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批量引用 |
  • 邓力, 肖广义, 欧成军, 符韵林, 韦初明, 黄正根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1): 115-126.
    沉香是沉香属木质部组织及其分泌物共同组成的天然混合物质,是一种“药香”两用材,经济价值高,用途广,可用于制药、香熏、日化产品等。沉香的形成受外界胁迫,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及积累,为一个偶然、长期的过程,致使野生沉香数量稀少,难以满足沉香市场的需求,人工诱导结香成为了沉香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目前,已有通过人工方法诱导沉香形成,但其产量高低不一,质量参差不齐。文章对结香方法和技术进行总结,为提高人工沉香的产量和质量以及沉香产业化发展提供依据。
  • 李扬, 林金秀, 魏毅, 陈朝文, 郑雅超, 凌永胜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3): 10-14.
    为解决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施肥过量、施肥不合理等问题,提高肥料施用效率,以马铃薯品种‘泉薯5号’为试材,研究肥料增效剂‘碳酶1号’的添加对其农艺性状和产质量的影响。梯度应用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基施复合肥750 kg/hm~2)相比,新型肥料增效剂对马铃薯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及产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提高保肥作用和马铃薯营养品质,有效促进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其中处理E1[增效剂施用量为肥料量的10%(碳酶1号75 kg/hm~2)+等养分施肥(复合肥750 kg/hm~2)]产量最高,为32 675.03 kg/hm~2,增产16.80%,与对照差异极显著,经济效益表现最好。减肥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处理F1(碳酶1号67.5 kg/hm~2+复合肥675 kg/hm~2)株高差异显著、茎粗差异不显著、产量差异显著;处理F1经济效益为56 310.00元/hm~2,较对照(CK)增加3 135.00元/hm~2。该新型肥料增效剂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具有良好作用,能够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增加马铃薯种植经济效益,实现马铃薯肥料减施增效和提高产质量的目标。
  • 易伟鹏, 袁潜华, 唐清杰, 邢建平, 冯尔勇, 曹林奎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1): 33-38.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海南岛山栏稻种植相对集中和典型的地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山栏稻种质资源,既是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地区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也是传承海南地区农耕文化、保护独特农业文化遗产的需要。文章全面分析琼中山栏稻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市场前景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加强琼中山栏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升其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山栏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李彦, 杨梅, 李虔, 巴慧兰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1): 51-55.
    对10份大豆新品种进行冬季田间种植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在云南省泸水市种植的冬大豆品种。每个品种的小区面积10 m~2,种植密度1.8万株/亩(1亩≈667 m~2),以本地品种作为对照(CK),对9个大豆新品种进行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等比较。结果显示:中豆41的丰产性、抗逆性、商品性等综合性状都优于其他9个品种,理论产量达289.8 kg/亩,比本地品种高44%,可在泸水区域冬季推广。并非农艺性状指标越高产量越高,适度的生育期、适中的植株高度和底荚高以及较高的百粒重、有效分枝和单株有效荚数才是高产的关键,建议泸水市的冬大豆播种期不宜早于12月上旬,以免在大豆花荚期遭遇冷害影响。
  • 曾小红, 李光辉, 杜中军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3): 94-101.
    热带农业是连接我国和世界热区国家的重要纽带。新时代为热带农业国际合作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也赋予新的历史使命。热带农业国际合作发展选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热带农业国际合作能否顺利开展和达到预期效果,而选题的前提是把握选题所需要遵循的内在逻辑要求。文章结合热带农业国际合作发展的自身规律和要求,系统地研究了热带农业国际合作发展选题逻辑,并提出一个完整的选题逻辑体系。研究认为,选题需坚持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围绕国家和全球战略需求,立足我国比较优势,以热带农业全球价值链为脉络,结合热带农业产业特征和世界热带国家区域特征,采用国别比较和引进变量的研究方法,并参考借鉴世界粮农组织(FAO)有关研究工作来把握全球热带农业发展选题。选题应有助于引领全球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助于热带农业全球价值链的重塑和为世界热区发展中国家谋取更多利益。
  • 李啸宇, 高欣欣, 张顺生, 郭家文, 刘高源, 张天富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3): 53-56.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作为云南省第二大甘蔗种植区,其产业发展在当地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德宏甘蔗产业发展面临丘陵山地机械化推进缓慢、同其他经济作物竞争力低等问题,严重制约当地甘蔗产业发展。经调查分析,2021—2022榨季甘蔗种植面积81.3万亩(1亩≈667 m~2),农业产量389万t,入榨364万t,食糖产量47万t,出糖率12.91%。机械化耕整地基本实现,坝区平坦地块机种达99%,机械化中耕培土37.73万亩(占比46.4%),机械化收获9.6万亩(占比11.8%),仅陇川坝区就占全州机械收获量的93.99%。本文就当前蔗区甘蔗产业现状及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甘蔗产业政策、附加值延伸、农机农艺技术融合、产业服务等方面给出建议,旨在推进当地甘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何国燕, 黄家健, 吴湾, 张娟, 王泽宇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1): 39-44.
