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专题
农业生态
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范立民, 王庆, 陈曦, 裘丽萍, 孟顺龙, 宋超, 苏永腾, 胡庚东,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 142-15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046

    探究浮床空心菜种植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采用10%的浮床覆盖率进行空心菜种植作为处理塘,在空心菜旺盛生长以后,分别采集池塘水、对照塘水和空心菜根系样品,提取样品DNA,一部分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研究其细菌群落结构,分析浮床空心菜对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空心菜根系和所在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另一部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固氮酶基因拷贝数,分析浮床空心菜对水体固氮酶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床空心菜种植对水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直接影响不显著,空心菜根系生物膜作为池塘微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作用。空心菜根系生物膜还同时增加了池塘单位水体固氮微生物的数量。

  • 刘新永, 林国华, 吴敬才, 蔡和利

    果园采摘是休闲农业的一个重要类型,在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创建品牌、发展三产融合、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笔者以尤溪县洋中镇老友生态农场为例,分析了采摘园存在缺乏规划、服务理念不到位、采摘品种单一、同质化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高、精细化管理不足、品牌建设滞后、营销推广不足等问题。提出对采摘园进行准确定位、采用高标准的绿色种植技术、配套完善服务设施、实现功能分区、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推广、树立品牌等经营管理措施,以带动传统果园转型升级,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 谢明义, 徐广才, 邵维明, 张艳芳
    农学学报. 2022, 12(10): 94-100.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046

    生态涵养区是首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涵养区发展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之一的密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2006—2018年农民收入的变化,并从农林水务支出、地区生产总值、耕地面积等角度选取指标,构建影响因素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各指标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人均收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与选取指标均存在相关关系,与农林水务支出、地区生产总值等5项呈正相关关系,与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指标呈现负相关关系。研究提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大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适应性增收策略,以促进生态涵养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 刘海英, 王增, 徐耀文, 葛晓改, 周本智, 蒋仲龙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5): 17-2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217

    为了解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特征和碳库分配格局,以浙江钱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庙山坞林场为例,对5种林分密度毛竹林碳储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5种林分密度的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均表现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毛竹林系统中土壤层碳储量均为各个林分类型中密度最高的组分,范围为127.65~166.65 t/ hm2;乔木层碳储量为15.59~31.59 t/ hm2,林分Ⅳ和Ⅴ的乔木层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分(P<0.05);五种林分灌草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均较少。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毛竹林乔木层、土壤层和总系统碳储量也均增加。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毛竹林系统碳储量也逐渐增加,和其他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仍略低,在不影响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建议再增加种植密度。

  • 程璐, 文永莉, 程曼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3): 80-8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209

    地表太阳紫外线-B(UV-B,波长:280~320 nm)辐射增强和气候变化均是当今重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平流层臭氧层损耗以及大气CO2、CH4和N2O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是驱动这两大全球性问题的主要因素。UV-B辐射增强会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地球化学进程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平衡,改变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进一步对气候变化产生作用。笔者对UV-B辐射增强对陆地生态系统CO2排放的影响途径(凋落物和土壤)和影响机制(有机物中难降解分子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碳、有机物非生物光化学降解以及光引发产生的微生物降解)进行了总结,阐述了UV-B辐射增强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途径(植株组织化学结构变化和根系分泌物组分变化),及其在不同生态系统中与环境要素相互作用下的排放规律。此外,气候变化背景下,一定范围内的温度升高和降水量减少可促进UV-B辐射增强产生的有机物光降解作用,进而促进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UV-B辐射增强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相对较缺乏,大都集中在干旱生态系统,且定量研究较少。今后需更多长期、大规模的野外实地研究,并结合模型来准确估计UV-B辐射增强对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本论文可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精准预测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

  • 高琳, 胡晋豪, 汪志超, 林昌华, 冯慧敏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2): 69-7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104

    山区属于生态脆弱系统类型,为明确土地利用变化对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有利于城乡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及用地规划。本研究以韶关市仁化县为例,通过仁化县2000、2010、2020年的Landsat TM影像,运用RS和GIS软件分析仁化县近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从生态服务价值的角度分析仁化县2000—2020年的用地变化对土地系统稳定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仁化县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20年间林地、耕地和草地在研究期内总体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建设用地面积逐年上升,水域面积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2)2000—2020年仁化县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呈增长趋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在0.76~0.82之间,土地利用结构稳定性增加,土地利用均衡度在0.47~0.51之间,且逐年增加;(3)仁化县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影响了生态服务价值的转变;2000—2020年仁化县整体生态服务价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实际净增加39440.78万元;(4)在11个二级服务功能中,水文调节功能价值增加趋势明显,从2000年的342416.79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380556.19万元。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山区的自然资源保护、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土地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 杨睿哲, 陈兰兰, 刘雪健, 郑一鸣, 郑伟, 翟丙年, 王朝辉, 李紫燕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1): 154-16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011

