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专题
烟草种植与生产
烟草(学名:Nicotiana tabacum L.)是茄科烟草属植物,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全体被腺毛;根粗壮。茎高0.7-2米,基部稍木质化。叶矩圆状披针形、披针形、矩圆形或卵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至茎成耳状而半抱茎。花序顶生,圆锥状,多花;花梗长5-20毫米。蒴果卵状或矩圆状,长约等于宿存萼。种子圆形或宽矩圆形,径约0.5毫米,褐色。夏秋季开花结果。 [1] 原产于南美洲。中国南北各省区广为栽培。 烟草是喜温作物,对温度的反应比较敏感,不同的温度条件对烟草的品质、产量影响比较大。优质烟草在生育期内对温度的要求是前期较低、后期较高。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吴题, 魏晓玲, 冯常青, 黄云侠, 徐时长, 邱福祥, 郑英洁, 李文卿, 何华勤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6): 18-2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793

    为鉴定烟草基因组中的镁转运蛋白(MGT)基因,探讨MGT对烟株镁离子运输的机制,首先以水稻和拟南芥基因组中的镁转运蛋白家族基因为参考序列,应用同源序列比对方法,从烟草基因组中鉴定获得7个NtMGTs,均具有保守的Gly-Met-Asn三肽基序。再设计不同镁供应水平和光强处理的实验,结果发现NtMGTs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受光诱导表达。强光处理使烟株根中NtMGT1与叶片中的NtMGT2NtMGT4NtMGT5的表达量上升。随着镁供应浓度的上升,根系NtMGT1基因表达量提高且与根系镁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推断NtMGT1基因主要介导烟株根系对镁的吸收;而叶片中NtMGT2NtMGT4NtMGT5基因表达量先上升后降低,说明3个基因属于高亲和镁离子转运系统。高温强光胁迫下,适当施镁能提高烟株地下部NtMGT1表达,促进根系吸收镁离子;提升地上部NtMGT2NtMGT4NtMGT5基因表达,促进镁离子的转运,保障烟株正常的生长发育。研究结果可为烟草生产上合理施镁提供理论指导。

  • 易龙,邱妙文,陈永明,邓海滨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25): 146-15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6080033
    烟草黑胫病是一种由烟草疫霉菌引起的烟草上重要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了烟草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当前国内外在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烟草黑胫病的生防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植物源杀菌活性物质及其生防机理,讨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 吕小艳, 竞霞, 薛琳, 徐海清, 张超, 黄健熙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5): 137-14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0800507

    烟草长势信息是烟草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全面了解遥感技术在烟草长势监测及估产中的应用进展,为利用遥感技术支撑科学化、精细化烟田管理提供科学参考。在对相关文献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从地面光谱、无人机遥感、卫星遥感3种尺度对目前遥感技术在烟草长势监测与估产方面的应用进行系统总结,并对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1)基于地面光谱对烟草的监测,主要是利用反射率光谱及其不同的变换形式、光谱指数和光谱位置变量估测其生理生化参量(氮、磷、钾、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等),为诊断烟草生长、健康状况、成熟度提供依据,进一步实现烟草长势监测、估产与品质评定。(2)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能够在小尺度上对作物的面积进行提取、监测长势及估产,但受搭载相机分辨率、地形、自身稳定性等影响,不能监测烟草的细微变化。(3)参考LandSat、SPOT、MODIS、HJ-1等光学遥感数据以及SAR数据,利用遥感影像融合、分类等技术能够实现对大面积烟田病害、长势进行监测和产量估计。结合多源、多平台遥感数据,对烟草的参数进行定量研究,并利用同化技术对大尺度上烟草生长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来探索烟草的最佳采收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 张秀霞,毛晓红,高强,白婷婷,张安盛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0): 99-10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40006
    为了筛选控制烟草烟粉虱的有效药剂,采用3种生物杀虫剂对烟草烟粉虱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烟草烟粉虱的毒力顺序为:0.5%依维菌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剂>6.0%鱼藤酮微乳剂,其LC50值分别为1.396 mg/L、5.083 mg/L、12.287 mg/L,显著优于对照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为30.67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0%鱼藤酮微乳剂、0.5%依维菌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剂稀释2000倍液喷雾处理后,药后3d、7d、14d更正防效对烟草烟粉虱持效性较好,更正防效达70﹪以上。因此,3种生物杀虫剂对烟田未产生药害,烟草植株生长安全,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张艳艳 苑举民 石屹 梁晓芳 武珂峰 张本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8): 154-15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251

