6外显子的数量为6个,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这2个基因都分布于叶绿体,属于α亚族;AcNINV1、2、4、5外显子的数量为4个,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这4个基因都分布于质膜,属于β亚族。在果柄、果皮、果心中表达量最高的是AcNINV2基因,在果肉中表达量最高的是AcNINV6基因。蔗糖含量随着菠萝果实成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AcNINV4基因在菠萝果实成熟过程中呈下调表达。【结论】AcNINV4可能是催化果实蔗糖降解的水解酶基因。
  • 唐伶俐, 徐龙兰, 徐永阳, 贺玉花, 田小琴, 张健, 孔维虎, 李文东, 赵光伟
    果树学报. 2024, 41(03): 533-542.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399
    【目的】遗传转化是进行基因功能验证的重要手段,构建较为完善、高效的厚皮甜瓜遗传转化体系,为基因功能验证和厚皮甜瓜种质改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厚皮甜瓜B8为材料,用携带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 QY002005的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B8子叶诱导再生,通过探究影响甜瓜遗传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因子的作用,建立以B8为基础的甜瓜遗传转化体系。【结果】以正常光周期培养3 d的无菌苗子叶节为外植体,对其进行微刷+10 s超声处理可提高农杆菌侵染效率,荧光芽获得率达29.6%;压力85 kPa的2次5 min的抽真空侵染方式(间隔1 min)侵染效果较佳;4 mg·L~(-1)的Basta较适宜筛选抗性植株。利用以上方法,单次转化120个子叶节外植体,可获得31个再生荧光芽,17株生根苗,通过PCR检测确定8株阳性苗,阳性率达58.8%,阳性植株获得率为6.7%。【结论】成功建立了以B8为材料的甜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为甜瓜关键基因功能验证和种质精准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 马小雪, 章秋平, 赵海娟, 张玉萍, 徐铭, 刘威生, 刘硕, 刘宁, 张玉君, 刘家成, 王碧君
    果树学报. 2024, 41(04): 625-637.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40050
    【目的】探究杏香气、滋味等果实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优异种质。【方法】利用电子鼻、电子舌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119份杏种质资源的果实品质进行评价。【结果】电子鼻的W5S、W1S、W1W和W2W等4个传感器对杏香气响应敏感;电子舌测定显示酸味和甜味是杏的主要滋味。相关性分析发现电子舌甜味值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组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酸组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分别代表杏的香气性状、果实滋味性状和酸组分含量性状。结合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认为草滩梅杏等种质在多个果实品质特性方面表现优异。【结论】杏果实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电子鼻和电子舌可以作为一种快速评价方法鉴定杏香气和滋味。
  • 王丽, 涂洪涛, 侯珲, 周贝贝, 孟帅, 堵墨
    果树学报. 2024, 41(05): 980-989.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475
    【目的】明确桃枝枯病的病原菌以及不同桃品种(种质)对枝枯病的抗性。【方法】观察桃枝枯病田间症状。通过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培养,观察分离物的形态特征,通过扩增测序其ITS、EF-1α和TUB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验证。选取优势病原菌种类,采用离体有伤接种枝条的方法测定37个桃品种(种质)对其的抗性,并根据病斑长度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对不同桃品种(种质)对枝枯病的抗性进行分级和评价。【结果】通过组织分离和纯化,获得54株分离物,经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分离物有3个种,其中:35株为桃拟茎点霉(Diaporthe amygdali),5株为甜樱间座壳(Diaporthe eres),14株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 dothidea)。致病性测定试验表明,对接种后发病的病斑再分离鉴定,均能得到与原病原菌一致的菌株。