    菠萝是海南热带水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菠萝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的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围绕海南省菠萝生产比较优势,基于区位商(LQ)、规模优势指数(SAI)、效率优势指数(EAI)、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等4个指标的数理统计及比较,对海南、广东、云南、广西、福建五个菠萝主产区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菠萝生产相对于其他主产省(区)而言,具有较高的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专业化水平突出,但缺乏效率优势;从整体来看,海南菠萝生产比较优势呈现下降趋势,结合竞争力分析和发展实际,从生产管理技术、机械化水平、品种结构调整等3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海南菠萝产业高效发展的建议。
  • 陈志科, 张天斌, 陈法静, 陈川峰, 陈宗义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1): 28-32.
    海南省三亚市是中国南繁育种基地之一,水稻为全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合理施用肥料以提高产量极其重要。本试验通过田间水稻种植试验和实验室检测及数据分析,探讨氮肥、磷肥、钾肥不同配施水平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的水稻产量最高,处理1的理论产量为558.04 kg/667m2,氮肥利用率为41.37%、磷肥利用率为22.73%、钾肥利用率为45.84%。本试验旨在为三亚市水稻种植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 孙明艳, 刘可丹, 李春牛, 李先民, 喇燕菲, 卜朝阳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3): 41-47.
    在广西横州市发现一种茉莉叶部炭疽病病害,明确其病原菌种类,并对其开展生物学特性和有效杀菌剂筛选研究。通过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鉴定与形态学观察,运用MEGA v.10.1.5软件对代表菌株HL6-1构建基于ITS、 ACT、CHS-1、 TUB2、GAPDH和ApMat多基因测序结果的系统发育树,明确该菌株为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菌株气生菌丝绒毛状,菌落初为白色,后变为深灰色,有橘色孢子团的产生;分生孢子无色,整体长椭圆形,单胞,平均大小为14.58μm×5.97μm;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培养温度为28℃,最适pH为7,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筛选有效杀菌剂,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的抑菌效果较好,EC_(50)值均小于1 mg/L。
  • 刘蕊, 弓淑芳, 张照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1): 9-17.
    为了筛选鲜食加工兼用椰子种质,为椰子种质资源鉴定和兼用型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对44份椰子种质8月龄及12月龄果的33个果实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和变异分析、聚类分析,对其中18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9个主要性状开展主成分分析,并对种质进行综合评价。变异分析结果表明,8月龄果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97%~37.16%,12月龄果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90%~41.28%;聚类分析表明,根据8月龄及12月龄果性状均可将44份种质分成三大类,分别为椰水糖度高、中、低3类及椰肉占比高、中、低3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8个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12月龄果椰肉占比与椰果质量、椰果长、椰果宽存在显著负相关,但是8月龄、12月龄果的椰水糖度与其他性状间均无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9个性状可以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3.896%;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10份鲜食加工综合性状优良的椰子种质。分析结果说明44份椰子种质在果实性状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聚类分析为选择不同特点的种质提供了选择范围,果实性状之间存在大量的显著相关性,筛选出V405、Y224、Y261等10份综合表现较好的种质,为兼用型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基础材料。
  • 赵静, 蒋娟娟, 唐景美, 罗培四, 韦优, 孔方南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1): 45-50.