    为对烟田常用有机肥质量评价和合理使用有机肥料提供科学依据,对烟草常用有机肥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将有机肥分类并进行质量评价,有机肥主成分主要为碳因子、氮因子及磷因子。5类有机肥划分为4个质量等级:1级豆饼,氮、磷、有机质含量及有机营养物质含量均较高;2级黑麦草、甘薯藤,氮含量中等,有机质及有机营养物质含量高;3级猪粪、鸡粪,氮、磷含量高,有机营养物质含量低;4级牛粪、麦秸秆、玉米秸等,氮、磷、有机质及有机营养物质含量均不丰富。烟草生产实践中应根据土壤实际条件合理施用各类有机肥。

  • 杨姣弟 陈武 王运生 肖启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0): 254-258.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3692

    为解决快速诊断烟田土壤中是否含有烟草青枯菌这一问题,基于已公布的5个青枯菌基因组全基因组比对结果,设计9对青枯菌特异性引物,筛选并验证得到3对引物能对青枯菌进行特异性扩增。应用筛选得到的引物能对土壤中烟草青枯菌进行特异性检测,初步认为本方法对土壤青枯菌最低检出率为2×106/g,为土壤中快速检测烟草青枯菌提供了快速、准确诊断的新方法。

  • 白岩 刘好宝 史万华 邢小军 王勇 王树林 王全贞 侯娜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 138-141.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3237

    中国烟草育苗已初步实现集约化、规范化,但总体程度不高。育苗成本高,技术环节多,剪叶、消毒等苗期管理工作费时费工,进一步限制了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现有的集约化育苗理念和技术体系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为降低育苗成本、提高成苗素质,对烟草集约化轻简育苗的内涵进行阐述,综述了烟草育苗现状中的优缺点,形成了包括轻简育苗方式、生态化绿色育苗基质、机械数字化作业技术等轻简育苗技术,并对烟草集约化轻简育苗进行了展望。

  • 张震彪,宋希云,郭新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30): 103-10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6040154
    为了寻求烟草叶片RNA高效提取方法,为烟草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试验以烟草叶片为材料,采用试剂盒法、Trizol法、RNAiso法提取RNA,凝胶电泳和分光光度计检测确定高效、经济的R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试剂盒法操作简单,但提取量较少;Trizol法方便快捷,但有部分蛋白质污染,并出现RNA降解现象;相比以上2种方法,RNAiso法提取的RNA浓度在100~500 ng/μL之间,A260/A280在1.8~2.0之间,条带清晰明亮,无RNA降解,且28 S条带亮度约是18 S的两倍;RT-PCR检测结果显示,RNAiso法提取的RNA可以扩增出目的基因,大小约2500 bp,与参考序列大小吻合,可用于后续的功能验证。因此,在烟草RNA提取方法比较中,RNAiso法较适合烟草叶片RNA提取,并已在很多实验室推广利用。
  • 王一珂,马欣荣,陶向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0): 43-4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10082
    为探索和评价新型消毒剂在植物表面灭菌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比较过碳酸钠、次氯酸钠、升汞3种灭菌剂对烟草种子的表面灭菌效果,及对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烟草种子分别用4.0%过碳酸钠水溶液(活性氧含量≥0.54%)处理20~40 min后直接接种于MS培养基中;33.3%次氯酸钠溶液(活性氯含量≥1.65 %)处理10 min或0.1%升汞水溶液灭菌4 min,无菌水清洗5次后接种于MS培养基中。3种方法灭菌效果相当,无污染,并且90 %的种子能萌发。过碳酸钠和次氯酸钠处理后种子萌发快、植株生长良好,且过碳酸钠灭菌组的植株生长略优;而升汞则延缓种子萌发并抑制植株生长。此外,因过碳酸钠灭菌后无需清洗,显示了其作为种子表面灭菌剂的极大优势。本研究建立了烟草种子表面灭菌的新方法,同时为其他植物的种子及外植体表面灭菌提供了参考,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 李聪 郭梦阳 韩烈保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3): 103-10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577
    研究不同浓度(质量分数)的NaCl (0、0.3%、0.6%、0.9%、1.2%、1.5%)对烟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测定了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幼苗根长、以及叶绿素、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随着盐浓度增加,烟草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根的长度、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则表现为持续升高趋势;丙二醛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盐浓度为1.2%时,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降幅最大,而此时丙二醛含量达到最大值,这对研究烟草抗盐机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 牛伯庆 汪文静 宋洪英 谢响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3): 240-24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1-3133