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根据病斑长度利用聚类分析将37个桃品种(种质)分为4类,类型Ⅰ有5个、类型Ⅱ有11个、类型Ⅲ有15个、类型IV有6个。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种质)中,免疫3个(光核桃、红花山桃和帚形山桃),占8.10%;抗病2个(白根甘肃桃和红根甘肃桃),占5.40%;中抗11个,占29.73%;感病15个,占40.54%;高感6个,占16.22%。【结论】无锡桃枝枯病的病原菌有3种分别为:D. amygdali、D. eres和B. dothidea,其中D. amygdali为优势种,分离频率为64.81%,不同桃品种(种质)对桃拟茎点霉菌的抗性不同,筛选到2个免疫品种(种质)、3个抗性品种(种质)。
  • 崔全石, 孙嘉茂, 时瑀繁, 李宏建, 王爱德, 袁晖, 沙守峰
    果树学报. 2024, 41(01): 52-64.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332
    【目的】通过叶面喷施稀土微肥改善南红梨果实品质,促进南红梨果皮着色,并筛选出稀土微肥叶面喷施最佳的施用浓度。【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稀土微肥(800倍、1000倍、1200倍)与螯合稀土微肥(100倍、200倍、300倍)分别于花后70、100、130 d进行叶面喷施,蒸馏水为对照,花后145 d采收果实。贮藏0、5、10、15 d对果实内在品质指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抗坏血酸含量、石细胞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丙二醛含量、乙烯含量)和外观指标(色差、花青苷含量)进行测定。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采后果实中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和乙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稀土微肥进行叶面喷施后能够提高南红梨果实采后品质,稀土微肥800倍处理组效果最为明显,在采后各时期品质指标均优于对照,其中,在贮藏0 d时,果实中抗坏血酸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47%,果实色差值、花青苷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是对照的3.9、4.4和1.3倍,石细胞、可滴定酸和丙二醛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34%、11%和19%;果皮中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PuPAL、PuCHS、PuCHI、PuF3H、PuDFR、PuANS、PuUFGT表达量增加;果实硬度相比对照显著提高7.5%,乙烯合成相关基因PuACS1、PuACO2、PuERF2表达量降低。【结论】叶面喷施稀土微肥能够明显提高南红梨果实品质,喷施稀土微肥800倍后果实品质提高最为明显;螯合稀土微肥300倍处理后果实的品质有显著的提升,但树体在喷施后出现大量落果现象。
  • 张禹, 黄洁帆, 乔沈启, 王亚童, 赵雯昊, 张明辉, 刘炳响
    果树学报. 2024, 41(04): 712-724.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550
    【目的】探究野生红树莓(Rubus idaeus L.)的果实品质差异,为红树莓高效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冀东区(秦皇岛市)、冀北区(承德市)、冀西北区(张家口市)以及冀西太行山区(保定市)4个野生红树莓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区域的13个县域野生红树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果实外在表型性状和内在营养成分等指标的测定,对比分析不同区域野生红树莓的果实特性差异,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野生红树莓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冀北区野生红树莓的果实大小显著大于冀东区、冀西太行山区和冀西北区,纵径与横径分别在9.64~14.41 mm、9.48~16.30 mm之间,且该区的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更高,最高单株产量为306.70 g,各区域果形无显著差异;冀西太行山区的红树莓可溶性蛋白含量(w,后同)高于其他地区,在1.78~1.84 mg·g~(-1)之间;冀西北区的红树莓具有较高的维生素C含量(22.83~29.79 mg·100 g~(-1))和较高的氨基酸含量(12.47~12.96 mg·g~(-1));冀东区的红树莓花青素含量较为突出,在587.82~599.19 mg·kg~(-1)之间;经主成分分析,将18个指标经简化为4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指标,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8.530%,综合得分排名前三位的地区为宽城、兴隆和围场;通过聚类分析,将13个样地的野生红树莓果实分为3类。【结论】结合河北省分区综合评价果实品质,得出冀北区的野生红树莓产量大、风味佳,适合鲜食生产,而冀西北区、冀西太行山区和冀东区的野生红树莓果实有机物含量突出,适合不同需求的加工生产。
