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诺, 李艳霏, 李文虎, 张思琦, 牟文燕, 黄宁, 孙蕊卿, 丁玉兰, 佘文婷, 宋文斌, 李小涵, 石美, 王朝辉
【目的】明确我国主要麦区新育成高产小麦品种(系)籽粒、面粉和麸皮铁含量,探究产量、产量构成、铁吸收分配和土壤因素对小麦籽粒及各部位铁含量的影响,为我国小麦铁营养强化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2022和2022—2023年2个小麦生长季,结合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在我国4个主要麦区17个省(市)布置的104个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田间多点试验,测定分析小麦籽粒、面粉和麸皮的铁含量,以及产量、产量构成、铁吸收分配、土壤理化性质和氮磷钾肥施用量,研究我国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籽粒不同部位铁含量及吸收分配和环境影响因素。【结果】我国主要麦区新育成高产小麦品种(系)籽粒、面粉和麸皮铁含量变异显著,分别为20.2—57.1、2.1—37.5和31.2—144.5 mg·kg-1,平均为34.6、10.8和72.8 mg·kg-1。长江中下游麦区和西南麦区的小麦品种(系)籽粒及各部位铁含量高于黄淮南北麦区,面粉和麸皮铁含量均与籽粒铁含量呈正相关,籽粒铁含量每提高1.0 mg·kg-1,面粉铁含量则提高0.2—0.3 mg·kg-1,麸皮铁含量则提高1.9—2.3 mg·kg-1。籽粒铁含量与产量、生物量和穗数呈负相关,产量每增加1.0 t·hm-2,籽粒铁含量则降低1.2 mg·kg-1;穗数每增加100×104/hm2,籽粒铁含量则降低0.3 mg·kg-1。面粉铁含量与籽粒、茎叶、颖壳和麸皮铁吸收量呈负相关。籽粒中铁与锰、铜和锌协同。籽粒及各部位铁含量因地点而异,麦区间不同地点对籽粒铁含量变异的贡献为39%—70%。土壤pH、有效磷、铁和锰是影响小麦籽粒铁营养的主要环境因素,籽粒铁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呈正相关,面粉铁含量与pH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效铁和锰呈正相关。【结论】我国新育成高产小麦品种(系)中存在高铁品种,在生产中稳定穗数,提高籽粒铁收获指数,调控土壤pH,提高土壤有效磷、铁和锰,合理施用氮磷等肥料,有利于实现小麦产量与籽粒和面粉铁营养的协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