    为开发新的抗菌核病基因,针对抗病相关的脂滴包被蛋白基因8-3,设计了分别带有酶切位点Xba I和BamH I的一对引物,从克隆载体pMD19-T-8-3中扩增到基因8-3,双酶切8-3并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 121上;将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LBA4404中,通过其介导将8-3基因转化到烟草中;获得了35株抗性转化株,PCR及测序分析鉴定阳性植株为21株,RT-PCR检测到基因8-3在其中能够表达;通过接种核盘菌和草酸处理试验,表明8-3基因可使烟草提高了草酸耐受水平,从而对菌核病具备一定的抗性。本实验研究了潜在功能基因8-3的抗病性,为植物抗菌核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范彦君,蔡训辉,刘齐元,王瑜,周玮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5): 70-7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6120118
    为探索烟草雄性不育机制并寻求致其不育的关键诱因,本文从表型、细胞学、生理生化、分子机理等方面归纳了烟草雄性不育的研究现状。首先总结了烟草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在绒毡层和花器官等方面的特征差异;其次分析了游离脯氨酸、活性氧、酶和内源激素等因素对烟草育性的影响;最后重点详述了核基因、线粒体基因和叶绿体基因与烟草育性关联的研究分析和进展。进而,提出后续研究跟组学高通量数据进行有效结合,将有助于烟草雄性不育机理的系统研究。
  • 王亚宁,张 翔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27): 66-7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6080066
    文章阐述了氯在烟草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和吸收分配规律,总结了影响烟叶氯含量的主要因素以及氯在烟草中的遗传分析进展,指出国内烟叶氯含量分布存在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南低北高,北方尤其黄淮烟区高氯问题仍然是影响烟叶工业可用性的限制因子,提出了精准农业在烟草氯营养中发展的方向,并指出氯营养在烟草分子遗传水平上研究尚少,关联分析技术是烟草氯营养现代研究中宏观与微观结合的重要手段,以此为烟草科学种植和提高烟叶质量提供参考。
  • 卢军 殷红 张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9): 85-8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0313

    在外界干旱、低温、盐等逆境胁迫的情况下,某些植物能自身合成甜菜碱有效减轻植物受到的伤害。对于自身不能合成甜菜碱的植物,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法或外源施入法促进体内甜菜碱的积累,从而达到同样的缓解伤害效应。笔者概述了甜菜碱的发现、生物合成途径、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甜菜碱在烟草作物上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可行性评价分析,认为甜菜碱具有成本低、用量少、抗逆性强等特点,在烟草种植中已经具备了推广应用的潜力。

  • 李亮,张翔,毛家伟,司贤宗,李国平,范艺宽,张佩佳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18): 47-5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120021
    生物有机肥具有改善土壤肥力、调节土壤微生态环境、提升肥料利用率、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提高烟叶产质量、增强烟株抗病力等优点,其在烟草上的应用符合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笔者概述了中国生物有机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生产及应用现状,探讨了生物有机肥在烟草上的应用作用效果及机理,并对中国生物有机肥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为烟叶生产和植烟土壤改良提供参考。
  • 冯永新, 谭宏祥, 关辉, 靳彦峰, 徐伟, 王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0): 112-12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478