  • 包俊宏, 包敖民, 杨荣, 李今普, 王宝侠, 郑东生, 何炎红
    果树学报. 2024, 41(02): 241-251.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438
    【目的】通过对内蒙古寒地苹果龙丰和岳艳及其2个优系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明确2个优系的适生区域,为丰富寒地苹果种质资源以及选育抗寒性强的寒地苹果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龙丰、岳艳以及它们的2个杂交优系为试材,在不同低温处理下进行1年生枝条生理指标试验,测定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SP)含量;以及在模拟霜降条件下做花期生理反应试验,测定花朵子房及幼果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份苹果材料的抗寒性。【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供试材料枝条的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呈“S”形变化曲线,其中优系TL0099相对电导率上升幅度小,岳艳跃变幅度较大;优系TL0099的MDA含量在-25℃低温胁迫下出现突然跃变的现象,而岳艳从对照(4℃)持续增加,-25℃低温胁迫处理后开始下降;优系TL0099的POD活性显著高于亲本组合;不同低温处理下,2个优系枝条SOD活性显著高于亲本组合。各供试材料SP含量到达峰值的温度均在-20℃,且达到峰值后,SP含量不再上升。通过花期霜冻试验,发现4份供试材料的子房、幼果受冻温度范围为-5.6℃~-2.4℃,且各供试材料幼果过冷却点均高于子房过冷却点。【结论】4份苹果材料抗寒力强弱排序依次为:TL0099>TL0092>龙丰>岳艳。其中TL0099、TL0092为Ⅱ级抗寒品系;龙丰为Ⅲ级中抗品种;岳艳为Ⅳ级低抗品种。
  • 李金梅, 聂兴华, 葛婧怡, 褚世慧, 刘阳, 秦岭, 邢宇
    果树学报. 2024, 41(05): 847-860.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520
    【目的】鉴定和分析板栗PAT基因家族及其对不同胁迫的响应,探究板栗PAT基因家族的抗逆功能。【方法】在板栗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搜索和鉴定板栗PAT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其系统发育进化树、基因结构和motif、蛋白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和启动子顺式元件等。以燕山红栗为试验材料,分析盐胁迫、抗病胁迫和干旱胁迫处理对板栗PAT基因家族表达模式的影响。【结果】在板栗基因组中共鉴定出包含DHHC结构域的21个PAT基因家族成员,他们与24个AtPAT基因家族成员共聚集为6个亚组;大多数CmPAT家族成员为具有亲水性的碱性稳定蛋白;21个PAT基因家族成员不均匀地分布在板栗的9条染色体上;在CmPAT基因启动子区域鉴定到多种非生物胁迫及激素响应元件;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多个CmPAT基因不同程度地参与抗病、干旱、盐胁迫响应。【结论】共鉴定了21个板栗PAT基因家族成员,同时筛选到CmPAT24、CmPAT7、CmPAT14可能共同参与了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的调控,CmPAT7可能共同参与盐胁迫、干旱胁迫、抗病胁迫的调控。
  • 徐宸宇, 唐启正, 刘慧宇, 吴巨勋, 伊华林
    果树学报. 2024, 41(02): 282-293.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462
    【目的】探究不同杂交授粉组合马家柚果实营养成分特征性状,综合评价杂交果实品质,为选择适宜的马家柚授粉父本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品质指标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2020年广丰地区6个杂交组合马家柚果实样品共18项品质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单果质量、果皮厚度、蔗糖含量、柠檬酸含量等在内的共18项品质性状指标间差异显著,变异系数为6.35%~114.45%。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可达85.001%,分别反映了果实糖酸、色泽、营养、外观、香气及苦味品质指标。其中,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各组分含量以及甜度值为评价杂交授粉马家柚果实品质的重要因子。【结论】主成分因子得分及排序表明鸡尾葡萄柚为马家柚的最佳授粉父本。
  • 李义霞, 鱼尚奇, 郭众仲, 付嘉智, 鹿宏丽, 王红霞, 张锐, 木塔力甫