    为了揭示羊奶果种质资源叶片光合特性差异,并以此为依据筛选和鉴定高产羊奶果种质,以收集到的3份羊奶果种质资源L001、幸福三号(XF3)和橄榄坝一号(GLB1)的绿色叶片和新生灰色叶片为材料,对其叶绿素含量、光合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羊奶果新生灰色叶片和绿色叶片的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灰色叶片的叶绿素a(Chla)、总叶绿素(Chla+b)、叶绿素a/b比值(Chl a/b)和β-胡萝卜素(β-Car)含量均显著低于绿叶;3个种质绿色叶片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GLB1绿色叶片的Chla、Chlb和Chla+b显著高于其他种质;L001绿色叶片实际PSⅡ量子产量[Y(Ⅱ)]、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PSⅡ天线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L)等显著高于其他种质,说明其产量潜力最优。本研究为光合作用分析技术在羊奶果种质资源筛选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 杜关, 车秀芬, 张吉贞, 李伟光, 邹海平, 吕润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2): 9-13.
    掌握两系杂交稻在海南制种的气象灾害风险,是科学合理安排两系杂交稻制种生长期的重要依据。针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的3个关键阶段(育性敏感安全期、抽穗扬花授粉安全期和灌浆安全期)的气象灾害概率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实例验证得出各地区制种的安全时段,以及需重点考虑的气象灾害。海南两系杂交水稻育性敏感安全期可安排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三亚、陵水地区从3月上旬开始;乐东、东方、昌江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临高在4月中旬至下旬左右,不同界限温度变化略有先后。各地花期的阴雨天气较为随机且概率较小;临高、昌江地区制种重点关注灌浆安全期干热风等危害,提早播种。目前海南水稻制种区域和时段合理,可根据不育系材料不育起点温度阈值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短,适当调整播种时段。
  • 张晶, 林昱欣, 朱叶, 尹德辉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2): 110-120.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余甘子治疗糖尿病(DM)、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足(DF)的作用靶点、信号通路及潜在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SMP)、PubChem数据库筛选出余甘子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DisGenet及GeneCards获取与DM、DN、DF相关的靶点基因;将余甘子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疾病的靶点基因取交集,得到共同的靶点基因。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借助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图,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插件ClueGo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信号通路(KEGG)分析,筛选出潜在的信号通路,并分析其作用机制。通过筛选得到余甘子的有效活性成分有7个,余甘子作用于DM、DN、DF的靶点分别为116、76、34个,余甘子可同时治疗3种疾病的共同靶点有32个。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余甘子-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交集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涉及到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细胞增殖、细胞迁移、蛋白质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的正向调控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分布在FOXO信号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上。余甘子是一种药食同源的热带水果,其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均得到广泛的认可,其作用机制呈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在临床医学中也常作为预防治疗各种疾病的药物使用。本文从药理作用及网络药理学2个方面研究余甘子治疗DM、DN、DF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余甘子的药用价值,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郑良豹, 李忠保, 陈卫明, 范会云, 郑艳, 黄勇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2): 26-30.
    为筛选适宜艾纳香幼苗生长的基质及组成,以黄土、泥炭土、珍珠岩和椰糠为原料,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艾纳香幼苗成活率、地上部生长、根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对艾纳香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以黄土、珍珠岩、椰糠为基质的T10处理幼苗存活率、株高、茎粗、植株干重、壮苗指数、主根长和平均根长等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适宜的基质组成为T3(黄土、泥炭土、珍珠岩)和T4(黄土、泥炭土、椰糠)处理,基质为黄土的处理艾纳香幼苗生长最差。营养钵种植条件下,最适宜艾纳香幼苗生长的基质配比为黄土∶珍珠岩∶椰糠=46∶27∶27。
  • 李爱基, 吴芳芳, 李语琳, 沈雁, 安烁宇, 李新国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3): 28-32.