    选用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具有显著钝化作用的脱脂牛奶和磷酸三钠为研究对象,通过枯斑法测定脱脂牛奶和磷酸三钠两者复配制剂(称为抑毒灵)对烟草漂浮育苗过程中被TMV污染的基质及剪叶器的钝化作用,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抑毒灵对病毒粒体的影响,同时采用实时qPCR对TMV含量以及寄主防御蛋白相对表达量进行定量检测。抑毒灵稀释液对TMV的钝化作用表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且不同处理间抑制率差异显著。抑毒灵与TMV接种液混合3 min后可完全抑制TMV对叶片的侵染。采用500倍抑毒灵消毒1 min以上时间抑制效果最佳。剪叶器具经稀释500倍的抑毒灵浸泡不少于5 min时对TMV的钝化效果可达100%。不同浓度的抑毒灵稀释液可显著钝化基质中的TMV,抑制TMV对烟苗的侵染和发病率,基质中TMV的含量下降74.09%~90.26%,相对防效达54.83%~85.45%。此外,所有抑毒灵处理中烟苗叶片表现正常,无药害发生。钝化病毒机制研究发现,经抑毒灵稀释液共孵育后的病毒粒体断裂成微小片段,外壳蛋白受损严重,螺旋结构和柱状基本消损完。与此同时,抑毒灵可提高防御酶PPO和PAL的酶活,还可显著诱导防御基因NPR1PALPR1bPR1a的表达。综上,抑毒灵可通过直接作用于病毒粒体和诱导寄主抗性起到抗病毒效果。

  • 张杰,黄海棠,杨立均,许自成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5): 38-4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040107
    氮素是烟草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烟草生育期对烟株的化学物质合成、能量转换、信号传递等生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影响。铵态氮和硝态氮是烟草吸收的主要氮素形态,对烟草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合理的氮素比例有利于氮素的吸收以及烟叶品质的提高。本文从烟草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利用的方式,不同氮素形态对烟草生长发育、品质形成、元素吸收、光合特性及碳氮代谢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氮素形态对烟草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 张玉 罗成刚 杨爱国 常爱霞 冯全福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19): 89-9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3936
    N基因起源于烟草野生种粘毛烟草(Nicotiana glutinosa),属于TIR-NBS-LRR类抗病基因,介导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的抗性,通过转座子标签法得到克隆,目前,N-TMV互作是研究最早且最多的植物-病原菌互作模型之一。文章从转录产物、表达特征、温度敏感性、对应无毒基因等研究内容回顾了N基因在结构、表达、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归纳了以N基因为TMV抗源在烤烟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取得的成果,并从抗TMV机制研究、抗TMV种质鉴定、种质资源利用等方面对N基因在烤烟抗TMV育种中的高效利用提出了展望。
  • 张映杰,闫芳芳,叶田会,杨建春,张瑞平,张宗锦,杨 鹏,孔垂旭,王 蓉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8): 82-8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00071
    烟草根结线虫已成为攀枝花市烟区烟草的主要病害,对烟草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为了筛选高效、安全的生物杀线虫剂,2017-2018年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干坝子村进行了4种不同生物杀线剂对烟草根结线虫防治的田间试验,通过防治效果、二龄幼虫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增产率等指标综合评价了供试生物制剂对烟草根结线虫的药效。结果表明:‘永卫?168’水剂在防治效果、二龄幼虫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增产率方面综合表现最好,用药后120d对烟草根结线虫的防效为62.11%、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为81.05%、增产效果高达53.08%,说明‘永卫?168’ 水剂在烟草根结线虫防治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赵勇 宋春满 陈明玮 田丽梅 孙志勇 谭亚玲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 114-11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3-1274
    本研究较全面地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烟草有机酸分析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有机酸如挥发、半挥发和不挥发酸的性质、作用进行了分析。涉及有机酸的前处理方法包括水蒸汽蒸馏、溶剂萃取、SPME(固相微萃取)等。最后综合介绍了近些年来气相色谱法(GC)及其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离子色谱法(IC)及其他方法在烟草有机酸分析研究中的进展,认为随着现代的分离、分析仪器及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彻底了解烟草及烟气中各类成分成为可能,为卷烟工业加香提供了现实基础。
  • 徐亚楠, 孙夏, 赵海朋, 薛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6): 93-9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1201004