    为了解荟萃分析在农业生态学科研中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相关研究参考,以“meta”作为关键词获取有效文献718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和Web of Science(WOS)文献分析工具进行量化。结果表明,农业生态荟萃分析的国际发文总量呈显著增长;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在农业生态荟萃分析领域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荟萃分析在农业生态的研究主题多样化,农田管理措施、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气候因子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等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估和碳氮养分循环的动力学分析,以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变化、互作差异比较等是现阶段的主要应用领域。荟萃分析作为农业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为大尺度综合性研究提供了验证假说和发展新理论的新途径,但目前简单荟萃研究仍难以完全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基于大数据融合、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和专家知识评估等的综合荟萃分析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 张晶, 刘立娜, 杨宝明, 王永芬, 何平, 徐胜涛, 尹可锁, 李舒, 白亭亭, 李永平, 李迅东, 郑泗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8): 129-13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966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不同生态型香蕉品种青果皮的功能活性物质,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联用法(UPLC-MS/MS)对各香蕉品种青果皮的主要酚酸类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使用Agilent 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2.1 mm×100 mm,3.5 μm),甲醇(A)-0.2%甲酸水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进样量5 μL,柱温35℃;在负离子扫描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种酚酸类化合物(没食子酸、奎尼酸、原儿茶酸、儿茶素、绿原酸、阿魏酸和芦丁)分离效果良好,质量分数分别在1~200、1~2000、1~200、1~200、1~200、2~200、1~500 μg/L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r2>0.9992),平均加标回收率(n=6)84.37%~92.17%,RSD≤10.96%。试验所建立的UPLC-MS/MS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同时测定香蕉青果皮中7种酚酸化合物的含量。不同生态型香蕉品种青果皮中主要酚酸含量差异显著,非鲜食蕉的青果皮酚酸含量显著高于鲜食蕉,尤其以非鲜食蕉中‘Pahang’青果皮酚酸含量最高,达到2.12 mg/g。

  • 刘宏元, 周志花, 王娜娜, 王艳君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7): 74-7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004

    为了更好地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本研究根据自然保护区特征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基于欧氏距离理论,从水、土壤、生物和社会4方面选取13项指标构建了湿地生态系统评价体系,对保护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判,并采用指标诊断方法分析保护区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保护区生态系统健康指数(A值)为0.656;水源保证率、土壤pH、植物群落动态平衡、动物群落动态平衡、人口密度、取水量与储水量比值、湿地产出价值与投入资金比等7个指标对A值的贡献为正;土壤有效磷、湿地资金投入能力和供给功能种类等3个指标对A值的贡献为负。本研究基于欧氏距离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较真实地反应了保护区生态系统健康情况,分析了现存问题,并为进一步改善保护区提供了建议。

  • 李集勤, 袁清华, 刘阳, 文志强, 邱春仁, 张海霞, 马柱文

    为了筛选出适宜韶关生态烟区的烤烟品种,采用大田比较试验,研究了8个外引烤烟品种在农艺性状、病害发生、经济性状、外观质量、感官质量以及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K326’相比,‘FJ312’、‘闽烟7号’和‘云烟87’综合表现突出,其株高在78.0~108.5 cm间,最大叶面积在1167.41~1454.26 cm2;产量在1727.05~2178.67 kg/hm2间,较对照‘K326’显著提高20.83%~52.43%,产值在43368.90~58946.13元/hm2间,较对照‘K326’显著提高29.68%~76.26%;三者的抗病性、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均优于对照‘K326’,其中‘FJ312’和‘闽烟7号’的抗病性最强,其烟草花叶病、烟草青枯病、烟草赤星病发生率为0。总的来说,‘FJ312’、‘闽烟7号’和‘云烟87’在韶关烟区适应性较好,可作为当地的后备烤烟品种,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 于台泽, 贾伟, 安晓慧, 金书秦, 魏雪, 李颖, 张丹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6): 150-15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905

