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自然热罩治疗柑橘黄龙病的效果分析

范国成, 林雄杰, 王贤达, 胡菡青, XIA Yulu

果树学报. 2016, 33(09): 1139-1147

果树学报 ›› 2016, Vol. 33 ›› Issue (09) : 1139-1147. DOI: 10.13925/j.cnki.gsxb.20160059
论文

田间自然热罩治疗柑橘黄龙病的效果分析

  • 范国成, 林雄杰, 王贤达, 胡菡青, XIA Yulu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目的】为探讨柑橘黄龙病防控新途径,利用夏秋季强太阳光照,开展自然热罩处理对田间柑橘黄龙病树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2012年和2013年8—9月,分别选取40株PCR检测结果为阳性、5~8 a生的芦柑病树为试验对象。按每5株为1组,随机分为8组,其中4组为覆盖热罩处理组,其余4组为对照组。处理组病树用聚氯乙烯薄膜覆盖,地面以土块压实,并在病树正上方的覆盖薄膜上打10个直径约2 cm的小孔,覆盖时间7 h(10:00—17:00),间歇处理3次;对照组病树不做热罩处理。以温度数据记录仪,每5 min记录1次处理与对照温度数据。处理前、处理后30 d和90 d,分别选10株处理组及对照组病树进行症状评价,按病情分级计算其病情指数并进行显著性分析。同时,处理前、处理后30 d和90 d,分别采集症状明显的叶片提取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病菌浓度。【结果】2 a处理结果表明,病树经3次间歇性自然热罩,90 d后症状明显减轻,抽生新梢,叶片正常成熟转绿,未出现新的黄化或斑驳等典型黄龙病症状,病情指数分别从67.00和68.33减为34.00和30.33,变化差异极显著;对照组病树病情持续加重,黄化症状更加明显,部分叶片出现木栓化,其病情指数分别从64.33和65.67增为89.00和87.00,变化差异极显著。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处理后90 d病菌浓度分别下降了85.36%和81.67%,其中27株降低了90%以上;对照组病菌浓度分别增加了22.86倍和25.50倍,最多的增加了95倍。【结论】通过3次间歇性自然热罩处理,90 d后田间柑橘黄龙病树症状明显减轻,黄龙病菌浓度也显著降低,平均下降达80%以上,最高下降了99.98%,其中有67.5%的病树病菌浓度降低了90%以上;而对照组病树除1株外,其余病菌浓度均不同程度增加,平均增加了20多倍。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 自然热罩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防治效果 / 热处理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范国成, 林雄杰, 王贤达, 胡菡青, XIA Yulu. 田间自然热罩治疗柑橘黄龙病的效果分析. 果树学报. 2016, 33(09): 1139-1147 https://doi.org/10.13925/j.cnki.gsxb.20160059

基金

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2016R1013-14,2014R1014-5); 中美合作项目(2012-2394-01)

10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