    调查水晶蜜柚成年树的结果母枝长度、粗度以及有叶结果枝长度、叶片数情况,分析其着果关系。结果表明,结果母枝长度在10~30 cm着果数(比例为70.10%)和有叶结果枝(比例为74.23%)最多;结果母枝粗度在0.5~0.8 cm、>1.0 cm时着果数(比例为82.72%)和有叶结果枝(比例为77.00%)最多;有叶结果枝叶片数在1~8片结果枝最多,着果数(比例为72.00%)也是最多的;有叶结果枝长度在5~15 cm果枝数与着果数(比例为57.00%)最多;母枝长度、粗度与有叶果枝结果数无显著性相关;有叶果枝叶片数与结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r=0.998~(**),p=0.000);有叶果枝长度为5~15 cm时,果枝数与着果数最多,但有叶果枝长度与果枝数和挂果数无显著相关性,果枝数与挂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r=0.998~(**),p=0.000)。综合可得,水晶蜜柚结果母枝以长度<30 cm、粗度<1.0 cm的枝条为主,有叶结果母枝主要是长度<15 cm,叶片数<8片。
  • 李祖慧, 李玉萍, 梁伟红, 叶露, 彭聃琦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3): 115-120.
    “一村一品”作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以云南省获得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数据为基础,阐述分析云南省“一村一品”的发展环境、认定数量、区域分布、年度获批、主导产业等情况,归纳总结云南省“一村一品”主要的几种发展模式,并针对“一村一品”存在的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差异化不明显、品牌化建设滞后、产品营销有待加强、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大力推进规模化发展、规划引导促进产业融合、重视品牌建设与营销、强化技术人才培育等对策,为云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伏成秀, 张庆, 付利波, 袁媛, 万思琦, 朱红业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3): 109-114.
    生态茶产业是我国生态农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省茶叶高质量发展和茶叶强省发展的目标和必然选择。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视角,云南省生态茶产业具有供给生态优质茶产品、发挥高值生态服务效益、传承弘扬民族茶文化和支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生态农业内涵特征。梳理和剖析云南省茶产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实践与挑战,从构建现代生态茶叶生产体系、系统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打好民族茶文化牌和高质量发展生态茶产业方面,为云南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多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提供思路和方法。
  • 容志华, 王小芳, 刘衡, 符韵林, 韦鹏练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3): 33-36.
    为探究施钙对降香黄檀心材抽提物的影响,为其人工林高效培育提供参考,以6年生降香黄檀为研究对象,采用注射CaCl_2溶液和填埋Ca(OH)_2固体2种不同施钙方式,分析不同钙施加量对心材抽提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CaCl_2溶液后,降香黄檀心材抽提率、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类化合物的含量具有明显提升,且随溶液浓度的提高,促心材抽提物效果变差;填埋Ca(OH)_2固体后,降香黄檀心材抽提率基本不变,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类化合物含量降低。注射CaCl_2溶液具有较好的促心材抽提物形成效果,以2%浓度为宜;填埋Ca(OH)_2固体未发现有促心材抽提物形成的效果。
  • 邓云, 薛雯晶, 唐青云, 朱新鹏, 陈军, 陈楚欣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1): 127-134.
    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KGM)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功能,适合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KGM具有的颗粒特性、亲水性、凝胶性、成膜性、增稠性等性质,在食品领域有着很多应用。KGM经过复配或改性后,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能够满足不同食品加工的需要,扩展了KGM的应用领域,成为研究重点。文章对KGM的化学组成、食用加工性能进行综述,以期为KGM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王肖肖, 李坤峰, 权晓康, 李玉, 孙睿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1): 109-114.
    嘉宝果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热带亚热带果树,经过多年引种栽培,在我国南方地区已有较大规模的种植面积,并形成完善的栽培技术规程。扩大嘉宝果在国内各地区的引种繁育规模,积极开发嘉宝果系列产品是推动嘉宝果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本文综述了嘉宝果的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及国内引种繁育、利用价值及加工技术方面的情况,期望从种苗繁育和加工利用这2个方向为嘉宝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曾玉萍, 陈敏华, 管巧丽, 刘冠甫, 张冬英, 吴晓云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1): 74-80.
    探讨4-羟基肉桂酰胺(4-Hy)作为胰岛素受体增敏剂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上的降糖作用。采用STZ诱导胰岛素缺陷型小鼠模型,对小鼠随机分组:对照组、胰岛素治疗组(Insulin,1 U/kg)、不同剂量4-羟基肉桂酰胺治疗组(2.5、5 mg/kg)、联合给药组(4-Hy2.5 mg/kg+Insulin组、4-Hy5 mg/kg+Insulin组)。对照组小鼠等体积DMSO给药;测定小鼠血糖浓度和血清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C肽水平,组织中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4-Hy与胰岛素联用能显著延长胰岛素的降血糖效果(p<0.001);降低了小鼠血清中的平均C肽水平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在小鼠组织中,4-Hy与胰岛素联用组的p-IR1150/1151及p-AKT(Ser473)表达显著增强(p<0.01);在肝脏组织中,4-Hy与胰岛素联用组的糖异生水平显著降低(p<0.001),糖原合成及糖原分解水平显著提高(p<0.01)。说明4-羟基肉桂酰胺作为胰岛素受体的增敏剂可以显著增强胰岛素的降血糖效应。
  • 李苑菱, 陈宗铸, 雷金睿, 陈小花, 吴庭天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3): 79-87.