    在集约化种植和经济效益的驱动下,连作在中国已经成了较为普遍的种植模式,即年复一年地在田间种植单一作物。长期的连作导致了病虫害严重、产量低下、土壤健康状况降低等诸多问题。轮作是有效解决连作障碍的方法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利用对比分析法,进行文献综述,阐述相比于连作,轮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且通过国内外相关轮作制度的对比,为中国轮作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议。结果显示,相比于连作,轮作在经济与生态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效益。同时通过对比发现,中国目前的轮作体系与国外在指导思路、推广机制、补贴方式与监管措施上均有差异,在轮作发展过程中,中国仍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国外的相关轮作经验,中国应该着手于制定科学的轮作计划、发展轮作的配套技术(如保护性耕作、覆盖作物、节水灌溉等)、加强轮作相关的宣传与推广、精准落实轮作政策同时按时进行轮作的合理评估与政策调整,进而完善中国的轮作体系,这对于在国内大规模开展轮作种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韩伟, 徐珊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6): 82-9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971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阐释所选研究区域范围内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表现特征。通过改良和调整哈尔滨市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应单位面积以及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和系数表,对哈尔滨市2005—202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基本分布格局展开全面系统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哈尔滨市的耕地总面积与建设用地总面积有较小幅度的增加,同时林地的总面积呈现出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数量变化发生幅度相对较小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2)哈尔滨市的总体ESV数据测算水平呈现出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哈尔滨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来源主要在于林地、耕地和水域3种用地类型。哈尔滨市现有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挥状态集中展现在水源涵养层面、土壤保护层面和废物处理层面上。在针对研究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过程中,要重点性关注以及保护林地、耕地和水域等具备较高水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的土地利用类型,还要开展具备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特点的利用行为规划环节,支持助推哈尔滨市各空间区域多样化土地利用类型的可持续发展。

  • 朱自萍, 何鹏飞, 刘迎龙, 赵正龙, 吴毅歆, 何鹏搏, 蔡永占, MUNIR Shahzad, 田阳阳, 王军伟, 何月秋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1): 122-12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722

    旨在探明米根霉(Rhizopus oryzae)与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相关的生态学关联性,为制订该病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通过组织保湿法研究了烟草叶柄、茎杆不同部位自然发病率。通过人工接种法研究了叶柄不同含水量与发病率关系。用稀释平板分离法测定了烟草地块及后茬作物根围土内的米根霉含量。结果表明烟草根围土中根霉菌主要为米根霉,并能引起烟草叶柄发病;离茎杆越近的叶柄部位发病率越高,连作烟株茎杆发病重于新种烟株,米根霉能进入茎杆内部,主要侵染植株中下部1~14节;烟草叶柄含水量低于40%时不能发病,含水量在70%~80%之间时发病最重;米根霉数量在连作田烟株根围土中大于新植田烟株根围土,在黑胫病病株根围土中大于健株根际土;米根霉在后茬作物西葫芦和花菜根围土中较多,在豌豆和蚕豆根围土中较少。本研究结果对制订烘烤期烟叶霉烂病防控策略有重要意义。

  • 卢闯, 胡海棠, 淮贺举, 田宇杰, 石建安, 李存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1): 44-5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854

    为探究华北地区夏玉米低碳生产的氮肥管理措施,以典型夏玉米田为对象,设置了不施氮(N0)、施氮100 kg/hm2(N1)、施氮150 kg/hm2 (N2)、施氮200 kg/hm2 (N3)4个处理,通过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农事投入间接碳排放和作物固碳综合评估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土壤CO2、N2O排放随施氮量升高而升高,CH4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升高而下降,N1、N2和N3处理土壤温室气体总排放的碳当量分别较N0提高14.91%、24.19%、29.67%;氮肥投入贡献了较高的间接排放,达到135.27~270.55 kg/hm2;施氮促进了作物固碳,N0、N1、N2、N3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分别为1965.56、3125.68、4345.55、4663.64 kg/hm2。综合系统碳流来看,各处理均表现为碳汇,净碳效应分别为258.33、1034.99、2032.82、2192.16 kg/hm2,碳可持续指数分别为0.15、0.50、0.88、0.89。200 kg/hm2施氮量下能够以相对较低的碳耗换取较高的固碳率,表现出较高的净碳效应,可推荐为氮素适宜投入量。

  • 黄曦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4): 57-6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017

    中国人多耕地少,人地背反增减,我们必须利用生产对象和生产要素的特性,全方位开发利用空间生态位和巧妙利用时间生态位,科学组合农业生产,以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条件、生产对象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在生产力,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弥补土地、资金短缺,缓解劳动力富余等带来的困扰。通过长时间的典型调查,充分根据农业生产对象的可选择性,空间布局的离散性,生产时段的可控性,市场需求的区域性和波动性,生产对象和生产要素的相互依存性和可替代性等特点,紧密结合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运用聚类分析,系统比较,提出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不同优化模式。通过合理开发农业空龄经济生态位和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的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精巧耦合,将空龄生态位开发从平面拓展为立体,农业结构从时间断面调整推展为全过程优化,促使物能转换的小循环助推系统大循环,从而有效增强物能转换的功放效应,提高了系统生产力。空龄生态位开发与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耦合,突破了静止的、孤立的空间开发和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落后方法,是中国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促进中国生态农业持续、高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张艳艳, 代琛, 赵百英, 刘孟, 张本强, 武博, 高阳, 张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2): 145-15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223