    B型烟粉虱取食能够诱导烟草产生对烟蚜的抗性反应,为了明确水杨酸和茉莉酸防御信号途径与烟粉虱诱导抗蚜防御之间的关系,采用生化分析、实时定量PCR、蚜虫生物活性测定等方法比较了烟粉虱若虫取食对烟草水杨酸、茉莉酸含量、通路下游防御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外源水杨酸、茉莉酸对烟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烟粉虱侵染能够显著激活水杨酸防御途径,在取食15天后,水杨酸水平较对照升高1.40倍,水杨酸下游防御基因PR-1aPR-2a分别较对照升高3.22和0.74倍;然而烟粉虱侵染后烟草叶片茉莉酸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JA下游防御基因PI-II和TPI的转录水平分别较对照降低73.91%和56.73%。生测结果显示,外源施用水杨酸对烟蚜的存活率和相对平均生长率具有显著不利影响。烟草叶片施用1 mmol/L水杨酸后,蚜虫的存活率及相对生长率分别较对照降低43.2%和11.54%;然而喷施茉莉酸甲酯对蚜虫的生长发育无不利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水杨酸介导的防御应答在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烟草的抗蚜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 陈金, 黄杰, 邓永晟, 张庆富, 杨柳, 谢鹏飞, 邓小华

    为了明确烟草残茬还田后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模拟不同的烟草残茬还田方式,检测了水稻分蘖、株高、根系、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养分积累动态及产量。结果表明,烟草残茬还田能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株高,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积累量,提高水稻产量;烟草残茬全量还田、烟草根系还田可分别提高产量17.35%、8.60%。烟草残茬还田有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在烟稻复种区可推广烟草残茬全量还田方式。

  • 孙计平, 李雪君, 孙焕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5): 120-124.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919

    为研究烟草品种抗蚜机制,选用6个不同烟蚜抗性的烟草品种,采用盆栽试验接种蚜虫,研究烟蚜侵袭后第0、3、6、9 h烟草叶片茉莉酸(JA)、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受到蚜虫为害后,叶片JA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烟蚜取食6 h后叶片JA含量达到峰值,且抗蚜品种JA增量大于感蚜品种。受到蚜虫为害后,抗蚜品种叶片NO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烟蚜取食3 h后NO含量达到峰值,感蚜品种烟蚜取食3 h后的NO含量与取食前差异不显著,但6 h和9 h后显著低于0 h。受到烟蚜侵袭9 h后,参试品种CAT活性均表现为增加趋势,烟蚜取食9 h后,抗蚜品种‘竖把老母鸡2113’的CAT活性增量最多,增幅最大。JA和NO含量以及CAT活性均可以作为烟草品种蚜虫抗性鉴定的生理指标,烟蚜取食5~6 h叶片茉莉酸含量的增幅可以用于鉴定烟草品种抗蚜性。

  • 朱浩,张强,孙渭,王佩,牛艳路,陈耀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4): 25-29.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090099
    烟草行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来源,而提高烟草品质是增强我国烟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烟草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状,被诸多因素影响着。在此,综述了近些年影响烟草品质的遗传因素、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 向小华, 李媛, 张兴伟, 刘国祥, 杨菁, 赵文涛, 闻刚, 邵雨, 范静苑, 吕洪坤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7): 59-6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032

    为将海南收集到的23份烟草种质资源编目和保存,通过田间表型性状调查,并利用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供试种质的农艺性状和质量性状差异较大,不同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20.69%~29.41%。聚类分析将收集的烟草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的植株最高、叶片最大,可用于高产育种。从20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2对扩增清晰、重复性和多态性好的引物,共检测到4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3.83个,观测杂合度(Ho)平均值为0.5301,预期杂合度(He)平均值为0.4700。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8930,Nei’s多样性指数(H)为0.4593,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性系数0.206处,可将供试烟草资源分为2个类群。同时,利用12对引物构建了23份烟草种质的指纹图谱,为晒烟品种鉴定体系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可为晒烟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雪茄烟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

  • 李先才, 张晓龙, 潘义宏, 郑仕方, 孙永华, 周芳芳, 雷福厚, 曹加园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6): 47-5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066