    果树学报. 2024, 41(05): 941-955.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524
    【目的】探究生长素(IAA)对核桃内果皮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IAA处理核桃,通过Wiesner法观察核桃内果皮木质素的沉积变化,并测定内果皮中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IAA含量,同时对IAA处理后第12天的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与对照相比,低质量浓度IAA处理和高质量浓度IAA处理后内果皮木质素的积累存在显著差异,在处理后期,核桃内果皮部分硬化,仍存在内果皮缺失或不完整现象。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最高分别可达30.55%、16.49%和17.23%,IAA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通过RNA-seq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中,且随着IAA质量浓度的升高,部分与激素信号转导和苯丙烷生物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逐渐下调表达或不表达。【结论】IAA参与调控核桃内果皮的发育,影响内果皮木质素的积累,为后期研究核桃内果皮对外源生长素的响应提供参考依据。
  • 薛唯佳, 张佳丽, 李艳霞, 马蔚红, 刘进平, 王甲水, 杨宏宾
    果树学报. 2024, 41(05): 956-967.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565
    【目的】明确不同油梨品种果面蜡质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为深入研究蜡质功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5个不同油梨品种(Peterson、RKYYL6-2、Pollock、Walter Hole和RKYYL8-13)为研究材料,利用阿拉伯树胶分离果实外蜡,通过三氯甲烷提取果实内蜡,利用扫描电镜、GC-MS和GC-FID对油梨果面蜡质的超微结构、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油梨蜡质的晶体结构主要为相互堆叠的片状和颗粒状。油梨外蜡的化学成分由六大类物质组成,分别为烷烃、醛类、酸类、醇类、甾醇和单酰甘油;除以上物质外,油梨内蜡的化学成分还包括生育酚。5个油梨品种的外蜡含量为0.17~0.87μg·cm~(-2),内蜡含量为2.00~8.22μg·cm~(-2);其中,RKYYL6-2的外蜡、内蜡含量最低,而Walter Hole的外蜡、内蜡含量最高。进一步对外蜡、内蜡各组分含量在不同品种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Walter Hole外蜡、内蜡中的烷烃(C27除外)、醛类、酸类和醇类含量高于其他品种,且Walter Hole内蜡中的生育酚含量在5个品种中最高;Peterson外蜡、内蜡中的甾醇含量在所有品种中最高;Peterson外蜡中的单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Walter Hole内蜡中的单酰甘油含量在5个品种中最高。【结论】油梨蜡质的晶体结构通常为片状和颗粒状,不同油梨品种的果实在外蜡、内蜡的含量和化学组成上差异明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油梨蜡质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王鹏, 贺亮亮, 曹阳, 刘三军, 杨向科, 左金淼, 章鹏, 李永洲
    果树学报. 2024, 41(05): 1013-1018.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230568
    豫酿紫玉葡萄是以梅鹿辄(Vitis vinifera‘Merlot’♀)和LN-33(Vitis vinifera‘LN-33’)为亲本经人工杂交培育而成的中早熟酿酒葡萄新品种。果穗圆锥形,偶有副穗,果粒紧凑,平均单穗质量252.70 g;果粒中等,大小均衡,平均单粒质量1.53 g;果粒近圆形,紫黑色,着色均匀,果粉中等厚,果皮中等厚,有肉囊,汁多,每果种子1~2粒;果汁无色,压榨葡萄汁呈宝石红色。成熟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21.6%,可溶性糖含量为17.46%,总酸含量为0.78%,维生素C含量为9.63 mg·100 g~(-1),单宁含量为4680 mg·kg~(-1);果实酸甜适口,果肉具有李子果香味。在郑州地区栽培,浆果于7月上旬开始着色,7月下旬始熟,8月上旬充分成熟,果实发育期为82 d;萌芽率高,生长健壮。酿酒样品酒精度、干浸出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pH值、二氧化硫残留量均在酿造干型红葡萄酒的国标范围内;酿造的干型红葡萄酒风味正,颜色佳。该品种耐寒性强,耐干旱,抗病害,丰产性好。适合在河南葡萄生态适生区和与其相似的其他葡萄生态适宜区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