    为明确沂蒙丘陵生态区蜜甜焦香型烤烟化学成分对感官质量的影响,选取2020年山东潍坊、临沂、日照产烟区176份典型代表性烤烟样品(包括下部烟X2L、X3L、X2F、X3F,中部烟C2F、C3F、C2L、C3L,上部烟B2F、B3F、B2L、B3L),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指标的统计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简单相关分析显示,燃烧性与总烟碱和两糖差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淀粉、还原糖和钾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灰分与还原糖和氯、两糖差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刺激性与氯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典型相关分析显示,总烟碱与浓度、劲头呈正相关,氮碱比与浓度、劲头呈负相关,氯与刺激性、余味呈负相关。综上,总烟碱、氮含量、氯含量是影响沂蒙丘陵生态区烤烟感官质量的关键因素。

  • 王晓康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3): 49-5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280

    本研究对关帝山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研究,旨在为客观评价天保工程生态效益,开展森林经营及生态效益补偿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本研究依据国家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以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关帝山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关帝山国有林区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214.42亿元,各功能价值量最大的为净化环境价值、涵养水源价值、释放氧气价值,占总价值量的81.62%。各保护区、林场价值量最大的为文峪河林场14.91亿元,最小为吴城种子园2.29亿元。主要林分类型中,乔木林占总价值量的85.46%,灌木林占14.54%,主要树种价值量排序为:油松>辽东栎>华北落叶松>山杨>白桦>侧柏>云杉。关帝山国有林区具有较高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在山西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科学开展保护修复,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持续开展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最大化发挥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 郑盛华, 陈尚洪, 陈红琳, 万柯均, 敖玉琴, 刘定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8): 95-9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691

    针对四川丘陵区气候资源与农业类型,选择合理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开展养分平衡管理,是实现四川丘陵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四川蓬溪县为例开展实证分析,为川东丘陵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依据大田作物和果园目标产量、目标施N量,测算有机肥(沼液)的施用量,项目区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沼液可全部在区域内就近循环利用,化肥N替代率达31%~62%。依据项目区作物和果树种植基地的粪污有机肥替代测算,项目区域尚有一定的畜禽承载潜力。该种养循环模式结合当地的主导优势产业,使种养废弃物就近科学合理利用,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最后就川东丘陵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经营机制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该模式为川东丘陵区开展循环农业提供参考。

  • 王晓光, 瞿文洁, 刘春阁, 吴鹏, 王荣焕, 冯培煜, 陕红, 史桂清, 冷燕, 成广雷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5): 17-2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752

    针对不同生态区水热资源紧缺,风灾倒伏频发、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以‘京X005’为母本、‘京27’为父本进行杂交培育成玉米新品种‘MC278’。该品种在吉林、河北等地接种表明,对小斑病、弯孢病、矮花叶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的抗性较强,易感染大斑病,中抗吉林地区玉米螟。在北京、内蒙等地不同年度的区试中,‘MC278’籽粒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CK),产量最高达16166 kg/hm2,平均产量增幅达8.3%;‘MC278’的粗蛋白质、粗淀粉、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郑单958’。2019年河北、山西、内蒙等地生产中,产量均高于12804 kg/hm2,产量最高达14283 kg/hm2;‘MC278’配套适宜播期、密度、水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及收获技术。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玉20190030),种植区域包括安徽、山西、山东等15个省级区域。

  • 刘畅, 曾毅, 蔡雪琪, 赵旷纬

    乡村是由人口、土地、产业等核心要素有机组合而形成的复杂巨系统。为了探究乡村人—地—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基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面板数据,选取“人口—土地—产业”乡村发展三要素,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深度刻画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地—业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口、土地、产业各子系统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差异较大、不均衡的特点;大部分县域乡村人—地—业发展处于协调耦合阶段,形成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东部岳阳市发达区域为核心并以圈层的形式逐渐向外扩散的空间格局,呈整体水平逐年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度呈现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和良好协调4个类型,乡村人—地—业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呈现出由初级协调向中度协调发展的逐年上升特征。

  • 韩梦, 杜雅馨, 赖荣泉, 杨晨, 米月娥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0): 121-12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521