    为探究不同比例缓释肥、烟草专用复合肥配施对植烟土壤肥力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在宣威市热水镇植烟区设置了5种不同肥料配比组合和对照,对植烟土壤及烤后烟叶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缓释肥配施烟草专用复合肥使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相较于CK(单施烟草专用复合肥)提高了12.50%~23.21%,以60%~100%缓释肥等比替代复合肥(T3、T4、T5)表现最优。从烤烟综合品质来看,不同比例缓释肥替代烟草专用复合肥使烤烟综合品质平均得分相较于CK提高了0.19%~6.64%,其中以80%缓释肥替代复合肥处理(T4)表现最优。烤后烟叶经济效益也以T4最优,公顷产值达到59995.80元,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综上所述,缓释肥和复合肥比例为80%:20%,能较好的提高烟叶综合品质,烤后烟叶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养分结构。

  • 陈宇飞,贾梦瑱,孙剑萍,杨治月,文景芝
    针对烟草角斑病绿色防控药剂单一,亟需筛选出高效低毒杀菌剂用于烟草绿色防控实践。采用平板计数法对12种不同性质的杀菌剂进行室内抑菌试验,选出室内抑菌效果好的6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评价。结果表明:室内抑菌效果最好的是实验室自行改良的中草药专利杀菌剂WF、12%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2.1%丁子香芹酚水剂,抑菌率100%;其次是1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40%噻唑锌悬浮剂,抑菌率分别是82.84%和76.14%;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抑菌率63.47%,其它杀菌剂的抑菌率低于50%,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抑菌率仅为44.1%。田间试验效果由高到低分别是1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40%噻唑锌悬浮剂、中草药杀菌剂WF、12%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4种药剂田间防效在60%-65%之间,这4种药剂可以推荐应用到烟草角斑病的绿色防控实践。
  • 李庆亮,张佳,宗浩,聂磊云,李小平,李捷
    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而烟草的害虫种类在中国已达300 余种,严重制约了烟草的生产。植物抗虫性是防治害虫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为更好了解目前国内外在烟草抗虫机制方面的研究情况,笔者总结了烟草对害虫的基础性组成防御和诱导化学防御、烟草抗虫信号途径及分子机制。提出烟草上的主要害虫已经由鳞翅目害虫逐步向刺吸式害虫转变,而目前国内外关于烟草的抗虫性以及抗虫育种,是对单一害虫的研究,因此要加大烟草对多种害虫的综合抗性的研究以及多抗性品种的选育工作。同时分析指出光合作用是植物防御昆虫的一个程序化反应,在研究提高植物烟草抗虫性以及烟草抗虫品种选育的过程中,烟草的初级代谢过程特别是光合作用,也应该是重点考虑的方面,在烟草抗虫性研究上应有效地进行多学科结合,从多个角度去研究阐述这个问题,特别是与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烟草栽培学以及烟草育种学的结合。
  • 闫宁,刘艳华,张忠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1): 57-6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4-1855
    总结了烟草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的3种类型,归纳了细胞核表达、叶绿体表达以及瞬时表达等外源重组蛋白的表达体系,重点阐述了利用烟草表达自身抗原的口服免疫耐受诱导,进而提出了烟草生物反应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通过上述分析,对下一步利用烟草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及其在中国烟草控制规划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石永春,郭尧,薛瑞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1): 100-10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6030094
    为研究烟草中的硼转运机制,克隆了烟草硼外向转运体基因,并分析其表达特点。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烟草硼外向转运体的开放阅读框,并通过PCR的方式克隆后测序验证;其相应蛋白质的结构特点亦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该基因在烟草不同组织和对不同处理响应的表达差异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克隆到烟草硼外向转运体NtNIP5;1的开放阅读框,全长894 bp,编码297个氨基酸,具有MIP家族典型的结构域HLNPSLTIA,GenBank登录号为KF611892。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有5个跨膜结构域。RT-PCR结果发现,NtNIP5;1在根和叶中均有表达,但在叶中表达水平较高; 6-BA、SA和ABA均可抑制其表达。
  • 于庆涛, 马冠华, 姚廷山, 刘旭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 47-5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80111

    为了有效利用田间废弃烟草秸秆,提高其利用率,从而助力烟草植株健康成长。本研究运用田间常见废弃的烟草秸秆为材料,制作成具有一定肥效的酵素液,并与之前筛选出的烟草病菌拮抗放线菌——灰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chromogenes)混施,在苗期及采收期调查混合酵素液对烟苗和烟株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表明,烟草酵素液的施用可增加烟草的产量及质量,提高烟草上等烟的比率,其中烟草酵素液与S. griseochromogenes混施的效果最佳,优于其他处理,并显著优于对照。将烟草酵素液与拮抗放线菌混用的方法可推荐到生产上使用,既可减少废弃秸秆在田间造成病原菌的累积,又可有效提高烟草的产量及质量。