    以海南岛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三大河流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对海南岛典型流域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三大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与耕地为主,其中南渡江流域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三大流域中南渡江流域较其他流域总体呈景观破碎化程度大、多样性高、连通度低、异质性强的特点;三大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准则层的权重大小依次为状态层>压力层>响应层,单项指标综合权重值最大为土地垦殖系数,最小为人均GDP、城镇化率;南渡江流域生态健康状况为亚健康状态,昌化江流域、万泉河流域均为健康状态,南渡江流域压力最大,土地开发利用是所有流域共同面临的主要压力来源。研究综合评估了海南岛三大典型流域的生态健康状况,可为流域的后续生态管护提供了决策依据。
  • 杨卓雅, 梁信息, 吴湾, 王小芳, 魏艳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3): 102-108.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以农为本,创造新价值”的新型产业结构和新型消费业态,积极推动了海南自贸港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海南省率先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规范的经营模式,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热带特色休闲农业发展步入多种新业态,但其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对海南热带特色休闲农业发展背景和现状加以分析,运用SWOT方法分析海南热带特色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深度开发海南热带特色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海南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吴金群, 韦建杏, 田乐宇, 郑伟, 余雪标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1): 56-61.
    为促进红果黄檀规模化开发利用,探究红果黄檀扦插繁殖技术,以1~2年生红果黄檀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NAA、IBA、ABT1号)、浓度(250、500、1 000 mg/L)和浸泡时间(2、4、8 h)对红果黄檀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红果黄檀以皮部生根为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浓度和浸泡时间均会对红果黄檀扦插生根的效果产生影响;较适宜红果黄檀扦插成活率、生根率、总根数和最长根长的组合为A_2B_2C_3(500 mg/L的IBA浸泡8 h);较适宜扦插生根数的组合为A_2B_3C_1(1 000 mg/L的IBA浸泡2 h);较适宜扦插新枝生长的组合为A_1B_1C_1(250 mg/L的NAA浸泡2 h)。适宜红果黄檀扦插的组合为A_2B_2C_3与A_2B_3C_1,其生根率分别为75.56%和61.90%,可以有效提高红果黄檀的扦插成活率,为今后红果黄檀的扩繁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 徐晓楠, 王一佩, 杨钙仁, 刘炳妤, 邓羽松, 黄钰涵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2): 64-72.
    还田消纳是猪场沼液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由于沼液中含有多种金属元素,过量浇灌会引发土壤重金属污染。目前,关于猪场沼液对耕地土壤和植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的影响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广西生猪养殖区,选取了4种不同耕地利用类型(叶菜类、果树类、饲草类、药草类)和14个样地,就不同沼液浇灌强度对土壤与植物重金属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4个样地0~40 cm表层土壤中,重金属Cu、Zn、Cd的输入强度最大,且其含量和土壤pH变化和与沼液浇灌总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在4种耕地类型中,杂交象草和空心菜的可食用部分Cu、Zn、Cd、Pb、Cr含量与沼液浇灌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沼液还田中,由于Cu、Zn的输入强度大,而植物对其的富集系数又较低,因此土壤中Cu、Zn积累较快;浇灌沼液对叶菜类和果树类的主要污染风险是Pb和Cd,而对杂交象草的污染风险较小。
  • 高士勤, 王献, 杨振江, 梁朋惠, 贾欣宇, 张丽英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2): 96-101.