    烟草病毒病(tobacco mosaic virus、cucumber mosaic virus、potato virus Y等)作为世界上一种普遍发生的烟草病害,常在烟草生产上引起巨大的损失。为了解烟草烟草病毒病在大田的空间分布情况,本研究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分析烟草病毒病的生态位特征。调查结果表明,龙岩地区烟草病毒病的寄主生态位宽度较大,随着烟草的生长,烟草病毒病的生态位宽度逐渐增大,后期数值接近0.9,表明烟草病毒病可以侵染该地区大多数烟草。同时黄瓜花叶病毒病发病率的生态位宽度为0.94,普通花叶病毒病发病率的生态位宽度为0.8256,表明黄瓜花叶病的扩展速度比普通花叶病更快。对侵染性病害的生态位进行研究可为病害进行有效的生态调控提供基础。

  • 胡想顺, 李靖文, 彭静凤, 赵惠燕, 刘同先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2): 110-11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537

    麦长管蚜(荻草谷网蚜)是中国北方麦田发生范围最广、小麦灌浆期常年需要化学防治的蚜虫种类。麦长管蚜种群田间时空发生发展动态受地理区域、气象因素、天敌、农事操作、农田生物多样性、以及小麦品种抗蚜特异性及生长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年份,麦长管蚜种群发展的时间动态是随春季小麦的生长发育和田间气温的回升,由拔节起身期的零星发生,到孕穗期的快速增长,抽穗后种群数量的急速增加,至灌浆中后期达到高峰,乳熟期急剧下降;空间分布型的动态变化则按随机-核心-聚集(嵌纹)-均匀-聚集(嵌纹)-消失的规律变动。小麦抽穗前受蚜虫为害主要影响穗粒数,但由于田间种群数量小,对产量影响不大;抽穗后蚜虫种群数量增加,主要影响千粒重。本研究提出了针对麦长管蚜的分段生态防控策略,依据麦蚜的为害特点、小麦发育阶段及品种抗/耐蚜特性制定动态防治指标,抽穗前生防为主,防治指标宜严,抽穗后化防为主,防治指标宜宽的建议。同时提出植保无人机结合人工智能自动寻查病虫害发生中心,实时“一喷三防”精准施药的设想。

  • 解林晓, 段艺芳, 肖超菲, 李金龙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2): 61-6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487

    旨在为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及促进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本研究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引入相对发展度和障碍度模型,探究了山东省17地市土地利用生态-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8—2017年间,山东省土地利用生态-社会-经济系统整体处于磨合阶段的初级协调状态,耦合协调度多年均值为0.63,且呈持续上升趋势,由0.54提升至0.70;各地市间耦合协调度均衡化水平逐步提高,变异系数由0.126降至0.072,但仍呈现出较明显的自鲁东至鲁中、鲁西地区递减的梯度分布差异;各地市土地利用生态、社会、经济子系统间相对发展度差异显著,至2017年,威海市同鲁中地区南部两侧及其以北构成了明显的半圈式生态滞后区;影响土地利用生态、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障碍一直占据主导,但2013年后生态影响有所增强。研究期内,山东省各地市土地利用生态-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但区域间差异性仍较明显,尚有较大改善空间,建议各地市考虑其主要障碍因子,执行因地制宜的差别化发展战略。

  • 樊海平, 薛凌展, 杨晓燕, 张树兴, 钟全福, 林煜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 148-15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223

    拓展稻田综合种养殖品种,充分利用稻田资源,丰富市场供应,为山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稳步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在武夷山稻花鱼养殖示范基地,开展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中华圆田螺稻田生态种养殖比对试验和成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周期139天,“稻+鲫+螺”模式总产量达9937.5 kg/hm2,比“稻+鲫”模式高出7.72%,比“稻+螺”模式低7.67%,总利润分别比“稻+鲫”和“稻+螺”模式高出25.83%和77.91%;其产出投入比、成本利润和销售利润率明显高于“稻+螺”模式。“稻+鲫+螺”生态种养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综合种养成效,但还需要优化水产动物放养的协同比例和管理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稻田多品种混养的比较效益。

  • 杨琪雪, 潘换换, 吴树荣, 杜自强, 张红, 武志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 59-6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250

    煤田生态作为一种典型的人为扰动生态系统,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开展煤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实现煤田分区管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山西省六大煤田为例,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地形地质条件、生境、水资源环境、人为干扰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煤田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对六大煤田的水土流失敏感性、土壤沙化敏感性、人为扰动3个方面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级评价与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六大煤田土壤侵蚀敏感性中,不敏感、轻度、中度和重度敏感4个等级中结果占比依次为:18.7%、43.4%、25.6%和12.3%,引起土壤侵蚀敏感性高的原因是区域土壤类型以砂土、粉土为主,降水相对集中,地形起伏大,水力侵蚀较强。(2)中度和重度土地沙化敏感区占比10.4%和3.8%,形成原因多是冬春季节常年大风,降水少,地表干旱,土壤质地多为沙粒,植被覆盖度低。(3)煤田环境受人为干扰的轻度、重度和完全干扰面积占比分别为36.4%、38.2%和11.1%,宁武煤田北部、沁水煤田东南部、大同煤田南部受人为干扰的程度表现为完全干扰型,干扰景观类型是城乡居民建设用地、工矿用地、其他建设用地等,主要分布在城市及其周边区域。(4)生态环境综合敏感性轻度、中度、重度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20.3%、36.4%和11.1%,不敏感区占20.3%,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宁武煤田北部、大同煤田东南部、沁水煤田北部和东北部。研究结果可为煤田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 王耀, 李良涛, 梁世杰, 张晓华, 周月康, 马传宇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 157-16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151