  • 李小龙, 董青君, 郭建华, 刘高峰, 田艳华, 张仕祥, 焦加国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4): 15-2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029

    以‘K326’烤烟为研究对象,采用漂浮育苗的方式,研究最佳配比的蚓粪基质育苗(30%蚓粪+30%泥炭+20%珍珠岩+20%蛭石)和常规基质育苗对田间烟草幼苗期、团棵期和旺长期长势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蚓粪基质育苗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在幼苗期,蚓粪基质烟草的叶鲜重、总根长、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常规基质烟苗;在团棵期和旺长期,蚓粪基质烟草的根系生长情况整体优于常规基质,其中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常规基质,分别增加23.50%和24.98%。但2种烟草漂浮育苗基质处理方式对成苗团棵期和旺长期的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无显著差异。综上,蚓粪基质整体上促进了烟草幼苗期、团棵期、旺长期的长势,尤其对烟草根系生长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适合作为育苗基质应用于田间烟草育苗。

  • 冯常青, 魏晓玲, 黄云侠, 徐时长, 邱福祥, 吴题, 郑英洁, 李文卿, 何华勤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0): 53-60.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064

    为探究镁营养对高温强光胁迫下烟草碳氮代谢的影响,以烟草‘翠碧一号’为材料,设置4个镁浓度(0、12.0、48.0、120.0 mg/L)与33℃高温下2个光强[600、1200 µmol/(m2·s)]处理,分析不同镁供应浓度和光强处理对烟草植株糖类物质积累、碳氮代谢生理以及钾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镁供应和光强均显著影响烟株地上和地下部的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且光强对烟株淀粉含量也有显著影响。强光能使烟株地上和地下部可溶性糖累积,在镁营养为48.0 mg/L时地上部可溶性糖达到最大值。(2)随着镁离子浓度的增加,烟株的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硝酸还原酶(NR)等碳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48.0 mg/L时活性达到最大,且强光处理下活性均高于正常光。镁浓度、光强及镁浓度×光强对烟株地上部NR、AI活性的影响均达1%极显著水平。(3)高温强光促进烟株对钾、钙离子的吸收,但随着镁离子浓度的增加,吸收受到抑制。镁浓度、光强及镁浓度×光强对地下部钾和钙含量的影响均达5%显著水平。适宜的镁营养(48.0 mg/L)增强了烟株碳氮关键酶的活性,促进了碳氮代谢,提高了可溶性糖的积累,从而缓解高温强光对烟株的伤害。

  • 张洁梅, 张仁军, 姚正平, 吴金虎, 王亮, 候正学, 杨壮, 殷红慧, 陈穗云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8): 131-13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027

    为筛选出对烟草青枯病有效防治的生防菌,通过稀释涂布法从烟株根际土壤分离到一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69-1,经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壮观链霉菌(Streptomyces spectabilis),并用该菌株进行烟草青枯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菌株69-1处理烟株茎围、有效叶片数、最大叶宽、最大叶长、上中下部烟叶单叶干重、最大叶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且对烟草青枯病的相对防效达60.42%,同时对不同处理组的初烤烟叶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分析,发现菌株69-1处理相对于对照组烟叶品质更佳。该菌株菌剂处理不仅可以提高烟株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而且还提高烟叶品质和产量,可为烟草青枯病生物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 李海江,王正平,宋学立,林娟,刘迎昌,赵凤霞
    为了解决河南烟区烟草镰刀菌根腐病严重危害烟草生产及烟叶产品质量问题,对河南省平顶山烟区郏县、宝丰等产地的烟草根腐病发病情况及主要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初步估算了烟草根腐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以河南主栽品种中烟100为试验材料,采用固体菌剂土施、液体菌剂灌根和叶面喷施等不同的施用方法,对EM生物菌剂对大田烟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固体EM菌剂土施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期、移栽期和培土期同时施用防治效果最好,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3%和16%;液体EM菌剂灌根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期、移栽期、团棵期、旺长期和打顶期同时施用防治效果最好,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8%和11%;液体EM菌剂叶面喷施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和对照间防治效果差别不大。综合研究结果显示,液体EM菌剂灌根对于烟草根腐病的防治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为生产上烟草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韩梦, 杜雅馨, 赖荣泉, 杨晨, 米月娥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0): 121-125.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521