    通过实地调查开封市黄河大堤的植物种类、长势和植物配置情况,根据黄河大堤场地现状的防洪固堤需求与沙尘暴频发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抗旱性、耐湿性、滞尘性、抗风性和乡土植物的生态视角进行分析,提出适合黄河大堤的植物物种的选择及具体种植位置的应用建议,以期改善黄河大堤下游现阶段生态问题,为营建生态景观线提供借鉴与参考。
  • 张志华, 林洪鑫, 袁展汽, 肖运萍, 汪瑞清, 吕丰娟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2): 1-8.
    为明确木薯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花生品种‘粤油256’为试验材料,在木薯间作花生种植模式下,设置5个木薯施氮水平(0、90、135、180、225 kg/hm~2),共5个处理,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随着木薯施氮量的增加,木薯和花生的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均以木薯施氮量135 kg/hm~2(N135)产量最高,分别为木薯鲜薯23.86 t/hm~2和花生荚果2 027.5 kg/hm~2,较N0分别增加了17.9%和23.9%,所有处理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N0相比,N135处理下木薯单株生物产量、株高、茎粗、薯数均表现为增加,花生单穴生物产量、百果重、百仁重也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木薯增施氮肥,花生饱果期的叶面积指数在3.72~4.64,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透光率在7.09%~11.73%,其变化趋势与叶面积指数相反,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木薯与花生间作的总产值和经济效益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均以木薯施氮量135 kg/hm~2最高,与木薯不施氮肥相比,二者间作总产值和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4 514.9元/hm~2和3 634.4元/hm~2,产投比表现为N135最高,达3.80,较N0增加了0.19,其余处理则表现为下降,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木薯增施氮肥可增加木薯、花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改善木薯、花生的农艺性状,且在木薯施氮量为135 kg/hm~2时,木薯和花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达到最高。
  • 粟月萍, 王兵伟, 时成俏, 李荣, 马婷婷, 韦昌联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3): 1-9.
    对2011—202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529个玉米品种主要性状进行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广西玉米审定品种主要性状的变化特点,提出今后玉米育种的建议,为广西玉米育种创新及生产提供参考。搜集2011—2021年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玉米品种的审定数据,对选育年份趋势、品种类型、选育机构及产量、品质、抗性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1年广西累计审定玉米品种529个,涵盖普通玉米、鲜食玉米(甜、纯糯、甜糯)、青贮玉米等,其中普通玉米品种256个,占比为48.39%;甜玉米80个,占比15.12%;糯玉米181个,占比34.22%;青贮玉米11个,高油玉米1个,品种审定数量均有逐年增长趋势。企业独自选育或作为第一选育单位的审定品种有357个,占审定总数的67.49%。审定渠道拓宽,广西玉米审定基本形成以统一审定渠道为主,各种联合体审定渠道为辅的格局。在玉米品质方面,广西普通玉米以热带亚热带血缘为主,籽粒偏硬粒型,审定的玉米品种平均容重为780.8 g/L,大于国标一等级标准(720 g/L);平均粗淀粉含量为71.0%,平均粗蛋白含量为10.1%,平均粗脂肪含量为4.56%。糯玉米食用品质居国内前列,2011年糯玉米审定品种年度品尝品质评价总分平均为85.6,较对照高0.76。广西2011—2021年审定的玉米品种类型多样,品种审定数量逐年增长,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逐渐凸显,普通玉米总体品质优于北方的半马齿或马齿类型玉米,但存在产量增幅较小、甜玉米品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些主要病害育种成效不显著等问题。
  • 易慧琳, 黄旭光, 谭广文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3): 72-78.
    城市路口作为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要节点,路口景观一定程度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风貌与特色。以深圳市60个路口花景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和美景度评判法(SBE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procedure)对花景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城市路口花景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体系及美景度回归模型,从科学和艺术感官的角度分析影响路口花景效果的主要因子。结果显示:AHP及SBE两种方法对路口花景的评价结果差异显著,且AHP法评价结果较稳定;交通安全性、遮荫效果及植物生长状况3个因子对AHP法评价结果影响最大,所占权重分别为0.240 6、0.153 0、0.122 8;对SBE评价结果影响最显著的评判因子为物种丰富度及遮荫程度,回归模型为Y=0.151C_6+0.124C_(10)–0.728。综合偏重考虑,景观交通安全性、物种丰富度、遮荫效果3个因子均具有较高的景观评价结果。本研究以期为路口植物景观改造提升提供参考。
  • 彭聃琦, 李玉萍, 梁伟红, 叶露, 李祖慧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3): 121-127.