    为缓解生态保护与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本文以河北省青崖寨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调查问卷和条件价值评估法,研究分析当地农户生态补偿意愿与生计资本。结果表明,保护区农户平均生态补偿意愿期望值为4148元/hm2,农户需求的主要补偿方式为现金补偿,其次为政策补偿和实物补偿,技术补偿需求度最低。农户政策补偿需求最高的两项分别为惠农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物补偿中,农户对粮食和有机化肥、环保农药的需求分别位于第一、第二位;在技术补偿方面,对果木蔬菜种植技术、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加工技术需求度高。保护区自然资本为0.1812,人力资本为0.4431,物质资本为0.1638,金融资本为0.4165,社会资本为0.2998。生计资本总体发展不平衡,呈现脆弱性,且不同受偿意愿农户的生计资本呈现差异性。本研究为当地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构建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 杨逢春, 刘景欣, 黄华平, 构箭勇, 文慧婷, 李叶, 陈娴, KRITANA Prueksakorn, HONG Anh Thi Nguyen, CHAYA Sarathchandra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6): 87-9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233

    元江干热河谷是一个低海拔的脆弱生态系统,以环境干旱、植被贫乏为主要特征。17世纪中期以前它曾经植被茂盛,但是17世纪末以后,它逐渐演变退化为一个典型的热带山地萨王纳类型。本研究旨在阐明元江干热河谷低海拔地带典型干热区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分布状况,从而深入了解气温、降水、地下水等主要的环境因子对植物种类及种群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干热环境的适应,以及植物种类及其组成对元江干热河谷环境的指示作用。考察的主要指标包括物种多样性α,生境多样性β,物种期望值Species_estimated,稀有指数SingletonsUniques,以及物种丰富度指数ACEICEChao2等。结果显示:(1)在不同的样带设计中,以紧靠河流的样带和样方(< 25 m) α多样性高,远离河道则逐渐变小。(2)在平行于河道的L样带,随着沿河流从上游向下游延伸,β多样性变化趋势明显,Bray-Curtis < 0.500;而在垂直于河道的P样带,随着环境干热化加剧及河道渗水的急剧减少,生境趋同性明显,Bray-Curtis > 0.500。(3)总体趋势上,干热河谷低海拔地带的植物对水分的依赖性表现得相当明显,在紧靠河道的样带,以及河流下游河漫滩发育地区,物种期望值Species_estimated、稀有种指数SingletonsUniques以及物种丰富度指数ACE,ICEChao2都明显偏高。本研究研究证明干热河谷低海拔地区存在特殊水热条件,影响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同时阐明了干热河谷低海拔地区植物多样性及种类分布与河道周边的小生境密切相关,为脆弱生态环境环境变化监测提供建议。

  • 王召根, 潘杰, 李化良, 罗宏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2): 139-14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805

    自2006年以来,长江豚类极度濒危的生存状况得到广泛关注,在其自然保护区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为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江豚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于2015—2018年在和畅洲水域建设生态浮岛、人工鱼巢和放流底栖动物进行水域生态修复,对生态修复工程进行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浮岛的建设可提高区域内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复杂程度;人工鱼巢对产黏性卵鱼类具有一定增殖效果,增殖种类主要为鲤、鲫、䱗和黄尾鲴;生态浮岛和人工鱼巢的建设对鱼类均有较好的聚集效果;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显著增加了放流物种的丰度、生物量及保护区底栖动物群落生物量,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为中等。该自然保护区水域生态修复效果明显,为工程施工影响下水生生物保护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 樊颖超, 刘凯英, 王晓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5): 154-15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342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包容性生态规划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指出其能够推动社会治理范式的转换。生态规划是中国正在推行的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沟通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的桥梁,通过生态规划过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是区域国土空间规划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本研究基于2000年以来的研究和实践,分析生态规划中基层政府及其部门、公众、规划师、其他社会力量等各方在生态规划的编制、实施、监测与评估等交互合作过程中的作用,将生态规划面临的两种社会治理范式进行了比较,指出生态规划包容合作的治理范式有能力助力社会治理范式转换。通过对包容性生态规划过程的描述,指出可以通过其具体过程中协调主体间性的方式助力社会治理转变为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多方合作的治理体系和多元协商平台。