    烟草病毒病(tobacco mosaic virus、cucumber mosaic virus、potato virus Y等)作为世界上一种普遍发生的烟草病害,常在烟草生产上引起巨大的损失。为了解烟草烟草病毒病在大田的空间分布情况,本研究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分析烟草病毒病的生态位特征。调查结果表明,龙岩地区烟草病毒病的寄主生态位宽度较大,随着烟草的生长,烟草病毒病的生态位宽度逐渐增大,后期数值接近0.9,表明烟草病毒病可以侵染该地区大多数烟草。同时黄瓜花叶病毒病发病率的生态位宽度为0.94,普通花叶病毒病发病率的生态位宽度为0.8256,表明黄瓜花叶病的扩展速度比普通花叶病更快。对侵染性病害的生态位进行研究可为病害进行有效的生态调控提供基础。

  • 张思琦,何佳,贺文俊,张景华,周方,段杜薇,杨铁钊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33): 52-57.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60074
    为探究不同类型烟草叶片挥发物成分成分差异,[方法]利用顶空动态吸附法收集烟草挥发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烟草叶片挥发物组分和含量存在差异,豫烟11共检测到51种挥发物,8306共检测到50种挥发物,云烟87共检测到48种挥发物,粤烟98共检测到44种挥发物,K326共检测到43种挥发物,晒黄烟共检测到34种挥发物,香料烟共检测到25种挥发物。其中,烤烟鉴定出17种特有化合物。晒黄烟鉴定出6种特有化合物。香料烟鉴定出4种特有化合物。[结论]这些化合物的发现与不同类型烟草间的香味风格特征的形成密切相关。
  • 朱贵川 宋泽民 陆新莉 王柱玖 苟正贵 陈威霖 朱显灵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1): 209-212.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2012-2154
    烟草良好农业规范(GAP)是保证烟叶安全质量的烟叶生产全过程操作规范,它以风险质量控制为核心,强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员工健康和安全福利。中国烟草良好农业规范不仅要讲求经济效益,保护环境质量,更要承担社会责任;中国烟草良好农业规范原则应包括确保烟叶质量安全、保护生产环境资源、保障员工健康福利、经济利用设施设备和促进烟区和谐发展5个目标。
  • 濮永瑜, 包玲凤, 何翔, 刘芮, 张庆, 施竹凤, 何永宏, 杨佩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7): 116-123.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375

    筛选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为烟草根茎类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生防资源。从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和黑胫病菌的抑制活性,基于盆栽验证法检测高活性菌株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治效果,通过16S rDNA通用引物对高活性拮抗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选用9对特异性引物对高活性菌株的促生长和抑菌活性进行PCR检测。共筛选出2株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均有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株LF-1和LF-2,经分子生物学鉴定LF-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F-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F-1、LF-2对烟草青枯病菌抑制率分别为31.16%、56.98%,对烟草黑胫病菌抑制率分别为64.44%、72.4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F-1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69.54%和65.49%,菌株LF-2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72.49%和68.32%。菌株LF-1和LF-2对烟草根茎类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在烟草根茎类病害防控中应用前景广阔。

  • 张泰,张莉,彭佳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3): 152-156. https://doi.org/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30137
    为探索准确预测邵阳县烟草产量的方法,首先对邵阳县70个植烟区土壤样本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19个养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邵阳县烟草产量主要受有机质、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锰、有效硫、交换性钙、全钾、有效铁和速效钾等9个养分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SVR对70个植烟区的烟草产量进行回归预测。结果发现,以主成分分析后的9个养分指标作为特征变量预测得到的烟草产量的均方误差明显小于以19个养分指标作为特征变量预测得到的烟草产量的均方误差。同时,对比SVR算法和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发现,SVR算法的预测精度明显优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基于主成分与支持向量机的回归算法是预测邵阳县烟草产量的有效方法。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