    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发展地区农业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分析了云南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环境,以及地理标志数量与分布、产品类别、年度获批、主体类型、品牌价值、国际互认等发展现状,剖析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大力挖掘优质资源、推动精深加工发展、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地理标志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发展路径。
  • 苻清天, 夏天生, 肖洋洋, 叶英豪, 陈璠颖, 徐小雄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1): 1-8.
    橡胶树红根病是我国热带地区橡胶产业的毁灭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我国橡胶产业的发展和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恢复。为克服实际生产中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弊端,亟需寻找一种相对高效、安全的防治措施。随着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日益扩增,生物防治成为病虫害防治最具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为了获得对橡胶树红根病病原菌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生防真菌,以橡胶树红根病的病原菌为靶标,以深海沉积物可培养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初筛,对有活性菌株进一步分别采用平板对峙法、对扣平板法与圆盘滤膜法测定发酵液、易挥发产物与难挥发产物等各自的抑菌率,全面评估其拮抗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56株深海真菌中,有9株具有平板对峙活性。复筛结果表明,9株真菌菌株发酵液、易挥发性代谢产物与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的抑制率分别为–29.55%~48.45%、–3.56%~51.46%与–10.00%~50.00%。其中,菌株DSF034的发酵液、易挥发性代谢产物与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21.69%、32.04%与33.33%;菌株DSF073的发酵液、易挥发性代谢产物与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则分别为48.45%、51.46%与50.00%,明显高于其他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与rDNA-ITS序列分析,分别将菌株DSF034与DSF073鉴定为青霉属(Penicillin sp.)和曲霉属(Aspergillus sp.),其生防潜力较好,可为橡胶树红根病生防菌剂的选择提供新的菌种资源。
  • 唐龙祥, 牛聪, 杨伟波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1): 23-27.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主要椰子种植区海南岛本地生长的椰子肉主要营养成分情况,对海南岛不同地区几种不同栽培类型的椰子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差异性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的椰子肉脂肪含量。结果显示,香水椰子肉脂肪含量最低,且与红高、海高、赤椰、绿矮、马哇杂交种存在显著性差异;红矮类型椰子肉蛋白质含量最高,且与黄矮、绿高、香水椰子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产于文昌的椰子肉脂肪含量最高,且与东方、万宁的存在显著性差异;产于海口的椰子肉蛋白含量最高,且与产于琼海、儋州、屯昌、文昌的存在显著性差异。海南岛椰子肉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不仅存在栽培类型间的差异,也受种植地理区域的影响。因此,对椰子肉组分及含量变化情况开展研究很有必要。
  • 刘海清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1): 89-95.
    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从南繁种业、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特色热带经济作物、现代渔业、特色畜禽等产业层面,分析海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影响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振兴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的新思路,即构建新型生产体系、新型供给体系、新型经营体系。最后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应着力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着力打造秀美生态田园景观、着力打造数字农业应用典范、着力推动产业融合价值提升、着力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着力推进全球热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等对策建议。
  • 康家和, 段志程, 唐雪珂, 施平丽, 严华兵, 王爱勤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2): 121-129.
    基于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采集对象,“Pueraria Lobata”等为主题词。将1995—2023年的1 683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文献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国家(地区)、发文机构、出版物等进行数据挖掘。运用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突现分析、关键词时区图等方法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葛根研究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葛根研究的核心作者主要来自于中国、美国、韩国等地;核心作者群与核心机构群逐渐形成;葛根投稿期刊呈现明显的层次划分格局。(2)中国的发文量占发文总量的50%,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为世界的葛根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篇被引频次上分析,仍与其他机构存在一定差距。(3)葛根的研究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时区图结果显示,目前葛根淀粉、肠道微生物群、网络药理学等成为新兴研究热点。葛根素、异黄酮等关键词贯穿葛根研究整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以药理学为基础,食品科学、化学、植物科学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新模式。
  • 何巧萍, 罗应华, 姜冬冬, 零雅茗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2): 50-55.