  • 郑健, 徐蓉, 朱晓翠, 杨怡曼
    农学学报. 2021, 11(11): 48-53.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0-0289

    为研究奉化区域植被生态质量的多年变化情况,应用2000—2018年MODIS卫星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计算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奉化植被覆盖度、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生态质量指数都呈现提高趋势,平均增速分别达到0.26%/a、1.7 g C/(m2·a)和0.19/a,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外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2)2018年奉化植被生态质量达到最高,但不同区域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山区乡镇在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标上都明显优于城区,大堰、溪口和尚田植被生态质量居前三位。(3)2014年以后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变化受年降水量影响减小,可能与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不断增强有关。相比“两山理论”首次提出的2005年,2018年有90.0%的区域实现了植被生态质量指数的正增长,山区增长尤为明显。可见,2000年以来奉化植被生态质量总体向好发展,但不同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平原局部地区有退化现象,需进一步加强针对性保护。

  • 刘朋虎, 赖瑞联, 叶菁, 王义祥, 翁伯琦
    农学学报. 2021, 11(10): 106-111.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0-0011

    阐述了深入学习与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及其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绿色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其不仅承载着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而且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阐述了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绿色发展的成效及其经验,并提出了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与乡村绿色振兴战略的若干思考及其具体对策;主要思路包括了以乡村“四生要素”(生产、生态、生活、生命)为主线,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乡村为平台、农民为主体的基本实施体系,强化并推动公众参与的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系统工程建设;具体对策要把握8个环节,即因势利导发展乡村生态经济、充分发挥农业多样功能优势、严格防控农村面源污染扩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宣传普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洁净环境保障绿色化生产、促进生态化与产业化的融合、探索创立保护与利用耦合体。

  • 赵大伟, 宋记明, 刘炜林, 孟凡来, 邓国军, 黄兴粉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8): 14-1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759

    为研究在不同生态环境地区不同木薯间差异和发掘高产高效木薯品种,对6个试验点的4份木薯品种进行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环境下不同品种的木薯鲜薯产量不同,不同品种的经济效益不同。其中栽培在新马街试验点的木薯品种‘SC124’的鲜薯产量是供试样品中最高的,达到66816.67 kg/hm2,该品种的经济效益也是供试品种中最高的,可达40090.00元/hm2。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木薯品种提供了有利材料,并为木薯资源开发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 常东浩, 葛菁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7): 59-6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773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关于治疗细菌性疾病的抗生素类药物不断的被研发出来,这类药物在畜牧养殖业和医疗行业广泛应用。由于抗生素类药物在人或动物体内很难被分解,又会随排泄物进入到环境中去,在生态环境中残留的抗生素可被动物吸收或在动物体内不断地积累,不同抗生素还会对环境中微生物种群的平衡造成破坏甚至会诱导产生抗性基因,对人类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文中分析了残留的抗生素可通过多种形式进入身体,并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归纳了一些检测抗生素的常用方法;总结了降解抗生素的方法包括生物降解方法、非生物降解方法和生物联合降解的方法。最后指出了环境中残留抗生素降解的研究方向。

  • 田长丰, 牛雄, 杨秋生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6): 146-15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459

    为展示悠久的中国农业生态智慧,推动“生态智慧—生态实践—生态文明”的融合共生,通过对历史典籍资料和传统农业实践的文献分析和归纳演绎,总结了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的生态智慧及其规划思维。研究表明:因天时、就地利、重人和体现了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的生态智慧。整体生态观念、时间循环思维和要素统筹思想是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的规划思维外在表现。在今日城乡空间规划和乡村振兴中要树立整体思维,通过生命共同体视角下的空间分配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通过控制线划定为未来的空间布局打下基础;通过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通过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通过战略性留白实现城乡发展的增值。在土地和人口要素统筹中,倡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管古代中国农业土地利用是小尺度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实践活动,但对于理解和推进今日的规划实践仍具有积极意义。

  • 刘岩, 徐广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3): 158-16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336

    本文通过构建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北京市生态涵养区37个乡镇的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数值,以期为北京生态涵养区生态与产业建设协调发展做出贡献。结合北京生态涵养区乡镇产业和生态保护基本情况,将乡镇产业和生态保护分别设为子系统,从产业的产值、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农业资源环境角度选取16个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产业和生态的指标权重,得到综合评价值S(1,Z)和S(2,Z),进而得到生态涵养区的耦合度C及耦合协调度D。结果显示:延庆区东北部刘斌堡乡、千家店镇、旧县镇、永宁镇和香营乡,门头沟区西南部雁翅镇,怀柔区西北部宝山镇,密云区东北部不老屯镇、大城子镇和太师屯镇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均较低,属于协调度较差的勉强协调发展区域。平谷区峪口镇、王辛庄镇及密云的东邵渠镇属于协调程度较好的中级协调发展区域。通过耦合度及耦合度协调度模型发现,37个乡镇的耦合度数值均较高,差异性不明显,从耦合协调度发展类型来看,37个乡镇的耦合协调程度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 张琦林, 胡娟, 高英志, 周道玮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0): 49-5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518

    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利用烘干法(105℃)、pH计和电导仪测定沙丘、草甸、沙丘和草甸结合部位,5—9月的0~300 cm土层土壤垂直剖面的土壤水分含量(SWC)、电导率(EC)和pH,来探究松嫩平原典型的沙丘-草甸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壤水分和盐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平均土壤含水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草甸平均土壤含水量比结合部和沙丘分别高20.5%和52.7%。9月份结合部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高,而30~15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较低。7月份草甸0~1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量较低,10~150 cm土层中平均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部位的EC和pH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草甸区和结合部极显著高于沙丘,草甸的EC值比结合部高39.8%。7月份草甸0~10 cm土层和9月份30~70 cm土层有较高的EC和pH,9月结合部0~10 cm土层中有较高的EC和pH。土壤表面的盐碱化主要出现在7月和9月的草甸和结合部,而且两者盐碱化程度的不同主要是由物种、土壤和地下水位差异决定。

  • 张青, 陈鹏

    随着国产高分卫星对地观测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精细化生态遥感监测分析需求已提上议事日程。笔者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为例,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对高分6号卫星数据进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反演,生成植被指数覆盖度等级,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对研究区植被生态景观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且用DEM数据提取高程、坡度2个主要的地形因子对NDVI值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和静县植被覆盖度等级分布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而言,以中度和较低覆盖植被为主;(2)和静县植被指数在低海拔与高海拔地区较低,在中海拔地区(2500~3200 m)植被指数达到最大,最大值为0.48;(3)坡度对植被影响较大。在10°左右,植被长势较好,植被指数达到最大。

  • 崔爱花, 刘帅, 白志刚, 胡启星, 孙巨龙, 沈家兴, 张允昔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8): 1-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493

    为了选择长江流域旱地作物适宜的耕作方式,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及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促进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归纳了国内外关于间作对旱地作物产量、品质、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及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情况。间作系统各作物的总产量(或收益)高于其任一单作系统;间作能显著改善作物的品质;间作能够使各作物在时空与水肥利用上具有互补性;间作群体在辐射截获和利用总效率上不低于其任一作物的单作群体;间作系统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利用率、土壤养分利用效率高于单作系统;间作的两种作物对养分吸收存在竞争与促进关系,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肥料损失率;间作系统能够集约利用光、温、水等自然资源。针对长江流域旱地作物间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条研究方向。

  • 董明辉, 顾俊荣, 李锦斌, 王冬明, 宋云生, 陈培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7): 1-1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233

    为了解稻虾生态种养对太湖区域优良食味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稻虾复合种养模式提供决策参考。选用5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系),进行稻虾复合种养和宽窄行两种栽插密度处理,分析水稻产量与品质形成特点。与常规大田栽培比较,稻虾种养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但茎蘖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降低;稻虾种养显著改善垩白性状,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崩解值和糊化温度升高,消减值降低;降低栽插密度能改善稻米品质;稻虾种养对品质的影响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种植模式与品种之间互作对稻米品质有显著影响。长期稻虾共作稻田宜选用适宜的优良食味品种,适量减施氮肥和减少栽插密度可以实现水稻安全稳产,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

  • 秦彦强, 余亚亮, 刘瑞涵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7): 80-8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531

    为了梳理国内生态价值评估研究中选择实验法的应用现状,本文对59篇相关应用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关于生态价值评估的研究可大致分为景区生态价值研究与区域价值研究。其中景区生态价值研究中旅行费用为参照估计的价值量在265.51~1381.38元/人次,以门票为参照估计的价值量7.78~127.12元/人次;区域生态价值以个人意愿支付和家庭意愿支付为主,其中个人意愿支付核算的环境价值在23.77~1066.99元/(人·年),而以家庭意愿支付核算的环境价值在21.77元~769.42元/(户·年)。研究结果表明:景区生态价值的估计中旅行费用换算得到的价值量更高,区域生态价值的估计中以个人意愿支付得到的价值量变异性更强,应当重视不同核算方式之间的区别。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