    为了解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所在群落物种多样性,完善物种数据,提高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通过野外样方设置,调查分析了该群落物种组成,计算其重要值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4个样地的群落物种丰富,群落内共有87个树种,隶属于38个科63属,以壳斗科、樟科、茜草科、山茶科、紫金牛科、藤黄科为主;(2)乔木树种主要以假鹊肾树、狭叶坡垒、石栎、大叶栎、黄杞和广西血桐为主,灌木主要以罗伞树、杜鹃、草鞋木和柏拉木为主;(3)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灌木层,1、2号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3、4号样地。综上所述,狭叶坡垒所在群落物种组成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人为因素对群落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为野生狭叶坡垒种群的保护及其恢复和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
  • 苟志辉, 王鑫, 曾亚红, 钟圣赟, 卢国鹏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3): 57-66.
    为探究薇甘菊在海南岛的分布状况以及明确其在海南岛的生长环境条件,通过实地踏查,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海南岛内薇甘菊的生活环境。结果显示:(1)海南岛有110个薇甘菊生长点,分别分布在海南省的18个市县,并呈现出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2)薇甘菊在低海拔的路边、林边和水边最为常见;(3)薇甘菊常伴随禾本科、菊科、豆科和天南星科植物出现。海南省的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为薇甘菊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通过踏查研究可以明确海南岛薇甘菊分布现状,为薇甘菊在海南省的防控提供基础依据。
  • 廖美兰, 杜铃, 王华新, 龙定建, 蒙芳, 石继清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2): 45-49.
    为了研究金花茶观赏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以弄岗金花茶(Camellia longgangensis)和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杂交获得的F_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_1代植株花径、花冠高度、花瓣数量、株高、地径等9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_1代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4.09%~32.01%;F_1代植株在亲本花色遗传上,倾向于双亲中间色;在花期遗传上,更倾向于母本;杂交子代的花径、花瓣长、花瓣宽、株高、地径、叶长、叶宽平均值均大于中亲值,具中亲值优势;花瓣长、地径、叶宽平均值均超过高亲,具高亲值优势。相关性分析发现,花径与叶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花冠高度、花瓣宽、叶宽与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花瓣长与花瓣宽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遗传趋势和特点,对金花茶的进一步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马绵英, 关开朗, 谭广文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3): 67-71.
    为了研究如何减少外界对生态系统的过度干扰以及增强生态系统对干扰的消纳能力,对德庆县的植物资源开展了全面调查、统计以及分析。结果表明,德庆县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151科465属886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132科431属826种,蕨类植物18科33属59种;在科的组成中,优势科有28个,数量占总种数的59.26%;在133科野生种子植物中,科的分布型有7个类型11个变型,泛热带分布型主要分布类型,占33.83%;属的分布型有13个类型12个变型,泛热带型占主导,占28.94%。本研究结果为鉴定德庆县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情况及其种子植物区系组成成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 张天斌, 陈法静, 陈川峰, 陈志科, 陈宗义, 王登峰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3): 37-40.
    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可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信息发布制度,并准确掌握区域尺度的耕地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查清影响耕地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有针对性提出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对策措施与建议,进而提升耕地质量管理水平。以三亚市耕地为对象,开展耕地质量等级年度变更评价。结果表明,全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5.23,其中高等级地(一级地至三级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3.52%,中等级地(四级地至六级地)占49.12%,低等级地(七级地至十级地)占27.36%;三亚市耕地的主要障碍因素为障碍层次和渍潜,分别对其提出了改良措施及建议。
  • 吕朝军, 钟宝珠, 李文天, 袁伟钦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4(01): 18-22.
    为提高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的使用效率,为该虫的物理防治策略制定提供参考,对二疣犀甲的非成虫期发育场所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椰子半腐烂茎干提取物与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的协同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共在8种场所发现二疣犀甲的不同虫态,包括棕榈茎干腐烂物、锯末堆、椰糠和粪肥混合物等;以椰子半腐烂茎干为提取原料,供试溶剂中以甲醇和乙醇对浸提物的提取率最高,分别为13.11%和11.66%,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挥发物提取率为0.03%;不同溶剂浸提物处理中,以石油醚浸提物诱集到的虫口数量较多,为3.33头;挥发物平均诱集虫数为8.67头;添加挥发物后,显著增加了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对成虫的诱集总量,增效率为45.83%;添加浸提物和挥发物均显著增加了信息素对二疣犀甲雌虫的诱集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的高效利用及相关增效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